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高一生物四月第二次月考试卷
- 格式:doc
- 大小:1.31 MB
- 文档页数:9
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测试题高一必修班生物试卷命题人:段爱军命题时间:2008-5-23 审核人:满分:100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本题包括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来说,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恒定的生理作用是A.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B.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C.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D.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2.右图为某动物精巢内一个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DNA含量变化的曲线图。
b-c段细胞内染色体的数目是A.nB.2nC.3nD.4n3.在人类探究遗传物质的过程中,科学家以已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完成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在此实验中,用35S、32p分别标记的是噬菌体的A.DNA、蛋白质 B.蛋白质、蛋白质 C.DNA、DNA D.蛋白质、DNA 4.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建立了DNA分子的结构模型,两位科学家于1962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关于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A.DNA分子由两条反向平行的链组成B.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C.碱基对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D.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5.在双链DNA分子结构中,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下列碱基配对正确的是A.A-T B.A-G C.T-G D.T-C6.下列有关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A.可以准确地复制 B.能够存储遗传信息C. 是20种氨基酸的有序排列 D.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7.一个DNA分子经连续3次复制后,可以得到的DNA分子数目是A.2 B.6 C.8 D.168.在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信使RNA的过程称为A.逆转录 B.转录 C.复制 D.翻译9.下列关于孟德尔研究遗传规律获得成功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A.先分析多对相对性状,后分析一对相对性状B.科学地设计实验程序,提出假说并进行验证c.正确地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D.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10.下列各组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豌豆的高茎与绿色豆荚 B.羊的黑毛与兔的白毛c.棉花的细绒与长绒 D.人的双眼皮与单眼皮11.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在正常情况下,基因型为YyRr的豌豆不能产生的配子是 A.YR B.Yr C.yr D.Yy12.孟德尔用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进行杂交实验,产生的F1是黄色圆粒。
高一生物检测考试一、单选题(每个2分,共60分)1.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玉米的黄粒和圆粒B、家鸡的长腿和毛腿C、绵羊的白毛和黒毛D、豌豆的高茎和豆荚的绿色2.豌豆在自然状态下是纯种的原因是()A、豌豆品种间性状差异大B、豌豆先开花后授粉C、豌豆是闭花自花授粉的植物D、豌豆是自花传粉的植物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纯合子测交后代都是纯合子B、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C、杂合子自交后代都是杂合子D、杂合子测交后代都是杂合子4.羊的毛色白色对黑色为显性,两只杂合白羊为亲本,接连生下了3只小羊是白羊,若他们再生第4只小羊,其毛色()A、一定是白色的B、是白色的可能性大C、一定是黑色的D、是黑色的可能性大5.基因分离规律的实质是()A .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 B. 子二代性状的分离比为3:1C. 测交后代性状的分离比为3:1D. 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6.下列基因型中哪一项是纯合体()A. BbDDB. DdCcC. EERrD. AAbb7.互为同源染色体的两条染色体,没有下列哪项特征()A、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B、在四分体期共用一个着丝点C、形态、大小一般相同D、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有联会现象8.下列属于等位基因的是()A. A与bB. Y与yC. E与ED. f与f9.下列关于种群的说法,错误的是()A、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B、一个池塘中全部的鱼是一个种群C、一个种群的全部基因叫做种群的基因库D、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10.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A.蛋白质是遗传物B. DNA是遗传物质C.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 蛋白质和DNA是遗传物质11.决定DNA分子有特异性的因素是()A. 两条长链上的脱氧核苷酸与磷酸的交替排列顺序是稳定不变的B. 构成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只有四种C. 严格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 每个DNA分子都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12.一个由N15标记的DNA分子,放在没有标记的环境中培养,复制4次后标记的DNA分子占DNA分子总数的()A. 1/4B. 1/8C. 1/16D. 1/2413.基因重组的过程发生在()A. 减数分裂过程中B. 有丝分裂过程中C. 受精作用过程中D. 不同品种嫁接过程中14.下列有关染色体、DNA 、基因三者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 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一个或两个DNA ,DNA 分子上含有多个基因B. 生物的传种接代中,染色体的行为决定着DNA和基因的行为C. 三者都是生物细胞内的主要遗传物质D. 三者能复制、分离和传递15.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是指()A. DNA 分子的片段联B. DNA 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C. DNA 分子的一条链D.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16.遗传学上的密码子是指()A. DNA一条链上相邻的3个碱基B. 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碱基C. tRNA上一端的3个碱基D. DNA分子上3个相邻的碱基对17.