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预防艾滋病安全知识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4
2024防艾主题班会教案内容初中一、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帮助初中生了解艾滋病的基本知识,提高防范意识,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参与防艾宣传工作。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艾滋病的基本概念、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2)掌握正确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防范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游戏互动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艾滋病的基本知识、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
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参与防艾宣传工作。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掌握艾滋病的相关知识;(2)准备教学课件、资料;(3)设计教学活动及互动环节。
2. 学生准备:(1)课前收集有关艾滋病的资料;(2)准备好笔记本,记录重点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防艾宣传片,引导学生关注艾滋病问题;(2)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2. 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艾滋病的基本概念;(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2)学生认真听讲,记录重点知识。
4. 互动环节(1)小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预防艾滋病?(2)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游戏互动(1)教师组织学生参与防艾知识问答游戏;(2)学生积极参与,增强学习兴趣。
6. 案例分析(1)教师呈现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2)学生发表观点,提出解决方案。
7. 总结与反思(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改进措施。
8. 课后作业(2)收集防艾相关的新闻资讯。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在课后根据所学内容,对自己的认知和行为进行反思,评价自己在防艾知识方面的提高和改变。
初中生预防艾滋病专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包括艾滋病的定义、传播途径和症状。
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艾滋病预防观念,消除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和恐惧。
3、教导学生掌握有效的预防艾滋病的方法和措施,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
消除学生对艾滋病的误解和恐惧,培养正确的态度。
2、难点让学生理解艾滋病的传播原理,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避免感染。
引导学生树立关爱艾滋病患者的意识,不歧视、不排斥。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包括定义、传播途径、症状等。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艾滋病预防的方法和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
3、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艾滋病的危害和预防的重要性。
4、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5 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艾滋病公益宣传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预防艾滋病。
(二)知识讲解(20 分钟)1、艾滋病的定义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
HIV 会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导致人体免疫功能下降,容易感染各种疾病,并可能引发恶性肿瘤,最终导致死亡。
2、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性传播:包括同性和异性之间的性接触。
血液传播:共用注射器、输入被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等。
母婴传播:感染 HIV 的母亲在怀孕、分娩和哺乳过程中可能将病毒传给胎儿或婴儿。
3、艾滋病的症状艾滋病的症状分为急性期、无症状期和艾滋病期。
急性期可能会出现发热、头痛、皮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无症状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艾滋病期则会出现各种严重的感染和肿瘤。
(三)小组讨论(15 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日常生活中哪些行为可能会感染艾滋病?2、如何预防艾滋病?3、对于艾滋病患者,我们应该持怎样的态度?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艾滋病的概念、传播途径和危害。
2. 培养学生正确的性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
3. 提高学生预防艾滋病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艾滋病的概念:介绍艾滋病的全称、症状和影响。
2.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讲解艾滋病病毒传播的途径,如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等。
3. 艾滋病的危害:阐述艾滋病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危害。
