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复习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67.50 KB
- 文档页数:3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知识点整理汇总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1、自然资源主要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以及海洋资源等。
2、自然资源的特征:⑴、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⑵、数量是巨大的,但又是有限的;⑶、质量在各地区有差异⑷、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具有不均匀性;⑸、状况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
3、矿产资源的分布:⑴、主要油田:⑵、主要煤矿:⑶、主要铁矿:⑷、有色金属分布:⑸、太阳能分布最多的地区是青藏高原,最少的地区是四川盆地。
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1、土地资源的特点:人多地少,人均土地面积不到世界的1/3。
2、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耕地、林地比重小,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其中,草地面积最大)。
3、土地资源的分布:⑴、耕地: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地区;⑵、林地:东北地区、东南地区、西南地区;⑶、草地:内蒙古的东部、青藏高原的东部与南部。
第三节、中国的水资源1、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⑴、地区分布不平衡:“东多西少,南多北少”⑵、时间分配上: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2、兴修水利工程:⑴、跨流域调水工程——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问题。
在八年级地理(上册)P68—69图 3—19 《南水北调线路示意图》等图上识三个调水工程:引黄济青、引滦入津、南水北调。
⑵、兴修水库——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问题。
如:黄河干流上(最大的)小浪底水库、长江干流上正在建设中的三峡水利枢纽。
⑶、节约用水,科学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是缓解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
第四节、中国的海洋资源1、我国著名的四大海产:大黄鱼、小黄鱼、带鱼、乌贼。
2、四大渔场:黄渤海渔场、舟山渔场(全国最大)、南海渔场、北部湾渔场。
3、盐场:北方——长芦盐场(全国最大),南方——莺歌海盐场。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土地资源1.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利用类型:(1)类型:耕地、林地、草地A(比重最大)(2)耕地占世界第四位,林地占世界第六位2.几类土地资源的分布:(1)耕地、林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2)草地、难以利用的土地分布在西部内陆地区;(3)我国三大林区:a东北林区(最大的自然林区);b西南林区(树种最丰富的林区)c东南林区(最大的人工林区)3.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①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②山地多,平地少。
(山区为山地、崎岖的高原、丘陵地区的统称)③后备耕地资源缺乏。
(主要分布在新疆、黑龙江等边远省区)4.我国土地政策的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节约与保护水资源1.水资源:(1)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指可用的淡水资源。
(2)中国利用的淡水资源:河流水和淡水湖泊水。
(3)目前人类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江河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4)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主要来自于大气降水。
一个国家水资源的多少主要以径流量来衡量。
(5)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
2.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解决办法:①时间分配不均匀→夏秋多,冬春少―――――――(修建水库)。
②空间分布不平衡→南多北少,东多西少―――――(跨流域调水)。
3.我国水资源紧张的原因及解决措施:原因:①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②水资源污染和浪费严重。
措施:①修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②节约用水和防治水污染。
4.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我国北方水资源污染最严重的河流:淮河、海河、辽河。
5.跨流域调水工程包括:A:引滦入津、B:引黄入晋、C:引黄济青、D:引滦入唐、E:南水北调东线方案、F:南水北调中线方案、G:南水北调西线方案南水北调:把我国长江流域的水调往缺水的华北、西北地区,分为东线方案、中线方案、西线(主要缓解西北地区缺水)方案。
合理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1.自然资源及分类(1)含义: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自概念:①自然形成②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然分类:①可再生资源:(可循环利用)—合理注意保护和培育。
第资②非可再生资源:(再生过程非常缓慢,几乎不可再生)一源—珍惜和节约使用节基特点: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种类齐全。
“地大物博”【陆矿三耕四森本五河水六】特保障供给方法:①改进技术,提高利用回收率;②培养节约意识;③征开发新能源,材料。
