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操作技巧
- 格式:pptx
- 大小:1.51 MB
- 文档页数:43
静脉输液操作简述注意事项静脉输液是将药物、液体等通过静脉注入体内,常用于补充体液、补充营养、输注药物等治疗或预防疾病。
为了保证静脉输液的安全与有效,以下是静脉输液操作简述及注意事项。
1.洗手及消毒:操作前应充分洗手,并使用洗手液彻底清洁双手,然后使用消毒酒精消毒双手。
双手和所需使用的工具应保持干燥。
2.选择静脉:选择注射部位时,应在经过适当的评估后选择合适的静脉。
通常选择手背、前臂或手臂上具有充盈表现且易于触及的静脉。
3.穿刺:先用透明胶带固定针头后,拿起穿刺器,用主手的拇指按在静脉的下方约1-2cm处,同时其他手的拇指和食指把握好穿刺器,垂直地将针头穿刺进入静脉。
穿刺成功后将顶野空心针缓缓曲折静脉,若看到血液回吸代表成功进入了静脉。
4.固定:穿刺成功后,用无菌纱布或透明胶带固定针头,避免针头无故脱落。
5.连接输液器:打开输液器包装,取出输液器,拧掉输液器顶部的保护帽,顺时针旋转与针头连接,确保无漏气现象。
6.调整流速:输液器连接完成后,可以调整滴速大小,通常以滴数/分钟为单位,根据医嘱要求选择滴速,控制流速在正常范围内。
7.观察:静脉输液进行过程中,需要时刻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如呼吸、心率、体温等。
同时还要注意观察输液器滴液情况,如滴速过快、滴速过慢或滴液异常,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并报告医护人员。
8.处理并发症:静脉输液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局部出血、血肿、感染等。
若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终止输液并向医护人员汇报。
9.注意事项:- 使用无菌穿刺器材,避免交叉感染。
- 严格遵守消毒操作规程,保持操作环境清洁。
- 注意穿刺的针头长度,不要过长或过短,以免影响静脉输液的效果。
- 输液器的储液袋应不透光,并检查其质量,避免滴液有异物。
- 输液器档位调节要准确,避免滴速过快或过慢。
- 定期更换输液器,避免细菌滋生。
- 遵循止血性措施,在穿刺后避免局部渗血。
- 注意滴液应均匀,避免突然加速或停滴。
- 经常观察患者的输液反应,及时处理不适或异常情况。
静脉输液的基本操作方法
静脉输液的基本操作方法如下:
1. 准备工作:清洁双手,戴好手套,将输液包装撕开并确认无污染,准备好输液器、静脉针、橡皮塞、贴纸等所需材料。
2. 准备患者:让患者坐或躺下,选择适当的输液位置,通常在手背或前臂的静脉较好。
3. 寻找静脉:用消毒液消毒静脉输液部位,然后用一只手将输液位置固定住,另一只手用拇指和食指逐渐推动皮肤,以找到静脉,可能需要多次尝试才能找到。
4. 浅表静脉穿刺:选用适当尺寸的静脉针,然后将针头平行于静脉插入皮肤,当血液出现在针头时,表示成功进入静脉,再将针管与静脉保持一定角度,并用橡皮塞固定针头。
5. 给药检查:将输液器与针头连接好,打开输液器的滴管,检查药液是否正常流动,无异常情况后继续操作。
6. 固定输液:用纱布或透明敷料固定针头和输液器,避免移位或污染。
7. 观察患者反应:操作过程中需要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如血压、心率等,
确保安全。
8. 完成后注意事项:输液结束后,关闭滴管,拔出针头并用消毒液清洗穿刺点,按压止血,并用贴纸覆盖伤口,确保无血液渗漏,最后嘱咐患者多饮水、避免碰水等注意事项。
以上为静脉输液的基本操作方法,操作时要注意消毒、穿刺技巧、药液流量、固定和观察等细节,以确保输液过程的安全和有效。
在操作前最好接受相关培训并遵循医疗机构的规范操作流程。
如何正确执行静脉输液操作静脉输液操作是医疗工作中常见的一项操作技巧,正确执行静脉输液操作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如何正确执行静脉输液操作,包括前期准备、操作步骤以及注意事项。
一、前期准备在进行静脉输液操作前,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 检查药物或输液液体的完整性和标签,确保无漏气、无渗漏等异常情况;2. 按照消毒规范对双手进行洗手,并佩戴洁净无菌手套;3. 准备所需的输液器材,包括输液瓶、输液管、针头等;4. 根据医嘱选择合适的输液部位,并进行必要的局部消毒。
