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群英会蒋干中计教案3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3
《群英会蒋干中计》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三国演义》概略,热爱民族文化遗产,提高文学修养。
(二)学习本文围绕中心组织材料的写作方法。
(三)学习人物性格个性化的写作方法:
1.在矛盾斗争中用人物自己的言行、神态显现出人物性格。
2.运用生动的细节描写突出人物性格。
3.以环境气氛烘托人物性格。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学习本文围绕中心组织材料的写作方法。
(二)学习人物性格个性化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设想
(一)因为本文是半文半白、生动有趣的小说片断,预习新课时可通过教师慢速朗读引导
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在理解语言文字方面应多用些时间。
(二)事先组织学生看“三国”的有关录像,熟悉课文、培养兴趣。
(三)分析情节、人物形象时,可边提问、讨论,边板书。
情节重点放在5—8段,人物重
点应是周瑜和蒋干两人,并注意两人行动、神态的对比、映衬。
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群英会蒋干中计》教案一、教学目标(一)了解《三国演义》概略,热爱民族文化遗产,提高文学修养。
(二)学习本文围绕中心组织材料的写作方法。
(三)学习人物性格个性化的写作方法:1.在矛盾斗争中用人物自己的言行、神态显现出人物性格。
2.运用生动的细节描写突出人物性格。
3.以环境气氛烘托人物性格。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学习本文围绕中心组织材料的写作方法。
(二)学习人物性格个性化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设想(一)因为本文是半文半白、生动有趣的小说片断,预习新课时可通过教师慢速朗读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在理解语言文字方面应多用些时间。
(二)事先组织学生看“三国”的有关录像,熟悉课文、培养兴趣。
(三)分析情节、人物形象时,可边提问、讨论,边板书。
情节重点放在5—8段,人物重点应是周瑜和蒋干两人,并注意两人行动、神态的对比、映衬。
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教师活动(一)、导入1.今天讲的《群英会蒋干中计》选自古典名著《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怎样的一部书?有谁看过吗?它的全称是什么?作者是谁?写什么时候的事情?写些什么?教师小结:《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著名的章回体历史小说,也是我国古代小说跨入成熟阶段的标志。
它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
《三国演义》取材于重大的历史事件。
描写从东汉到晋统一约1XX年间的历史变化,着重写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以及彼此间的政治、军事斗争。
它既来源于历史,又不同于历史,作者以《三国志》及裴松之注为依据进行艺术加工,既尊重历史,又增加了民间传说。
(可看一下课后“思考与练习三)《三国志》是陈寿编写的一部史书。
罗贯中根据《三国志》的内容,吸收民间流传的故事、戏曲评话材料,结合自己丰富的生活经验,写成《三国志通俗演义》,即《三国演义》。
这部历史小说取材于东汉末年及魏、蜀、吴三国的统治集团间种种复杂的矛盾斗争。
小说记述的时间漫长,人物众多,事件复杂,头绪纷繁。
•••••••••••••••••群英会蒋干中计的教案群英会蒋干中计的教案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群英会蒋干中计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群英会蒋干中计的教案篇1教学目标:1、运用课前读名著,查资料的方法,掌握小说的故事的情节。
培养学生阅读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兴趣。
2、学习本文在矛盾斗争中用人物自己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显现出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通过对关键字词的品味,深入体会做者运用生活细节描写,来突出人物性格的效果。
说明:小说的学习,虽然离不开对主题、情节、人物、环境、语言等方面的分析,但这些对高中学生来说已大体能把握。
因此,教学时应避易就难,避轻就重。
抓实一个点或几个点,分层阅读,深入思考,以小见大。
势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启学生的心智,活跃课堂氛围,引导学生从主动感知中提高阅读能力,感受古典小说非凡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难点:专题研读本文神态描写中的一字传神说明:通过人物形象的分析,让学生正确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这是小说教学的关键。
这个重、难点的设置,既能培养学生敏锐的语言感悟能力,又能培养学生专题阅读的思维技巧,使学生在阅读中能自然而然地解决对人物形象把握的问题。
可谓一举两得。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准备资料:《三国演义》“赤壁之战”的.相关资料,老师略叙述《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
让学生试者结合自己的预习略述“赤壁之战”的故事情节。
引入文本,增强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
解题,初步感知文章内容问题:题目道出了小说的基本内容,“蒋干中计”,中了老同学周瑜之计。
