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中国通信学科技术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浅谈中国通信学科技术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浅谈中国通信学科技术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浅谈中国通信学科技术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浅谈中国通信学科技术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摘要】通信学科是一门发展迅速的新兴学科,特别是近四十多年来,随着数字通信、光纤通信、程控交换、移动通信、互联网通信等现代通信技术的相继推出,通信学科深刻地影响了全球技术经济和相关学科的发展,成为信息社会重要的基础。但我们中国,由于历史的原因,通信学科的起步较晚,并在很长一段时间落后于发达国家。然而自1980年代以来,中国通信学科取得了令全球瞩目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通信学科信息社会通信技术

回顾和梳理中国通信技术学科的发展历程,不但有助于后人了解这段弥足珍贵的历史的原貌,也有益于当代人由史实汲取启迪,由过去的经验和教训获得对于未来发展的把握,为决策提供参考。【1】

一、通信学科的技术演进

通信学科始终围绕着信息的传递。通信学科的技术演进包括:通信网络及交换技术、有线及光通信技术、无线及移动通信技术、数据及互联网通信技术。

1、通信网络及交换技术演进。通信网络及交换技术,起源于电报和电话的发明,在十九世纪初与电磁学等基础学科的突破性发展密不可分。自十九世纪中叶至二十一世纪初,在应用需求的推动下,通信网络及交换技术的演进经历了从电报到电话,从电话到电话网络,模拟通信网至数字通信网,增值业务与智能网的形成,电路交换到分组交换,固定电话网到移动电话网,以及下一代网络技术的演进几个重要的阶段。其中,电报及电话、人工交换、步进制交换、纵横制交换、数字程控交换和软交换,是通信网络及交换技术演进的历史性标志。

2、有线及光通信技术演进。包括明线通信、电缆通信、现代光纤通信、自由空间光通信等有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

3、无线及移动通信技术演进。自1897年马可尼取得无线电通信试验成功至今,无线及移动通信技术经历了从模拟无线通信到数字无线通信、从语音业务到多媒体业务等变革。

4、数据及互联网通信技术演进。纵观电作为主要载体之后的数据通信发展史,可大致分为:电报网传送少量文字信息、依托电话网来传输传真和话带数据、计算机大规模组网和全IP阶段这四个主要阶段。

二、中国通信技术的发展。

1、中国通信网络及交换技术的发展。从十九世纪末以来的一百多年,中国通信网络及

交换技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自力更生为主到改革开放初期(1980年代)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发展到在不少领域内已和发达国家达到同步水平,其历史过程经历了五个重要阶段:1949年之前,以争取电话经营主权为主,并开始电话网的初步建设;1949年到1958年,以步进制市话交换机和共电式人工长途交换机为主,全面建设国家电话网,并开始关键交换设备的自主研制、生产和应用;1958年到1982年,以纵横制交换机的科技攻关为龙头,掌握了自动交换机的自主研制技术,构建了网络和交换子学科体系;1982年到1998年,在改革开放国策推动下,程控交换技术、智能网技术和宽带交换技术得到快速发展;1998年之后,以电信改革为契机,中国通信网络快步迈向下一代网络。

2、中国有线及光通信技术的发展。中国有线通信的发展经过了建国前的引入阶段,建国后的自力更生,改革开放后的引进消化吸收,以及进入21世纪之后的自主创新等几个阶段,与有线通信事业发展相对应,有线通信技术也经历架空明线传输,电缆载波传输,光纤数字传输,光网络智能化分组化等几次技术革命。中国有线通信的发展与世界的差距在缩小,正在由通信大国向通信强国发展。其中建国后期恢复了明线通信并建设有线通信线路以及改造和架空明线传输线路的载波化。

3、中国无线及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中国无线及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最早要上溯到1899年清朝政府在广州军事要塞上的无线电机(短波通信)应用。其快速发展时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的自力更生创业阶段,短波通信、微波通信和卫星通信等在国家和主管部门的支持下,技术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并广泛应用于国家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中。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改革开放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的大政方针引导下,中国无线及移动通信技术得到了全面发展和应用,移动通信的空前发展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质量,尤其第三代移动通信自主标准TD-SCDMA的提出使中国走在了世界无线通信技术发展的前列。在技术研制发展阶段,经历了研制技术的开端、“东方红”系列卫星的研制与发展、卫星地面设备的研制与发展、卫星通信体制的发展、卫星通信频率与轨道资源的管理与分配。卫星技术的应用发展,经历了卫星通信应用的开端、卫星通信地面站的建设、卫星通信空间段的建设、卫星通信业务的运营。移动通信的发展包括蜂窝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集群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无线寻呼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公用无绳电话的发展。

4、中国数据及互联网通信技术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之前通信技术发展缓慢,引进的国外电报机主要为军事服务。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促进了我国数据通信技术的研究,并逐渐从以军事应用为主转向为以公众服务为主。整体来看,我国数据通信技术的发展过程与国际发展历程基本类似,也经历了电报、传真、数据网和互联网四个大的业务发展阶段,并从引

进、消化吸收发展到自主创新,逐步赶上了世界发展的步伐。

其中电报和传真的引进与发展描述了这两项业务在中国的生命周期过程。数据网的探索与发展部分记载了X.25的研究与发展、DDN的引进与发展、ISDN的研究与发展、FR的研究与发展、ATM的研究与发展。其实可以将互联网的引进与发展划分成了引进与探索、社会化应用初级、社会化应用的发展等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中描述了中国与国际网络的连接、中国搭建电子服务器、中国早期的TCP/IP高速互联电路、中国与国际互联网实现全功能连接、“.CN”域名注册、的发展历程。第二阶段描述了非经营性的全国骨干网络建设、经营性的全国骨干网络建设、中国最早的民营ISP、中国ICP的崛起、国家推动的上网工程、国产设备打破国外设备的市场垄断等方面。第三阶段则重点介绍了互联网的规模高速增长、网络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设备研发取得全面发展、互联网应用渗透到各个行业、互联网治理逐步正规化、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创新取得进展、取得国际标准话语权、三网融合业务逐步发展等内容。数据通信与互联网标准的发展部分主要介绍了传真标准的发展、分组交换网标准的发展、DDN标准的发展、ISDN标准的发展、帧中继标准的发展、ATM标准的发展及IP和互联网标准的发展。

