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 格式:doc
- 大小:837.50 KB
- 文档页数:6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一、中朝关系明朝初期,朝鲜半岛的高丽王朝和中原的明朝进行了大量的贸易往来。
高丽人向明朝进贡珍品,明朝也向高丽出口粮食和纺织品等物资。
明成祖时期,为了遏制元朝、满洲的扩张,明朝也向高丽提供了物资和军事援助。
在中朝贸易中,通常采用“熟路商人”进行贸易,并且设立了专门的贸易口岸。
但明朝后期,由于对外政策的转变和朝鲜半岛的政治动荡,中朝关系逐渐恶化。
明朝禁止高丽使用汉字、禁止高丽的贡使称臣,以及在高丽边境设置了壁垒等限制举措,这些措施引起了高丽的不满和反抗。
此外,后期朝鲜王朝内部也发生了多次内乱和政变,导致国力下降,外交政策也开始倾向于与明朝敌对。
二、中蒙关系明朝时期,蒙古地区被分裂为众多小部落,其中以右翼、中部和左翼三部最为强盛。
明朝与蒙古地区的关系主要集中在右翼和中部,而左翼与明朝基本上没有联系。
明初时,右翼和中部的部落向明朝朝贡,接受明朝赐予的朝服和金银等物品。
明朝也在边境地区设立了边防和驻军,以巩固对这些部落的控制。
但是,在明朝后期,蒙古地区的势力逐渐强盛,逐渐对明朝产生了威胁。
尤其是明朝中期,努尔哈赤建立了后金政权,开始对明朝进行侵略和扩张。
明朝在遏制后金扩张的同时,也加强了对蒙古地区的控制和扩大了与右翼、中部部落的朝贡贸易,以削弱后金势力的根基。
三、中日关系明朝与日本的关系比较复杂。
首先是明朝对待日本豪族的态度:一方面,明朝支持日本南北朝之间的战争,援助日本的织田氏、毛利氏等豪族,出兵朝鲜半岛以压制日本豪族的反攻;另一方面,明朝也对日本豪族怀有警惕,禁止日本侵略朝鲜半岛、禁止日本豪族在明朝境内活动、限制日本与东南亚的贸易往来。
其次是明朝与日本开展外交的方式。
明朝与日本并没有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对日本的足利幕府采取的是“通商令”和“朝贡制”相结合的策略。
每年冬至节,日本的使臣要前往明朝进贡,并向明朝皇帝问安,以此作为两国外交的形式。
同时,明朝也向日本发放了“朝肃书”,派遣使臣前往日本与足利幕府沟通,表示对日本足利幕府的承认和支持。
初中-历史-打印版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明代对外关系两件大事:
交往:郑和下西洋冲突:戚继光抗抗倭
一、明朝的对外开放和交流:郑和下西洋▲▲▲
(1)目的:A、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主要目的)。
B、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西洋:明朝时期,把今天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叫做西洋)
(2)条件:①明朝前期,社会安定,国力雄厚;②当时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先进,船上配备有航海图和罗盘针。
③明朝政府的支持;④郑和本人的勇敢、不怕困难和卓越的组织领导能力等。
(3)概况:时间:1405~1433年;次数:七次;经过:郑和的船队从刘家港出发,航行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广大海域之间,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
(泉州灵山圣墓内的郑和行香碑上,记载了郑和第五次航行前来此处行香的史实。
)
(4)意义:这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
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二、明朝的对外冲突:戚继光抗倭▲▲▲
(1)倭寇:明朝初年,日本的一些武士、商人和海盗组成武装集团,经常到我国东南沿海一带进行掠夺和骚扰,沿海人民把他们叫做倭寇。
(2)概况:16世纪中期,戚继光奉命抗倭,组建“戚家军”。
“戚
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前往福建、广东配合当地明军剿灭倭寇,东南沿海倭患基本平息。
(3)性质:是反抗外来侵略的正义战争
(4)意义: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知识点+练习郑和下西洋▶目的o明成祖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时间规模o1405--1433年,郑和先后7次下西洋。
▶航行地区o郑和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地位及影响o郑和的远航,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戚继光抗倭▶倭寇o古代称日本为倭国,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惊现走私贸易和抢劫,被时人称为“倭寇”。
▶抗倭经过o在东南倭寇最猖獗之时,明朝派戚继光抗倭。
o戚继光大力整顿军队,进行严格训练,操练阵法,组建“戚家军”。
o1561年,戚继光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浙东地区的倭患。
o此后,戚家军消灭了福建、广东的倭寇,倭患基本解除。
