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历史第三部分 第十单元 第2讲 课后作业 含解析人民版
- 格式:doc
- 大小:127.50 KB
- 文档页数:7
绝密★启用前2020年全国高考历史全真模拟卷第03卷文综历史卷(考试时何:60分钟认—:100分}注意事顼:1.本试卷分第I卷(逸择SS)和第II谷〈非透抨题>两部分.答卷泌.考生务必将”己的姓名、推考证弓填写在答题*上.2.国答第I舂时.透出铮小题答案后.用2把答题食上对应题11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赁改动.用橡皮擦干挣后•再迭深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国答第II卷时.将答案与在答题*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站束后.将本试卷和答并交回.第I卷(选择题共48分)1、选择题:本JB共12个小J®.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JK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安求的.24.如表为故国时期的货币及缝区域表.这可以说明当时()刀币齐、燕等国布怖、检、Jt等国泰国和东同、西周等地铜贝'郃爱楚国A.民间商量勃兴B.国内龄乏统一市场C.货币淹遇量大D.诸侯争《;放争不断【答案】B【解析】从表中不成看出.故国时期.不同地区所使用的是货币是不一样的.这主要是因为故国是国家分没有统一的市场.25.汉武帝下诏:“序国长吏・在其治区・乃竟无孝子底吏.可应国家选孕•可证其职童之未咚.通下令议不卒者!《:.-此后.饰川停年吞卒孝底一名.这表明汉武帝<)A.通过94布推恩令刑袁培方诺候B.枳极宣扬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C.重程教化在治国理政中的作用D.创新设计了分科考试的iiVfft(?5«]C(衅析】A 与慝干"«tw 每年存卒孝廉一名-无关.拷除:B 汉初的治国思想是:无为西治.汉武帝时期治国思想是尊凭尚法,持除:C-孝' 廉-肥偶家宣扬的伦理逆德.汉瓦帝令郴国带荐孝废.说明他重程教化在 治国理政中的作用.符含JS 意:D 陆朝斛E 分科考试的迭官制.即科卒制.并除.26-随莉商品经济不断发版・宋朝对社会经济部仃的掌控•只BIF 传统农业和少数最重要的苗如而对于 站兴的商业、金触业与作坊手工业则管理'电松.这表明()A.宋钥失去对经济的卒控能力B.商g 经济发展动描宋朝统治基础C.新呢的行位拥有了发展空向D.新兴行业冲由口然经济传统地位【答幻C【机析】A.宋物只是对于折兴经济部门管理宽松.并不意味花度失对经济的掌控能力・故A ««: B.宋朝的经济基砒为自格经济.其主体地位未发生*«•故Btfti 知C.宋朝统治者对新行业管理宽松.客说上为这些新其的经济魏域发熙留F 了回旋的空何.故选C : D.材料未提及新兴行业的发展状况.无法体现“冲击且与史实不符.故D 婚设.27.询表为明末济初江南地区水裕与蚕柔生产投入与获利耐比表.表中所反映的现象可以用来印证当时江 南地区()a . n 够经济开始解体b .责本主义萌芽产生样对投入(角)配料投入(两)乂他投入(两〉总技贵(两)获刊(辑)木格全户(年浴)1.460.550.212.220.78安会主产(号位)3.471.053.137.665.65C.农业生产逐渐衰igD.农业结构发生变化【答案】D【解析】A.站合所学纽设可知.fl 格经济开解体是在辑片战争后.这与题干所论材料中的时何不符:B.站含所学知识可知.责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标志是精饲关系的出现.JS 干所论材料没有涉及:C.依据题干所绘材料可如.衣&线利堵!!】.不能说明农业生产衰退:D.从表格»«*看.每由蚕桑生产的获艇/ 高于水制生产.这种现象会导致农氏扩大桑索生产.相应被少水裕生产.从而改交农业结构.28.有人考察了 32个传统手工行量.瞥片故争后衰落的有?个.睡纹维持的有10个.发展并向机3!工业过渡的有15个・另外还有新兴的手工行业1个.由此说明(〉A.传统手工曼是近代工业产生途径之一B.列果侵略促使资本主义萌芽天折C.鸦片故争以后n 然经济加快向沂发阪D.政府扶持促使值本主义工业发燧(答幻A[解析】根据”发展并向机at*过波的有15个-设明督片战争后传统的手工业过渡到近代工免(机2S工业〉.故AiE确:B与材料无关.拷除:勇片故争以后fl然经济开始K解.故Ctft误:D与材料无关.持除.29.从1912年4月fifl1912年底.砰中山在仝国各地0共演讲60多次.涉及民生主义、社会主义、经济也役等方面的议鹿不少于35次.这与其之前无一次*及平均地权'民生主义的场形形成•拥君比.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耍欧因是()A.民主共和已真正实现B.共产国际的帮助和影响C.中国社会性压的改变D.孙中山工作重心的转移【答案】D1解析】A.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辛亥革命失败了.氏主共和并没有真正实现:B.I912年还没有共产国际:C.1912年中国社会性质没有改变:D.从材料时向可以看出•当时清朝皇帝已遂退为中华民国已经成立.坏中山认为民主革命任务已经完成了.所以他工作的重点转向民生主义发展经济.30.如图作为研究农村革命根招地1:地政策的笫一手史料.其对底的历史时期是()A.国民革命运动酎期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C.抗日横争时期D.解放故争时期【答案】BI解析】A.材料反映的站国共[作对峙时期土地革危分田地的表度.不是国民革念运动时期:B.从材料国片可以看出这应诙站国共十年对峙时购1.地革命分配农村土地的表现:C.抗日故争时期并没有把地主的土地抢过来分雄农龙:D.从材料的时间可以看出不是解放故争时期.31.1970年12月.毛洋东说:-美国和中国之间不诙存在偏见.戍当玺持互相尊敬和平等.w 1971年2月・尼克松总统论美国国会的文书上正式用••中华人民共和ur代昔•■共产主义中国-.这说十(>A.和平外交成为中美共识C.中美双方谋求关系改善B.美国已故弃意设形态牛争D.中美美系开始主向正常化【答«]C【解析】AB材料不旋体现・也不符合史实•排除:通过材程信息以及所学可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美关系逐步缓和・C正境:1972年尼克松访华•发表上寿《中美底角公报〉标志若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擂除D.32.雅真膺审法庭可以根据法停来否定公民大会通过的决议•因为决议贝艘也把公民意志的体现.但由于它是为适应特定具体的仍势而H走的.因此可能并不符合城邦生活的真正准则•楚可以取消的.这说十<)A.稚板公民的利益S5T-WB.权力运行体现了法律至上既则C.城用公氏主导了民主政治D.陪审法庭已成为最高权力机关【答案】B【解析】从材料可纽.陪审法庭之所以能够占决公民大会的决议.是以法律奄于决议实现的.这说明戏段城用的权力运行坚持了法悻至上的故B正确:性典公民的利益耍眼从于城邦的利益•A表述锦误挣除:材料并没有提及民主政治由公氏主导.C表述蚩误推除.民大会iLiAHi权力机关•。
课后作业一、选择题1.(2019·江淮十校联考)据学者对6世纪的农业研究发现,我国粟的收获量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到十几倍,《齐民要术》记载则达到几十倍至上百倍,而同时期的欧洲收获量只有播种量的二、三倍,最多不过六倍。
