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中药制剂的原辅料
- 格式:pdf
- 大小:1.41 MB
- 文档页数:31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物料与产品检查要点指南一、概述药品生产是将物料加工转换成产品的一系列实现过程。
产品质量基于物料质量,形成于药品生产的全过程。
可以说物料质量是产品质量的先决条件和基础。
药品生产的全过程是从物料供应商的选择,到物料的购入、贮存、发放和使用(生产),直到用户。
各国GMP对物料的管理格外重视。
我国GMP要求物料的购入、贮存、发放、使用等应制定管理制度。
本章将介绍的内容为物料和产品的管理,即传统所说的人、机、料、法、环中的物料管理。
通常说的物料管理是一个广义概念,即物料所包含的对象包括:物料、产品。
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中将物料与产品的概念进行了细分,其中物料包括原料、辅料、包装材料。
就药品制剂而言,原料特指原料药。
就原料药而言,原料是指用于原料药生产的除包装材料以外的其他物料。
它们是生产高质量产品的一个关键先决条件。
产品包括中间产品、待包装产品和成品。
中间产品指完成部分加工步骤的产品,尚需进一步加工方可成为待包装产品。
成品指已完成所有生产操作步骤和最终包装的产品。
我国1998年修订药品GMP第五章对物料做了相关规定,共计10条,主要规定了物料购入、物料质量标准、物料入库管理、特殊药品验收保管、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等,其主要内容集中子物料的管理,对产品(包括中间产品和成品)的管理规定较少。
而新修订药品GMP在第六章专门对物料与产品管理进行了规定,共计7节38条。
包括对原辅料、包装材料、印刷包装材料、中间产品和待包装产品、成品、特殊管理的物料和产品的管理,内容上更加丰富,规定上更加严格。
二.检查要点(一) 原则第一百零二条药品生产所用的原辅料、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应当符合相应的质量标准。
药品上直接印字所用油墨应当符合食用标准要求。
进口原辅料应当符合国家相关的进口管理规定。
—企业购进原辅料、直接接触药品包装材料是否符合相应质量标准。
—原辅料、直接接触包装材料供货商档案,物料来源是否稳定,供货商资质是否齐全,检验报告是否准确合理。
中药药剂学习题库(含答案)一、单选题(共58题,每题1分,共58分)1.中药固体制剂的防湿措施不正确的是()A、调节pHB、采用防湿包装C、制成颗粒D、减少水溶性杂质E、.采用防湿包衣正确答案:A2.下列关于全身作用栓剂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A、不受胃肠pH或酶的影响B、栓剂的劳动生产率较高,成本比较低C、对不能吞服药物的病人可使用此类栓剂D、可避免药物对胃肠黏膜的刺激E、可部分避免口服药物的首过效应,降低副作用、发挥疗效正确答案:B3.制备难溶性药物溶液时,加入的吐温的作用是A、极性溶剂B、助溶剂C、增溶剂D、消毒剂E、潜溶剂正确答案:C4.下列关于固体分散技术叙述错误的是A、可使液体药物制成稳定固体B、可使药物溶出速率加快C、药物高度分散于固体基质中,增加了比表面积D、可用于大多数中药提取物E、药物生物利用度提高正确答案:D5.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外界因素的是A、溶剂B、表面活性剂C、离子强度D、温度E、pH值正确答案:D6.与热压灭菌有关的数值是A、F值B、E值C、D值D、F0值E、Z值正确答案:D7.哪些性质的药物一般不宜制成胶囊剂A、药物是水溶液B、吸湿性很强的药物C、风化性药物D、药物油溶液E、药物稀乙醇溶液正确答案:C8.用于制作水蜜丸时,其水与蜜的一般比例是()A、炼蜜1份水2.5~3份B、炼蜜1份+水3.5~4份C、炼蜜1份+水1~1.5份D、炼蜜1份+水5~5.5份E、炼蜜1份+水2~2.5份正确答案:A9.最适于作疏水性药物润湿剂HLB值是A、HLB值在5-20之间B、HLB值在7-11之间C、c.HLB值在8-16之间D、HLB值在7-13之间E、HLB值在3-8之间正确答案:B10.颗粒剂制备中若软材过黏而形成团块不易通过筛网,可采取()措施解决A、加水B、拧紧过筛用筛网C、加大投料量D、加适量高浓度的乙醇E、加适量黏合剂正确答案:D11.滴丸与胶丸的共同点是A、均为丸剂B、均可用滴制法制备C、所用制造设备完全一样D、均以PEG(聚乙二醇)类为辅料E、分散体系相同正确答案:B12.湿法制粒工艺流程图为A、原辅料→粉碎→混合→制软材→制粒→干燥→压片B、原辅料→混合→粉碎→制软材→制粒→整粒→干燥→压片C、原辅料→粉碎→混合→制软材→制粒→干燥→压片D、原辅料→粉碎→混合→制软材→制粒→干燥→整粒→压片E、原辅料→粉碎→混合→制软材→制粒→整粒→压片正确答案:B13.制备固体分散体时液体药物在固体分散体中所占比例不宜超过()A、A 1:5B、B 1:6C、C 1:7D、D 1:8E、E 1:10正确答案:E14.提高中药制剂稳定性方法不包括()A、降低温度B、调节PHC、避光D、将片剂制成散剂E、加入金属离子络合剂正确答案:D15.注射剂的pH一般允许在A、pH=5~6B、pH=3C、pH=6D、pH=8~10E、pH=4~9正确答案:E16.用于注射用灭菌粉末的溶剂或注射液的稀释剂A、注射用水B、制药用水C、灭菌注射用水D、纯化水E、灭菌蒸馏水正确答案:C17.压片时可用除()之外的原因造成粘冲。
