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拣麦穗1
- 格式:ppt
- 大小:278.50 KB
- 文档页数:21
11 拣麦穗绝句杜甫迟日①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②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①迟日:指春天。
②泥融:春日来临,冻泥融化,又湿又软。
赏析:这首短小的绝句极其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色,美丽如画。
前两句对大好的春光作概括的描写。
短短的十个字囊括了阳光、江山、春风、花草及其香味,调动了读者的多种感官体会,感受、联想春天的美好。
后两句则集中笔墨写燕子和鸳鸯。
燕子围着暖融融的春泥高低飞翔,衔泥筑巢,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
“飞燕子”、“睡鸳鸯”描摹两种鸟儿,一动一静,它们分别与“泥融”、“沙暖”搭配,意蕴更加丰富。
全诗语言充满口语化色彩,读来令人感到非常亲切,而饱经离乱漂泊之苦的诗人在春天感受到的由衷的快乐也跃然纸上。
诵读时应该以轻松愉快的口吻读出。
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课文纯净朴素的语言风格及写景的作用,提高对散文的审美赏析能力。
3.分析对比、反衬、象征手法,体会作者深层的思想内涵。
作家作品张洁简历:1937年出生于北京,当代女作家,中共党员,原籍辽宁抚顺。
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统计系,到第一机械工业部工作。
翌年加入中国作协。
1982年加入国际笔会中国中心,并随中国作家代表团赴美国参加第一次中美作家会议。
1992年被美国文学艺术院选为荣誉院士,国际笔会中国分会会员,中国作协第四、五、六届全委会委员,第七届名誉委员。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现为国家一级作家、国务院授予的有特殊贡献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北京市作协副主席、北京市政协委员。
代表作:小说散文集《爱,是不能忘记的》,中短篇小说集《祖母绿》,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无字》等。
课文背景:张洁早期散文创作,往往直接追求呼唤“爱”与“美”。
她的作品以浓烈的感情笔触探索人的心灵世界,细腻深挚,优雅纯美。
在以童年生活为主的“大雁系列”中,作者描述了一个憨直纯朴的女孩“大雁”追逐美好的人与事的故事。
《拣麦穗》就是其中的一篇。
《拣麦穗》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当我刚刚能够歪歪咧咧地提着一个篮子跑路的时候,我就跟在大姐姐的身后拣麦穗了。
那篮子显得太大,总是磕碰着我的腿子和地面,闹得我老是跌跤。
我也很少有拣满一个篮子的时候,我看不见田里的麦穗,却总是看见蝴蝶和蚂蚱,当我追赶它们的时候,拣到的麦穗还会从我的篮子里再掉到地里去。
有一天,二姨看着我那盛着稀稀拉拉几个麦穗的篮子说:“看看,我家大雁也会拣麦穗了。
”然后,她又戏谑地说:“大雁,告诉姨,你拣麦穗做啥?”我大言不惭地说:“我要备嫁妆哩!”二姨贼眉贼眼地笑了,还向围在我们周围的姑娘、婆姨们目夾了目夾她那双不大的眼睛:“你要嫁谁嘛?”是啊,我要嫁谁呢?我忽然想起那个卖灶糖的老汉。
我说:“我要嫁那个卖灶糖的老汉!”她们全都放声大笑,像一群鸭一样嘎嘎地叫着。
笑啥嘛!我生气了。
难道做我的男人,他有什么不体面的地方吗?1.这段文字选自__________写的《拣麦穗》,她是__________(时期)女作家。
她的第一篇小说《从森林里来的孩子》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
2.为什么却总是看见蝴蝶和蚂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章题目为“拣麦穗”,课文主要写的是拣麦穗吗?为什么以“拣麦穗”为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当二姨问起“你要嫁谁”时,“我”脱口而出“那个卖灶糖的老汉”,结合课文考虑,为什么“我”会这么惦记那个卖灶糖的老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张洁当代2.童心的真实体现3.文章一开始用不少的笔墨交代了“拣麦穗”的原因。
后文的“我”与老汉的故事是由“拣麦穗”引发出来的。
(意对即可)4.体现了“我”童心至真,惦记那个卖灶糖的老汉不仅仅是儿时的馋嘴,还有卖灶糖老汉“很慈祥”。
(意对即可)拓展:拣麦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欣赏朗读,在获得审美愉悦的同时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拣麦穗(1、2课时)第一篇:拣麦穗(1、2课时)拣麦穗【教学目标】1、尝试“对话式”和“品悟法”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品味语言和体悟细节的能力。
2、进入文本,理解“寻梦”的内涵,体会人物对梦想追求的内心世界。
3、重点品味两个关键句段,学习象征手法,提高散文的鉴赏能力。