形成如此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当时我国()A.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B.以精耕细作的模式经营农业C.曲辕犁提高了耕作效率D.用焦炭冶铁提高了农具质量答案 B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粟的收获量要远远高于欧洲粟的收获量,主要由于我国传统农业采用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B项正确。
同时期的中西方农业经营方式基本都是以家庭为生产单位,排除A项;6世纪时,我国农业生产尚未出现曲辕犁,排除C项;南宋时期,我国开始用焦炭冶铁,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2.(2019·黑龙江哈三中调研)隋初,针对地方官吏在征派时的作弊行为,宰相高颎主张由政府将民户统一划定为不同的户等,规定各自应负担的赋役数目,并使之低于豪强地主对依附农民的剥削量。
该主张有利于()A.土地兼并的缓解B.消除地方割据基础C.自耕农队伍壮大D.催生新的社会阶层答案 C解析材料中“由政府将民户统一划定为不同的户等,规定各自应负担的赋役数目”的主张使许多原来依附于豪强地主的农民纷纷脱离他们,向官府申报户口,纳税服役,壮大了自耕农队伍,故C项正确。
该主张的实施主要是针对地方官吏在征派时的作弊行为,与抑制土地兼并无关,排除A项;B项中“消除”的说法错误,排除;该做法使得国家财政收入增加,赋役的来源扩大,削弱了豪强地主的经济实力,但并没有催生新的社会阶层,排除D项。
3.(2018·天水一中模拟)在对手工业者的管理上,南朝开始推行的“轮番上役”制度被北朝所采用,大致每个工匠每年服役2个月,在此基础上,南北朝又差不多推行了雇佣工匠的制度。
这表明()A.官营手工业地位被民营所取代B.国家对工匠人身控制有所松弛C.国家分裂阻碍手工业发展进步D.民族融合加强推动了政策调整答案 B解析从“轮番上役”和“雇佣工匠的制度”可以看出,南北朝时期国家对工匠的控制松弛,故B项正确。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途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下图。
据此可知,战国以前A. 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B. 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C. 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D. 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答案】D2. 表1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宰相人数北宋(71)南宋(62)高级官员20 8中级官员15 10低级官员12 8无官职记录24 36表1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A. 世家大族影响巨大B. 社会阶层流动加强C. 宰相权力日益下降D. 科举制度功能弱化【答案】B点睛:本题属于表格类试题,解题的关键在于依据表中不同出身宰相的比重变化,结合两宋时期科举制的相关内容分析即可。
3. 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
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A. 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B. 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C. 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D. 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答案】B【解析】由材料“《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可知,古代中国药物学著作大都是由国家或者朝廷制定或颁行的,由此得出,古代药学的发展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B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国家对药学发展的支持,没有体现政治制度的影响,A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商品经济发展的相关信息,C不正确;药学的发展与宋明理学没有必然联系,D不正确。
2020年高考全国Ⅲ卷历史试题深度解析(3)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材料一公元前11世纪下半叶,周公东征胜利后,在广阔的征服地域内分封其亲属子弟,拓殖建“城”,“国人”居于城内,“野人”居于城外,他们都享有一定的政治权利,国人政治身份高于野人。
西周时期的“国”指天子诸侯之都城,其建设有一套理想化的标准模式。
都城必置宗庙,立社稷,建高墙,是国家的象征,秦以后两千多年都城的修建往往继承了这种规划传统。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材料二公元前8世纪,希腊城邦兴起,为数众多的城邦一般都建在高地或山丘上,建有城墙等防御设施。
城邦大多建立了大规模的神庙,是城邦的宗教中心,城市的中心广场即市政广场是城邦社会与政治活动中心。
在许多城邦,人民凭看对土地的拥有权而获得公民权,可以参与城邦公共事务的讨论和执行。
城邦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周围有大片的农村地区,这是城邦的主要经济基础。
——摘编自黄洋等主编《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西周时期的都城和古希腊城邦的特点。
(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城邦兴起的历史条件。
(6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政治制度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
(7分)【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城市发展,保持了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特点。
从难度来看,第(1)(2)问比较简单,第(3)问有一定难度。
从试题类型来看,第(1)问属于概括归纳题,具体方法是:逐句逐字阅读材料,根据标点符号、主体或意思划分层次;标出关键词句;结合所学,转化语言;罗列答案,规范书写(序号化、段落化和要点化)。
第(1)问12分,西周和古希腊各作答三点以上,共六点以上即可。
第(2)问表面上属于概括归纳题,但事实上,题干材料中没有多少有价值的信息,那怎么办?分析转化问题,发现问题可转化为城邦国家产生的条件,可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6分,作答三点以上。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1.[2017·惠州期末]“砲”本是用石头做的进攻武器,所以义符从“石”。
火药发明以后,形体改为从“火”的“炮”。
