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鸟》
- 格式:ppt
- 大小:1.23 MB
- 文档页数:12
小学四年级语文《缝纫鸟》教案范本《缝纫鸟》记叙了“我”在坦桑尼亚观察缝纫鸟编织巢穴、修补巢穴的情景,表达了“我”对缝纫鸟高超的建巢本领和不惧困难、坚忍不拔精神的赞赏。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四年级语文《缝纫鸟》教案范本,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四年级语文《缝纫鸟》教案范本一教学目标:1. 学会12个生字(含有一个多音字“差”)和新词,认读7个字含一个多字糊.2. 学生能够结合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细致观察和有序描写.3.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4.积累词语.在艰巨” 顾名思义” 和前功尽弃”三个词语中选择两个造句.5.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缝纫鸟的赞赏之情.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缝纫鸟的赞美之情.教学难点:能够结合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细致观察和有序描写.教学课时: 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学会12个生字(含1个多一字差)和新词,认读7个字(含1个多音字糊”)2.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 谈话导入新课的学习.今天我们学习29课<<缝纫鸟>>,齐读课文.看到课文你会想到什么?注意缝纫的写法.二. 检查预习.1. 谁能看着生字表组词读生字.处理:差” 和糊”两个多音字2. 师对韧和纫进行指导和点拨3. 12个生字中有几个是左右结构的字?写一写要注意左右之间的避让关系.4. 注意梭”字的写法.5. 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正确.6. 两人一组互相读课文,注意互相帮助.7. 指名课文.师注意点拨.三.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怎么想就怎说.(课文继续了我在坦桑尼亚观察缝纫鸟编织巢穴.修补巢穴.四. 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默读课文,提出来.五. 作业:1. 生字组词.写在田格本上.2. 完成课后作业4题.3. 查阅有关缝纫鸟的资料.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够结合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细致观察和有序描写。
2、朗读课文。
北京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缝纫鸟》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理解本故事的主题与道理。
2.加深对语文课文的理解,并能在朗读中表达出情感和节奏。
3.使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故事复述、情景再现、记叙文概括等。
二、教学重点1.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提高对全文的理解。
2.培养学生的表述能力,包括复述、写概括、情景再现等。
3.注重听说能力训练,提高语言表达与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1.细节理解,揣摩文章的寓意和讽刺意味。
2.把握故事情节,形象化地表达缝纫鸟的性格特点和父母的形象。
四、教学资源《北京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五、教学过程1. 教学准备1.让学生预习文本,阅读理解并做好笔记。
2.老师准备好相关的教学 PPT。
3.老师准备好相关的教学素材(比如寓言故事优秀作品和视频)。
2. 导入新课1.介绍寓言故事的概念,向学生简单的讲解本文的故事背景。