★(石油被称为“黑色的金子”“工业的血液”我国人均可开采量仅为世界1/5,是世界上第二大石油进口国。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
)农业用地:耕,林,草地。
可利用土地:土地利用类型建设用地:城乡建设,交通工矿用地。
难利用土地:沙漠,戈壁,冰川。
特点}平原丘陵第土二地节资源耕地:城市用地扩张,占用耕地建设——东部草场:过度放牧,草场退化,荒漠化——西北合理利用土地泥沙流失:乱砍滥伐,加剧水土流失——黄土高原,长江中下游土地污染:不当排放——东部★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国策“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6月25日“全国土地日”海洋水97% 冰川水的组成:淡水2.5% 深层地下水浅层地下水人类可直接利用江河湖水占淡水3%总水资源0.0075%第三时间:夏秋多,春冬少降水少节时空华北西北缺水严重,华北比西北缺水原因:人口多水分布空间:南丰北缺南方缺水原因:浪费污染工农业发达,资不均年际变化大需求大源解决措施时间:修建水库空间:跨流域调水东:下游扬州江都引水,京杭运河运送,北达山东和天津解决华北南水北调中:汉江,丹江口水库引水,开挖渠道,自流北上,达北京缺水问题西:上游水引入黄河——东线工程:1成本高2存在水污染问题中线工程:1全线自流2污染少3投资大西线方案:1水质好2投资大★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影响。
★在西北干旱地区,水资源的不足是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
★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从某种意义上讲,节水比调水更重要。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的复习要点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的复习要点1、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为农业用地,建设用地为非农业用地。
2、各类土地构成比例不合理:耕地、林地少,难以利用的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3、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⑴优势:总量丰富、类型齐全,为我国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⑵劣势:人均占有量少、比例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各种土地资源破坏严重。
运用资料,说明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①我国主要利用的土地类型有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
②特点:a我国土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b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比重少;c农业用地绝对数量多,人均占有量少;d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土地生产力地区差异显著。
③从我国土地资源空间分布看,耕地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平原、盆地及低山丘陵,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的深山区和边远地区及东南山地;草地主要分布在内陆干旱、半干旱高原、山地及青藏高原。
我国土地利用中的核心问题是: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
我国土地利用中的基本原则是: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④问题:滥砍滥伐森林引起的水土流失;滥垦草原或过度放牧导致的沙漠化;不合理灌溉引起的土壤次生盐碱化;因乱建设滥占耕地导致的大量农田丧失等等。
⑤对策: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其他对策:依照政策法令管理;做好开源与节流两项工作;加强土地资源的建设与保护。
例:读图3、8,并联系我国地形、气候等知识,从有利、不利两方面,简要评价我国土地资源的优劣(P67活动):4、分布地区⑴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
这里土地利用程度高,其中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和低缓的丘陵地区;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的山地。
⑵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
这里难利用土地多,土地资源的利用程度低,牧业在该地区的农业生产中占主要地位。
⑶北方旱地与南方水田的差异:北方地多水少,以旱地为主;南方水多地少,以水田为主。
初中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单元知识点初中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单元知识点想要学习好地理这门学科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与爱好。
关于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的知识点你知道有哪些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单元知识点,欢迎大家来阅读。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单元知识点篇1中国的自然资源3.1 自然资源概况什么是自然资源:人们从自然界获得并能为人类所利用的物质与能量。
主要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以及海洋资源等。
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在自然界,自然资源的数量是巨大的,但又是有限的;自然资源的质量各个地区是有差异的。
我国自然资源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
自然资源由于受到某些成因的制约,其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他们在地区分布上一般都是均匀的。
自然资源的状况处在不断的变动之中。