与DNA相比,RNA所特有的成分是()A. 脱氧核糖和鸟嘌呤B. 核糖和尿嘧啶C. 脱氧核糖和胸腺嘧啶D. 核糖和胸腺嘧啶18.真核生物染色体中DNA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过程,在细胞质中进行的是()A. 复制B. 转录C. 翻译D. 转录和翻译19.某转运RNA的反密码子为UAC,它所转运的氨基酸是( )A.缬氨酸(GUA)B.组氨酸(CAU) C.酪氨酸(UAC) D.甲硫氨酸(AUG)20.下列关于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A、基因与染色体是一一对应的关系B、基因与染色体毫无关系C、一个基因是由一条染色体构成的D、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21.水毛茛是一种水生植物,它的叶生长在水中呈丝状,长在水面上呈扁片状,水毛茛叶的这种性状变异说明()A. 环境因素引起基因突变B. 环境因素引起基因重组C. 环境因素引起染色体变异D. 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22.一个男孩患红绿色盲,但其父母、祖父母和外祖父母视觉都正常,则该男孩的色盲基因来自()A、祖父B、外祖母C、外祖父D、祖母23.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和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其原因是()A、能产生大量有利变异B、发生的频率大C、能产生新基因D、能改变生物的表现型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对于生物个体是利多于弊 B、基因重组能产生新的基因C、基因突变都可以遗传给后代D、基因重组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才具有的一种可遗传变异方式25.下列关于育种优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多倍体较二倍体茎杆粗大,果实种子大B、杂交育种能产生新基因C、人工诱变育种能提高变异频率D、利用单倍体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26.由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生殖细胞直接发育的生物体为()A、六倍体B、三倍体C、二倍体D、单倍体27.下列与多倍体形成有关的是()A、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B、纺锤体的形成受到抑制C、个别染色体增加D、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28.牛的黑色对红色是显性,现有一头黑色公牛,若要判断它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最好的杂交组合是( )A.黑色公牛×黑色母牛B.黑色公牛×红色母牛C.黑色公牛×杂色母牛D.黑色公牛×白色母牛29.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能产生四种类型配子的基因型是( )A.YyRR B.Aabb C.BbDdEe D.MmNnPP30.噬菌体在增殖过程中利用的原料是( )A.噬菌体的核苷酸和氨基酸 B.噬菌体的核苷酸和细菌的氨基酸C.细菌的核苷酸和氨基酸 D.噬菌体的氨基酸和细菌的核苷酸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40分)31.(14分)右图为大肠杆菌DNA分子结构模式图(片段)。
偃师一高2012—2013学年下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一生物试卷一、选择题(共50小题,1-40每小题1分,41-50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符合题目要求)1.藏羚羊是我国特有的珍稀保护动物,要较准确地估算藏羚羊的种群密度,最适合的调查方式是( ) A.目测估量法B.标志重捕法C.逐个计数法 D.样方式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种群数量特征的是( )A.年龄组成B.性别比例C.水平结构D.诞生率3.在酵母菌的培育中,若是不改换培育液,其种群数量的增加模式为( )A.直线B“S”型曲线 C“J”型曲线D.不规则曲线4.右图是某生物种群的增加曲线图。
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生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2000个B.在0~5天内该生物种群呈直线增加C.在0~5天内该生物种群密度愈来愈大D.6天后该生物种群的诞生率大于死亡率5. 某种群进入一个适合其生长和繁衍的环境中,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必然空间内该种群的增加曲线可能为 ( )6.在开展“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硕度的研究”活动中,要对土壤中小动物进行取样调查,适宜采用的方式是 ( )A.随机观察法 B.取样器取样法 C.标志重捕法 D.目测估量法7.农业生产中人们可通过防除农田的杂草而实现增产,农田中杂草与农作物的关系可能是( ) A.种间竞争 B.种内竞争 C.种内合作 D.互利共生8.下列可以成为种群密度的是( )A.一个水池中各类鱼的总数 B.全世界的人口数量C.一片丛林中的全数鸟类 D.一片丛林中的全数蛇9.在丛林群落中,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三类绿色植物在空间位置配备上形成了有序的组合,从而使它们能( ) A.有效避免竞争B.合理利用环境资源C.提高群落的光合产量D.以上都正确10.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A.2008年,宜昌市的人口诞生率为‰ B.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C.蜜蜂等动物碰到敌害,常集群解决 D.由于水葫芦的入侵,某湖泊中莲的死亡率比较高11.在一个阴湿低洼的草丛中,有一堆长满苔藓和木耳的朽木,其中聚集着蚂蚁、蚯蚓、老鼠等动物,这些生物一路组成一个( )A.生物群落 B.种群 C.食物网D.以上都不对12.人类活动对演替的影响是( )A.人类活动会加速演替的速度 B.人类活动会减缓演替的进行C.人类活动会使演替偏离其自然的方向 D.人类活动会降低群落的丰硕度13.如图表示两个群落演替进程中物种丰硕度的转变,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可表示在火灾后丛林上进行的演替 B.甲的演替速度比乙的慢、历时长C.甲中①、②处的物种组成不必然相同 D.若气候条件适宜,甲乙都可演替成丛林14.在废弃的水池中长出树林,大约是经历以下几个阶段:①干枯水池阶段;②灌木阶段;③乔木阶段;④草本植物阶段。
2014-2015学年某某省某某市灌云县陡沟中学高一(下)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在人类探究遗传物质的过程中,科学家以T2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完成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在此实验中,用35S、32P分别标记的是噬菌体的() A. DNA、蛋白质 B.蛋白质、蛋白质C. DNA、DNA D.蛋白质、DNA2.研究表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将R型细胞菌转化为S型细胞菌的物质是S型细胞菌的()A. RNA B. DNA C.蛋白质 D.多糖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A. DNA B.蛋白质 C.多糖 D. RNA4.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进行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用32P和35S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B.用35S标记噬菌体,侵染、离心后,35S主要存在于沉淀物中C.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所需原料和能量均由细菌提供D.