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情感障碍
- 格式:ppt
- 大小:451.50 KB
- 文档页数:30
双相障碍编辑锁定同义词双向情感障碍一般指双相障碍本词条由国家卫生计生委权威医学科普传播网络平台/百科名医网提供内容并参与编辑。
双相障碍属于心境障碍的一种类型,指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疾病。
研究发现,躁狂发作前往往有轻微和短暂的抑郁发作,所以多数学者认为躁狂发作就是双相障碍,只有抑郁发作的才是单相障碍。
DSM-IV中将双相障碍分为两个亚型,双相I型指有躁狂或混合发作及重性抑郁发作,双相II型指有轻躁狂及重性抑郁发作,无躁狂发作。
值得注意的是,双相抑郁未引起临床医生足够重视,有报道37%的双相抑郁患者被误诊为单相抑郁,长期使用抗抑郁药治疗,从而诱发躁狂、快速循环发作,使发作频率增加。
又称双相情感障碍英文名称bipolardisorder,BP英文别称Bipolaraffectivedisorder就诊科室精神心理科专家解读什么是双相障碍?双相障碍是心境障碍疾病中的一种,通俗来说就是“情绪的跷跷板”。
医疗百科致力于权威医学知识的传播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王勇丨副主任医师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撰写国家卫生计生委权威医学科普传播网络平台疾病概况科普文章 (1) 科普视频目录1. 1 病因2. 2 临床表现1. 3 检查2. 4 诊断1. 5 治疗2. 6 预防基本信息又称双相情感障碍英文名称bipolardisorder,BP英文别称Bipolaraffectivedisorder就诊科室精神心理科常见症状抑郁发作,躁狂发作,混合发作传染性无双相障碍病因双相障碍病因未明,生物、心理与社会环境诸多方面因素参与其发病过程。
生物学因素主要涉及遗传、神经生化、神经内分泌、神经再生等方面;与双相障碍关系密切的心理学易患素质是环性气质。
应激性生活事件是重要的社会心理因素。
然而,以上这些因素并不是单独起作用的,目前强调遗传与环境或应激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这种交互作用的出现时点在双相障碍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影响。
双相障碍临床表现双相障碍的临床表现按照发作特点可以分为抑郁发作、躁狂发作或混合发作。
中国精神障碍防治指南(双相情感障碍)中国精神障碍防治指南(双相情感障碍)概述: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特征为患者情感波动幅度较大,交替出现抑郁和躁狂两种状态。
本指南旨在提供关于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和治疗的指导,以便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疾病管理的水平。
一、定义双相情感障碍指的是患者在生理、情感和认知等多个方面出现异常变化,交替表现为抑郁和躁狂的周期性情感状态。
二、诊断标准根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五版(CCMD-5)的诊断标准,双相情感障碍的主要症状包括:1. 抑郁期症状:- 持续的抑郁心境- 对平日感兴趣或愉悦的事物明显丧失兴趣或愉悦感- 失眠或过度睡眠- 负罪感或自责感- 注意力不集中或决策困难- 意欲降低或疲乏感- 减少或增加食欲2. 躁狂期症状:- 持续心境持高或愉悦- 高度自信或自大- 思维跳跃或话语过多- 躁动不安或过度活跃- 注意力不集中或决策冲动- 失眠或减少需要睡眠- 不适当或过分增加的活动三、治疗原则针对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应遵循以下原则:1.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病程和健康状况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2. 综合治疗:采用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模式,以提高疗效和预防复发。
3. 早期干预:在症状出现早期尽早进行干预,有助于减轻病情和改善预后。
四、药物治疗在药物治疗中,有多种药物可供选择,包括锂盐、抗癫痫药物、抗精神病药物和抗抑郁药物等。
具体选择药物应根据患者的症状、病程以及患者个体化的因素而定。
五、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在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
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治疗(CBT)、插入治疗(IPSRT)和家庭治疗等。
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管理情绪、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和战胜心理困扰。
六、生活方式干预生活方式干预在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和预防复发中具有重要作用。
患者应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远离不良嗜好、进行有氧运动、避免剧烈运动等。
