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二 专题六 罗斯福新政
- 格式:ppt
- 大小:4.38 MB
- 文档页数:27
第2课罗斯福新政1.胡佛政府在股市危机后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包括在工资、关税、价格等方面进行立法。
例如,要求雇主不得削减工资,因为保持工资水平能够维持甚至刺激市场需求,可危机是世界性的,市场需求仍然不断下降。
在这种情况下,雇主无法削减工资,就只好裁员,失业率因此大增,到1933年,全国失业率达到25%。
材料意在说明()A.胡佛政府自由放任政策破产B.胡佛干预措施加重了经济危机C.经济危机的根源是供需矛盾D.世界性经济危机需要国际合作答案:B材料反映出胡佛政府实行局部干预的经济政策,并非完全自由放任,故A 项错误;材料胡佛的局部干预措施导致失业率而因此大增,加重了经济危机,故B 项正确;经济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供需矛盾是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胡佛的局部干预措施加重了经济危机,因此需要更加彻底的改革,“危机是世界性的”,国际合作只是解决危机的措施之一,故D项错误。
2.1930年3月,美国总统签署了公民保育团计划,参加该计划的年轻人投入到植树造林,建设道路、铁轨、露营地等事业中,每月可挣30美元。
下列措施中,与这一做法和作用最为相似的是()A.向减产农民提供政府补贴B.政府拨款进行社会救济C.实行养老和失业保险制度D.兴办了田纳西水利工程答案:D。
“参加该计划的年轻人投入到植树造林,建设道路、铁轨、露营地等事业中,每月可挣30美元”体现了“以工代赈”,与兴办田纳西水利工程相似,故D 正确;A是对农业的调整,排除;B、C是社会救济,排除。
3.1933年11月以后,罗斯福建立了一个由少数阁员参加的全国应变委员会作为超级内阁发挥作用。
委员会建立了中央统计局,负责政府统计资料的标准化。
委员会在各州设置代表机构和现场工作组,用于解释联邦纲领。
罗斯福意在() A.探索社会管理的计划道路B.强化政府分权制衡的原则C.把新政引向社会长远改革D.依靠州政府力量推进新政答案:A。
据题干中罗斯福政府成立了全国应变委员会、中央统计局等机构以指导、解释改革,故选A项;题干中未提及政府、国会、法院如何制衡,排除B项;材料中的措施并非为了长远改革,排除C项;罗斯福新政是在中央政府的指导下进行改革的,排除D项。
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单元概述本专题主要叙述罗斯福新政及其影响和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情况。
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相对稳定的局面和国内外有利的条件,使美国经济出现了繁荣局面。
繁荣掩盖了潜伏的危机,助长了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更加放纵资本的为所欲为,最终导致了1929—1933年大危机。
这次危机从美国开始,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是有史以来持续时间最长、范围最广、危害最烈、影响最深的一场危机,它沉重打击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破坏了世界经济,引起了一些国家的政治危机,也恶化了国际关系。
为摆脱危机,各国政府采取了不同的对策。
1932年罗斯福当选美国总统,开始推行“新政”,通过国家干预来减缓和摆脱危机的做法,对美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进一步维护和巩固了资本主义的统治。
由此,垄断资本主义统治方法开始步入新的时期。
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和日本,在战后的经济重建和发展中所进行的改革各具特色。
无论是英国的自由市场经济、法国的混合经济、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还是日本的政府主导型经济模式的建立,都反映出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新发展。
对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生存和发展,国家的宏观调控和干预,已经不可逆转地成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正常运行所不可或缺的内在机制之一。
高手策略要用发展的、辩证的、历史的观点看历史。
任何社会经济制度的确立、发展和变化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是在不断的艰难探索中成长起来的。
要结合一战前后的历史,整体把握该时期资本主义世界格局的变化,认识新政是时代的产物奠定基础。
新政是工业社会发展的要求。
经过两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工业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原有的经济体制不适应新的生产力。
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历史发展和以后资本主义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的自我扬弃,是在资本主义内部的自我改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
国家干预经济成为二战后西方国家普遍遵循的经济政策,但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其干预的领域和程度也各有特色。
笔记整理:罗斯福新政新政背景:1、美国出现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2、胡佛反危机措施的失败3、全国要求改革的呼声高涨4、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罗斯福用“炉边谈话”的形式向人民解释新政,争取人民的支持。
实干家罗斯福——“狮子”“狐狸”(比喻他善于审时度势,见机行事,既能迂回前进,又敢于大胆突破的作风。
)新政的实施:阶段(2个阶段):第一阶段:1933-1935年,采取应急措施,结束混乱状态,稳定人心第二阶段:1936-1939年,巩固和发展已取得的成就内容(3R):复兴(Recovery)、改革(Reform)救济(Relief)具体措施:①股市崩溃,银行倒闭——整顿银行业,克服金融危机→恢复正常金融秩序和人们对银行的信心②农产品价格猛跌——调整农业政策→促进了农业和工业生产的复苏③企业破产——加强对工业的指导①→缓解失业问题,刺激消费④失业——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②(以工代赈)→缓和劳资矛盾⑤社会秩序混乱——保护劳工权利③、建立社会保障体系④→有助于社会稳定新政核心:恢复工业新政直接目的:摆脱严重的经济危机新政最终目的: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新政的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新政采用的目的:政府干预问:新政属于改良还是革命?答:改良新政的影响:经济上: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渡过难关;社会保障体系的初步建立。
政治上:一定程度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避免走上法西斯的道路。
制度创新: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美国经济进入垄断组织和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体制。
影响深远:资本主义世界迎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时期。
局限: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故未能完全消除经济危机。
①包括有:国会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成立全国工业复兴署;蓝鹰运动②包括有:田纳西河流域水利工程③包括有:1935年的《全国劳工关系法》;1938年的《公平劳动标准法》这是罗斯福为缓和劳资矛盾而取得的一项改革成果④包括有:实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新政的特点:新的理论和政策:凯恩斯主义,国家对经济的直接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