▶性质o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o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1、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最远到达下列哪些地区()①马六甲海峡②红海沿岸③印度半岛④非洲东海岸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2、戚继光赋诗明志:“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
”诗中的“危”指()A.东北地区遭到入侵B.台湾被殖民者强占C.新疆地区遭受侵略D.东南沿海倭患严重3、“戚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转战于闽浙粤沿海诸地……”材料反映出“戚家军”的历史功绩是()A.荡平东南沿海倭寇B.收复台湾全部领土C.平定大、小和卓叛乱D.抗击沙皇俄国入侵4、亚非许多国家和地区至今还保存着不少同郑和有关的遗迹,这是中国航海家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见证。
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A.促进中外民间经济交往B.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C.销售中国的手工业品D.促进中国的海外贸易5、1405—1433年,郑和前后七下西洋,最远到达()A.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B.红海沿岸和非洲西海岸C.地中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D.地中海沿岸和非洲西海岸6、戚继光受到东南沿海人民群众爱戴的最主要原因是()A.戚继光组建了戚家军B.戚家军纪律严明,受到人民的欢迎C.戚继光坚持抗倭,反抗外来侵略D.戚继光是民族英雄7、戚继光是著名的民族英雄,其诗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反映了他()A.抗元的决心B.抗倭的决心C.抗清的决心D.收复台湾的决心8、假如你生活在15世纪中国明朝,并随郑和的船队七下西洋,请回答:(1)郑和远航的出发点是哪里?最远抵达哪里?(2)当时你若是一名商人,你会携带哪些你认为销路好的商品?(举两例)(3)郑和作为“世界海洋第一人”,有什么品质值得你学习的?(4)请说说纪念郑和远航对我们今天的意义。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1.明成祖称帝后,派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主要目的是提高明朝在海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2.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规模之浩大,在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
3.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4.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5.中国古代称日本为倭国。
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被时人称为“倭寇”。
6.在东南倭寇最猖獗的时候,明王朝派年轻将领戚继光抗倭。
他统领的军队,由于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能征善战,被人们誉为“戚家军”。
7.戚继光率军英勇作战,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
后进入福建、广东等地,消灭倭寇,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8.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
探究二戚继光抗倭
材料一今之海寇,动计数万,借托言倭奴,而其实出于日本者不过数千,其余皆中国之赤子无赖者入而附之者。
——(明)胡宪宗《筹海图编》
材料二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
——(明)谢杰《虔台倭纂》
材料三滨海细民,以海禁过严,生理(活)日促(艰难),转而从盗。
——(明)赵文华
材料四“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
——戚继光《韬铃深处》
材料五明穆宗、神宗时实行较开放灵活的政策,由于海禁开放,刺激了海上贸易的发展、私人海上贸易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所谓的“倭患”邑烟消云散。
——樊树志《国史概要》
请回答:
(1)结合课堂所学与上述材料,你认为“倭患”由哪些人构成?材料中认为倭寇中占有主要地位的是什么人?
倭患由一些日本的武士、商人和一些中国的奸商、生活困难的百姓勾结而成。
材料中认为倭寇中占有主要地位的是中国沿海的一些商人。
(2)材料中认为造成倭患严重的根源是什么?