中药药剂学重点中药药剂学重点一、名词解释剂型是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合于医疗或预防应用的形式,简称剂型。
制剂则是将原料药物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的药物制品。
有效部位指从植物、动物、矿物等中提取的一类或者数类有效成分,其含量应占提取物的50%以上。
有效成分则是指起主要药效的物质,一般指化学上的单体化合物,纯度应在90%以上,能用分子式或结构式表示。
喷雾干燥法是将浸出液喷雾于干燥器内使之在与通入干燥器的热空气接触过程中,水分迅速汽化,从而获得粉末或颗粒的方法。
泡腾干燥又称流床干燥,是利用热空气流使湿颗粒悬浮,呈流态化,试“泡腾状”,在动态下进行热交换,带走水汽而达到干燥的一种方法。
冷冻干燥法是将浸出液浓缩至一定浓度后预先冻结成固体,在低温减压条件下将水分直接升华除去的干燥方法。
表面活性剂是凡能显著降低两相间表面张力(或界面张力)的物质。
HLB值是亲水亲油平衡值,用来表示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性的强弱。
昙点是某些含聚氧乙烯基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随温度的上升而加大,达到某一温度后,其溶解度急剧下降,使溶液变混浊,甚至产生分层。
这个使溶液由澄明变混浊的温度点称为昙点。
增溶是药物在水中因加入表面活性剂而溶解度增加的现象。
具有增溶作用的表面活性剂称为增溶剂。
热原是指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的致热物质。
氯化钠等渗当量指1g药物呈现的等渗效应相当于氯化钠的克数,用E表示。
低共熔现象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经混合后出现润湿或液化的现象。
松片是片剂硬度不够,将压成的片剂置中指和食指之间,用拇指轻轻加压就能碎裂的现象。
裂片则是片剂感受到震动或经放置后从腰间开裂或从顶部脱落一层。
气雾剂是指药物提取物、饮片细粉与适宜的抛射剂共同封装在具有特定阀门装置的耐压中,使用时借助抛射剂的压力将内容物喷出呈雾状、泡沫状或其他形态的制剂。
固体分散体是指药物与载体混合制成的高度分散的固体分散物。
脂质体是将药物包封于类脂质双分子层内而形成的微型小囊,也称类脂小球或液晶微囊。
中药药剂学试题及答案第三章制药卫生一、选择题【A型题】1.在一定温度下灭菌,微生物死亡速度符合哪一级化学动力学方程A.M-M B.零级 C.二级D.一级 E.以上都不是2.采用紫外线灭菌时,最好用哪个波长的紫外线A.286nm B.250nm 365nm D.265nm E.254nm3.适用于滴眼液配液、滤过、灌封的生产环境空气净化级别为A.100级B.10000级 C.50000级 D.100000级E.10级4.下列不宜采用热压灭菌法灭菌的物品是A.微孔滤膜B.蜜丸 C.口服液 D.输液剂 E.脱脂棉5.属于化学灭菌法的是A.热压灭菌法 B.辐射灭菌法 C.紫外线灭菌法D.火焰灭菌法E.环氧乙烷灭菌法6.含部分药材原粉的片剂,每克含细菌数不得超过A.1000个 B.5000个 C.10000个 D.100个E.20000个7.100级洁净厂房适合于生产下列哪种剂型A.片剂 B.颗粒剂 C.口服液 D.胶囊剂E.粉针剂8.对热压灭菌法叙述正确的是A.灭菌效力很强B.不适用于手术器械及用具的灭菌C.用湿饱和蒸汽杀灭微生物D.大多数药剂宜采用热压灭菌E.通常温度控制在160~170℃9.滑石粉宜采用的灭菌方法是A.干热空气灭菌 B.滤过除菌法 C.火焰灭菌法D.热压灭菌法 E.流通蒸汽灭菌法10.为确保灭菌效果,热压灭菌法要求F0值为A.F0=8 B.F0=8~12 C.F0=8~15 D.F0=20E.F0=2311.用具表面和空气灭菌应采用A.滤过除菌法B.紫外线灭菌法 C.热压灭菌法D.流通蒸汽灭菌法 E.干热空气灭菌法12.不含药材原粉的固体制剂,每克含细菌数不得超过A.5000个 B.100个C.1000个 D.10000个E.2000个13.能滤过除菌的是A.超滤 B.砂滤棒 C.C4垂熔玻璃滤器 D.聚氯乙烯滤器E.0.65μm微孔滤膜14.属于湿热灭菌法的是A.滤过除菌法 B.UV灭菌法 C.煤酚皂溶液灭菌D.流通蒸汽灭菌法 E.高速热风灭菌法15.不能作为化学气体灭菌剂的是A.乙醇 B.过氧醋酸 C.甲醛 D.丙二醇 E.环氧乙烷16.用物理或化学等方法杀死或除去物体上或介质中的所有微生物及芽胞的方法为A.无菌操作 B.防腐 C.消毒 D.抑菌E.灭菌17.下列叙述滤过除菌不正确的是A.加压和减压滤过均可采用,但加压滤过较安全B.滤材孔径在0.2μm以下,才可有效地阻挡微生物及芽胞的通过C.本法同时除去一些微粒杂质D.本法属物理灭菌法,可机械滤除活的或死的细菌E.本法适用于多数药物溶液,但不适于生化制剂18.在某一温度,杀死被灭菌物中90%的微生物所需的时间用什么表示A.t0.9 B.F值 C.1gD D.Z值E.D值19.下列物品中,没有防腐作用的是A.20%乙醇B.1%吐温-80 C.