二、操作步骤1. 打开输液器材包装,注意避免接触器械的内部,以保证无菌环境;2. 取出输液瓶,检查输液瓶的完整性并确认药物或输液液体的正确性和有效期;3. 摇晃输液瓶,使液体均匀后,将输液瓶与输液器连接;4. 将输液器的尖端插入输液瓶的橡皮塞,确保连接牢固;5. 按照医嘱和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输液部位,打开局部消毒用品,按规范进行局部消毒;6. 定位输液部位,需要注意的是,输液部位的选取应该远离静脉弯曲处以及突出的静脉血管,避免因血管被压迫而引起输液不畅;7. 根据医嘱选择合适的针头规格,取出针头并进行局部消毒;8. 用一手的拇指和食指将输液部位的皮肤固定,用另一手持针,迅速穿刺找到静脉血管,并观察到有回血现象;9. 确认针头进入静脉后,将针头与输液器连接;10. 打开输液器的滴速调节器,调整滴速,根据医嘱控制静脉输液速度;11. 进行输液时,需要注意观察滴漏情况,如发现异常应及时调整滴速或者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12. 注意维持输液系统的无菌状态,避免污染;13. 输液结束后,关闭滴速调节器,将针头拔出,用纱布或敷料轻轻按压穿刺口,避免出血或渗漏;14. 接下来,可以对输液部位进行患者安抚和观察,以确保没有不良反应发生。
三、注意事项在执行静脉输液操作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操作前后要充分洗手,穿戴洁净无菌手套,确保操作环境无菌;2. 操作时应细心、耐心,避免过快或过慢;3. 输液器的质量要符合标准,输液瓶的完整性和药物液体的正确性要仔细检查;4. 注意观察输液过程中的滴漏情况以及患者的反应,如有异常及时处理;5. 输液结束后要注意拔除针头时的卫生,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6. 储存和处置输液器材时要按照相关规范进行,避免污染或受损。
静脉输液的技巧,必备!静脉输液是临床护士必须掌握的常规护理技术操作,虽看似简单,却有不少技巧。
如果使用得当不仅能有效减轻病患的疼痛感,还能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医患纠纷。
在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实践中,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立足岗位特点,现总结了几点技巧。
1、如何配制液体配制液体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三查七对”制度,避免使用不合格药液,防止发生输液反应。
2、如何排气在静脉输液中,如何才能达到快速排气的目的呢?排气时所需方法如下:把莫菲氏滴管下段输液管在手中盘好顺提往上举,使莫菲氏滴管倒转向上打开输液管调节器,观察液体流入莫菲氏滴管至1/3处时关紧调节器,随即放下手中输液管,待莫菲氏滴管下少量空气自动逸上莫菲氏滴管里的液面后,再打开调节器使液体成滴状流下而不能成线状,因成线状压力大,可将莫菲氏滴管上部气体压入下段管而形成较多气泡;当药液从针头流出时,可将调节器向上推至莫菲氏滴管下关紧,达到排气目的。
3、如何选血管3.1老年人——手足背静脉输液法年老体弱及患多种慢性病患者手足静脉较细小表浅、皮下脂肪少、弹性差、血管缺少组织支持活动度较大,穿刺困难。
因此,穿刺前要仔细了解血管特点或生理异常,必须注意,要使其充分暴露,看清走行摸清深浅和粗细。
根据手足末梢神经对疼痛刺激较敏感特点,进针应采用快、稳、准及宁浅勿深法逐渐进针,避免因疼痛引起血管收缩而降低穿刺成功率。
进针前比一下针体与血管长度以决定进针长短;穿刺时患者不用握拳,采用自然放松法,自然放松法明显优于握拳法,具有进针快、回血快、一针见血率高的优点,明显减轻进针疼痛感。
静脉输液中应用自己的左手握患者的手或足,以拇指绷紧皮肤固定血管下端以减少血管滑动,如部位难以穿刺成功者,可选择手足背下1/2至指处的血管进行逆行穿刺。
3.2小儿头皮——静脉逆行输液法通常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多采用向心端逆行静脉穿刺,但长期输液患儿因血管破坏较多,短时间不能恢复,如再用穿刺过的血管输液,因局部血容量增加,血管内压力增大,液体可通过原针眼向组织间隙渗透造成局部肿胀,有些药物如渗到皮下可导致组织坏死,给患儿带来不应有的痛苦。