材料中认为造成倭患严重的根源是明朝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造成海上贸易受阻,一些商人和百姓失去生财之道。
(3)材料四表达了戚继光的什么意愿(不得用材料中的原话作答)?他最突出的功绩是什么?
表达了戚继光驱逐倭寇、保卫海防、拯救百姓于水火,不追求个人功名的意愿。
功绩:驱逐了东南沿海的倭寇。
(4)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你认为根除倭患的原因有哪些?
根除倭患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戚继光等人的武力清剿,荡平了倭寇的势力,使倭寇难以继续作恶;二是明朝后期实行较为开放灵活的政策,刺激了海上贸易的发展,使沿海的商人和百姓能够从正常的贸易中获取利益,无须再冒险抢劫。
随堂巩固案
1.(滨州市中考)“他的第一次远航,比哥伦布首航早八十七年,比达伽马开辟东方新航路早九十三年,比麦哲伦从美洲航行到菲律宾早一百一十六年。
”“他”是中国古代的( B )A.郑成功B.郑和
C.戚继光D.鉴真
2.(重庆市中考)15世纪上半期,郑和率领船队七下西洋。
郑和船队最远到达的地区是(C )①马六甲海峡②红海沿岸③印度半岛④非洲东海岸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3.(2016年福州市)适合作为下图名称的是(D )
A.丝绸之路示意图B.唐对外交通路线图
C.佛教传播路线图D.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4.(2015年十堰市)下列哪一事件促进了明朝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B )
A.戚继光抗倭B.郑和下西洋
C.“三角贸易”D.新航路开辟
5.(2015年漳州市)明朝中后期,因为海防松弛,倭患严重,下列属于抗倭将领的是(B )A.岳飞B.戚继光
C.郑成功D.文天祥
6.下图是位于江苏苏州的戚继光抗倭纪念馆。
其“御寇安民”中的“寇”是指(D )
A.荷兰侵略者B.沙俄侵略者
C.英国侵略者D.日本侵略者
7.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反抗外来民族侵略并取得胜利的斗争是(D )
A.寇准抗辽B.文天祥抗元
C.岳飞抗金D.戚继光抗倭
选择题
1.(2015年锦州市)2015年是郑和下西洋610周年,该壮举发生在公元纪年年代尺(下图)中的哪一时段(B )
2.(东莞市中考)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关于这一壮举的历史意义说法正确的是(C )
A.一种民间经济文化友好交流
B.使明朝获得良好经济效益
C.加强了明朝与亚非国家往来
D.促进了明朝手工业的发展
3.(2014•烟台市)2014年1月1日,原创大型情景剧《郑和下西洋》在中国航海博物馆进行了首场演出。
人们之所以缅怀郑和,依据是( B )
A.民族团结,永载史册
B.航海壮举,促进交流
C.祖国统一,丰功伟绩
D.抵抗外辱,扬我国威
4.(2014·济宁市)“友好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下列人物活动能体现这一优良传统的是( A )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5.明朝中期倭患严重的主要原因是(B )
A.奸商勾结B.海防松弛
C.军队腐败D.武器落后
6.(广东省中考)戚继光赋诗明志:“遥知夷岛(指日本)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
”诗中的“危”指的是( D )
A.东北地区遭到入侵B.台湾被殖民者强占
C.新疆地区遭受侵略D.东南沿海倭患严重
7.(2015年盐城市)明朝中后期,倭寇侵扰盐城,东台人葛天民针对“倭刀”只宜近战,难以远攻的特点,组织家乡民众将长竹削成竹枪远刺敌人,打败倭寇。
下列人物与葛天民有同样贡献的是(A )
A.戚继光B.郑成功
C.郑和D.康熙帝
8.下图是位于浙江某地的戚继光纪念馆,是为了纪念明朝抗倭英雄戚继光在此地抗击倭寇,九战九捷,荡平浙江的倭寇而修建的。
那么这个地方就是今天浙江的( C )
A.杭州B.温州
C.台州D.嘉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