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迁安市第二中学2016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364.00 KB
- 文档页数:10
绝密★启用前2016届河北迁安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政治试卷(带解析)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56分钟;命题人:xxx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一、单选题(题型注释)1、2011年5月9日,NBA 季后赛争夺中,卫冕冠军湖人队由于内讧被小牛队0:4横扫出局。
其实在竞争激烈的NBA ,各队无不在队员出场顺序和阵形上费尽心机,以形成最佳阵容,发挥队员最佳优势,战胜对手。
这表明 ①正确处理整体与部分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②整体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③要着眼于系统的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④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是获得正确认识的源泉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③2、巴黎迪斯尼乐园完工之际,景点间的人行道仍没有完美的设计。
建筑大师格罗培斯想出了办法:在乐园的地面撒上草种,开放乐园。
半年后草地被踏出许多小路,景点间的连接既方便又自然。
格罗培斯就依小路设计人行道,取得成功。
这一做法启示我们党在处理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时要 A .相信人民群众的意见就是真理B .把人民群众的意愿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试卷第2页,共10页C .坚持群众路线、群众观点D .坚持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3、2010年1月以来,央行连续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2011年12月5日,央行决定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通胀压力缓解、年底流动性趋紧、经济增速回落是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三大原因。
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A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B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D .改革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最佳选择4、2011年9月,山西省部署打击多种形式的黑恶犯罪行为,强调要着重做好采取多种形式深挖黑恶犯罪线索、突出重点加大打击力度、深挖“保护伞”及摧毁黑恶势力经济基础的工作。
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1至4页,第Ⅱ卷5至6页。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本身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或B)填涂在试题密封线内的答题纸上,考试结束,将试题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标题问题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Ⅱ卷用钢笔或0.5毫米中性笔直接答在答题纸上。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标题问题要求的。
1.宋代出台一个政令,皇帝要和中书省的宰相们共同制定政策。
如果皇帝发布未经中书省宰相副署的诏书会被视为无效。
这说明当时A.中央政府决策实现民主化B.皇帝权力有所削弱C.相权对皇权有制约的感化D.行政效率泛起下降2.伯里克利曾说:“我们的轨制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让一个人肩负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
”最能够辩驳伯里克利的依据是A.公民大会的运行机制B.法庭审判人员的产生法子C.陶片放逐法D.奴隶没有民主权利3. 1875年,法国议会以353对352票通过宪法修正案。
由于共和国不是明确被颁布颁布的,而是含蓄地通过其总统的身份和职衔被议会间接地承认的,因此,有人戏称它是“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
这一现象能够说明当时法国A.本钱主义经济发展缓慢B.共和轨制并不适于法国C.启蒙运动思想动员充分D.分歧政治派别斗争激烈4.“它可以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的方案,不过这个方案是否决西洋化、近代化的,与第一第二个方案是背道而驰的。
……其惨败代价之大足证我民族要保留绝弗成以开倒车。
”文中“它”指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戊戌变法D.义和团运动5.有学者指出,民国初年破旧而又未能立新,社会陷入严重失范状态,只有实行具有必然现代导向的过渡性强权统治,才能渐进地从封建专制过渡到现代民主。
