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根艺的审美与制作之构想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3
根雕艺术浅谈根雕艺术是一种古老而独特的传统工艺,它利用根部和树根等植物的天然材料进行雕刻艺术创作。
这种艺术形式源远流长,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审美魅力。
在中国,根雕艺术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便出现,时至今日,根雕艺术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装饰、工艺品制作、园林景观等领域。
下面我们就来浅谈一下根雕艺术的特点、风格和发展。
一、根雕艺术的特点根雕艺术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原材料的自然属性和雕刻方式的独特技艺。
根部和树根的原始形态、纹理和色彩,决定了根雕作品具有天然的美感和独特的韵味。
树根本身就是一种自然的艺术品,而根雕艺术家通过巧妙的雕刻技艺,将这些天然美丽的线条和纹理保存下来,创作出栩栩如生的根雕作品。
根雕艺术的制作过程非常考验雕刻师的技艺和耐心。
因为根部和树根的纹理复杂多变,硬度不均匀,很难控制,所以雕刻师必须具备扎实的雕刻技巧和对原材料的丰富经验,才能够将自然原始的树根雕刻成精美的艺术品。
由于树根和根部的形状各异,所以每一件根雕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也增加了根雕艺术的珍贵性和艺术性。
根雕艺术的风格多种多样,可以根据不同的树种、年代、形态和风格来划分。
一般来说,根据雕刻的题材和造型,根雕作品可以分为传统根雕、现代根雕和民间根雕等不同的风格。
传统根雕风格多以古典文化和宗教主题为主,如佛教造像、神话传说等,造型古朴、工艺复杂;现代根雕则更注重形式和创新,常以自然景观、抽象造型为题材,造型简约、气韵自然;民间根雕则多以民间传统工艺、生活场景为题材,形象生动、富有民俗风情。
根雕艺术还有一些特定的地域风格,如岭南根雕、川西根雕、滇越根雕等,每种地域的根雕风格各具特色,展现出不同的地域文化和人文精神。
这些不同的根雕风格,都充分展现了根雕艺术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丰富了根雕艺术的内涵和魅力。
在当今社会,随着文化多样性和审美需求的提升,根雕艺术正逐渐走向世界。
在中国,根雕艺术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备受国内外游客和收藏家的青睐。
根雕艺术浅谈根雕艺术是一种传统的中国民间艺术形式。
它以树木的根部为材料,通过雕刻的方式来表现出各种生动形象。
在根雕艺术中,雕刻作品常常具有华丽精致、形态各异的特点,并且常常取材于神话传说、历史人物、动物等元素,让人们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根雕艺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那时候,根雕艺术主要流行于江南地区。
在明清时期,根雕艺术逐渐演化成独特的风格,其技法和艺术风格逐渐成熟。
在这个时期,没有精美的工具和设备,雕刻师们多采用手工雕刻的方式,向木材中挖掘,以期创造出更生动形象的雕刻作品。
随着时间的推移,根雕艺术逐渐传入日本、韩国等国家,一度成为东亚地区的流行艺术。
在根雕技巧方面,有两种主要的方法:一种是选用侧面有凸起的横伐木根部,另一种是选择主根部分。
这需要雕刻师具备严谨的技术和创新的思维。
根雕作品的制作过程非常复杂,需要先用刻刀将根部形状大体地刻划出来,而后用成功的刀子来细化雕刻,最后采用打磨和上色的方式来完成整个工艺。
在整个制作过程中,艺术家们需要非常注意雕刻的深浅和力度,尤其是在雕刻形象的面部和细节部位,更要注意每个细节之间的协调和衔接。
根雕艺术作为民间传统艺术形式,被广泛应用于家居、酒店、庭院等场所。
在中国的许多旅游景点中,也可以看到许多根雕作品。
根雕作品种类琳琅满目,有菩萨、飞禽走兽、历史人物等形象,还有盘龙、九龙、竹子等主题。
总的来说,根雕艺术是一个注重细节和精细的艺术形式。
它的历史悠久,富有文化底蕴,极大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财富。
