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 格式:doc
- 大小:87.00 KB
- 文档页数:7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通用2篇)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进展篇1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进展【考点一】了解1688年的“光荣革命”1688年,英国议会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她的丈夫荷兰执政威廉承袭英国王位,共同统治英国,这次不流血的政变,史称“光荣革命”。
【考点二】理解《权利法案》1、颁布时间、机构:1689年,英国议会2、内容: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利,保证了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
3、作用:国王开头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考点三】了解英国责任制内阁和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1、简称内阁,形成于18世纪前期。
2、成员:内阁首脑是首相,内阁成员是各部大臣。
第一任首相是沃尔波尔。
3、运行机制:①内阁成员集体负责,与首相共进退。
②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其实是对议会负责。
③议会多数党领袖被国王任命为首相。
④首相有权提名各部大臣,把握行政大权,又通过议会把握立法权,实际上把握了国家大权。
4、1832年议会改革⑴缘由: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兴起,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⑵结果: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议席,大大加强了在议会的作用,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进展供应了保障【考点四】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现代英国君主立宪制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
它的主要特点是虽然保留了君主,但议会掌权,以议会内阁制为核心。
18世纪以后内阁权力开头膨胀。
国王作为国家元首,是国家统一的象征;同时,他也是英联邦首脑,起着维系英联邦的纽带作用。
【考点五】理解美国1787年宪法、了解美国联邦制的权力结构1、背景:①美国的独立:1776年宣告独立;1781年赢得战斗;1783年英国承认②邦联的危害:邦联制的美国,国内商品流通不畅,社会动荡加剧,对外贸易处于不利地位,经济进展受到严峻影响③形成共识:必需建立强有力的中心政府,才能建设一个统一而强大的国家,促进美国富强④启蒙思想的影响:华盛顿等领导人深受启蒙思想影响,盼望建立共和制国家2、制定:1787年,制宪会议在费城召开,通过联邦宪法,即1787年宪法,该宪法汲取了英法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的精髓,尤其是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一、英国革命背景: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实行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过程: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
期间,处死了国王查理一世,成立共和国。
但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1688年光荣革命,标志英国革命的完成。
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特点:①保留国王,实际上“统而不治”的地位,作为国家的象征而存在。
②国家的最高权力在议会,实行代议制。
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
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是正式确立的标志。
18世纪责任制内阁逐步形成。
三、美国政府的建立:1776年,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美国诞生。
独立之初的美国实际上是13个州的松散联盟(即邦联)。
1789年联邦政府成立,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19世纪中期,美国形成民主党、共和党轮流执政的格局四、美国1787年宪法:1787年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通过了一部联邦宪法。
评价:①是世界上第一部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宪法。
②加强了国家权力,实践了三权分立原则,体现资产阶级民主精神。
局限性:承认黑人奴隶制,印第安人没有公民权,妇女地位低下。
五、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1789年法国大革命和第一共和国的建立;1870年第三共和国的确立。
六、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年初,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意义: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制共和国),标志着法兰西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七、德意志的统一:俾斯麦领导下,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统一。
1871年,建立了统一的德意志帝国。
八、德意志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特点:皇帝不是虚位,而是握有实权。
皇帝和首相掌握国家的大权。
议会对政府没有监督权。
一、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英国英国::前提——“光荣革命”;奠定基础——前提——“光荣革命”;奠定基础——《权利法案》《权利法案》;确立——确立——1818世纪中期世纪中期;;发展——发展——18321832年议会改革。
改革。
1. 了解英国“光荣革命”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不满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1688年,英国议会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儿和荷兰执政威廉继承英国王位女儿和荷兰执政威廉继承英国王位,,这次不流血的政变这次不流血的政变,,在英国历史上被称为“光荣革命”(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级革命的结束))。
2. 理解《权利法案》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1) 《权利法案》《权利法案》:1689:1689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颁布。