5. 正确的性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性观念,尊重自己和他人。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艾滋病的概念、传播途径、危害和预防方法。
2. 谈话法: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艾滋病的影响和预防的重要性。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课题: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艾滋病的相关问题。
2. 讲解艾滋病的概念:简述艾滋病的定义和症状。
3. 讲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详细介绍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
4. 讲解艾滋病的危害:阐述艾滋病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危害。
6. 讨论正确的性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性观念,尊重自己和他人。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艾滋病概念、传播途径、危害和预防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正确性观念的认同和践行情况。
3.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的积极性。
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在学校中宣传预防艾滋病的知识。
2. 制作宣传海报:每个小组制作一份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海报,展示他们的理解和创意。
3. 海报展示: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海报,并简短解释海报的设计理念和信息。
七、教学资源1. 艾滋病知识资料:提供相关的艾滋病知识资料,包括疾病介绍、预防方法等。
2. 制作海报的工具:提供纸张、彩笔、剪刀、胶水等制作海报所需的材料。
3. 投影仪:用于展示宣传海报和相关的艾滋病知识资料。
八、教学安全1. 确保讨论的开放性和包容性,避免歧视和污名化。
2. 强调个人隐私的重要性,不泄露任何学生的个人信息。
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艾滋病的概念、传播途径和危害。
2. 培养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预防艾滋病。
3. 提高学生关爱艾滋病患者的意识,消除歧视和偏见。
二、教学内容1. 艾滋病的概念:介绍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如病毒、感染、发病等。
2. 传播途径:讲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如性传播、母婴传播、血液传播等。
3. 危害:阐述艾滋病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危害。
4. 预防措施:传授预防艾滋病的方法,如安全性行为、不共用针具等。
5. 关爱艾滋病患者:教育学生关爱患者,消除歧视和偏见,给予心理支持。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艾滋病的概念、传播途径、危害和预防措施。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艾滋病患者的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艾滋病的影响。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关爱艾滋病患者,消除歧视和偏见。
4. 视频教学法:播放有关艾滋病的宣传视频,增强学生的认知。
四、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阐述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危害和预防措施。
3. 案例分析:分析艾滋病患者的案例,让学生感受艾滋病的影响。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关爱艾滋病患者,消除歧视和偏见。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关注关爱艾滋病患者的意识。
3.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预防艾滋病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4.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案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六、教学内容1. 青少年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性:强调青少年在预防艾滋病中的关键角色。
2. 性教育与预防艾滋病:介绍性教育在预防艾滋病中的作用和方法。
3. 校医和老师的职责:讲解校医和老师在预防艾滋病教育中的职责和作用。
七、教学方法1. 互动问答法:通过问答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认识。
2. 角色扮演法:模拟实际情况,让学生体验预防艾滋病的过程。
3. 小组活动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初中艾滋病防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艾滋病的概念、病因和危害。
2. 让学生掌握预防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3. 培养学生关爱艾滋病患者,消除歧视和偏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艾滋病的概念和病因。
2. 预防艾滋病的方法和措施。
三、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2. 培养学生关爱艾滋病患者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1. 收集艾滋病相关资料。
2. 准备PPT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艾滋病宣传短片,引起学生对艾滋病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艾滋病的概念、病因和危害。
