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化学用语
- 格式:doc
- 大小:60.00 KB
- 文档页数:3
初中化学用语专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化学用语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掌握化学用语中的常见词汇和相关知识。
3. 能够用化学用语正确表达化学现象和化学反应。
二、教学内容1. 化学用语的基本概念2. 化学用语中的常见词汇3. 化学用语的相关知识三、教学重点1. 掌握化学用语中的常见词汇及其意义。
2. 理解化学用语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四、教学难点1. 对化学性质、化学现象和化学反应的正确理解。
2. 运用化学用语准确描述化学现象和化学反应。
五、教学方法1. 探究教学法2. 讨论教学法3. 实验教学法六、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平时在生活中都会接触到哪些化学用语?这些化学用语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要学习化学用语?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
2. 学习化学用语的基本概念(15分钟)向学生介绍化学用语的基本概念,让学生理解化学用语是描述化学现象和化学反应的重要工具。
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化学用语的作用和意义。
3. 学习化学用语中的常见词汇(20分钟)讲解和讨论化学用语中的常见词汇,例如元素、化合物、分子、原子等。
通过图表和实例让学生掌握这些词汇的含义和用法。
4. 讨论化学用语的相关知识(25分钟)讨论化学用语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和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化学用语对于科学研究和实践的重要性。
通过实验演示和讨论分析化学用语在实际研究中的作用。
5. 总结与反思(10分钟)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反思化学用语对于理解化学现象和化学反应的帮助。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化学用语运用到实际学习和研究中。
七、作业1. 完成化学用语相关题目。
2. 搜集有关化学用语的资料。
八、板书设计化学用语专题九、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化学用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得到了提升,但在实践应用中还需要加强训练和实践。
下节课将继续深入讨论化学用语的应用和实践,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用语知识。
化学用语教案初中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用语的基本含义和用法;
2. 掌握常见化学用语的英文表达;
3. 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增强化学用语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
1. 化学用语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常见化学用语的英文表达。
【教学难点】
1. 理解和记忆化学用语的英文表达;
2. 掌握化学用语的正确用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化学用语;
2.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化学用语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学习化学用语的基本概念(10分钟)
1. 讲解化学用语的概念和特点;
2. 介绍常见化学用语的英文表达。
三、学习常见化学用语的英文表达(15分钟)
1. 教师给出常见化学用语的英文表达,并让学生做简单的口头练习;
2. 学生跟读和模仿,掌握正确的发音和语调。
四、练习与巩固(10分钟)
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自主完成;
2. 针对易错题进行讲解和指导。
五、作业布置与反馈(5分钟)
1. 布置练习题作业;
2. 收集学生的作业,及时进行评讲和反馈。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针对化学用语的基本概念和常见英文表达进行教学,通过口语练习和练习题的训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用语,提高英文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化学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化学用语知识点总结教案一、化学用语的基本概念1.1 化学用语的定义化学用语是指在化学领域中所使用的专门术语和名词,是用来描述化学现象、过程和物质性质的一种特殊语言。
1.2 化学用语的特点化学用语具有精确性、简洁性和普适性等特点。
1.3 化学用语的分类化学用语主要分为一般化学用语和有机化学用语两大类,其中一般化学用语包括了无机化学用语、物理化学用语和分析化学用语等。
二、化学用语的基本术语2.1 物质的基本概念物质是构成万物的根本要素,根据其组成和性质可分为元素和化合物两类。
2.2 元素的基本概念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净物质,是构成化合物的基本组成部分。
2.3 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化合物是由不同类型的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纯净物质,具有特定的化学组成和性质。
2.4 混合物的基本概念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其组成和性质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变化性。
三、化学用语的表示方法3.1 化学式的表示方法化学式是用化学符号和数字组成的表示化合物组成的表示方法。
3.2 结构式的表示方法结构式是用化学键的形式来表示化合物分子内原子间排列和连接方式的表示方法。
3.3 反应式的表示方法反应式是用化学符号和箭头表示化学反应过程的表示方法。
四、化学用语的性质描述4.1 物质的物理性质4.1.1 物质的颜色物质的颜色是其表面对可见光的反射和吸收所呈现出的视觉感受。
4.1.2 物质的味道物质的味道是其分子结构对人类味觉感受所产生的感觉特性。
4.1.3 物质的气味物质的气味是其分子结构对人类嗅觉感受所产生的感觉特性。
4.1.4 物质的熔点和沸点物质的熔点是指在大气压下,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温度,沸点是指在大气压下,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温度。