该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5.1928年,格里菲思利用小鼠为实验材料,进行了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注射R型活细菌,小鼠死亡B.注射S型活细菌,小鼠死亡C.注射加热后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死亡D. R型活细菌与加热后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小鼠不死6.在双链DNA分子结构中,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下列碱基配对正确的是()A. A﹣T B. A﹣G C. T﹣G D. T﹣C7.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建立了DNA分子的结构模型,两位科学家于1962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关于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A. DNA分子由两条反向平行的链组成B.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C.碱基对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D.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8.已知某个DNA分子的一条链中,碱基A有4000个,碱基C有5000个,则在其互补链中碱基G和碱基T的个数分别是()A. 4000、4000 B. 5000、5000 C. 4000、5000 D. 5000、40009.下列关于DNA和基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DNA分子具有特异性B. DNA分子具有多样性C.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基因中磷酸和脱氧核糖形成的序列蕴含着遗传信息10.下列有关DNA分子结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 B.磷酸和五碳糖排列在内侧C.碱基对构成分子的基本骨架 D.具有规则的双螺旋结构11.创立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科学家是()A.达尔文 B.孟德尔 C.格里菲思 D.沃森和克里克12.一个DNA分子经连续3次复制后,可以得到的DNA分子数目是()A. 2 B. 6 C. 8 D. 1613.用32P标记一个DNA分子的两条链,让该DNA分子在31P的培养液中连续复制4次,则含32P的子代DNA分子个数是()A. 1 B. 2 C. 8 D. 1614.下列物质中与DNA复制无关的是()A. ATP B. DNA的两条模板链C.解旋酶 D.尿嘧啶核糖核苷酸15.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DNA分子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一种半保留复制B.主要在细胞质中完成C.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D. DNA分子完成解旋后才开始碱基配对16.基因型为Mm的动物,在其精子形成过程中,基因MM、mm、Mm分开,分别发生在()①精原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②初级精母细胞形成次级精母细胞③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子细胞④精子细胞形成精子.A.①②③ B.③③② C.②②② D.②③④17.下列有关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A.可以准确地复制 B.能够存储遗传信息C.是20种氨基酸的有序排列 D.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18.用含15N、35S、32P的噬菌体去侵染不含放射性元素的细菌,则释放出的子代噬菌体中() A.只含32P B.大多数含有15N和32PC.少数含15N、35S和32P D.全部不含35S19.下列有关细胞中基因、DNA、染色体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B.一个DNA分子上只有一个基因C.一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DNA分子D.基因在每个染色体上都成对存在20.下列有关细胞中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是染色体的主要载体B.基因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C.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21.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下列有关细胞中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能够存储生物的遗传信息B.等位基因位于同一个DNA分子上C.基因中只有一条脱氧核苷酸链D.生物体的性状完全由基因决定22.在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信使RNA的过程称为() A.逆转录 B.转录 C.复制 D.翻译23.下列关于摩尔根所进行的果蝇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第一次把一个特定基因与一条特定的染色体联系起来②第一次提出了常染色体与性染色体的概念③发明了测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相对位置的方法④第一次完成了果蝇基因组的测定.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③24.胰岛B细胞中的胰岛素转录的场所是()A.核糖体 B.中心体 C.高尔基体 D.细胞核25.tRNA具有转运氨基酸的功能,如图tRNA携带的氨基酸是(各选项括号中内容为相应氨基酸的密码子)()A.精氨酸(CGC) B.丙氨酸(GCG) C.甘氨酸(GGC) D.脯氨酸(CCG)26.某DNA分子一条链上的碱基排列顺序为…﹣C﹣C﹣A﹣T﹣G﹣C…,若以该链为模板,经转录后得到的mRNA的碱基排列顺序是()A.…﹣G﹣G﹣T﹣A﹣C﹣G… B.…﹣C﹣C﹣A﹣U﹣G﹣C…C.…﹣C﹣C﹣A﹣T﹣G﹣C… D.…﹣G﹣G﹣U﹣A﹣C﹣G…27.细胞中的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该过程不需要的物质或结构是() A.转运RNA B.核糖体 C.氨基酸 D.脱氧核苷酸28.遗传中的自由组合可以发生在()A.等位基因之间 B. F2性状之间C.非同源染色体之间 D.非等位基因之间29.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特点是()A.男性患者的女儿全部发病 B.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C.此病必定表现为隔代遗传 D.男性患者的母亲必定是患者31.关于受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受精作用仅仅是卵细胞和精子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B.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融合,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C.配子中染色体组成具有多样性,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是随机的D.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只对生物的遗传十分重要32.普通小麦体细胞中有6个染色体组,用普通小麦的花粉培育成单倍体植株,则单倍体植株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是()A. 1个 B. 2个 C. 3个 D. 6个33.单倍体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该育种方法主要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A.基因自由组合 B.基因突变 C.染色体变异 D.基因重组34.利用二倍体西瓜经多倍体育种可获得三倍体无子西瓜.