对羟基苯甲酸丁酯D.30%甘油 E.苯甲酸20.下列有关药品卫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各国对药品卫生标准都作严格规定B.药剂被微生物污染,可能使其全部变质、腐败,甚至失效,危害人体C.我国《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对中药制剂微生物限度标准作了严格规定D.制药环境空气要进行净化处理E.药剂的微生物污染主要由原料、辅料造成21.应采用无菌操作法制备的是A.粉针 B.糖浆剂 C.片剂 D.口服液 E.颗粒剂22.对于含有聚山梨酯的药物,其防腐能力不会受到破坏的防腐剂是A.对羟基苯甲酸 B.甲酚C.山梨酸 D.苯甲酸钠E.苯甲酸23.苯甲酸的一般用量A.0.5%~1.0% B.1%~3% C.0.2%~0.3%D.0.1%~0.25% E.0.01%~0.25%24.尼泊金类是A.聚乙烯类 B.聚山梨酯C.对羟基苯甲酸酯类 D.山梨酸钾E.苯甲酸钠25.不得检出霉菌和酵母菌的是A.熊胆眼药水 B.云南白药 C.伤湿止痛膏 D.参芍片E.双黄连口服液【B型题】[26~29]A.细菌数≤1万个/g(ml)B.细菌数≤100个/g(ml)C.细菌数≤10个/g(ml)D.细菌数≤500个/g(ml)E.细菌数≤1000个/g(ml)26.合剂卫生标准27.煎膏剂卫生学要求28.含中药原粉的颗粒剂29.一般眼用制剂卫生标准[30~33]A.霉菌数≤100个/g(ml)B.霉菌数≤1000个/g(ml)C.霉菌数≤500个/g(ml)D.霉菌数0个/g(ml)E.霉菌数≤10个/g(ml)30.丸剂及全部生药粉末分装的胶囊剂卫生标准31.糖浆剂卫生标准32.一般眼用制剂卫生标准33.不含药材原粉的固体制剂卫生标准[34~37]A.100000级洁净厂房B.50000级洁净厂房C.100级洁净厂房D.1000级洁净厂房E.10000级洁净厂房34.粉针剂的分装操作的场所为35.不能热压灭菌的口服液配液、滤过、灌封生产操作的场所为36.生产无菌而又不能在最后容器中灭菌的药品配液的场所应为37.片剂、胶囊剂的生产操作的场所为[38~41]A.细菌数≤3万个/g B.细菌数≤1万个/g C.细菌数≤100个/g D.细菌数≤10万个/g38.含药材原粉的片剂卫生标准39.中药全浸膏片剂卫生标准40.散剂卫生标41.丸剂、全部生药粉末分装的硬胶囊剂卫生标准[42~45]A.100000级 B.层流型洁净空调系统 C.10000级D.100级 E.非层流型洁净空调系统42.微生物允许数为浮游菌5/m343.送入的空气属紊流状气流44.微生物允许数为浮游菌500/m345.室内空气可达至无菌要求[46~49]A.干热灭菌 B.防腐剂 C.化学气体灭菌 D.消毒剂消毒E.湿热灭菌46.操作人员的手用什么方法消毒47.利用饱和水蒸气或沸水灭菌48.甲醛等蒸气熏蒸法是49.利用火焰或干热空气灭菌[50~53]A.火焰灭菌 B.紫外线灭菌 C.微孔滤膜过滤 D.热压灭菌E.辐射灭菌50.手术刀等手术器械的灭菌方法51.已密封的整箱的药品可用的灭菌方法52.天花粉蛋白粉针53.包装车间空气可用的灭菌方法[54~57]A.60Co-γ射线灭菌法B.环氧乙烷灭菌法C.用C6垂熔玻璃滤器D.低温间歇灭菌法E.高速热风灭菌法54.属于化学灭菌法的是55.属于湿热灭菌法的是56.属于辐射灭菌法的是57.属于干热灭菌法的是[58~61]A.山梨酸钾 B.尼泊金类 C.30%甘油 D.苯甲酸类E.75%乙醇58.对霉菌、细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59.应在pH4以下药液中使用60.特别适合用于含吐温的液体药剂61.各种酯合用效果更佳[62~65]A.超滤 B.流通蒸汽灭菌法 C.微波灭菌法 D.热压灭菌法E.低温间歇灭菌法62.可全部杀灭细菌芽胞的方法是63.利用高压饱和水蒸气灭菌的方法是64.使分子间产生摩擦而升温,灭菌的方法是65.适用于不耐热品种的灭菌是【X型题】66.影响湿热灭菌效果的因素较多,包括A.微生物的种类B.微生物的数量C.灭菌温度D.灭菌时间E.被灭菌物品的性质67.中药药品卫生标准对外用药品的要求为A.不得检出绿脓杆B.不得检出活螨不得检出大肠杆菌C.创伤溃疡用制剂D.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E.不得检出破伤风杆菌68.中药药品卫生标准暂不进行限度要求的药品为A.不含药材原粉的制剂B.含豆豉、神曲等发酵类药材原粉的中药制剂C.不含药材原粉的膏剂D.含药材原粉的制剂E.含药材原粉的膏剂69.含中药原粉的固体制剂的卫生标准为A.丸剂每克含细菌数<30000个B.散剂每克含细菌数<50000个C.散剂、丸剂每克含霉菌数<500个D.片剂每克含细菌数<10000个E.颗粒剂、片剂每克含霉菌数<500个70.中药药品卫生标准对口服药品的要求为A.不得检出绿脓杆菌B.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C.不得检出大肠杆菌D.不得检出活螨E.含动物药及脏器的药品同时不得检出沙门菌71.属于物理灭菌法的是A.湿热灭菌法 B.干热灭菌法 C.微波灭菌法D.甲醛灭菌法E.紫外线灭菌法72.洁净厂房的温度与湿度要求为A.相对湿度40%~60% B.温度8~25℃ C.温度25℃D.温度21~24℃ E.相对湿度65%~75%73.