但我们认真把握一下人物关系就会发现,真正中计的不是蒋干,而是曹操。
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理清人物关系,证明一下老师的观点?游览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中的人物关系(主要矛盾关系及其两个层面)。
《群英会蒋干中计》(沪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教师:今天讲的《群英会蒋干中计》选自古典名著《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怎样的一部书?有谁看过吗?(引起学生回忆)教师:(再从小问题入手)它的全称是什么?作者是谁?写什么时候的事情?写些什么?讨论,补充,教师小结:《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著名的章回体历史小说。
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
《三国演义》取材于重大的历史事件。
描写从东汉到晋统一约100年间的历史变化,着重写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以及彼此间的政治、军事斗争。
它既来源于历史,又不同于历史,作者以《三国志》为依据进行艺术加工,既尊重历史,又增加了民间传说。
所以它有助于我们形象地了解这个时期的历史,但它毕竟是小说,有许多虚构的地方。
《三国演义》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诸葛亮、曹操、孙权、张飞、周瑜等等,这些人物可以说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但他们是小说中的典型形象,倾注了作者强烈的爱憎褒贬的感情色彩,所以不同于历史上的真实人物,而且,有的人物是虚构的。
我们阅读这部古典小说,可以增加历史知识,更可以学习作者记述复杂事件和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还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学修养。
二、本文背景:《群英会蒋干中计》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
讲的是赤壁之战中的一件重要事情。
赤壁之战是《三国演义》着力描写的重大战役,书中从四十三回到四十五回叙述了这次战役的全过程。
(学生略述《赤壁之战》)三、阅读课文思考题:周瑜用了什么方法除去蔡瑁和张允的?全文的主线是什么?全文共10段,可以分作几个部分,情节结构是如何安排的?四、研习课文。
1、讨论思考题。
明确:使的是借刀杀人反间计。
诱骗蒋干盗书,离间蔡、张与曹操的关系,借曹操之手除掉蔡张二人。
设计、用计、中计是情节的主线。
全文分五部分。
虽是节选,但结构完整、主线突出:1-3段开端周瑜决定除蔡、张。
4-6段发展周瑜设下反间计,群英会上迷敌人。
淄博市2014高考英语阅读类系列系列(12)及答案完形填空(201***·福建卷) Diana Velez does everything with maximum effort—and at maximum speed.That __1__learning a new language,completing two certificates and opening a store.When arriving in Canada in 2008,she had one__2__:to have what she had back home in Colombia.“I didn't want to __3__ what I do,like so many who come to a new country,“she said.“I__4__ to open a store here in Canada but knew I had to __5__myself properly.”Diana quickly realized that making her dream of shop ownership in Canada a __6__ meant going to school to get the__7__education and certification.“My experience of owning a shop and working as a designer in Colombia gave me __8__ in my abilities,but I couldn't speak the language and I had to __9__how to do things in Canada.It was like having to __10__ all over again,”said Diana.__11__ she found just the help she needed for her relaunch (重新开张) __12__ continuing education at George Brown College.She began taking __13__ for both the Essential Skills in Fashion Certificate and the Image Consulting Certificate in May 2009.__14__Diana met with the language barrier,she was always going__15__ while at college.By the end of October 2009,she had completed all certificate requirements. Within two years after her __16__ in Canada,Diana at last achieved her __17__ goal when her new store opened its doors in Toronto's Sheppard Centre.She was on the fast-track to __18__.Looking back,Diana,a fashion (时装) designer,__19__ her achievements to the goal she set,the education she received from the college,and__20__,the efforts she made.Now Diana is very happy doing what she is doing.本文讲述了来自哥伦比亚的Diana通过自己的努力,最后克服语言等困难在加拿大获得成功的故事。