4.1.5 物质的密度物质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所含有的质量,是衡量其紧密程度的物理性质。
4.1.6 物质的导电性物质的导电性是指物质在电场作用下所表现出的导电特性,可以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两种。
初中化学用语专题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用语在化学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2. 掌握常见的化学用语及其含义;
3. 能够正确运用化学用语进行化学实验和实际应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化学用语的概念和分类;
2. 化学用语的应用和运用。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教材、课件、实验器材等;
2.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相关知识。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1. 引入:教师简单介绍化学用语在化学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化学用语的含义及分类。
2. 学习化学用语的概念和分类:
(1)化学组成:元素、化合物、混合物;
(2)化学反应:反应物、生成物、反应;
(3)化学量:摩尔、质量、体积等;
(4)物质性质:酸、碱、盐、氧化物等。
3. 学习化学用语的应用和运用:
(1)化学实验中的化学用语;
(2)实际应用中的化学用语。
4. 练习与讨论:进行一些练习题和讨论,巩固和加深学生对化学用语的理解和掌握。
五、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化学用语在化学中的作用和重要性,掌握常见的化学用语及其含义,能够正确运用化学用语进行化学实验和实际应用。
同时,教师需要多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使学生对化学用语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高中化学用语教案
教学目标:
1. 确保学生掌握高中化学常用术语的定义和使用方法。
2. 帮助学生理解术语的背后的化学原理和概念。
3. 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教学步骤:
1. 导入(5分钟)
介绍化学常用术语的重要性,并引入本节课要学习的几个重要术语。
2. 学习术语(15分钟)
逐个介绍几个常用术语,比如:
- 元素:由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
-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以固定的化学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它们的化学性质不改变。
3. 案例分析(20分钟)
老师给学生提供一些案例,让他们根据学习的术语进行分析:
例:玻璃杯中的水是元素、化合物还是混合物?
4. 练习和讨论(15分钟)
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学习的术语。
随后,让学生彼此讨论,并及时纠正错误。
5. 总结与拓展(10分钟)
老师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重点,鼓励学生在平时化学学习中多加运用常用术语来理解和解决问题。
6. 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术语解决实际问题,并要求他们在下节课前仔细复习。
教学手段:PPT演示、教材、黑板、作业纸等。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不仅仅停留在术语本身的定义和记忆上,更要帮助学生建立起术语与化学原理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化学用语教学教案
课程名称:初中化学
教学内容:化学用语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常见的化学用语,能够正确运用化学用语进行描述和分析。
教学准备:
1. 教材:《初中化学教材》
2. 教具:投影仪、PPT课件、习题集
3. 辅助教材:化学用语表、化学实验装备名称表
教学流程:
一、导入(5分钟)
1. 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关于化学的一些用语。
请举例说明。
2. 简要介绍本课的教学内容:今天我们将学习化学用语,了解其含义和用法。
二、讲授化学用语(15分钟)
1. 通过PPT介绍常见的化学用语,如元素、化合物、离子、原子、分子、化学键等。
2. 结合生活实例,解释化学用语的具体含义和用法。
3. 通过示意图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化学用语。
三、课堂练习(15分钟)
1. 分发化学用语练习题,让学生根据题目描述填写正确的化学用语。
2.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讨论,解答疑惑。
四、巩固提高(15分钟)
1.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设计一个关于化学用语的小实验或应用案例。
2. 每组展示并分享自己的设计,进行互动评价。
五、作业布置(5分钟)
1. 布置化学用语习题作业。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阅读,扩大对化学用语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讲授化学用语,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实践,在巩固提高环节要注重学生的合作与创新能力。
期望学生通过本课学习,能够对化学用语有更深入的理解和应用。
初高中化学用语汇总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初高中化学常用的基本概念和术语;2. 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些化学用语,提高化学学习效果;3. 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和热情,为进一步学习化学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元素:化学中最基本的物质单位;2. 化合物:由两种或更多种元素按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3. 分子:由原子按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稳定结构单位;4. 原子:构成分子和物质的最小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5. 化学键:原子之间由共有电子、共价键、离子键或金属键等方式相互结合而成的连接;6. 反应物:参与化学反应的起始物质;7. 生成物: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的产物;8. 反应类型:包括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单质分解反应、双份置换反应等;9. 氧化态:描述元素或化合物中元素所处的氧化状态;10. 相对分子质量和摩尔质量:分子中各元素原子质量之和;11. 摩尔和摩尔浓度:描述物质的数量和浓度;12. 溶液:溶质和溶剂混合而成的均匀体系。
