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药理学》课程说课稿
- 格式:docx
- 大小:40.49 KB
- 文档页数:7
《药理学》电子教案一、课程概述《药理学》是医学和药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主要研究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等。
通过对《药理学》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和掌握药物的作用机制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基础。
二、课程目标1、掌握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和规律。
2、掌握常见药物的分类、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能够正确合理地使用药物。
3、了解药物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最新进展,培养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
4、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药品安全和公众健康。
三、课程内容1、总论1、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2、药物的作用机制和药理作用3、药物的分类和剂型4、药品管理和法律法规2、神经系统药物1、镇静催眠药、抗癫痫药、抗精神病药、镇痛药等3、心血管系统药物1、抗高血压药、抗心律失常药、抗心绞痛药等4、内分泌系统药物1、抗糖尿病药、抗甲状腺药、抗肾上腺药等5、抗感染药物1、抗生素、抗真菌药、抗病毒药等6、抗肿瘤药物1、细胞毒药物、抗肿瘤抗生素等7、其他类药物1、解热镇痛抗炎药、免疫抑制剂等四、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采用多媒体课件、案例分析、动画演示等多种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和规律。
2、实验实训:通过实验实训,让学生亲手操作,掌握常见药物的分类、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等知识。
3、自学指导:提供相关学习资料和一、课程概述《生理学》是医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主要介绍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及其调节机制。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人体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后续医学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掌握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及其调节机制。
2、理解人体内环境平衡的维持机制。
3、熟悉生理学的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
4、能够运用生理学知识解释人体生命活动的现象和调节机制。
5、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内容1、细胞生理学基础2、组织生理学基础3、器官生理学基础4、系统生理学5、内分泌系统与生殖生理学6、生理学实验方法与技术7、生理学前沿进展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
《药理学》说课稿《药理学》说课稿1一、课程设置1、课程的性质与定位《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规律的学科,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指导的应用型学科。
《药理学》定位于信息管理专业的医学基础课程。
首先通过学习信息管理专业医学基础课程(药理、生理、病理、生化、微免等),奠定了了医学基础,具有医学信息处理能力;再学习专业核心课程(医院管理学、病案管理学、医学信息学等),最后所学知识服务于信息管理专业岗位群(医学单位的信息部门从事医学信息处理、分析、咨询工作)。
通过对《药理学》的学习,要求学生达到下列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药物中具有代表性的药物的作用用途、不良反应;比较同类常用药物的作用特点及其应用。
(2)能力目标:良好的人际交流沟通能力。
(3)素质目标:具有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自学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设计1、课程设计理念贯彻“遵循培养目标、服从岗位需要、突出能力培养”的现代职业教育课程理念,以高职高专学生就业为导向,以专业岗位群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为依据,重点培养信息管理专业职业能力。
2、课程教学内容《药理学》共30学时,理论学时30学时,实验实训10学时。
在理论教学内容的选取上,按“理论够用,知识更新”的原则设计安排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选择与专业需求、就业导向接轨。
3、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教学重点是总论、传出神经系统药、中枢神经系统药、心血管系统药、抗微生物药;教学难点是总论、传出神经系统药、心血管系统药。
解决方法是以案例为导向,以问题为中心,综合采用启发、讨论、提问、回顾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4、教学组织《药理学》教学是一个渐进式、能力培养的过程。
以导入临床案例引出新课,启发学生思考药物与病理生理的联系,与临床疾病的联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理论知识(药物体内过程、作用机制、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并比较同类药物之间的共性和特性;最后将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应用于专业岗位服务,以此为导向组织课程的教学。
药理学教案【教学内容】1、第1章《总论》,第1,2节,本次课分2个部分内容,分别是:绪论和药物效应动力学2、本次课贯穿了以后的整个教学,是学生进一步顺利、快捷操作的基础,也是形成学生合理知识链的重要环节。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药理和药理学的概念2、了解药理和药理学发展概况3、熟悉药物的基本作用及药物作用的主要类型4、掌握药物的不良反应类型5、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能力目标: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2、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对学习药理学的热情。