4、通过品读关键词句,感受“拣麦穗”所透出的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启发学生做一个有梦而又追梦的人。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把握“梦想”及“寻梦”的内涵。
2、难点:理解文中物象的象征意义和丰厚的人性内涵。
【教学方法】“对话式”和“品悟法”的教学方法【课时】二学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童年是人生最美好、最纯真的时光。
谁没有童年呢?谁的童年没有秘密?谁的童年没有五彩缤纷的梦想呢?你对自己的童年有什么样的回忆呢?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家张洁的《拣麦穗》,伴随一颗颗麦穗串成的一段段往事,凝成的千般梦想,万种情怀,一起共同开始我们的人生寻梦。
二、初步感知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字词的积累。
3、学生粗读文章,了解大致内容。
• 提问:文中写了几个人物?写了哪些具体的事物?主要的事件是什么?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明确:人物——农村姑娘们、“我”、“卖灶糖的老汉”;具体事物——麦穗、灶糖、小火柿子、烟荷包;主要事件——“我”与“老汉”之间的情谊。
三、文本品味大家仔细研读一遍课文,带着以下几个问题:1、面对梦想的破灭,姑娘们是怎样的一种态度?谁也不会为她们叹上一口气,谁也不会关心她们曾经有过的那份痴想,甚至她们自己也不会过分地悲伤,顶多不过是丢失了一个美丽的梦。
这反映了当时妇女婚姻是不自由的,她们不敢也不会抗争,精神上已经麻木了。
因此,当梦想破灭的时候,她们虽然无奈,却已经习以为常了。
作者对她们依依顺顺地出嫁持否定态度,但更多的是同情和理解。
2、文章开头部分写到农村姑娘拣麦穗时的梦,它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为了设立一个大的背景,在这个表面美好、实则灰暗的背景下,作者不仅巧妙地暗示了世俗婚姻的愚昧和爱情婚姻方面的不幸,更哀叹了美好事物的易逝,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必修1拣麦穗1教学目标:1 、欣赏朗读,在获得审美愉悦的同时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赏析文中的景物、人物描写,通过品味文章语言,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 、探究文章的写作技巧及深层意蕴,提高散文的鉴赏能力。
4 、通过拓展探究,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教学设想:导读课一课时师生共同走近散文的天地,探究课文的思路和作者的主旨,感悟幽远恬淡而深沉的意境。
预习自读:早读:配乐(肖邦钢琴曲《月光》)朗读课文。
思考:“我” 拣麦穗与村姑们拣麦穗有什么不同,结果是否相同?教学过程:一、导入师:配乐投影:乡村麦田、金色的麦浪、拾穗的身影等画面(肖邦钢琴曲《月光》)舒缓、恬淡、忧伤的气氛二、整体感知:通过朗读、导读、赏析、比较、探究课文的思路和作者的主旨,感悟幽远恬淡忧伤而深沉的意境。
师:朗读第 1 、 3 — 8 自然段生:聆听感知村姑拣麦穗的习俗师生:赏析环境描写,注意抓住文中关键词、句(方法)品味、交流、共同。
探究:“村姑们” 怎样拣麦穗?“村姑们” 为什么要拣麦穗?穷苦村姑拣麦穗习俗想像的幸福美好的婚姻生活痴梦痴想生:朗读:女生齐读第 2 、 12 — 37 自然段,其中对话、灶糖老汉:男生个读大雁:女生个读。
探究:“ 我”如何拣麦穗?“我” 为什么要“嫁” 灶糖老汉?老汉是怎样一个人?“我”和老汉关系怎样?师生:品读细节描写、注意抓住文中关键词、句、细节,感悟、交流、探究:“ 我”:天真无邪、向往快乐美好、可爱、真挚、丑陋而少人疼爱的少女、渴求、依恋“人之间真诚”的爱“ 老汉”:卖灶糖老头、貌丑、慈祥、孤独、居无定所、纯朴、善良、疼爱、善解人意、持续关爱习俗(童真)少女拣麦穗往事人之间真诚的爱情怀(少女梦想)师生探究:抓住文中关键词、句、细节,对比、品悟、交流:投影: 1 、“村姑们” 拣麦穗的结果怎样?2 、“我”长大后和老汉的关系有了怎样的变化?3 、小火柿子两段描写有什么不同?小火柿子象征意义?4 、灶糖老汉死了,“爱”和对“爱”的渴求就不存在吗?5 、“我”与村姑拣麦穗有什么不同?6 、“我”与村姑拣麦穗的结果是否相同?为什么?7 、你对村姑们拣麦穗的习俗或我拣麦穗的往事有什么感想?师:小结:纯朴痴梦幻灭令人感叹认命至真至善至美的爱的永恒爱永恒执着引人深思对至真至善美的爱执着的渴求三、拓展探究:散文美不美?美在哪里?艺术特色?1 、散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和效果:(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渲染烘托铺垫背景线索)背景:时间乡村社会背景月夜下的麦田:环境描写烘托:空旷恬淡忧伤意境:幽远深邃田园诗“没有任何希求,也没有任何企望的”朴素的爱小火柿子:象征意义“我”对朴素的爱的渴求执着烟荷包: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是作者童真的情怀和梦想追求的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