这说明汉字演变()A.是一个由繁到简的过程B.完善和简化构型体系C.适时调整,顺应新变化D.汉字的象形功能增强答案 C解析从“砲”与“炮”字的结构比较,看不出由繁到简的过程,故A项错误;从构型上看,“砲”与“炮”属于相同的左右结构体系,故B项错误;随着进攻武器制作材料的变化,对相应的汉字作出调整,由从“石”改为从“火”,体现了时代的变化,故C 项正确;“砲”与“炮”字体现的都是汉字的会意功能,故D项错误。
2.[2017·惠州期末]元朝文化获得新发展,元杂剧和昆曲先后登上文坛,影响其出现和发展的原因不包括()A.实行民族分化歧视政策和职业等级制B.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C.汉族文人社会地位低下,仕途进取无望D.统治阶级利用思想文化来稳定社会秩序答案 D解析元朝由于实行民族分化歧视政策和职业等级制导致了汉族文人社会地位低下,有利于元朝文化的发展,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为元朝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广泛的群众基础,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汉族文人社会地位低下,仕途进取无望,客观上促进了元朝文化发展,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元杂剧和昆曲不是统治阶级思想的反映,不是统治阶级行为的结果,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3.[2016·浙江测试]汉字的演变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图中的四种字体,创始于秦代的是()答案 C解析秦始皇为了巩固国家统一,将小篆作为统一的文字,在全国推行。
A项是商朝的甲骨文,B项是楷书,C项是小篆,D项是行书,故选C项。
4.[2016·三亚高二检测]《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古代书画艺术的巅峰之作,千百年来一直是帝王将相、王公贵族竞相收藏的至宝。
该画()A.吸收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B.以文人画为特色,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C.是风俗画的代表作,描绘北宋都城的繁华D.题材广泛,场面宏大,反映了唐朝时的盛景答案 C解析《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的繁华景象,反映了商品经济的繁荣,属于反映市民生活的风俗画。
课后牢固训练: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一、选择题1.从甲骨的刻符、青铜器的铭文 ,到笔画详细的楷书 ,缀连成一幅生动的文字史画卷。
观察下面图表,能够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 )A.楷体汉字形态直接演化于甲骨文B.楷体汉字飞舞俊逸便于抒情达意C.甲骨文字是不能识读的刻画符号D.甲骨文拥有现在文字的某些特点剖析 :依照所学知识 ,可知中国古代汉字的演变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的过程 ,A 项错误 ;B 项反响的是草书的特点,消除 ;从表格内容中的甲骨文和楷体汉字的一一对应关系能够判断 C 项错误,D 项正确。
答案 :D2、以下列图为中国汉字“鸟”的四种书写体例,其中为小篆的是 ()剖析 :中国汉字“鸟”的四种书写体例: A 项为甲骨文、 B 项为小篆、 C 项为隶书、 D 项为楷书。
答案 :B3、秦始皇泰山封禅时留下了《泰山刻石》,相传其稿本为秦丞相李斯所书 ,唐人颂扬其“画如铁石 ,字若飞动”“节气丰匀 ,方圆绝妙”。
据此推断 ,该刻石使用的是 ()A. 篆书B.草书C.楷书D.隶书剖析:秦一致全国后,将小篆作为标准字体推行全国。
题干中的“骨气丰匀 ,方圆绝妙”表现了小篆的特点。
答案: A4、有古代学者论述某字体的形成时说:“(官员)奏事众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 (即胥吏 )佐书。
”据此推断,该字体是 ( )A.小篆B.隶书C.行书D.草书剖析:解答本题的要点是提取资料要点信息“篆字难成”“隶人佐书”,并联系文字的演变历程,可知资料描述的是小篆书写不便,因此推行书写更为简略的隶书。
答案: B5.以下列图是苏轼的书法作品《黄州寒食诗帖》,它问世于苏轼被贬黄州,宦途受挫的 1082 年。
《黄州寒食诗帖》通篇跌宕,洋溢着起伏的情绪,迅疾而隆重,痛快淋漓,一气呵成。
这一作品( ) A.工笔重彩,线条流畅尽兴B.笔画详细,气象隆重浑厚C.雅俗共赏,字形斜正交叉D.结构严整,笔画平直隆重剖析:“工笔重彩”是对中国画的表述,图片可是黑色墨水写的字,何来“工笔重彩”,故A 项错误;由图片可知,有些字借鉴了行书的写法,不见得“笔画详细”,故 B 项错误;“字形斜正交叉”是对行书特点的表述,与资料书法字体吻合,故 C 项正确;“结构严整,笔画平直隆重”是对楷书的表述,与资料中书法字体不符,故 D 项错误。
[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清代冯班在《钝吟书要》中说:“虞世南《庙堂碑》全是王法,最可师。
”由此可知虞世南《庙堂碑》的书体是()A.小篆B.隶书C.楷书D.草书解析:小篆流行于秦朝,故A项错误;汉朝流行隶书,故B项错误;虞世南是唐代书法家,唐代流行楷书,故C项正确;唐朝“颠张醉素”擅长草书,故D项错误。
答案:C2.“隶变”使汉字五笔俱全,笔画的摆放和变化会滋生美丑,并且隶书还衍生出楷书、草书、行书。
加之笔墨纸张的改进和推广,书法成为士人表达情感的重要形式,书法艺术进入自觉阶段。
据此可知,书法艺术进入自觉阶段是在()A.战国时期B.秦汉之交C.魏晋时期D.唐宋之交解析: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故A、B、D三项错误,C项正确。
答案:C3.下图是中国古代“教”“学”两字字形的变化,变化的字形却有不变的含义。
在此,不变的含义指()A.字体的笔画顺序B.字体的结构部件C.重视文化价值的历史传承D.弘扬博大精深的民族精神解析:篆书字体富于图案美,楷书方正严谨,二者笔画顺序不尽相同,故A项错误;材料中楷书在继承篆书的基础上演变,字体结构更加方正严谨,故B项错误;材料中楷书在继承了篆书的书写方式的基础上演变而来,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古代中国的书法源远流长,无从了解民族精神,故D项错误。
答案:C4.下面是关于“马”字写法的发展演变图,促进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文字书写工具的不同B.书写材料发生变化C.经济和文化交流需要D.书法艺术不断发展解析:马字字形写法的变化,体现不出书写工具不同,故A项错误;书写材料变化影响不到马字写法的变化,故B项错误;马字字形由繁到简的变化反映出过于复杂的文字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或社会发展的需要,故C项正确;马字字形的变化反映出文字的审美功能下降,实用功能上升,故体现不出书法艺术的不断发展,故D项错误。
答案:C5.史载,宋以后戏曲发展进入鼎盛时期,从明代起,每年五月三日,国家和民间都要举行祭拜关羽的活动,此后,关公戏经久不衰。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Ⅲ)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4分)如图为不同时期的部分货币,据图可知,其形制变化的共同原因是()A.铸铁技术的进步B.商品交易的需要C.审美观念的不同D.国家统一的推动2.(4分)东汉末年,曹操在许下和各地置田官,大力发展屯田,以解决军粮供应、田亩荒芜和流民问题。
