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DSM-4诊断标准中,对轻躁狂诊断过严,规定需满足症状标准至少持续4天,实际上轻躁狂持续时间多为1-3天.
5、对各种抗抑郁治疗所致的转相性躁狂归属不明,对自然转相和治疗性转相两者临床特征方面的差异鉴别困难. ICD-10、DSM-4对此诊断归属缺乏明确规定,有学者建议应将治疗所致的转相性躁狂划归为双相.
常用于维持治疗的药物
丙戊酸钠 对于近期有躁狂和轻躁狂的患者,丙戊酸钠可以比安慰剂更有效的预防复发和情感障碍的发作[Bowden et al, 2000; Gyulai et al, 2003]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非典型药物在双相障碍长期维持治疗的有效性尚在研究之中
维持治疗的原则是充分的疗程和充分的剂量; 维持治疗的时间尚无定论,多次反复发作者应不少于2~3年; 维持治疗期的药物及其剂量应适当调整,病情稳定后先谨慎地减去非心境稳定剂,或适当减量, 但接近治疗剂量较明显低于治疗剂量防复发效果好. 至今,大多数维持治疗研究证实,锂盐是维持治疗,防止复发证据最充分的药物.它可防止2/3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复发,自杀率降低8倍.
对于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无论何种类型,均应首先选用心境稳定剂作为基础药物治疗,这是由心境稳定剂具备的特点所决定的: 对躁狂和抑郁发作均具有治疗作用; 不会引起躁狂和抑郁转相; 防止频繁发作; 预防复发,降低复发率和自杀率; 某些心境稳定剂对混合型和循环发作型疗效好,如丙戊酸盐.
病前具有情感旺盛或循环气质的抑郁患者,又易于自然转躁或治疗性转躁的抑郁发作,应视为双相抑郁. 产后抑郁、季节性抑郁. 边缘人格障碍与双相障碍关系密切。双相患者与边缘人格障碍共患率是单相患者的8倍;全部边缘性人格障碍者中,有44%曾患有BP-1型或BP-2型障碍,如将抗抑郁药所致轻躁狂考虑在内,则上升至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