【重点及难点】重点:药物的基本作用及药物作用的主要类型,难点:药物的不良反应类型,药物的作用机制【教法及学法】教法:1、范例、结合引导探索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类比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主学习,从而体验到独立获取知识的喜悦感。
3、通过“教”“学”“放”“收”突破重点和难点。
学法:1、主动学习法:举出例子,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教师层层深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知识,培养学生思维想象的综合能力。
2、反馈补救法:在练习中,注意观察学生对学习的反馈情况,以实现“培优扶差,满足不同。
”【教学过程】本次课在多媒体教室进行,采用多媒体和板书相结合的方式,所需教具是投影仪、黑板等。
本次课分为三个部分。
用约5分钟时间进行导入部分,主要引入新课程,激发学生学习药理学兴趣。
用约10分钟时间进行第一节绪论部分的讲解。
主要是通过讲解提问结合的方式完成对药理、药理学概念及任务,药理学发展概况等内容的学习。
用约60分钟时间进行第二节药效学的讲解。
主要是通过讲解提问结合的方式完成对药物的基本作用、药物作用的主要类型、药物不良反应、药物的作用机制等内容的学习。
最后,用约5分钟的时间进行尾声部分,主要是小结和作业。
【教学后记】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药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2)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药效学、药动学及药物不良反应。
(3)熟悉药物分类、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的防治。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运用药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2)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药理学概述2. 药物作用机制3. 药效学4. 药动学5. 药物不良反应6. 药物分类与临床应用7. 药物不良反应的防治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药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药物的作用机制、药效学、药动学及药物不良反应。
3. 讨论法:分组讨论药物分类、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的防治,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4.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药物作用机制、药效学、药动学等知识。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药理学概述1. 引入:简要介绍药理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2. 讲解:药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分支学科及研究方法。
3.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让学生了解药理学的实际应用。
4.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药物作用机制1. 引入:讲解药物作用机制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讲解:药物与受体的相互作用、信号转导途径、细胞内信号转导分子等。
3.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让学生了解药物作用机制在实际中的应用。
4.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
第三课时:药效学1. 引入:讲解药效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讲解:药物作用强度、作用类型、作用时间等。
3.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让学生了解药效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4.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
第四课时:药动学1. 引入:讲解药动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讲解: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过程。
课程名称:药理学授课班级:XX年级XX班授课教师:XXX授课时间:XX年XX月XX日授课地点:XX教室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药理学的基本概念、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和药物不良反应等基本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药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实验技能。
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内容:一、引言1. 药物与疾病的关系2. 药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任务3. 药物的作用与不良反应二、药物的作用机制1. 药物与受体的相互作用2. 药物的生物转化与代谢3. 药物的分布与排泄三、药物的药效学1. 药效学的基本概念2. 药效学的评价方法3. 药效学的主要参数四、药物的安全性1. 药物不良反应的定义与分类2. 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与处理3. 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与控制五、药物的相互作用1. 药物相互作用的定义与分类2. 药物相互作用的机制3. 药物相互作用的临床意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出问题:什么是药物?药物是如何发挥作用的?2. 引导学生思考:药物在治疗疾病中起到什么作用?药物有哪些不良反应?二、讲授新课1. 介绍药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任务2. 讲解药物的作用机制、生物转化与代谢、分布与排泄3. 讲解药效学的基本概念、评价方法、主要参数4. 讲解药物的安全性、不良反应的定义与分类、监测与处理、预防与控制5. 讲解药物的相互作用、机制、临床意义三、案例分析1. 选取典型药物,分析其作用机制、药效学特点、安全性、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2.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如何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四、课堂讨论1. 提出问题:如何正确使用药物?如何预防药物不良反应?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3. 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五、总结与作业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2. 布置作业:阅读教材相关章节,完成课后习题教学手段:1. 课件演示2. 案例分析3. 课堂讨论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2. 作业完成情况3. 考试成绩备注: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