作为传统艺术的一部分,它不仅是一种美的享受,更是对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贡献。
无论是欣赏根雕作品的美感还是体验根雕艺术的制作过程,都是一种难得的文化体验。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重视根雕艺术的保护和发扬,让它继续在未来的发展中闪耀光芒。
根雕造型画设计理念根雕是一种以树根为主要材料进行雕刻创作的艺术形式,它具有独特的造型和独特的艺术感染力。
在根雕造型设计中,设计理念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决定了作品的艺术效果和表达方式。
以下是我对根雕造型设计理念的一些思考。
首先,根雕造型设计要体现自然之美。
根雕作品的灵感来源于自然界,因此在设计理念上应该强调对自然之美的感知和再现。
可以通过模仿自然界中的动物、植物以及自然景观等元素来表达自然之美。
例如,可以将根雕作品设计成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或者设计成富有自然元素的景观,让人们感受到自然的奇妙和美丽。
其次,根雕造型设计要追求简约之美。
简约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能够通过简单的形状和线条来表达出丰富的内涵和感情。
在根雕造型设计中,简约之美能够使作品更加纯粹和精致。
可以通过简化造型和去除繁杂的细节来达到简约效果。
例如,可以设计成线条流畅的抽象形状,或者设计成纯净的几何形态,从而突出作品的整体美感。
再次,根雕造型设计要注重形象的动感和立体感。
根雕作品具有立体感,通过雕刻和刻画的方式能够使作品更加栩栩如生。
在设计理念上,应该注重形象的动感和立体感的表现。
可以通过增加动态的姿态和姿势,来使作品具有更强的动感。
同时,还可以通过雕刻的细节和层次来增加作品的立体感。
例如,雕刻出纷繁复杂的根系和枝叶,或者设计成多层次的造型,都可以增加作品的立体感。
最后,根雕造型设计要注重情感的表达。
根雕作品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
在设计理念上应该注重情感的表达和共鸣。
可以通过形象的表情和姿态来表达出情感的变化和内心的感受。
例如,可以设计成欢快和愉悦的姿态,或者设计成忧伤和思考的表情,来表达出作品背后的情感内容。
综上所述,根雕造型设计的理念要体现自然之美、追求简约之美、注重形象的动感和立体感的表达,以及注重情感的共鸣。
通过这些设计理念的运用,可以使根雕作品更加生动和有趣,同时也能够更好地表达作者的内心感受和情感。
根艺术创作之“外师造化”根艺术是指以树根、树根艺术、树根雕刻为载体进行创作的一种艺术形式。
而“外师造化”则是指借鉴自然界的造化之美,使其成为自己的艺术素材和灵感。
根艺术的创作理念正是体现了这一精神,其创作过程中,艺术家们将树根的形态、纹理、生长方式等自然特征融入到艺术作品中,从而赋予作品以生命力和自然美。
本文将探讨根艺术创作中的“外师造化”,重点介绍根艺术的特点、创作方法和创作意义。
一、“外师造化”:借鉴自然之美在树根的创作中,艺术家们会根据树根本身的形态进行雕刻、修饰或加工,以使其更加符合艺术创作的需求。
他们并不会完全改变树根的原貌,而是尊重其自然特征,保留其原始的韵味和魅力。
正是基于这种“外师造化”的创作理念,根艺术作品才能够展现出如此自然、原始的美感,引人入胜、无法忽视。
二、根艺术的创作特点1.自然性:根艺术作品具有极强的自然性,它们保留了树根的原始形态和纹理,蕴含着大自然的魅力。
在根艺术作品面前,人们仿佛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活力和灵动。
2.原始性:根艺术作品展现出一种原始的美感,它们没有经过过多的修饰和雕琢,而是保留了原始的韵味和气息。
这种原始美感给人一种质朴、朴实的感觉。
3.独特性:每一根树根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根艺术作品也具有独特性。
每一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特殊的艺术价值和魅力。
4.生命力:树根本身蕴含着生命的力量,它们是大自然的产物,承载着大自然的生命力。
根艺术作品也因此而具有生命的力量和活力。
根艺术的创作特点正是体现了“外师造化”的创作理念,充分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妙和灵动,给人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审美体验。