双相情感障碍的不同病程和症状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是一种严重的心境障碍,其特点是患者情绪波动剧烈,出现情感高涨和情感低落的交替周期。
本文将就双相情感障碍的不同病程和症状展开讨论。
1. 双相情感障碍的病程双相情感障碍的病程可分为四个阶段:抑郁期、高涨期、缓解期和混合期。
每个病程阶段都呈现出不同的症状特征,下文将对各个病程进行详细描述。
2. 抑郁期抑郁期是双相情感障碍中主要的病程阶段,患者在此期间常常感到极度的悲伤、绝望和自卑。
他们失去对生活的兴趣,对平日喜爱的活动产生厌倦感。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以下症状:睡眠障碍(失眠或过度嗜睡)、食欲改变(食欲增加或减退)、注意力不集中、自我评价过低、社交退缩等。
3. 高涨期高涨期是双相情感障碍中的另一个病程阶段,患者在此期间情绪异常兴奋,自视甚高。
他们可能表现出异常活跃、冲动和好斗的行为。
在高涨期,患者可能会睡眠减少甚至完全不睡觉,精力过度充沛,口才流畅,思维迅速。
此外,高涨期还可能伴有其他症状,如易怒、冲动行为、注意力不集中等。
4. 缓解期缓解期是指处于抑郁期或高涨期之后,患者症状减轻或消失,情绪较为稳定的一段时间。
在缓解期,患者可能感到轻松、正常或稍微低落。
然而,在这个阶段也要密切关注患者的情绪波动,以防病情复发。
5. 混合期混合期是指在短时间内出现高涨期和抑郁期的症状,患者同时体验到情感高涨和低落。
这种情况极具挑战,并对患者造成严重困扰。
在混合期,患者常常感到焦虑和痛苦,可能出现冲动和自伤行为。
他们的思维变得混乱,情绪极不稳定。
综上所述,双相情感障碍的不同病程和症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交功能造成了重大的影响。
了解病程和症状可以帮助患者及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并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需要得到认真重视和有效处理的心境障碍,对患者及其家人提供支持和理解显得尤为重要。
双相情感障碍的症状和治疗建议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又被称为躁郁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其特点是情感波动的极度剧烈和不可控制。
患者在不同的时期会经历情绪高涨(躁狂期)和情绪低落(抑郁期)两种极端状态。
本文将介绍双相情感障碍的症状和治疗建议。
一、双相情感障碍的症状1. 躁狂期症状躁狂期是双相情感障碍的典型症状之一,患者在这个阶段会出现情绪高涨、兴奋、多动和冲动的行为。
具体症状包括:- 心情极度愉快、自信和兴奋;- 思维加速、话语增多和跳跃式思维;- 身体活动增加,无法安静下来;- 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易转移;- 夸大自我、自恋和自大;- 行为冲动,可能会进行高风险活动。
2. 抑郁期症状抑郁期是双相情感障碍的另一典型症状,患者在这个阶段会出现情绪低落、消沉和缺乏活力的表现。
具体症状包括:- 悲伤、焦虑和绝望心情;- 对日常活动失去兴趣和乐趣;- 精力不济、疲倦和睡眠障碍;- 注意力和记忆力减退;- 自责、无用感和消极思维;- 对未来缺乏希望,可能产生自杀念头。
3. 快速循环双相障碍快速循环双相障碍是指患者在1年内发生4次或以上的躁狂期和/或抑郁期。
这种情况下,情绪波动速度更快,对患者的生活和健康状况带来更大的影响。
二、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建议1. 药物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药物治疗主要通过稳定情绪、控制症状。
常用的药物包括锂盐、抗精神病药物和抗抑郁药物。
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个人情况进行药物选择和剂量调整。
2.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双相情感障碍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常见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CBT)、插图治疗、社交节律治疗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患者学会管理情绪,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改善日常生活质量。
3. 规律作息和生活方式改变规律的作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非常重要。
建立稳定的作息时间表,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均衡饮食,避免过度饮酒或吸食毒品;增加体育锻炼和放松技巧的应用,如冥想和深呼吸等,有助于稳定情绪和提升心理健康。
双相情感障碍及其非典型症状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简称BD)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在情绪波动上呈现出两极化的状态。