3.2土地资源(6月25日世界土地日)土地是人类生活生产活动的舞台。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1、类型齐全:我国各类土地资源齐全,形成了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种土地类型,这有利于因地制宜。
我国草地面积广大、居世界前列,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较好的资源条件。
我国耕地面积不到一亿公顷。
我国土地类型:耕地、沙漠、林地、草地、戈壁、高寒荒漠、石山。
2、区域差异明显:我国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力的区域差异明显。
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状况,我们把土地资源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属于农业用地)和建设用地(属于非农业用地)等。
我国的天然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部山区的林地多为人工林。
我国草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的东部、青藏高原的东部与南部。
我国各地区土地资源的质量差别很大。
西北内陆光照充足,热量较为丰富,但干旱少雨,水源不足,以草地和荒漠为主。
3、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⑴优势:总量丰富、类型齐全;⑵劣势:人均占有量少、比例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各种土地资源破坏严重。
4、“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笔记及知识点归纳第三章自然资源1.自然资源概念:存在于自然界、能为人类直接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2.自然资源分类: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我国自然资源特点:总量丰富,人均不足3.列举两种清洁能源:核能、太阳能、水能、风能、潮汐能4.我国土地资源基本国情:人多地少5.我国土地资源特点:①类型齐全②我国土地资源构成不合理,土地利用类型中比例最大的是草地;耕地、林地所占比重相对偏小难利用土地比重较大,后备耕地不足。
6.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有:耕地、林地、草地7.我国耕地分布在:①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地区以及低缓丘陵地区。
我国林地主要分布:②我国天然林地主要分布东北林区(大、小兴安岭)西南的边远山区(横断山脉);东南山区(东南丘陵)的林地多为人工林和次生林。
我国北部、西部内陆地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③草地8.我国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①耕地面积日益减少②林地乱砍滥伐现象严重③超载放牧9.我国土地资源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10.我国草地分布在季风区还是非季风区?非季风区11.华北平原土地利用类型?耕地耕地类型?旱地农业类型?种植业长江中下游平原?12.湿润地区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水田为主耕地半湿润地区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旱地为主耕地水资源+海洋资源1.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特点: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解决措施:兴建水库2.我国水资源空间分配特点:东多西少,南多北少解决措施:跨流域调水3.南水北调是把哪个流域的水引到哪两个地区:将长江流域的水引至缺水的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
4.中线方案引用是从长江哪个水库的水:丹江口水库东线借助哪个运河引水:京杭运河5.华北地区缺水【自然原因】:①降水少;②河流径流量小,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大【人为原因】:①人口稠密,工农业用水量大②水资源浪费和污染现象严重缓解华北地区缺水的主要措施:①跨流域调水,兴建水库;②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③合理开采地下水6.我国著名的四大海产是: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和乌贼(墨鱼)7.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渔场的原因?①东海大陆架广阔,光照充足;②有长江水汇入,带来了大量养分;③寒暖流在此交汇,水流搅动,养分上浮;8.我国最大盐场是?(长芦盐场)形成盐场有利条件?①晴天多,蒸发旺盛②地形平坦9.保护海洋的措施?防治海洋污染;实施定期休渔制度。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1、【自然资源】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物质和能量的总称。
汽油不是自然资源。
2、分类【可再生资源】:在较短时间内可以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
如,土地、阳光、森林、水等。
应该利用合理,并注意保护和培育;【非可再生资源】:在较短时间内不能更新,再生或者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
如,矿产资源。
我们应该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
3、【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总量丰富,人均不足,原因:我国人口众多。
第二节土地资源一、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1、【土地利用类型】土地资源分为农业用地和建设用地。
农业用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包括城乡建设用地、交通用地和工矿用地。
除此之外还有通常情况难以利用的土地。
2、我国土地资源的优势:总量丰富;类型齐全,为我国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渔业提供了有利条件劣势:土地利用类型构成不合理,占比重最大的是草地。
耕地少,难以利用的土地较多,后备耕地不足。
