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中的实际经济1
- 格式:ppt
- 大小:591.00 KB
- 文档页数:40
一、有关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后弯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当工资增加到一定程度,其所带来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B.当工资增加到一定程度,其所带来的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C.当工资增加到一定程度,收入已经很高,人们希望有闲暇替代工作;D.当工资增加到一定程度,继续增加工资则劳动的供给开始减少。
正确答案:A垄断厂商把商品购买量划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等级,对不同等级的购买量索取不同的价格。
以上我们称之为:A.一级差别定价B.二级差别定价C.三级差别定价D.四级差别定价正确答案:B菲利普斯曲线的思想是菲利普斯在哪篇文章中首先提出来的?A.《出门散步的经济学》B.《关于反通货膨胀政策的分析》C.《封闭经济中的稳定政策》D.《1861-1957年英国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化率之间的关系》正确答案:D小明吃一个苹果的效用为3,吃两个苹果的效用为7,吃三个苹果的效用为5,则第三个苹果的边际效用为:A.1B.C.-2D.-1正确答案:C属于货币主义的经济学家是:A.萨缪尔森B.索洛C.弗里德曼D.卢卡斯正确答案:C在对消费者征税时,税收最终更多由生产者还是消费者承担?A.生产者消费者C.平均负担D.根据题中条件无法确定。
正确答案:D根据等边际原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等边际法则说的是实现满足或效用的最大化的基本条件;B.根据等边际法则我们应该这样安排自己的消费,即在每一种物品上所支出的最后1美元,都能给我带来相等的边际效用。
C.消费的每一种物品,最后一单位的消费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即实现了效用最大化。
D.如果花费在任何一种物品上的最后1美元能够提供更多的边际效用,那么增加该物品的消费可以是总效用增加。
正确答案:C比较下列哪种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最大?A.大米B.白菜C.点心D.面粉正确答案:C一般来说,下面哪一个不属于公共物品:A.道路、桥梁B.国家安全C.义务教育D.房地产D国家发改委本次对日本12家企业开出了史上最重的一个罚单,不管是从被揪出企业的数量来看,还是从处罚的金额来看,都破了《反垄断法》出台以来的纪录,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敲山震虎的效果。
Haode经济学一、名词解释1.机会成本机会成本即选择的代价,是指具有多种用途的一定资源,用于某一用途,而放弃的其他用途的一定资源所能得到的最高收益。
2.均衡价格均衡价格是指某商品的市场需求量与市场供给量相等的价格。
3.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的价格弹性,亦称需求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于其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商品需求量变动率与价格变动率之比。
4.边际效用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的增加量。
5.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效用的递减规律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6.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购买某一商品时,所愿支付的价格高于市场价格的差额。
7.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不能正常发挥作用,使得社会资源的配置无法实现有效率的状态。
8.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手段。
9.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在其领土范围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10.总需求总需求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下,一国所有家庭、厂商、政府及为国客户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和劳务总量二、简答1.影响商品需求的主要因素?(P18—P20)(1)商品自身价格(2)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级社会收入水平(3)消费者偏好(4)相关商品的价格(5)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6)人口数量及结构的变动(7)广告规模(8)政府经济政策2.影响商品供给的主要因素?(P23-P24)(1)商品自身的价格(2)生产技术(3)生产要素的价格(4)相关商品价格(5)厂商对未来的预期(6)厂商的数量(7)政府的经济政策3.无差异曲线的特点?(P50)第一,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各点所代表的数量组合不同,但对消费者来说效用都是相同的。
强盛、衰落与崛起: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变迁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国度之一,她的发展经历了极其独特的历史变迁。
中国先是经历了长期的强盛。
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中,中国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从公元元年以来的两千年中,90%的时间里中国的经济总量居于世界首位。
据麦迪森计算,从公元元年到19世纪初,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一直在20%以上。
其中,从公元元年到1500年,中国经济总量远远领先于其他经济体,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大部分时间(1—1000年)在1/4左右,最低的时候(1000—1500年)也在23%左右。
在这一历史时期,中国不仅是世界经济总量最大的国家,而且是综合国力最强的国家,经济、政治、文化、艺术都处于高度发达的状态。
1500年以后的300年是世界工业化的起步阶段,由于中国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内在特性,中国失去了与世界工业化同时起步的战略机遇,因此,这一阶段西欧追上中国并超过中国。
1500年之前,西欧经济总量从没有达到中国经济总量的一半。
从1500年左右起,西欧开始对中国经济迅速追赶。
到18世纪初,西欧经济规模第一次赶上中国的水平。
19世纪初,日渐衰落的中国传统农业经济得到了一次复苏,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于1820年一度达到了33%的最高记录。
而后中国经济一落千丈,西欧也在同中国相持100年左右之后最终远远地超过中国。
从1820年到1949年,是世界加速工业化的黄金时期。
由于外国的侵略,中国的传统农业社会破产,而工业经济发展受到遏制。
中国再次失去工业化的历史机遇,并沦为半殖民地社会。
中国经济由此进入了彻底衰落的阶段,中国经济占世界的比重几乎以每40到50年下降一半的速度衰落。
1870年,中国经济占世界的比重降为17%,1913年为8.9%,1950年为4.5%。
正是在这一个历史阶段,美国经济总量于19世纪最后10年中超过中国。