三、通信学科技术发展趋势。

从通信学科技术的发展历史来看,作为信息科学基础的通信学科技术在过去几十年里经历了一系列重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数字化、智能化、移动化和分组化为特征的技术演进历程。而当前,由于社会转型和技术进步的步伐加快,通信学科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着多维度多层面的方向发展,展现了以融合化、宽带化、泛在化和绿色化为主要特征的新的发展历程。

虽然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我国通信业已经率先摆脱了瓶颈状态,并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先导产业。但是目前通信学科的发展仍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信息安全问题、节能减排问题、商业模式问题、法律架构问题等等。上述挑战都是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通信科技界要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应对挑战,为通信学科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也使通信学科更好的造福人类。

四、结语。西奥多.冯.卡门说过:“科学家探究已有的世界,工程师开创全无的天地。”我们2010级的新生因为兴趣所在,或者职业方向的选择,经过志愿填报的平衡,录取系统“正态分布”的筛选,我们有幸进入到海南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学习。作为通信工程系的一员,从大方向来说,我们已经踏上开创全无的天地的道路。我们坚信通信学科在发展,学科环境在变化。过去的经验仍然适用的要坚持,不足的要加强,不再适用的要与时俱进,进

行改变或改革。总之,面对通信学科的快速发展态势,我们应当及时总结经验,制订学科发展战略,确定技术路线,深化改革,完善创新机制,加强学科建设,加快人才培养,加大科研投入,为我国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通信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做好扎实有效的先导性工作和技术支撑工作。

中国科技发展历程

中国科技发展历程 古代中国——科学技术成就辉煌 中华民族的科技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曾经为人类发展作出过巨大的贡献,并且在16世纪中期以前一直处于世界科技舞台的中心。早在距今3300多年以前的甲骨文中就有有关日食的记载。距今2500年以前的战国时期问世的《考工记》准确地记载了六种不同成份的铜锡合金及其不同用途。公元1世纪初期的西汉时期,中国人发明了造纸术,公元105年左右中国科学家蔡伦又改进和提高了造纸技术,从而使造纸技术在中国迅速推广开来。公元3世纪左右,中国人发明了瓷器,这一技术在11世纪传到波斯,由那里经阿拉伯于1470年左右传到意大利以及整个欧洲。到唐朝,中国科学家发明了火药,并在公元9世纪首次将其用于战争之中。在11世纪中期的宋朝,中国科学家发明的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5世纪中期,中国医学家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发展的集大成者。到此时为止,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达到了顶峰时期,四大发明已经先后登上了历史舞台。著名英国科学家约瑟博士认为,中国“在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现代西方世界所应用的许多发明都来自中国,中国是一个发明的国度。 由于从明代14世纪60年代末始以来,中国对外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影响了近代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并使之处于相对停滞状态。 与此同时,欧洲成为现代科学的发源地,生产力突飞猛进,科学技

术获得迅速进展。中国逐渐拉大了与世界先进国家的距离。 近现代中国——科技发展历经曲折 在近代历史上,积贫积弱的中国不仅在科技发展上乏善可,而且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还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一个有着光辉灿烂历史的文明古国就这样退出了世界科技舞台。 19世纪中叶,一批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中国先行者,倡导科学救国、教育救国,主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 于是中国开始有了出国求学者。1847年,来自香山南屏镇的容闳来到美国,3年后,他考入耶鲁大学。1854年,他又以优异的成绩从这所大学毕业,成为历史上毕业于美国大学的第一位中国人。1872年至1875年,清朝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120名青少年到美国留学。1905年,中国废除了科举制度,清政府举行了第一次归国留学生考试。这些归国人员为引进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1911年10月10日,在武昌爆发了辛亥革命。在革命先行者领导下,终于推翻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帝制,中国走向。 是近代中国主科学救国的先驱。但是,20世纪前叶的中国,动荡不安,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物质条件极差,所以发展依然很缓慢。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为反对“巴黎和会”上帝国主义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1919年5月4日,中国爆发了伟大的爱国救亡运动,即“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提倡与科学,为中国近代科学的诞生扫清了道路。当时的留美学生元任、任鸿隽、铨、胡适等在美国发起组织了中国科

浅谈中国通信产业的发展和变迁

北京理工大学论文题目:浅谈中国通信产业的发展和变迁 姓名蔡林_____ 学号 __ 班级___ _____ 2013 年 5 月 1日

摘要 1994年垄断中国交换机市场的产品被称为“七国八制”,具体解释是七个国家八种制式的产品,分别是日本的NEC和富士通、美国的朗讯、瑞典的爱立信、德国的西门子、比利时的BTM、法国的阿尔卡特、加拿大的北电网络。他们合力瓜分了中国的程控交换机市场。 2009年3G全面铺开时以中兴、华为、大唐等为代表的本土设备供应商凭借创新的产品技术、稳定的产品质量、灵活的产品报价等优势,按载频计,一举拿到70%的市场份额,打破了2G时代海外厂商占据统治地位的格局。 大量的中国的通信技术,中国的通信产品走向世界,一定可以把中国制造变成“价廉物美”的代名词。 关键词:通信设备、市场、中国制造、机会

目录 第一章前言 (4) 第二章中国通信产业的腾飞 (4) 2.1 1994年,第一次腾飞 (4) 2.2 2000年,第二次腾飞 (5) 2.3 2008年,第三次腾飞 (5) 第三章各通信设备商现状 (6) 3.1国内企业 (6) 3.2外商投资企业 (6) 3.3行业低谷 (7) 第四章面临的机遇 (7) 4.1“宽带中国”战略出台 (7) 4.2三网融合试点双向业务并轨 (7) 4.3 4G牌照发放运营商提速演进步伐 (7) 4.4 100G步入规模商用 (8) 第五章总结 (8) 参考文献 (9)