2.播放寓言故事优秀作品,让学生根据故事品尝、领悟寓言故事的特点。
3. 学习新课1.阅读课文,引导学生快速朗读整篇文章。
2.听取学生对课文的感受和理解,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思考本文的主题和寓意。
3.教师根据故事情节和框架,设计合适的问题与学生互动,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4. 讨论和理解课文1.引导学生探讨故事中孩子与父母的关系,表达出探究的态度和思考。
2.让学生在故事中找到关键字,题目,主题,好听句子等需要重点抓住的内容。
3.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生针对所学到的内容,开展小组讨论,促进思考与互动。
5. 情景再现和技能操作练习1.根据故事情节,老师设计游戏和手工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更好地理解故事的情节。
2.学生分小组,自行模拟故事中的场景进行情景再现演绎。
3.提供给学生一些练习技能操作的练习册和相关的题型,让孩子们在学校或回家后可以继续提高。
6. 总结归纳1.通过进一步的推广和普及,让学生深入了解寓言故事,加强学生的表述能力和感受力,让孩子感到故事是多么地有趣和有启迪意义。
缝纫鸟课文原文缝纫鸟课文原文缝纫鸟这篇课文是语文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以下是小编收集的相关信息,仅供大家阅读参考!缝纫鸟课文我们来到坦桑尼亚首都访问,住在远离市区的一个幽静的饭店里。
这个饭店正好坐落在印度洋海岸上,可以说我们的窗户底下就是印度洋。
这里有一种特殊的鸟,引起我极大的兴趣。
这种鸟叫缝纫鸟。
在饭店门口,有一棵大树,几百只缝纫鸟就栖居在上面。
缝纫鸟,顾名思义,是有缝纫技能的。
它们的窝,不是泥糊的,而是用一根根韧性很强的嫩草,巧妙地编织成的。
我曾经细心地观察过它们的劳作。
它们从印度洋沿岸的草丛中,衔来两三尺长的嫩草,先用尖嘴把草圈成几道圆圈,而后像织布那样,有经有纬地把长长的'嫩草编织成窝。
看上去它们那尖嘴的灵巧程度,一点也不比人的双手差,但那劳作是相当艰巨的。
它们的爪子,要紧紧抓住树枝,唯一能劳动的就是那张尖嘴。
一只鸟不停歇地劳动,要两三天才能编织成一个窝。
那窝活像个圆葫芦,奇怪的是口朝下,底朝上。
我真想爬上树去看个究竟,但作为一个外国客人,显得很不礼貌,只好作罢。
有一天拂晓,海潮猛涨,溅起的浪花打在窗户上,把我从梦中惊醒。
我爬起来往外看,不知什么时候下起雨来,夹着阵阵狂风。
我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忽然想起那群缝纫鸟来,它们那像葫芦一样挂在树枝上的窝,经受得住风吹雨淋吗?我披上雨衣,向饭店门口走去。
走到那棵大树底下一看,果然,缝纫鸟辛勤编织成的几十个窝,都被风雨打落在附近的草丛中。
不一会儿,雨停了。
我拾起缝纫鸟的窝,看了又看。
那简直就是一件精致的艺术品!它特别像我们小时候用秫秸皮编织的蝈蝈笼子,编织得那么结实,即使从树上掉下来,一点儿也没变形。
可惜的是:缝纫鸟虽然聪明,毕竟还没有能够把这样精致的杰作,牢固地编结在树枝上。
只一场狂风暴雨,窝便被打了下来,落得个前功尽弃!早餐后,阳光灿烂,晴空如洗。
我外出工作,又路过那棵大树,听见缝纫鸟叽叽喳喳,一片喧闹。
抬头望去,只见缝纫鸟飞来飞去,又开始忙碌了……缝纫鸟资料缝纫鸟又叫“灵雀”,又被称为“攀雀”,蒙古族称之为:“乌仁·巴丽珠海”,意思是缝纫技艺好,灵巧的鸟儿。
《缝纫鸟》教学设计基本信息表小学语文第7册第29课《缝纫鸟》教学设计古城第二小学佟光军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课程标准》指导我们,作为语文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情感体验。
“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达到不需要教,就是要教给学生自己学习的本领。
”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教师则积极地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引导学生全方位地主动参与,使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地发挥。