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考试试卷 高三数学 (文科) 说明: 一.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Ⅱ卷第22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二.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按规定答题 三.做选择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将原选涂答案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四.考试结束后,答题卡本试卷 参考公式:锥体体积公式:其中为底面面积,为高 球的表面积、体积公式其中为球的半径 1.已知A={x∈Z|0≤x≤8},B={1,2,3,4,5},则CA){6,7,8}B){0,6,7,8}C){0,6,7 }D){6,7} 2.若,是虚数单位,则复数a+bi为 A)1+2i B)-1+2i C)-1-2i D)1-2i 3.幂函数y=f(x)的图象经过点,则曲线y=f(x)在点A处切线的斜率为 A)4 (B)-4 C)2 (D)-2 4下列命题中的假命题是 A), B) (C),sinx+cosx= (D), 5.某程序框图如右图所示,,则输出的函数是 A) (B) (C) (D) 6.已知数列,且,则=A) (B) (C)2 (D)3 7.已知,则的最小值是 A) (B) (C) (D) 8.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则这个几何体的体积为 A) (B) (C) (D) 9.茎叶图表示的甲、乙两人在5次综合测评中的成绩,其中一个数字被污损,则甲的平均成绩超过乙的平均成绩概率是 (A) (B) (C) (D) 10.已知直线与圆及抛物线的四个交点从上到下依次为A、B、C、D,则=A) 18 (B)16 (C)14 (D)12 11.已知函数f(x)=Asinωx(A>0,ω>0)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EFG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则f(1)的值为 A) (B) (C)2 (D) x -1 0 4 5 f(x) 1 2 2 1 12.已知函数f(x)的定义域为[-1,5],部分对应值如下表.f(x)的导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命题: ①函数y=f(x)是周期函数; ②函数f(x)在[0,2]上是减函数; ③如果当x∈[-1,t]时,f(x)的最大值是2,那么t的最大值为4; ④函数y=f(x)-有4个零点. 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13-2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22-24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13.向量a=(1,2),b=(-1,3),且a+b与ka-b共线,则k=. 14.已知三角形的面积,其中为三角形的周长,为三角形内切圆半径,类比这一结论,用于研究三棱锥的体积,若三棱锥ABCD的表面积为6,其内切球的表面积为4π,则三棱锥ABCD的体积为_________. 15在中,、、分别是角A、B、C所对的边,,则的面积S=______. 16.已知抛物线的焦点与双曲线()的焦点重合,点M是抛物线与双曲线的一个交点,若Mx轴,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17.(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是等差数列,,且、、成等比数列. (Ⅰ)求的通项公式; (Ⅱ)求数列的前项和. 18.(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四棱锥底面是矩形,⊥平面,,,点为的中点. (Ⅰ)证明:; (Ⅱ) 在PD上找一点M,使得EM//平面PAB,请确定M点的位置,并给出证明. 19.(本小题满分12分) [40 , 50) [50,60) [60,70) [70,80) [80,90) [90 , 100] 频数 2 314 15 12 4 如果将频率视为概率,回答下面的问题(I)在这批树苗中任取一棵,80厘米以上的概率是多少? (II)为了进一步获得研究资料,若从[40,50)组中移出一棵树苗,从[90,100]组中移出两棵树苗进行试验研究,则[40,50)组中的树苗A和[90,100]组中的树苗C同时被移出的概率是多少? 20.(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直线l与交于两点,椭圆的焦点到长轴两个顶点的距离分别为,,向量m,n,且mn. (Ⅰ)求椭圆的方程; (Ⅱ)若直线l的斜率为1,O为坐标原点,求△AOB的面积. 21.(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 (I)设,若函数在区间上存在极值,求实数的取值范围(II)如果当时,不等式恒成立,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 请考生在第22、23、24三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记分.22.(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在△ABC中,已知CM是∠ACB的平分线,△AMC的外接圆交BC于点N.若AB=2AC,求证:BN=2AM. 23.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中,直线的参数方程为 (t为参数) 在以O为极点,轴的正半轴为极轴的极坐标系中,曲线C的极坐标方程为 ,() (Ⅰ) 求直线和曲线的普通方程; (Ⅱ) 若直线与曲线相切,求的值. 24.(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已知函数f(x)=|2x-a|+a. (I)若不等式f(x)≤6的解集为{x|-2≤x≤3},求实数a的值; (II)在(I)的条件下,若存在实数n使f(n)≤m-f(-n)成立,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2 1 0 8 9 9 8 乙 甲 侧视图 正视图 1 1 2 2 2 俯视图 f(x)+f(-x)=0? 否 否 是 输出函数f (x) f (x)存在零点? 是 结束 输入函数f(x) 开始 7 3 3 9 x O E F y x G O 2 4 5 -1 y x A P B C D E A B C M N O。