“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
”曹操实行屯田,客观上()A.助长了大土地所有制B.推动了农业商品化进程C.促进了中原人口南迁D.缓和了社会的主要矛盾3.(4分)唐代书法家张旭曾说:“始吾闻公主与担夫争路,而得笔法之意。
后见公孙氏舞剑器,而得其神。
”据此可知,张旭书法呈现出()A.书写结构的严整性B.书写气象的灵动性C.书写笔画的繁杂性D.书写技法的内敛性4.(4分)明万历年间,神宗下令工部铸钱供内府用,内阁首辅张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
神宗向户部索求十万金,张居正面谏力争,“得停发太仓银十万两”。
这反映出当时()A.内阁权势强大B.皇权受到严重制约C.社会经济凋敝D.君权相权关系紧张5.(4分)面对外商轮船航运势力进一步扩展,李鸿章认为:“各口岸轮船生意已被洋商占尽,华商领官船另树一帜,洋人势必挟重资以侵夺”,因此“须华商自立公司,自建行栈,自筹保险”。
这表明()A.商战成为对外交往中心B.清政府鼓励民间投资设厂C.求富以自强方针的改变D.洋务派准备创办民用企业6.(4分)清帝退位诏书稿由南京临时政府拟订,袁世凯收到后擅自在诏书稿上加入“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等内容发表。
孙中山表示反对,致电袁世凯强调:“共和政府不能由清帝委任组织。
”他们分歧的实质体现在()A.是否赞同共和体制B.政府组建的主导权C.是否进行社会革命D.临时大总统的人选7.(4分)1940年代中后期,中国许多工矿企业尽管账面上获得利润,但难以维持再生产,故“很多工厂把囤积原料作为主业,反以生产作为副业”。
打破隔离的坚冰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6分)1.欧·亨利(1862—1910年)是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作家,他的小说善于以“带泪的微笑”和辛酸的欢乐打动读者,善于构思一个出人意料的结局,这种写法被称为“欧·亨利笔法”。
据此判断,“欧·亨利笔法”应该属于( )A.现实主义B.浪漫主义C.印象主义D.现代主义2.“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创造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被列宁称为“一本非常及时的书”。
这本书是( )A.《海燕》B.《母亲》C.《嘉莉妹妹》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3.他的音乐光影斑驳,精妙多姿。
同样以《月光》为主题,贝多芬的音乐是“江天一色无纤尘”的皓月,而他的音乐则是“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淡月,清幽雅深。
这里的他是( ) A.海顿B.莫扎特C.贝多芬 D.德彪西4.某作曲家声称:“我所创造的音乐,是来自人们内心深处的呐喊,是来自人们灵魂的律动。
”他要使“听者不仅能感受到心灵的创伤,还能逐渐去弥合那种创伤”。
下列作品中,与此艺术风格相一致的是( )A.《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B.《老人与海》C.《悲怆交响曲》D.《伏尔加河上的纤夫》5.“这个画派的画家摒弃了传统的光影、透视和平面表现等技巧,另辟蹊径,仅以几何图形来构筑意象。
”与这句话的理念一致的说法是( )A.“恰似一地打碎了的玻璃”B.“光是画中的主角”C.“如实地表现我所生活的时代的风俗和思想面貌”D.“我不爱理性的绘画”6.“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活着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
他用变形、扭曲和夸张的笔触以及几何彩块堆积、造型抽象,表现了痛苦、受难和兽性,表达了多种复杂的情感。
”文中他的作品有( )A.《马拉之死》B.《格尔尼卡》C.《日出·印象》D.《自由引导人民》7.19世纪末,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文学开始逐渐得到迅速发展,其基本状况不包括( )A.以保留民族特色为基础B.以反对世界大战为主题C.逐渐得到了世界的承认D.体现与欧美文学的整合8.某文学大师被称为“两个世纪的文化的一座桥梁”,他的一部作品被誉为20世纪第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他是( )A.马克·吐温 B.罗曼·罗兰C.泰戈尔 D.海明威9.海明威说过:“对于作家来说,有战争的经验是难能可贵的。
第三单元第十课一、选择题1.(2019·哈尔滨高二期末)书法家张成功以为,中国书法的至善境地是流行水上,自然成文。
凡是人工故意做作、雕痕显然的书法,即是合用性、装修性工艺,而不是心之画,更谈不上书法艺术。
据此推测,他以为真实意义上的书法艺术是(D)A .小篆B.隶书C.楷书D.草书[分析]小篆富于图案美,属于题干中所说的人工故意做作, A 项错误;隶书均衡对称,齐整平定,拥有适用性、装修性,不切合题意, B 项错误;楷书字形方正,规矩严整,不是心之画, C 项错误;由“自然成文”“心之画”可知此书法艺术从心出发,草书最能表达这一感情, D 项正确。
2. (2019·原高二期末太)据《书林藻鉴》卷九记录:“(宋四家)蔡胜在度,苏胜在趣,黄胜在韵,米胜在姿。
”以下对于图中书法艺术的表述,正确的选项是(B)A .反应当时复杂的社会矛盾B.表现当时书法艺术丰富多样C.表现文人激烈的爱国情怀D.标记着书法艺术的全面成熟[ 分析 ]“ (宋四家)蔡胜在度,苏胜在趣,黄胜在韵,米胜在姿” ,说明四人书法各有所长,表现当时书法艺术丰富多样,故 B 项切合题意;从作品中没法直接反应出当时的社会矛盾和文人的爱国情怀,故清除 A 、 C 两项;《兰亭序》不单代表了魏晋时代书法的最高水平,也代表了书法艺术的全面成熟,故清除 D 项。
3.元朝赵孟说:“石如飞白木如籀(大篆 ),写竹还应八法通。
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原来同。
”“画师、书法兼诗人,一身三任焉。
”以下与文中风格相符合的是(D)A .《游春图》B.《洛神赋图》C.《清明上河图》D.《牡丹蕉石图》[ 分析 ]据题干中“ 画师、书法兼诗人,一身三任焉” 可知融绘画、书法、文学于一体,与元明清期间流行的文人画的特色相符合。
《游春图》是隋代展子虔的山川画,与题意不符,A 项错误;《洛神赋图》是东晋画家顾恺之的人物画,与题意不符,B 项错误;《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民俗画,与题意不符,C 项错误;《牡丹蕉石图》是明朝徐渭的文人画,与意符合, D 正确。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途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图5为不同时期的部分货币,据图可知,其形制变化的共同原因是A. 铸铁技术的进步B. 商品交易的需要C. 审美观念不同D. 国家统一的推动【答案】B【解析】【详解】商周的贝币、春秋战国的布币和汉代的五铢钱都是当时流通的货币,在形制方面都体现出便于携带的特征,这种形制有利于商品交易活动的顺利进行,说明这些货币形制是商品交易活动过程中不断选择的结果,B 正确;商周货币是贝壳,春秋战国布币是青铜货币,不属于铸铁货币,排除A;题干设问中要求的是“形制变化的共同原因”,要求寻找同一性,C选项中的“审美观念不同”强调的是差异性,排除;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国家并不统一,排除D。