浅谈中国通信产业的发展和变迁 第一章前言 中国是个泱泱大国,通信科技上也逐渐走入了世界前列。在欧、亚、非洲很容易就可以见到中国的通信设备。 我从1994年,加入了通信工程师的行列,进入了这个产业。当时老师和我们讲,通信发展的目标就是“人一生下来,就有一个唯一的号码,通过这个号码,可以随时找到这个人”。在装一部电话需要等待半年的当时来看,我们都觉得简直就是在说天方夜谭。今天,我们做了很多我们20年前做梦也没有梦到的事情。 第二章中国通信产业的腾飞 2.1 1994年,第一次腾飞 而我们当时所不知道的是,1994年我们正面临了中国通信产业发展的第一次腾飞。当时中国在电话铺设上已经应用了程控交换机,突破了供电交换机的限制,大大提高了效率。但是诺大一个需求市场,竟然没有自己的国产品牌,全部被国外厂商垄断。而老百姓又对电话有了极大的需求,1994年我国固网用户的增长比例是57%,这个数字至今也未被打破。 当时,垄断中国交换机市场的产品被称为“七国八制”,具体解释是七个国家八种制式的产品,分别是日本的NEC和富士通、美国的朗讯、瑞典的爱立信、德国的西门子、比利时的BTM、法国的阿尔卡特、加拿大的北电网络。他们合力瓜分了中国的程控交换机市场。 著名的华为公司在1994 推出C&C08数字程控交换机,1995年销售额达15亿人民币。1993年,西安大唐电信有限公司成立。邮电科学研究院分为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电信科学研究规划院、邮政科学研究规划院。1995年西安大唐公司研制开发的SP30超级数字程控交换机通过生产定型鉴定。五所研制的155、622Mb/s SDH光通信系统及设备通过鉴定。由04机技术持有方与另外8家04机生产企业共同出资,巨龙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1995年在北京注册成立。其时巨龙集团的HJD04交换设备已经成熟并投入使用了。1993年深圳中兴新通讯设备有限公司成立(由航天系统691厂、深圳广宇工业集团公司与中兴维先通共同投资组建),首创“国有民营”经营机制。 据说是由时任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将,,新兴的四家有代表性的通信制造厂商分别为巨龙通信、大唐电信、中兴通讯、华为技术,取各家的头一个字串联起来,恰好是朗朗上口的“巨大中华”。从此,“巨大中华”成为了中国通信的代表。

2020高中历史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2.1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45分钟作业

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学习视点 重点:古代中国的伟大科技成就。 难点:古代中国伟大科技发明发现的方法与精神,造成近代中国科技落后的深刻社会原因。 课前预习 一、纸的发明 1.背景:秦汉时期,以________和丝织品作为主要书写材料,不利于文化的传播。 2.经过:西汉早期可能已经发明了书写用纸;东汉________改进了造纸术。 3.外传:公元8世纪,________开始用中国的技术和设备造纸,之后,造纸术传到欧洲。 4.意义:使得________的记录、传播和继承有了革命性的进步;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最为显著。 二、指南针和方向测定技术 1.发明 (1)战国时期出现了“________”。 (2)宋代出现了指南鱼,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用磁石摩擦钢针制作________的技术。 2.外传:在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指南针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再传入________。 3.意义:指南针应用于________,对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特别重大,为郑和下西洋和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提供了技术保证。 三、火药的发明和使用 1.发明: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经具有了有关硫磺和硝石的知识;东晋________的《抱朴子·仙药》中已经提到“火药”。 2.使用:________,出现了火箭和火炮;明代出现了早期的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 3.外传:12、13世纪,火药传入阿拉伯国家,然后传到欧洲乃至世界各地。 4.意义:为资产阶级打败________创造了条件。 四、印刷术的进步 1.概况 (1)雕版印刷术:唐代的________,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2)活字印刷术:宋代________用胶泥制作的活字排印,提高了印刷效率。 (3)元代王祯创制了木活字和转轮排字盘;明代中期出现了铜活字。 2.外传:由波斯传到了西方。 3.影响:推进了文化的传播;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________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五、中国古代的科学思想 1.特点:讲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重视完善________的关系;比较重视总结________,而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 2.影响:中国文化具有强调实用技术,忽视________的倾向。 答案: 一、1.竹木简牍 2.蔡伦 3.阿拉伯人 4.信息 二、1.(1)司南(2)指南针 2.欧洲 3.方向测定

浅析中国通信行业的发展

论中国电信企业转型 叶妍妍 (西南科技大学网络学院04秋经济学专业本科班) 【摘要】:本文分析了中国电信是一家服务着近2亿用户的固网企业,面对同质竞争、异质分流,究竟业务增长点在哪里?怎样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引出中国电信面对内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不转型就难有生存空间的现状。并从观念的转变,工作思路、方法的转变来对解答如何转型这一问题,需要调整内部的业务、产品、服务结构,实施精确管理来实现企业的成功转型。并对近期中国电信在应对市场竞争压力之下,首先要开展的几项工作进行了分析,且转变工作作风,进一步提高总部效率加快推动企业由传统基础网络运营商向现代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变,这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 【关键词】:竞争优势快速发展精确管理

目录 一、如何加快实现企业转型 (一)转型内外因 (二)衡量企业转型实现 1、哪些领域能够发挥作用 2、能发挥多大的作用 3、怎样发挥作用 (三)怎么转型 1、观念、工作思路、方法转变 2、内部业务、产品、服务结构调整 3、实施精确管理 二、近期的几项重要工作 (一)在业务发展方面 (二)3G的决策 (三)国际化拓展的整体战略思路 (四)IT系统建设 (五)明确实业定位和转型思路 三、提高总部效率 (一)要以集团整体利益为重 (二)鼓励创新 (三)加强执行力

