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作文:北方小年习俗
- 格式:doc
- 大小:3.29 KB
- 文档页数:2
过小年习俗作文500字(通用32篇)过小年习俗作文500字(通用32篇)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
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过小年习俗作文500字(通用32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过小年习俗作文篇1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民间称为过小年,是祭祀灶君的节日。
祭灶的风俗,由来甚久。
灶君,在夏朝就已经成了民间尊崇的一位大神。
记述春秋时孔丘言行的《论语》中,就有“与其媚舆奥,宁媚与灶”的话。
先秦时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五祀为祀灶、门、行、户、中雷五神。
中雷即土神。
另一说为门、井、户、灶、中雷;或说是行、井、户、灶、中雷)。
祭灶时要设立神主,用丰盛的酒食作为祭品。
要陈列鼎俎,设置笾豆,迎尸等等。
带有很明显的原始拜物教的痕迹。
历史传说灶君本人,早期有炎帝、祝融之说。
后来又衍生出许多说法。
中国道教兴盛之后,曾借《经说》之论,将灶神说成是一位女性老母。
“管人住宅。
十二时辰,善知人间之事。
每月朔旦,记人造诸善恶及其功德,录其轻重,夜半奏上天曹,定其簿书”。
后来就发展成了既有灶君爷爷,又有灶君奶奶之说。
在不同的地区里,灶君夫妇又由不同的人选来充当,同时伴随着当地流行的民间传说故事。
祭灶日期古人祭灶的日期,历来说法不一,有正月、四月、五月、八月、十二月等等。
在我国封建社会里,诸教并存,神灵之数高达万千之多,民间习惯一概敬之。
可能是为了简化统一,易记易行的缘故,把灶君每月上天禀报一次的说法,演化成了每年上天一次。
并且把时间固定在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
这一天,也就成了传统的祭灶节日。
山西境内,绝大部分地区是腊月二十三日祭灶。
只有榆社、文水、黎城、阳城等少数地方是腊月二十四日祭灶。
过小年习俗作文篇2腊月二十三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小年。
晚上吃完晚饭后,我们开始辞灶。
妈妈拿来两个干净的盘子,里面放满了辞灶用的供品。
有杏仁、牛皮糖、水果等,每一样都非常精致。
北方过春节小年守夜的作文在北方,春节的序幕从小年就已经拉开,而小年守夜更是一项充满温馨与期待的传统。
小年这天,白天家里就开始弥漫着一种特别的氛围,大人们忙里忙外,脸上挂着藏不住的喜悦。
妈妈和奶奶在厨房里,一个切菜,一个掌勺,配合得那叫一个默契。
锅里炖着的肉咕嘟咕嘟地冒着泡,香气一个劲儿地往外钻,馋得我不停地往厨房跑。
到了晚上,一家人围坐在热乎乎的炕上,嗑着瓜子,看着电视。
可我心里惦记着守夜,心思完全不在电视节目上。
炕上摆着一张小桌子,放满了各种好吃的,有糖瓜、花生、瓜子,还有我最爱吃的水果罐头。
糖瓜是小年的特色,那一个个小小的、圆圆的糖瓜,咬一口嘎嘣脆,甜得能把心都化了。
我时不时地瞅瞅墙上的钟表,盼着时间快点到十二点。
爸爸看出了我的心思,笑着说:“别着急,这守夜啊,得慢慢等。
”我点点头,可眼睛还是不停地往钟表上瞟。
终于,时针慢慢指向了十二点。
我兴奋地跳了起来,大声喊着:“守夜啦,守夜啦!”这时候,外面响起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震耳欲聋。
爸爸带着我来到院子里,点燃了早就准备好的鞭炮。
我捂着耳朵,看着火花四溅,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放完鞭炮回到屋里,妈妈端上了热气腾腾的饺子。
我迫不及待地夹起一个放进嘴里,烫得直哈气,可还是舍不得吐出来。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饺子,有说有笑。
吃完饺子,我原本以为自己能精神抖擞地守完夜,可没过多久,上下眼皮就开始打架了。