群英会蒋干中计教案教案标题:群英会蒋干中计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历史中的“群英会”事件,以及蒋干在其中的角色。
2. 探讨蒋干中计的原因和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分析能力和批判思维。
教学重点:1. 理解“群英会”事件的背景和蒋干的角色。
2. 分析蒋干中计的原因和影响。
3. 运用历史知识和思维能力进行讨论和辩论。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 《中国历史故事》等相关故事书籍。
3. 视频资源:《群英会蒋干中计》等相关历史片段。
教学步骤:引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源引入“群英会”事件,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在历史中,有时即使是聪明人也会中计,你们能想到一些例子吗?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PPT演示文稿,简要介绍“群英会”事件的背景和蒋干的角色。
2. 解释蒋干中计的原因,如个人野心、被敌人算计等。
3. 分析蒋干中计的影响,如对蜀国的损害、对刘备的背叛等。
讨论与辩论(20分钟):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蒋干中计的原因和影响,并列举出相关证据。
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观点,并进行辩论。
3. 教师引导: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提出更多问题,如是否可以理解蒋干的行为、如何避免中计等。
拓展活动(10分钟):1. 鼓励学生阅读相关历史故事书籍,了解更多历史事件中的中计案例。
2. 提出问题:学生可以尝试回答,如果你是蒋干,你会怎样做?为什么?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收获。
2.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和辩论。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其他历史事件中的中计案例,并进行比较和分析。
2.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历史人物,撰写一篇关于他们中计的短篇故事。
教学评估:1. 学生的小组讨论和辩论表现。
2. 学生对蒋干中计原因和影响的理解。
3. 学生的拓展活动参与程度和回答质量。
《群英会蒋干中计》教案教案标题:《群英会蒋干中计》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演练,使学生理解剧本中的情节、人物形象、冲突等内容。
2. 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提高他们的演技和情感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合作完成一次成功的表演。
教学内容:1. 剧本学习:教师向学生介绍《群英会蒋干中计》的故事情节,并帮助学生理解剧本中的人物形象、冲突等。
2. 角色扮演: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扮演一个角色,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角色的情感和心理变化。
3. 情感表达:学生在角色扮演的基础上,通过表演,表达角色的情感,使观众能够更好地感受到剧本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向学生介绍剧本的背景和故事情节。
2. 剧本学习:教师分析剧本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及冲突,帮助学生理解剧本的内容。
3. 角色扮演: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扮演一个角色,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角色的情感和心理变化。
4. 情感表达:学生在角色扮演的基础上,通过表演,表达角色的情感,使观众能够更好地感受到剧本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5. 合作排练: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进行排练,互相帮助,提供意见和建议,以达到更好的演出效果。
6. 展示演出:每个小组进行演出,对其他小组的表演进行评价和指导,提供意见和建议,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角色扮演和表演过程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剧本和角色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合作能力和互相帮助的精神。
3. 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和指导,提供意见和建议,以评估学生对他人表演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学资源:1. 《群英会蒋干中计》剧本2. 角色扮演服装和道具3. 演出场地和音响设备拓展活动:学生可以进一步表演其他的历史剧本,如《三国演义》的选段,以提升他们的表演能力和历史文化素养。
