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出使西域
- 格式:ppt
- 大小:6.84 MB
- 文档页数:43
经典传说故事:张骞出使西域经典传说故事:张骞出使西域导语:在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40),武帝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于建元三年出陇西,经匈奴,被俘,后逃脱。
张骞对开辟从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有卓越贡献,至今举世称道。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张骞出使西域的传说故事,欢迎阅读参考。
张骞出使西域传说故事张骞是汉武帝时期的人。
公元前139年,他受命率人前往西域,寻找并联络曾被匈奴赶跑的大月氏,合力进击匈奴。
张骞一行从长安起程,经陇西向西行进。
一路上日晒雨淋,风吹雪打,环境险恶,困难重重。
但他信心坚定,不顾艰辛,冒险西行。
当他们来到河西走廊一带后,就被占据此地的匈奴骑兵发现。
张赛和随从一百多人全部被俘。
匈奴单于知道了张骞西行的目的之后,自然不会轻易放过。
把他们分散开去放羊牧马,并由匈奴人严加管制。
还给张骞娶了匈奴女子为妻,一是监视他,二是诱使他投降。
但是,张骞坚贞不屈。
虽被软禁放牧,度日如年,但他一直在等待时机,准备逃跑,以完成自己的使命。
整整过了十一个春秋,匈奴的看管才放松了。
张骞乘机和他的贴身随从甘父一起逃走,离开匈奴地盘,继续向西行进。
由于他们仓促出逃,没有准备干粮和饮用水,一路上常常忍饥挨饿,干渴难耐,随时都会倒在荒滩上。
好在甘父射得一手好箭,沿途常射猎一些飞禽走兽,饮血解渴,食肉充饥,才躲过了死亡的威胁。
这样,一直奔波了好多天,终于越过沙漠戈壁,翻过冰冻雪封的葱岭(今帕米尔高原),来到了大宛国(今费尔干纳)。
高鼻子、蓝眼睛的大宛王,早就听说汉朝是一个富饶的大国,很想建立联系。
但苦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故一直未能如愿。
因此,当听说汉朝使者来到时,喜出望外,在国都热情地接见了张骞。
他请张骞参观了大宛国的汗血马。
在大宛王的帮助下,张骞先后到了康居(今撒马尔罕)、大月氏、大夏等地。
但大月氏在阿姆河上游安局乐业,不愿再东进和匈奴作战。
张骞未能完成与大月氏结盟夹击匈奴的`使命,但却获得了大量有关西域各国的人文地理知识。
原文: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
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
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乃募能使者。
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氏奴甘父俱出陇西。
经匈奴,匈奴得之,单于曰: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留骞十余岁,与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
翻译:张骞,是汉中人,在建元年间担任郎官。
当时皇帝询问投降的匈奴人,他们都称匈奴攻破了月氏王,将月氏王的头颅作为饮酒器。
月氏王因此逃亡,并且常常怨恨匈奴,没有与他们一同反击。
汉朝正打算消灭胡人,听闻此事后,想要派遣使者与月氏国建立联系,于是招募有才能的使者。
张骞以郎官的身份应征,出使月氏,与堂邑氏的奴仆甘父一同从陇西出发。
经过匈奴时,被匈奴人捕获,匈奴单于对张骞说:“月氏在我北方,汉朝为何要派人前往使者?我想要派使者去南越,汉朝会答应吗?”单于扣留了张骞十多年,给他娶了妻子,生下了孩子,但张骞始终没有丢弃汉朝的使节。
后来,张骞与其属下逃亡到月氏,到达了大宛。
大宛国听说汉朝财物丰富,本想与汉朝建立联系,却未能成功。
见到张骞后,大宛国的人非常高兴,询问他的目的地。
张骞回答道:“我为汉朝出使月氏,却被匈奴封锁了道路。
如今逃出匈奴,希望大王派人引导护送我们去月氏。
若真能到达月氏,我们返回汉朝后,汉朝赠送给大王的财物将无法用言语形容。
”大宛国的人认为张骞的话很有道理,于是派遣使者护送他经过康居,到达大月氏。
当时的大月氏已经臣服于大夏国,居住在肥沃的土地上,很少有敌寇侵扰,生活安逸,又认为自己离汉朝很远,对匈奴的仇恨并不强烈。
张骞未能说服月氏国与汉朝建立联系。
返回途中,张骞再次被匈奴人捕获,留居匈奴一年多。
在这期间,匈奴单于去世,国内陷入混乱。
张骞与妻子、堂邑父一同逃回汉朝。
起初,张骞出发时有一百多人,经过十三年,只有他和甘父两人得以返回。