课程名称:药理学授课对象:医学相关专业本科生授课学时: 2学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理解药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和方法。
- 掌握药物的基本作用机制和药效学、药动学的基本原理。
- 了解药物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和个体差异等基本知识。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提高学生临床用药的实践能力。
3. 素质目标:- 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一、药理学概述1. 药物的基本概念2. 药物的作用机制3. 药物研究的分类二、药物效应动力学1. 药效学的基本概念2. 药物作用的分类3. 药物作用的量效关系三、药物代谢动力学1. 药动学的基本概念2. 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3. 影响药物代谢的因素四、药物不良反应1. 药物不良反应的定义和分类2. 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五、药物相互作用1. 药物相互作用的定义和分类2. 药物相互作用的机制3. 药物相互作用的预防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结合实际案例,引出药理学的概念和研究意义。
二、讲授新课1. 药理学概述- 通过多媒体展示药物的基本概念、作用机制和研究分类。
- 结合实例,讲解药物研究的分类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2. 药物效应动力学- 介绍药效学的基本概念和药物作用的分类。
- 讲解药物作用的量效关系,并举例说明。
3. 药物代谢动力学- 介绍药动学的基本概念和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 分析影响药物代谢的因素,并举例说明。
4. 药物不良反应- 介绍药物不良反应的定义、分类和预防措施。
- 讲解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5. 药物相互作用- 介绍药物相互作用的定义、分类和机制。
- 讲解药物相互作用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三、课堂讨论- 组织学生讨论药物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与作业-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查阅资料,加深对药理学知识的理解。
《药理学》课程说课稿
《药理学》课程说课稿
1、说课程设置
1.1课程性质、地位和作用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规律及其作用机制的学科。
药理学是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是药学、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间的桥梁。
其目的是通过药理学的理论学习和实验、实训,使学生掌握各类药物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药物间相互作用,能让学生具有根据适应症合理选用药物和防治不良反应的能力,能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开展用药咨询服务,并能正确指导患者合理用药。
1.2与先修课程、后续课程的衔接
药理学是运用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微生物及免疫学等基础医学知识来理解药物的作用、作用机制。
通过《药理学》的学习,为以后学习药物分析、药物化学及药学岗位知识和执业药师考试以及增强继续学习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奠定基础。
1.3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药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掌握各类代表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主要不良反应及用
药注意事项;熟悉常用药物的作用特点、临床应用、主要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了解一般药物的作用特点、用途、主要不良反应。
(2)能力目标:具备对个人、家庭、社区的药学服务
对象开展用药咨询的药理基础知识;使学生掌握药店常用药物的分类和使用,具洹拔什÷粢”和分析处方的能力,毕业后能胜任药品营销、药房调剂配发、药学服务等岗位的工作。
(3)素质目标:具有药学岗位应有的职业道德,尊重
患者、关爱生命;具备认真、科学、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具有较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及人际沟通能力。
2、说课程设计
2.1教学内容
本课程建议学时108学时,其中理论课60学时,实验、实训课48学时,第二学年第三学期开设。
课程内容分为八个
模块,即总论模块、外周神经系统药物模块、中枢神经系统药物模块、心血管系统药物模块、血液系统与内脏器官系统药物模块、内分泌系统药物模块、化学治疗药物模块、其他药物模块。
实验内容分为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技能性实训三个模块。
2.2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根据药学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把各类代表药物的药
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作为教学重点,药物的作用机制和药物相互作用作为教学难点。
解决办法是(1)对重点、难
点内容要精讲、多练。
(2)通过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
案例分析法、处方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职业体验教学法等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3)通过对知识点进行
比较、归纳、总结等加深学生对重点、难点的理解。
2.3课程设计思路