同时,学生可以进行剧本创作,自行编写和表演小剧场剧本,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淄博市2014高考英语阅读类系列系列(12)及答案完形填空(201***·福建卷) Diana Velez does everything with maximum effort—and at maximum speed.That __1__learning a new language,completing two certificates and opening a store.When arriving in Canada in 2008,she had one__2__:to have what she had back home in Colombia.“I didn't want to __3__ what I do,like so many who come to a new country,“she said.“I__4__ to open a store here in Canada but knew I had to __5__myself properly.”Diana quickly realized that making her dream of shop ownership in Canada a __6__ meant going to school to get the__7__education and certification.“My experience of owning a shop and working as a designer in Colombia gave me __8__ in my abilities,but I couldn't speak the language and I had to __9__how to do things in Canada.It was like having to __10__ all over again,”said Diana.__11__ she found just the help she needed for her relaunch (重新开张) __12__ continuing education at George Brown College.She began taking __13__ for both the Essential Skills in Fashion Certificate and the Image Consulting Certificate in May 2009.__14__Diana met with the language barrier,she was always going__15__ while at college.By the end of October 2009,she had completed all certificate requirements. Within two years after her __16__ in Canada,Diana at last achieved her __17__ goal when her new store opened its doors in Toronto's Sheppard Centre.She was on the fast-track to __18__.Looking back,Diana,a fashion (时装) designer,__19__ her achievements to the goal she set,the education she received from the college,and__20__,the efforts she made.Now Diana is very happy doing what she is doing.本文讲述了来自哥伦比亚的Diana通过自己的努力,最后克服语言等困难在加拿大获得成功的故事。
一、教学内容
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体会小说刻画人物所用的手段,把握课文的语言特点。
1
2
预习课文,从“周瑜定计、用计,蒋干中计”这一情节入手,把握周瑜、蒋干、曹操三人的不同性格特征。
同时体味《三国演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语言特点。
行,形成一个阅读指导顺序,让学生在议议、说说、练练的学习氛围中,从无疑转成有疑,由有疑转为释义,养成一种探究性的学习习惯。
1.启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可以是文章体裁方面的,可以是情节与人物方面的,也可以是主题的理解与把握方面的。
提出问题的原则是:一应是自己在阅读过程中感到困惑不解的;二应是在把握课文过程中确实有思考价值的。
每个同学至少整理出五至十个问题。
来,经过初步的议议说说,剔去重复的与通过小组讨论已解决的较浅层次的问题,筛选出五个问题。
选你认为质量最高且最希望得到圆满解答的十个问题。
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将“民意”比较集中的十来个问题作一些文字的整理、顺序的排列以及过程的设计。
2.让学生集中议议说说如下主要问题,教师可作一些必要的提示。
(1)课文标题给读者启示了记叙文的哪些要素?简要概括每段内容的中心。
(2)本文的主要人物有三个,即周瑜、蒋干、曹操。
这三个人在整个故事中分别有哪些活动?
死战。
他对曹操来信直书“汉大丞相付周都督开拆”十分愤怒,认为是对东吴的轻视和侮辱,于是毁书斩使以示威,接着又初战得胜,挫伤了敌人的锐气,但周瑜并不轻敌,还连夜亲去侦察战败后的曹营水寨,一看之下,大吃一惊。
?
(看到“沿江一带分为二十四座水面,以大船居于外为城廓,小船居于内可通来往。
至晚点上灯火,照得天心水面通红”这一使他心惊的阵势。
)
部署的?它对周瑜有什么影响?
(是“久居江东,谙习水战”的蔡瑁、张允二将部署的,看来要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周瑜就必须先要除掉这两个心腹之患。
这时恰好曹操的说客蒋干前来劝降,给周瑜提供了离间曹军内部、施展借刀杀人之计的机会。
)
个机会的?
(周瑜的第一步是只叙同窗情谊,却不让蒋干有开口劝降的机会,并在群英会上下了谈论战事者斩的禁令,使蒋干完全处于被动地位。
第二步故意陪蒋干参观东吴的军营和备战情况,并向蒋干叙说了自己同孙权的亲密关系以及他抗曹的坚定态度。
一来显示他与蒋干的友谊非比寻常,为后面的蒋干盗书网开一面;二来彻底断了蒋干劝降立功的希望。
第三步是装
醉,诱使蒋干错误地以为有机可乘,而此时的蒋干劝降无望又不想空手而归,自然就步步堕入了周瑜事先设计好的圈套。
)
?
(周瑜在群英会上的少年得意、踌躇满志,且见了故人酒逢知己,喝得酩酊大醉的情状,在蒋干看来完全合乎情理。
此时的蒋干,苦无办法又急于脱身,因此彻夜难眠,这就造成了他翻书盗信的结果。
)
?