该育种方法主要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C.染色体结构变异 D.染色体数目变异35.如图为遗传学中的中心法则图解,图中①、②、③分别表示的过程是()A.复制、转录、翻译 B.转录、复制、翻译C.转录、翻译、复制 D.翻译、复制、转录36.真核生物的性状从根本上来说决定于()A. tRNA上碱基的排列顺序B. mRNA上碱基的排列顺序C. DNA上碱基的排列顺序D.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排列顺序37.下列人类常见遗传病中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A.红绿色盲病 B.镰刀型细胞贫血症C.三体综合征 D.先天性聋哑三.非选择题38.(2014春•鹤城区校级期中)某DNA分子片段含有500个碱基对,其中T为400个,则G 为个,脱氧核苷酸为个,磷酸为个.39.(2015春•黄冈校级期中)图1为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部分图解,请据图回答:(1)该实验是(填人名)所做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图解.(2)在对R型细菌进行培养之前,必须首先进行的工作是.(3)依据上面实验的图解,可以作出的假设.(4)为验证上面的假设,设计了图2所示的实验在该实验中加DNA酶,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5)通过上面两步实验,仍不能说明,为此设计了图3实验,据此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该实验能够说明.40.(2015春•灌云县校级月考)若DNA分子的双链片段腺嘌呤A为20%,若其中一条链为m,为n.若该片段共含1000个碱基对.现将含该DNA分子的某哺乳动物的细胞移至培养基中培养,连续培养数代后得到若干代细胞.请回答:(1)亲代DNA中的G、T比例分别是、.(2)该片段另外一条链,以及整个DNA片段的分别为、.(3)该片段另外一条链,以及整个DNA片段的分别为、.(4)DNA的复制方式是.DNA的自我复制能使生物的保持相对稳定.(5)若DNA的复制3次,则该细胞需吸收游离的胸腺嘧啶(T)和鸟嘌呤(G)分别为、.2014-2015学年某某省某某市灌云县陡沟中学高一(下)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D 2.B 3.A 4.C 5.B 6.A 7.C 8.D 9.D 10.D 11.D 12.C 13.B 14.D 15.A 16.B 17.C 18.D 19.A 20.C 21.A 22.B 23.D 24.D 25.B 26.D 27.D 28.C 29.ABD 31.BC 32.C 33.C 34.D 35.A 36.C 37.C三.非选择题38. 39.艾弗里分离并提纯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DNA是遗传物质培养基中只长R型菌蛋白质、多糖等不是遗传物质培养基中只长R型菌蛋白质、多糖等不是遗传物质 40.30%20%1nn半保留复制28004200。
应对市爱护阳光实验学校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4月月考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30各1分,31-45各2分,共60分〕1.在真核细胞的增殖过程中一是A.有DNA复制 B.出现纺锤体C.存在细胞周期 D.产生的子细胞都相同2.同一细胞有丝分裂前期和后期的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A.1:2和1:2 B.1:1和1:1C.1:2和1:1 D.1:1和1:23.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动物细胞,细胞内的染色体数〔a〕、染色单体数〔b〕、DNA分子数〔c〕的关系如下图.此时细胞内可能发生的过程是〔〕A.细胞膜内陷形成环沟B.着丝点分裂C.细胞板形成D.核膜开始解体,形成分散的小泡4.右图表示某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DNA含量变化的曲线。
以下有关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O~A段表示DNA复制,DNA含量加倍B.B~C段细胞有核膜和核仁C.C~D段细胞核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为1:2:2D.B~D段的蛙红细胞中含有两组中心粒5.观察如下图的染色体结构,着丝点含有DNA分子中一段特殊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以下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着丝点的分裂意味着有丝分裂已经进入后期B.着丝点序列可存在于间期染色体〔质〕中C.由图推测,着丝点可能是纺锤丝结合的部位D.用核酸酶彻底水解着丝点,可得到磷酸、核糖和含氮碱基6.以下关于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器作用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 )。
A .在前期,两组中心粒之间通过星射线形成纺锤体B.在间期,线粒体要为蛋白质的合成、DNA复制生理过程提供能量C.在间期,核糖体上合成多种酶和其他的蛋白质D.在末期,高尔基体参与子细胞的细胞壁的合成7.一个细胞核中有20条染色体,在连续进行两次有丝分裂之后,产生的子细胞中有染色体A. 10条B. 20条C. 30条D. 40条8.以下有关生物学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可用淀粉和淀粉酶,检测结果可用斐林试剂B.将同一叶片均分为两半,一份于黑暗,一份于光下相同时间后称其干重,光下半片叶的重量减去黑暗中半片叶的重量为光用产生的有机物C.可用双缩脲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D.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效率的关系时,琼脂块体积越大,外表积越小,氢氧化钠在琼脂块内的扩散速率越慢9.某小组进行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以下关于该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显微镜下绝大多数细胞中能观察到染色体B.碱性染料吡罗红〔派〕可用于染色体染色C.观察到分裂末期细胞内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的细胞壁D.细胞内染色体的存在状态可作为判断有丝分裂各时期的依据10.细胞分化过程中,不会出现A.细胞外表结构的改变B.细胞器种类和数量的改变C.蛋白质种类和数量的改变D.细胞核遗传物的改变11.经研究发现,从孕妇的羊水中提取的干细胞在室培养后形成了骨骼、血管、肌肉、神经以及肝脏多种人体器官组织。
商南县鹿城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生物第二次月考试卷第I 卷选择题(共70分)一、选择题(1-10每小题3分,11-21每小题4分,共70分)1.下列各组生物性状属于相对形状的是()A.绵羊的长毛与细毛B.水稻的早熟与晚熟C.棉花的短绒和粗绒D.番茄的红果和圆果2.在豌豆杂交实验中,高茎与矮茎杂交,F2中高茎和矮茎的比为787∶277,上述实验结果的实质是()A.高茎基因对矮茎基因是显性B.F1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C.控制高茎和矮茎的基因不在一条染色体上D.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3. 下列有关色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女儿色盲,父亲一定色盲B.父亲不色盲,儿子一定不会色盲C.母亲不色盲,儿子和女儿一定不色盲D.女儿色盲,母亲一定色盲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的不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B.杂种后代中显现不同性状的现象称性状分离C.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D.等位基因是指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5.下列叙述是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A.杂种后代发生性状分离B.杂种表现显性亲本的性状C.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D.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开6.下列关于孟德尔遗传规律现代解释的叙述错误的是()A.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B.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C.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D.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细胞中的基因都在染色体上B.细胞中每条染色体都只有一个DNA分子C.在体细胞中,基因和染色体都是成对存在的D.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都是自由组合的8.下列哪项表示的是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产生的配子?()A.Aa B.Aabb C.Ab D.AaBb9.两个黄色圆粒豌豆品种进行杂交,得到6000粒种子均为黄色,但有1500粒为皱粒。