河北省唐山市迁安市第二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时使用0.5 毫米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小题。
如果说闻一多是新月派诗歌的元帅型人物,新月派的副帅就是徐志摩。
他们的主张虽然差不多,但写起诗来,他和闻一多相比还是有比较大的风格上的差异。
徐志摩跟闻一多相同的是他也喜欢讲点道理,讲点理论,向人炫耀他的学历。
但他那些文章看来看去,你总觉得他不一定是一个好学生,道理讲得比较差。
在新月派里,论理论修养他不如闻一多,不如梁实秋,这也未必就是缺点,他的性格就是不喜欢枯燥、繁琐的理论。
喜欢徐志摩诗歌的人一般以青少年为主,在中文系待着,二年级以上的人恐怕就没有喜欢徐志摩的了。
徐志摩的诗给人的感觉是更加依靠灵感,所以在当时被看成是天才诗人。
徐志摩的确是天才,他自己也说,他写诗是靠灵魂深处来的一股暖意,这没法用道理来解释。
胡适有自己的诗歌理论,郭沫若有自己的诗歌理论,闻一多也有,但徐志摩所依靠的就是灵魂深处来的一股暖意。
其实徐志摩最好的诗不是《再别康桥》,比如他的《沙扬娜拉》写得更好。
这首诗非常短,不整齐,不押韵,好像不符合新月派的三美主张,但是你读起来有一种内在的整齐,内在的韵律,它的表达形式和它的表达对象完美地统一了。
另外有一首既整齐又自然的诗叫《雪花的快乐》,可以说既能代表徐志摩,也能代表新月派。
2015-2016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高三(上)期末历史试卷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韩非子在《韩非子》中提出:“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
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此天下之常道也。
”这表明韩非子()A.注意维护宗法人伦关系B.具有民本思想C.反对儒家的道德教化主张D.强调忠君思想2.西汉政论家贾谊在《治安策》中指出,当时的形势就像是一个病人,“一胫(小腿)之大几如要(腰),一指(手指)之大几如股(大腿),平居不可屈伸”,如果再发展下去,“失之不治,必为痼疾”。
材料中贾谊()A.分析了秦朝灭亡的真正原因B.指出了解决王国问题的紧迫性C.论述了解决王国问题的根本举措D.运用儒、法两家思想解决现实问题3.《宋史•艺文志》,载有宋一代,集部(收历代作家的散文、骈文、诗、词、曲和文学评论等)凡二千三百六十九部,三万四千九百六十五卷,较之自战国迄唐之集部,增二倍有余。
该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封建政府鼓励民间印刷书籍B.对外文化交流的需要C.科举考试内容发生较大变化D.科技、文艺获得较大发展4.27洪武元年,明太祖命儒臣修女诫,他对学士朱升说:“治天下者,正家为先.正家之道,始于谨夫妇.洪武三年,正式明确“皇后之尊,止得治宫中缤妇之事,即宫门之外,毫发事不得预焉”.材料主要反映出明太祖()A.力图阻止相权的扩大B.注意吸取前朝政权覆亡的教训C.欲限制女性人身自由D.欲抑制外戚,严防恃宠干政5.明朝人于慎行在《谷山笔麈》中记载:“华亭相(明朝内阁首辅徐阶)在位,多蓄织妇,岁计所积,与市为贾。
”《徐光肩文集》载:“江南役重甲天下……祖父以役累中落。
……启中举,尽免其役,家业复振。
……(植蚕)与市为贾,骤富焉,市人多效之。
”材料反映当时()A.官商勾结现象严重B.田庄手工业比较发达C.大商入买田置地现象普遍D.士大夫经商致富6.有著名学者指出,新文化运动之“新”,不在“民主”与“科学”,而在个人主义。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测试历史试题卷I(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5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一次班会上,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人生准则,下列发言与先秦时期儒家主张相似的是A、同学甲:顺应自然,逍遥自在B、同学乙:爱人如己,热爱和平C、同学丙:玩弄权术,建立威势D、同学丁:讲究仁义,遵守诚信2、太学是中国古代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汉代太学中教学的主要内容有①《诗》②《书》③《墨子》④《春秋》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3、下列思想属于王阳明(即王守仁)的是:A、“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B、“今日既格得一物,明日又格得一物,工夫更不住地做。
如左脚进得一步,右脚又进一步;右脚进得一步,左脚又进,接续不已,自然贯通。
”C、“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是公其是非于学校.”D、“天人之蕴,一气而已;气外更无虚托孤立之理也;气者,理之依也。
”4、“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
”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