3. 课堂讲解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结合收集的资料,详细讲解艾滋病的概念、病因、传播途径和危害。
重点讲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如性传播、母婴传播、血液传播等。
4. 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了解到的艾滋病防治知识,互相提问解答。
5. 案例分析教师呈现一些真实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预防措施。
6.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预防艾滋病的方法和措施,强调在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7. 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艾滋病防治的作文。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掌握和自我保护能力。
七、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课堂表现、学生互动等方式,评价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
八、教学拓展组织学生参加艾滋病防治宣传活动,如主题班会、知识竞赛、海报设计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宣传效果。
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艾滋病的概念和传播途径
2.掌握预防艾滋病的方法和技巧
3.增强中学生的预防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艾滋病的概念和传播途径
1.什么是艾滋病?
2.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3.怎样避免艾滋病的传播?
2. 预防艾滋病的方法和技巧
1.性行为如何预防艾滋病?
2.如何安全使用注射器?
3.爱心无国界,如何正确处理伤口?
3. 中学生的预防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1.为什么中学生需要重视艾滋病的预防?
2.怎样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3.学生应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不良行为?
三、教学方法
1.讲授:利用PPT等多媒体教学工具进行常识讲解和知识普及
2.分组讨论:让学生们在小组内讨论如何预防艾滋病,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观看影片:引导学生观看与艾滋病相关的影片,以激发学生预防艾滋的觉悟和意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艾滋病的概念和传播途径
2.预防艾滋病的方法和技巧
3.中学生的预防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难点
1.如何增强中学生的预防意识
2.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五、教学评价
1.单元测试:检测对艾滋病预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艾滋病的态度和认识,是否有进一步需求和提升空间
六、教学资源
1.教材:中学生健康教育课本
2.多媒体教学工具:电脑、投影仪、PPT等
3.影片资源:与艾滋病相关的影片
七、课后拓展
1.向学生推荐艾滋病预防相关书籍和网站
2.鼓励学生参与相关义工活动,了解更多艾滋病预防知识。
初中生艾滋病预防教案一、课程目标1.了解艾滋病的基本知识;2.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3.掌握预防艾滋病的方法;4.树立正确的健康意识,防范艾滋病。
二、知识体系1.艾滋病的定义及简介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
艾滋病主要通过盘踞在人体内CD4+T淋巴细胞上的HIV病毒,使人体免疫系统无法抵抗各种疾病而引起的一系列疾病。
艾滋病的传播方式包括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等。
2.艾滋病的预防艾滋病是一种极其严重的传染病,但通过一系列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感染的风险。
艾滋病的预防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保持正确的卫生习惯。
洗手、剪指甲、洗澡是防范艾滋病传染的重要手段。
(2)避免性行为。
禁欲、长期稳定的性关系、正确使用安全套是防范艾滋病传播的有效手段。
(3)避免接触感染性疾病的血液或体液。
勿使用他人的注射器、针头、刮痧板、毛巾等物品,以防范艾滋病的传播。
(4)母婴传播的预防。
对于已感染的孕妇和新生儿,应进行有效的治疗,减少母婴传播的风险。
(5)提高健康意识。
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增强身体免疫力,可有效地预防艾滋病的发生。
三、教学方法1.语言交流法。
教师介绍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方法等。
2.案例教学法。
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更形象地了解艾滋病的危害性,并引导学生从案例中总结出正确的预防方法。
3.反思教学法。
通过学生的反思和讨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理念,提高防范艾滋病的能力。
四、教学步骤1.导入教师以艾滋病的案例作为导入,向学生讲述艾滋病对人类生命的危害以及预防措施的重要性。
2.知识讲解教师通过图示、文字、实物等形式,生动形象地呈现艾滋病的基本知识、传播途径、预防方法等。
3.案例分析教师选取几个典型的案例教学,让学生思考艾滋病的危害性并从案例中总结出正确的预防方法。
4.反思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和总结,并针对艾滋病的传染性及预防方法进行讨论和探究。
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艾滋病的概念、传播途径和危害。
2. 培养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预防艾滋病的传播。
3. 提高学生关爱艾滋病患者,消除歧视和偏见。
二、教学内容1. 艾滋病的概念:介绍艾滋病的全称、症状和影响。
2.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讲解艾滋病病毒传播的途径,如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等。
