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地址的分类-微课教学设计
- 格式:pdf
- 大小:1.17 MB
- 文档页数:5
《认识IP地址》教案设计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IP地址的概念和作用,激发学生对网络知识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1.2.1 IP地址的定义:解释IP地址是什么,它是网络设备在网络中的唯一标识。
1.2.2 IP地址的作用:介绍IP地址在网络通信中的重要性,以及它是如何使网络中的设备能够相互通信的。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网络中的设备是如何相互识别和通信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4 教学评价:通过小组讨论,检查学生对IP地址概念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IP地址的类型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IP地址的分类,包括公网IP地址和私网IP地址。
2.2 教学内容:2.2.1 公网IP地址:解释公网IP地址的概念,它是互联网上唯一标识设备的地址。
2.2.2 私网IP地址:介绍私网IP地址的概念,它是局域网中使用的IP地址,不会在互联网上公开路由。
2.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公网IP地址和私网IP地址的区别。
2.4 教学评价:通过小组讨论,检查学生对公网IP地址和私网IP地址的理解程度。
第三章:IP地址的组成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IP地址的组成,包括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
3.2 教学内容:3.2.1 网络地址:解释网络地址的概念,它是IP地址中表示网络部分的地址。
3.2.2 主机地址:介绍主机地址的概念,它是IP地址中表示单个设备部分的地址。
3.3 教学方法:采用对比分析法,通过对比让学生理解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的区别。
3.4 教学评价:通过小组讨论,检查学生对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的理解程度。
第四章:IP地址的分配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IP地址的分配方式,包括静态分配和动态分配。
4.2 教学内容:4.2.1 静态分配:解释静态分配的概念,它是手动为设备分配IP地址的方式。
4.2.2 动态分配:介绍动态分配的概念,它是通过DHCP服务器自动为设备分配IP地址的方式。
微课教学设计学科:网络技术应用课程:IP地址的格式及分类适合对象:高一、高二学生授课教师姓名付浩学科信息技术教龄11微课名称IP地址的格式及分类视频长度8.13 录制时间2018.9知识点来源□学科:网络技术应用年级:高二教材版本:科教版知识点描述全面的讲解了漂白剂的核心内容:漂白剂的原理;漂白剂分类预备知识听本微课之前需了解的知识:硫和氮的氧化物教学类型√讲授型 问答型 启发型□讨论型 演示型□实验型 练习型□表演型□自主学习型□合作学习型□探究学习型□其他类型适用对象高一、高二设计思路系统教学IP地址的格式及分类教学过程内容时间一、片头(30秒以内)内容:大家好,本节微课重点讲解IP地址的格式及分类引课:利用我们常用的身份证号的唯一性,引出IP地址概念30秒以内二、正文讲解(6分钟左右)第一部分内容:IP地址的概念及作用70 秒第二部分内容:IP地址的格式:IP地址由四个用小数点隔开的十进制整数组成的。
实际上一个IP地址是一个32位的二进制数。
每8个位可以用一个十进制整数数字来表示,以简化人们的记忆。
90 秒第三部分内容:IP地址的分类:A、B、C、D、E类(共五类)通常用的都是前三类。
每个IP地址都包含两部分,即网络号和主机号。
秒网络号:用于识别主机所在的网络;主机号:用于识别该网络中的主机。
第四部分内容:相关习题秒三、结尾(30秒以内)对本讲的内容进行简单应用,巩固提升,最后,希望同学有所收获、祝同学们学习进步!30秒以内自我教学反思一节微课教学IP地址的格式及分类,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只是想在最短的时间里让学生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加强,只是一个尝试,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思考。
2.2 IP地址的格式和分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在观察类比及动手实践的基础上对IP地址有直观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实现概念和实践的衔接。
【过程与方法目标】体会IP地址在网络中的重要地位;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需要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加强学生的甄别信息、自我保护意识。
加强学生应用信息技术意识(确立教学目标的依据:新课程注重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综合素质,课标是使学生掌握网络基础知识、提高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根据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制定,本课把重、难点定为:重点:IP地址格式(所有环节都在IP格式基础上展开。
)难点:判断IP地址类别;使用IP地址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情:高二的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和灵活性已经有很大发展,他们能从不同方面运用多种方法思考问题,迁移能力增强。
IP地址概念对大多数同学来说还是一个抽象的新鲜概念。
但也有个别学生在课前就使用过IP技术解决问题。
网络聊天成瘾离家出走的孩子,在异地上网聊天时,被家人发现在线,家人根据显示的IP地址,顺利寻找到孩子。
IP地址的含义就象用身份证号码来区分我们每个人一样,为了区别网上的每一台计算机,我们给因特网上的每一台计算机一个唯一的编号,我们把它称为该计算机的IP地址。
IP地址的格式查一查:查看自己计算机的IP地址看一看:IP地址的格式特点:四段、三个圆点分隔。
补充:每段取值范围是0——255解释原因:每段用一个8位的二进制数来表示。
那么一个8位的二进制数所表示的数的范围是多少呢?最小的数即是各个位上都是0,8个0对应的十进制数还是0;最大的数即是各个位上都是1,8个1对应的十进制数是255。
所以0-255,共256个数。
或者用数学上的排列组合知识来理解:共8个位置,每个位置有两种选择(0或1),所以共用2^8种选择,即256种选择。
比一比:观察自己所使用的计算机的IP地址并与相邻同学的计算机的IP地址进行比较,总结一下有什么特点所有同学所用计算机的IP地址的前三段都相同,都是192.168.14,最后一段是自己计算机的编号。