2.3.1突出职业技能培养,采取“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按照零售药店规范,我院建立了一个具有800多种药店常用药物的模拟药店,设计模拟药店现场,制定对话式“问病卖药”的实训教学方案,提高学生指导病人用药的能力。
收集医院药房的相关信息和资料,列出l00张医院常用处方,其中包括50张错误处方,通过教师集体备课讨论,将错误处方分类
汇总,修订出正确处方,设计模拟药房现场,制定处方分析的教学方案,提高学生分析审查医院常用处方的能力o
2.3.2加强校企合作,积极与医院、医药公司、药店合作,将本课程中的部分实践课程融入到行业企业中实施,组织学生深入医药公司、药房、药店,并聘请企业、行业兼职教师现场执教。
学习临床合理用药、处方调配等知识时,组织学生进入医院、药房,聘请行业专家现场讲解,并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实践报告。
通过与行业企业的合作教学,可有效地提高学生实践工作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充分体现了职业性和实践性。
3、说教学方法和手段
本课程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
业素质为中心,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3.1职业体验教学法
在药理学开课之后,组织学生到社会药店和医院药房参观,观察药品实物,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品货架分类等,让学生对药品有一个感性认识。
3.2角色扮演教学法
在模拟药店现场上课,教师制定对话式“问病卖药”的
教学方案,由一名学生扮演药店药剂师,一名学生扮演买药的顾客,教师全程点评指导,使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3.3多媒体教学法
该课程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图片资料、教
学视频穿插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形象生动,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
3.4案例教学法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运用案例讨论的教学方式,使理论联系临床实际,提高学生兴趣,也能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
3.5处方分析教学法
教师设计处方分析的教学案例,学生分组讨论所选处方
的合理性,各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师生共同讨论得出正确结论。
通过处方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审查医院常用处方的能力。
3.6网络学习教学法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学习完每一类药物后,布置学生查
阅相关的临床新药、老药新用途、用药指导、不良反应事件等,
使学生及时了解书本之外的药理学知识和信息,缩短课堂与实践之间的距离。
3.7走出课堂教学法
药品超市是药理学教学最佳的第二课堂,经常到药品超市有目的的逛逛,哪些药教材上有,哪些药教材上没有,了解药物新剂型、新品种、药物的通用名、商品名及一药多名的现象等,并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做某类药的市场调查,如抗感冒药的市场调查分析。
也可以利用假日参与社会实践,一些医药公司、产商常在假日进行药品促销工作并招收促销人员,可鼓励学生参与药品促销工作,以增加实践经验,并与药品营销人员交朋友,向他们学习市场营销知识。
4、说考核与评价
4.1过程与目标结合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
态度和各类作业情况进行评价。
具体的评价手段可以采用观查、随堂考试、提问等方式进行结合。
4.2强调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
的考核,从药品的.分类与管理、用药指导、处方审核、用药
咨询、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
4.3考试成绩=理论考试成绩(闭卷笔试,占50%)+实验、实训考试成绩(占40%)+平时成绩(占10%)
5、说教学资源
5.1教材与教学参考资料
主要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王开贞主编的《药理学》(第七版),主要参考书目有:杨宝峰主编的《药理学》(第七版),李端主编的《药理学》(第六版),秦红兵主编的《药理学实验及学习指导》。
5.2实践教学条件
校内拥有供实验、实训教学使用的实验室2间,准备室
1间,模拟药店1间,校外拥有能满足药学专业学生见习、实
习的临床医疗单位和医药经营企业等实训基地。
5.3教师队伍
本课程组现有6名专任教师:“双师”型教师3名;副
高级职称3名,中级职称2名,初级职称1名。
课程组是一支以青年教师为主的队伍,知识结构合理,专业素质高,具有可持续性。
6、说课程特色
课程内容突出实用性,以岗位职业技能培养为重点,有
针对性地精选教学内容,使学生学以致用。
实训以“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的模式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
通过以工作为导向的课程设计、丰富多拥慕萄手段,实现对学生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的综合培养。
7、说教改思路
7.1筛选课程内容
目前大部分高职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工作岗位主要是
药品零售工作,而一般零售企业销售的主要是非处方药,如:
维生素类药、消化系统药、呼吸系统药、抗感冒药和微量元素等。
这部分内容在药理学理论教学中常常作为非重点内容进行简单讲解或自学,由于所学知识有限,难以满足指导顾客购药和用药的需求,尤其是如康泰克、健胃消食片、止咳糖浆等复方制剂,在药理学教学中多不集中讲解,缺乏连贯性、针对性。
然而在今后工作中很少接触的一些处方药,如肾上腺皮质激素、抗心力衰竭药、抗心律失常药等却成为理论教学的重点,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故教师必须更新观念,淡化学科意识,根据职业岗位按“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筛选药理学教学内容,突出实用性,与学生就业接轨。
另外,在药理学教学中应融入一些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介绍给学生,药品的用法、用量、复方制剂、临床合理用药应加强学习。
同时,教师还应该把用药的新进展、新成果、新信息带入课堂,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7.2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通过校企合作平台,让
专业教师多到企业锻炼,不仅为专业教育积累实践经验,也能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
同时,引进企业的技术人员作为课程的兼职教师,指导校外见习、校内实训,开展专题讲座等,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