2.东汉末年,曹操在许下和各地置田官,大力发展屯田,以解决军粮供应、田亩荒芜和流民问题。
“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
”曹操实行屯田,客观上A. 助长了大土地所有制B. 推动了农业商品化进程C. 促进了中原人口南迁D. 缓和了社会的主要矛盾【答案】D【解析】【详解】曹操通过实施屯田制,安置了流民、开垦了荒地、发展了农业生产,“所在积粟,仓廪皆满”,客观上缓和了社会的主要矛盾,D项正确;利用政府控制的土地屯田,没有助长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A项错误;屯田制为解决军粮问题,控制农业生产,没有推动农产品的商品化进程,B项错误;屯田制的推行,使流民成为政府的佃农,有了安定生产生活的条件,没有促进中原人口南迁,C项错误。
营销7次法则的案例The 7 touchpoints rule in marketing refers to the idea that potential customers need to be exposed to a brand or product at least 7 times before they are likely to make a purchase. This rule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building relationships and engaging with customers in various ways over time. 营销中的7次接触法则指的是潜在客户在购买前需要接触品牌或产品至少7次。
这个法则强调了建立关系和通过各种方式与客户进行互动的重要性。
One way companies can apply the 7 touchpoints rule is through omni-channel marketing, where they utilize multiple channels such as social media, email marketing, and physical stores to reach customers. This approach allows for more frequent and varied interactions with customers, increasing the likelihood of conversion. 企业可以通过全渠道营销来应用7次接触法则,利用多个渠道如社交媒体、电子邮件营销和实体店铺来接触客户。
这种方法可以带来更频繁和多样化的客户互动,增加转化的可能性。
Another way to implement the 7 touchpoints rule is through personalized marketing strategies. By collecting data on customerpreferences and behaviors, companies can tailor their messaging and offerings to individual customers, increasing the relevance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ir communications. 通过个性化营销策略,企业可以实施7次接触法则。
课时作业10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4分,共56分)训练点1汉字与书法艺术1.《淮南子·本经》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B )①引文中的“书”为甲骨文②材料反映了仓颉造字的传说③材料属于神话传说,毫不可信④引文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汉字发明的影响A.①③ B.②④C.③④ D.①④解析:“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大意是:仓颉创造文字的时候,天上落下粟米,鬼在夜里啼哭。
分析各选项,②④正确,①错误,甲骨文是目前已知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形式,不能表明材料中的“书”为甲骨文;③错误,神话传说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是研究人类早期社会历史很重要的文献资料。
2.在所有书体中最为奔放跃动,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的是( D )A.篆书B.隶书C.楷书D.草书解析:在所有书体中最为奔放跃动,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的是草书。
所以应选D项。
3.下图是宋代苏轼的书法作品《黄州寒食诗帖》。
它问世于苏轼被贬黄州,仕途受挫的1082年。
这一作品( C )A.工笔重彩,线条流畅纵情B.笔画详备,气象端庄浑厚C.雅俗共赏,字形斜正交错D.结构严整,笔画平直稳重解析:图片只是黑色墨水写的字,何来“工笔重彩”,故A项错误;由图片可知,有些字借鉴了行书的写法,不见得“笔画详备”,故B项错误;苏轼此帖的字有正有斜,雅俗共赏,故C项正确;宋代书法重意境,重个性,不讲求“结构严整,笔画平直稳重”,故D 项错误。
4.唐朝窦冀在描述某书法家的作品时作诗云:“狂僧挥翰狂且逸,独任天机摧格律。
龙虎惭因点画生,雷霆却避锋芒疾。
”该书法家是( C )A.王羲之B.柳公权C.怀素D.颜真卿解析:王羲之善行书,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故A项错误;柳公权善楷书,以骨力劲健见长,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狂僧挥翰狂且逸”,怀素为僧,且善狂草,奔放流畅,一气呵成,故C项正确;颜真卿善行书、楷书,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故D项错误。
一、选择题1.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认为:“讨论、证明、说服,是工业者所用的唯一方法,他们应该用这种方法去取消贵族、军人、法官、富人等对于社会产业的管理”。
这种观点的空想性体现在()A.没有选择正确的阶级斗争的对象B.工人运动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C.没有意识到工人阶级要夺取政权D.离开阶级斗争来实现社会主义解析:材料中空想社会主义者斗争的对象指向“贵族、军人、法官、富人”是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并不是空想,故A项错误;当时工人运动尚处于自发阶段,还未形成无产阶级政党,故B项错误;当时资产阶级还处于上升阶段,因此无产阶级的夺权运动是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故C项错误;材料中“讨论、证明、说服,是工业者所用的唯一方法”说明当时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产阶级、贵族等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希望他们良心发现改善无产阶级的生活状况,显然是空想,故D项正确。