序言 转型是当前电信业最热门的话题,但转型的内涵到底是什么,转型从根本上要解决什么问题,人们的理解却是千差万别。中国电信要从传统基础网络运营商向现代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中国联通则提出从规模型向规模效益型企业转型。这两种转型理念之间有何关联?Google一下“电信转型”,可以查到近百万条信息,关于转型的解读数不胜数。各种论坛、报告和媒体报道都在热火朝天地谈论转型。但仔细读来,却很难找到一种关于转型的普遍共识。 事实上,世界经济和电信产业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十字路口。转型是各大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转型确有本质的,带共通性的内涵。美国两位著名的“转型学者”拉里·博西迪和拉姆·查兰对此有较好的阐述。他们在新著《转型》中反复强调,“以往取得巨大成功的商业模式——也是甚至是作为该领导人的业绩基础而成长起来的模式——已经不再奏效”,转型就是“面对那些不同于以往所熟知的现实”,重新设计商业模式。此书的译介者运用了一个中国最常见的成语“实事求是”去描述国际知名企业转型所建立的商业模式。书中通过对大量转型案例的深刻分析提示人们,转型的实质就是把企业经营理念、思维方法转到“实事求是”的商业模式上来。结合电信业近年来发展的历史规律和我国电信企业的运营现实,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拉里·博西迪和拉姆·查兰提出的“实事求是”的商业模式,应该是具有普遍意义的转型内涵。 一、谈谈如何加快实现企业转型。 一家服务着近2亿用户的固网企业,面对同质竞争、异质分流,究竟业务增长点在哪里?怎样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想在竞争中取胜,首先要知己知彼。对中国电信来讲,竞争对手现在是周围几家运营商,将来可能是国际运营商,再往后也可能扩大到微软、传媒业、内容开发业等。那么电信自己呢,电信的竞争优势是什么呢?首先是网络资源、客户资源,还有就是品牌和人才,当然,这些优势是目前作为电信运营商的优势,将来还能不能成为优势,就要看下一步怎么转型、怎么发展。所以第一步的问题是要不要转型?向哪里转?集团公司提出,要加快推动企业由传统基础网络运营商向现代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变,这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 (一)转型内外因 从国际上看,技术发展和企业竞争形态的变化使电信企业转型成为可能。 实际上,电信企业关于转型的提法早已有之。上世纪90年代末期和2000年左右,美国人提出信息高速公路以后,美国、欧盟的电信运营商、日本的NTT公司等都纷纷提出要成为信息通信服务提供商,并且采取了一系列兼并、收购行为。美国AT&T公司试图通过几次大规模收购成为全球第一个具有本地、长途、无线、有线电视和高

无线通信的发展历程

无线通信系统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现代无线通信系统中最重要的两项基础是多址接入(Multiple Access)和双工(Multiplexing)。从1G到4G的无线通信系统演进史基本上就是在这两项技术上进行不断改进。 多址接入技术为不同的用户同时接入无线通信网提供了可能性。给出了三种最典型的多址接入技术:FDMA、TDMA和CDMA的比较。 双工技术为用户同时接收和发送数据提供了可能性。两种最典型的双工技术:FDD模式和TDD模式。 中国无线通信科技发展史和未来走向范文 当今,全球无线通信产业的两个突出特点体现在:一是公众移动通信保持增长态势,一些国家和地区增势强劲,但存在发展不均衡的现象;二是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热点不断,研究和应用十分活跃。 1 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 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信息化,人们要通信息化开创新的工作方式、管理方式、商贸方式、金融方式、思想交流方式、文化教育方式、医疗保健方式以及消费与生活方式。无线通信也从固定方式发展为移动方式,移动通信发展至今大约经历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年代初至50年代初,主要用于舰船及军有,采用短

波频及电子管技术,至该阶段末期才出现150MHZ VHF单工汽车公用移动电话系统MTS。 第二阶段为50年代到60年代,此时频段扩展至UHF450MHZ,器件技术已向半导体过渡,大都为移动环境中的专用系统,并解决了移动电话与公用电话网的接续问题。 第三阶段为70年代初至80年代初频段扩展至800MHZ,美国Bell研究所提出了蜂窝系统概念并于70年代末进行了AMPS试验。 第四阶段为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为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兴起与大发展阶段,并逐步向个人通信业务方向迈进;此时出现了D-AMPS、TACS、ETACS、GSM/DCS、cdmaOne、PDC、PHS、DECT、PACS、PCS等各类系统与业务运行。 第五阶段为90年代中至今,随着数据通信与多媒体业务需求的发展,适应移动数据、移动计算及移动多媒体运作需要的第三代移动通信开始兴起,其全球标准化及相应融合工作与样机研制和现场试验工作在快速推进,包括从第二代至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平滑过渡问题在内。 2 第一代无线通信系统 采用频分多址(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技术组建的模拟蜂窝网也被称为第一代(First Generation,下称1G)无线通信系统。这些系统中,话务是主要的通信方式。由于采用模拟调制,这些

中国通信技术服务行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中国通信技术服务行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通信行业的发展现状进行总结与分析,描述了通信技术服务行业的行业背景与下游需求特征。同时,通过对通信技术服务行业的细分市场、发展现状、市场规模、技术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述了该行业的市场化程度、发展特点、行业结构,以及行业的未来演进方向等重要内容。 关键词:通信技术服务网络建设网络运维网络优化 1、全国通信行业发展现状 通信行业是一个技术导向型的行业,随着TD-SCDMA/WCDMA/CDMA等3G技术、ADSL/EPON/GPON等宽带接入技术的发展和大规模商用,我国的通信行业得到了高速发展。特别是在2008年5月,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个运营商宣布了重组方案,标志着中国通信行业新格局的产生,整个通信行业迎来了高速发展阶段。截至到2010年底全国的移动通信基站总数已达138.5万座,其中3G基站51.1万座。2010年全国电话用户增长到115339万户,移动电话用户在电话用户总数中所占的比重达到74.48%。纵观整个电信行业,2010年累计完成电信业务总量30955亿元,同比增长20.5%;实现电信主营业务收入8988亿元,同比增长6.4%;完成电信固定资产投资3197亿元,同比下降14.2%。随着3G牌照的发放,三大运营商开始大规模部署3G网络,如下图所示为中国电信业固定资产投资: 2010年的电信固定资产投资中,东部地区的投资额达到1,487亿元,占电信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46.5%;中部地区的投资额达到874亿元,占电信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27.3%。而相对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的电信投资额只有835亿元,占投资总额的26.2%。2010年,我国东南部沿海各省市电信固定资产存量为4,497亿元,占我国电信资源存量的46.5%,中部地区各省电信固定资产存量为2,643亿元,占我国电信资源存量的27.3%,西部地区各省固定资产存量为2,525亿元,占我国电信资源存量的26.2%。 但是,随着运营商的建设投资规模持续增长,国内的通信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通信网络已经形成为一个多厂商、多网络技术制式的复杂通信网络,融合了核心网、传输网、接入网、支撑网等各种功能子网,设备规模庞大。特别是宽带接入网和移动通信网,成为电信网络的建设主体。从进入21世纪以来,以ADSL为代表的宽带接入技术已经得到了较大范围的普及,在2008年我国的宽带接入设备年产量已达1864万线,从市场规模上来看,宽带接入市场和移动通信市场在2009年分别达到了23%和16%。如图所示为中国电信网络的资产