我强撑着不让自己睡着,可脑袋却越来越沉。
爸爸看到我这副模样,笑着把我抱到炕上,给我盖上被子,说:“睡吧,孩子,守夜不就是为了新的一年能平平安安嘛,睡梦中也能保佑咱们。
”我迷迷糊糊地睡了过去,在睡梦中,我仿佛看到了新的一年里,自己穿着新衣服,口袋里装满了压岁钱,和小伙伴们在雪地里欢快地玩耍。
第二天早上,我是在一阵欢笑声中醒来的。
睁开眼睛,发现自己还在炕上,阳光透过窗户洒了进来。
我一骨碌爬起来,跑出去一看,大人们正在互相拜年,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如今,随着岁月的流逝,生活方式在不断变化,但北方小年守夜的那份温暖和期待,却永远留在了我的心中。
河北的小年对风俗的作文在河北,小年可是个热闹非凡的日子,充满了浓浓的年味儿和独特的风俗。
每到小年,家里的长辈们就开始忙前忙后,那股子认真劲儿,就好像在筹备一场盛大的庆典。
我记得有一年的小年,那场景至今都让我印象深刻。
那天一大早,我还在被窝里做着美梦呢,就被老妈从温暖的被窝里拽了出来。
“快起来,今天是小年,可有的忙呢!”我揉着惺忪的睡眼,迷迷糊糊地跟着老妈走进了厨房。
厨房里,奶奶已经在准备祭灶王爷的供品了。
只见她把一盘盘水果、糕点摆放得整整齐齐,嘴里还念念有词:“灶王爷啊,您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保佑咱们家这一年顺顺利利的。
”我在一旁看着,觉得有趣极了。
老爸呢,则在院子里打扫卫生。
他拿着一把大扫帚,把院子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扫得干干净净。
我跑过去想帮忙,结果被扬起的灰尘呛得直咳嗽,老爸笑着说:“去去去,别在这儿捣乱,一会儿还得贴春联呢!”贴春联可是个技术活,我自告奋勇要帮忙,却总是贴得歪歪扭扭。
最后还是在老爸的指导下,才好不容易把春联贴得像模像样。
看着那红彤彤的春联,我心里别提多有成就感了。
中午的时候,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包饺子。
这饺子馅可是有讲究的,得是猪肉大葱馅的,据说这样才能寓意着来年丰衣足食。
老妈擀饺子皮,那动作熟练得就像在表演杂技。
我和老爸负责包饺子,可我包的饺子总是“站”不起来,一个个软塌塌地躺在案板上,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包完饺子,就该准备晚饭了。
这顿晚饭可丰盛了,有鱼有肉,还有我最爱吃的红烧排骨。
一家人边吃边聊,笑声不断。
吃完晚饭,重头戏来了——放鞭炮。
老爸拿出一挂长长的鞭炮,在院子里铺开。
我捂着耳朵,远远地看着。
老爸点燃鞭炮后,迅速跑开。
“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彻夜空,震得我的小心脏都跟着一颤一颤的。
放完鞭炮,我和老妈坐在炕上,一边看着电视,一边嗑着瓜子。
奶奶则在一旁给我讲着过去的故事。
那时候,日子虽然艰苦,但每到小年,大家也是满心欢喜,充满了对新年的期待。
不知不觉,夜已经深了。
我躺在床上,回想着这一天的点点滴滴,心里满满的都是幸福。
河北的小年对风俗的作文
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是北方小年,也叫祭灶节。
相传,这一天是灶王爷上天汇报工作的日子,人们要“送灶”,即迎接他上天汇报。
人们在这一天要祭灶王,求他“上天言好事”。
因此,北方的小年有吃灶糖的习俗,用灶糖粘住灶王爷的嘴。
另一种说法是:腊月二十四扫尘,是中国人民传统的节日习俗,从腊月二十三开始一直到年三十,北方小年也叫“小年夜”。
在河北邯郸地区小年也叫祭灶节或天庆节,是一年中最忙的一天。
家家户户忙着贴春联、祭灶、扫尘、剪窗花、贴福字、吃糖瓜等。
因为过了这一天,离过年也就不远了。
我们河北地区小年这天是要吃饺子的。
早上五点半左右就要起床和面、剁馅、包饺子。
因为我自己不会包饺子就让爸爸来做了。
到了六点半左右就开始煮饺子了,煮好之后就让爷爷给我们全家分着吃。
在我们邯郸地区每年的这个时候都会有一场热闹的“打年兽”活动。
我也是这一天出生的,所以我和哥哥姐姐们也有这个习俗。
—— 1 —1 —。
北方过小年
本文是关于小学作文的北方过小年,感谢您的阅读!