张骞以校尉的身份跟随大将军击退匈奴,知晓水草分布情况,使军队得以充足供应。
原文:汉武帝建元三年,张骞奉命出使西域,以通西域诸国。
骞出关,历险阻,越葱岭,涉大宛,至康居、大月氏,经乌孙,抵安息。
骞还,言其国富庶,风俗异于中国,汉武帝大悦,遂遣使随骞西行。
译文:汉武帝建元三年,张骞接受使命,出使西域,目的是为了与西域各国建立联系。
张骞离开关中,历经千辛万苦,翻越葱岭,穿过大宛,到达康居、大月氏,途径乌孙,最终抵达安息。
张骞返回,向汉武帝汇报说,西域各国富强,风俗习惯与中国大相径庭。
汉武帝听后十分高兴,于是派遣使者跟随张骞西行。
骞还,献马汗血,得金币万斤,武帝大悦,封骞为太中大夫。
骞留居西域,与各国交好,通商互市,传扬汉威。
骞在安息,闻大夏之有千里马,欲求其国,道途遥远,未能如愿。
骞遂还,途中被匈奴拘留,困于匈奴十年。
骞得脱,复西行,至大宛,欲求马,大宛王以为骞有求于己,遂献马汗血。
译文:张骞返回后,献上马汗血,获得金币万斤,汉武帝十分高兴,封张骞为太中大夫。
张骞留在西域,与各国友好交往,互通有无,宣扬汉朝的威名。
在安息,张骞听说大夏国有千里马,想要寻求该国,但路途遥远,未能如愿。
张骞于是返回,途中被匈奴拘留,被困匈奴十年。
张骞逃脱后,再次西行,到达大宛,想要寻求马匹,大宛王认为张骞有求于他,于是献上马汗血。
骞至大月氏,欲结和亲,月氏王不肯,骞乃还,道经乌孙,乌孙王遣使送骞,骞留乌孙月余,闻乌孙王欲通汉,遂与乌孙王结盟,许以和亲。
译文:张骞到达大月氏,想要与之结成姻亲,但月氏王不同意,张骞于是返回,途中经过乌孙,乌孙王派遣使者送张骞,张骞在乌孙停留了一个多月,听说乌孙王想要与汉朝通好,于是与乌孙王结盟,答应与之和亲。
骞还,武帝问以西域之事,骞对曰:“臣闻西域诸国,地广人稀,然富饶之地,风俗各异。
臣愿陛下遣使通好,通商互市,以结和亲,开丝绸之路,利汉室。
”译文:张骞返回后,汉武帝询问西域的情况,张骞回答说:“臣听说西域诸国,土地广阔,人口稀少,但资源丰富,风俗各异。
臣愿陛下派遣使者与他们友好交往,互通有无,结成姻亲,开辟丝绸之路,对汉朝有利。
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参考资料一:张骞出使西域,指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40),武帝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于建元三年出陇西,经匈奴,被俘,后逃脱。
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回到。
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企图避免被匈奴发现,但仍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
元朔三年(前126),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状况,武帝授以太中大夫。
因张骞在西域有威信,之后汉所遣使者多称博望侯以取信于诸国。
张骞对开辟从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有卓越贡献,至今举世称道。
基本简介在汉朝,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这天新疆以及新疆以西的广大地区,统称为西域。
汉武帝为了联络大月氏夹攻匈奴,于公元前138年派张骞出使西域。
这次出使虽未到达目的,•但了解到西域各族的政治、经济、地理、风俗等状况。
史书上把张骞的首次西行誉为“凿空”即空前的探险。
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出使西域,访问了西域许多地区。
西域各族政权也派人随汉使到汉朝答谢。
从此,汉朝同西域的往来频繁,西域的音乐舞蹈艺术、农作物如葡萄、苜蓿、核桃、胡萝卜等相继传入内地。
内地的铸铁、凿井等技术也传到西域。
汉朝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汉族与西域各族人民的生活。
为了促进西域与长安的交流,汉武帝招募了超多身份低微的商人,利用政府配给的货物,到西域各国经商。
这些具有冒险精神的商人中大部分成为富商巨贾,从而吸引了更多人从事丝绸之路上的贸易活动,极大地推动了中原与西域之间的物质文化交流,同时汉朝在收取关税方面取得了巨大利润。
出于对匈奴不断骚扰与丝路上强盗横行的状况思考,加强对西域的控制,公元前60年,设立了汉朝对西域的直接管辖机构——西域都护府。
以汉朝在西域设立官员为标志,丝绸之路这条东西方交流之路开始进入繁荣的时代。
