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柑新品种“天草”引种及栽培技术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68.07 KB
- 文档页数:3
‘爱媛28’杂柑引种表现及适产优质栽培技术‘爱媛28非福建省南平市本土品种,属于杂交品种,该品种母本为南香,父本为天草,是非常优质的早熟橘橙类杂交品种,在日本品种登记名称为爱嫒果试第28号,简称‘爱媛28,又称‘红美人,现将该品种在福建延平的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总结如下:1基本情况延平区位于福建省中部偏北,介于北纬26°15′~26°51′、东经117°50′~118°40′。
东邻古田县、闽清县,南接尤溪县、沙县,西倚顺昌县,北接建瓯市。
位于闽江上游建溪、沙溪、富屯溪汇合处,为闽江干流的源头。
区域总面积2 652.8 km2,地貌特征为丘陵山地。
常年受中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调节,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丰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形成了柑桔生长所需的独特气候资源,是中国柑桔经济栽培最适宜地带之一,发展柑桔具有区位优势。
目前全区柑桔种植面积已达5 000 hm2,约占全区水果种植总面积的70%,总产量约7.5万t,产值约2.3亿元,是福建省柑桔主产地之一。
根据近10年气候资料统计,延平区年平均气温为20.3℃,最热月为7月,月平均气温为29.3℃,最冷月为1月,月平均气温为10.5℃;极端最高气温39.2℃,极端最低气温- 3.9℃。
全年无霜期318 d。
平均年降水量1 844.9 mm。
光照时间长,平均年日照时数为1 702.7 h,辐射能充足,热量资源集中。
引种地点位于延平区樟湖镇下坂村,种植点为河滩缓坡地,试验面积6 hm2,土壤为沙质壤土,土层厚度50~60 cm,pH值5.5~5.9,适合柑桔栽培。
2引种表现2.1生物学特性‘爱媛28的长势非常旺盛,该品种树干较直,生长至幼苗时期和高接初期很容易出现枝条徒长的情况,待其结出果实后,枝杈会逐渐张开。
2年试花试果,3年投产。
1~2年生幼龄树,枝节间常有很容易生出枝刺,投入大量生产后,枝刺会逐渐消失,春季的叶片形状为纺锤形,叶片较小,翼叶主要为狭窄的楔形。
果农之友2017.3良种天地目前我国正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根据不同的自然生态区域和气候条件,有针对性地选择和发展适宜当地气候的优良品种是高效种植的关键,也是果农最为关心的问题。
现对几个在生产中表现较好的柑橘品种的主要特征及栽培技术要点做简要的介绍。
1红美人(图1)日本爱媛县果树试验场用南香与天草杂交育成的杂柑品种,又叫爱媛28号(国内有的地方又被误称为爱媛38号)。
该品种生长势中等,树冠圆头形,幼苗期及高接树初期易发生徒长枝,枝条较披垂。
该品种果实大,高扁圆形或阔卵圆形,平均单果质量230克,横径7.8厘米,纵径6.9厘米,果皮薄而光滑,果皮厚0.17厘米,油胞大,较凸,成熟后果皮色泽浓橙色,果皮包着较紧,较易剥离。
果肉橙色,肉质极细嫩化渣,口感似果冻,汁多味甜,品质优良,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转化糖含量9.33%,还原糖含量5.16%,可滴定酸含量0.93%,维生素C 含量315毫克/升,可食率86.83%,出汁率56.16%。
通常9月上旬果实开始着色转黄,10月中下旬成熟,设施栽培可至次年1月采收。
该品种虽有早熟特性,但早采糖度偏低,风味不浓,一般在元旦后采摘风味口感才达到最佳。
由于果皮薄,生产中裂果也较多,因此在干旱的夏秋季节,应注意及时灌水,防止土壤水分剧烈波动,减少裂果发生。
该品种适应性较广,在浙江、四川、重庆、广东、湖南等地有栽培。
在柑橘栽培的北缘地区,应采用保护地或设施栽培。
图1红美人2大雅柑(图2)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国家柑橘资源圃利用清见橘橙(♀)与新生系3号椪柑(♂)杂交育成的晚熟橘橙杂种,2016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该品种树势中庸,树冠圆头形,开张,枝条上无刺。
果实大,阔卵圆形,平均单果质量270克,果实纵径7.5厘米,横径8.7厘米,果皮橙黄色,较光滑,油胞中等大小,皮松软易剥离,果皮厚0.37厘米。
果基部具有短颈,果顶凹,花柱常宿存。