(因为假信内容在蒋干看来处处合乎情理:(1)蔡瑁、张允本非曹操嫡系,原为荆州刘表部下,新近降曹,信中说他们投降为形势所迫,并非真意。
(2)信中编造了“已赚北军困于寨中”的话,促使蒋、曹二人都想起水寨兵员的布局是荆州水军在外圈,曹操的青徐军在内圈,确信这样的部署是个阴谋。
(3)信中又说蔡、张二人准备杀死曹操投奔东吴。
这几点不但促使蒋干认为事态严重,同时也激怒了曹操,使之中计。
信的末尾又设下伏笔,说早晚有人来江东联系,这就为当晚假探子的报信作了印证。
总之,这封假信设计周密,才使蒋干深信不疑。
而对于劝降不成的蒋干来说似乎又从天上掉下了一个向曹操邀功的机会。
)
这些迷惑手段有哪些?
(一是周瑜两次装说梦话:“子翼,数日之内,教你看曹贼之首。
”这就使蒋干误以为周瑜是“醉后吐真言”。
二是假设江北来人联系,故意清晰地说出“蔡张二都督道、急切不得下手”的话,使蒋干坚信蔡、张二将确实与东吴有勾结。
三是周瑜装睡不醒,让蒋干自由行动,有机会不告而别,好尽早回去报功。
)
?
(蒋干轻率大意,轻举妄动,自以为聪明却步步堕入周瑜的圈套。
他忠于曹操,处处想博得曹操的更大信任,盗信后,更是求功心切,终于被迷惑中计。
周瑜则机智多谋头脑敏锐,指挥若定。
他机敏地利用蒋干过江劝降的机会,精心设计了一套周密的反间计,不费一兵一卒达到了削弱对手的目的,充分表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才干。
)
问题:曹操一向老谋深算,又生性多疑,他为什么也会中计呢?从中可以看出曹操的哪些性格特征?
(曹操自恃实力强大,不把东吴放在眼里,同意蒋干过江劝降,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估计,待蒋干盗信回来,又偏听偏信,杀了蔡、张二将。
事后虽警觉上当,但却文过饰非,不肯承认错误。
可见曹操正是由多疑而主观,加之刚愎自用而中计的。
)
?
(课文的主题是赞美周瑜的卓越军事才干,也告诉了我们知彼知己方能百战百胜的道理。
) 3.在议议说说的基础上完成课后的“思考和练习”
应落在“议题意”“议答案”上。
虽然是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的节选,但在情节上有着相对的完整性。
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叙述的线索非常清楚。
议议说说的内容可放在叙述思想的梳理上,同时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情节内容,划分出课文的结构层次。
课文之所以从周瑜毁书斩使、两军大战三江口写起,因为这是本文所述事件的开端。
这场赤壁之战的前哨战虽以东吴获胜告终,但曹操马上采纳蔡瑁张允的建议,对军事作了重新部署,这对东吴来说,形势相当严峻,于是也就有了周瑜智设离间计,让蒋干盗信中计的下文,而周瑜的足智多谋、蒋干的似智实愚、曹操的多疑误事都在这场惊心动魄的较量中得以充分展示。
如第二题命题的意图是引导学生在读小说时,一定要认真体会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刻画,
特别要认真体会作品中人物的语言、神态和心理的描写,并由此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国志》,我们不难理解历史小说不同于史传文学,它既要反映历史的真实,又允许作艺术性的虚构。
通过议议说说,我们可以进一步领会历史小说的基本特点,把握鉴赏这类小说的基本方法。
教学设计安排了许多议议说说的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思考和训练的机会。
至于所思考的问题也来自同学,充分体现了“学生是主体”的教学思路。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同学能获得锻炼的机会,而教师则在同学活动的过程中自然地作好点拨,这就摆脱了教师讲得辛苦、学生学得被动的陈旧的教学模式。
由于同学在课堂上有了更多的表现机会,在议议说说的教学活动中,能力得到了磨练和提高。
这份教学设计反映了设计者教学理念的转变,体现了语文教学重能力训练、重素质提高的新的教学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