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用心的作用。
张骞出使西域简介张骞,是中国西汉时期的一位著名的外交使节,他以其出使西域的壮举而闻名于世。
张骞出使西域的经历,不仅在当时引起了轰动,也成为了中国与西域交流史上的重要篇章。
本文将对张骞出使西域的经历进行简要介绍,以便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与西域地区的交流历史。
西汉时期,中国与西域地区的交流始于张骞的出使。
当时,汉朝帝国的版图已经延伸到了西域地区,但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中国与西域地区的交流一直并不十分顺畅。
为了进一步开拓西域地区的贸易和外交关系,汉武帝决定派遣使节前往西域地区,以寻求更多的合作机会。
于是,张骞应运而生,成为了这次出使的使节。
公元前138年,张骞踏上了出使西域的征程。
他率领着一支由数百名随从组成的使节团队,穿越了数千里的险峻山川,最终抵达了西域地区。
在他的领导下,使节团队与当地的各个国家进行了密切的接触和交流,建立了起了友好的外交关系。
同时,张骞还带回了大量有关西域地区的情报和物产,为中国对西域地区的了解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张骞出使西域的壮举,不仅仅是一次外交使命,更是中国与西域地区交流史上的一座丰碑。
他的出使,开启了中国与西域地区之间更加密切的交流,为后来的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同时,张骞也因其出色的外交才能和卓越的领导能力,成为了中国古代外交史上的一位杰出代表。
在中国历史上,张骞的名字被载入了史书,成为了后人传颂的英雄。
他的出使西域的经历,也成为了中国与西域地区交流史上的重要篇章。
通过对张骞出使西域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中国古代与西域地区的交流历史,以及中国古代外交使节的重要作用。
总之,张骞出使西域的经历,是中国古代外交史上的一段重要历史,也是中国与西域地区交流史上的一座丰碑。
通过对他的经历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中国古代与西域地区的交流历史,以及中国古代外交使节的重要作用。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们能对张骞出使西域的经历有更深入的了解。
汉武帝为何要派张骞出使西域在汉朝时期,汉武帝作出了一个具有深远影响的决策——派遣张骞出使西域。
这一行动并非偶然之举,而是基于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考量。
汉武帝时期,汉朝国力逐渐强盛,但北方的匈奴一直是心腹大患。
匈奴时常侵扰汉朝边境,掠夺财物,给百姓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为了抵御匈奴的侵略,汉武帝迫切需要寻找更多的盟友,共同对抗匈奴。
而西域地区的一些国家,可能成为潜在的合作伙伴。
从经济角度来看,汉朝的经济发展迅速,对于商品的需求日益增长。
西域地区有着丰富的物产和独特的商品,如良马、香料等。
通过与西域的交流和贸易,可以促进汉朝经济的进一步繁荣。
同时,汉朝的丝绸、瓷器等精美物品也能在西域找到广阔的市场,从而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在军事战略方面,了解西域的地理环境、军事部署和部落情况对于汉朝对抗匈奴至关重要。
张骞出使西域,可以获取有关匈奴的情报,包括他们的军事动向、战略弱点等,为汉朝制定更有效的军事策略提供依据。
此外,汉武帝具有开阔的视野和雄心壮志,他渴望拓展汉朝的影响力,使汉朝成为一个更加强大、繁荣和具有影响力的国家。
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是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重要步骤之一。
张骞本人也具备出使西域的条件和能力。
他勇敢坚毅,有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面对未知的路途和艰难险阻,他毫不退缩。
张骞出使西域的过程充满了艰辛和挑战。
他在途中遭遇了匈奴的扣押,被困多年,但他始终牢记使命,寻找机会逃脱。
经过漫长的旅程,张骞最终到达了西域各国,与他们建立了联系。
张骞的出使,为汉朝带来了丰富的地理、人文和政治等方面的信息。
他的报告让汉武帝对西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为汉朝后来在西域的经营和拓展奠定了基础。