第二次月考高一班生物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选修)命题人:段爱军 命题时间:2008-5-23 审核人:单文 满分:120第一卷 (选择题 55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某个精原细胞形成精子的过程中,如果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发生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不 分离现象,而第二次分裂正常。
则由该精原细胞产生的异常精子有A .1个B .2个C .3个D .4个2.下图一表示某动物精原细胞中的 一对同源染色体。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该对同源染色体发生了交叉互换,结果形成了①~④所示的四个精细胞。
这四个精细胞中,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A.①与②B.①与③C.②与③D.②与④ 3.关于图示DNA 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 .限制性内切酶可作用于①部位,DNA 连接酶作用于部位③B .该DNA 的特异性表现在碱基种类和(A+T)/(G+C)的比例上C .若该DNA 中A 为P 个,占全部碱基的,n /m(m>2n),则G 的个数为pm /2n-pD .把此DNA 放在含15N 的培养液中复制2代,子代中含15N 的DNA 占3/44.用15N 标记某噬菌体DNA ,然后再侵染细菌,假设细菌破裂后共释放出16个噬菌体,则这些噬菌体中有几个不含15NA . 2B . 8C . 14D . 16 5.下列有关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一个密码子只决定一种氨基酸,一种氨基酸只由一种tRNA 转运B .该过程需要有三个高能磷酸键的ATP 提供能量C .该过程一定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 一定与T 配对,G 一定与C 配对D .DNA 转录和翻译的原料分别是核糖核苷酸和氨基酸图一④③②①6.下图为DNA 分子在不同酶的作用下所发生的变化,图中依次表示限制性内切酶、DNA 聚合酶、DNA 连接酶、解旋酶作用的正确顺序是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①④②③D.①④③②7.已知AUG 、GUG 为起始密码,UAA 、UGA 、UAG 为终止密码.假设编码某多肽分子的基因中一条链的碱基序列顺序为ACCACAGTC…AGGAACTTCGAT(其中“……”表示省略了223个碱基,并且不含有编码终止密码的序列)。
2011-2012年第二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命题人:张桂崇审核人:黄家明一、选择题(30*2=60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纺缍体的形成方式不同,末期细胞质分裂方式不同,染色体的行为也有差异B、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图像,清晰可见染色体、赤道板、细胞壁C、蓝藻在分裂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有序排列于细胞赤道板上,末期细胞中央由高尔基体囊泡形成细胞板,之后形成新细胞壁D、人的受精卵卵裂时,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着丝点在星射线的牵引下,排列于赤道板上;西瓜芽尖有丝分裂末期出现细胞板2、下列关于DNA分子和染色体数目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丝分裂间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DNA复制而加倍B、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DNA分子数目因染色体着丝点分裂而加倍C、有丝分裂中期和后期,染色体数相同、DNA分子数不同D、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之比均为1︰2︰23、如图是细胞有丝分裂几个时期的示意图,分析以下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②期与③期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相等B、④期的母细胞有4条染色体C、①期的细胞内含有4条染色体D、③期是观察辩认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4.下列与细胞分裂无直接关系的生理活动是()A、高等动物的胚胎发育B、单细胞生物的繁殖C、病人手术后伤口的复原D、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5、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时,发现大部分细胞处于分裂的间期,只有少数细胞处于分裂期的不同时期,原因是()A、细胞分裂有严格的时间性,该实验材料的取材时间不好B、细胞周期中,间期所占时间明显长于分裂期C、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的细胞没有明显的界限D、分裂期细胞不稳定,容易破裂死亡6、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处于分裂间期和中期的细胞数目大致相等B、视野中不同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可能不相等C、观察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可清晰看到赤道板和染色体D、细胞是独立分裂的,因此可选一个细胞持续观察它的整个分裂过程7、如图左为某植物根示意图,右为左图中的P、Q、R的放大示意图。
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本试卷共3页,50小题,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6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1):本大题共30题,每小题1分,满分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正常情况下,人精子的染色体数目为23条、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也为23条,则人受精卵的染色体数目应为A.23条 B.46条 C.69条 D.92条2.选用根尖分生组织为材料来观察染色体的主要原因是A.细胞较大B.细胞数目较多C.细胞处于同一分裂期D.细胞分裂较旺盛3.老鼠的胚胎发育过程中,指间是有蹼存在的,但生出的幼鼠指间无蹼,这些蹼消失的原因是A.细胞分化B.细胞凋亡 C.细胞分裂D.细胞癌变4.老年人皮肤上常出现“老年斑”,主要原因是皮肤细胞的A.含水量增多B.色素积累增多C.分裂能力增强D.分化能力增强5.癌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不当的饮食会增加癌症发生的可能性。