二、地区分布不均1、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四大牧区】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三、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我国土地利用的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第三节水资源一、时空分布不均1、河流水和淡水湖泊水是我国主要的淡水资源。
2、我国华北地区、西北地区缺水严重,其中华北地区缺水更严重。
造成华北地区缺水的原因:①降水较少;②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③污染、浪费严重等。
春旱、伏旱在我国有些地区时常发生,如华北平原常发生春旱,长江中下游平原常发生伏旱。
二、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1、我国主要有南水北调、引滦入津、引黄入晋、引黄济青等跨流域调水工程。
3、读右图,回答问题:(1)为了缓解北方地区严重缺水的状况,我国正在实施南水北调工程,把长江水系丰富的水资源调到我国缺水严重的华北地区、西北地区。
这项工程规模巨大,分东、中、西三条调水路线。
(2)东线工程主要利用京杭运河输水;中线工程目前从丹江口水库饮水,远期计划从三峡水库饮水。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知识点归纳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1.我国自然资源的总特征(基本国情):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我国资源概况:陆地面积——世界第三:矿产资源总量——世界第三;耕地面积——世界第四;河流年径流量——世界第六;森林面积——世界第六)4月22日为世界地球日。
2.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利用类型为: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如交通用地等)3.土地不利条件: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尽合理。
尤其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
4.土地资源的分布: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及低缓的丘陵地区林地——主要分布在山地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90%以上)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该区还集中了大量的难利用和未利用土地)耕地与水资源南北差异:北方以旱地为主,且耕地资源比例大(60%),但水资源比例仅20%南方以水田为主,且耕地资源比例小(40%),但水资源比例达80%5.当前的土地问题:水土流失;乱占耕地;土地荒漠化。
6.土地法:《土地管理法》《草原法》《森林法》全国土地日—6月25日7.我国土地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8.地球上的水,97%是海洋水,而人类所需的淡水资源仅占全球水量的2.5%。
地球上的淡水资源,98%是冰川、深层地下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全球淡水资源的0.3%。
9.水资源现状:水资源总量排世界第六,但人均排名靠后。
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污染、浪费严重——水资源短缺世界水日:3月22日。
中国水周:3月22日至28日。
10.水资源分布特征:a 时间分布:夏秋多,冬春少——解决措施:兴建水库,调控径流和水量的季节变化。
b 空间分布:东多西少,南丰北缺(华北和西北地区,缺水最为严重)——解决措施:跨流域调水(如引滦入津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等)【南水北调工程】西线:从长江上游的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引水入黄河=解决西北地区的缺水问题中线:长江中游的汉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引水,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经郑州、石家庄等城市一直流向北京、天津。
八上地理第三章知识点总结3.1自然资源概况▲概念:存在与自然界、能为人类提供福利;1、主要类型: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2、自然资源的特征(1)自然资源概念不是一成不变。
数量巨大,但有限。
3、可再生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
应有计划,有限制地加以开发利用。
4、非可再生资源: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煤炭,石油,天然气。
应综合利用,注意节约,避免浪费和破坏。
5、新能源: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核能、氢能等。
特点:污染小、储量大、分布广等。
低碳经济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
6、中国的土地资源▲人多地少1、土地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自然资源2、“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不及世界的1/3。
一、类型齐全1、各类土地资源齐全:耕地、林地、草地等(各类土地利用类型比例图)2、草地面积较广,所占比重大。
耕地、林地所占比重相对偏小。
3、中国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大,分布在新疆、内蒙古的干旱荒漠,以及青藏高原上的高寒荒漠等。
二、区域差异明显:空间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力区域差异明显1、耕地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以及低缓的丘陵地区2、林地分布在东北、西南(天然林)、和东南山区(人工林和次生林)。
3、草地分布在北部、西部内陆地区。
4、土地资源质量的区域差异:三、珍惜每一寸土地1、耕地存在的问题:人均少,后备土地资源不足,工矿与建筑用地占用及乱占耕地,使耕地面积减少——对策:提高耕地的生产力;适当开垦荒地,提高利用率。
2、林地存在的问题:管理不力,滥伐现象严重—对策:营林、护林、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3、草地存在的问题:超载,管理不力,造成退化——确定合理的载畜量,划区轮牧,防灾。