1.原材料的选择:树根的选择是根艺术创作的第一步,艺术家们需要根据自己的创作需求和构思,选择合适的树根作为原材料。
在选择树根的过程中,他们需要考虑树根的形态、纹理、大小等因素,以确保树根能够完美地适应自己的创作需求。
2.设计构思:在选择好原材料之后,艺术家们需要对根艺术作品的设计构思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规划。
根艺达摩创作的一点思考文/陈新付罗丹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根艺的创作就离不开一双慧眼。
根,孕育了稚嫩柔弱到枝繁叶茂,经历了风吹雨打、烈日苦寒,每片树叶、每片枝丫、每圈年轮都见证了树木葱苗到材的历史沧桑,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成就了根的不羁之美。
而根雕,就是以树根的自然之美为艺术创作对象,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处理,创作出人物、动物、器物等艺术形象作品。
根雕艺术是一种发现自然美而又显示创造加工的造型艺术,所谓“三分人工,七分天成”,说的就是在根雕创作中,大部分应利用根材的天然形态来表现艺术形象,少部分进行人工处理修饰,因此,根雕又被称为“根的艺术”或“根艺”。
莆田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丰富的传统风格,对我的创作有着深刻的影响。
宗教信仰题材更是艺术创作亘年不变的主题。
在此,我来谈谈对根艺达摩造型创作的一点心得。
菩提达摩,“摩”也可称“磨”。
为此,可略称“达摩”或“达磨”。
“达摩”意译为“道法”。
据《续高僧传》卷二十八、《景德传灯录》卷三中载:“达摩为南天竺(古印度)僧人。
属婆罗门种姓,一说法是属刹帝利种姓,香至王第三子。
”他的本名为菩提多罗,为西天(天竺)禅宗二十八祖。
为中国禅宗的始祖,故中国的禅宗又称达摩宗,是《洗髓经》、《易筋经》的撰写者。
达摩被尊称为“东土第一代祖师”、“达摩祖师”。
与宝志禅师、傅大士合称梁代三大士。
于中国南朝梁武帝时期航海到广州。
梁武帝信佛。
达摩至南朝都城建业会梁武帝,面谈不契,遂一苇渡江,北上北魏都城洛阳,后卓锡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传衣钵于慧可。
后出禹门游化终身。
根据传说,最常见的达摩创作题材有:“渡江达摩”(又称“一苇渡江”)、“雄风达摩”、“沉思达摩”(又名“面壁达摩”)。
作为一位得道的异国高僧,他坚定不移、一心参禅的决心,是历代信徒们称道的。
怎么尽善尽美、形神兼备的体现他的气质,是艺术家需要慎重考虑揣摩的。
魏杨衒之著《洛阳伽蓝记》记载,达摩为“波斯国胡人也”。
CULTURE·ART文化·艺术文 池长梓根雕作品艺术审美探析[摘 要] 根雕艺术是以树根为原料,利用根材的天然形态进行少部分的人工处理而制作的工艺品,讲究的是三分人工,七分天成。
根雕艺术在我国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原始社会时期,根雕艺术就已经作为装饰品存在了。
但要更好的把根艺作品的神韵表现得淋漓尽致,就需要去品味根雕中的艺术美,去体验根雕中蕴含的生命意味。
[关 键 词] 肖像雕塑;内在精神;艺术个性根雕艺术是来源于民间,是一种以各种根材为载体的民间艺术,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其以动人的造型使得死去的树根从新活过来,以动人的造型来创造现实。
在根雕艺术中,在尊重根材自然美的前提下,给予树根一定的造型,从而创造出多姿多彩的作品,使人获得不同的美的感受,如何去欣赏这些千姿百态的根雕艺术作品,如何从这个过程中享受到艺术的美感,是我们要探讨的内容。
一、根雕的独特艺术气息1.利用自然,依势创作根雕艺术是一门生与自然、美化自然的艺术,根雕艺人在发现自然美、感受自然美、升华自然美、与自然共存的理念中进行创作,这是一条由物象表达走向自然美与艺术创作美共同存在的创作之路。
因此我们在进行根雕作品艺术审美探析时首先要对自然美进行探析,自然美是根雕艺术最基本的美学特征,根据根雕材料的纹理线条,从线条本身中找到溪流山脉、日月辉光的影子,然后根据这些本身的线条去雕琢、调理,将其变成美丽的画卷,因此根雕作品的审美艺术讲究的是删繁就简、回归自然的取舍艺术。
2.顺物自然,天人同构在根雕作品中,无论是观赏类还是实用类,实现“自然野趣”是关键,因此本人觉得根雕艺术审美的关键在于:顺应自然。