中心柱空,中心柱大小2.6厘米×2.4厘米,白皮层黄白色,果肉橙色,囊瓣大且整齐,一般为9瓣,汁胞短而大,肉质细嫩化渣,汁多味浓,味酸甜爽口,品质极优良。
·12·种业导刊,2019年第9期Journal of Seed Industry Guide天草杂柑在闽东地区的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李 斌(福安市坂中畲族乡农业服务中心,福建 福安 355017)天草是由日本育成的杂柑品种,以清见×兴津的杂交后代为母本,以佩奇为父本,经杂交选育而成。
天草杂柑外观好,具有香气浓郁、酸甜适口的风味,以及良好的结果性和耐贮藏等优点,深受消费者和广大果农的青睐。
闽东地区于2010年引进天草杂柑品种,经多年试验推广,目前已初具产业规模,但生产上还存在许多问题,因此总结并介绍了闽东地区天草杂柑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1 天草杂柑的特征特性1.1 特征天草杂柑幼树的树势中等,树姿直立,进入结果后期树冠逐渐开张。
果实扁球形,果皮橙红色,单果质量150 g 左右,果肉较紧,易化渣,无核或少核,汁多味香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14%,香气浓郁。
1.2 特性天草杂柑的早产性和丰产性好,一般栽后3 a 可结果,对溃疡病抗性强,耐寒且耐贮藏,自然条件下贮藏至次年4月上旬仍可保持不枯水。
1.3 物候期在闽东地区,天草杂柑的萌芽期为3月中下旬,初花期为4月中旬,盛花期为4月中下旬,终花期为5月上旬,5月中旬为第1次生理落果期,6月上旬为第2次生理落果期,果实于12月下旬成熟。
在闽东地区一般1 a 抽3次梢。
2 天草杂柑的栽培技术2.1 建园与定植立地条件要求海拔600 m 以下,选择光照充足、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排灌方便、背风向阳,附近无污染源的平地或缓坡地建园。
选用枝梢健壮,根系完好的果苗,在春梢萌芽前栽植,栽植前应施足底肥,并以有机肥为主。
因异花授粉时会有种籽,故应避免与有核柑桔品种混栽,栽植密度可选择行株距2 m×3 m ~2 m×4 m,即1 275~1 650株/hm 2。
2.2 整枝修剪定植后留40 cm 定干,在剪口下20 cm 处配置3~4个主枝,每个主枝上再选留3个侧枝,构成树体骨架。
柑橘果园生草品种选择及栽培技术不知道柑橘种植户朋友是不是都了解柑橘果园生草栽培这个概念,可能很多人看到草字,都觉得是不好的,会吸取柑橘果树养分的,其实不然,下面专业人士和大家一起学习学习柑橘果园生草的品种选择及生草栽培技术。
一、柑橘果园生草的概念及作用柑橘果园生草是指在柑橘树行间或株间种植一定量的豆科植物、禾本科植物、牧草,或让其自然生草,并采取施肥、灌水等管理措施,等草长至30厘米时,分期刈割,然后晒至半干,再掩埋在树盘下。
年年反复进行。
柑橘果园生草栽培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的保蓄肥、水能力,提高果实品质和产量,改良果园生态环境,省工、省力,成本低。
二、柑橘果园生草的品种选择柑橘果园生草,选择优良草种十分重要。
草种要求:(1)草种应为多年生品种。
(2)以浅根系草种为主。
(3)植株低矮,覆盖效果好。
(4)抗旱、抗寒性强,较耐阴,耐践踏,管理简单。
(5)与果树无共同病害,不是果树害虫和病菌的寄生、宿生场所。
(6)具有一定的产草量,最好兼具其他经济效益。
常见的柑橘果园生草品种有白三叶草、黑麦草、紫花首蓓、箭舌豌豆、百喜草、鼠茅草等。
其中白三叶草为多年生豆科植物,固氮能力强,浅根系,耐践踏,耐荫蔽,肥效高,不与果树争肥,草层致密,观赏性强;鼠茅草适应性强,产草量适中,可抑制杂草生长,它自然萌发生长、自然枯萎死亡,不需人工刈割。
这两种草是柑橘果园生草综合评价较高的草种。
三、柑橘果园生草栽培技术1.果园生草播种。
播种时间分春播和秋播两种。
春播可于3月下旬至4月播种,秋播在8月中旬至9月中旬播种。
播种前将果树行间深翻20~25厘米,整平,灌水,墒情适宜时播种。
播种方式可采用沟播或撒播,沟播先开沟,播种后覆土;撒播先播种,然后均匀地在种子上面撒一层干土。
2.幼苗期管理。
出苗后,根据墒情及时灌水。
如果出苗不整齐,要注意及时补苗。
可随水施些氮肥,也可趁下雨撒施,或者叶面喷施。
及时除去杂草,特别要注意及时去除那些容易长高大的恶性杂草。
杂柑种植管理技术杂柑(即柑橘类植物)是一类重要的经济果树,其包括了柚、橙、柠檬、柚子等多个品种。
杂柑种植管理技术的合理应用,对于提高果实产量和质量,促进果树健康生长,防治病虫害,以及保护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土壤选择、施肥管理、水管理、修剪整形、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详细介绍杂柑种植管理技术。