三、教学方法:1. 讲解配合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化学用语的具体意义;2.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积极参与化学用语的学习和应用;3. 利用实验和动手操作,加深学生对化学用语的理解和记忆;4.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生动有趣地呈现化学用语。
四、教学过程:1. 简要介绍化学用语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讲解并分析常见的化学用语,包括元素、化合物、分子、原子、化学键等;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化学用语在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4. 制定相关练习和考核,检验学生对化学用语的掌握情况;5. 总结学习成果,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思考和拓展性学习。
五、教学评价:通过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和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评估教学效果,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教学调整和改进,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初中化学用语复习课教案
教学内容:化学用语复习
教学目标:复习化学用语,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重点:化学用语的掌握和运用
教学难点:理解和应用化学用语
教学准备:教科书、教具、课件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次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今天的复习课铺垫。
二、复习化学用语(20分钟)
1. 题目解析:教师通过讲解一些常见的化学用语,引导学生复习和理解。
如物质、元素、化合物、分子、离子等。
2. 练习巩固: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答题,并进行讲解和讨论,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化学用语。
三、拓展应用(15分钟)
1. 实例分析:教师结合生活和实际,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用语解释一些日常现象,增强学生对化学用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案例分析:教师提供一些案例,让学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解释,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化学用语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回顾课堂知识。
五、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布置相应的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通过对化学用语的复习课教学,学生对化学用语的理解和掌握有所提高。
在后续的学习中,应进一步巩固和应用化学用语,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初中化学化学用语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熟练掌握化学中常见的基本用语;
2. 能够正确运用化学用语描述化学现象和反应过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化学中常见的基本用语;
2. 正确运用化学用语描述化学现象和反应过程。
三、教学内容:
1. 化学基本用语的介绍;
2. 化学用语在描述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
1. 引入:通过展示化学反应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讨论化学反应中的基本概念,如原子、分子、离子等;
2. 学习:教师介绍化学用语的基本概念,如原子、分子、元素、化合物等,并与学生一起
讨论其定义和特点;
3. 实践:让学生通过实验或观察现象,积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用语,如溶液、沉淀、氧化、还原等;
4. 拓展: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让学生应用所学的化学用语描述并解释化学反应过程;
5.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化学用语,并能独立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五、板书设计:
化学用语
- 原子
- 分子
- 元素
- 化合物
- 溶液
- 沉淀
- 氧化
- 还原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化学用语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得到了提高,能更好地应用化学用语描述化学现象和反应过程。
在未来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化学用语的掌握,提高其运用化学用语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案专题复习化学用语
教学目的:1、了解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化合价、粒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
2、掌握元素符号、化学式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意义。
教学重点:化学式及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正确书写
教学难点: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练习。
教学内容:化学用语的意义及运用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引言:化学用语是我们学好化学的必备知识。
这节课我们主要来复习一下化学用语的有关知识。