我国通信行业的发展历史

关于我国通信行业发展历史的调研 报告人:唐思静学号:201054080306 我国的通信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从最初的一穷二白进入到现在业务种类丰富多彩、服务质量节节高升的时代。回顾了我国通信产业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并根据其发展状况,可将其划分为五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从电报到无线电话,从人工控制到程控交换,从架空明线到光纤传输,从固定通信到移动互联网,从“大哥大”到智能手机,通信技术和产品服务在中国一代又一代“繁衍”,中国通信产业这几十年来“跨越式”发展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一、1949年以前—通信产业萌芽阶段 解放前我国通信的发展还停留在电报和无线电机的层面,通过引进国外的电报设备到自行开办磁石式电话局,再到成立沈阳国际无线电台。在不断的摸索中,我国的通信一步步发展起来,为后来的腾飞式进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871年,丹麦大北电报公司出面,在南京路12号设立报房,这是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的第一条电报水线和在上海租界设立的电报局。 1900年,南京首先自行开办了磁石式电话局。 1906年,因广东琼州海缆中断,在琼州和徐闻两地设立了无线电机,在两地间开通了民用无线电通信。这是中国民用无线电通信之始。 1920年9月1日,中国加入国际无线电报公约。 1928年,这一年全国各地新建了27个短波无线电台。 1933年,中国电报通信首次使用打字电报机。 1946年,中国开始建设特高频(超短波)电路。 二、1949年—1978年通信行业起步阶段 这期间我国通信的发展主要是围绕服务于党政军各部门的通信需求展开的,普及范围非常有限。 1950年12月12日,我国第一条有线国际电话电路--北京至莫斯科的电话电路开通。 1954年,研制成功60千瓦短波无线电发射机。 1963年,120路高频对称电缆研制成功。 1966年,我国第一套长途自动电话编码纵横制交换机研制成功,在北京安装使用。

移动通信发展史概述

● ●移动通信发展史概述 ●2013年12月4日工信部宣布向三大运营商发放4G牌照,根据工信部的公告,我国发放4G牌照,三家运营商将同步获得首批4G 牌照,为TD-LTE制式。对于为何向三家运营企业只发放TD-LTE牌照,工信部发布了相关解读,并称“工信部收到三家运营企业申请TD-LTE牌照的相关材料,并且三家运营企业均已开展TD-LTE规模网络试验,TD-LTE技术完善和产业发展的成熟程度已具备规模商用的条件”。 ●这样的解释只是解释了为什么发TD-LTE牌照,而没有解释为什么不发FD-LTE牌照。按照上述解释,我们完全可以这样套读“工 信部收到两家运营企业申请FD-LTE牌照的相关材料,并且国外运营企业均已开展FD-LTE规模网络运行,FD-LTE技术完善和产业发展的成熟程度已具备规模商用的条件”。 ●实际上,FD-LTE和TD-LTE技术都趋于完善,产业发展的成熟程度也已具备规模商用的条件。但为什么只是中国移动一家作好了规 模商用的准备,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均未准备就绪呢?这就必需从LTE的前世到今身详细说起。 ●从标准的角度来看,到目前为止,移动通信已经发展了3代。 ●一、1G移动通信标准 ●第一代是模拟蜂窝移动通信网,时间是本世纪七十年代中期至八十年代中期。 ●1978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研制成功先进移动电话系统(AMPS),建成了蜂窝状移动通信系统。而其它工业化国家也相继开发出蜂窝 式移动通信网。这一阶段相对于以前的移动通信系统,最重要的突破是贝尔实验室在七十年代提出的蜂窝网的概念。蜂窝网,即小区制,由于实现了频率复用,大大提高了系统容量。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典型代表是美国的AMPS系统和后来的改进型系统TACS,以及NMT和NTT等。AMPS(先进的移动电话系统) 使用模拟蜂窝传输的800MHz频带,在北美,南美和部分环太平洋国家广泛使用;TACS(总接入通信系统)使用900MHz频带,分ETACS(欧洲)和NTACS(日本)两种版本,英国,日本和部分亚洲国家广泛使用此标准。 ●1987年11月18日,第一个模拟蜂窝移动电话系统在广东省建成并投入商用。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特点是采用频分复用,语音信号为模拟调制,每隔30KHz/25KHz一个模拟用户信道。第一代系统在商 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其弊端也日渐显露出来: ●(1)频谱利用率低 ●(2)业务种类有限 ●(3)无高速数据业务 ●(4)保密性差,易被窃听和盗号 ●(5)设备成本高 ●(6)体积大,重量大。 ●第一代移动通信最大特点是语音终端移动化。 ●二、2G移动通信标准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是为了解决模拟系统中存在的这些根本性技术缺陷,通过数字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起来的,以GSM和IS-95为 代表,时间是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欧洲首先推出了泛欧数字移动通信网(GSM)的体系。随后,美国和日本也制订了各自的数字移动通信体制。数字移动通网相对于模拟移动通信,提高了频谱利用率,支持多种业务服务,并与ISDN等兼容。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以传输话音和低速数据业务为目的,因此又称为窄带数字通信系统。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典型代表是美国的DAMPS系统,IS-95和欧洲的GSM系统。 ●(1)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发源于欧洲,它是作为全球数字蜂窝通信的DMA标准而设计的,支持64Kbps的数据速率,可与ISDN 互连。GSM使用900MHz频带,使用1800MHz频带的称为DCS1800。GSM采用FDD双工方式和TDMA多址方式,每载频支持8个信道,信号带宽200KHz。GSM标准体制较为完善,技术相对成熟,不足之处是相对于模拟系统容量增加不多,仅仅为模拟系统的两倍左右,无法和模拟系统兼容。 ●(2)DAMPS(先进的数字移动电话系统)也称IS-54(北美数字蜂窝),使用800MHz频带,是两种北美数字蜂窝标准中推出较早的 一种,指定使用TDMA多址方式。