对“朱子高于孔子”喻意的最佳解释是A、朱熹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B、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C、朱熹对儒家学说的贡献比孔子大D、朱熹的学说更科学5、下列语句为李贽所提出的是A、“天下为主,君为客”B、“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C、“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D、“凡为帝王者皆贼也”6、康熙皇帝一次去江南游历,在南京城不可能从事下列哪项活动?A、听当地艺人表演昆曲,欣赏其水磨调唱腔B、化装成平民去戏院听京剧《苏三起解》C、微服私访在庙会听说书人讲《三国演义》D、有当地官员进奉文征明的书法珍品7、品味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语句风格,属于元曲中的小令形式的是:A、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
河北省高三上学期历史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20题;共40分)1. (2分)(2019·浙江模拟) 中国人“家”的观念十分浓厚,每个姓氏都有自己的族谱。
族谱内容十分丰富,记载有本族世系源流、支派辈分、人物传略等,贯穿念其根、睦其族、尊其祖之宗旨,是连接海内外宗亲的桥梁和纽带。
下列对中国人重视修订族谱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①古代宗法制的影响②传统小农经济的影响③古代分封制的遗风④弘扬传统美德的需要A . ①②④B . ②③④C . ①②③D . ①②③④2. (2分) (2018高一上·深圳月考) 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
某同学在考证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A . 《史记》的记载B . 秦朝绘制的政区地图C . 民间的传说D . 史家的学术观点3. (2分)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其表现有()①普遍实行麦稻兼作②纺织业上蜀锦全国有名③发明了灌钢法④青瓷烧制技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⑤建康人口达到百万A . ①②B . ①②③C . ①②③④D . ①②③④⑤4. (2分)有研究表明,北宋“开封的人口在百万以上,坊、市制度已被打破,工商业者临街开店,大小商号鳞次栉比,有6400余家”“实行禁军制,都城地区集中了80万禁军,军器监拥有工匠八千五百人,杂役兵超过一万人。
”这反映了()A . 封建剥削异常沉重B . 社会需求拉动经济发展C . 军队战斗力的增强D . 政府放弃重文轻武政策5. (2分) (2017高一下·成都月考) 有学者言:“嘉靖朝海禁最紧,时潮州进士登科也很出色。
……海禁宽松,靠海生存的人民生计解决,社会矛盾较为和缓,故万历朝潮之进士登科……为潮州整个明代最差一朝。
万历后期重申海禁,故崇祯朝潮州进士登科好转。
”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A . 明朝政府厉行海禁政策有利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B . 海禁政策影响沿海民众的经济生活和价值取向C . 沿海民众及士绅期望通过科举向朝廷反映诉求D . 海禁政策的松紧决定明朝科举取士的人数6. (2分) (2020高二下·马鞍山开学考) 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考试试卷高三历史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6页,第Ⅱ卷7至10页,共100分。
考试时间为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考试科目填涂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答在试卷上无效。
请保持卡面整洁,不折叠,不破损。
3. 第II卷的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在答题纸上。
考试结束,将答题纸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卷Ⅰ(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25题50分)1.《唐律疏议》说:“中华者,中国也。
亲被王教,自属中国,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仪,故谓之中华。
”这里的中华之“华”,意味着A.以地域标准定国名 B.以血统标准定族名C.以礼仪教化为标准 D.民族自觉意识的产生2.明朝法律规定,只有王公贵族、官员,才能使用锦绣、绫罗等服饰面料,庶民则只能用绸缎、素纱,至于商人,更是连绸、纱都不准使用,只能用绢和布了。
整个洪武年间,朱元璋屡次申述服饰禁例,一旦有人违犯,就会受到严厉制裁。
这一现象反映出明初①极力维护封建等级秩序②推行重农抑商政策③崇俭去奢,端正风俗④丝织业水平较低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3.孙中山面对腐败的清王朝,利用明清之际抗清反满的历史记忆资源,提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民族主义以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当时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政治宣传手段和策略。
但是这种民族主义的革命宣传和策略却是一把双刃剑。