张骞出使西域还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汉朝的先进技术、文化和制度传入西域,同时西域的音乐、舞蹈、宗教等也传入汉朝,丰富了汉朝的文化内涵。
总之,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是一个具有战略眼光和深远意义的决策。
这一行动不仅有助于汉朝对抗匈奴,促进经济发展和军事战略的制定,还推动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张骞出使西域的过程
公元前139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大月氏,恳求大月氏与汉朝夹击匈奴,但途中被匈奴阻击,直到十几年后才逃出,但大月氏已经西迁了。
他于公元前126年返国。
公元前119年,他奉命出使西域,历时数年才回到长安。
公元前139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大月氏,恳求大月氏与汉朝夹击匈奴,但途中被匈奴阻击,直到十几年后才逃出,但大月氏已经西迁了。
他于公元前126年返国。
公元前119年,他奉命出使西域,历时数年才回到长安。
出使过程1.第一次出使:公元前139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大月氏,恳求大月氏与汉朝夹击匈奴,但并不成功。
至公元前126年返国。
2.第二次出使:公元前119年,他奉命出使乌孙,历时数年才回到长安.
3.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时,他与他的副使先后到过大宛、康居、大夏、安息等国,开展了汉朝与中亚各国的友好关系。
同时,也因此令不少西域物产相继传入中国,中国丝绸等商品也大量被运往西域,从而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和文化交流。
张骞(约公元前164年至公元前114年)是中国西汉时期的一位著名使者和探险家,他被派遣出使西域(古代中亚地区)的使命被称为张骞出使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的主要目的是开辟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以促进中原地区与西域地区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
张骞带领的使团出发于公元前138年,历经艰险和困难,最终成功抵达西域地区。
张骞出使西域的重要意义在于:
1. 开辟了丝绸之路:张骞的使命成功打通了中原地区与西域地区之间的交通通道,为古代中国与西亚、中亚等地的贸易和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
2. 推动了经济繁荣: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产品的出口,也带来了西域地区的香料、珍宝、马匹等物品的进口,推动了双方地区的经济繁荣。
3. 促进了文化交流:丝绸之路不仅是商品交流的通道,也是不同文明和文化之间的交流桥梁。
张骞的出使使得中国文化和西域地区的文化得以互相影响和交融,丰富了双方的文化内涵。
4. 扩大了地理知识:张骞的出使使得中国对西域地区的地理、人文和自然环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丰富了中国的地理知识和对周边地区的认知。
史记《张骞使西域》原文、翻译及鉴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史记《张骞使西域》原文、翻译及鉴赏【导语】:(节自《大宛列传》) 大宛之迹①,见自张骞。
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参考资料一:张骞出使西域,指汉武帝建元元年,武帝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于建元三年出陇西,经匈奴,被俘,后逃脱。
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回到。
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企图避免被匈奴发现,但仍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
元朔三年,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状况,武帝授以太中大夫。
