陕北白绒山羊地方标准的编制说明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6
陕北白绒山羊舍饲养殖技术技术标准
陕北白绒山羊是我国一种优质的肉、毛、奶多用途山羊品种,具有体型小、适应力强、抗病力强、易饲养等特点。
在舍饲养殖方面,需要注意以下技术标准:
1. 圈舍建设:舍饲养殖需要建设合理的圈舍,要保证通风、采光、排水等设施完善,圈舍内部要保持清洁卫生。
2. 饲料配方:陕北白绒山羊需要高质量的饲料,可以根据不同生长阶段和季节的需求,采用不同比例的粗饲料和精饲料,注意营养平衡。
3. 饮水管理:要保证陕北白绒山羊有充足的饮水,水质清洁卫生,水源要保持稳定。
4. 疾病防控:要加强陕北白绒山羊的疾病防控工作,做好免疫接种和日常卫生管理,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
5. 繁殖管理:陕北白绒山羊的繁殖管理要科学合理,定期进行配种、孕检、产后护理等工作,保证羊群数量和品质稳定。
- 1 -。
陕南白山羊地方标准(网络征求意见稿)的编制说明一、工作概况陕南白山羊是陕西省地方品种,现有品种标准DB61/90—1990是1990年制定的,陕南白山羊经过25年的选育和饲养条件的改善,体尺体重、繁殖等品种指标已发生很大变化,最能反映陕南白山羊质量优劣的体重增加了20%以上;另外,原有标准按外貌、体重、后裔测定等进行综合评价,比较复杂,生产实践几乎不用,原有标准已经不能指导具体生产,有必要尽快制定新的陕南白山羊地方标准,以指导生产一线。
2015年《陕北白绒山羊》品种标准制定列入陕西省地方标准修订项目计划(陕质监标〔2015〕8号,关于下达2015年第一批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项目编号SDBXM15-2015)。
陕西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和安康市畜牧兽医中心为该项目的承担单位。
二、编制过程1、成立起草小组2015年初,承担单位与协作单位组织成立了起草组,同时对标准起草工作进行分工,明确各自任务和职责,以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2、初稿2015年初,起草小组收集和整理有关陕南白山羊、南江黄羊、马头羊、波尔山羊等地方、行业、国家标准,在岚皋、旬阳、汉滨、石泉、平利、镇安、白河、紫阳等8个县区二十多个陕南白山羊养殖场现场测定和整理收集各个羊场近5年测定的有关陕南白山羊生产测定和记录的数据,开展陕南白山羊个体鉴定和屠宰试验分析,在对大量数据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参考波尔山羊、马头羊国标,提出了标准初稿。
3、工作组讨论稿2015年4~5月,项目承担单位征求了有关陕南白山羊养殖场、畜牧技术推广单位和养羊专家意见,这些单位和专家对标准初稿的框架结构、具体内容和各项技术指标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起草小组根据他们意见对标准草案进行了修改,形成工作组讨论稿。
4、征求意见稿2015年5~7月,标准起草小组先后赴镇安、岚皋、汉滨、紫阳、旬阳等多个陕南白山羊主产县区的10多个规模养殖场户,就陕南白山羊地方标准设计技术指标进行了调研和补充测定收集数据,并现场验证。
陕北白绒山羊陕北白绒山羊曾用名陕西绒山羊,属绒肉兼用型山羊培育品种。
由陕西省畜牧兽医总站等单位培育。
1999年陕西省技术监督局发布《陕西绒山羊选育标准》,标准编号DB61/T282.3—1999。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于2003年2月27日以第254号文发布公告。
证书编号:(农03)新品种证字第3号。
陕北白绒山羊外貌特征陕北白绒山羊被毛为白色,体格中等。
公羊头大、颈粗,腹部紧凑,睾丸发育良好。
母羊头轻小,额顶有长毛,颌下有须,面部清秀,眼大有神。
公、母羊均有角,角形以撇角、拧角为主。
公羊角粗大,呈螺旋式向上、向两侧伸展;母羊角细小,从角基开始,向上、向后、向外伸展,角体较扁。
颈宽厚,颈肩结合良好。
胸深背直。
四肢端正,蹄质坚韧。
尾瘦而短,尾尖上翘。
母羊乳房发育较好,乳头大小适中。
陕北白绒山羊产地分布陕北白绒山羊主要分布在陕西北部榆林和延安两市的25个县(区), 而以榆阳区、横山县、靖边县、宝塔区质量**好。
榆林是陕西省**北部的一个地级市,东临黄河与山西相望,西连宁夏、甘肃,北邻内蒙,南接陕西省延安市,平均海拔1000至1500米。
气候属暖温带和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
北部沙区有200多个内陆湖泊,**的红碱淖湖面积67平方公里,为中国**的沙漠湖泊。
榆林市是中国日照高值区之一,在陕西省,日照时间**长,年平均日照时数2593.5~2914.4小时,榆林市差异较小,一年中以降冬(12~翌年1月)**,春夏逐月缓慢减少到夏末秋初(7~9月)**小,中秋到冬迅速增长。