首先,在土壤选择方面,杂柑喜欢温暖、湿润、排水良好的土壤环境。
因此,首先需要选择适宜的果园土壤,这样能够为果树生长提供基础条件。
一般来说,选择土质疏松、肥沃、PH值在6~8之间的土壤最为适宜。
此外,果园的地势要选择较高的地段,这有助于避免积水。
其次,在施肥管理方面,杂柑需要多元营养。
在果树生长过程中,合理施肥是保证果树营养供应的关键。
一般而言,春季是追施肥的关键期。
合理施肥原则是根据不同土壤类型,根据果树生长需要进行施肥,可以根据土壤检测结果调整营养元素比例。
一般建议施用有机肥、磷、钾肥等。
同时,在施肥过程中也要注意施肥量的控制,避免过度施肥造成的养分浪费和环境污染。
第三,在水管理方面,杂柑需要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
首先要保证供水充足,也要避免积水。
可以通过灌溉来保持适宜的水分环境。
可以根据土壤湿度和气候条件合理制定灌溉计划,确保果树根系充分吸收水分。
同时需要注意,灌溉的水质要保持清洁,避免可能存在的水资源污染。
第四,在修剪整形方面,杂柑需要进行定期修剪以促进枝条生长和花芽分化。
修剪整形可以控制树冠的大小和形状,保证树冠内部的透光性。
一般都选择母枝、横枝、内枝等,使其较为合理地均匀分布在树冠内,保证阳光递进度。
同时也要及时修剪掉病死枝、虫害枝等,防止病虫害的扩散和果实产量的下降。
最后,在病虫害防治方面,杂柑需要采取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措施。
病虫害是导致果树生长受阻、产量下降的重要原因。
可以应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手段对病虫害进行预防和控制。
对于病害苗木,可以采用熏蒸或拔树进行消毒;对于虫害,可以适时喷洒生物农药、化学农药等。
2013年第1期现代园艺殖栽培和引种驯化栽培研究,使其在人工栽培下,能保持其原有的野性和野味。
同时还要加强对野生蔬菜医疗保健价值及食用安全性的研究。
3.2保护资源,实行科学合理开发加强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持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实现有限资源的永续利用。
开发应以保护为前提,注重长远,远近结合,实行有计划地开发利用,确保植被恢复和资源再生。
在野生蔬菜资源区应建立保护制度,制定相应的政策性法令和管理措施。
为了有效地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保护物种资源和生态环境,一是要发挥资源优势,扩展对野生资源利用。
二是要充分利用野生蔬菜种类繁多、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的特点,尽快地进行人工栽培,搞好示范园区建设,探索各种类型的栽培技术,对需要特殊生长条件(温度、湿度)的野生蔬菜进行驯化栽培,可利用园艺设施如温室、大棚、喷(滴)灌等为其提供不同的生态条件,满足野生蔬菜的生长需要。
三是要建立种苗繁育基地,以解决当前以自然采集为主,栽培品种单一、规模小、商品化程度低的局面,促进野生蔬菜的规模化、商品化生产,减轻对自然资源的压力,有效地发挥资源优势。
3.3实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提高精深加工水平积极拓展各种渠道,加大扶持力度,努力形成初级产品、半成品、深加工产品和终端产品的多极配套生产格局。
尽快在集中优势区域扶持培育加工企业,提高工艺和管理水平,在精深加工、综合利用上狠下功夫,不断开发出系列化、多样化并集食用、医疗、营养、保健于一体的高档产品,延长产业链,实现资源有效增值。
改善产品包装,实行标准化生产,创立名牌产品,提高品牌效应和市场竞争力。
3.4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级领导要提高对野生蔬菜开发利用的认识,将它作为“菜篮子”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抓紧抓好。
充分认识合理开发利用野生蔬菜资源对于丰富当地居民的蔬菜供应种类,挖掘当地的天然绿色食品,发展地方农业经济的作用,同时,也应认识到开发利用野菜资源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维护生态平衡有着重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