日常生活中,为预防癌症的发生,应尽量避免摄入A.绿色蔬菜 B.新鲜水果 C.食用菌D.发霉食物6.若苏丹红I号通过饮食进入人体,会导致人患癌症,该物质属于A.生物致癌因子B.物理致癌因子C.化学致癌因子D.辐射致癌因子7.夏日人们来到海边游泳,要注意避免长时间暴漏于强烈阳光下,这是因为阳光中的紫外线可能会A.诱导皮肤细胞癌变 B.维持皮肤细胞稳定C.防止皮肤细胞受损D.延缓皮肤细胞衰老8.个体衰老是不可逆转的自然现象,它以细胞衰老为基础。
在细胞衰老过程中,发生一系列变化,其中有A.细胞内自由水含量不变B.细胞不断分裂C.细胞不断分化D.细胞内多种酶活性降低9.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明了A.蛋白质是遗传物质B.DNA是遗传物质C.糖类是遗传物质D.RNA是遗传物质10.烟草花叶病毒(TMV)由蛋白质外壳和核酸组成,将TMV变种X的蛋白质外壳和变种Y的核酸组成新病毒,感染烟草后可以得到大量病毒,这些病毒为A.变种XB.变种YC.X蛋白质包裹Y核酸的病毒D.Y蛋白质外壳包裹X核酸的病毒11.目前被大家公认的DNA分子结构模型是A.单螺旋 B.双螺旋 C.三螺旋 D.四螺旋12.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与胞嘧啶(C)配对的碱基是A.尿嘧啶(U) B.胸腺嘧啶(T) C.鸟嘌呤(G) D.腺嘌呤(A)13.右图是两位科学家的工作照片。
富县高级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高一生物(全卷100分,满分100分)姓名: _____ 班级:_____ 考号:_____一、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甲基绿与DNA、派洛宁与RNA的显色反应分别是()A、绿色、红色B、红色、绿色C、紫色、橘黄色D、绿色、紫色2、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A、脱氧核糖核苷酸B、核糖核苷酸C、核苷酸D、DNA或RNA3、由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的化合物是()A、核糖核酸B、脱氧核糖核酸C、核酸D、核苷酸4、DNA用酶水解,最终水解产物为()A、脱氧核糖、核糖和磷酸B、脱氧核糖、碱基和磷酸C、核糖、碱基和磷酸D、核糖、脱氧核糖和碱基5、细胞内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是()A、DNAB、脂肪C、蛋白质D、氨基酸6、小麦叶肉细胞中的DNA存在于()A、细胞核、叶绿体和高尔基体B、内质网、线粒体和细胞核C、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核D、细胞核、核糖体和线粒体7、对核苷酸进行分类的依据主要是()A、所含碱基种类的不同B、所含磷酸分子的不同C、所含五碳糖的不同D、含氮碱基、磷酸分子和五碳糖的连接方式不同8、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A、蛋白质B、磷脂双分子层C、糖类D、胆固醇9、人体淋巴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A、蛋白质和多糖B、多糖和脂质C、脂质和核酸D、蛋白质和脂质10、最可能构成细胞膜的一组元素是()A 、C.H.O.N B、 C.H.O C、C.H.O.P D 、C.H.O.N.P11、细胞膜功能的主要执行者()A、蛋白质B、磷脂C、核糖体D、染色体1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细胞膜的生理功能()A、保护性屏障B、控制物质进出细胞C、信息的接收和传递D、能量的储存和释放13、白细胞可以吞噬整个病菌,这一事实说明了细胞膜 ()A.具有选择透过性 B.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具有全透性 D.具有保护作用14、分离细胞膜的最好材料是()A、白细胞B、神经细胞C、蛙的红细胞D、哺乳动物的红细胞15、某科学家将一种细胞的最外层进行化学分析,得到糖类、磷脂、蛋白质,由此可以判断该细胞是()A.蓝藻细胞B.植物细胞C.动物细胞D.大肠杆菌16、人体组织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甘油的量主要取决于()A、组织液中甘油的浓度B、细胞膜上甘油载体的数量C、细胞的供能D、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17、红细胞吸收下列物质时,需要消耗能量的是()A、钾离子B、葡萄糖C、水D、氧气18、某物质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跨膜运输,该过程()A、没有载体参与B、为自由扩散C、为协助扩散D、为主动运输19、红细胞吸收无机盐和葡萄糖的共同点是()A、都可以从低浓度一边到高浓度一边B、都需要供给能量C、都需要载体协助D、既需要载体协助又需要消耗能量20、甲、乙两种物质分别依赖单纯扩散、协助扩散进入细胞,如果以人工合成的无蛋白磷脂双分子膜代替细胞膜,并维持其它条件不变,则()A.甲运输被促进B.乙运输被促进C.甲运输被抑制D.乙运输被抑制21、ATP中的A、T、P依次代表()A、胸腺嘧啶、腺嘌呤、磷酸基B、胸腺嘧啶、三个、磷酸基C、腺苷、三个、磷酸基D、腺苷、三个、腺嘌呤22、在植物细胞中最重要的二糖是()A、乳糖和葡萄糖B、蔗糖和麦芽糖C、乳糖和蔗糖D、葡萄糖和麦芽糖23、下列物质中构成细胞内膜结构的重要物质是()A、胆固醇B、纤维素C、磷脂D、糖脂24、一分子ADP中,含有腺苷、磷酸基和高能磷酸键的数目依次是()A、1、2、3B、2、1、2C、2、1、1D、1、2、125、下列物质中,动物细胞内不具有的是()A、葡萄糖B、糖元C、核糖D、纤维素26、下面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质和细胞核中都有ATP的分布B、ATP合成所需要的能量由磷酸提供C、ATP可以水解为一个核苷酸和两个磷酸D、正常细胞中ATP与ADP的比值在一定范围内变化27、下列能说明酶的本质的是()A、活细胞产生的B、高效催化性C、专一性D、有机物28.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高一生物下册月考试卷及参考答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幼儿教案、音乐教案、语文教案、知识梳理、英语教案、物理教案、化学教案、政治教案、历史教案、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music lesson plans, Chinese lesson plans, knowledge review, English lesson plans, physics lesson plans, chemistry lesson plans, political lesson plans, history lesson plan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一生物下册月考试卷及参考答案本店铺高一频道为正在努力学习的你整理了《高一生物下册月考试卷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篇一】 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不包括下列内容中的()A.缩手反射的完成是以细胞为结构基础B.病毒无细胞结构,病毒的生命活动只能在寄主细胞内完成C.多细胞生物个体的生长、发育依赖于细胞增殖和细胞分化D.龟的单个细胞也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2.下列哪项属于最基本的生命系统()A.大肠杆菌B.核酸分子C.SARS病毒D.雨蛙3.关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A.病毒是一种生物,在分类上属于原核生物B.由于病毒体内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所以病毒需要寄生生活C.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细菌的遗传物质只有DNAD.获取大量病毒的方法是将其接种在营养齐全的基本培养基上培养4.①②③④⑤是有关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