4、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中国的水资源一、“东多西少,南多北少”,中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特点。
1、南方约占全国总面积的40%,却占全国总流量80%以上。
关于初二上册地理第三章知识点复习是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的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
主要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以及海洋资源等。
自然资源的特征:自然资源的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
在自然界,自然资源的数量是巨大的,但又是有限的。
自然资源的质量各个地区是有差异的。
我国自然资源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
自然资源由于受大某些成因的制约,其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他们在地区分布上一般都是不均匀的。
自然资源的状况处在不断的变动之中。
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多的地区是青藏高原。
、内蒙古等地由于深处内陆,水气少,云雾少,光照强,太阳辐射总量较多,而青藏高原除上述原因外,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二者共同作用,使之成为太阳辐射量最大的地区。
年太阳辐射量最小的地区是四川盆地,该地区处在东南及西南暖湿气流交汇的地区,年降水量多,云雾量大,造成该地区太阳总辐射量少。
只要这样踏踏实实完成每天的方案和小目标,就可以自如地应对新,到达长远目标。
八上地理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复习指南★【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1、在自然界中,能被人类利用的气候、水、土地、、等资源,都是自然资源。
2、自然资源可分为、 ; 矿产一般属资源。
3、我国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但由于我国人口数量大,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4、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①总量丰富(土地面积、矿产储量均居世界第三位;耕地总面积居世界第四位;河流径流量居世界第六位);②人均不足。
★★【第二节土地资源】1、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是①总量丰富;②人均不足(人均土地面积相当于世界平均值的 1/3 ,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值的1/2 ,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的变化趋势是人均量逐渐减少)。
2、读P47图3.4知:⑴我国土地按利用类型可分为:耕地、草地、林地、建筑用地、未利用土地等。
⑵我国土地资源构成不合理。
其中,在土地利用类型构成中比例最重的是草地、未利用土地,均占 27 %;林地、耕地比例偏大。
⑶我国土地资源分布不均。
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和西南部,草地主要分布在北部部和西部,西部的未利用土地最多;难以利用的土地类型包括荒漠、戈壁、石山、冰川。
读P48图3.5或下图分析:⑴写出数码处的土地利用类型①以水田为主的耕地;②以旱地为主的耕地;③戈壁、高寒荒漠、石山;④草地;⑤林地;⑥沙漠。
⑵联系所学的地形、气候、河流等知识,简要评价图中A、B、C、D四个地方土地资源的质量。
A地。
B地。
C地。
D地。
3、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①工业建设、城市发展占用了不少耕地;②开发过度,土地沙化、盐碱化日趋严重。
对策: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为什么?①耕地关系着粮食生产。
“民以食为天”,国家无粮不稳,人民无粮不富。
要解决好近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必须抓好粮食生产,就必须保护好现有耕地。
②我国人口多、耕地少,人多地少的矛盾十分突出,所以必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八上地理第三章知识点总结归纳中国的气候:1、国气温的特点:冬季南北温差很大。
原因:南北纬度位置高低不同(纬度因素),南北受冬季风影响大小不同;夏季南北普遍高温,原因:太阳光直射北半球,北方白昼时间较长,接受太阳光不比南方少多少。
五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
2、我国降水空间原产的特点: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年降水量空间(地区)原产的总趋势就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增。
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分割四个和暖地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
3、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划分是以夏季风能够影响的地区为标准划分的:其界线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4、我国季风气候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雨冷同期(夏季高温多雨) 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主要就是由夏季风增添的。
降水类型:锋面雨,夏季风缓急规律反常就是引致我国水旱灾害频密的主要原因。
5、洪涝是我国发生频繁、损失严重的自然灾害。
干旱是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气候灾害。
2、我国冬季最热的地方就是黑龙江的漠河镇,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发生在青藏高原地区。
3、我国年降水量的最高记录是:台湾的火烧寮。
我国汛期最久的河流就是珠江;结冰期最久的河流就是黑龙江;水量最小的河流就是长江;含沙量最少的河流就是黄河。
中国的土地资源:土地资源就是人类存活最基本的自然资源,我国面积位居世界第三,"人多地少"就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1、我国各类土地资源齐全,形成了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种土地类型,这有利于因地制宜。