气温四季明显,春温大于秋温,春季升温快而不稳定,秋季降温迅速,冬季受北方冷气团控制,气压高、天气晴朗,多高云,冬季平均气温-7.8~4.1℃,气温变化梯度大,梯度方向东南~西北。
10月下旬至翌年4月上旬为大地封冻期,一般年份冻土深度1~1.2米,入春以后,气温明显回升,平均日增温0.2℃左右。
但由于西伯利亚极地干冷气团仍不断南下侵袭,使得春季温度很不稳定,5月中旬局部亦可骤然降雪,到夏天受大陆气团和副热带高压西伸北抬的影响,气温高,天气炎热,各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日**气温≥30℃的日数,多年平均为22~68天。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课程论文题目:陕北白绒山羊体尺指标与生产性能的实证分析关于陕北白绒山羊体尺指标与生产性能的实证分析摘要:本文通过运用SPSS软件对51只陕北白绒山羊的体尺指标与生产性能的数据进行判别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研究白绒山羊体高、体长、体重、胸围、胸管等遗传因素对生产性能的影响,选择培育出优质细绒型品种。
关键字:陕北白绒山羊;多元统计分析;生产性能一、引言:早在秦汉时期,榆林就水草丰美、适合畜牧,因此养羊业在榆林具有悠久的历史。
进入二十一世纪,养羊业更成了榆林人民奔小康的支撑产业。
榆林市羊品种资源丰富,又具有自己的优良地方品种—陕北白绒山羊,它是榆林市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提高了羊绒的产量。
随着产绒量的提高,羊绒细度增加,进而羊绒价格急剧下降,严重损害了养殖效益,对榆林的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为此,提高陕北白绒山羊羊绒细度这一优良性状是确定育种方向所不可缺少的因素。
但是,在进行种羊选择和后裔生产性能的测定时,测定的项目多,费时费力,研究人员劳动强度大,影响选育进度。
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开展陕北白绒山羊体尺指标与生产性能的相关性的研究,为选育陕北白绒山羊提供有力的科学的计算工具,找到普通养殖户容易掌握的能够检测羊绒细度和产绒量的体尺指标,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二、问题提出:1、影响陕北白绒山羊生产性能的主要遗传指标是什么;2、要确保陕北白绒山羊的品种优势,最佳的育种方案是什么;三、 符号解释:1X :产绒量,2X :绒细,3X :绒厚,4X :毛长,5X :产毛量,6X :体重, 7X :体长, 8X :体高,9X :胸围, 10X :管围;P 值:显著性检验的概率值;ai :因子载荷(i=1,2,3),zi :特征向量(i=1,2,,3);i :权重.四、 主成分分析:主成分分析也称主分量分析。
是一种既可以降低数据“维数”,即用较少的变量代替原来较多的变量,又可以保留原数据的大部分信息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中国动物保健2020.101畜禽种质资源保护情况1.1陕北白绒山羊榆林市畜禽养殖中的主推地方品种,以辽宁绒山羊为父本,陕北黑榆林市畜禽种质资源保护情况的调查报告高玉平1,冯波1,高瀚洋1,袁溶英2,徐有均3(1.榆林市畜牧兽医研究与技术推广所陕西榆林719000;2.榆林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陕西榆林719000;3.榆林市榆阳区镇川镇畜牧兽医工作站陕西榆林719000)上级业务部门精神,按照《陕西省农业种质资源调查与登记工作方案》的要求,榆林市畜牧兽医研究与技术推广所及时召开会议,认真安排部署,制定《榆林市畜禽种质资源与登记工作方案》,并组织技术力量深入各县市区,主要就地方品种陕北白绒山羊、八眉猪、佳米驴、陕北细毛羊、滩羊等品种在重点区域进行调查和登记,在各县市区畜牧技术推广站的大力支持和所里技术人员的辛勤努力下,已按时圆满完成调查和登记工作,现将具体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品种;种畜禽场;主要问题山羊为母本,采用两品种简单育成杂交方式,经过30年的培育而形成的以产绒为主,绒肉兼用型绒山羊新品种。
2003年2月农业部批准为新品种,并收录全国新编羊品种志。
目前榆林市陕北白绒山羊养殖规模达800万只左右,主要分布在榆林市的榆阳、神木、府谷、横山、靖边、定边、绥德、米脂、佳县、子洲、清涧的各个乡镇和行政村。
笔者主要对榆阳、靖边、横山、神木等4个县区进行调查,共存栏377.772万只。
保护的主要措施是进行种羊场和扩繁场建设,育种基地和核心群建设,以及普查鉴定登记和系谱的建设,加强标准化建设及育种技术的培训,榆林市畜牧兽医研究与技术推广所、榆林学院、各县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等相互合作对陕北白绒山羊的饲养管理与饲草料的营养搭配、基因工程育种、克隆等进行了研究。