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颁布。
①内容①内容::以明确的法律条文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
财政权等权力。
君主权力受到法律制约。
约。
②意义②意义::从此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权力从此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权力,,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确立。
(2) 责任内阁制责任内阁制:18:18世纪前期形成世纪前期形成,,开创者——沃尔波尔开创者——沃尔波尔,,是英国政治制度的显著特点。
是英国政治制度的显著特点。
内阁产生过程内阁产生过程::普选产生下院议员→下院大选→(国王形式上任命)多数党领袖为内阁首相→首相提名(内阁和政府成员内阁和政府成员))→(国王批准→(国王批准))组成责任内阁制。
内阁成员集体负责组成责任内阁制。
内阁成员集体负责,,与首相共进退与首相共进退;;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对议会负责且控制立法程序。
作为政府和内阁首脑的首相掌握行政权,又能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又能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因此掌握国家大权。
掌握国家大权。
3. 了解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1) 原因原因::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兴起工业资产阶级兴起,,要求获得更多政治权利。
103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第三元单代西近资方本主义确立的与发展英国君立宪主确的立美联邦国府政建的立资主本义治政度在制欧洲陆的大展扩本单元内容述概君主立制资宪本主义家以君主(国国王、皇帝)世为元首袭,君但权力主受宪法和议到会同程度的不限的制体形式。
又有二政君主元立宪和制会议君立宪制两主具体形式种。
共和制家国力机权和国关元家由选首产举生政的形体。
式《中国百科大书全》17世纪――――8世1―纪――1―9纪――世――君英国革命主 1689年立制宪君主立宪建立制民主共和制18 1年7德国君主宪立建制立国独美立17 78 年民共主制和建立1875年法国和共度制最终确立文史观:明(纵)向业文明、工农业明、信文文息政治明文明演进的从:专到民主制从人,到法治文治明史观横向()物质明的演进:从文业农明文到工业文明从自然经济,市到场经济再到济全球经化精文明神的演进从:后落迷信科学到英近现国代政治制度是的国英中纪世政制度的治伸和延发。
英展国资阶级革命产变所革的并不是国中世英纪的治政制体结构的框架,和只而变革是了世纪中留遗下来的治体制政中的阶构成级随。
着间的时推和社移会发的展,分内容也部被不变断革着,使更之适加合英国治经济政和社会发的需展要。
――马啸原西《政治制方史度》较少腥的血风,雨少较的声俱色厉是一路和,一随感觉,路着经顺验走绕着障,走碍,么怎消耗少,么发怎快就展么走怎温和中含包刚着健,进中积累渐大步。
着―余秋―雨一、国英早期议传会统形的成国早英议期会传的形成统12 5年1 约翰被迫王署《大签章宪上院:大》族和绅士1贵265年国英会议开形始成 143年 3议分为会、下两上院院下乡绅和:民市英国传政治统则原“王法在下国王必”须照法律按理管家“国王在国议中会国王”必经过须会立议法不议经会意国同不王征得税一英、早期议国传会的形统二成、英国革命君与主宪立制确立的1、1世7王纪权与会的斗议争17世纪王权议会与斗争的斯图特亚王朝建立调强“ 权君神授”加强专制统治英国革命航新开路辟,本主资发展资产义级阶,贵新族大壮王权与议会力斗争权控制会议求要治政地位召议会(集法立)任权大臣命行(政权国)王任法命(官司法权)通过法律立(权法议会同意)征(征税税权()封建族贵)国王权力于议高权会君主专力制制体维护封统建秩序治一、国英早议期传会统形成的二、英国命革与君主立制的确宪立、117世纪权王议会与的斗争★ 、2英资国阶级产革命一、英国早期议会传统形成二的、英国革命君主立与宪制确立的1、17纪世王权与议的会斗争★2 、英资国阶产级革命 3、★会议力权的立:《确权法利案》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一、选择题部分1.1689年,英国议会下院提出《三年法案》,即每三年必须召开一次议会,每届议会任期不得超过3年,国王威廉三世立即予以否决。
直到1694年,出于对外战争的需要,威廉三世才签署了此案。
《权利法案》也是在“光荣革命”发生后一年余在议会通过的。
在此期间,国王还在与贵族讨价还价。
说明当时的英国A.君主立宪制度还有待完善B.议会集体领导对国王负责C.封建君主专制体制在延续D.国王个人的意志决定立法2.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中写道: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
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作者所说的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是指A.分权制衡B.虚位元首C.议会权力至上D.责任内阁制3.英王查理一世在受议会审判时说:“你们企图审判国王,这是多么大的罪恶啊,我的权力是上帝所托付的。
”法官说:“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这两段话体现了A.英王与法官的恩怨B.国王至尊与法律至上的较量C.国王与议会的矛盾D.君权神授与人民主权的对立4.17世纪90年代,英国开始从议会的多数党派中遴选阁员,组织行政班底,为国王提供咨询。
这一举措A.标志责任内阁制正式形成B.为《权利法案》的颁布奠定了基础C.表明国王仍然具有行政权D.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议会席位5.1701年英国的《王位继承法》第三条规定:当今国王和丹麦安娜公主死后且无后嗣时,为保障我国的宗教、法律和自由,制订更详明的规定是必要的和必不可少的。
这应当由国王陛下商得贵族院和平民院议员的同意,以国王的权力加以规定。
这一规定体现了A.国王有权确定英国王位继承人B.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C.国家权力重心开始由国王转移至议会D.以明确的法律条文来限制王权6.1832年、1867年和1884的三次议会改革是英国19世纪民主政治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事件。
专题三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和发展1.英国资产背景:(1)17世纪初,英国资本主义有了较大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阶级革命日益强大。
(2)斯图亚特王朝统治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实行专制统治。
过程: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领导的议会最终取得胜利。
国王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
1688年英国议会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她的丈夫荷兰执政威廉共同统治英国。