小年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三,部分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四。
以下6篇关于北方过小年作文,供有需要的同学们参考。
阴历腊月二十三
星期一
今天是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听妈妈讲,今天要送我们每家的灶王爷去玉皇大帝那里汇报工作,汇报这一家在这一年里表现的好不好,做坏事了没有。
一到下午奶奶就开始忙起来了,急着给灶王爷一家准备18个甜烧饼,因为灶王爷家有18口人,而且他们都喜欢吃甜食,特别是灶糖和芝麻糖。
刚四点多钟,外面的鞭炮就已经响起来了,这时我就特别着急,因为爸爸还没有到家,听奶奶说只有全家都到齐了,才能开始祭灶。
所一我就接二连三的给爸爸打电话,在我的催促下爸爸终于回来了,我们家也能开始放鞭炮了。
当时我在心里想:灶王爷,你一定要在玉皇大帝那里夸奖我们哦!。
过小年习俗作文500字(精选10篇)1.过小年习俗作文500字篇一2024年2月2日,农历腊月二十三,北方小年。
小年,是春节的序曲,此时大街小巷已开始洋溢着喜庆和年味儿。
漂泊在外的人们,陆续穿过人山人海,跨过山川河流,回家团圆!每到小年的时候,在民间就流传这样一首诗:“辞旧迎新小年忙,擦窗扫地净灶膛。
送得灶王上天去,多多美言迎吉祥。
”小年又称灶王节,在这一天,家家都会进行大扫除活动,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房间。
今天我和爸爸一起拆下了所有窗帘和被褥,依次放进洗衣机的“嘴里”洗干净,再搭到阳台晾干。
最有趣的就是贴窗花了。
红红的窗花中有大大的福字并有吉祥如意、富贵吉祥等字样。
和父母一起贴窗户上,一起过吉祥年。
我亲身体会过,晚上,妈妈买来了八张窗花,分别是富贵吉祥、年年有余等,我催妈妈快点把窗花贴上,妈妈无奈的笑了笑,叫我不要慌。
当妈妈弄好一切工作时,就开始贴窗花。
我特别兴奋,手一直在抖动。
我们在客厅贴了四张,我屋贴了两张,妈妈屋贴了两张。
看着一个个福字,心里乐开了花。
小年以后,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
还有沐浴理发的习俗,小年时,大人、小孩子都要洗浴理发,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
洗浴理发能褪掉过往的晦气,开启新年吉祥、顺利的好兆头。
在这里,我给大家送上最真挚的祝福。
祝您:小年愉快,万事如意,合家团圆。
2.过小年习俗作文500字篇二春节的脚步慢慢加快,转眼间小年已经来到我们身边。
小年这天灶神爷会下凡,到每户人家“串门儿”,看看这家一年的善恶。
所以为了迎接灶神爷,要打扫卫生,顺便给灶神爷嘴上抹点蜜,让他在玉帝面前说说好话所以这一天芝麻糖也是必不可少的。
把作业写完我就和妈妈一起开始了大扫除计划。
我的第一个任务是整理玩具,平时不爱整理的,我看见那一大箱一大箱的玩具,我都害怕!拉出来玩具箱,里面的东西更让我连连败退!本来放拼插的箱子里却像大烩菜,不光有拼插,还有汽车模型,恐龙模型,还有灰头土脸的毛绒玩具,居然还有根跳绳。
哈尔滨过小年的风俗作文在哈尔滨,过小年那可是有一番别样的热闹和风情。
每到小年,整个城市仿佛都被喜庆的氛围笼罩着。
早上,天还没完全亮,就能听到零星的鞭炮声,就像在轻轻地唤醒这座还在睡梦中的城市。
我总是会被这鞭炮声扰了清梦,但却一点儿也不恼,反而心里头美滋滋的,因为知道小年到啦!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帮着家里人打扫卫生。
这可不是一般的打扫,那得里里外外,彻彻底底。
我拿着抹布,从客厅的桌子擦到窗台,再到每一个角落,一点儿灰尘都不放过。
老妈呢,则忙着把床上的被褥都拆下来清洗,嘴里还念叨着:“小年啦,得把这一年的晦气都扫出去,干干净净迎新年!”老爸更厉害,直接搬来梯子,把屋顶的角角落落都清扫了一遍。
一家人忙得是不亦乐乎。
打扫完卫生,接下来就是重头戏——包饺子。
这饺子馅啊,那可是有讲究的。
一般都会准备猪肉大葱馅的,那香味,光是想想都能让人垂涎三尺。
一家人围坐在桌前,有的擀皮,有的包馅。
我总是包不好,不是馅放多了露出来,就是形状奇奇怪怪。
可老妈总是耐心地教我,“你看,先把皮放在手心,放上适量的馅,然后这样一捏,再一折,一个漂亮的饺子就出来啦。
”我照着老妈的样子,好不容易包出了一个能看的饺子,心里别提多有成就感了。
包完饺子,就该贴春联了。
老爸把去年的旧春联撕下来,我在旁边打下手,递胶水,拿新的春联。
看着红红的春联贴在门上,瞬间就有了过年的感觉。