在根雕艺术中,无论是观赏类还是实用类都是根据根材本身和艺术家的第一感受来进行目标造型,而不是根据指定主题去刻意追求形象和实用。
如笔者根雕作品《国粹》中,则是利用香樟树中本身的花纹,用旧蒸汽管做底座,用弯式的模型称托,显示出悟空在腾云驾雾的意思。
艺术品收藏之根艺的创作结构根艺是一门造型类的艺术,艺粹网认为它在艺术类创作的美学原则上与其他艺术有共同之处,又有它独有的特点。
它们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根艺是采用根的自然形态,与天同创。
因此,它在艺术类创作上着重有四项原则:一是寻奇觅美;二是巧借天然;三是突出意趣;四是讲究构图。
艺粹网觉得这四要素是就根艺类创作的最基本的设想。
构图法则。
根艺类作品的构图方法是很多的,在立体雕塑作品中通常采用三角形构图。
所谓三角形构图理解为:构图中的基本部分用直线联结起来,就形成了一个三角形。
这些三角形是极其多样的。
但其中有一个是主要的,它本身包含着构图中心,而且其外形要比在构图处理中的其它几个角的外形明显。
其构图的特点。
艺粹网认为在评价根艺类美术作品时,常常运用这样的评语:构图安定,结构宏伟,变化多端等等。
这多种多样的印象,不仅决定于题材和作品的内容,而且也来源于色调,木质纹理和配合,但更主要的是取决于作品的构图处理。
根艺类美术的构图原理,就是从根的自然形态中,寻找形式的内在因素,从内容到形式,从形式到内容的过程。
其构图的生命力。
根艺类作品的生命力,一般来说是从根的奇特形态中发现,理解其内在的东西,并利用某些形象的表面特征,加以表现。
艺粹网也介意还可以借助于表现的技巧,使根艺类作品产生神态和动感,赋予新的生命。
根艺类作品只能表现在某一时间内的情节,也就是使观众明确地感觉到在这一时刻之前和之后,即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那一瞬间的情节,艺粹网认为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能给人以富有生命的运动感。
其构图的表现力。
所谓表现力,也就是根艺类美术的感染力,即发挥运用对比的效果。
当根艺类作品的构图一旦形成强弱、粗细、大小等强烈的对比和韵律感时,构图才具有表现力。
此外,在构图时各种富有表现力的对比结合,要通过节奏韵律表现出来。
它在赋予作品的艺术性的同时,也给了它诗意和音乐感,使构图更富有表现力。
其构图的整体性。
在构图中,为了体现作品的整体性,艺粹网介意次要的事物应从属于主要事物,使作品的各个部分融合于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内。
根雕艺术浅谈
简介
根雕艺术是一种古老而传统的工艺技术,它以树根为原料,在树根的外表形状上加工雕刻、刻画,将树根变成可以用来装饰的雕塑,利用木雕艺术的技巧,用它装饰空间使空间更加美观,全国各地都有传统的根雕艺术。
历史渊源
根雕艺术在中国历史上可追溯到千年前,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根雕艺术,比如客家人根雕“铺香”、苗族的“汗血宝马”等。
又如,在西藏拉萨,根雕,以其特殊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传统,被当作是藏族地区的一种民间艺术,被藏民视为珍贵的礼品,他们用它去表达他们的用心树立的严谨文明,让人们有感慨不已。
传统工艺技术
制作根雕工艺很复杂,首先要选用合适的树根,一般要挑选出坚韧、直挺、较轻便、可以形成艺术形态的树根。
然后,利用雕刻工具,根据自己在脑海中所构想的图案,从树根中挖出一些雕刻图案,从而形成根雕的艺术形象。
在雕刻的过程中,要力求匀称美观、和谐统一,使得雕刻出来的图案能够反映那种皇家特色,以最大限度地体现根雕艺术的审美美学价值。
现代应用
如今,根雕艺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中国,几乎每个城镇都有根雕艺术团体。
人们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在室内外装饰空间,利用根雕艺术来装饰花园、庭院及各种空间环境,充分利用空间,使空间美观而有个性,让人们的生活更加舒适美好。
结语
根雕艺术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热爱大自然的传统特色,通过这种艺术形式,能够表达出深刻的文化理念,向人们传达和谐、和平、友爱的理念,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中一种千古流传的艺术形式,受到了世界各地的欢迎。