静脉输液操作流程中的输液位置确定技巧静脉输液是一项常见的医疗操作,旨在给予患者需要的药物或补液。
而在静脉输液的操作中,正确确定输液位置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静脉输液操作流程中确定输液位置的技巧,并提供一些实用建议。
1. 观察静脉表现在确定输液位置之前,首先需要仔细观察患者的静脉表现。
通过观察患者的肌肉脉络、皮肤颜色以及静脉袋引流速度等因素,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静脉情况。
常见的静脉表现包括静脉走向清晰可见、皮肤颜色正常、静脉满大指等。
2. 选择合适的输液部位在选择输液部位时,一般应优先选择静脉较粗、血管壁较坚韧的部位,如前臂内侧、手背等。
这些部位相对较少受到皮肤活动或压迫等因素的影响,输液更为安全可靠。
同时,应避免选择淤静脉部位或者存在其他异常情况的部位。
如患者手臂插管手术的伤口处、静脉曲张等。
3. 使用引流器具为了更准确地确定输液位置,我们可以采用一些引流器具来辅助操作。
常用的引流器具包括静脉穿刺针、静脉内超声导引设备等。
这些器具能够帮助医护人员更清晰地观察到血管位置,并提高穿刺的准确性。
但需要注意的是,操作这些器具时需要严格按照医疗操作规范进行,以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4. 静脉穿刺技巧在进行静脉穿刺时,正确的技巧也是非常重要的。
医护人员首先应该对患者的皮肤进行消毒,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然后,需要将穿刺针在适当的角度和深度下插入皮肤,穿刺到血管。
在穿刺过程中,注意观察血液回流情况,以确保正确进入血管。
一旦发现了血液回流,即可将引流管连接到穿刺针上,进行输液。
5. 敏锐观察在输液过程中,医护人员应敏锐观察患者的反应以及输液部位的情况。
如果患者出现不适或出现局部肿胀、疼痛等情况,可能意味着输液位置不正确。
此时,应及时停止输液,检查并重新确定输液位置,以免造成并发症。
同时,也需要定期观察输液部位及输液情况,及时处理输液管道堵塞等问题。
静脉输液操作流程中的输液位置确定技巧对于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静脉输液的技巧静脉输液是临床护士必须掌握的一项护理技术操作,熟练运用输液技术,洞悉输液中的一些技巧,能有效减轻病人的疼痛,减轻恐惧,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护患纠纷,和谐护患关系。
笔者根据临床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将有关技巧进行了总结。
1、快速排气在临床工作中,常常可以见到护士在排输液器管路中的气体时,不能一次性成功,管路中有很多气泡,通过缠绕,弹管道等方式努力想除掉,耗时又费力,还不能清除干净,造成药液的浪费,病员因此可能会对护士的技术产生怀疑,不信任,管路中的气泡还让病人感到不安全,可能还会成为医疗纠纷的说辞。
如何能一次性快速成功的排气呢?首先关闭调节器,再挂输液瓶到输液架上,抬高滴管下端的输液管,挤压滴管使液体流入至滴管1/3—1/2满时,随即放下抬高的输液管,观察液体中有无气体,如有气泡或短小的气柱,可用缠绕手指的方法清除掉。
这时再打开调节器,持针头的手适当抬高,眼睛观察液体的走向,注意控制液体的流速,滴管内的液体不能成线状,否则会将滴管上部的气体冲入输液管路形成较多的气泡。
持针头的手适当抬高,一可以让液体充满过滤部位,不产生气泡,二可以避免浪费药液。
当液体流出针头即关闭调节器。
2、进针手法手背静脉穿刺时,传统方法是病员自己握拳,穿刺成功后自己松拳,当松拳过快,血管压力骤降,导致针头滑出血管。
这里要介绍的是:护士的手将患者输液手的五指握拢向拳面绷紧皮肤,穿刺成功后,缓慢松手。
这种方法的优点有:(1)、避免了患者过快松拳导致针头滑出血管外,引起液体渗漏,(2)、通过与患者的接触,拉近了护患之间的距离,减少了患者对穿刺的恐惧心理。
3、进针角度静脉穿刺传统的进针角度为20—25°角(基础护理学),经过临床实践发现,增大进针角度,可减少通过真皮层的时间,减轻进针引起的疼痛。
刘素芬[1]等也通过力学分析和实践证明以45°或接近45°角进针容易且省力,不会出现皮肤随进针方向向前推移及刺破血管下壁现象。
静脉输液技术操作方法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治疗手段,通过将药物或者流体输送到人体的静脉内,以达到治疗、补液或营养支持的目的。