宿州市泗县第二中学2012-2013学年度高一年级4月份月考生物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有氧呼吸中产生二氧化碳的阶段、氧气利用的阶段、水参与反应的阶段、有水生成的阶段分别是( )①第一阶段②第二阶段③第三阶段A.②③②③ B.①③②③ C.②③①② D.③②②③2、下列关于酶和无机催化剂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二者均可改变反应的速率 B.反应前后,二者的性质和数量均没有变化C.酶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而无机催化剂则不能 D.酶需要温和的条件,而无机催化剂则不需要3、贮藏水果和粮食时,充加CO2或抽取空气,能延长贮藏时间,主要是由于( )A.抑制有氧呼吸 B.促进有氧呼吸 C.抑制无氧呼吸 D.促进无氧呼吸4、1个葡萄糖分子有氧呼吸释放能量为m,其中40%用于ADP转化为ATP,若1个高能磷酸键所含能量为n,则1个葡萄糖分子在有氧呼吸中产生ATP分子数为( ) A.2n/5m B.2m/5n C.n/5m D.m/5n5、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稻根部主要进行无氧呼吸,所以能长期适应缺氧环境B.玉米秸秆经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是通过酵母菌的无氧呼吸来实现的C.快速登山时人体主要是从有机物分解产生乳酸的过程中获得能量D.在荔枝无O2、保持干燥、零下低温和无乙烯环境中,可延长保鲜时间6、如下图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a、b、c、d时,测得的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氧浓度为a时,最适于贮藏该植物器官B.氧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的6倍C.氧浓度为c时,无氧呼吸最弱D.氧浓度为d时,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强度相等7、马铃薯块茎进行无氧呼吸,叶肉细胞进行有氧呼吸。
2011----2012高一生物四月第二次月考试卷一选择题(60分)1.经分析测定,在T2噬菌体的化学成分中,60%是蛋白质,40%是DNA;S仅存在于蛋白质分子中,99%的P 存在于DNA分子中。
现欲做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以证明DNA是亲子代之间具有连续性的物质,用于标记噬菌体的同位素是()A.32P B.35S C.14C和18O D.32P和35S2.噬菌体在繁殖过程中利用的原料是()A.噬菌体的核苷酸和氨基酸 B.噬菌体的核苷酸和细菌的氨基酸C.细菌的核苷酸和氨基酸 D.噬菌体的氨基酸和细菌的核苷酸3.下列关于生物的遗传物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某一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只能是DNA或RNAB.除部分病毒外,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C.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D.生物细胞中DNA较多,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4.下列哪项叙述是DNA是遗传物质的有力论据()A.蛋白质是一切生命活动的体现者B.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C.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促成了R型细菌的转化D.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亲代和子代噬菌体之间具有连续性的物质只有DNA5.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不能说明的是()A.DNA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B.DNA能自我复制C.DNA能控制蛋白质合成D.DNA是遗传物质6.用一个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
若该细菌解体后释放出32个大小、形状一样的噬菌体,则其中含有32P的噬菌体有()A.0个B.2个C.30个D.32个7.格里菲思用肺炎双球菌在小鼠身上进行了著名的转化实验,此实验结果()A.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B.证明了RNA是遗传物质C.证明了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D.没有具体证明哪一种物质是遗传物质8.密码子存在于()A.DNA B.mRNA C.tRNA D.核糖体9.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一般不影响()A.DNA的种类的 B.蛋白质的种类 C.有关RNA的种类 D.碱基对的配对方式10.下列各项中,能证明基因与染色体具有平行关系的实验是 ( )A.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B.孟德尔的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C.孟德尔的豌豆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D.细胞的全能性实验11.遗传信息传递的最后阶段在细胞的哪个部分进行()A.线粒体 B.核糖体 C.染色体 D.细胞膜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体细胞中只有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才是单倍体B.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二倍体C.六倍体小麦花药离体培养所得个体是三倍体D.八倍体小麦的单倍体有四个染色体组13、农业技术员在大田中发现一株矮状穗大的水稻,将这株水稻所收获的种子再种植下去,发育而成的植株之间总会有所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来自 ( )A. 基因突变B.染色体变异 C.基因重组 D.环境条件改变14.下列有关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密码子只决定一种氨基酸,一种氨基酸只由一种tRNA转运B.该过程需要有三个高能磷酸键的ATP提供能量C.该过程一定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一定与T 配对,G一定与C配对D.DNA转录和翻译的原料分别是核糖核苷酸和氨基酸()15.抗生素被国家药监局定为处方药,由于患者滥用抗生素,导致病菌对抗生素的抗性不断增强,下列解释不科学的是()A. 使用抗生素的剂量不断加大,诱导病菌向抗药能力增强方向变异B.抗生素对病菌进行自然选择,导致生存下来的病菌个体都是抗药能力强的C.大剂量的使用抗生素,把抗药性差的个体都淘汰掉了D.长期使用抗生素,美誉提高病菌的突变率16、以下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A.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能导致基因重组B.姐妹染色单体间相同片段的交换导致基因重组C.基因重组导致纯合体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D.同卵双生兄弟间的性状差异是基因重组导致的17.下图表示以某种作物中的①和②两个品种分别培育出④⑤⑥三个新品种的过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用①和②培育成⑤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Ⅰ和Ⅱ分别称为杂交和测交B.用③培育出④常用的方法Ⅲ是花药离体培养C.③培育出⑥常用化学或物理的方法进行诱变处理D.图中培育出⑤所依据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18.单倍体育种是植物育种手段之一。
