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浙美版五年级上册美术
- 格式:doc
- 大小:136.00 KB
- 文档页数:18
新版浙美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内容和重点;2. 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造力;3. 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4. 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教案涵盖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色彩的运用和认识;2. 线条的表现和运用;3. 图案的创作和设计;4. 静物的观察和绘制;5. 人物形象的创作和表达;6. 自然景观的描绘和表现;7. 节日文化的扎染和绘画;8. 名家作品的欣赏和模仿。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创造力;- 培养学生对不同艺术元素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引导学生在作品表达中表现个体思想和感受。
2.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绘画技巧和表现能力;- 引导学生体会美的意境和艺术表达的内涵;- 培养学生对名家作品的欣赏和模仿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与激发兴趣:通过展示一些优秀的艺术作品和讲解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情。
2. 知识点讲解:依次介绍每个教学内容的相关知识点,结合示范和实践让学生掌握基本技巧和概念。
3. 练与实践:让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练和实践,帮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4. 作品展示与讨论: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互动讨论,促进学生间的艺术交流和启发。
5. 综合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作品和参与程度,给予相应的评价和反馈。
五、教学资源和评估方式1. 教学资源:-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材和教辅资料;- 优秀艺术作品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现场实物和模型展示;- 绘画工具和材料。
2. 评估方式:- 观察学生的作品和表现;- 学生参与度和表达能力的评估;- 个别或小组练的成果评价;- 听写和小测验。
六、教学安排根据具体的教学进度和实际情况进行安排,一般建议每周进行一至两节美术课,每节课时长为45分钟。
七、教学反思与调整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和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使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研究需求和特点。
五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浙美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该教材改变过去以技术训练为中心的教学体系,确立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绘画、工艺、欣赏并重的教学体系,着力真善美学生的审美情趣。
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注意民族性、时代性,选择思想性、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等教学内容。
(一)、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逐步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社会生活美、艺术美的感受,爱好和审美能力。
(二)促进学生智力和才能的发展。
(三)使学生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重点:、用绘画和制作表现看到和想象的事物。
2、通过写生,认识一些透视现象。
3、学习浅显的色彩知识和一些简易图案的设计。
4、学习浅显常见美术字的写法。
5、学习浅显的彩墨画知识和技法。
6、学习简单的手工的基本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细致耐心的操作态度,进一步提高观察力、形象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2、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的感受力。
3、让学生了解中国古来的文化,对中国的传统绘画有一定的了解,及一些正确执笔、运笔与运墨的方法。
4、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目标、通过美术课堂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学习,提高美术审美能力,体会审美情趣。
2、了解美术的基本知识,认识美术工具,并在学习过程中丰富经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和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欣赏与评述能力。
三、主要教学措施、教学中要注意知识的基础性与应用性,使学生学好常用的、必要的、有价值的知识和技能,还要注意体现民族性和时代性。
2、教学中应注意将看看、想想、讲讲、做做、画画、玩玩等活动和绘画、工艺、欣赏等内容有机结合起来。
3、在教学方法上不宜过分强调严谨的素描结构、透视规律、色彩原理等,以免束缚学生的自由想象和个性发展。
4、通过教学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课外拓展方法、积极拓展课后内容,如《安全标识》《民间木雕》《彩色的世界》……渗透相关课外知识,增加文化内涵。
五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浙美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美术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创新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
3. 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学习,引导学生尊重和欣赏他人的创意和努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线条的世界》学习线条的基本概念和用法练习用线条描绘物体和景物2. 第二课:《形的构成》学习基本几何形状的识别和运用练习用几何形状组合出有趣的作品3. 第三课:《色彩的奥秘》学习色彩的基本知识和调配方法练习用色彩创作出富有感染力的作品4. 第四课:《绘画技巧与环境》学习不同的绘画技巧,如油画、水彩画等练习结合环境因素进行创作5. 第五课:《民间艺术》了解民间艺术的基本形式和特点尝试创作具有民间艺术风格的作品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美术基本知识和技能。