正确的静脉输液操作技术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下面我将详细介绍静脉输液技术的操作方法。
1. 前期准备:在进行静脉输液前,首先要洗手并戴上手套,确保操作环境的清洁无菌。
其次,要检查配好的输液套装是否完整,包括输液瓶、输液管、输液针和固定带等。
还需要准备好止血贴、消毒棉球、药物等。
2. 输液床位选择: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输液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床位。
一般来说,需要平卧位的患者可以选择卧床进行输液,而无需平卧位的患者可以选择坐在椅子上输液。
3. 准备穿刺点:根据医嘱确定输液的穿刺点,一般选择手背腕部、手臂内侧腕部或者前臂最靠近拇指侧的表浅静脉作为穿刺点。
然后用消毒棉球擦拭穿刺点周围的皮肤,保持清洁。
4. 穿刺静脉:用非支承针或者蝶形针,将针头在穿刺点的附近皮肤拉紧时,以约30角插入皮肤,在穿刺点的边缘位置进行穿刺。
插入至静脉内,往前推进一点,然后放慢推进速度,观察静脉内是否出现了静脉血,若有,表示成功穿刺。
5. 固定针头:在成功穿刺后,要用一根手指轻轻按住针头旁的皮肤,用另一只手将针头与输液管连接,然后松开手指。
插入针头时,应注意保持针头稳定,避免针头晃动或者脱落,确保输液的顺利进行。
6. 排气:连接好输液管后,要将输液瓶上的橡胶塞反复顶压几次,使输液管内的空气排出,避免空气进入患者体内造成空气栓塞。
7. 检查输液:在开始输液前,要检查输液的流速是否正常,一般要求在40-60滴/分钟之间。
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嘱要求来调整滴速。
同时,还要观察输液点的周围组织是否有红肿、疼痛等异常反应,以及输液管是否有漏液等情况。
8. 定期观察:在输液过程中,要定期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以及输液点和输液管的情况。
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如输液点渗血、漏液、红肿等,应及时停止输液,并及时报告医生。
9. 输液结束:输液结束后,要及时停止输液,将输液管与患者身体分离。
静脉输液中的技巧在日常工作中静脉输液不但是临床工作应用中最广泛的治疗手段之一,还是临床护理中的基本操作技能之一。
也是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生命过程中最方便、最快捷、最有效的治疗途径。
熟练、流畅的操作过程可以体现一个护士的护理操作水平。
可以提高病人的信任度、满意率。
通过十几年的临床护理实践本人对静脉输液积累了一些经验,现介绍其中应注意的几项技巧。
1 静脉输液前的准备护士个人准备按工作要求穿戴整齐工作服、工作帽、口罩,保持手部清洁,精神饱满、干净利索地进行操作;输液用品的准备:在治疗车上准备好一个输液盘、酒精、碘酒各1瓶,棉签若干、输液贴或胶布,按医嘱和输液单顺序配好液体,在输液瓶上标明患者的姓名、床号以及加入药品的种类和剂量;患者方面的准备:进病房后先与病人打招呼,如您感觉好些了吗?而后告诉病人:一会儿扎针可能会痛,我会尽量轻些,有什么不舒服请告诉我。
2 输液管排气技巧首先将输液调节器提到莫非氏滴管下端并将其关毕,把瓶子挂在输液架上准备排气。
右手把排气管(短管)打折,捏紧,注意:千万不要让瓶中的液体流出,一方面会弄湿病人的衣服也浪费药液,另一方面,流出的药液把排气管末端的过滤膜浸湿,使空气不能进入输液瓶中造成液体不滴。
然后把输液管(长管)盘绕左手拇指与四指中间,用力挤压莫非氏滴管液体会迅速流入小壶中,打开调节器,将莫非氏滴管水平或45°度摆放,让水流沿管壁流下,以免将小空气砸到输液管中形成小段气栓不易排出。
使其液面充满1/2或多一点讯速放开右手的排气管,让空气进入输液瓶中,利用连通器原理使药液快速流出并把空气排净,这样会非常快速有效地达到排尽空气的目的。
3 静脉穿刺技巧选择穿刺部位应尽量找静脉表浅部位,这样显露明显、方便进行穿刺、疼痛轻、易于固定输液针头,遵循既不影响患者的活动,又能满足病情需要的原则。
直接刺入血管法是护士右手持针、针尖斜面向上,根据皮肤及血管情况调整进针角度,用右手腕力带动持针的三个手指,直接快速、连贯入血管同时将针梗送入2/3并加以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