答案:D2.1831年,英国《人民之声报》发布工人阶级政纲,指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工人们是中间和上层阶级的支持者”;1834年,英国“全国各业统一工会”宣布“要建立一种新的秩序,只有社会中真正有用的和有智慧的阶层,才能管理国家事务”。
这一变化反映了()A.工业革命加剧英国社会的贫富分化B.英国工会认识到联合斗争的必要性C.英国工人阶级主体意识的自我觉醒D.社会主义成为英国工运的指导思想解析:材料不涉及英国社会的贫富分化,故A项错误;材料不涉及联合斗争的必要性,故B 项错误;据材料“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工人们是中间和上层阶级的支持者”“要建立一种新的秩序,只有社会中真正有用的和有智慧的阶层,才能管理国家事务”反映了工人阶级逐渐形成了共同的组织,为争取政治权利做出的努力,说明工人阶级主体意识的自我觉醒,故C项正确;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此时工人阶级的目的是提高其政治地位,故D项错误。
答案:C3.马克思认为,在未来的民主制中,社会中的个人不再与政治国家、公共领域和共同体相互分离、疏远和孤立,社会的政治制度就是人民自己的作品、表达和决定。
2022高考立体设计历史人教版第十单元第2讲两次工业革命课后限时作业(十九)(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6分)1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在谈到英国工业革命时写道:“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天才无疑起了一定的作用,然而,更重要的是18世纪后期起了作用的种种有利力量的结合。
”种种有利力量应包括()①圈地运动②海外殖民扩张③君主立宪制的确立④工厂的出现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年8月,一份讣告这样说:“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
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它”是指()A发电机 B蒸汽机 C珍妮机 D内燃机31851年5月1日,万国博览会在伦敦开幕,前来剪彩的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反复使用1个词语,来表达自己的兴奋情绪:荣光、荣光、无尽的荣光。
在当时能让英国女王感到“荣光”的参展产品是()A火车机车、水力纺纱机B电灯泡、电动机C汽车、汽轮D电话机、内燃机【答案】A4据史料记载:17世纪上半叶,茶叶、咖啡等饮料进入欧美,饮茶和喝咖啡成了上层社会的时尚。
18世纪时已有大量的热带水果和蔬菜进入欧洲市场,到了19世纪,比较富裕的家庭的饮食结构逐步趋向合理化。
与此同时,西方社会各阶层的娱乐活动也由赌博等陋习、恶习转向参加各种体育活动。
这些现象反映了()①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世界各地区的经济联系加强②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③科学意识和健康意识逐步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④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完善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5.1790年前后英国开始使用打谷机,以后使用许多新的农业技术和农业机械。
粮食总产量1700年为百万夸特,1845年为百万夸特夸特:计量单位。
下列对上述材料认识最准确的是()A新农机和新农技广泛使用B英国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C英国政府重视农业的作用D工业革命促进了农业发展【答案】D6保尔·芒图撰写的《十八世纪产业革命——英国近代大工业初期的概况》中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产业革命仅仅在于一些技术改进,如果它的后果并不扩张到设备和商品之外,那么,它就终于成为一个不太重要的事件,它在通史上只能占很少的篇幅。
课后作业(二)(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1.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期。
下列有关该时期农业发展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农用动力发生变化②小农经济开始出现③土地所有制发生根本变化④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被打破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选A。
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生产方式上铁犁牛耕出现促使农用动力由人力转变为畜力,故①正确;在生产形式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出现并发展,故②正确;春秋战国时期土地制度逐渐由土地国有制转变为土地私有制,故③正确;春秋战国时期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被打破,但这是商业发展特点而不是农业发展特点,故④错误。
A项符合题意。
2.进入春秋以后,郑国开垦了“蓬蒿藜藿”之地;晋国开垦了狐狸豺狼所居的“南鄙之田”;宋郑之间的“隙地”(可垦而未垦之地),也在被压榨的奴隶的辛勤劳动下开垦出来。
上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春秋奴隶制发展成熟B.土地国有制度的瓦解C.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解析:选C。
春秋时期奴隶制走向瓦解,封建制度兴起并发展,故A项错误;题干反映的是荒地被开垦出来,B项只是其原因之一,不是根本原因,故B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荒地之所以被开垦,根源是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故C项正确;个体小农经济在春秋时期才兴起,故D项错误。
3.“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
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其且行且摇,种乃自下。
”这段话描述的是()A.耧车B.曲辕犁C.翻车D.花楼机解析:选A。
题干描述的是汉代发明的播种工具耧车,故选A项;曲辕犁是唐代耕犁技术的进步的体现,排除B项;翻车是三国时期发明的灌溉工具,排除C项;花楼机是明清时期纺织业的进步的体现,排除D项。
4.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
在下列出土文物中,可以推断中国丝织技术出现的最早时间的文物是()A.记载祭祀蚕神内容的甲骨B.浙江钱山漾新石器时代遗存中的绢片和丝带C.出土的商代遗物中的玉蚕D.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衣解析:选B。