中国通信技术服务行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中国通信技术服务行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通信行业的发展现状进行总结与分析,描述了通信技术服务行业的行业背景与下游需求特征。同时,通过对通信技术服务行业的细分市场、发展现状、市场规模、技术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述了该行业的市场化程度、发展特点、行业结构,以及行业的未来演进方向等重要内容。 关键词:通信技术服务网络实施网络维护网络优化 1、全国通信行业发展现状 通信行业是一个技术导向型的行业,随着TD-SCDMA/WCDMA/CDMA等3G技术、ADSL/EPON/GPON等宽带接入技术的发展和大规模商用,我国的通信行业得到了高速发展。特别是在2008年5月,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个运营商宣布了重组方案,标志着中国通信行业新格局的产生,整个通信行业迎来了高速发展阶段。2009年全国电话用户增长到106,107.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在电话用户总数中所占的比重达到70.4%,电信用户数在4年间的复合增长率达到42.64%。纵观整个电信行业,2009年累计完成电信业务总量25680.6亿元,同比增长14.4%;实现电信主营业务收入8424.3亿元,同比增长3.9%;完成电信固定资产投资3724.9亿元,同比增长26.1%;实现电信增加值5012.2亿元,同比增长7.0%。随着3G牌照的发放,三大运营商开始大规模部署3G网络,如下图所示为中国电信业固定资产投资: 但是,随着运营商的建设投资规模持续增长,国内的通信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通信网

络已经形成为一个多厂商、多网络技术制式的复杂通信网络,融合了核心网、传输网、接入网、支撑网等各种功能子网,设备规模庞大,如图所示为中国电信网络的资产净值: 注:固定资产净值按照每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扣除资产折旧计算而得 面对日益庞大复杂的通信网络,运营商的运营管理难度越来越大,同时,运营商为了更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如客户关系管理、业务开发、品牌建设,运营商逐渐将通信网络的重要支撑环节交由专业的技术服务提供商代管。随着通信行业的近几年来的高速发展,通信技术服务行业也逐渐走向专业化分工,专业技术服务商的规模也逐步壮大。通信技术服务商的服务范围主要包括网络实施建设、网络维护与网络优化,这些技术服务内容由于对专业技术要求较高,同时,需要更高的成本控制与运营管理水平,独立的第三方技术服务商在该领域内拥有较大的优势。 随着中国通信体制改革继续深入,电信业务种类不断分化,通信网络技术服务走向市场化。电信工程公司、设计院等单位逐步转制为公司,成为独立于电信运营商和通信主设备供应商,专注于通信网络技术服务的公司,并形成了自身专业的服务领域。随着市场的发展,设备厂商竞争激烈,产品的价格下降幅度巨大,利润渐渐透明化并降低,设备厂商也逐渐将其为运营商提供的技术服务分包出去。随着通信技术服务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通信技术服务的外包比例也将逐渐提高,技术服务商将越来越多的占据主导地位。 2、全国通信技术服务行业市场规模 我国电信市场经过了几次变革,现形成了三家全业务运营商为主体的市场格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客户需求也日益多样化,从最初较为单一的通话及短信业务发展到现有

中国科技发展史

关于中国科技发展史的文章 1."弘扬民族精神,爱我锦绣中华"这句话几乎全国人民都知道,但又多少人能做到呢?我国 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从"人文出祖_黄帝,到尧舜禹的克己爱民,孝敬父母等精神一直延续 到现在.我们每次在外国人面前说自己是炎黄子孙,不由得感到自豪起来,滔滔不绝的说着 祖先们的那些精神,说什么要向他们学习,可是谁又做到了呢?没有,都没有,我们是那些说 话不算数的人,但也有些人在弘扬我国的民族精神建设我么的国家,我们可以弘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精神可以不必做的那么大,不用做的要人人都知道你在弘扬名族精神,可以在公交车上,我们可以给那些老弱病残孕让位,过马路时,可以扶那些老人过马路,还可以不乱丢,乱涂,乱扔……那不就没有什么人得病了吗?不就使得环境受到了保护吗?不就使得我国变得更美好吗? 一个祖国的建设不仅仅只靠一个人,要靠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双手来建造,听说过“三个臭皮蛋顶一个诸葛亮”的彦语吗?连三个臭皮蛋的智慧都可以顶一个诸葛亮的智慧,这不就说明团结力量大吗?不过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们青少年的学习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我们建设祖国和弘扬名族精神的能力也增强了,所以,我们青少年弘扬名族精神的责任占全国任命弘扬名族精神的人的三分之二。 在我们身边不就又很多这样的例子吗?如在1988年的奥运会上,我国乒乓球队的队员们战胜了对方后,使我国获得了参加奥运会以来的第一块乒乓球金牌,也使得乒乓球成为了我国的国球,这不就是在建设祖国吗?还有就是在今年的奥运会上,在男子110米兰冠军刘翔在直径跑道上战胜了黑人,为我们全亚洲争了光还为我国争了光,这不也实在建设祖国吗?…… 弘扬民族精神,全国人民人人有责,谁都不能丢下这个责任! 弘扬名族精神,爱我锦绣中华! 2.德国大哲学家黑格尔曾经说过:“只有黄河、长江流过的那个中华帝国是世界上唯一持久的国家。”这是黑格尔对世界历史上各文明古国进行了比较之后得出的结论。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值得自豪和骄傲的方面。自古以来,在地球上诞生了许多民族和国家,大多数都衰败没落了,而中华民族何以能历经数千年沧海桑田而依然熠熠生辉,彪炳世界史册?答案是:靠伟大的民族精神这一内在的动力。 何谓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反映在长期的历史进程和积淀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文化、民族习俗、民族性格、民族信仰、民族宗教,民族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等共同特质,是指民族传统文化中维系、协调、指导、推动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粹思想,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核心和灵魂。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涵、作用是什么?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作了精辟的论述:“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江泽民还说:“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没有生机凝聚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充满艰辛、充满创造的壮丽事业,伟大事业需要并将产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没有坚强精神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面对新世纪、新形势、新任务,特别需要在全党和全社会大力宣传和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知难而进、一往无前的精神,艰苦奋斗、务求实效的精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不断用这些精神武装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使之成为大家的自觉追

中国光纤通信技术的现状及未来.