药剂可能被微生物污染的途径A.操作人员 B.药物原料、辅料 C.包装材料 D.制药工具E.环境空气74.能除芽胞的灭菌方法有A.0.22μm微孔滤膜滤过 B.辐射灭菌法 C.流通蒸汽灭菌法D.低温间歇灭菌法 E.干热灭菌法75.一般在100级洁净厂房进行的操作为A.片剂、丸剂的生产B.滴眼剂的配液、滤过、灌封C.一般原料的精制、烘干、分装D.粉针剂的分装、压塞E.无菌制剂、粉针剂原料药的精制、烘干、分装76.眼科用制剂的卫生标准为A.1g或lml含细菌数不得过1000个B.1g或1ml不得检出绿脓杆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C.1g或lml含细菌数不得过100个D.不得检出霉菌E.不得检出酵母菌77.热压灭菌的灭菌条件是A.在密闭高压灭菌器内进行B.在干燥、高压条件下进行C.在表压98.07kPa压力下,温度为121.5℃,灭菌20分钟D.采用饱和水蒸气E.采用过热水蒸气78.可用于滤过细菌的滤器有A.G6垂熔玻璃滤器 B.超滤器 C.石棉板 D.微孔滤膜滤器E.板框压滤机79.属于湿热灭菌法的为A.75%乙醇灭菌法B.流通蒸汽灭菌法 C.高速热风灭菌法D.煮沸灭菌法 E.热压灭菌法80.属于化学灭菌法的为A.3%~5%煤酚皂溶液B.环氧乙烷灭菌法C.低温间歇灭菌法D.75%乙醇灭菌法 E.流通蒸汽灭菌法81.下列关于对羟基苯甲酸酯的叙述,正确的有A.在含吐温类药液中常使用它作防腐剂B.碱性药液中的作用最好,酸性药液中作用减弱C.在酸性、中性、碱性药液中均有效D.水中溶解较小E.对霉菌效能较强82.下列哪一种药物为气体杀菌剂A.过氧醋酸 B.尼泊金乙酯 C.甲醛 D.75%乙醇E.环氧乙烷83.微波灭菌法可用于灭菌的对象有A.胶囊粉 B.散剂 C.膜剂D.注射液 E.药材饮片84.60Co-γ射线的灭菌机理是A.直接作用于微生物的蛋白质、核酸和酶等,促使化学键断裂,杀死微生物B.空气受辐射后产生微量臭氧起灭菌作用C.降低细菌表面张力,增加菌体胞浆膜的通透性,使细胞破裂和溶解D.间接作用于微生物体内的水分子,引起水的电离和激发,生成自由基,再作用于微生物活性分子,使微生物死亡E.利用高频电场使物质内部分子摩擦迅速升温而灭菌85.紫外线灭菌法可用于灭菌的对象有A.铝箔包装的药物颗粒B.空气 C.膜剂 D.物体表面E.装于玻璃瓶中的液体制剂二、名词解释1.无菌操作法2.防腐3.消毒4.灭菌法5.物理灭菌法三、填空题1.中药制剂的微生物污染主要来源于原辅料、包装材料、生产过程和_贮藏过程。
中药药剂学重点中药制剂与剂型1.概念中药药剂学:研究的内容:配制理论(基本理论、处方设计)、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2.剂型根据药物的性质、用药目的和给药途径,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合于医疗或预防应用的形式,称为药物剂型,简称剂型。
3.制剂根据药品标准规定的处方,将药物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可直接用于临床的药物制品,称为制剂。
研究制剂制备工艺和理论的科学,称为制剂学。
第一节中药制剂的剂型分类与选择一、中药制剂的原料制备中药制剂的原料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总提取物、有效部位、有效成分)。
1.中药材2.中药饮片饮片:药材经过炮制后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或制剂生产使用的处方药品。
该定义强调了中药饮片作为药品的法定地位。
3.中药提取物凡是经过一定的提取方式从植物、动物、矿物中制得的用于制剂生产的挥发油、油脂、浸膏、流浸膏、干浸膏、有效部位和有效成分等均为提取物。
有效部位:是指从单一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一类或数类成分组成的提取物,其中结构明确成分的含量应占提取物的50%以上三、中药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一)、根据疾病防治需求起效快慢:静脉打针>吸入给药>肌内打针>皮下打针>直肠或舌下给药>口服液体制剂>口服固体制剂>皮肤给药。
急症患者:注射剂、气雾剂、舌下片、滴丸(水溶性基质)等速效剂型慢性病患者:丸剂、片剂、膏药及长效缓释制剂皮肤疾患:软膏剂、涂膜剂、洗剂、搽剂腔道病变:栓剂、灌肠剂二)、根据药物性质有效成分易为胃肠道破坏,或不被胃肠道吸收,或对胃肠道有刺激性,或因肝脏首过效应易失效者——不宜设计为口服剂型(多选题)。
活性成分间易产生沉淀等配伍变化的组方,含水中不溶、难溶或不稳定成分的药物——不宜设计制成注射剂、口服液等水性液体制剂。
三)、根据“用、产、带、运、贮”五方便的要求方便服用、有利生产、适于携带、便于运输、利于贮藏。
第二节中药制剂卫生与稳定性一、制剂卫生一)中药制剂微生物限度标准1.制剂通则、品种项下要求无菌的制剂及表示无菌的制剂和原辅料应符合无菌检查法规定。
(干货)执业中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点“外用制剂、无菌制剂、其他制剂、液体制剂、浸出制剂、中药制剂与剂型、眼用液体制剂的附加剂”外用制剂1、油脂性基质的分类为:(1)油脂类,如动、植物油,氢化植物油;(2)类脂类,如羊毛脂、蜂蜡;(4)烃类,如凡士林、石蜡与液状石蜡;(5)硅酮类,如二甲硅油。