这次不流血的政变,史称“光荣革命”2.议会权力(1)《权利法案》的颁布:时间 1689年,内容:限制国王的权利的确立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
影响:封建时代的君权神授遭到否定,君主的权力由法律赋予,受到法律严格制约。
议会不但掌握制定法律的权力,还可以监督政府和决定重大的经济政策。
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2)代议制:议会由选举产生选民的代表组成,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作用:在代议制下,资产阶级通过议会对国家实行集体统治,以防止专制独裁。
资产阶级不同集团的权益之争,在议会中得以和平的方式实现,这有利于避免暴力冲突。
(3)议会改革:工业革命以后,工业资产阶级兴起,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
1832年,英国议会进行了选举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议席,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形成过程:(1)光荣革命以后,国王经常在一个秘密的小房间里召开商讨国家大事的会议,人们称之为内阁会议。
(2)18世纪初,英国议会下院的多数党,实际控制了政权,后来,国王不再出席内阁会议。
3.责任内阁(3)1721年,下院多数党领袖沃尔波尔经常主持内阁会制的形成议,英国的责任制开始逐渐形成。
沃尔波尔实际成为英国的第一位首相。
内容:内阁的首脑是首相,内阁成员是各部部长,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必须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要与首相共进退。
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时,内阁就要垮台,但首相也有权解散议会。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一、光荣革命1、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发展。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不但在经济上日益强大,而且在议会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②直接原因:斯图亚特王朝信奉“君权神授”,厉行专制。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受到侵犯,他们要求限制王权,同国王展开斗争。
2、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果:1688年,英国议会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她的丈夫荷兰执政威廉承袭英国王位,共同统治英国。
这次不流血的政变,历史上称为“光荣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结束的标志)二、议会权力的确立1、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①目的:限制国王权利。
②内容:《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利,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
③影响:a、君权神授遭到否定,君主权力由法律赋予,受到法律严格制约。
议会不但掌握制定法律的权力,还可以监督政府和决定重大的经济政策。
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冶”的地位,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君主立宪制含义:是资本主义国家用宪法限制君主权力的政治制度)b、在代议制下,资产阶级通过对议会对国家实行集体统治,以防止专制独裁。
c、资产阶级不同集团的权益之争,在议会中得以和平实现,这有利于避免暴力冲突。
2、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兴起,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力。
三、责任制内阁的形成1、内阁的由来①18世纪初,内阁还不是一个法定组织,只是由少数大臣参加的一种会议②1721年,担任财政大臣的下院多数党领袖沃尔波尔,经常主持内阁会议,沃尔波尔实际上成为英国的第一位首相。
2、责任制内阁的职权及特点①责任制内阁简称内阁,内阁的首脑是首相,(一个政党成为多数党时就获得执政地位,党的领袖就会被国王任命为首相。
)内阁成员是各部大臣。
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必须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要与首相共进退。
②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其实是对议会负责。
首相有权提名内阁成员即各部大臣,决定国家的重要政策,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
他又能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
这样,首相实际上掌握了国家大权。
3、主要特点①虽然保留了君主,但由议会掌权,以议会内阁制为核心。
真正掌握国家实权的是代议制政府;国王不仅“临朝不理政”,而且游离于党派政治纷争之外,无权废除任何法律。
②国王的地位:国王作为国家元首,是国家统一的象征;同时,也是英联邦首脑,起着维系英联邦的纽带作用。
第8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一、独立之初的严峻形势的表现美国名义上是一个国家,实际上是13个州的松散联盟,即所谓的邦联。
二、1787年宪法的颁布1、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1)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
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一定的自治权,以发挥地方的积极性,避免过度集权的弊端。
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宪法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①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掌握立法权。
②总统的权利: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总统对宪法负责,有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
总统有权提名任命政府高级官员;总统有权与外国缔结条约,但须得到国会的批准方可生效。
(总统有选民间接选举产生)③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对法律拥有最高司法解释权。
④三者独立平等,但互相制约,以防止专制的出现,这充分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
2、评价:积极:1787年宪法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它强调加强国家权力,又在权力结构中突出“分权与制衡”原则,以避免权力过于集中,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