“双刃剑”中的局限性是A.未认清民族革命的实质,使革命对象局限于封建势力B.淡化中华民族概念,否定了反帝内容C.模糊了民族革命的视线,减弱反帝力度D.混淆中华民族和汉族的概念,使革命对象局限于满清王朝4.“民主化的波浪及其回潮是政治中的一种更普遍现象的表现。
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试题和答题纸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考试科目填涂在答题卡和答题纸上。
卷I(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5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史记·齐太公世家》:“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
东就国……”这反映了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2、甲是西周成王的弟弟,此时40岁,已经辅佐成王多年,有丰富的执政经验;乙是周成王的庶子,此时33岁,是周成王所有儿子中年龄最大的;丙是成王的两个嫡子之一,此时27岁,是周成王所有儿子中政治才干最突出的一个;丁是成王的另一个嫡子,此时30岁,政治才能一般。
如果此时周成王离世,按当时的西周制度应由谁继承王位?A.甲 B.乙 C.丙 D.丁3、“汉承秦制”指西汉大体上沿袭秦朝的官僚制度。
在此基础上西汉也进行了一些制度创新,下列哪项不属于西汉的制度创新A.内朝制度 B.刺史制度 C.郡县制 D.察举制4、《资治通鉴》载:“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监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始创于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5、今河北在元朝时属于A.中书省直辖 B.宣政院直辖 C.行中书省一级地方行政区划 D.六部直辖6、学完了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后,同学们要撰写如下题目的论文,其中不正确的是A.趣谈西周的宗法制 B.浅议秦朝的三公九卿制C.论隋唐科举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试析清代军机大臣与丞相的权力制衡7、2010年10月16日下午,为纪念圆明园罹难150周年,圆明园举行雨果雕像揭幕仪式,在雕像南侧书型石雕上镌刻了雨果《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其中有这么一句“一天,两个强盗走进了圆明园,一个抢掠,一个放火,一起彻底毁灭了圆明园”,下列史实与这两个“强盗”无关的是A.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三国干涉还辽 D.提出“门户开放”政策8、下列条约内容出自《马关条约》的是A.“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河北省迁安市第二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题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考试试卷高三英语说明:1.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2.将卷Ⅰ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卷Ⅱ用0.5毫米的黑色字迹签字笔在答题纸上作答。
第I卷(选择题,共115分)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ich place hasn’t the woman been to?A. New York.B. Beijing.C. Tokyo.2.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the woman’s family?A. 5.B. 7.C. 6.3. Where is the man?A. In a hotel.B. In a shop.C. At home.4. Why is David invited to the party?A. The man’s mother asks him to.B. To help organize the party.C. To control the conversation.5. What does the man mean?A. He wrote the new play.B. He’s glad to act any part.C. He got the biggest part.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每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考试试卷高三历史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6页,第Ⅱ卷7至10页,共100分。
考试时间为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考试科目填涂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答在试卷上无效。
请保持卡面整洁,不折叠,不破损。
3. 第II卷的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在答题纸上。
考试结束,将答题纸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卷Ⅰ(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25题50分)1.《唐律疏议》说:“中华者,中国也。