2、水溶性基质包括聚乙二醇、纤维素衍生物等。
3、组成与皮脂分泌物相近,可提高软膏中药物的渗透性的基质是羊毛脂。
4、常与凡士林合用,调节凡士林渗透性和吸水性的是羊毛脂。
5、对眼睛有刺激,不宜作为眼膏基质的是二甲硅油。
6、外用膏剂的检查项目有:(1)膏药检查软化点;(2)软膏、乳膏检查黏稠度;(3)橡胶贴膏检查耐热性;(4)凝胶贴膏检查赋形性;(5)贴剂检查释放度。
7、除另有规定外,糊剂应避光密闭贮存;置25℃以下贮存,不得冷冻。
8、除另有规定外,涂剂应避光、密闭贮存。
对热敏感的品种,应在2℃~8℃保存和运输,涂剂在启用后最多可使用4周。
9、涂膜剂应避光、密闭贮存,在启用后最多可使用4周。
无菌制剂1、不宜制成缓释、控释制剂的药物有:(1)单服剂量很大(大于1g)的药物;(2)生物半衰期(t1/2)很短(小于1h)或很长(大于24h)的药物;(3)需在肠道中特定部位主动吸收的药物;(4)药效剧烈、溶解度小、吸收无规律、吸收差或吸收易受影响的药物。
2、骨架型缓释、控释制剂靠扩散、溶蚀或扩散与溶蚀共同作用而释放药物。
3、胃滞留型缓、控释制剂可提高在胃内及十二指肠部位吸收的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4、缓释膜剂为将药物包裹在多聚物薄膜隔室内或溶解分散在多聚物膜片中而制成缓释膜状制剂。
5、渗透泵式控释制剂的释药速度与pH无关,在胃与在小肠释药速度相等。
6、靶向制剂按靶向部位分类为:(1)一级靶向制剂,进入靶部位的毛细血管床释药;(2)二级靶向制剂,进入靶部位的特殊细胞(如肿瘤细胞)释药;(3)三级靶向制剂,作用于细胞内某些特定靶点的靶向制剂。
原辅料、包材的取样及留样管理SOP1. 目的本规程规范了本公司进厂原辅料、内包装材料、外包装材料的取样和样品的留样管理,保证取样的代表性和科学性,并为样品的可追溯性提供有力保障,特制定本规程。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进厂原辅料、内包材、外包材的取样和留样管理。
3. 定义3.1.物料:指原料、辅料和包装材料等。
例如:化学药品制剂的原料是指原料药;生物制品的原料是指原材料;中药制剂的原料是指中药材、中药饮片和外购中药提取物;原料药的原料是指用于原料药生产的除包装材料以外的其他物料。
3.2.原辅料:除包装材料之外,药品生产中使用的任何物料。
3.3.包装材料:药品包装所用的材料,包括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和容器、印刷包装材料,但不包括发运用的外包装材料。
4.职责4.1.QC组长负责本规程的起草、审核、修订、培训和执行;4.2.质量管理部负责人和相关QA负责本规程的审核;4.3.质量总监负责本规程的批准;4.4.QA监督本规程的执行。
5. 引用标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国生物制品原辅材料质控标准》6. 材料样品瓶(袋)、取样用三角瓶或其它适宜的取样盛装容器、吸取液体的工具(如取样勺、虹吸管)。
7. 流程图无8. 程序8.1.请验单编号规定8.1.1.请验单编号的编制原则为“品种名称英文缩写或拼音缩写(两个字母)+年(四位)+月(两位)+月流水号(两位)”。
举例:试剂氯化钠为2023年1月份第一次请验应写成SJ20230101,其他类别依此类推。
8.1.2.品种名称及缩写:请验的品种主要包括:化学试剂、包装材料(内包装材料、外包装材料)、中间品(半成品)、菌种、工艺用水、成品及其他类等。
其名称缩写为:8.2.物料请验、取样、检验流程8.2.1.请验:物料进厂后,由仓库管理员检查外包装完整性,核对品名、批号、数量、生产厂家等无误后,填写《请验单》,然后将请验单交于QC,QC在《请验单》接收人栏中签名/日期。
《中药制剂技术》复习题二、单项选择题1、《标准操作规程》的缩写是( )A、B、C、D、2、100级洁净区适用于下列哪种剂型的分装?A、口服液B、胶囊剂C、片剂D、粉针剂3、尼泊金酯类防腐剂防腐效果在()环境下最差A、酸性B、碱性C、中性D、酸性和碱性4、浸出方法中的单渗漉法一般包括6个步骤,正确者为()A、药材粉碎→润湿→装筒→排气→浸渍→渗漉B、药材粉碎→装筒→润湿→排气→浸渍→渗漉C、药材粉碎→装筒→润湿→浸渍→排气→渗漉D、药材粉碎→润湿→排气→装筒→浸渍→渗漉5、关于软胶囊剂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只可填充液体药物B、有滴制法和压制法两种C、冷却液应有适宜的表面张力D、冷却液应与囊材不相混溶6、最适用于对热敏感的药物进行超微粉碎的设备是()A. 球磨机B.万能磨粉机C. 流能磨D. 万能粉碎机7、下列浸出制剂中,哪一种主要作为固体制剂原料而很少直接用于临床()A 浸膏剂B、合剂 C 、酒剂 D 、酊剂8、流浸膏剂是指药材用适宜的方法浸出有效成分,并调整浓度至规定标准,通常为:A、每g与原材料2-5g相当B、每g与原材料1g相当C、每与原材料1g相当D、每与原材料3g相当9、湿法制粒压片的一般工艺流程是()。
A、制软材→制粒→粉碎→过筛→整粒→混合→压片B、粉碎→制软材→干燥→整粒→混和→压片C、混合→过筛→制软材→制粒→整粒→压片D、粉碎→过筛→混合→制软材→制粒→干燥→整粒→压片10、加速片剂在胃液中崩散成小粒子需加入()。