IP地址及其分类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IP地址及其分类》是选自电力出版社《交换机/路由器的配置与管理》中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
学生在这之前已经了解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而本节课内容是计算机网络中重要的知识点,是学生今后学习网络设备配置的基础,也是形成学生合理知识链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IP地址的概念和格式;2、掌握IP地址的分类。
过程与方法目标以IP地址的概念为主线,再逐步深入到IP相关的理论知识的研究。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对网络技术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IP地址的格式及分类。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实际情况给计算机分配恰当的IP地址。
四、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以交互的方式达到教学效果。
同时运用同步教学法和异步教学法相结合,在假设学生的基础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运用同步教学法,兼顾所有学生,而对于个别学生基础不是很好的运用异步教学法,进行个别指导。
围绕IP地址的概念,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在总结学生的回答后深入讲解IP地址的分类。
在学生掌握IP地址分类的基础上,联系实际生活,要求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五、学情分析及学法指导: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职高计算机应用与维护专业高二的学生,经过前面2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并且对网络也有一定的兴趣。
他们已具有一定的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的能力,但抽象思维的能力普遍较低,对原理的理解较为困难。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一个个情境任务通过自主探究、协作学习、课堂讨论、实际操作等方式,逐步完成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迁移。
六、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阅读材料:2002年1月12日,广东阳江市公安局接到当地一位李女士的报案,她说自己收到了一封带有7张色情图片的电子邮件.当地公安通过查询电信部门的IP记录找到了发送色情邮件的IP地址,并且找到了该IP地址的使用者梁某某.警方以传播淫秽信息为由对梁某某处以2500元的罚款.梁某某认为自己是冤枉的而提交了行政复议,他指出:发件人IP只能说明该邮件发送过程中最后与邮件服务器连接的是原告(梁某某自己)的电脑,但这并不能说明该邮件是原告或是在原告的电脑上编写并发送的!阳江市人民政府在《决定书》中指出:由于IP地址,上网账号,口令在网络上是唯一的,可以认定该色情邮件是申请人(梁某某)冒用他人信箱,在自己机器上完成并发送的。
初中IP地址精选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IP地址的基本概念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IP地址的定义和作用让学生掌握IP地址的分类和特点让学生学会使用工具查询IP地址1.2 教学内容IP地址的定义和作用IP地址的分类(IPv4和IPv6)IP地址的特点(唯一性和可变性)IP地址的表示方法(二进制和十进制)1.3 教学过程1.3.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地址比喻,引发学生对IP地址的思考1.3.2 新课导入讲解IP地址的定义和作用介绍IP地址的分类和特点1.3.3 实例讲解通过具体案例,讲解IP地址的表示方法1.3.4 课堂互动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IP地址的表示方法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探究成果1.3.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思考IP地址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1.4 课后作业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语解释IP地址的定义和作用请学生举例说明IP地址的分类和特点第二章:IP地址的配置与管理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IP地址的配置方法让学生了解IP地址的管理工具让学生学会解决IP地址冲突问题2.2 教学内容IP地址的配置方法(静态配置和动态配置)IP地址的管理工具(IP地址管理器和发展器)IP地址冲突的解决方法2.3 教学过程2.3.1 导入通过网络环境下的设备连接,引发学生对IP地址配置的思考2.3.2 新课导入讲解IP地址的配置方法介绍IP地址的管理工具2.3.3 实例讲解通过具体案例,讲解IP地址冲突的解决方法2.3.4 课堂互动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IP地址的配置方法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探究成果2.3.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思考IP地址配置与管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2.4 课后作业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语解释IP地址的配置方法请学生举例说明IP地址的管理工具及作用第三章:子网划分与子网掩码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子网划分的意义和作用让学生掌握子网掩码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让学生学会使用工具进行子网划分3.2 教学内容子网划分的概念和作用子网掩码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子网划分的实现方法(手动和工具)3.3 教学过程3.3.1 导入通过网络环境下的设备连接,引发学生对子网划分和子网掩码的思考3.3.2 新课导入讲解子网划分的概念和作用介绍子网掩码的定义和计算方法3.3.3 实例讲解通过具体案例,讲解子网划分的实现方法3.3.4 课堂互动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子网划分和子网掩码的应用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探究成果3.3.