课后作业一、选择题1.(2019·北京朝阳区期中)1978年9月,国务院全国计划会议提出:把注意力转到生产斗争和技术革命上来;把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转到按照经济规律办事的科学管理的轨道上来;从闭关自守或半闭关自守状态转到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利用国外资金,大胆进入国际市场的政策上来。
这次会议() A.结束了以阶级斗争为中心的纲领B.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型C.吹响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号角D.旨在落实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精神答案 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国家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上来,对外政策从封闭到开放,故B项正确。
A、C、D三项均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材料不能体现,故排除。
2.(2019·广西贵港月考)山东邹平农民刘宗水从1963年开始坚持每天写日记,记录和见证了半个世纪以来农村社会历史的变迁。
其中1981年10月23日是这样记的:“到二队分地,过午四时,大片地已分完,只有自留地和饲料地未分”。
材料中的“分地”()A.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B.确立了市场经济发展目标C.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D.促进了多种所有制的发展答案 C解析从题干中信息“1981年”“分地”,可确定是改革开放后,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故C项正确。
由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只是让渡了土地经营权,没有改变所有权,所以排除A项;确立市场经济发展目标是1992年,排除B项;“分地”不能体现多种所有制形式,排除D项。
3.(2019·江西赣州联考)1979年四川省委允许部分试点企业,除少数关系国计民生的产品、短线产品和炸药等危险产品仍由国家统购统配外,大部分生产资料可以进入市场,企业与企业之间可以不经过物资部门直接订立供货合同,也可以在市场上采购来满足自己的需要,企业也可以自销一部分产品。
这体现了() A.国家对计划经济体制的全面否定B.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积极探索C.努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现代企业制度在国企中逐步建立答案 B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四川省委允许部分企业部分产品进入市场,企业间可以直接订立供货合同,可以在市场采购物品,这体现了在传统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故B项正确。
依据材料可知,少数关系国计民生的产品、短线产品和炸药等危险物品仍由国家统购统配,A项错误;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明确提出的,C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D项错误。
4.(2019·河北邯郸月考)1984年,国家允许城镇居民个人出资兴办小手工作坊、小商店(不准雇工),劳动所得除向国家交纳一定的工商税外,全部归自己,时称“个体户”。
当时的城镇个体户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民相比()A.都属于私有经济B.都获得经营自主权C.都属于商品生产D.都获得相同的劳动所得答案 B解析城市个体户兴办小手工作坊、小商店,自主经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农民也是独立经营、自负盈亏,两者经营方式相同,故B项正确。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属于公有制经济,故A项错误;农产品进入市场才算作商品生产,故C项错误;劳动所得不可能相同,故D项错误。
5.(2018·甘肃庆阳期末)有学者认为:当改革开放几近“休克”状态时,“它与中共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1935年遵义会议一样,都起了救党、救国家的伟大历史作用,使人们从凡事要问一问‘姓社姓资’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该学者旨在强调()A.体制改革的革命性B.经济建设的复杂性C.南方谈话的重要性D.思想解放的长期性答案 C解析根据材料“改革开放几近‘休克’状态时”“姓社姓资”和所学知识可知,“它”指的是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从“起了救党、救国家的伟大作用”可知,C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体制改革的革命性,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经济建设的复杂性,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思想解放的长期性,排除D项。
6.(2018·江苏泰州期末)江泽民同志强调,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这几个字是不能没有的,这并非多余,并非“画蛇添足”,而恰恰相反,是“画龙点睛”。
所谓“点睛”就是坚持()A.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B.采取计划和市场互相结合C.市场经济的基础作用D.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答案 A解析中共十五大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特点,符合材料中“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这几个字是不能没有的”信息,故A项正确;B、C、D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7.(2019·吉林长春质量监测)到2002年,中国人民讨论的不再是航向是否正确,而是不断崛起、充满活力的中国对世界秩序和全球经济的影响。
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美国建立单一世界格局的破灭B.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原则确立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推动D.两极格局瓦解创造的良好机遇答案 C解析1992年中国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21世纪初,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C项正确。