与此同时,教师应努力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阅读学习中能自然地领悟和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背景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预习能力,因此,学生在学习一篇新的课文之前,通过自己的预习,对本课的生字新词及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课堂上就省去了教师带领他们学习生字词的繁杂过程,只采用好的方式对他们的预习进行检测就可以了。
这样可以把大部分时间用于指导学生对课文内容的阅读,因为,四年级的学生阅读和理解能力还很欠缺,本课阅读内容篇幅较长,而且又是一课时,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抓住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缝纫鸟高超的筑巢本领及永不放弃、坚韧不拔的精神,感受作者对缝纫鸟的赞赏之情这一教学重点及能够结合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细致观察和有序描写这一教学难点,通过由浅入深的学习环节和多媒体课件的配合,完成学生对文章的学习和理解。
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纫、殊、韧、纬、梭、艰、唐、辛、杰、碌”10个生字,认读5个字;读准“差、糊、涨、散”4个多音字的读音;会读和理解“缝纫、特殊、韧性、顾名思义”等词语;了解课文的内容及作者描写的方法。
2.结合课文学习和感受作者的细致观察和有序描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归纳、概括。
3.通过质疑解疑、合作学习、展开想像等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4.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缝纫鸟高超的筑巢本领及永不放弃、坚韧不拔的精神,感受作者对缝纫鸟的赞赏之情。
小学语文《缝纫鸟》阅读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学习了解《缝纫鸟》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
(2)掌握词语“披肩”、“褶儿”等的意思。
(3)理解大自然与人相互合作的道理。
2. 能力目标:(1)能够感受大自然妙不可言的神奇。
(2)能够在阅读中体验小生命充满智慧的魅力。
(3)能够理解大自然与人类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的爱护小动物,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2)培养学生感受音乐之美,赏识文学之美的能力和素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1)掌握《缝纫鸟》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
(2)理解大自然与人相互合作的道理。
(3)感受小生命充满智慧的魅力。
2. 难点:(1)学生对于《缝纫鸟》中的故事情节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归纳整理。
(2)学生对于大自然与人类和谐共处的重要性进行深入的认识。
三、教学方法1. 听、说、读、写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 讲解、讨论和互动的教学方法。
3. 自主学习和交流的教学方法。
四、课程安排1. 学生自由阅读《缝纫鸟》。
2. 教师解释并讲解文章中的生词和生字,如“披肩”、“褶儿”等。
3. 教师边读边讲:通过对文章的深入讲解和阐述,让学生对文章有更加深刻的了解。
4.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布置相应的阅读任务。
5. 学生进行阅读和交流,互相分享对于文章的感悟和理解。
6. 各小组进行讨论,编写读后感和感悟。
7. 小组发言和总结:展示各小组的读后感和感悟,对于文章的重点进行总结和归纳。
五、教学过程1. 学生自由阅读《缝纫鸟》。
2. 解释生词和生字,让学生掌握文章中重要词语的意义,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3. 讲解《缝纫鸟》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