3. 艾滋病的危害:阐述艾滋病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危害。
4. 预防艾滋病的措施:教育学生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洁身自爱、不共用针具等。
5. 关爱艾滋病患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爱和支持艾滋病患者。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艾滋病的概念、传播途径、危害和预防措施。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的艾滋病案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艾滋病的影响。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关爱和支持艾滋病患者,消除歧视和偏见。
4. 视频教学法:播放有关艾滋病的宣传视频,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艾滋病的概念,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艾滋病的相关知识:详细讲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危害和预防措施。
3. 分析艾滋病案例: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艾滋病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关爱和支持艾滋病患者,消除歧视和偏见。
5. 总结讲解: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写一篇关于预防艾滋病的心得体会。
2. 回家后,与家人分享本节课学到的艾滋病知识,提高全家人的防范意识。
3. 调查身边人对艾滋病的态度,了解是否存在歧视和偏见,并提出改进措施。
六、教学内容1. 艾滋病的历史:介绍艾滋病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艾滋病的起源和蔓延情况。
2. 艾滋病病毒结构:讲解艾滋病病毒的结构特点,帮助学生了解病毒的基本构成。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艾滋病的历史和发展过程,以及病毒的结构特点。
2. 图片展示法:展示艾滋病病毒的结构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认识。
预防艾滋病教案三(精选5篇)第一篇:预防艾滋病教案三游戏之中得理解教学目标:1、正确认识艾滋病的危害及传播途径2、增强预防艾滋病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教学方式:学生活动,师生交流和教师讲解教学内容:比较浅显、比较实用的知识教学重点: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深刻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3、通过活动,使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有所提高。
教学准备:图片、课件、卡片、烧杯、注射器,纯水、氢氧化钠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第一张图片,标语内容是联合国发布的公告:艾滋病威胁不亚于核恐怖。
艾滋病如今对世界造成的威胁并不亚于让恐怖分子获得核武器。
第二张图片:国家主席胡锦涛看望艾滋病人,与他们亲切握手交谈。
艾滋病,我们从听到这个名字到现在,已经有几十年了,多数人是谈艾色变。
不错,艾滋病确实很恐怖,它传染快,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更重要的是,至今还没有药物可以医治,更没有疫苗可以预防,是当前医学界最关注的一种传染病。
因此,它有“世界瘟疫”之称;又因损害性严重,被称为“超级癌症”。
关于艾滋病,我们在平时的宣传中以及前几节课的学习中对它已经有了一点的了解,现在,我们来做个小游戏,看看我们掌握的怎么样?二、活动过程【活动一】游戏:红灯、绿灯游戏目的: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行为会感染上艾滋病步骤:1、给每个学生三张事先准备好的卡片,每张画上一个圆圈,分别涂上红色、黄色和绿色。
红色圆圈代表“高风险”行为----亦即“停止你正在做的事!” 黄色圆圈代表“低风险”行为----亦即“放慢速度,多加小心!”1、在活动中领悟到艾滋病的危害性及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性。
绿色圆圈代表“无风险”行为----亦即游戏中的行为是安全的!不会感染艾滋病病毒。
2、将游戏规则告诉学生,并让他们明白每种卡片颜色的象征意义。
3、指导学生按如下步骤进行游戏如果你认为这一行为不会感染艾滋病,请举起绿色卡片;如果你认为这一行为可能感染艾滋病,请举起黄色卡片;如果你认为这一行为很有可能会感染艾滋病,请举起红色卡片;感染艾滋病的风险行为使用安全套接吻一位感染了艾滋病的母亲给孩子哺乳无防护的性行为献血清洗溅在衣服上的血液时不戴手套用消毒液清洗重复使用的针头用水清洗针头后重复使用与艾滋病感染者共用坐式马桶与吸毒者共用针头给予或接受按摩与感染者共用餐具某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成你面前咳嗽或打喷嚏小结:一个人一旦感染上艾滋病病毒,就没有机会回到过去,这是严峻的事实。
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教案在中学生群体中,不良行为的风险随处可见,包括性行为。
而性行为不当可能导致性传播疾病,艾滋病就是其中之一。
为了加强中学生的防艾意识和知识,制定一份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教案是非常必要的。
以下是一份适用于中学生的预防艾滋病知识教案。
1. 艾滋病基础知识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疾病。
HIV感染后,会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各种疾病,进而发展成艾滋病。
目前尚无治愈艾滋病的方法,因此预防尤为重要。
2. 艾滋病传播途径艾滋病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途径传播。
中学生应该避免接触可能带有病毒的血液,不要与他人共用注射器或针头;避免发生不安全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等防护用具;避免母婴传播,如避免怀孕妇女感染艾滋病病毒等。
3. 预防艾滋病的方法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规范性行为,避免发生不安全性行为;(2) 使用安全套,正确使用安全套能有效阻断艾滋病毒传播;(3) 拒绝药物注射和共用针头,避免血液传播;(4) 提高防范意识,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对艾滋病的认知。