中国光纤通信技术的现状及未来 光纤通信是我国高新技术中与国际差距较小的领域之一。光纤通信由于其具有的一系列特点, 使其在传输平台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虽然目前移动通信, 甚至卫星移动通信的热浪再现高波,但 Telecom99的展示说明,光纤通信仍然是最主要的传输手段。在北美,信息量的 80%以上是通过光纤网来传输的。在我国光纤通信也得到广泛的应用,全国通信网的传输光纤化比例已高达 82%。光纤通信技术的应用基本达到国际同类水平,自主开发的光纤通信产品也比较接近国际同类产品水平, 但实验室的研究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本文扼要回顾我国光通信走过的历程, 并从光纤光缆、光器件、光传输设备和系统等几方面介绍光通信的研发、应用现状, 展望光通信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将激励我们为振兴我国光通信民族产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1 我国光通信历程的回顾 我国的光通信起步较早, 70年代初就开始了大气传输光通信的研究,随之又进行光纤和光电器件的研究,自 1977年初,研制出第一根石英光纤起,跨过一道道难关,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零的突破。如今回顾起来,所经历的“里程碑”依然历历在目: 1977年,第一根短波长 (0. 85mm 阶跃型石英光纤问世,长度为 17m ,衰减系数为300dB/km。 研制出 Si-APD 。 1978年,阶跃光纤的衰减降至 5dB/km。 研制出短波长多模梯度光纤,即 G .651光纤。 研制出 GaAs-LD 。 1979年,研制出多模长波长光纤,衰减为 1dB/km。 建成 5.7km 、 8Mb/s光通信系统试验段。

1980年, 1300nm 窗口衰减降至 0.48dB/km, 1550nm 窗口衰减 为 0.29dB/km。 研制出短波长用的 GaAlAs-LD 。 1981年,研制出长波长用的 InGaAsP-LD 和 PIN 探测器。 多模光纤活动连接器进入实用。 研制出 34Mb/s光传输设备。 1982年,研制成功长波长用的激光器组件和探测器组件 (PIN-FET。 研制出光合波分波器、光耦合器、光衰减器、滤光器等无源器件。 研制出 140Mb/s光传输设备。 1984年,武汉、天津 34Mb/s市话中继光传输系统工程建成 (多模。 1985年,研制出 1300nm 单模光纤,衰减达 0.40dB/km。 1986年,研制出动态单纵模激光器。 1988年,全长 245km 的武汉椌V輻沙市 34Mb/s多模光缆通信系统工程通过邮电部鉴定验收。 扬州——高邮 4Mb/s单模光缆通信系统工程通过邮电部鉴定验收。 1989年,汉阳——汉南 40Mb/s单模光传输系统工程通过邮电部鉴定验收。 1990年, 研制出 G .652标准单模光纤, 最小衰减达 0.35dB/km。到 1992年降至0.26dB/km。成功地研制出 1550nm 分布反馈激光器 (DFB-LD。 1991年,研制出 G .653色散位移光纤。最小衰减达 0.22dB/km。

中国即时通讯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国即时通讯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 发布时间:2010-08-05 18:16:04 1、用户结构:个人用户成为市场主体,企业用户潜力巨大 从用户结构上,即时通讯可以分为企业应用和个人应用两大类。目前中国企业即时通信产品的市场份额只占整个市场份额的11.6%,而个人应用则占到了88.4%。这说明中国的企业用户市场潜力是巨大的,服务商也势必在这个领域展开全新的争夺。 图1 2005年中国即时通讯市场个人及企业用户份额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2005,12 2、用户规模稳步提高 近几年,随着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中国即时通讯迅猛的发展壮大。2005年中国互联网用户首次超过一亿人,达到10300万人。个人即时通讯用户(不包括重复用户)也达到了8500万人,比2004年同期提高35.6%。 图2 2005-2008年即时通讯用户规模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2005,12 3、市场规模迅速扩大 2004年中国即时通讯总产值是13.8亿元,占整个互联网产业的4.5%。2005年到达19.1亿元,比同期增长了38.4%。占整个互联网产业的4.6%。预计到2008年这一数字将达到40.4亿元。 图3 2005-2008年即时通讯市场规模

6、政策法规:通信领域期待开放,安全政策需要规范 目前即时通讯软件的一个预期是介入通信领域,目前这个领域在国外已经比较开放,但国内由于电信管制政策方面仍没有放开,还不能实现电脑到电话“PC to phone”的直接通信,但政策在将来肯定会开放,各即时通讯软件需要在技术上做好准备,只要政策允许,随时可以实现这个功能,这样才可以更大限度上吸引用户的眼球。 另一方面,即时通讯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行业重视,需要在这方面制定全面的通讯政策。即时通讯对用户的安全使用会造成巨大的威胁,这应当让企业们警醒,使它们对即时通讯的安全问题更加重视。作为即时通讯的重要客户群,企业们现在必须实施全面的“即时通讯政策”了。 中国即时通讯市场发展趋势 总体上,即时通讯软件市场结构分为个人应用和企业应用两部分,因此它的发展趋势也必然要围绕这两部分应用进行探讨。赛迪顾问认为未来的中国即时通讯市场发展趋势包括:综合化、专业化、互联互通和安全化这四个方面的内容。他们之间有着很强的逻辑关系,个人应用领域的综合化和企业应用领域的专业化导致了用户对互联互通的需求,而互联互通的实现需要安全技术作为保证。 综合化:向着多媒体服务前进 在个人应用领域,即时通讯软件需要更加的综合化。用户在综合信息获取方面,需要即时通讯软件提供更多的信息渠道。腾讯和MSN都表示过,在面向大众用户的客户端方面,他们希望即时通讯软件具备更多的综合性的功能,用户不必打开各种各样的网页,仅用桌面即时通信工具就能达到他们不同的需求。而在综合信息处理方面,用户也

简述通信行业的发展历程

简述通信行业的发展历程 摘要:本文简要叙述了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发展历程,并以时间表的形式分析和记录了中国电信行业的主要发展史,并简要介绍了作为下一代通信技术的4G网络技术的基本原理和运用,并简要归纳了4G网络技术目前在国内的发展现状。 关键字:通信、通信技术、运营商、4G 一、通信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发展历程 通信技术是当代生产力中最为活跃的技术因素,对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起着直接的推动作用。通信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传递信息。最早的通信包括最古老的文字通信以及我国古代的烽火台传信。而当今所谓的通信技术是指18世纪以来的以电磁波为信息传递载体的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历史上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初级通信阶段(以1839年电报发明为标志) 近代通信阶段(以1948年香农提出的信息论为标志) 现代通信阶段(以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现的互联网、光纤通信、移动通信等技术为标志) 从1838年莫尔斯发明电报开始,通信技术经历了从架空明线、同轴电缆到光导纤维,从步进展、纵横制导数字程控交换机,从固定电话、卫星通信到移动电话、从模拟通信技术到数字通信技术的演进。通信技术每一次的重大进步,都极大地提升了通信网的能力和扩展了通信业务,如从过去的电报、传真、电话到现在的可视电话、即时通信(QQ&MSN)和电子邮件(E-mail)等,给通信行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推动了社会通信服务水平的提高。现在通信技术和业务已