根雕艺术浅谈根雕艺术是一种传统的中国工艺美术形式,以其独特的技法和精湛的技艺,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根雕艺术的主要特点是在天然的植物根茎上进行雕刻和雕镂,通过对形态和纹理的处理,使之成为一种独具艺术价值的作品。
在传统的根雕艺术中,常常选择植物表面的根茎作为材料,因为它们具有天然的美感和生命力。
根雕艺术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农耕文明,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的商周时代。
最早的根雕作品和器物出现在古代玉器和陶器上,它们被视为宝贵的实物和文化遗产。
随着工艺技术的发展,根雕艺术逐渐独立成为一门艺术门类,并且在明清时期达到了巅峰。
在这个时期,根雕艺术逐渐被视为宫廷和贵族的专属艺术,被广泛应用于宫殿、园林和家庭装饰中。
根雕艺术的制作过程非常复杂,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和多次加工才能完成。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材料,通常选择植物的树根、树干或藤蔓作为原料,然后进行清洗、晾干并去除多余的部分。
接下来,雕刻师会根据设计图纸和创意,利用锋利的雕刻刀具对根茎进行镂刻和雕刻,以展现出所需的形态和纹理。
经过打磨、上色和抛光等工序,使之呈现出亮丽的色彩和光泽。
根雕艺术的主题和造型丰富多样,常常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和自然的美景。
常见的主题包括山水、花鸟、人物、动物等,这些形象通过根雕的方式呈现出来,显得生动而具有立体感。
根雕艺术也注重表现出植物原本的姿态和特点,以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
根雕艺术的魅力在于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和独具一格的艺术效果。
它不仅具有观赏性和装饰性,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通过根雕艺术,人们可以感受到自然的美和人文的情怀,同时也能够欣赏到工匠的智慧和才华。
根雕艺术在现代社会中依然有着广泛的应用和发展空间。
当代的根雕艺术家不仅继承了传统的技艺和风格,还结合了现代的审美需求和创新理念,加入了更多的创意和个性。
他们常常利用多种材料和工艺手法,通过根雕艺术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根雕艺术也逐渐走向国际舞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士的关注和喜爱。
146文学·艺术《名家名作》·技艺张 微[摘 要]根雕艺术是依靠根材自然的原始形态来进行创作的一种艺术形式。
在根雕创作中,艺术家对根材进行构思,将自然美与人工美进行有效的结合,并赋予根雕作品一定的思想情感。
福州是根雕艺术的故乡,根雕艺术也成了当地的特色艺术形式之一,可以与木雕、寿山石雕等相媲美。
针对传统文化下的根雕艺术创作进行探讨,从而推进根雕艺术的长远发展。
[关 键 词]根雕艺术;创作;传统文化;自然形态;意境美浅谈传统文化下的根雕艺术创作根雕艺术创作主要是以树根(包括树身、树瘤、竹根等)的自然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处理来表现艺术形象。
根雕艺术最大的特点就是依照树根的自然形态来进行构思,其中所体现出的意境美是创作者思想情感和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
在根雕艺术实际创作过程中,创作者会依据树根的外部形象对其进行修饰,并运用不同的主题来创作,让其拥有不同的意境美将人们带到美好的意境当中。
他们会依据根雕粗犷的特点,在大脑中进行艺术构思,借助雕刻技艺将根雕艺术品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通过对缺乏生机的树根进行有创造性的雕刻、人工处理,从而将树根的价值发挥到极致,达到赏心悦目的效果。
一、根雕艺术概述由于根雕作品的原材料树根在土壤中受到了生长环境影响,必然会带着特别浓厚的泥土气息,而且形态各异,所以所创作品独具特色。