A、崩解剂B、稀释剂C、粘合剂D、润滑剂11、片剂中崩解剂加入方法可影响其崩解速度,一般的崩解速度是()。
A、内外加法>外加法>内加法B、外加法>内加法>内外加法C、外加法>内外加法>内加法 D 内加法>外加法>内外加法12、粉末直接压片时,既可作稀释剂,又可作粘合剂,还兼有崩解作用的辅料()。
A、甲基纤维素B、微晶纤维素C、乙基纤维素D、淀粉13、压片机压力过大,粘合剂过量,疏水性润滑剂用量过多可能造成下列哪种片剂质量问题()。
第一章名解:1.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
2.药物:凡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物质总称为药物,包括原料药与药品。
3.药品:一般指将原料药物经过加工制成的可直接应用的成品。
4.新药: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改变剂型,改变用药途径算新药)4.剂型: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合于医疗或预防应用的形式,称药物剂型,简称剂型。
5.制剂:根据《中国药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标准》、《制剂规范》等标准规定的处方,将原料药物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的药物制品称为制剂。
6.调剂:指按照医师处方专为某一患者配制,注明用量用法的药剂调配操作。
7.中成药:中药成药的简称,指以中药饮片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按法定处方和制法大批量生产,具特有名称、并标明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和规格,实行批准文号管理的药品。
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LP: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CP: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1.剂型按给药途径和方法分类(1)经胃肠道给药:合剂、糖浆剂、流浸膏剂、散剂等,包括直肠给药的灌肠剂、栓剂等(2)不经胃肠道给药:①注射给药②皮肤给药③粘膜给药④呼吸道给药2.剂型按分散系统分类(分散项和分散媒)(1)真溶液类:芳香水剂、溶液剂、露剂、甘油剂、部分注射剂等(2)胶体溶液类:胶浆剂、火棉胶剂、涂膜剂等(3)乳浊液类:乳剂、静脉乳剂、部分搽剂等(4)混悬液类:合剂、洗剂、混悬剂等(5)气体类:气雾剂(6)固体剂型:散剂、丸剂、片剂等3.剂型的选择原则:(1)根据防治疾病需要选择(2)根据药物性质选择(3)根据五方便的要求选择:便于服用、携带、生产、运输、贮藏第二章中药调剂:指调剂人员根据医师处方,按照配方程序和原则,及时、准确地调配和发售药剂的一项操作技术。
第一章绪论习题一、选择题【A型题】1.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称为DA.中成药学B.中药制剂学C.中药调剂学D.中药药剂学E.工业药剂学2.研究中药方剂调配技术、理论和应用的科学,称为CA.中成药学B.中药制剂学C.中药调剂学D.中药药剂学E.中药方剂学3.《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简称是AA.GMP B.GSP C.GAP D.GLP E.GCP4.非处方药的简称是BA.WTO B.OTC C.GAP D.GLP E.GCP5.《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第一版是EA.1949年版B.1950年版C.1951年版D.1952年版E.1953年版6.中国现行药典是EA.1977年版B.1990年版C.1995年版D.2000年版E.2005年版7.《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是BA.国家组织编纂的药品集B.国家组织编纂的药品规格标准的法典C.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编纂的药品集D.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编纂的药品规格标准的法典E.国家药典委员会编纂的药品集8.世界上第一部药典是CA.《佛洛伦斯药典》B.《纽伦堡药典》C.《新修本草》D.《太平惠民和剂局方》E.《神农本草经》9.药品生产、供应、检验及使用的主要依据是BA.药品管理法B.药典C.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D.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E.调剂和制剂知识10.药材在进行提取或用于直接入药前所进行的挑选、洗涤、蒸、炒、焖、煅、炙、烘干和粉碎等过程,称为EA.中药制剂B.中药制药C.中药净化D.