渗透到人们生活娱乐、工作学习的方方面面,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活形态和工作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类对信息通信的需求更加强烈,对其要求也越来越高。理想的目标就是实现任何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与任何人以及相关物体进行任何形式的信息通信。 百年以来,通信技术一直由西方国家主导其发展。直到世纪之交,历史才发生改变。2000年5月,由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代表我国政府提出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被国际电信联盟(ITU)采纳为3G无线移动通信国际标准。2001年3月被3GPP采纳,这是我国通信百年历史上零的突破。移动通信从只支持语音通信的第一代模拟移动通信系统(1G),发展到到支持话音和低速数据(短信、GPRS)等的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2G),再到支持视频通信、高速数据以及多媒体业务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当前,处在从2G到3G转折时期的通信行业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包括技术、网络、业务以及运营模式。电路交换技术与分组交换技术融合,将导致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在技术、业务、市场、终端、网络乃至行业运行管理和政策方面的融合。在业务竞争中,各个电信运营商也在打破传统电信的思维或疆界,开拓新的市场。 二、中国电信行业发展历程 1、1949——1994 政府行政绝对垄断 从1949年11月1日邮电部成立到1978年,整个电信企业完全依靠行政垄断进行经营,在管理上采用政企合一的方式。政府无论从经营业务到资费方面都实行严格的控制,完全是计划经济,完全是政府定价,而且它的服务主要是面向党、政、军的,并没有考虑到为个人服务。举例说,直到改革开放初期的1979

中国通信频段划分(全)

政府、运营商 到会单位:工信部科技司、电信研究院 一、GSM900/1800 双频段数字蜂窝移动台 核准频率范围: Tx:885~915MHz/1710~1785MHz Rx:930~960MHz/1805~1880MHz 说明: 1800MHz移动台传导杂散发射值: 1.710~1.755GHz≤-36dBm 1.755~1 2.75GHz≤-30dBm 二、GSM900/1800 双频段数字蜂窝基站. 核准频率范围: Tx::930~960MHz/1805~1880MHz Rx::885~915MHz/1710~1785MHz 说明:1800MHz基站传导杂散发射限值: 1805~1850MHz ≤-36dBm/30/100kHz 1852~1855MHz ≤-30dBm/30kHz 1855~1860MHz ≤-30dBm/100kHz 1860~1870MHz ≤-30dBm/300kHz 1870~1880MHz ≤-30dBm/1MHz 1880~12.75GHz ≤-30dBm/3MHz 1710~1755MHz ≤-98dBm/100kHz 三、GSM直放机 核准频率范围: 下行:930~960MHz/1805~1880MHz 上行:885~915MHz/1710~1785MHz 说明: 上行885~909MHz、909~915MHz; 下行930~954MHz、954~960MHz分别测试。 其带外也是分别指885~909MHz、909~915MHz;930~954MHz、954~960MHz的带外。 四、800MHz CDMA数字蜂窝移动台 准频率范围: Tx:825~835MHz Rx:870~880MHz 五、800MHz CDMA数字蜂窝基站 核准频率范围: Tx:870~880MHz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简史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简史 科学技术的定义 科学技术史是关于科学技术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科学技术史既要研究科学技术内在的逻辑联系和发展规律,又要探讨科学技术与整个社会中各种因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因此,科学技术史既不是一般的自然科学,也不同于一般的社会历史学。它是横跨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科学技术萌芽时期 中国科学技术的萌芽时期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中国是世界早期 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火,发明弓箭和陶器、出现陶器 农牧业、观察天文、开创医药的地区之一。开始利用蚕丝制作丝绸。 先秦时期 夏商周时期奠定了中国科学技术的雏形。这时中国进入了青铜时代,青 铜器的铸造冶炼技术非常高超,同时也出现了原始的瓷器。到了春秋战国时期,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体系基本奠定。广泛使用铁器,同时还出现了炼钢技术和铸 铁柔化技术。《夏小正》成书,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事历书。有大规模的水 利工程,包括都江堰、郑国渠等。创造十进位制。发明筹算,能进行四则运算 以及乘方,开方等较复杂运算,并可以对零、负数和分数作出表示与计算。有学 者认为,筹算促成了印度-阿拉伯数字体系。创造九因歌,为世界上最简便的 乘法表,直到今日还在使用。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之一。测定了比较精确 的回归年长度。中医学理论初步建立。 秦汉时期 中国古代的各个科学技术已经趋于成熟。农业上的轮作制已经确立。中

医学著作《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面世。《九章算术》确定了中国古代的数学体系。造纸术已被发明并且得到了重大改进。造船技术已经非常成熟。长城的建造体现了中国当时建筑技术的发达。张衡发明候风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已有牵星导航技术(过洋牵星术)。发明抽水马桶,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抽水马桶的国家。 魏晋南北朝时期 刘徽、祖冲之、张子信等对数学和天文学做出了很大贡献。裴秀提出的制图六体,创造了中国古代地图学的基础理论。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标志着农学的成熟。王叔和的《脉经》、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陶弘景的《神农本草经集注》丰富了中医学体系。葛洪在炼丹上的研究,对中国原始的化学做出了贡献。马钧在机械制造方面的成就代表了中国古代机械制造的水平。解飞、魏猛变制造出世界上最早的车磨。 隋唐、两宋时期 宋朝科技隋唐时经济文化发达,使科学技术得到了很大发展。到两宋时,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发展达到了高峰。 元朝时期 阿拉伯与波斯科学技术传入中国。翻译诸如托勒密的《天文大集》、伊本·优努斯(又译作尤尼)的《哈基姆星表》(又译作《哈基姆历数书》)等天文学著作。中国人在此时开始使用阿拉伯数字。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年),王恂与郭守敬等完成编制《授时历》。《授时历》以365.2425天为一年,与地球绕太阳一周的实际时间只有26秒的差距。1303年,朱世杰著成《四元玉鉴》,将“天元术”推广为“四元术”(四元高次联立方程),并提出“消元”的解法。朱世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