伴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以及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深入,这一类型的艺术创作也因此受到很多根雕艺术爱好者的青睐,他们一般都会将根雕作品置于自己的房间,从而营造出传统文化气息。
根雕艺术来自自然,但也离不开人们的发现和创作,现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有,我国的传统根雕艺术拥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并且受到历史文化的影响。
古老的根雕美学和艺术在中国的传承与发展历史特别悠久,早在原始社会时,人们就开始用根雕作品作为装饰之用。
例如,1982年湖北荆州地区博物馆清理马山一号墓时发现了早期根雕艺术作品《辟邪》,当时这一作品被安放在墓穴当中,当作镇墓兽。
浅谈根艺的审美与制作之构想
作者:黄心健
来源:《美术界》2015年第07期
【摘要】根艺是单纯与丰富的对立统一;根艺是静态与动态的对立统一;根材是根艺审美的主要部分。
【关键词】根艺;根材;造型艺术;视觉艺术
根的艺术,是一种奇巧结合、天人合一的独特造型艺术。
它用具有自然美的各种根材形态,创造出多姿多彩的美的形象,使人获得不同的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
根艺美术作为造型艺术的一种,有其鲜明独到的审美特征。
一、根艺是单纯与丰富的对立统一
根艺美术与绘画一样,是通过塑造静态的视觉艺术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的,发现和创造是它们的主要特征。
所谓发现和创造,就是表现形体。
对于造型艺术,鉴赏者都是通过视觉对存在于空间的艺术形体进行鉴赏的,这是它们的共同审美特征。
具有空间立体感的根艺形象,一方面比绘画更为具体生动,另一方面又不能像绘画那样直接而细腻地描绘和表现对象的活动环境,也不能像绘画那样广阔、自由地再现人物或事物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过程。
因此,根艺美术家在进行创作时,就有必要对现实的根材进行更集中、更典型的提炼,把丰富的思想内容寓于根的自然形态之中,以达到单纯与丰富的统一。
由于根艺美术是一种具有立体感的艺术,因此观看者可以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距离去进行鉴赏,从中获得不尽相同的审美感受,这同样也表现了根艺美术单纯与丰富、对立与统一的审美特征。
二、根艺是静态与动态的对立统一
作为一种立体的造型艺术,根艺只能表现行为的一个片刻,为了获得生动具体的审美效果,它总是以静态的造型表现出它的过去和未来,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根艺美术的动态美。
动态使根艺形象表现出精神,表现出生命,根艺美术作品《马空冀北》的创作就是这方面的实例。
在1987年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根艺研究会创造性设立“刘开渠根艺奖”时,作品《马空冀北》被刘开渠确定为该奖奖标,1995年该会晋升为一级学会,成为中国根艺美术学会时,此作品再次被定为“刘开渠根艺奖”奖标,同时也被定为中国根艺美术学会会标。
《马空冀北》是利用树根的自然形态,创造出人骑在马上向前飞奔的形象。
骑马者双手紧拉着缰绳,头发飘起,人、马同威,自然飞奔,犹如天马行空一般。
这是运动过程中最饱和的瞬间,人、马的力量得到最大的爆发。
虽然它是运动过程中的静止,但这静态却让鉴赏者感到一连串的动作过程。
正如常
任侠赋诗所说:“饮马长城窟,披发颍水阿,挺身开大地,风雨渡黄河。
”这就是根艺美术以静态的造型来表现运动,是静态和动态的对立统一。
三、根材是根艺审美的主要部分
在绘画和雕塑艺术的鉴赏中,所使用的物质材料具有审美的价值。
如世界雕塑名作《米洛斯的维纳斯》(1820年出土于米洛斯岛,原称阿佛罗狄忒,作者亚历山德罗斯),它使用的材料是洁白如玉的大理石,但给人的感受却是有血有肉的女神,即人体美的化身。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就曾说过:“他抚摸这座雕像时,几乎能感觉到她肌肤的温暖。
这是因为这座艺术雕像的形体既作用于鉴赏者的视觉,又作用于鉴赏者的触觉,从而使人产生一连串的联想。
”而根艺所使用的物质材料比雕塑所使用的材料更有审美价值,因为每一件根艺作品的表现力依赖于根材本身的自然美的形态。
1989年,在第二届中国根艺优秀作品展览会上,评委们一致评定蔡松冠的《松》为金奖。