2. 采用示范法,让学生直观地学习绘画技巧。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绘画能力。
4. 采用欣赏法,让学生学会尊重和欣赏他人的创意和努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 学生作品完成度,评价学生在实践中的绘画技巧和创造力。
3.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材浙美版2. 教具:画纸、画笔、颜料、模型等3. 课件: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PPT、视频等4. 参考资料:相关美术知识和作品的图片、书籍等六、第六课:《生活中的设计》学习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元素练习运用设计原理改进生活中的物品和空间七、第七课:《版画入门》了解版画的种类和制作方法练习创作简单的版画作品八、第八课:《雕塑基础》学习雕塑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手法练习创作立体雕塑作品九、第九课:《现代艺术欣赏》介绍现代艺术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作品培养学生对现代艺术的欣赏能力和批判思维十、第十课:《美术作品分析与创作》学习如何分析美术作品的形式和内容练习结合个人感受创作新的美术作品六、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设计案例,培养设计意识。
浙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勇于标立异,大胆想象与乐观思考2、启发学生运用多种材料进展制造,体验制造的乐趣3、培育学生独立地解决问题的力气。
教学重点:1、是否标立异,大胆、乐观地思考2、是否利用不同的材料进展制造。
课前预备:1、师预备各种工具和废旧材料,如弹簧、抽空的蛋壳、乒乓球、纸杯、图画纸、废旧报纸、纸筒、吸管、颜料、剪刀、胶水等。
2、图画纸、废旧画报、颜料、剪刀、胶水等教时数:1教时授课人:教学过程:一、导入上学期我们一起学过了“会动的小纸人”这节课。
小朋友还记得会动的小纸人是那一局部会动啊!是纸弹簧会动(复习纸弹簧制作方法)二、授今日我们又要来为自己设计一个好玩的玩具了,师出示玩具请小朋友观看它消逝了什么变化?这个玩具它会“摇”。
它是怎样摇起来的,为什么会摇呢?赏识书中图例,看小朋友们制作了各种各样的玩具。
你最宠爱哪一个?请你自学,看看这些玩具你都会做吗?书上依据各种外形制作了很多好玩的玩具形象,你想为自己设计一个怎样的会摇的玩具,用什么材料来制作。
1、用鸡蛋壳来做小朋友,不倒翁,小动物……2、用彩色纸剪贴和画3、用废旧易拉罐,纸卷,吸管……三、布置作业动手来制作一个会摇的玩具四、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五、评一评、议一议六、小结浙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教案2教学目标:1、生疏和了解美术的表现形式,生疏美术与生活的亲切关系,培育的思维加深对美术的生疏。
2、观看和觉察各种工具的使用方式,培育疼惜学习用具的良好行为习惯。
引发对各种工具和材料的联想。
3、开阔视野,拓宽想象空间,激发探究未知领域的欲望,体验探究的愉悦与成功感。
教学重点:观看各种工具和材料使用方式,引发对工具和材料的联想。
教学预备:课件、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实物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按常规进展。
二、导入课:回忆学前绘画阅历引语:今日我们要在课堂上找朋友,这个朋友是谁,我先不告知您们,上完课你们就知道了。
请大家想一想以下的问题,小组争论,代表答复,要求答复时要完整。
五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浙美版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线条与形状学习线条和形状的基本概念。
练习用线条和形状描绘物体。
2. 第二课:色彩与构图学习色彩的基本知识。
练习用色彩构图。
3. 第三课:绘画技法学习不同的绘画技法。
练习用不同的绘画技法进行创作。
4. 第四课:雕塑与手工学习雕塑和手工的基本知识。
练习用雕塑和手工进行创作。
5. 第五课:美术作品欣赏欣赏不同的美术作品。
学习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示范法:展示绘画和手工的制作过程。
3. 练习法:让学生进行绘画和手工的实践操作。
4. 欣赏法:欣赏和分析美术作品。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和教具:准备相应的教材和教具,如画纸、画笔、色彩、雕塑材料等。
2. 教学设施:准备黑板、投影仪等教学设施。
五、教学评价1. 学生作品的评价:评价学生的绘画和手工作品,看其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2. 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度等。
3. 学生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
六、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优秀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关注美术作品中的线条和形状。
2. 讲解知识点:讲解线条和形状的基本概念,如直线、曲线、圆形等,并介绍其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3. 示范演示:教师示范用线条和形状描绘物体的方法,如用直线和曲线勾勒出物体的轮廓,用圆形表示物体的面等。
4. 学生练习: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用线条和形状描绘自己选择的物体,鼓励学生发挥创意,用不同的线条和形状组合出独特的作品。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相互欣赏和交流。
五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浙美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欣赏与评述1. 欣赏不同风格和类型的美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2. 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看法和感受。
第二单元:绘画1. 学习各种绘画技法,如铅笔、水彩、蜡笔等。
2. 通过绘画练习,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和表现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技法和表现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示范法、引导法、讨论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