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普通小麦的配子培养产生的植株是单倍体植株B.单倍体是具有一个染色体组的植物体C.可以利用花药培养的方法直接产生有活力、能正常结实的纯合子D.单倍体植株都是高度不育的19.右图为DNA分子结构示意图,对该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A.②和③相间排列,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B.④的名称是胞嘧啶脱氧核苷酸C.当DNA复制时,⑨的形成需要连接酶D.DNA分子中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代表了遗传信息20.下列有关遗传信息传递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DNA复制、转录及翻译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B.核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穿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参与翻译过程C.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原料依次是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和氨基酸D.DNA复制和转录都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翻译则以mRNA为模板21.下图为中心法则图解。
下列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过程③只发生在含有逆转录酶的病毒中B.转基因植物中能够体现①~⑤过程C.①~⑤的过程中,都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D.③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时,遵循A—U、U—A、C—G、G—C的原则22.右图是基因指导多肽合成的模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①中含有碱基U,其上有密码子B.甲图中的核糖体上有两个tRNA结合位点C.甲图表示转录过程,乙图表示翻译过程D.L1是一个具有双螺旋结构的DNA分子23.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同一条mRNA分子能够同多个核糖体结合,同时合成若干条蛋白质多肽链,结合在同一条mRNA上的核糖体称为多聚核糖体。
如右图为两个核糖体沿同一mRNA分子移动翻译形成多肽链的过程。
对此过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此过程主要是在细胞质中进行的B.核糖体移动的方向从右向左C.合成多肽链的模板是mRNAD.两条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相同24.如右图所示,卵原细胞内含有A与a、B与b两对同源染色体,已知此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所形成的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Ab,则同时所产生的3个极体的染色体组成分别为()A.AB Ab ab B.Aa Bb ABC.Ab aB aB D.AB aB ab25. 右图为果蝇染色体图,若要对此果蝇进行基因组的脱氧核苷酸序列的测定,那么需要测定的染色体是()A.II、Ⅳ、YB.II、III、Ⅳ、X 、yC.II、III、Ⅳ、X/YD.II、II、III、III、Ⅳ、Ⅳ、X、Y26、果蝇的长翅和残翅是由一对等位基因V和v控制的,果蝇的正常发育是在20℃~25℃条件下完成。
将果蝇培养在20℃以上的条件下,残翅果蝇的后代(F1)会出现长翅性状,此现象可以解释为()A、环境因素可以引起基因重组B、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C、环境因素可以引起基因突变D、环境因素可以引起染色体变异27. 下列关于遗传信息传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遗传信息可以通过细胞分裂向子细胞中传递B 遗传信息可通过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向下代传递C 通过有丝分裂和无性生殖,遗传信息也可以向下代传递D 在同一个生物个体中,遗传信息不能传递28.下列有关性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性染色体只出现在性器官内的性细胞中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体细胞中不表达C.性染色体在体细胞增殖时发生联会行为D.X染色体是人体正常发育必需的染色体29.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该市四所高中一年级的全体学生进行色盲发病率调查,结果汇总如下表。
表中数AC.交叉遗传D.女性患者的儿子是患者30.已知果蝇基因B和b分别决定灰身和黑身,基因W和w分别决定红眼和白眼。
如图表示某果蝇的体细胞中染色体和部分基因示意图。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萨顿用类比推理法得出果蝇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的结论B.基因B、b与W、w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基因B与b的不同主要在于基因的碱基对排列顺序不同D.若对此果蝇进行测交,后代出现黑身白眼雄果蝇的概率是1/831.一对色盲的夫妇,生育了一个XXY的色盲男孩,下列哪项不可能是致病来源()A.精子形成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未分离B.精子形成过程中,减数第二次分裂相同染色体未分开C.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未分离D.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减数第二次分裂相同染色体未分开32.孟德尔在一对相对性状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下列有关基因分离定律的几组比例,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A.F2表现型的比为3∶1B.F1产生配子的比为1∶1C.F2基因型的比为1∶2∶1D.测交后代表现型的比为1∶133.落花生是闭花受粉的植物,果实(花生)的厚皮对薄皮为显性,果子狸毛色深褐色对浅灰色是显性。要鉴定一株结厚皮果实的落花生和一只深褐色果子狸的纯合与否,应采用的简便遗传方法分别是( )A.杂交、杂交B.杂交、测交C.自交、自交D.自交、测交34.水稻的高秆、矮秆是一对相对性状,粳稻、糯稻是另一对相对性状。现有一高秆粳稻品种与一矮秆糯稻品种杂交,F1全是高秆粳稻,F1自交得F2。试问:上述两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及F2中的重组类型个体占总数的比例分别是( )A.高秆粳稻,3/8B.高秆粳稻,5/8C.矮秆糯稻,3/8D.矮秆糯稻,5/835.如图为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某生物的细胞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丙中都有同源染色体B.卵巢中不可能同时出现这三种细胞C.能够出现基因重组的是乙D.丙的子细胞是精细胞36.下图为某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②中的染色体行为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B.细胞①、②、③、⑤产生的子细胞中均有同源染色体C.图中表示有丝分裂的细胞及分裂的顺序是⑤→③→①D.④细胞分裂形成精细胞或第二极体37宽叶对狭叶(b)呈显性,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其中狭叶基因(b)会使花粉致死。
如果杂合宽叶雌株同狭叶雄株杂交,其子代的性别及表现型是( )A.子代全是雄株,其中1/2为宽叶,1/2为狭叶B.子代全是雌株,其中1/2为宽叶,1/2为狭叶C.子代雌雄各半,全为宽叶D.子代中宽叶雌株∶宽叶雄株∶狭叶雌株∶狭叶雄株=1∶1∶1∶138.一只雌鼠的一条染色体上某基因发生了突变,使野生型性状变为突变型性状。
该雌鼠与野生型雄鼠杂交,F1的雌、雄中均既有野生型,又有突变型。
若要通过一次杂交试验鉴别突变基因在X染色体还是在常染色体上,选择杂交的F1个体最好是( )A.野生型(雌)×突变型(雄) B.野生型(雄)×突变型(雌)C.野生型(雌)×野生型(雄) D.突变型(雌)×突变型(雄)39.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显性致病基因决定的遗传病,这种疾病的遗传特点之一是( )A.男患者与女患者结婚,其女儿正常B.男患者与正常女子结婚,其子女均正常C.女患者与正常男子结婚,必然儿子正常女儿患病D.患者的正常子女不携带该患者传递的致病基因40.下列遗传系谱中,能确定不属于血友病遗传的是()A B C D41.右图为高等动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