屏显并板书:初中化学用语包括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化学式、化合价、化学方程式、粒子结构示意图。
屏显:一、元素符号(简单概述元素符号的书写及意义)
1、书写:一大二小N H Cl Ca Cu
2、意义(1)表示一种元素(2)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3)有的还可表示一种物质
提问:1、N可表示的意义有: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2、用化学用语表示“2个铜原子”______________
(通过讨论得出哪些元素符号只能表示一种元素和一个原子,哪些还能表示一种物质。
)
屏显:二、离子符号(简单概述离子符号的书写及意义)
1、书写: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电荷数及电性,
电荷数为1时不写.如Cu 2+CO32- H+OH-
2、意义:(1)表示一个离子;(2)表示一个离子带几个单位的正(负)电荷
提问:1、Mg 2+可表示哪2种意义;(强调:离子符号只表示微观意义)
2、用化学用语表示两个镁离子___________
三、化学式
1、定义: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2、说一说:你从化学式CH4中能获取的信息有:
概述化学式的意义:(1)表示一种物质;(2)表示组成这种物质的各种元素;(3)表示构成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4)表示每一个分子中的原子构成情况;(5)表示组成这种物质的各种元素的质量分数及质量比。
3、简单复习化学式的书写
(1)单质的化学式O2 H2 N2 F2 Cl2 Br2 I2;Cu Fe He Ne C P S
(2)化合物的化学式 NaOH Al(OH)3 CuSO4 Fe2(SO4)3
规则: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四、化合价
1、定义:表示原子相互化合的数目(简要介绍)
2、要求;识记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
让学生通过讨论找出化合价与离子符号的异同
化合价: +1 +2 +3 - 1 - 2
Ag Ca Al OH SO 4
离子符号: Ag + Ca 2+ Al 3+ OH - SO 42-
根据前面所复习的化学用语,归纳化学符号周围数字的意义,并回答下题:
符号H 、2O 2、Cl -、Cu 中表示意义最多的是______(2007 兰州中考)
五、化学方程式
1、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让学生通过讨论回答:从化学方程式2H 2O 通电 2H 2↑+ O 2 ↑ 中可以获取哪些
信息?
通过学生的回答归纳出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1)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
(2)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间的质量比
(3)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间的粒子个数比
3、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1)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2)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列举一些错误的化学方程式让学生归纳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常见问题。
六、粒子结构示意图:(画出几个粒子结构示意图并作简单分析)
简要归纳:1、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2、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可以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元素的分类,元素的化合价(最
高正价和最低负价)。
七、小结本节课内容并让学生作课堂练习:
(以下都是2007年江西省有关化学用语的中考题)
1.(原第3题)钛铁矿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FeTiOx ,其中铁元素和钛元素的化
合价均显+3价。
则x 为 ( )
A .2
B .3
C .4
D .6
2.(原第4题)虾青素(C 40H 52O 4)是一种具有极强的抗肿瘤、抗氧化性能的物
质,可增强动物免疫力。
下列有关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虾青素是由96个原子构成
B .虾青素是一种氧化物
C .虾青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596
D .虾青素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0:13:1
3.(原第6题)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离子的是( )
4.(原第11题)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
示一种物质的是 ( )
A .H
B .O 2
C .He
D .
5.(原第12题)下列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A .CaCO 3==== CaO+CO 2↑ B .Ca(OH)2+Na 2CO 3==CaCO 3↓+2NaOH 高温 △
C .H 2+CuO====Cu+H 2O
D .
6.(原第16题)(4分)请将下列短文中带点的部分,用恰当的化学用语填写在横线上:
太阳镜具有保护眼睛的功能。
它的镜脚一般是由塑料(其中含有碳.元.素. )制成的,玻璃镜片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且变色玻璃中含有银离子... ,铜制镜框使用时间过长会生成铜绿[Cu 2(OH)2CO 3],铜绿中...氢氧根离子的化合价显..........—.1.价.。
7.(原第28题) (6分)小婧同学学习化学后知道,镁在氧气中燃烧会生成白色的氧化镁固体。
但她在空气中点燃镁条时,却发现在生成的白色固体中还夹杂着少量的淡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为什么会生成淡黄色固体?
[
其他同学认为不必查阅氯化镁的颜色,理由是 ;[提出猜想]分析资料,小婧认为淡黄色固体可能是由镁与空气中的 反应生成的;
[实验探究]小婧设计实验证实了自己的猜想,她的方案可能 ;
[实验结论]根据小婧的实验结果,写出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时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反思与评价]通过上述实验,你对燃烧有什么新的认识? 。
板书设计:
课题:化学用语
元素符号
离子符号
化学式
化合价
化学方程式
粒子结构示意图 化学符号周围数字的意义: aR b m+
化学用语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