我国是一个少林的国家。
3、我国土地利用中的核心问题就是:维护非常有限的土地资源。
我国土地利用中的基本原则就是: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4、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其他对策:依照政策法令管理;搞好开源与节流两项工作;强化土地资源的建设与维护1、国土地资源空间分布看,耕地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平原、盆地及低山丘陵,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的深山区和边远地区及东南山地;草地主要分布在内陆干旱、半干旱高原、山地及青藏高原。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各章复习要点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复习要点1、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特征的理解(较高要求:图上识记我国主要的石油、铁矿、煤的分布)2、我国土地资源的特征是(人多地少、类型齐全、区域差异明显),我国耕地、林地、草地的主要分布地区。
3、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特点是:(具有显著的不均衡性,具体表现为“东多西少,南多北少”,)而耕地资源的分布是(南少北多),所以我国的水土资源配合不协调。
缺水最严重的地区是华北地区。
水资源在时间分配上具有夏秋多、冬春少和年际变化大的特点。
4、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途径是:跨流域调水(如:南水北调是把长江的水调入西北、华北地区,有东线、中线、西线三种调水方案)解决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的途径是:兴建水库其他途径:节约用水,科学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减少高耗水企业等5、我国的四大渔场是黄渤海渔场、舟山渔场、南海沿岸渔场、北部湾渔场,其中舟山渔场最大。
我国的四大著名海产是什么?大黄鱼、小黄鱼、带鱼、乌贼。
6、我国的沿海大陆架上,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矿产)。
7、我国的海盐生产主要集中在淮河以北的北方盐区,全国最大盐场是长芦盐场。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自然资源,全部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A.石油、森林、煤炭、太阳能B.阳光、土地、水、草原C.铁矿、天然气、铀矿、阳光D.森林、水、天然气、铁矿2、下列生产过程,直接利用自然资源进行的有:①用焦炭炼铁;②海产品罐头工业;③水能发电;④废铁炼钢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3、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总量越来越少,甚至有可能枯竭的自然资源是A.土地资源 B.气候资源 C.生物资源 D.矿产资源4、下列煤矿与所在省区组合,正确的是A.开滦——河南B.六盘水——江苏C.大同——江西D.平顶山——河南5、四川盆地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少的原因是A.纬度低B.海拔低,大气稠密C.多阴雨天气D.白昼短6、我国人均耕地占有量相当于世界人均值的约A.1/2B.1/3C.1/4D.1/57、下列有关我国土地资源的评价,正确的有A.类型齐全,给发展农、林、牧、副、渔业提供有利条件B.各类土地比例比较合理C.各类土地利用中保护较好D.各类土地分布比较均匀8、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A.西北内陆盆地边缘B.湿润和半湿润的平原、盆地、河谷和低缓丘陵地区C.新疆、东北边缘地区D.秦岭一淮河以南地区9、内蒙古高原东部的土地类型主要是A.耕地B.林地C.草地D.荒漠10、下列关于我国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B、我国可开垦为耕地的荒地很多C、我国北方耕地多,且以水田为主D、我国西北地区的土地类型以耕地和草地为主11、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主要办法是A.跨流域调水B.兴修水库C.节约用水D.防治水污染12、下列措施不利于节约用水的是A.适当提高水价 B.实施喷灌、滴灌技术C.大力发展重工业 D.全流域用水进行统一管理调度13、按照我国水资源供需现状分布带,盐步属于A.丰水带B.多水带C.过度带D.少水带14、我国水资源季节分配特点是A.夏秋少,冬春多B.夏秋少,冬春也少C.夏秋多,冬春也多D.夏秋多,冬春少15、关于我国水资源说法正确的是 ( )A.总量大,不用节约B.空间分布较均衡C.浪费不多,但污染严重D.分布由东南向西北减少16、舟山渔场所在的海区是A.渤海B.黄海C.东海D.南海17、我国东部濒临的海洋自北向南依次是A.渤海、东海、黄海,南海B.渤海、黄海、东海、南海C.黄海、渤海、东海、南海D.黄海、渤海、南海、东海18、我国最大的盐场和渔场分别是A.长芦盐场、渤海渔场B.长芦盐场、舟山渔场C.布袋盐场、舟山渔场D.莺歌海盐场、渤海渔场19、某同学到超市购买了一条带鱼和一包紫菜,其产地可能是A.四川B.重庆C.安徽D.浙江20、海洋污染中,对海洋生物危害最大的是A.大气污染B.污水污染C.固体垃圾D.石油污染21、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为:A、东北林区B、西南林区C、东南林区D、西北林区22、下面对我国水资源和水能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水资源丰富的地区,水能资源也就丰富B.解决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主要途径是建水库C.我国的水能资源,现在大部分已被开发利用D.我国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流是长江二、综合题1、读下图,写出图中数码代表的矿产地名称:铁矿:①②煤矿:③④有色金属:⑤⑥⑦油田:⑧⑨⑩2、阅读有关南水北调工程材料,分析回答:社会各界关注的南水北调工程已于2002年年底正式开工建设。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二节复习提纲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二节复习提纲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1.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活动有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称为自然资源。
