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语言——8.建立银幕空间:轴线与连续性空间
- 格式:ppt
- 大小:16.49 MB
- 文档页数:69
第一讲导论教学目标:1、了解语言的定义及其分类2、了解视听语言的历史发展进程3、知道影视视听语言的产生基础4、掌握镜头的概念5、了解视听语言课程的框架体系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今天我们开始学习一门新的课程,叫《视听语言》。
那么什么叫视听语言,它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呢?通过导论的学习,把大家带入《视听语言》课程的大门.(二)新课教学第一节什么是语言一、语言的定义“语言,以语音为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的体系。
”语言是人类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工具或媒介符号.思考:人类能在没有工具或媒介符号的情况下进行交流吗?二、语言的分类1、根据语言的外延大小分狭义语言和广义语言。
狭义的语言指口头语言和文字语言口头语言是指用口语形式表达的声音符号系统,它又称作自然语言文字语言是指用书面形式表达的文字符号系统,它又称作书面语言。
法国美学家、符号学家罗兰.巴特在《符号学美学》中指书:“无论从哪方面看,文化都是一种语言。
”广义的语言泛指可以表达意义、传达信息,又有自身规律、法则和系统的媒介符号。
如数学中有数学语言,计算机中有计算机语言,艺术中有艺术语言。
2、根据语言的存在方式分视觉语言、听觉语言和视听语言等。
视觉语言是指借助视觉媒介符号来传达信息的语言。
如人类早期交流所使用的面部表情、手势和身体动作,人类文明产生后的文字语言,艺术中的绘画语言、雕塑语言、舞蹈语言等。
听觉语言是指借助听觉媒介符号来传达信息的语言。
如人类早期交流所使发出来的声音,口头语言,艺术中的音乐语言等视听语言是指同时借助视觉和听觉媒介符号来传达信息的语言。
如人类早期交流使用简单表意的声音并辅助以简单的手势和动作就是一种原始的低级的视听语言。
艺术中的戏剧语言、影视语言以及网络则是一种高级形态的视听语言。
第二节视听语言的历史发展进程一、视听语言的发展流程简单表意的手势动作和声音:思想感情交流不够精确,有很大的模糊性.口头语言:可以精确地进行思想感情的交流,但是受到时空限制.留声机:不受时空限制,但只限于单向交流,并且传播速度慢。
视听语言题浙江省2005年4月自学考试视听语言试题课程代码:07189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5分)1.视觉暂留原理是比利时科学家()于1829年命名。
A.爱森斯坦B.罗格特C.普拉托D.牛顿2.胶片的技术性能中,感光性能可以通过()表现出来。
A.颗粒粗细B.清晰度C.逼真度D.色彩感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摄象机和录音机都是仿生机器B.摄影机的保真性要高于录音机C.声音具有客观性和纪录性D.高保真录音机还原的声音,依然能保持它的三维性4.跟拍镜头是将运动的拍摄对象保持在一个()画框内。
A.距离不变B.景深不变C.景别不变D.焦距不变5.()的出现是视听媒介的直接结果。
A.新新人类B.广播新人类C.电视新人类D.网虫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5分)6.在电视解说词中,为了适应观众对信息的要求,出现了两种倾向,一是加快语速;二是_______________。