春联上写着各种吉祥的话语,“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财源广进吉祥地,福星高照幸福家”,每一句都寄托着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期望。
贴完春联,就该准备晚上的祭灶仪式了。
在厨房的灶台上,摆上水果、糖瓜等供品。
据说,这糖瓜是为了粘住灶王爷的嘴,让他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
我总是好奇地盯着那些糖瓜,心里想着:“灶王爷真的会吃吗?”到了晚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热气腾腾的饺子,看着窗外绽放的烟花,那感觉,真的是幸福极了。
饺子一口咬下去,满满的都是家的味道。
这时候,老爸总会喝上一杯小酒,兴致来了,还会给我们讲他小时候过小年的趣事。
北方小年的风俗作文英文回答:In northern China, there is a traditional festivalcalled "小年" (Little New Year) that is celebrated a week before the Lunar New Year. This festival is also known as "腊八节" (Labafestival). It is a time when people preparefor the upcoming Lunar New Year by cleaning their houses, making offerings to ancestors, and preparing special foods.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ustoms during Little NewYear is the "贴年画" (pasting New Year paintings) tradition. People would hang colorful New Year paintings on theirdoors and windows to bring good luck and ward off evil spirits. These paintings usually depict scenes of prosperity, happiness, and good fortune.Another popular custom is the making and eating of "年糕" (rice cake). Rice cake is a sticky and sweet dessert made from glutinous rice flour. It is believed to bringgood luck and symbolize a higher income or position in the coming year. People would gather with their families and friends to make rice cakes together, often usingtraditional methods and recipes passed down through generations.During Little New Year, it is also common to see people setting off firecrackers and fireworks. This tradition is believed to scare away evil spirits and bring good luck for the new year. The loud noises and bright lights create a festive atmosphere and add to the excitement of the celebration.Additionally, many people would visit temples or local fairs during Little New Year. They would pray for blessings and good fortune for the upcoming year, and enjoy various activities and performances at the fairs. It is a time for people to gather, socialize, and have fun.Overall, Little New Year is a time of preparation, blessings, and joy. It is a time for families to come together, clean their homes, and welcome the new year withhope and excitement.中文回答:在中国北方,有一个传统节日叫做"小年",在农历新年的前一个星期庆祝。