A项属于当今政治格局变化的表现,故排除;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原则确立是1995年中共十五大提出的,故B项错误;两极格局瓦解是1991年苏联的解体,时间不符合,故D项错误。
8.(2018·山西大学附中模块诊断)1984年10月,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建立起计划内和计划外的商品价格双轨制;2014年,我国农产品领域实现全部放开,由市场形成价格。
这反映出()A.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强B.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日益凸显C.对外开放的立体格局已经形成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基本完成答案 B解析从材料中的“从价格双轨制到由市场形成价格”等信息可以看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故答案为B项。
材料没有涉及经济全球化的问题,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对外开放的格局问题,排除C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任务仍很艰巨而非基本完成,排除D项。
9.(2018·河北枣强中学期末)1979年广东设想划一个地方出来,搞改革开放,然后全面推开。
邓小平很赞成,说:“还是叫特区好,陕甘宁开始就叫特区嘛!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从上文中可以看出,“特区”的实质是()A.实行特殊的经济发展政策B.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限制C.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采用特殊的经济管理办法答案 B解析“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说明“特区”是指实行特殊经济发展政策的地区,其实质是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限制,故B项正确,A项错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是在2008年,故C项错误;采用特殊的经济管理办法是经济特区的表现,故D项错误。
10.(2019·河北邢台月考)深圳被设立为经济特区后,有人说,在深圳这块士地上,除了五星红旗是红的,其他一切都成“黄”的了,还有人说特区是走私的主要通道,是旧中国上海的租界”等等。
材料主要说明当时() A.经济特区开发不得人心B.特区违法行为日益增多C.特区改革开放的阻力较大D.特区享有一定的自治权答案 C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对经济特区的建立,有些人有疑虑,并且大加指责,这说明经济特区建立的阻力比较大,故C项正确。
经济特区的建立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特区建立的阻力,B项说法不全面,排除;经济特区没有自治权,故D项错误。
11.(2018·浙江杭州期末)1987年日本那霸开辟为自贸区、1989年泰国谢布省进行自由经济区建设。
这些开放从时间、规模上都与我国层次相同,意味着我国在吸收外资、转移产业上面临激烈竞争。
为应对这一局面,我国() A.设立大连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B.开放宁波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C.开辟长江三角洲为经济开放区D.做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决策答案 D解析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和宁波等14个沿海城市开放是在1984年,1985年国家决定把长江三角洲开辟为经济开放区,时间不符,A、B、C三项排除;1990年4月18日,国务院正式宣布开发开放浦东,故D项正确。
12.(2019·云南昆明摸底)1990年我国出口总额达到了621亿美元,对外贸易实现了顺差,改善了自1984年以来连续逆差的状况。
到1991年6月底,国家外汇储备已上升到330亿美元。
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中国()A.经济结构渐趋于合理B.已形成典型的外向型经济C.现代化建设成效显著D.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答案 C解析“对外贸易实现了顺差”“国家外汇储备已上升到330亿美元”表明90年代后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反映出我国现代化建设成效显著,故C项正确。
材料无法体现“经济结构”是否合理,排除A项;材料只是表明对外贸易实现了顺差,并没有到“外向型经济”的程度,B项错误;21世纪初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D项时间不符,错误。
二、非选择题13.(2019·云南玉溪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建立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工作,获得如此迅速的进展,反映了亿万农民要求按照中国农村的实际状况来发展社会主义农业的强烈愿望。
生产责任制的建立,不但克服了集体经济中长期存在的“吃大锅饭”的弊病,而且通过劳动组织、计酬方法等环节的改进,带动了生产关系的部分调整,纠正了长期存在的管理过分集中、经营方式过于单一的缺点,使之更加适合于我国农村的经济状况。
——1982年1号文件《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材料二在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后,村民更加关心的是个人自家的田地,而对于修建一些公共水渠和抗旱水坝等水利设施积极性不高,由于这些基础设施的缺乏,结果又加剧了自然灾害的严重性。
另外由于土地分散经营,各自为政,在对于水源的利用和病虫害的防治方面也存在一些弊端。
由于各家各户在防治的时间上不一致,今天你去打药。
害虫飞到别的田地,明天他去打药,害虫又飞回到你家的田地,这样防治的效果非常差,自然就会影响到农作物的产量。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散了土地的经营权,使得中国的农业效率非常低下。
美国一个种田的人可以养活大约一百个不种田的人,而在中国一个种田的人只可以养活0.5个不种田的人。
这种经营方式自然就增加了粮食的成本,使得中国农产品在与国外竞争中处于成本的劣势。
——吴剑平《浅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利弊及土地规模化经营的趋势》材料三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结合农田基本建设,鼓励农民采取互利互换方式,解决承包地块细碎化问题。
——2013年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农业生产责任制产生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