横山县狄青原种羊场进行了细绒型、多绒型和多胎型的新品种培育和试验。
主要的利用形式是抓绒和肉用或粗糙简单的分割加工,横山县和靖边县取得了产地认证横山羊肉和靖边羊肉,建立起两个羊肉品牌分别为双城羊肉和榆羊羊肉。
陕北白绒山羊舍饲养殖技术技术标准
陕北白绒山羊是我国珍稀的家畜品种,因其肉质鲜美、毛皮珍贵,受到广泛的关注与青睐。
下面就介绍一下舍饲养殖中的技术标准。
1. 圈舍建设
(1)圈舍面积应根据饲养数量合理规划,一般为2-3平方米/只。
(2)圈舍内部温度控制在5-25℃,通风要求清新,避免内部积尘。
(3)圈舍设备应齐全,设有喂食槽、饮水槽、运动场等。
2. 饲料与饮水
(1)饲料以草料为主,但要注意草料的新鲜程度与干湿适宜,以免发霉、腐烂等。
(2)饲料的采食要均匀,避免浪费或营养不均。
(3)饮水应清洁无污染,每天定时更换并清洗饮水器。
3. 健康管理
(1)定期进行毛色、眼睛、耳朵、牙齿等方面的观察,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2)定期注射疫苗,预防疾病的发生。
(3)严格控制饲料,避免过度喂养,注意补充适量的矿物质和维生素。
通过对陕北白绒山羊的舍饲养殖技术要求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养殖操作规程,确保羊只的健康成长及肉质品质的优化。
陕西省榆林市陕北白绒山羊培育及产业发展作者:高玉平,马东,冯波,高瀚洋,袁溶英来源:《畜牧兽医科学》 2020年第17期高玉平1,马东1,冯波1,高瀚洋1,袁溶英2(1.陕西省榆林市畜牧兽医研究与技术推广所,榆林 719000;2.陕西省榆林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榆林 719000)摘要:陕北白绒山羊以辽宁绒山羊为父本,陕北子午龄黑山羊为母本,采用2品种简单育成杂交方式,经过30年培育形成的以产绒为主、绒肉兼用型山羊新品种。
陕北白绒山羊具有耐粗饲、适应性强、省草料、易饲养,其产绒量、绒纤维长度细度、产肉性能、频密产羔个体等特征居国内先进水平。
2003年2月农业部品种审定委员会批准为新品种,并收录全国新编羊品种志。
陕北白绒山羊主要分布在榆林、延安市各县区。
关键词:陕北白绒山羊;培育;发展中图分类号:S827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20.17.090Breeding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f Yulin Shanbei white CashMere GoatsGao Yuping1,Ma Dong1,Feng Bo1,Gao Hanyang1,Yuan Rongying2(1.Yulin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Promotion Institute,Shaanxi Province,Yulin 719000,China;2.Yulin Animal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enter,Shaanxi Province,Yulin 719000,China)Abstract:Shanbei white cashmere goat is based on Liaoning cashmere goat,shanbei ziwu-year-old black goat was the female parent,and a new breed ofcashmere-producing and cashmere-meat-serving goat was developed after 30 years.The Shanbei white cashmere goa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olerance to coarse feed,adaptability,forage saving and easy feeding.Its cashmere yield,cashmere fiber length fineness,meat production and frequent lambing individuals are the advanced level in China.In February 2003,the variety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committee of th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pproved it as a new variety,and included