北方春节习俗作文(精选19篇)北方春节习俗篇1今天是除夕夜,也就是春节。
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的一个新春佳节。
春节,同学们都知道,它不是一个特殊的节日。
所有的人都认为“春节很热闹,因为它是一个团圆的节日,这是理所当然的。
”但我可不是这样想的,这个节日是用来纪念一个怪物的,它的名字叫“年”,它经常吞食过路的人们,可把人们害苦了。
后来,出现了一位白胡子的老公公,他制服了“年”。
人们为了防止“年”再跑下来,就用放鞭炮、贴红纸来吓“年”,所以就有了现在过年的习惯。
我的家乡―桂林过春节有几“怪”,如果你想听听,我就给你讲讲吧!大年三十的除夕夜,各家各户都会做上一桌丰盛的美味佳肴,还有许多小吃,有糍粑、有糯米饭、有粽子、还有年糕等许多美食。
第一“怪”就是饭菜都摆上桌了可是大人们就是不让我们先吃,而是先在神kan上祭拜后才能一起上桌吃饭,但是吃饭的时候鱼还不能吃,一定要留到第二天才能吃,大人们这叫“年年有余”。
第二“怪”是大家大年三十的晚上都一定会等到大家大年三十的晚上都一定会等到新年的钟声敲响的那一刻,各家各户都会同时点燃鞭炮,大家都互相问候“新年好”,睡觉前我们都要吃一碗汤圆,它代表着各家各户美满幸福。
深夜,家家户户的灯渐渐地熄灭了,整个桂林市进入了梦乡,这时,一股浓浓的雾包围了桂林,使春节的夜晚更加朦胧,更加迷人。
北方春节习俗作文篇2春节是我们中国农历的新年,所以过年对我们中国人而言非常重要的!因此,春节前的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
过年了!过年了!家家户户忙着贴,剃头发,做年夜饭……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规矩”太多了!有些习俗还很怪,无奈之下,我就去问正在贴春联的妈妈。
我看见妈妈将“福”字倒着贴,我固然知道为什么要倒着贴,将‘福’字倒着贴是一种习俗,‘福’倒贴说明‘福’倒(到)了!但我仍然问道:“过年有什么习俗和规矩啊?”妈妈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给我谈起来。
原来,以前过年还有一种放鞭炮的习俗,来源于“年兽”的故事。
春节习俗小学作文(15篇)春节习俗小学作文1“二十八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把肉煮,二十六蒸馒头,二十七来只鸡,二十八贴花花,二十九买桌酒,三十洗洗皮儿,大年初一长精神”。
这首儿时常唱在嘴边的童谣蕴含了多少童年对过年的新鲜与渴望。
现在的许多小孩子已经不会唱这首童谣了,却知道“恭喜发财,红包拿来”,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的习俗正在发生着改变。
现在大众中流传着“年味越来越淡”的说法。
父亲对此感慨颇深。
他们那一代人小时候物质生活十分贫乏,一进腊月就开始盼,尤其等待着那顿可口的年夜饭。
到了腊月下旬,全家人就开始为过年忙碌。
到了三十晚上,全家人可以吃上一顿黑面带点肉味儿的饺子。
在正月进而,他们可以去看扭秧歌,去串串亲戚,唠唠家常。
现在,生活条件改善了,饺子已不是过年才能吃上的新鲜玩意儿,过年吃的花样越来越多,走亲访友时,酒菜越摆越上档次,鞭炮越放越响。
可是却没有了秧歌队,没有了往年对“年”的渴望,没有了浓浓的年味。
以前物质贫乏,只好用精神文化来弥补;现在物质条件好了,却忽视了精神生活。
以前人们大都在家务农,到了过年全家人一齐忙碌,一起品尝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盼来一个可以休息的年。
现在,许多人都漂泊在外,到快过年时才享受个十来天的年假,聚少离多,以前那种全家一起忙碌的年味儿也就淡了。
现在三农问题国家很重视,而恢复传统节日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想信我们的日子会越过越好,年会越来越有味。
春节习俗小学作文2舞狮是我国一项传统的民间体育活动,起源于南北朝时代。
据传,宋文帝元嘉二十三年(公元466年)五月,宋朝交州刺史擅和之奉命伐林邑,林邑王范阳还使用了象军参战。
这支象军由于士兵持着长矛骑在又高又大的象背上,所以使仅仅拥有短兵器的敌方,连接近它都很困难,宋军的士兵开始吃了大亏。
后来,先锋官振武将军宗悫想了个办法。
他说,百兽都害怕狮子,大象大概也不会例外。
于是,连夜用面、麻等做成了许多假狮子,涂上五颜六色,又特别张大了嘴巴。
第一篇