2. 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美术作品的质量:造型准确、表现力强、富有创意。
2.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积极提问、讨论、实践。
3. 学生对美术知识的掌握程度:了解基本美术知识,能恰当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六、教学安排第一单元:欣赏与评述(2课时)1. 第一课:欣赏不同风格和类型的美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2. 第二课: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看法和感受。
第二单元:绘画(4课时)3. 第三课:学习铅笔绘画技法,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和表现力。
4. 第四课:学习水彩绘画技法,培养学生的色彩感和创造力。
5. 第五课:学习蜡笔绘画技法,丰富学生的绘画表现手段。
七、教学资源1. 美术作品欣赏图片:包括不同风格和类型的美术作品。
2. 绘画材料:铅笔、水彩、蜡笔、画纸等。
八、教学进度第一单元:欣赏与评述(2课时)1. 第一节课:介绍美术的基本概念和种类,引导学生欣赏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
2. 第二节课: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看法和感受。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4课童谣童画》浙美版一. 教材分析《第14课童谣童画》这一课旨在让学生通过欣赏和分析童谣童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材中提供了多个童谣童画的作品,涵盖了不同的风格和表现手法。
学生将通过这些作品了解童谣童画的特点,并尝试自己创作。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和审美能力,他们对童谣童画可能有一定的了解。
然而,他们可能对童谣童画的表现手法和创作技巧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了解童谣童画的特点,学会欣赏和分析童谣童画,并能够创作一幅童谣童画。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美术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了解童谣童画的特点,学会欣赏和分析童谣童画,并能够创作一幅童谣童画。
2.教学难点:学生对童谣童画的表现手法和创作技巧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童谣童画的特点和创作技巧,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创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创作方法和步骤。
3.实践法:学生通过动手创作,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4.互动法:学生之间通过交流、讨论,促进相互学习和提高。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浙美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材。
2.课件:教师准备的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课件。
3.画材:学生创作的童谣童画所需的画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美术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教材中的童谣童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让学生了解童谣童画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创作过程,讲解创作方法和步骤,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创作实践。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创作心得,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浙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 1 悠悠老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悠悠老街》是浙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本课以我国各民族、各地区的传统街巷为题材,让学生通过学习绘画和设计,感受老街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民族自豪感。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老街的起源、特点、建筑风格、文化活动等,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和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和审美能力,但对老街的认识和了解有限。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拓展对老街的认识,提高绘画和设计能力,培养民族自豪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老街的起源、特点、建筑风格和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培养学生运用绘画和设计表现老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3.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老街的特点、建筑风格和文化活动,学会运用绘画和设计表现老街。
2.难点:如何运用绘画和设计手法,表现老街的独特魅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受老街的魅力。
2.欣赏教学法:学生欣赏优秀作品,分析老街的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运用绘画和设计表现老街。
4.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料:展示老街的起源、特点、建筑风格和文化活动。
2.绘画和设计工具:如画纸、画笔、水彩、剪刀、胶水等。
3.优秀作品示例:展示表现老街的优秀绘画和设计作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我国各民族、各地区的老街,引导学生了解老街的起源、特点、建筑风格和文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表现老街的优秀绘画和设计作品,让学生欣赏和分析作品中的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