亲被王教,自属中国,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仪,故谓之中华。
”这里的中华之“华”,意味着A.以地域标准定国名 B.以血统标准定族名C.以礼仪教化为标准 D.民族自觉意识的产生2.明朝法律规定,只有王公贵族、官员,才能使用锦绣、绫罗等服饰面料,庶民则只能用绸缎、素纱,至于商人,更是连绸、纱都不准使用,只能用绢和布了。
整个洪武年间,朱元璋屡次申述服饰禁例,一旦有人违犯,就会受到严厉制裁。
这一现象反映出明初①极力维护封建等级秩序②推行重农抑商政策③崇俭去奢,端正风俗④丝织业水平较低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3.孙中山面对腐败的清王朝,利用明清之际抗清反满的历史记忆资源,提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民族主义以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当时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政治宣传手段和策略。
但是这种民族主义的革命宣传和策略却是一把双刃剑。
“双刃剑”中的局限性是A.未认清民族革命的实质,使革命对象局限于封建势力B.淡化中华民族概念,否定了反帝内容C.模糊了民族革命的视线,减弱反帝力度D.混淆中华民族和汉族的概念,使革命对象局限于满清王朝4.“民主化的波浪及其回潮是政治中的一种更普遍现象的表现。
在历史上,在不同的国家或不同的政治体制中间不时地或多或少发生类似的事件”,下列符合材料所述现象的是A.辛亥革命与袁世凯专权 B.袁世凯专权与二次革命C.尊孔复古与新文化运动 D.洪宪帝制与护国运动5.大革命失败后,中共为挽救革命作了一系列努力,其中包括①在思想上批判右倾机会主义②在军事上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③在革命道路上开始从国情出发④在领导上开始确立毛泽东的核心地位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6.20世纪30年代初,日人松冈洋右说:“西方国家教日本人打扑克,但赢了大部分钱后,却又宣布这种游戏不道德,而改打合约桥牌了”。
西方国家要与日本“打合约桥牌”的主要意图是A.遏制日本势力发展 B.维护被压迫民族的利益C.反对日本独霸中国 D.维护国际联盟的尊严7.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初稿》中说:“普选权在此以前一直被滥用,或者被当作议会批准神圣国家政权的工具,或者被当作统治阶级手中的玩物,只是让人民每隔几年行使一次,来选举议会制下的阶级统治的工具;而现在,普选权已被应用于它的真正目的:由各公社选举它们的行政的和创制法律的公职人员。
”在此马克思没有A.指出资产阶级普选制的缺陷 B.认为无产阶级否定了普选权C.赞扬无产阶级继承发展了普选制 D.肯定巴黎公社议会和行政的统一8.萨缪尔•亨廷顿(1927-2008)美国政治学家用一条隽语概括了美国的政治结构之所以独一无二:“不是因为它太年轻,而是因为它太古老”,其中“太古老”是说美国A.历史悠久,有深厚的民主传统B.独立前的北美十三个殖民地有深厚的民主传统C.直接继承希腊雅典民主政治,民主制度源远流长D.推翻英国殖民统治而建国,直接继承了英国的政治体制9.1940年2月,毛泽东在延安各界宪政促进会成立大会上发表了《新民主主义的宪政》演说:“目前准备实行的宪政,应该是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就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反动派的专政。
”其主要依据是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B.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C.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属性D.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10.曾经那段170公里长的柏林墙现在所剩的仅有1.3公里,已然成为文物(右图为其标牌)。
人不是圈养的动物,终将会把阻碍自己视线的藩篱踩在脚下。
作为分离和隔绝的体现,这堵“墙”的寓意要远比民族国家的分裂更为深远,它还意味着①大国争霸②贫困与富庶③文明形态的差异④意识形态的差异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11.河南简称“豫”。
古文字中“豫”的含义是人牵着象。
用“象”的形象作为青铜器的纹饰也只流行于商末和西周前期。
导致这一现象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应该是A.奴隶制度的崩溃 B.政权的更替C.自然环境的变迁 D.农业文明进步的结果12.史念海《唐代河北道北部农牧地区的分布》:“燕山以南,在唐代已经都成为农耕地区,司马迁所规定的碣石龙门间的农牧地区分界线,这时应北移到燕山之上”。
“燕山北的桑干河中游和玄水、白狼河流域,就是当时的妫州和营州,仍当是半农半牧地区”。
由此,可以判断,唐朝时秦皇岛地区大多属于A.农耕文明 B.游牧文明C.半农半牧文明 D.游牧文明为主,农业文明次之13.明清时期对不愿称老板的徽商流传一首诗迷,是“二人山下说诗(丝)文,三炮打进四川城。
十月十日来相会,三人牵牛一路行。
”其谜底是“徽州朝奉(官名)”。
此现象反映了A.朝奉是富有商绅的俗称 B.徽商是由仕而贾的C.商人受到压制和歧视 D.官庇商,官商勾结14.观察右图,建国后人口变化过程中出现了一个明显的低谷。
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政策因素的影响B.自然因素的影响C.生育观念的影响D.经济因素的影响15.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描述了别针的生产过程:“这一行业的生产方式现在展开……它被分成几个部分。