7.19世纪,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上,诞生了一种全新的传播媒介_______________。
8.心理学上的似动现象又叫做_______________。
9.电影电视的语言本质上就是_______________和隐喻。
10.观众对影象的感知,存在着两个层面:感官性感知和_______________。
11.影视空间并不是一个绝对的物理空间,而是一个_______________。
12.电影电视中的运动大致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摄影机的运动、声音的运动和镜头间的运动。
13.费穆1948年拍摄的_______________是中国早期电影史上少有的倾向于空间调度的影片。
14.摄影师在选择胶片时,一般从三个方面考察胶片的技术性能:_______________;感光性能;以及色彩性能。
15.声音构成一般分为线性和_______________两种。
是指从影视作品中的人物或动物的视点出发来叙述的镜头。
是画面中没有人物只有景物的镜头。
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高速摄影”,是提高摄影机运转频率的一种拍摄方法,高于每秒 24 格的运动频率就是升格;就是降低摄影机运转频率的一种拍摄手法,低于每秒 24 格的运动频率就是降格。
是指演员的位置、动作、行动路线及摄影机的机位、拍摄角度、拍摄距离和运动方式调度,包括演员调度和镜头 (摄影机)调度。
在实际拍摄时,为了保证被摄对象在影视画面空间中的正确位置和方向的统一,为保持被摄主体位置关系及运动方向的一致,摄像机要在轴线一侧 180 度之内的区域设置机位、安排角度、调度景别,这种镜头调度的方法叫轴线规则。
在轴线一侧两个方向相对的角度进行拍摄的镜头调度方法。
是影视镜头语言的一种形式,就是表现人物对某事件作出相应反“应”的镜头,本质上它归属于“叙事镜头”。
指的是声音和画面形象各自相互独立又相互作用的结构形式。
声画对位从特定的艺术目的出发,在同一时间让声音与画面作不同侧面的表现,有意让画面与声音形象之间在气氛、情绪、节奏以至内容等方面相互对立,从而深化主题。
是指拍摄现场与画面空间 (包括画内空间与画外空间 )共时存在的声音,包括现场同期录下的讲话声和现场背景声。
是指根据影片内容和表现人物情绪情感的需要,把分散拍摄的若干不同景别、不同角度和不同长度的镜头,按一定的次序组接起来,形成一定的节奏。
即镜头的外部组接所形成的节奏。
当一组镜头的视距是由远到近,景别由大到小(即远景—全景—中景一近景—特写)过渡,则称为前进式蒙太奇句子。
前进式蒙太奇句子将观众注意力从整体引向局部,从环境引向重点、兴趣点,顺序展开一个动作或事件过程。
前进式蒙太奇的叙事方式使观众能够清楚地了解事实和事件的发展。
又称“交替蒙太奇”,由平行蒙太奇发展而来。
是将两个在某种意义上相似的镜头并列起来,让这种寓意通过喻体传达出来。
长镜头就是在每一个统一的时空里,用推拉摇移等方法多层次、多景别、不间断地展现一个完整的动作过程或时间进展的镜头。
名词解释:1.特写:特写指用以细腻表现人物或被摄物体细部特征的一个景别。
有时候特写被应用于主观镜头,表现人物主观视点。
2.场面调度:本义指导演对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活动、空间位置的安排及调度。
引申到影视艺术中,场面调度获得了更丰富的可能性:它不仅关系到演员的调度,而且还涉及摄影机以及拍摄现场各部门、各元素的调度。
3.对比调度:在演员调度和镜头调度的具体处理上,可以运用各种对比形式,如动及静、快及慢的强烈对比,音响上强及弱的对比,或造型处理上明及暗、冷色及暖色、黑及白、前景及后景等等对比,则艺术效果会更加丰富多彩。