传统上,BD被划分为两种极端类型,即躁狂期和抑郁期。
然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BD还有一些非典型症状。
本文将探讨双相情感障碍及其非典型症状,并对其对患者生活的影响进行讨论。
一、双相情感障碍的概念及常见症状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脑功能异常引起的精神障碍,患者情绪波动范围广泛,从极度的兴奋和多动(躁狂期)到极度的沮丧和消极(抑郁期)。
常见症状包括情绪波动、失眠或嗜睡、注意力不集中、自我价值感过高或自卑以及冲动行为等。
这些症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人际关系造成了巨大的困扰。
二、非典型症状的存在及描述除了上述常见症状外,一些研究还发现了双相情感障碍的非典型症状,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非典型症状:1. 心理生理不适感:患者会出现一种无法用言语准确描述的不适感,如烦闷、焦虑、煎熬等。
2. 思维杂乱:患者在情绪转换时可能会出现思维混乱,难以集中注意力,逻辑思维能力下降。
3. 冲动购物:在躁狂期,患者可能表现出过度购物的行为,无论是否有购买需求,都会大量购买。
4. 心理幻觉:在极端情况下,患者可能会出现幻听或妄想等心理幻觉症状。
5. 睡眠障碍:患者可能会出现失眠或嗜睡的情况,严重影响其正常的睡眠周期。
三、双相情感障碍及其非典型症状对生活的影响双相情感障碍及其非典型症状对患者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情绪的极端波动会影响患者的工作和学习能力,导致效率下降。
其次,许多患者在躁狂期过度购物,导致财务问题。
同时,睡眠障碍会进一步恶化患者的心理状态,使得他们更加脆弱和易怒。
非典型症状与常见症状相互交织,使得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和治疗更加困难。
四、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方法目前,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主要采用综合性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药物治疗通常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稳定剂和抗抑郁药物等,以帮助控制情绪波动。
全球双相情感障碍定义标准
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其特征是情绪波动剧烈,包括抑郁发作和躁狂发作。
全球对于双相情感障碍的定义标准主要基于《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和《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这两个诊断标准。
DSM-5 对双相情感障碍的定义包括以下标准:
1. 至少一次躁狂发作或混合发作。
2. 至少一次抑郁发作。
3. 在躁狂发作或混合发作期间,必须出现以下至少三种症状:情绪高涨、夸大、睡眠需求减少、活动增加、语速加快、思维奔逸、冲动行为、判断力受损。
4. 在抑郁发作期间,必须出现以下至少五种症状:情绪低落、兴趣丧失、体重减轻或增加、睡眠障碍、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疲劳或乏力、自责或内疚感、注意力集中困难、自杀意念或行为。
5. 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不能用其他精神障碍更好地解释。
ICD-10 对双相情感障碍的定义与 DSM-5 类似,但在症状的数量和具体描述上略有差异。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标准只是用于临床诊断的参考,具体的诊断还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病史、家族史、心理评估等综合考虑。
如果你或你身边的人有类似的症状,建议及时咨询专业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双相情感障碍简介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affective disorder),是心境(情感)障碍的一种类型,也称双相心境(情感)障碍,一般指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它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及社会功能产生不良影响。
双相障碍发病以后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
躁狂发作需持续一周以上,抑郁发作需持续两周以上,躁狂和抑郁交替或循环出现,也可以混合方式同时出现。
一般呈发作性病程,每次发作后进入精神状态正常的间歇缓解期,大多数病人有反复发作倾向,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病人出现两次或多次的情感和活动水平明显紊乱的发作,其中至少有1次表现为心境高涨、精力和活动增加,另1次表现为情感低落、精力减低和活动减少。
见:抑郁症;轻躁狂;躁狂。