2.自然资源分成可以再生资源和非可以再生资源。
3.对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合理,并且注意保护和培育,便能够实现可持续利用。
而对非可再生资源,我们更应当珍惜和节约使用。
4.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5.石油被称为“黑色的金子”、“工业的血液”。
我国已从石油出口国变为石油进口国。
6.保障自然资源的供给是我国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第二节土地资源1.土地孕育了地球上的万物,是人类的衣食之源和生活、生产的空间。
2.依据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差异,土地资源可分为农业用地(包括:耕地、草地、林地)、建设用地(包括:城乡建设用地、交通用地、工矿用地等)、通常情况下难以利用的土地包括(永久积雪和冰川、戈壁等)等不同类型。
3.我国土地类型齐全,但我国耕地太少,而荒漠、石山、永久冰雪地等通常情况下难以利用的土地较多,后备耕地土地资源严重不足。
4.合理利用和维护土地资源,沦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确保。
5.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原产很不平衡。
6.我国的耕地和林地90%以上,集中分布在东部湿润、半湿润地区。
7.南方耕地以水田为主,北方耕地以旱地为主,林地则主要分布在山区。
8.草地主要原产在西部旱情、半干旱地区,主要用作牧业。
9.沙漠、戈壁、石山、高寒荒漠、永久积雪和冰川等通常难以利用的土地也主要原产在西部内陆,西部内陆的土地利用程度较低。
10.目前,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着诸多问题,破坏土地资源的现象严重。
其中,耕地面积减少、质量下降等问题尤为突出。
11.土地就是立国之本。
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合理用地、节约用地、维护耕地尤为重要。
在土地利用方面,我国把“十分珍视、合理利用土地和二要维护耕地”做为一项基本国策。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重点知识点归纳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重点知识点归纳(湘教版)§3-1 自然资概况1、自然资:存在于自然界的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
2、自然资包括:气候资、水资、土地资、生物资、矿产资、海洋资等。
3、自然资的分类:(1)可再生资;(2)非可再生资。
4、自然资的特征:(1)数量不是一成不变的;(2)数量巨大而又有限;(3)质量随地区不同而不同;(4)分布有一定的规律,但是不均匀;(5)状况处在变化中。
5、我国探明矿产资占全世界的12%,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居世界第三位。
6、年太阳辐射量最多的地区青藏高原,最少的地区是四川盆地。
§3-2 中国的土地资1、人类生存最基本的自然资:土地资。
2、我国的土地基本国情:“人多地少”。
3、为什么我国耕地总面积少于美国?人均耕地面积更少于美国?答:中国总面积略多于美国,但山区、高寒荒漠地区的面积比美国大,因此耕地面积少于美国。
中国的人口是美国的五倍多,人均耕地面积更少于美国。
4、我国耕地面积:1.3亿公顷5、我国耕地主要分布:东部季风区的高原和盆地地区。
6、我国的天然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部山区的林地多为人工林和次生林。
7、我国草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的东部、青藏高原的东部与南部。
§3-3 中国的水资1、我国的水资在地区分布上具体表现为“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特点。
2、填表:(见下页)3、我国水资在时间分配上具体表现为夏秋多、冬春少和年际变化大的特点。
4、为解决我国水资在地区分布上的不均衡,须建立调水工程;时间上的不均衡,需建水库。
5、节约用水,科学用水,保护水资,防止水污染,是缓解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
6、填表:(见下页)§3-4 中国的海洋资1、我国海域自北而南跨越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
2、我国海洋生物种类有两万余种,其中鱼类3000种,主要经济鱼类有70多种。
(3-3课2填表)地域水资供需情况对应的地区工农业发展类型北方缺水带塔里木盆地矿业、荒漠内蒙古西部牧业、荒漠少水带青藏高原北部牧业、荒漠东北平原西部农业过渡带辽东半岛农业、工业华北平原农业、工业南方多水带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工业横断山脉林业、农业丰水带武夷山脉林业海南岛农业(3-3课6填表)水电站龙羊峡水电站刘家峡水电站小浪底水电站二滩水电站葛洲坝水电站河流黄河黄河黄河长江长江省区青海省青海、甘肃交界海南省四川省湖北省3、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和乌贼是我国著名的四大海产。
第三章中国的主要资源
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
1. 自然资源:存在于自然界的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
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
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以及海洋资源等。
2. ❶主要煤田:山西——大同、阳泉、西山;河北——开滦、峰峰;山东——兖州;陕西
——神府;河南——平顶山:江苏——徐州:安徽——淮南、淮北:内蒙古——东胜、准格尔、霍林河;辽宁——阜新;黑龙江——鸡西、鹤岗;贵州——六盘水
(我国的煤60%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
)
❷主要油田:黑龙江——大庆油田;辽宁——辽河油田;天津——华北油田;山东——胜利油田、中原油田;甘肃——玉门油田;新疆——克拉玛依油田
(我国主要油田分布在东北、华北。
)
❸我国天然气主要分布地区:中西部地区的蒙陕高原、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东部浅海大陆架地区。
❹主要铁矿:河北——迁安;内蒙古——白云鄂博;辽宁——鞍山、本溪;湖北——大冶;四川——攀枝花;安徽——马鞍山;海南——石碌
(我国铁矿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三位,但贫矿多,富矿少。