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子网划分和子网掩码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3.4 课后作业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语解释子网划分的概念和作用请学生举例说明子网掩码的计算方法第四章:IP地址的克隆与侵权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IP地址克隆的概念和原因让学生掌握IP地址克隆的检测和防范方法让学生认识IP地址侵权的危害和法律责任4.2 教学内容IP地址克隆的概念和原因IP地址克隆的检测和防范方法IP地址侵权的危害和法律责任4.3 教学过程4.3.1 导入通过网络安全事件,引发学生对IP地址克隆和侵权的思考4.3.2 新课导入讲解IP地址克隆的概念和原因介绍IP地址克隆的检测和防范方法4.3.3 实例讲解通过具体案例,讲解IP地址侵权的危害和法律责任4.3.4 课堂互动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IP地址克隆和侵权的应对策略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探究成果4.3.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思考IP地址克隆和侵权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4.4 课后作业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语解释IP地址克隆的概念和原因请学生举例说明IP地址克隆的检测和防范方法第五章:IP地址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IP地址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场景让学生掌握IP地址在网络通信、网络安全等方面的作用让学生认识IP地址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5.2 教学内容IP地址在网络通信中的应用(如电子邮件、浏览器等)IP地址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等)IP地址在其他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物联网、智能家居等)5.3 教学过程5.3.1 导入通过网络通信和网络安全实例,引发学生对IP地址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的思考5.3.2 新课导入讲解IP地址在网络通信中的应用介绍IP地址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5.3.3 实例讲解通过具体案例,讲解IP地址在其他现实生活中的应用5.3.4 课堂互动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IP地址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场景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探究成果5.3.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思考IP地址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趋势5.4 课后作业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语解释IP地址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场景请学生举例说明IP地址在网络通信和网络安全等方面的作用重点和难点解析1. IP地址的基本概念(第一章)重点和难点解析:IP地址的分类和特点:学生需要理解IPv4和IPv6的区别,以及IP地址的唯一性和可变性。
《IP地址的格式及其分类》教学设计温江刘小华【课程内容标准】理解IP地址的格式及其分类【教学内容分析】本课选自广东教育出版社网络技术应用第二章第二节第二局部的内容。
第二章是因特网的接入与管理,分为三节。
第一节解决主机如何接入因特网的问题。
第二节解决接入因特网的主机与主机之间怎样通信的问题。
第二节实际上是第一节知识的延伸。
我这节课就是选自第二节第二局部的内容——Ip地址的格式与分类。
这是一节理论课,知识点零碎,内在逻辑性不强,内容抽象。
课标的要求是理解ip地址的格式及其分类。
同时,我认为作为一个信息社会的公民还有必要了解ip地址的重要的社会意义,这样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这也是信息技术学科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之一,所以我对教材上的内容进行了重组和拓展。
【教学对象分析】本案例的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结构看:平时都热衷于使用因特网的各种功能,而很少思考网络是如何联通的,普遍缺乏对网络背后原理的思考,所以学生对本局部的知识相比照拟陌生。
从认知特点和身心开展特点看:处于形式运算阶段,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强,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故本课尽量引用生活中的例子进行类比;同时,设计了假设干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直观感受,搭设支架,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和原理,并掌握查看与设置IP地址的方法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一种查看ip地址的方法;〔2〕能描述出IP地址的格式特点;〔3〕能说出ip地址的分类及特点;〔4〕能根据子网掩码判断IP地址的网络号和主机号;2.过程与方法通过类比、自主学习、实践体验、合作探究等学习过程,引导学生理解网络技术原理,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嵌入与IP地址相关的社会现实问题和情境,让学生体会到IP地址对现代社会的重要意义,增强他们的信息社会责任,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
【教学重点】〔1〕IP地址的格式和分类〔2〕子网掩码的作用【教学难点】〔1〕IP地址的格式和分类〔2〕子网掩码的作用【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法〔2〕体验探究法〔3〕启发式教学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提出问题观看视频,在这个视频中,IP地址是警察侦破案件的重要手段。
2019-2020年高中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应用》第二章第二课 IP地址教案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什么是IP地址?