4.人声:指人在声音表达思想和喜怒哀乐等感情时所发出的各种声音。
按表现方式不同,电影中的人声主要分成对话、独白和旁白三部分。
5.声画同步:也称声画合一,指影视中的声音和画面严格匹配,使发音的人或物体在银幕上及发声音保持同步进行的自然关系,使得画面中视像的发声动作和它发出的声音同时呈现、并且同时消失,两者吻合一致。
6.理性蒙太奇:爱森斯坦对杂耍蒙太奇进一步发展,提出理性电影的观念,追求电影富于激情的叙述和理性思想的传达。
“理性蒙太奇理论的意义在于:理性电影是能够克服逻辑语言和形象语言之间的不协调的唯一手段。
在电影辩证法的基础上,理性电影将不在是故事的电影,也不是轶闻的电影。
更改电影将是概念的电影。
它将是整个思想体系的直接表现。
”7.三点布光法:经典的好莱坞电影制作,每个镜头内至少有三个光源——主光、补光及逆光,这样的布光系统就是“三点布光”。
主光,首先把光源放在被摄主体的前面,及主体形成一定的角度。
补光,在主光源造成的阴影一侧位置布置补光,部分地清除主光投射下的阴影。
逆光,把光源放在被摄主体的后面,使主体看起来轮廓清晰、富有立体感。
8.纵深调度:在多层次的空间中,充分运用演员调度的多种形式,使演员的运动在透视关系上具有或近、或远的动态感。
9.旁白:是指以画外音的形式出现的人物语言。
旁白的发出者比较自由,可以是影片中的某一个人物,也可以是跟剧情完全没有关系或影片完全没有出现过的局外人。
1、景别:景别是指由于摄影机与被摄体的距离不同,而造成被摄体在电影画面中所呈现出的范围大小的区别。
景别的划分,一般可分为五种,由近至远分别为特写(人体肩部以上)、近景(人体胸部以上)、中景(人体膝部以上)、全景(人体的全部和周围背景)、远景(被摄体所处环境)。
特写的基本类型:细节特写,道具特写,运动特写,环境特写,心理特写2、景深:距离摄影机镜头最近的清晰影像到最远的清晰影像之间的距离。
镜头焦距不同,观众实际看到的画面空间,景深大小也随之不同。
不过,景深大小不仅取决于焦距,而是由三个要素决定:光圈、焦距、物距。
光圈越窄景深越深长焦\短焦\标准焦长焦镜头:俗称“望远镜头”,视野较窄,景深较小,常用于表现较远处的物体。
由于长焦摄影的视域较小,如果被拍摄物体是运动的,为了避免视角,往往需要配合变焦摄影。
长焦镜头能够人为地压缩真实的空间,让需要被观众看清楚的人或物对焦清楚,让其他层面失焦、成像模糊。
长镜头可以被应用于一些主观化、戏剧化的影响风格中。
短焦镜头:俗称广角镜头,视野较宽,景深较大,常用于表现较大范围的视域。
造成前景画面一定程度的扭曲变形标准镜头:无论是长焦镜头还是短焦镜头,往往都展现了一种人为的、主观化的影像风格。
因此,如果我们需要拍摄纪实风格的影像,还原生活原汁原味的视觉质感,往往需要避免使用非标准镜头。
标准镜头与人眼的视觉效果相似,它不会人为压缩或拉伸景深空间,而是客观地呈现空间中一切应有之物,因而也就相对更为符合窗式电影美学观念。
3、视觉残留:人眼在某个视像消失后,还可以让这个物象在视网膜上滞留0.1-0.4秒的时间。
这种视觉残留是每个人都固有的生理心理感应特性。
1829 比利时普拉托4、焦距:焦距是镜头之镜片中间点到光线能清晰聚焦的那一点之间的距离。
5、构图:概括来说,就是指画面的结构、布局,即画面中各被摄元素的连接关系、组合结构。
所谓被摄元素,可以使明显的人或物,甚至可以是点、线、面、光、色等造型元素。
视听语言知识点一:视听语言语言主要是电影的艺术手段,同时也是大众传媒中的一种符号编码系统。
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态,主要内容包括:镜头、镜头的拍摄、镜头的组接和音画关系。