双相情感障碍- 分类一年中的变化特点《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中关于双相障碍,根据发作时所处的状态分类如下:双相障碍目前为轻躁狂;双相障碍目前为无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双相障碍目前为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双相障碍目前为轻抑郁;双相障碍目前为无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双相障碍目前为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双相障碍目前为混合发作;其它待分类的双相障碍;双相障碍目前为快速循环发作。
环性心境障碍。
另外,根据躁狂抑郁发作的轻重进行分类,是目前临床经常使用的分类。
双相障碍分为:双相Ⅰ型:躁狂发作明显且严重,又有重性抑郁发作;双相Ⅱ型:躁狂发作一般较轻,其抑郁发作明显而严重;双相其它型:躁狂或抑郁发作均不严重;环性情绪人格:具有躁狂抑郁双相情绪波动人格特征,其情绪波动幅度轻。
[1]双相情感障碍- 症状情绪高涨、易激惹或情绪低落,或呈双相性。
情绪低落者,从轻度悲观到强烈自罪感。
思考困难,缺少决断,缺乏兴趣。
头痛,睡眠障碍,精力不足。
焦虑,病情严重者可有运动迟滞、激动不安、疑病或被害妄想、厌食、失眠。
生物学因素神经生化,精神药理学研究和神经递质代谢研究证实,患者存在中枢神经递质代谢异常和相应受体功能改变,大脑神经突触间隙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含量异常;5-羟色胺(5-HT)功能活动缺乏可能是双相障碍的基础,是易患双相障碍的素质标志;去甲肾上腺素(NE)功能活动降低可能与抑郁发作有关,去甲肾上腺素功能活动增强可能与躁狂发作有关;多巴胺(DA) 功能活动降低可能与抑郁发作有关;γ-氨基丁酸(GABA)是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性神经递质,有研究发现双相障碍患者在血浆和脑脊液中水平降低;第二信使平衡失调,第二信使是细胞外信息与细胞内效应之间不可缺少的中介物;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主要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和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功能失调。
双相情感障碍确诊标准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Disorder,BD)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表现为情感的高涨和低落交替出现,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交能力产生严重影响。
以下是双相情感障碍确诊标准,医生通常会考虑以下五个方面:症状表现、严重程度、病程特点、排除其他疾病以及家族史。
1.症状表现双相情感障碍的症状包括情绪高涨(躁狂)和情绪低落(抑郁)两种表现。
躁狂发作时,患者会表现出情绪异常高涨、自信心增强、言语增多、活动增多等症状。
抑郁发作时,患者会出现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精力下降、睡眠障碍等症状。
这些症状通常会交替出现,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交能力。
2.严重程度双相情感障碍的症状严重程度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社会功能受损程度以及生活质量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可以将双相情感障碍分为不同的严重程度等级,以便更好地制定治疗方案。
3.程特点双相情感障碍的病程特点也是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通常来说,双相情感障碍的病程具有循环性、间歇性和长期性的特点。
患者在躁狂和抑郁之间反复交替出现,持续时间较长,通常为数年或更长时间。
4.排除其他疾病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
例如,甲状腺疾病、药物或物质滥用等都可能导致情绪波动和行为异常。
因此,医生会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以排除其他潜在的病因。
5.家族史家族史也是双相情感障碍诊断的重要参考因素之一。
研究表明,双相情感障碍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
如果患者的家族中有双相情感障碍的病史,那么患者患病的可能性会明显增加。
因此,医生会询问患者的家族史情况,以便更好地评估患者的患病风险。
总的来说,双相情感障碍的确诊需要综合考虑症状表现、严重程度、病程特点、排除其他疾病以及家族史等多个方面。
如果患者出现了典型的躁狂和抑郁交替出现的临床症状,并且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同时排除了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那么就可以考虑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