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公开课—咏物诗
- 格式:ppt
- 大小:355.00 KB
- 文档页数:18
咏物诗鉴赏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2.学习鉴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重点】1、2【教学方法】探究、赏析与练习相结合【教学步骤】一、导入郑板桥有一首画竹题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
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写出了一首首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诗歌。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咏物诗的殿堂,学习鉴赏咏物诗。
二、青灯有味似儿时——回顾与感悟回顾与感悟自己熟悉的以自然景物为引用对象的诗。
墨梅(王冕)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这幅画画的是我家洗砚池旁边的一棵树,每一朵梅花都呈现出淡淡的黑色,没有鲜艳的色彩。
我不需要别人夸它颜色多么漂亮,只要它能在天地之间留下清淡的芳香。
【赏析】梅花,开放在万花凋零的严寒季节,她傲冰斗雪既有清肌玉骨的仙姿,又能先于众花报春,寒气愈重,其清香愈加芬芳。
因此古人常把她作为坚强品格和高贵气节的象征。
本课的墨梅,指只用水墨不用颜色画成的梅花,看上去十分的高雅大方。
本诗作者王冕是元末明初人,被称为“画梅圣手”。
这是一首作者自己题咏自己所画梅花的诗作。
诗中所描写的墨梅劲秀芬芳、卓然不群。
石灰吟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赏析】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点拨: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题竹石画(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赏析】这是一首是在竹石图上的题画诗,作者咏的是竹石,但已不是对自然界竹石的一般描写,而是蕴含了作者深刻的思想感情。
一枝一叶总关情咏物诗鉴赏与创作公开课教学实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咏物诗歌的特点。
2.掌握鉴赏咏物诗的思路。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歌中包含的感情,并学习如何将自己的情感通过“一枝一叶”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咏物诗的写作特点。
学习鉴赏咏物诗的思路,和咏物诗歌的创作。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互动、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导语师:郑板桥有句话说:一枝一叶总关情,其实,世间万物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
王安石说“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诗人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这就产生了咏物诗。
我们今天学习的主要内容就是学会鉴赏咏物诗,如果我们一切顺利,我希望能看到大家能尝试写一首咏物诗。
二、[初步感知]:提问:什么是咏物诗?诗人笔下都会咏什么物?试举出一些我们学过的例子或身边的例子。
(2分钟)生一:咏,就是歌咏。
咏物诗就是歌咏一种事物。
比如,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生二:还有,毛泽东《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生三:咏物诗里还会描写一些动物。
比如骆宾王的《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小结:】“很好。
大家都用心去想了。
不难看出,诗人笔下的咏物诗包含了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天地山川,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
”三、『合作探究』“那么,请想一想,作者在这一过程中会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情感?小组讨论一下,给3分钟时间。
”生一:对景色的喜爱及向往。
生二:对景物精神的赞美。
生三: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或价值观。
“大家做的很好,那么,这些所咏之物与作者的思想感情有关系吗?”异口同声:“一切景语皆情语。
”“好的。
那我们在鉴赏这类诗歌时理解情感就要先干什么?”生一:找到歌咏的对象。
咏物诗公开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学习的是咏物诗,以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为例。
这首诗描绘了鹳雀楼的高耸与黄河的壮阔,展现了诗人胸怀壮志的豪情。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咏物诗的概念,认识咏物诗的特点。
2. 分析《登鹳雀楼》的意象、意境和情感,体会诗人的豪情壮志。
3. 学会欣赏咏物诗,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咏物诗的概念,分析《登鹳雀楼》的意象、意境和情感。
难点:欣赏咏物诗,提高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图片展示鹳雀楼和黄河的壮阔景象,引发学生对咏物诗的兴趣。
2. 讲解咏物诗的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咏物诗。
3. 分析《登鹳雀楼》的意象、意境和情感,解读诗人的豪情壮志。
4. 欣赏其他咏物诗,如杜甫的《望岳》、李白的《庐山谣》等,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5. 随堂练习:请学生结合生活中的物品,尝试创作一首咏物诗。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登鹳雀楼》意象:鹳雀楼、黄河意境:高耸、壮阔情感:豪情壮志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背诵《登鹳雀楼》。
2. 请学生结合生活中的物品,创作一首咏物诗,并附上创作思路和感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学生对咏物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和情感。
在欣赏其他咏物诗时,学生表现出较高的审美情趣。
但在创作咏物诗时,部分学生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
拓展延伸:邀请学生分享生活中的物品,进行咏物诗创作展示,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审美情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1. 咏物诗的概念:咏物诗是一种以描写自然景物或物体为主,借物抒情的诗歌形式。
它通过对物象的细致描绘,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2. 《登鹳雀楼》的意象:鹳雀楼、黄河是诗中的主要意象。
鹳雀楼象征着高远和志向,黄河则象征着壮阔和力量。
3. 意境与情感:诗中的意境是通过鹳雀楼和黄河的描绘来展现的,高耸和壮阔的意象营造出一种豪情壮志的氛围。
咏物诗鉴赏与创作公开课教学实录育星教育网丰富的资源最快的更新优质的服务诚信的运作一枝一叶总关情咏物诗鉴赏与创作公开课教学实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咏物诗歌的特点。
2.掌握鉴赏咏物诗的思路。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歌中包含的感情,并学习如何将自己的情感通过“一枝一叶”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咏物诗的写作特点。
学习鉴赏咏物诗的思路,和咏物诗歌的创作。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互动、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导语师:郑板桥有句话说:一枝一叶总关情,其实,世间万物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
王安石说“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诗人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这就产生了咏物诗。
我们今天学习的主要内容就是学会鉴赏咏物诗,如果我们一切顺利,我希望能看到大家能尝试写一首咏物诗。
二、[初步感知]:提问:什么是咏物诗,诗人笔下都会咏什么物,试举出一些我们学过的例子或身边的例子。
(2分钟)生一:咏,就是歌咏。
咏物诗就是歌咏一种事物。
比如,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生二:还有,毛泽东《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生三:咏物诗里还会描写一些动物。
比如骆宾王的《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小结:】“很好。
大家都用心去想了。
不难看出,诗人笔下的咏物诗包含了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天地山川,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
” 三、『合作探究』“那么,请想一想,作者在这一过程中会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情感,小组讨论一下,给3分钟时间。
”生一:对景色的喜爱及向往。
生二:对景物精神的赞美。
生三: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或价值观。
“大家做的很好,那么,这些所咏之物与作者的思想感情有关系吗,”异口同声:“一切景语皆情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