糖瓜祭灶,新年来到。
2月11日是农历腊月廿三,也是我国北方民间俗称的小年。
民俗专家表示,小年其实并不小。
这天以后,人们开始进入准备过年的阶段,民间有祭灶扫尘等趣味习俗。
天津市民俗专家、专栏作家由国庆介绍,旧时,在我国北方,家家户户的厨房灶头常设有灶王神龛或贴有灶君神像供人尊奉。
传说,灶王爷在腊月廿三这一天会上天庭,向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一年来的好与坏。
人们为了祈福求顺,常常会在灶王像两边贴有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或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之类的对联,横批是一家之主。
民间也由此诞生出在腊月廿三当晚祭灶的习俗。
人们向灶君供上糖瓜、糕饼等物,以期灶君在玉帝面前多进美言,不提过失。
由国庆说,祭灶过后,春节庆祝活动渐入佳境,人们开始做迎接新年的准备。
北方地区以腊月廿三为小年,而南方地区则以腊月廿四为小年。
由国庆解释说,古时过小年曾有官三民四之说,即,官家腊月廿三过小年,百姓腊月廿四过小年。
后来随着时间推移,北方地区就以腊月廿三为小年,南方地区则把腊月廿四定为小年。
第二篇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你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炸羊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玩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这是旧时济南民间流传的一首童谣,意思是说,喝了腊八粥也就拉开了春节的序幕,人们便开始忙年了。
腊八节这天,济南的家家户户都会喝腊八粥。
腊八粥是以糯米和红豆、桂圆、枣子、栗子、花生、榛子、白果、松子等八种粮食和果品煮成的甜稀饭,腊八粥熬好后,要先敬神祭祖,然后赠送亲友,以表祝福,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
如果腊八粥吃数天还有剩余,人们便认为是年年有余的好兆头。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是祭灶节,又称灶王节或灶神节,民间把这一天称为小岁或小年。
人们认为灶神为掌管一家兴衰福祸的一家之主,受一家香火,保一家康泰,察一家善恶,奏一家功过。
(《敬灶全书?真君劝善文》)过去济南人会在这一天进行祭灶送神仪式,以保佑全家平安、吉祥。
祭灶一般在晚上进行,即烧掉旧灶王,贴上新灶王,灶王画一般贴在锅灶墙上,两旁为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的对联,横批是一家之主。
在张贴灶王之前要先扫尘,大多数人家于腊月二十三之前完成扫尘工作,但也不乏在腊月二十三下午扫尘者。
扫尘工作结束后,开始贴新灶码。
贴时,先用刀子(旧时用线)裁下小马子,以便灶王爷骑它上天,再用浆糊把灶码、对子及横批贴到墙上,用笤帚扫平。
晚上五六点,男人放鞭炮,女人煮下午包好的肉馅饺子。
男主人端着一碗饺子,带齐家中的男性成员,把裁下来的小马子和旧灶码卷在准备好的烧纸里,在街门口面朝南烧掉,并泼洒饺子汤祭奠,之后,双手合十或磕头祭拜。
发小马子有的是在自家院落内,从灶屋门口往西南方2米处,用烧火棍就地
画圈;有的在锅灶前,供上一碗水饺一双筷子,然后磕头祭拜。
发完小马子就开始祭拜灶王爷,祭拜时要烧香、跪拜。
摆上水饺、糖瓜、果品等供品以及喂马用的草料和青豆,糖瓜取其粘性,希望灶君吃了以后嘴被粘住,免得向玉帝汇报家里的是非;也取其甜性,希望灶君吃了嘴甜,多讲好话,为家人带来好运。
古俗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祭灶仪式主要由一家之主来主持。
祭灶时的念词也很有意思,如灶王爷爷一家之主,叫你向西天,早去早来,少说是非,多说方便。
五谷杂粮多带点儿来;灶王爷爷早去早来,带个大胖小子来,别带推车担担(挑担)的,带个拉弓射箭的;灶王爷爷本姓张,一年一回换衣裳,灶王爷爷上天堂,抛米抛面你都承当,到天上多说好话,少说是非不论什么说辞,都是希望灶王爷能为全家带来幸运吉祥,保佑家人万事如意、财源广进。
旧时济南的家家户户会在腊月二十四这天进行一次全面的大扫除,好为新年营造一个焕然一新的环境,称为扫年,因为尘与陈谐音,扫走尘土也就意味着把一切晦气、穷运扫走,把福气扫进门,反映了人们企盼吉祥、福气的心愿。
就像这首儿歌中说的:一扫金,二扫银,三扫扫个聚宝盆。
聚宝盆里有个宝,子子孙孙用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