因张骞在西域有威信,之后汉所遣使者多称博望侯以取信于诸国。
张骞对开辟从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有卓越贡献,至今举世称道。
基本简介在汉朝,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这天新疆以及新疆以西的广大地区,统称为西域。
陈丹青语录汉武帝为了联络大月氏夹攻匈奴,于公元前138年派张骞出使西域。
这次出使虽未到达目的,•但了解到西域各族的政治、经济、地理、风俗等状况。
史书上把张骞的首次西行誉为“凿空”即空前的探险。
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出使西域,访问了西域许多地区。
西域各族政权也派人随汉使到汉朝答谢。
从此,汉朝同西域的往来频繁,西域的音乐舞蹈艺术、农作物如葡萄、苜蓿、核桃、胡萝卜等相继传入内地。
内地的铸铁、凿井等技术也传到西域。
汉朝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汉族与西域各族人民的生活。
[由整理]为了促进西域与长安的交流,汉武帝招募了超多身份低微的商人,利用政府配给的货物,到西域各国经商。
这些具有冒险精神的商人中大部分成为富商巨贾,从而吸引了更多人从事丝绸之路上的贸易活动,极大地推动了中原与西域之间的物质文化交流,同时汉朝在收取关税方面取得了巨大利润。
出于对匈奴不断骚扰与丝路上强盗横行的状况思考,加强对西域的控制,公元前60年,设立了汉朝对西域的直接管辖机构——西域都护府。
以汉朝在西域设立官员为标志,丝绸之路这条东西方交流之路开始进入繁荣的时代。
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用心的作用。
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1条重要通道。
张骞出使西域的时间张骞几次出使西域?张骞出使西域的时间张骞几次出使西域?张骞只出使了两次西域。
第一次出使西域汉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38年),张骞带着一百多人的出使队伍离开长安,经陇西向西进发,但不久就被匈奴俘虏。
匈奴单于长期监禁张骞,并为之娶妻成家,希望他能投降。
张骞始终没有屈服,时刻等待时机准备逃脱,并在11年后乘匈奴防备疏松,终于和随从人员逃出匈奴。
张骞一行向西越过葱岭,经过几十天长途跋涉后抵达大宛(Farghana),即今天中亚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盆地(Fergana Valley)。
随后大宛王派人护送张骞前去康居(Sogdiana中亚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再由康居到达大月氏。
然而大月氏已立新王,并越过阿姆河吞并了大夏故地,已然安居乐业,兼以距中国太远,不想再向匈奴复仇。
张骞在此住了一年多,不得已而东返。
返途中为了避免匈奴的拦截,张骞未走原路而沿塔里木盆地南缘进入柴达木盆地,绕道青海归国,但不幸又被匈奴捕获。
所幸一年后,匈奴因单于去世而发生内乱,张骞才得以逃脱,终于在汉武帝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经过千辛万苦回到长安,这才有了电视剧《汉武大帝》中令人感叹的一幕。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历时13年,虽然没有达到与大月氏国结成联盟的政治目的,却了解了有关西域地区的政治、经济、地理、文化、风俗等情况,为以后中原加强与西域的联系奠定了基础。
不久,张骞就利用他对西域的了解参与卫青出击匈奴的战争,因知水草所处,为此次军事行动的胜利立下大功,被汉武帝封为博望侯。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同时,西汉王朝也对匈奴展开了一系列的军事行动,其中具有决定作用的是公元前127、121、119年所分别进行的三次战斗。
公元前127年卫青大败匈奴,控制了河南之地(今河套以南地区);公元前121年,匈奴在霍去病的打击下产生分化,浑邪王降汉,河西走廊完全为汉朝控制;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又分道出击匈奴,匈奴大败远遁,退至漠北。
张骞出使西域武帝建元二年(前139年),张骞奉命率领一百多人,从陇西(今甘肃临洮)出发。
他们西行进入河西走廊,不幸碰上匈奴的骑兵队,全部被抓获。
张骞一行被扣留和软禁起来。
匈奴单于为软化、拉拢张骞,打消其出使月氏的念头,进行了种种威逼利诱,还给张骞娶了匈奴的女子为妻,生了孩子。