4. 进行课外阅读,学生自主阅读和交流,互相分享感悟和理解。
5. 小组讨论,编写读后感和感悟。
6. 各小组发言和总结,展示各小组的读后感和感悟,对于文章的重点进行总结。
六、课后作业1. 自主阅读课外书籍。
2. 记录对于《缝纫鸟》的感悟和理解。
【导语】《缝纫鸟》记叙了“我”在坦桑尼亚观察缝纫鸟编织巢⽳、修补巢⽳的情景,表达了“我”对缝纫鸟⾼超的建巢本领和不惧困难、坚忍不拔精神的赞赏。
©⽆忧考⽹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教学⽬标: 1、学会本课“纫、殊、韧、纬、梭、艰、唐、⾟、杰、碌”10个⽣字,认读5 个字;个多⾳字的读⾳;会读和理解“缝纫、特殊、韧性、顾名思义”等词语;了解课⽂的内容及作者描写的⽅法。
2、结合课⽂学习和感受作者的细致观察和有序描写;有感情地朗读课⽂;能根据课⽂内容进⾏归纳、概括。
3、通过质疑解疑、合作学习、展开想像等⽅式,提⾼⾃主学习能⼒。
4、通过对课⽂内容的理解,体会缝纫鸟⾼超的筑巢本领及永不放弃、坚韧不拔的精神,感受作者对缝纫鸟的赞赏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课⽂内容的理解,体会缝纫鸟⾼超的筑巢本领及永不放弃、坚韧不拔的精神,感受作者对缝纫鸟的赞赏之情。
教学难点: 能够结合课⽂内容感受作者的细致观察和有序描写。
教学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新课 1、这节课,我要带你们认识两位新朋友,第⼀位(出⽰课件图⽚)就是这位和蔼可亲的名叫玛拉沁夫的蒙古族作家,他的⼩说在国内多次获奖,作品也被翻译成英、法、德等⼗⼏种⽂字流传海内外。
有⼀次,他去位于⾮洲南部的坦桑尼亚⾸都访问,住在远离市区的⼀个幽静的饭店⾥。
这个饭店正好坐落在印度洋海岸上,没多久,有⼀种鸟引起了他极⼤的兴趣(板书:“我” ),因此他也为我们带来了第⼆位朋友(板书:缝纫鸟)它是谁?(⽣:看板书读名字,多读⼀遍,掌握“缝纫”的读⾳) 2、看到名字,你知道了什么?(了解“缝纫”的意思) 3、(出⽰课件图⽚及⽂字,理解“顾名思义” )缝纫鸟顾名思义就是有缝纫技能的鸟,你现在最想了解它什么? 4、(板书:怎样筑巢?巢⽳样⼦?)那就让我们随着作者的描写进⼀步地去了解这位朋(教学意图:能够结合课⽂内容感受作者的细致观察和有序描写”是本⽂的教学难点之⼀,因此,前⾯对作者的介绍和了解,以及抓住“引起了他极⼤的兴趣”这句话,为下⾯体会写法做了很好的铺垫。
缝纫鸟读后感(共5篇)第1篇:缝纫鸟读后感《缝纫鸟》读后感我们生活在农村,见得最多的鸟儿也就是小麻雀、小燕子,缝纫鸟,却是头一次听说。
提起名字,感觉像是一只会用针线,缝纫技艺好的鸟儿,真心觉得很好奇,真想看看它是怎么用针线的。
经过网上查阅资料才发现,缝纫鸟产于印度,又叫“灵雀”,又被称为“攀雀”,蒙古族称之为:“乌仁·巴丽珠海”,意思是缝纫技艺好,灵巧的鸟儿。
它略小于麻雀,羽毛呈黄色,颈上有一道黑圈儿,鸣叫声婉转动听。
夏季多以蚂蚱、蝗虫、蠓虫和蛾子等昆虫为食,属于益鸟。
原来是这样一种鸟啊!我终于对它有所了解。
等读完文章之后,不得不对它产生了由衷的敬佩,小小的一只鸟儿,不像人一样拥有灵活的双手,却能够编织出如此漂亮、精美的小窝,而且只用自己的小脚和小嘴,完成如此巨大的工程,真的是让人匪夷所思!当暴风雨来临的时候,小小的鸟儿也让作者为之担心,担心它的小窝经受不住暴风骤雨的打击。
果然,当作者披上衣服到树下看时,发现缝纫鸟辛勤编织成的几十个窝,都被风雨打落在附近的草丛中,不得不让人觉得可惜,这可是缝纫鸟辛勤劳作的成果,也是它们生活的地方,是它们的家。
但是,缝纫鸟没有放弃,不怕失败,从头再来。
第2篇:缝纫鸟读后感《缝纫鸟》读后感阳谷县明德小学四年级七班郭奥博你知道吗?缝纫鸟,是有缝纫技能的。
妈妈在网上搜到了缝纫鸟编窝的视频,这一看我才真正的认识到原来它们的窝,不是泥糊的,而是用一根根韧性很强的嫩草,巧妙地编织成的。
它们从印度洋沿岸的草丛中,衔来两三尺长的嫩草,先用尖嘴把草圈成几道圆圈,而后像织布那样,有经有纬地把长长的嫩草编织成窝。
看上去它们那尖嘴的灵巧程度,一点也不比人的双手差,但那劳作是相当艰巨的。
它们的爪子,要紧紧抓住树枝,唯一能劳动的就是那张尖嘴。
一只鸟不停歇地劳动,要两三天才能编织成一个窝。
筑巢的时间较长,付出的辛苦是可想而知的。
怀着对缝纫鸟的佩服之心,我认认真真的读了《缝纫鸟》这本书,从中我了解到缝纫鸟又叫“灵雀”,又被称为“攀雀”,蒙古族称之为:“乌仁〃巴丽珠海”,意思是缝纫技艺好,灵巧的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