视听语言的特性:1.视听语言是一种信息沟通中的符号编码方法2.视听语言是复现、展示影像的中介环节3.试听语言有场景、灯光、音乐、色彩等元素构成4.视听语言有强烈的象征,暗示等延伸作用视频:实验动画、影院动画、电视动画、新媒体动画二:镜头镜头:一个镜头是指摄影机连续不断的一次拍摄镜头职能:镜头的职能是提供信息,镜头是由画面和音响组成的一个信息单位景别:景别是指由于摄影机与被摄体的距离不同,而造成被摄体在电影画面中所呈现出的范围大小的区别。
1.景别越大,环境因素越多,景别越小,强调因素越多。
景别可具体分为:大全景、全景、中景、一、特写、大特写五种2.大全景:大全景一般用来表现远离摄影机的环境全貌,展示人物及其周围广阔的环境空间,自然景色或群众活动大场面的镜头画面。
3.全景:全景是表现人的全身人像或一个场景全貌的镜头画面。
4.中景:将人物的1/2或2/3拍摄入景框的画面都可以称为中景。
5.特写:特写是指腋部或者两肩以上人物的头像或者其他使主题景物细部占满画面的景别。
6.大特写:大特写仅仅在景框中包含人物面部的局部,或突出某一拍摄对象的局部。
镜头的摄法1.镜头的摄影方法大致分为运动和静止两种类型:1.固定摄影机拍摄基本固定的对象(静拍静)2.固定拍摄机拍摄运动的对象(静拍静)3.活动摄影机拍摄基本固定的对象(动拍静)4.活动摄影机拍摄运动的对象(动拍动)1.固定拍摄固定拍摄是在于摄影机机身和机位不变的条件下进行拍摄A.平拍角度:指摄影机被放在主要被摄体的水平视点,与人眼相等的角度B.仰视角度:是摄影机镜头视轴偏向视平线下方的拍摄方式C.俯拍角度:是摄影机镜头视轴偏向视平线下方的拍摄方式D.主关角度:把摄影机当成一个演员的眼睛,将摄影角度和人物的眼睛的位置统一起来。
媒介的社会功能在于传达信息加学者麦克汉卢说:媒介是信息原始时期人用面部表情,手势和非语言进行交流。
人的声音是地一种艺术,音乐产生口头语言前。
音乐是人的本能之一,当人会对工具进行加工时,产生了最早的工艺美术品。
是人类传播历史上的第一次革命。
文字的出现扩展了社会工友的记忆力,使得知识和信息的传播突破了面对面的视听空间。
19世纪前纪初产生记录本性。
媒介材料上分(1)身体媒介。
(2)再现性媒介。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记录本性。
光波和声波带给视听媒介的是对运动事物精确而具体的记录。
这种性质叫记录性。
记录的真实性:必须是视觉与听觉同时的到尊重才是完整的。
传统的蒙太奇是排斥声音的记录性的。
(1)爱森林斯坦在进入电影后反对使用画面同步声音。
(2)电影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巴赞确立了电影与传统艺术的分水岭,但忽视了声音。
视听媒介的记录功能:以文字为主的再现性媒介的历史几乎是20世纪前人类文明的历史,重要的标志是图书馆。
记录功能的作用:(正面)带给我们的是对事物具体而精确的记录,其社会功能是广泛的(1)“电视新人类”的出现是视听媒介的直接结果。
(2)促进了社会民主化进程。
民众能品等的分享信息。
(反面):(1)是世界成了一个地球村,破坏了民族文化地区的多样性。
(2)在视听媒介下成长的一代,把幻觉的真实与生活的真实混一一谈,影响了他们对事实征真相的判断和面对复杂现实的适应能力。
视听思维与视听文化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见解的反映过程,是对大脑吸收的信息进行整序和处理的高级阶段。
视听媒介的出现怎么影响人们对社会的感知能力的:(1)丰富了人类对自己大脑的认识(2)视听媒介的创造性工作使得人们的眼睛和耳朵的潜在功能得到发挥和扩展。
视听媒介的媒介材料是光波和声波这一特性,决定了视听创造者必须运用视听思维来进行创作。
视听思维的意义:电视电影是视觉,听觉元素是时空中的运动构成了影响独特的相对时空结构,视听思维就是指视听因素在相对时空中的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