一个人将金属线展开,另一个人将它拉直,第三个人负责切割,第四个人削尖它,第五个人磨光针头,制作针头另外还需要二至三个工序……这样,别针的主要过程将被分为18个不同的工序”。
斯密指出,如果这些工人单独工作,他们每天生产的别针不会超过20个,而这样的分工使他们每人每天生产48000个别针。
此材料说明A.精密分工促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B.工厂制的确立极大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C.分工合作是工业革命的基本特征D.各生产环节之间的紧密合作终结了“自由主义”16.有学者认为“服装是反映社会历史文化的一个独特层面。
通过服装发展史看服装与社会的关系,使我们在新形势下,更好的继承传统、博采众长,不断吸收先进的服饰文化 ,加强与世界文化的融合力度。
”观察右图服装的变迁,究其本质应该是A.政治制度的质变 B.经济的发展 C.文化民俗的流变 D.文明的演进17.下面两则经典的史料,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启示,最应该是哪一项列宁设想利用资本主义来发展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他指出:“不怕租出格罗兹内的四分之一和巴库的四分之一,我们就利用它──来使其A.如何克服物质条件的贫乏B.冲破困扰发展的落后思想观念的束缚C .大胆地进行对外开放D .经济体制改革重心应建立市场经济体制18.右表是20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美国进口关税率变化示意图,其中对1952年以来不断下降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是A .出于应对经济危机的需要B .战后美国经济实力膨胀C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要求D .欧共体和日本经济的竞争 19.古人说“上古结绳而治”。
古书上说:“古者无文字。
其有约誓之事,事大,大其绳;事小,小其绳。
”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中国汉字起源于结绳B .结绳是一种用来记事的方法C .古人用结绳的方法来治理国家D .某种特定的含义均用不同的绳结20.《淮南子》是西汉初年淮南王刘安召集门客所编撰,其思想庞杂。
下列选自《淮南子》的言论按儒家、道家、法家思想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圣人不为始,不专己,不豫谋,不为得,不辞福,因天之则。
”②“食者,民之本也;民者,国之本也;国者,君之本也。
”③“圣人制礼乐而不制于礼乐。
……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A .①②③B .②①③C .①③②D .③①②21.王韬曾说过:“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长安久治;民为主,则法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究其极,不无流弊。
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都俞吁咈,犹有中国三代以上之遗意焉。
”可见其政治主张是A .君主立宪B .开明君主C .限制君权D .民主共和22.据学者研究,“1918年以前,在总数约260种的报刊中,发表社会主义内容的报刊,只有近30种;而在1918-1922年间,共计约280种报刊中,发表社会主义内容的报刊,已达到约220种。
这些报刊,既包括保守的改良派报刊,也包括激进的国民党报刊,自然也包含总量极少的共产主义报刊。
”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十月革命和一战的影响B .新文化运动后思想解放运动的开展C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D .中国共产党提出新的革命纲领得到各界人士的拥护23.俄国沙皇叶卡捷琳娜(1762-1796年在位)常常说出启蒙运动的富有代表性的口号,如:“所有公民在法律面前应当平等”、“君主应为其人民服务”、“一个国家若划分成少数大地产,是危险的”等等。
这表明启蒙运动A.冲击着欧洲的封建统治 B.成为俄国政治革命的理论C.其影响超出了欧洲范围 D.迫使统治者改变其统治政策24.在爱因斯坦看来,科学和艺术之所以值得追求,还因为它们体现了一种绝对和谐的美。
“三角形的三个高交于一点”,这一几何命题就具有高超的逻辑美,它在人们心中所激起的美感同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在人们的心中所激起的美感是一致的。
对爱因斯坦这一观点正确的认识是A.科学和艺术激发的美感是一致的B.科学与艺术的职能可以彼此替代C.科学与艺术的交融有利于科学发展D.对艺术没有渴求的科学家不可能取得成就25.著名史学家陈寅恪先生(1890——1969年)在谈到史学研究方法时曾说:“一曰取地下之实物与纸上之遗文互相释证”;“二曰取异族之故书与吾国之旧籍互相补正”;“三曰取外来之观念,以固有之材料互相参证。
”下列属于其中“一曰”的是A.“心理史学(当代西方史学的流派之一)为当代中国史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方法论利器,在未来,心理史学要比此前更有前景。
”B.“只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有关社会矛盾的学说,上面(农民战争史)说的理论上的分歧是不难解决的。
”C.“郭沫若把《诗》、《书》、《易》里面的……材料,把甲骨卜辞、周金文……熔冶于一炉,制造出来一个唯物史观的中国古代文化体系。
”D.“以诗证史”须从时间、人事、地理上来考察“诗”之史料价值,然“诗”之性质决定了“以诗证史”常常是求普遍史实较易较确,求特殊史实较难易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