中药纯化E.中药前处理11.我国最早的制药技术专著《汤液经》的作者是CA.后汉张仲景B.晋代葛洪C.商代伊尹D.金代李杲E.明代李时珍12.我国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中药成方配本是CA.《神农本草经》B.《五十二病方》C.《太平惠民和剂局方》D.《经史证类备急本草》E.本草纲目13.将液体药剂分为溶液、胶体溶液、混悬液和乳浊液,属于AA.按照分散系统分类B.按照给药途径分类C.按照制备方法分类D.按照物态分类E.按照性状分类14.根据《局颁药品标准》将原料药加工制成的制品,称为CA.调剂B.药剂C.制剂D.方剂E.剂型15.中药材经过加工制成具有一定形态的成品,称为BA.成药B.中成药C.制剂D.药品E.剂型16.根据疗效确切、应用广泛的处方大量生产的药品称为AA.成药B.中成药C.制剂D.药品E.药物17.对我国药品生产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是DA.《美国药典》B.《英国药典》C.《日本药局方》D.《中国药典》E.《国际药典》18.《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收载的内容为EA.中草药B.化学药品C.生化药品D.生物制品E.中药19.下列叙述中不属于中药药剂学任务的是EA.吸收现代药剂学及相关学科中的有关理论、技术、方法B.完善中药药剂学基本理论C.研制中药新剂型、新制剂D.寻找中药药剂的新辅料E.合成新的药品20.最早实施GMP的国家是BA.法国,1965年B.美国,1963年C.英国,1964年D.加拿大,1961年E.德国,1960年【B型题】[21~24]A.1988年3月B.659年C.1820年D.1498年E.1985年7月1日2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正式颁布中国的第一部GMP是在A22.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开始施行的时间是E23.《美国药典》第一版颁布于C24.世界上第一部全国性药典——《新修本草》在中国颁布施行的年代是B[25~28]A.处方B.新药C.药物D.中成药E.制剂25.用于治疗、预防和诊断疾病的物质称为C26.根据《中国药典》、《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标准》或其他规定处方,将原料药加工制成的药品称为E27.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称为B28.医疗和药剂配制的书面文件称A[29~32]A.《美国药典》B.《英国药典》C.《日本药局方》D.《国际药典》E.《中国药典》29.B.P.是B30.J.P.是C31.U.S.P.是A32.Ph.Int是D[33~36]A.丸剂、片剂B.液体制剂、固体制剂C.溶液、混悬液D.口服制剂、注射剂E.浸出制剂、灭菌制剂33.中药剂型按物态可分为B34.中药剂型按形状可分为A35.中药剂型按给药途径可分为D36.中药剂型按制备方法可分为E[37~40]A.GAP B.GLP C.GCP D.GMP E.GSP37.《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简称为A38.《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简称为B39.《药品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简称为C40.《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简称为E二、名词解释1.药物是指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物质,包括原料药与药品。
中药制剂与剂型制备中药制剂的原料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总提取物、有效部位、有效成分)按物态分类的剂型:1、液体剂型,如合剂、糖浆剂、露剂、搽剂、注射剂、洗剂、涂膜剂等。
2、固体剂型,如丸剂、片剂、颗粒剂、散剂、胶囊剂、膜剂、锭剂等。
3、半固体剂型,如软膏剂、凝胶剂、贴膏剂等。
4、气体剂型,如气雾剂、喷雾剂、粉雾剂。
根据药物在溶剂中的分散特性,分为真溶液型液体制剂、胶体溶液型液体制剂、乳浊液型液体制剂、混悬液型液体制剂。
按制备方法分类有浸出制剂和无菌制剂。
药物剂型影响着药物作用的快慢、强弱以及药物的毒副作用、刺激性等,决定着给药途径等。
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有根据药物性质、根据临床治疗的需要、根据生产和“五方便”的要求。
《中国药典》对非无菌药品微生物限度标准作出了如下规定,除另有规定外,其微生物限度均以本标准为依据。
1、制剂通则、品种项下要求无菌的制剂及标识无菌的制剂和原辅料应符合无菌检查法规定。
2、用于手术、严重烧伤或严重创伤的局部给药制剂应符合无菌检查法规定。
3、非无菌化学药品制剂、生物制品制剂、不含药材原粉的中药制剂的微生物限度标准。
4、非无菌含药材原粉的中药制剂微生物限度标准。