这件作品,除了造型优美、构图讲究、工艺处理精湛外,还在于根材本身的精良。
这是一块很大的如松树一般的奇特根材,它不仅材质细腻坚硬,形态变化多端,而且色泽美观,纹理清新,自然地创造了“松”的艺术形象。
由于根材是根艺美术作品审美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根艺美术家在创作时,应十分重视把选择什么样的根材和整个艺术形象的塑造结合起来考虑。
一件根材在根艺美学范畴中,如果没有被用来进行根艺美术创作,那么它的美学价值也就如同一团胶泥、一块木板那样等于零。
因此,根艺美术鉴赏不能单一地局限于根材的质地上,应同时考虑到其艺术价值的高低、表面形象的好坏和能否在艺术创作中被充分利用。
在根艺创作中,工艺水平对根材美的展现有着直接影响。
根艺美术作品是通过对一定根材的艺术加工而制作完成的,艺术加工的水平越高,根艺美展现得越充分。
因此,根艺美术家不仅要讲究因材施艺、巧借天然的创作技巧,而且在工艺处现上应做到得心应手、技艺精湛。
江西魏夫昌的作品《根魂》,是在根材多变的天然形体上端,刻画了两个人物头像,下端还呈现出10多种稀奇古怪的似龙头、似牛面、似羊首等动物形象,70%根材的主体是自然形成的,行云流水般的天然纹理形成一种缥缈神奇的意象氛围,将人们的想象带入形象之外的梦幻境界,得到新奇的审美享受。
云南李桂珍的根造型《梦之魂》,是利用长宽各1.5米的大树根创作一件粗细根须盘结丛生的根屏,经过作者的构思和剪裁,给人一种疏密交错、旋转豪放、气势壮观的动感,同时也体现出诗一般的意境、音乐般的旋律,给人以丰富的联想。
这种根材的选择和创作,表现了根艺作者的聪明才智。
因此,作品《梦之魂》获得了第五届中国根艺优秀作品展“刘开渠根艺奖”银牌奖。
综上所述,根材美是创造艺术美和工艺美的物质基础,认识和鉴别根材美并做到合理使用,则是创造艺术美和工艺美的前提。
我们应通过根材个性特征是否得到准确表现和工艺手段在根材加工过程中是否充分施展来鉴别根材美发挥的水平,进而提高对根艺美术的鉴赏能力。
如果说根材是创作根艺作品的“血肉”。
那色泽就是根艺作品的“皮肤”了。
正如人的皮肤是最外露的肌体一样,根艺作品的色泽则是整个作品中最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的最敏感部分。
因
此,色泽美是整个根艺作品艺术美中具有直接效果的一种美。
多种类的根艺美术作品颜色的微妙变化,尤其是根木的原色、纹理的变化,是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
作为审美客体的色泽是客观存在的,但以怎样的色泽为美,却是极具主观情调的。
怎样使审美主体与客体统一起来,获得对根艺作品色泽美的准确审美把握呢?可以根据具体根材的制作、形成的过程,取其根材的色泽纹理、修饰手段、工艺处理条件等方面,去品鉴根艺作品的色泽美。
一般说来,根艺美术的色泽美呈现“自然真切”“古朴典雅”“明净和谐”等几种类型。
自然真切。
根艺作品是用天然根材创制而成的。
在制作过程中,没有进行人工着色,即使涂漆也应选择透明漆为好,使根艺作品保留自然的本色,并通过工艺加工使这种天然色泽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使其独具“自然真切”的魅力。
人们珍爱玉器,因为它在工艺品中是体现自然色泽美的骄子,不论是翠玉,还是碧玉,都以天然色泽美再现风姿。
有些根艺美术作品的色泽也是这样。
根艺作者韦敬良利用偏白色根材创作出作品《玉兔》,清新淡雅、天然木质的色泽得到尽善尽美地展现,也集中反映了根艺作品“自然真切”的特点。
根艺作品取材于树龄千百年的树根。
艺术家们发挥他们非凡的想象力,略微加以雕琢,外形千奇百怪的树根,便成为一件意境深远、让人回味无穷的艺术作品。
根雕美术采用自然根材抽象美的形态来表达作品的神似,以因材施艺、巧借天然来呈现大自然的奇巧联姻,让人惊叹“造化生灵”的魅力,把树根自然生成千曲百转的形态,充分利用这些根材的凹凸、残、瘤、畸、朽、节、纹、疤、须、皮、色等奇妙的自然效果而创造出根的生命状态,造就神奇的艺术瞬间。
意、趣、韵、妙是感受、领悟根的艺术美以及正确评价根雕美术作品的关键。
根材的个性美是创作的基本出发点,较为名贵、罕见的根材,如香樟树根、红木树根、龙眼树根、红豆杉树根、楠木树根、杜鹃树根等,以及一些阴沉木和树瘿,都是根艺美术创作的宝贵材料。
这些根材的形体变化越大,自然形态越丰富,越是根艺作者眼中的宝贝。
艺无止境,精益求精,愿以根艺共勉,去攀登高远的艺术圣殿。
【黄心健,广西黄老三根石藏品制作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