the newly compiled national sheep variety record.The Shanbie white cashmere goats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counties and districts of Yulin and Yan'an.Key words:Shanbei white cashmere goat,breeding,development0 引言2019年末榆林市陕北白绒山羊存栏量达510.75万只,超过2003年末全市羊存栏量的2倍,占2019年末全市羊存栏量549.12万只(数据来源于《2019年榆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93%,占2019年末陕西省羊存栏量815.05万只的62.6%。
陕北白绒山羊地方标准的编制说明
一、工作概况
陕北白绒山羊是历经25年辛勤自主培育而成的以产绒为主、绒肉兼用型绒山羊品种。
2002年通过国家畜禽品种遗传资源管理委员会审定,2003年农业部正式批准为新品种。
1999年颁布的陕西省地方标准《陕西绒山羊选育标准》,随着饲养方式和饲养管理水平的提升,品种质量发生了较大变化,已经不能再指导具体生产,同时,该品种育成验收后又经过近10年的选育提高,品种已经稳定,有必要尽快制定《陕北白绒山羊》品种标准。
2014年《陕北白绒山羊》品种标准制定列入陕西省地方标准修订项目计划。
陕西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为该项目的承担单位,榆林市畜牧局、榆林市畜牧兽医研究与推广所、延安市畜牧技术推广站、榆林学院生命科学研究中心等为协作单位。
1、草稿
2011,起草小组收集和整理有关陕北白绒山羊、其他绒山羊、山羊绒等标准,整理收集多个单位测定的有关陕北白绒山羊多年测定数据,开展陕北白绒山羊个体鉴定和羊绒分析,在对大量数据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参考辽宁绒山羊国标和内蒙古白绒山羊行标,提出了标准草拟稿。
2、初稿。
2011年11月和2012年3月两次,项目承担单位组织省内多名养羊专家和标准起草组召开了“陕北白绒山羊”行业标准研讨会,与会专家对标准草案的框架结构、具体内容和各项技术指标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研讨会后,起草小组根据专家意见对标准草案进行了修改,形成标准初稿。
3、征求意见稿。
2012年4月,标准起草小组先后赴榆阳、横山、靖
边、吴起、志丹等5个陕北白绒山羊主产县区的三十多个规模养殖场户,就陕北白绒山羊行业标准设计技术指标进行了调研和现场验证。
起草小组根据两次座谈会有关技术人员提出的修改意见和调研验证结果,修改形成“陕北白绒山羊”(征求意见稿)。
4、发函征求意见
2012年7~9月,向国内科研、教学、生产、经营、推广和管理等14个有关单位的17位教授、专家、技术人员,以及4个有关陕北白绒山羊生产、推广单位征求意见,先后收到21份反馈意见并进行汇总。
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的有12 份,没有意见的9 份,共提意见38 条,共采纳11份。
5、预审稿。
对有关单位和专家提出的38条修改意见与建议,起草小组进行了仔细学习和反复研究和讨论,查阅、搜集相关内容的科学依据。
起草小组通过讨论,统一意见后作出采纳、部分采纳和不采纳的处理意见,并提出相应的依据、理由及修改结果(见意见汇总处理表)。
并根据专家意见和建议对征求意见稿进行了修改,形成“陕北白绒山羊”行业标准(预审稿)。
4、预审
2012年11月19日,由项目承担单位陕西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组织对“陕北白绒山羊”行业标准(预审稿)进行预审。
专家组在听取标准起草人汇报的基础上,对标准逐段逐句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和修改,并查阅了编制说明等文件,专家组认为:
一、标准制定过程中对陕北白绒山羊进行了充分的调查研究,并广泛征求和采纳了国内相关领域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内容符合生产实际,表述准确,具有较好的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二、标准所确定的各项技术指标和内容符合有关政策,并与相关法
律、法规、标准吻合。
三、标准比较全面、系统、科学地对陕北白绒山羊品种特性、等级标准和测定方法作了明确的规定,为陕北白绒山羊品种的鉴定和等级评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四、建议进一步规范标准书写格式;进一步规范绒毛品质的描述;三岁定级改为两岁定级。