消极:宪法没有解决黑人奴隶问题、印第安人和妇女的参政问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华盛顿开启了美国总统任期一般不超过两届的先例)三、两党制的形成和发展1、两党制的形成: 19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是美国两党制形成的重要时期。
至19世纪50年代中期,民主党与共和党两大党的对峙格局最终形成。
2、两党制的发展:共和党和民主党交替执政的局面一直持续至今。
它们不仅控制了国会,也左右着总统选举和地方选举。
两党对垒,交替执政,成为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
在本质上它们都是资产阶级政党。
补充:1、参议院由各州议会选出,每州2名,任期6年。
2、众议员由各州按照人口比例选出,任期2年。
3、总统由选民间接选出,任期4年。
4、最高法院大法官由总统提名,参议院批准。
项目美国总统制英国君主立宪制不同点国家元首是谁总统国王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选民选举产生世袭国家元首有无任期任期制终身制国家首脑有无实权有无政府首脑是谁总统首相政府如何产生总统任命议会产生国家的权力中心是谁总统议会在下院立法权在哪里参、众两院组成的国会议会与政府的关系行政机关与立法机关独立政府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第9课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一、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1、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1)18世纪时,法国是欧洲典型的君主专制国家,社会矛盾尖锐。
(2)封建贵族和教会为代表的封建势力十分强大,他们竭力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3)一些资产阶级思想家公开反对君主专制,抨击宗教神权,号召人民争取自由和民主。
2、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法兰西第一帝国——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法兰西第二帝——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二、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1、法国宪法的颁布:1875年初,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
2、1875年宪法的主要内容:(1)宪法规定立法权属于议会,议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众议院议员由成年男子直接选出,任期四年;参议院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任期九年,每三年改选其中的三分之一。
参议院有权否决众议院的决议案。
(2)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任期七年,可连选连任。
总统的权利:宪法规定国家的行政大权由总统掌握,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有权任命部长等高级官员、缔结条约和实行特赦;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
(补充:参议院占据主动权。
)3、影响: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以后,资产阶级共和派掌握了众议院、参议院、内阁和总统等关键职位。
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确立和巩固,为法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1、德意志的统一:(1)面临社会状况: 19世纪中期,德意志还处于四分五裂状态,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统一的呼声日益强烈。
(2)统一条件:普鲁士是德意志的一个重要邦国,专制色彩浓厚,经济、军事实力强大。
(3)统一过程: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俾斯麦的领导下,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的统一大业。
2、德意志宪法的颁布:(1)1871年初,德意志帝国建立,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确立了德国君主立宪政体。
(2)德意志皇帝的权利:A、皇帝掌握国家大权,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
B、皇帝有权任免官员、召集和解散议会和决定对外政策等。
C、宰相由皇帝任命而不是议会选举产生,任期由皇帝决定,只对皇帝负责。
(3)议会的职责:议会是立法机构,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
联邦议会由各邦的代表组成。
帝国议会由成年男子选举产生,作用很小,它通过的法案必须得到联邦议会和皇帝的批准才能生效。
(德意志议会粉饰门面)(4)宪法还规定德意志帝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帝国政府掌握了军事、外交等大权,各邦则保留了一些自治权。
普鲁士在帝国中占有统治地位,它的国王和宰相,同时又是帝国的皇帝和宰相。
3、评价:普鲁士完成了德意志统一,国家统一和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推动德国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此后,德国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很快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但在同时,也把普鲁士的专制传统带到了统一后的德意志,造成了德国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保守和不彻底。
英国德意志美国法国政体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确立标志1689年《权利法案》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1787年宪法》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国家元首 英王 皇帝 总统总统国家元首产生方式世袭世袭选民间接选出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出政府首脑 首相 宰相 总统 行政权 首相 宰相、皇帝 总统 总统 立法权 议会 议会 国会 议会 权力中心 议会皇帝总统议会思考:资本主义代议制的特点? 1、都有形式上代表民意的议会。
2、都体现分权与制衡3、都有资产阶级政党的存在4、都体现了民主的原则。
特点权力中心立法权行政权政体法国美国德国英国君主立宪制内阁首相皇帝宰相民主共和制总统总统国民议会国会议会议会议会皇帝总统议会君主虚位议会至上军事封建皇帝权重总统共和制议会共和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