5、中药提取物及中药饮片的微生物限度标准6、有兼用途径的制剂中药制剂在制备的各个环节均可能被微生物污染,其主要途径包括原药材、药用辅料、制剂设备与器械、制药环境、操作人员、包装材料。
药物化学降解及其影响因素:水解、氧化、异构化、聚合、脱羧。
通常有关贮存条件的规定为:1、遮光,用不透光的容器包装,例如棕色容器或黑色包装材料包裹的无色透明、半透明容器。
2、密闭,将容器密闭,以防止尘土及异物进入3、密封,将容器密封,以防止风化、吸潮、挥发或异物进入4、熔封,将容器熔封或用适宜的材料严封,以防止空气与水分的侵入并防止污染。
5、阴凉处,贮藏温度不超过20度。
6、凉暗处,在避光条件下贮藏且温度不超过20℃7、冷处,贮藏温度为2℃~10℃8、常温:贮藏温度为10℃~30℃提高中药制剂稳定性的方法:1、延缓药物水解的方法,调节PH,降低温度,改变溶剂,制成干燥固体。
1、中药分析中最常用的分析方法是:色谱分析。
2、中国药典中规定,水浴温度指:98~100℃。
3、中国药典中规定“恒重”是指供试品2次干燥后的重量差异在多少范围内:0.3mg。
4、“精密称定”是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十万分之一。
5、乙醇未指明浓度时,均系指:95%乙醇。
6、无需过滤除药渣操作的是:连续回流提取法。
7、对水溶液样品中的挥发性被测成分进行净化的常用方法是:蒸馏法。
8、下列属于样品净化方法的是:固相萃取法。
9、进行中药制剂中重金属检查时,样品的处理方法应选:消化法。
10、关于牛黄解毒片的性状描述正确的是:本品为包衣片,除去包衣后显棕黄色;有冰片香气,味微苦,辛。
11、中药制剂的鉴别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方法是:薄层色谱法。
12、正确的描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的位置上,斑点颜色。
13、中药制剂的一般杂质检查包括:酸、碱、氯化物、重金属、砷盐。
14、在酸性溶液中检查重金属常用那种试剂作为显色剂:硫代乙酰胺。
(碱性溶液中,用硫化钠)。
15、砷盐限量检查中,醋酸铅棉花的作用是:除去H2S.16、不属于特殊杂质检查的是:安宫牛黄丸中酸不溶性灰分的检查。
17、砷盐检查法中,制备砷斑所采用的滤纸是:溴化汞试纸。
18、不需要进行含乙醇量检查的机型是:糖浆剂。
19、现版中国药典中,含量测定应用最多的方法是:HPLC。
20、GC法或HPLC法用于中药制剂含量测定时,定量的依据是:峰面积。
21、采用HPLC法对中药中指标成分进行含量测定时最常用的色谱柱是:ODS柱(C18反相柱)22、化学分析法主要使用于测定中药制剂中:含量较高的一些成分和无机成分。
23、气相色谱法中用于中药制剂的定量分析主要适用于:含挥发油成分及其他挥发性组分的制剂。
24、中药制剂分析中,大多数组分均在可见、紫外区有吸收,这类组分通常采用:紫外检测器(UVD)。
25、含有的主要有效成分为生物碱累的中药的是:黄连(含小檗碱、黄连碱)。
中药口服制剂中辅料应用的常见问题摘要:为了达到制剂目的,一般需添加不同功能的辅料,它作为非活性物质时除了赋形、充当载体、提高稳定性外,还具有增溶、助溶、调节释放等重要功能,可能会影响制剂质量、安全性、有效性。
目前,中药制剂尚存在辅料种类、用量等研究不充分的情况,若不合理选择应用会影响其质量,甚至影响有效性和安全性。
关键词:中药;口服制剂;辅料应用;问题;措施1中药制剂过程辅料中药制剂工艺中使用的辅料为中药制剂工艺辅料。
在中药制剂过程中,可能应用于辅料的过程包括提取、分离纯化、浓缩、干燥等,辅料成功发挥自身作用后,将被去除。
如果它们留在药物中,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对药物的健康构成威胁。
目前常用的工艺辅料主要有乙醇、氢氧化钠和盐酸、活性炭和二甲基硅油。
其中,活性炭主要用于分离纯化过程,二甲基硅油用于浓缩干燥过程,其他用于萃取过程。
不同的辅助针对不同药物的生产有不同的影响,因此需要结合药物的种类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2中药制剂辅料及不良反应中药制剂辅料通常是指中药制剂中除主药外的必需物质。
辅料的基本要求是不影响疗效、药物稳定性和生理活性。
如果剂量过高,任何化学物质(包括赋形剂)都可能导致不良反应。
将中药制剂辅料的选择原则和安全性放在首位。
因此,与主药相比,中药制剂辅料的不良反应一般较轻,发生概率较低。
中药制剂辅料不良反应的原因可能与个体过敏因素、辅料毒性和免疫毒性有关。
3颗粒剂中辅料应用的合理性3.1辅料对溶化性的影响3.1.1含蔗糖颗粒溶解度是控制中药颗粒质量的关键指标,常用辅料蔗糖也会影响其质量。
由于医用级蔗糖的成本较高,一些制造商使用食品级蔗糖和食用白砂糖代替,这可能会影响中药颗粒的质量。
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应严格要求蔗糖等杂质的限量,并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
同时,在制剂的制备过程中应选择药用级或精制蔗糖。
3.1.2无蔗糖颗粒为了提高糖尿病患者的依从性,许多中药颗粒企业将糖粒改为无糖型,同时辅料也应相应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