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预审,并建议标准起草小组根据专家预审意见进一步修改后形成送审稿。
5、送审稿。
起草小组按预审专家组提出的13条具体意见要求,对“陕北白绒山羊”(预审稿)规范了书写格式,规范了绒毛品质的描述,将三岁定级改为两岁定级,并对其他内容按专家组意见进行了修改。
最后形成“陕北白绒山羊”行业标准(送审稿)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主要技术内容确定的依据
(一)制标原则
1、标准技术要求和指标与相关标准相协调。
2、标准参考国内其他最新绒山羊标准,借鉴先进的技术和成熟的经验,保证标准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3、标准技术要求和指标的确定充分考虑陕北白绒山羊的现状和社会对羊绒及羊肉的需求。
4、标准满足陕北白绒山羊选育的要求。
5、标准内容通俗易懂,便于养殖场户操作应用。
(二)主要技术内容确定的依据
1、范围
陕北白绒山羊主产区在陕西省榆林和延安两市,内蒙、宁夏、甘肃等省区有引入,且能适应当地气候。
按照GB/T1.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6.2.2 ,“范围应明确界定标准化对象和所涉及的各个方面”的要求。
提
出本标准规定了陕北白绒山羊的品种特性、等级标准和主要性状的测定方法。
2、品种特征部分规定了外貌特征的基本要求,并附录了陕北白绒山羊公母羊标准照片。
3、绒毛品质部分,根据对2010~2012年3年原产地采集的6369份羊绒样本实验室测定分析所得数据,经综合分析后,规定了被(绒)毛的颜色、绒的生长形态、色泽与手感,以及绒的自然长度、手扯长度、绒细度和净绒率。
(1)绒自然长度
绒自然长度≥55mm。
据对近三年6369份羊绒分析,其绒自然长度在55 mm以上的占90%以上。
(2)绒纤维直径
母羊绒纤维直径≤15 µm,公羊绒纤维直径≤16 µm。
陕北白绒山羊在1999年制定的选育标准(DB61/T282.3)中的理想型标准是绒纤维直径14~15 µm。
2002年品种验收时,国家畜禽品种审定委员会羊品种审定专业委员会现场总计共观察了群众组合的25群,约5000只,抽样鉴定种公羊、基础母羊、周岁公羊、周岁母羊239只,抓绒119只测定,种公羊绒纤维直径平均14.56 µm,基础母羊14.18µm。
根据近3年6369份羊绒分析,85%的母羊绒纤维直径≤15µm,81%的公羊绒纤维直径≤16 µm。
(3)净绒率
净绒率60 %以上。
据对6369份羊绒分析,90%以上陕北白绒山羊净绒率超过60 %。
(4)体重
周岁公羊体重≥30 kg,周岁母羊≥25 kg;成年公羊≥45 kg,成年母羊≥30 kg。
考虑陕北白绒山羊产区对山羊肉的喜食和养殖经济效益,与原选育标准比较增加了体重指标底限要求。
根据对5年来12500多只
羊体重测定统计,周岁公羊体重≥30 kg以上、周岁母羊≥25 kg以上、成年公羊≥45 kg以上、成年母羊≥30 kg以上,均占所在年龄羊群的90%以上。
(5)产绒量
2002年品种验收时,国家畜禽品种审定委员会羊品种审定专业委员会现场抓绒119只测定,平均产绒量,种公羊941.5 g,基础母羊589.1 g,周岁公羊648.2 g,周岁母羊608.1 g。
2010年~2012年对14个主产县区25400多只测定统计,周岁公羊平均产绒量538 g,周岁母羊435 g,成年公羊796 g,成年母羊526 g。
标准确定一级周岁公羊产绒量≥500 g,周岁母羊≥400 g,成年公羊≥750 g,成年母羊≥500 g。
4、产羔率
产羔率≥118.5%。
据对2010年~2012年实施舍饲养殖的14个主产县区的3万多只母羊的繁殖统计,平均产羔率118.5%。
5、屠宰率
周岁羯羊屠宰率≥45%。
2010年与2011年两次,在一般舍饲饲养管理条件下,对50只周岁羯羊的屠宰试验测定,平均屠宰率47.1%。
6、测定方法
采用一般公认方法。
四、采用国际标准
我国是绒山羊生产大国,其生产水平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因此,本标准无国际标准采用。
五、与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关系
本标准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种畜禽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和法规文件的相关规定。
六、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无)
七、标准作为强制性或推荐性标准的意见
陕北白绒山羊是适应目前条件下选育的一个地方新品种,是一个生物群体,产品主要是羊绒,其次是羊肉,其产品的质量主要通过市场调节。
因此,建议本标准作为推荐性标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