1820年美国经济占世界的比重只有1.8%,到1870年上升到8.9%,1913年上升为19.1%。
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中国在经过三十多年的持续高速增长后,2015年-202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到增长新阶段,正在发生如下九个方面的经济趋势变局。
中国经济发展变局蕴含着很丰富的内容,需要中国在认清当前经济形势现状的前提下,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力争抓住其中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开创更美好未来增长。
经济发展趋势一:“三驾马车”让位于“三大发动机”。
长期以来,很多人将经济增长的动力定位于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事实上我们也确实在运用“三驾马车”来拉动经济增长,特别是2008年国际经济危机爆发以来,外需不行了就拉动内需,投资不行了就拉动消费。
其实,“三驾马车”只是GDP的三个组成部分,只是经济增长的结果,而非原因,只是经济低迷或经济危机等特殊时期抚平经济波动的手段,并非平常时期拉动经济增长的手段,长期依赖它们会有巨大的副作用和后遗症。
经济增长的真正动力只能来自于供给边的“三大发动机”——制度变革、结构优化、要素升级,这正好对应着新一届中央领导强调的改革、转型、创新,它们才是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来拉动经济增长的、真正健康、可持续的动力。
近年来,我们高度重视推进全面改革、结构转型、创新驱动,这说明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已开始发生重大的变化。
经济发展趋势二:服务经济超过工业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在快速推进工业化过程中,工业经济一直是主体力量,但2001年至2013年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年均实际增长10.6%;2013年三产占比达到了46.1%,首次超过二产占比的43.9%,2014年三产占比达到48.2%;2015年上半年三产占比进一步提升到49.5%,服务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时代悄然到来。
预计到2020年三产占比可达55%以上。
服务经济比重的提升对中国经济会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如导致经济增速下降、就业压力减轻、能耗水平下降、生活品质提高等。
经济发展趋势三:移动互联网颠覆传统领域。
新一轮全球技术革命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中国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研发特别是应用领域也有不错的表现。
宏观经济学案例集锦《宏观经济学》案例导论案例1:绿色GDP据世界银行和国内有关研究机构测算,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的经济增长有2/3是对生态环境透支的基础上实现的。
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虽然有其自然环境脆弱、气候异常的客观原因,但主要还是人为不合理的经济行为和粗放型资源开发方式导致的。
多年计算的平均结果显示,中国经济增长的GDP中至少有18%是靠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透支”实现的。
绿色GDP 是指用以衡量各国扣除自然资产素那损失后新创造的真实国民财富的总量核算指标,就是从现行统计的GDP中,扣除由于环境污染、自然资源退化、教育低下、人口数量失控、管理不善等因素引起的经济损失成本,从而得出真实的财富总量。
资料来源:中国发展门户网问题:1.什么是GDP?什么是绿色GDP?2.绿色GDP如何核算?3.GDP指标存在哪些缺陷?案例2:缘何中国高增长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日本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经过二十余年百分之十左右的高速增长,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强国。
而中国从一九七八年开始,也经历了二十余年的高速增长,到现在却只达到了小康初级阶段。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国家统计局某权威人士(2004)认为:首先,经济结构、运行模式、体制等方面存在问题。
如优胜劣汰机制没有建立,大量资源由低效率企业支配。
其次,企业追求自我循环,消耗高,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低。
再次,经济增长速度高,库存也很高。
大量产品积压在仓库里,未转化为实际财富。
中国经济发展中有以下一些偏向需要纠正:——为了追求增量财富,破坏大量存量财富。
一个典型的个案是大量拆除旧城区,创造新城区。
今年挖,明天填;明天填,后天挖。
创造百分之一的GDP,却消耗了百分之二的存量财富。
——未明确创造财富的主体是政府,还是民间。
过去过多地看重政府、国有经济,没有运用市场、民间的力量,效率较低。
例如,国有金融一统天下,未建立多元的金融体系,一抓就死,一放就乱。
——只注重财富创造,未注重财富分配。
1.【知识点】均衡价格1.均衡价格: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时的价格。
2.最高限价:是由政府为某种产品规定一个具体的价格,市场交易只能在这一价格之下进行。
(1)目标:保护消费者利益或降低某些生产者的生产成本。
在我国,最高限价属于政府对市场价格的干预措施。
当某种或某些产品价格上涨幅度过大,有可能影响居民的基本生活需要或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时,政府可以采取这种方式进行干预。
(2)影响:低于均衡价格,会刺激消费、限制生产,导致供应短缺,出现排队、黑市交易、变相涨价。
(3)保障措施:配给制,如定量供应或凭证供应。
(4)适用:只宜短期、在局部地区实行。
3.保护价格:也叫支持价格或最低限价,是由政府规定一个具体的价格,市场交易只能在这个价格之上进行。
(1)目标:保护生产者利益。
在我国,保护价格属于政府对市场价格的干预措施。
当某种或某些产品价格下降幅度过大,生产者收入过少,有可能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时,政府可以采取这种方式进行干预。
用于支持农业生产和稳定农民收入水平。
(2)影响:高于均衡价格,会刺激生产、限制消费,导致生产过剩,出现黑市交易、变相降价。
(3)保障措施:政府应收购过剩产品予以储备。
(4)适用:只宜在少数产品上实行,主要是农产品。
2.【知识点】弹性1.需求价格弹性系数: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百分比的比率。
2.计算公式点弹性:Ed=(△Q/Q)/(△P/P)=(△Q/△P)×(P/Q)弧弹性:Ed=[△Q/(Q0+Q1)/2]÷[△P/(P0+P1)/2]3.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1)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2)商品重要性(3)商品用途(4)时间3.【知识点】无差异曲线的概念和特征1.消费者偏好的基本假定:完备性、可传递性、消费者总是偏好于多而不是少。
2.无差异曲线是用来描述消费者偏好的。
3.无差异曲线的特征(1)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消费者的偏好程度越高。
(假设:偏好于多而不是少)(2)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能相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