我国铁矿分布广泛,其中以河北、辽宁、四川最多。
)
❺主要有色金属矿:铜矿——江西德兴、云南东川、湖北大冶;钨——江西大余;锡——云南个旧;锑——湖南锡矿山;汞——贵州铜仁;镍——甘肃金昌;稀土——内蒙古白云鄂博;金——山东招远;铝土——广西平果;铅锌矿——湖南水口山、青海锡铁山
(我国是世界上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其中稀土、锡、钨、钛、锑、锂、菱镁矿居世界首位。
)
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
1.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2. 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①土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
②山地多,耕地比重少。
③人
均占有量少。
④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地区差异显著。
3. 主要分布地区:
❶耕地:东部(半湿润、湿润)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
北方旱地为主,南方水田为主。
❷草地:内蒙古的东部、青藏高原的东部与南部。
❸林地;东北、西南、东南部山地。
4. 我国三大林区:东北林区(大、小兴安岭及长白山)、西南林区(横断山区及附近)、
东南林区(福建、江西等省)
5.我国土地利用的基本国策: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第三节中国的水资源
1. 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布特点是: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2. 国水土资源配合不协调:我国北方地多水少,南方水多地少。
尤其是黄河、海河、淮河
耕地占我国耕地的38%,而水资源才占全国的6%,缺水严重。
3. 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途径:
❶跨流域调水,以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
❷兴建水库,以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问题。
❸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
4. 南水北调工程(跨流域调水工程):
❶西线方案:从长江上游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引水入黄河,解决西北地区缺水问题。
❷中线方案:由汉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引水,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经郑州、石家庄等城市一直流向北京、天津。
❸东线方案:从长江下游扬州附近抽引长江水,沿着京杭大运河苏北段和沿途河湖北上,在山东西部穿过黄河,进入河北再达天津、北京。
这些工程把长江、淮河、黄河、海河流域联结起来,统一调剂,构成我国水资源“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新格局,从根本上扭转中国水资源分布严重不均的局面。
5. 中国主要水电站的分布
❶黄河流域:青海——龙羊峡水电站、李家峡水电站;甘肃——刘家峡水电站;
宁夏——青铜峡水电站;河南——三门峡水电站、小浪底水电站
❷长江流域:四川雅砻江——二滩水电站;四川大渡河——龚嘴水电站;
湖北——三峡、葛洲坝;湖北汉江——丹江口水电站;湖南沅江——五强溪水电站
第四节中国的海洋资源
1. 我国的四大海产:大黄鱼、小黄鱼、带鱼、乌贼。
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
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
第四章中国的区域差异
第一节秦岭——淮河
1. 秦岭—淮河:东西走向,我国中部地区,主要通过我国的甘肃、陕西、河南、安徽、江,
苏等省,是我国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2. 秦岭为黄河水系与长江水系的重要分水岭。
3. 秦岭——淮河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4. 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
1. 范围:我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北地区,面积约占全国20%,人口约占40%.年降水量在
400mm—800mm。
2. 著名的古都:西安、北京、洛阳、开封、安阳等。
3. 农产品:
长城以北一年一熟,主要农作物有春小麦、玉米、高粱、大豆、马铃薯、甜菜等。
长城以南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主要农作物冬小麦、玉米、棉花、荞麦、甘薯、谷子等。
4. 特产:洛阳牡丹、兰州白兰瓜、东北三宝(人参、鹿茸、貂皮)温带水果(苹果、梨、
桃、杏、柿、枣、葡萄等)。
5. 重要的农业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渭河平原。
6. 北方地区是我国最大的能源基地。
北方地区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有东北重工
业基地和京津唐工业基地。
太原、西安、兰州是主要的工业中心。
7. 主要油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辽河油田、华北油田、中原油田。
主要煤田:山西的大同、阳泉、西山、平朔,陕西的神府,河北省的开滦、峰峰,黑龙江省的鸡西、鹤岗等。
(山西是我国出产煤炭最多的省。
)
森林资源宝库: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
南方地区——
1. 范围:我国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地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南部沿海地
区和西南地区。
面积约占全国的1/4,人口约占全国的55%,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
2. 地形与地势:地势西高东低。
地形为平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分布。
3. 南方地区热量充足,降水丰沛,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
是我国的湿润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