但均未达到目的。
他“不辱君命”、“持汉节不失”,始终没有忘记汉武帝所交给自己的神圣使命,没有动摇为汉朝通使月氏的意志和决心。
张骞等人在匈奴一直留居了十年之久。
也没有动摇他一定要完成任务的决心。
他住在匈奴的西境,等候机会。
至元光六年(前129年),敌人的监视渐渐有所松弛。
一天,张骞趁匈奴人的不备,果断地离开妻儿,带领其随从,逃出了匈奴王庭。
这种逃亡是十分危险和艰难的。
在匈奴的十年留居,使张骞等人详细了解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并学会了匈奴人的语言,他们穿上胡服,很难被匈奴人查获。
因而他们较顺利地穿过了匈奴人的控制区。
但在留居匈奴期间,西域的形势已发生了变化。
月氏的敌国乌孙,在匈奴支持和唆使下,西攻月氏。
月氏人被迫又从伊犁河流域,继续西迁,在新的土地上另建家园。
张骞大概了解到这一情况。
十多年来,大月氏这个“行国”已发生了很大变化。
当张骞向他们提出建议时,他们已无意向匈奴复仇了。
加之,他们又以为汉朝离月氏太远,如果联合攻击匈奴,遇到危险恐难以相助。
张骞等人在月氏逗留了一年多,但始终未能说服月氏人与汉朝联盟,夹击匈奴。
张骞在大月氏逗留了一年多,得不到结果,只好在元朔元年(前128年),动身返国。
归途中,张骞为避开匈奴控制区,改变了行军路线。
但出乎意料,张骞等人再次被匈奴骑兵所俘,又扣留了一年多。
元朔三年(前126年)初,张骞便趁匈奴内乱之机,带着自己的匈奴族妻子和堂邑父,逃回长安。
这是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从武帝建元二年(前139年)出发,至元朔三年(前126年)归汉,共历十三年。
张骞出使时带着100多人,历经13年后,只剩下他和堂邑父,还有他的匈奴妻子三个人回来。
《史记·张骞出使西域》原文及翻译译文1、《史记·张骞出使西域》原文及翻译译文《史记·张骞出使西域》原文及翻译史记原文: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
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
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乃募能使者。
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氏奴甘父俱出陇西。
经匈奴,匈奴得之,单于曰:“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留骞十余岁,与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
后骞与其属亡乡月氏,至大宛。
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欲何之。
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
今亡,唯王使人导送我。
”大宛遣骞,经康居至大月氏。
时大月氏既臣大夏而居,地肥饶,少寇,志安乐,又自以远汉,殊无报胡之心。
骞竟不能得月氏要领。
还,复为匈奴所得。
留岁余,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
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骞以校尉从大将军击匈奴,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乃封骞为博望侯。
明年,骞为卫尉,与李将军俱出右北平击匈奴。
匈奴围李将军,军失亡多,而骞后期,当斩,赎为庶人。
天子数问骞大夏之属。
骞既失侯,因言曰:“既连乌孙,自其西大夏之属皆可招来而为外臣。
”天子以为然,拜骞为中郎将,出使乌孙。
骞既至乌孙乌孙王昆莫见汉使如单于礼骞大惭知蛮夷贪乃曰天子致赐王不拜则还赐昆莫起拜赐,其他如故。
时乌孙国素服属匈奴久矣,且又近之,其大臣皆畏胡,王不能专制。
骞不得其要领。
骞因分遣副使使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及诸旁国。
乌孙发导译送骞还,骞与乌孙遣使数十人,马数十匹报谢,因令窥汉,知其广大。
骞还,拜为大行,列于九卿。
岁余,骞卒。
后岁余,骞所遣副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
然张骞凿空,其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此信之。
(节选自《史记·张骞出使西域》,有删改)译文:张骞是汉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