4. 如何应对感染风险如果中学生意外感染艾滋病病毒,应该及时寻求医疗帮助,接受专业治疗。
同时保持积极的心态,避免自暴自弃,支持患者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5. 公共场所艾滋病知识宣传学校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加强艾滋病知识的宣传,组织专门的讲座、宣传栏、宣传册等,让学生了解艾滋病的危害,认识到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性。
同时,学校可以设置专门的咨询服务,解答学生对艾滋病的疑问,提供帮助和支持。
总结:通过上述这份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教案,可以帮助中学生更好地了解艾滋病的危害,掌握预防艾滋病的方法,提高防范意识,从而有效预防艾滋病的发生。
希望学校和老师们能够重视中学生的健康教育,加强对艾滋病知识的宣传和普及,保障学生身心健康。
中学生预防艾滋病安全知识教案(第一课时)
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让中学生了解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传播途经及预防措施,艾滋病有那些危害,确保学生在身心上保持良好的状态,积极面对学习生活,完成学业,并为国家预防艾滋病行动做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内容】
一、什么是艾滋病
二、艾滋病的传播途经
三、如何预防艾滋病
五、消除一些可能感染艾滋病的途径的顾虑
【教学过程】
一、点入话题
师述:请同学们想一下你们见过的艾滋病人会出现的症状和在社会中带来的负面影响,然后谈谈你自身是怎样解决这件事的。
(请一至三个学生描述)
生答(略)
二、授新课
(一)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的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是一种由逆转录病毒引起的人体免疫防御系统方面的疫病。
人体处于正常状态时,体内免疫系统对机体起着良好的“防御”作用,抵抗各种病原体的袭击。
但受到艾滋病病毒感染之后,人体的这种良好防御系统便会受到破坏,防御功能减退,因而这时病原体经血行及破损伤口长驱直入。
此外,身体中一些不正常的细胞,例如癌细胞,也同样乘机迅速生长、大量繁殖起来,发展成各类癌瘤。
也就是说,艾滋病病人主要表现为免疫系统受到严重损伤,机体抵抗力下降,以至诱发严重感染和一些少见的癌瘤。
艾滋病自1985年进入我国至今已有近万人为艾滋病病毒携带者。
据有关部门推测,在今后几年内艾滋病发展趋势是:发达中国家是呈下降趋势,而发展中国家则呈急剧上升趋势。
(二)、艾滋病的传播途经
1、性接触传染
由于艾滋病病毒存在于感染者体液中,男女不洁性行为可以导致艾滋病病毒迅速传播。
目前,性接触传播已成为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2、血液传播
目前通过输血传播艾滋病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在一些非洲国家和地区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几乎大部分非洲国家,主要以非志愿献血为主,他们大多是青壮年,都处在性活动高潮的年龄段,这意味着他们所提供的血液很可能具有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机会。
将这些血及血液制品输给其它病人,便可能感染艾滋病。
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注射
器及针头是通过血液传播艾滋病的重要媒介。
3、母婴传播
患有艾滋病或携带有艾滋病病毒的孕妇可通过胎盘将艾滋病病毒直接传染给胎儿子,另外还能够在产前、产程中(出生时通过产道)和产后(通过哺乳)感染新生儿。
(三)、艾滋病的预防
艾滋病蔓延很快,而且目前无特效药。
但是,只要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是可以减少其发病率的。
1、加强艾滋病的监测检疫。
由于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与国外人士交往日趋频繁,随之入境的人数也急剧上升,这就要求卫生检疫部门,对入境人员进行严格检查,对艾滋病抗体阳性者,坚决不允许入境。
2、加强治安管理。
严格取缔卖淫和嫖娼活动,对与外国人及外籍人员发生性接触的妇女应做艾滋病抗体的检查。
坚决杜绝与艾滋病抗体阳性或艾滋病病人发生性接触,患有艾滋病的妇女应避免怀孕。
3、消除静脉滥用药物的现象
特别是静脉药瘾,不共用针头、注射器和药物。
不共用牙刷、剃须刀或其它可能被血液污染的物品。
4、加强血液制品的管理
对所有供血者,都要进行严格的抗体检测、凡抗体阳性者应坚决禁止供血、血浆、器官、其他组织或精液。
特别要加强对进口血液制品的检测,禁止被污染的血液制品入库。
5、严格消毒,避免医源性感染
医务人员在接触艾滋病病人时,应穿隔离衣、戴手套、防止病人使用过的针头和医疗器机刺伤皮肤。
避免直接和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物直接触。
病人的衣物及物品可用1:10漂白粉或1:10氯酸钠液消毒。
病人收尸体需用料袋封包后火化。
病人的分泌物和排泄物及废弃物品都需要装入密封塑料袋内处理或烧毁。
6、对危险人群进行密切的监测,彩集血清进行检测
我国目前重点检测对象是;①应用过国外进口的血液制品的病人,特别是1981年至1984年期间应用过进口的第ⅷ因子的血友病病人;②与来华的外国旅游观光者或国外留学生有过性关系者;③长期驻华的外宾、留学生来华的旅游观光者(尤其是从艾滋病高发国家来的);④我国长期驻外人员、劳工(特别是输过外国人血液及血液制品者)以及外交人员;
⑤某些边缘地区的少数民族;⑥对艾滋病病人及与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的接触者。
7、大力普及艾滋病知识,做好宣传工作
三、课堂讨论
中学生怎样才能真正预防艾滋病?
结论:懂得有关艾滋病方面的知识、每个人做到洁身自好最为重要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相信同学们了解了有关艾滋病方面的知识,知道怎样预防,学会了保护自己。
五、巩固练习
1、艾滋病是
a 一种性病
b 一种血液病
c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d同性恋病
2、h i v是
a 预防艾滋病组织缩写
b 预防艾滋病疫苗
c 人类免疫缺陷病
毒 d 治疗艾滋病的特效药
3、第一例艾滋病人哪一年在哪个国家发现的?
a 1984年英国
b 1981年美国
c 1971年美国
d 1981年英国
4、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有什么区别?
a 没有区别
b 只是叫法不同
c 严重程度不同
d 感染者指艾滋病毒携带者,患者指已经被艾滋病毒攻击得丧失免疫力的人。
答案:1 c 2 c 3 b 4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