2、 IP地址的格式
3、 IP地址的分类
教学重点:
IP地址的分类
教学难点:
IP地址的分类
教学方法:
注入式教学法
教学地点:
网络课室
教学过程:
第二节:IP地址及其管理
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又是师生双边活动的中介,因此,参照《高中新课程标准》和高中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认识特点确定了以下三个目标:
A:知识目标
(1)、让学生了解IP地址的概念, IP地址的管理办法。
(2)、让学生掌握IP地址的格式及分类。
B:能力目标:让学生能根据IP地址判断网络类型和对应最大主机数目。
C:情感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到IP地址资源的有限及分配的不平衡,体验民族的危机感。
(2)培养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勇于克服困难,体验到成功后的快乐。
2.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IP地址的格式及分类难点、关键:IP地址的格式
学情分析:
本课建立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以下的知识基础(即前面的课程中已学习过):域和域名的管理
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
整节课的内容安排是以从学生“动手”中发现问题,又在学生的“动手”中解决问题为主脉展开的。
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
1、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体验探究法
(2)网络探究教学法
2、学法指导:体验探究法、协作式学习法。
教学过程设计:。
高中信息技术《IP地址及其管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IP地址的概念、作用和分类2. 掌握IP地址的表示方法和计算方法3. 了解IP地址的管理和分配机制4. 学会配置和管理本机的IP地址二、教学内容1. IP地址的概念与作用1.1 IP地址的定义1.2 IP地址的作用2. IP地址的分类2.1 单播地址2.2 广播地址2.3 组播地址3. IP地址的表示方法3.1 二进制表示法3.2 点分十进制表示法3.3 十六进制表示法4. IP地址的计算方法4.1 子网掩码的概念与计算4.2 子网划分的方法与计算4.3 默认网关的设置与计算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引入IP地址的概念1.2 讲解IP地址的作用和重要性2. 讲解IP地址的分类2.1 分别讲解单播地址、广播地址和组播地址的特点和应用场景3. 讲解IP地址的表示方法3.1 演示二进制、点分十进制和十六进制表示法的转换过程3.2 让学生动手实践,加深理解4. 讲解IP地址的计算方法4.1 讲解子网掩码的概念和作用4.2 演示子网划分的方法和计算过程4.3 讲解默认网关的设置方法四、课堂练习1. 让学生自行设计一个IP地址分配方案,包括子网划分、默认网关设置等2. 练习配置和管理本机的IP地址五、课后作业1. 复习IP地址的表示方法和计算方法2. 查阅资料,了解IP地址的管理和分配机制3. 思考如何防止IP地址的冲突和盗用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的清晰度和连贯性2. 学生参与度和实践能力的培养3. 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和思考深度4. 学生对IP地址管理技能的掌握程度六、教学拓展1. IP地址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6.1 IP地址的演变过程6.2 IP地址的发展趋势2. 公网IP地址与私有IP地址6.3 公网IP地址的分配和使用6.4 私有IP地址的定义和应用3. 动态IP地址和静态IP地址6.5 动态IP地址的原理和应用6.6 静态IP地址的设置和优缺点七、案例分析1. IP地址冲突案例7.1 IP地址冲突的原因和后果7.2 冲突解决的方法和策略2. IP地址盗用案例7.3 IP地址盗用的手段和防范措施7.4 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巧的培养八、实践操作1. 使用网络工具查询IP地址信息8.1 IP地址查询工具的使用方法8.2 练习查询本机的IP地址和其他网络设备的信息2. 配置和管理网络设备的IP地址8.3 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的IP地址配置方法8.4 实践操作,掌握网络设备的IP地址管理技能九、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9.1 IP地址的概念、分类和表示方法9.2 IP地址的计算方法和配置管理9.3 IP地址的发展趋势和网络安全十、布置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2. 针对课后作业要求,思考和练习IP地址的管理技能3. 结合生活实际,探究IP地址在网络安全方面的应用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的清晰度和连贯性2. 学生参与度和实践能力的培养3. 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和思考深度4. 学生对IP地址管理技能的掌握程度教学反思:1. 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2.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3. 结合时事热点,持续更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十一、复习与测试1. 对IP地址相关知识进行复习,巩固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