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日本的茶道文化(选修课:走进日本)
- 格式:doc
- 大小:40.50 KB
- 文档页数:4
日本茶道文化体验之旅
哎呀,说起那日本茶道文化体验之旅,简直是巴适得板!一踏进那古色古香的茶屋,就感觉心头那股子浮躁劲儿被温柔地捋顺了。
日本人对待茶道的那个认真劲儿,真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先是那繁琐的净手、焚香,整得跟神仙下凡前头的准备似的。
然后坐定,面前是一套套精致的茶具,小巧玲珑,看得人心头痒痒的,想上手又怕弄坏了这艺术品。
茶道师傅动作那个优雅哦,一举一动都像是在跳舞,倒茶、递茶,每个细节都透着讲究。
喝上一口那抹茶,初尝微苦,细品之下,回甘悠长,仿佛连灵魂都被净化了。
茶屋里头静悄悄的,只有水流声和偶尔的瓷器轻碰声,让人不自觉地就放慢了呼吸,生怕打扰了这份宁静。
茶友间相视一笑,无需多言,那份默契和尊重,比啥子都来得珍贵。
这一趟下来,不仅学会了咋个泡茶、品茶,更重要的是体会到了那份对生活的热爱和敬畏。
回去后,我也整了套茶具,虽然泡不出日本茶道的那种韵味,但那份心境,算是找回来了一二。
总的来说,这日本茶道文化体验之旅,值当了!。
日本茶道文化(5篇)日本茶道文化(5篇)日本茶道文化1一、茶禅一味的思想日本茶道是在中日禅僧的交往中建立起来的,可以说,日本茶道源于中国寺院,日本茶本身也源于中国寺院。
在茶道大师千利休之前创立草庵茶汤的大茶人村田珠光,曾参禅而受禅旨印可。
村田珠光从日本高僧一休宗纯那里得到中国宋代著名禅师圆悟克勤的一张墨迹,这一墨迹是与茶禅一味有密切关系的茶道界的宝物,后来成为茶与禅结合的最初标志,村田珠光也由此悟出佛法存于茶汤之中的道理。
村田珠光把墨迹挂在茶室的壁龛里,人们走进茶室,都要在墨迹前跪下行礼。
一是表示对圆悟克勤的敬意,二是表明草庵茶的宗旨是与禅宗的思想相通的。
珠光的这一举动开辟了茶禅一味的道路。
由此,他被确立为日本茶道之开山。
珠光在四张半榻榻米的小茶室里,面对圆悟克勤的禅语,以本来无一物的心境点茶饮茶,形成了珠光自己独特的草庵茶风。
珠光把佛教空的精神融合于茶道中,要求茶人破除我执、切忌自高自大、固执己见。
同时他也揉合进了当时流行的连歌中的冷枯之美,在当时一直以唐物为中心的完美豪华的茶道具中加入粗糙的日本本土之物,追求一种残缺的美。
珠光曾说明月也嫌无云时,比起一览无余的满月,于云中时隐时现的似乎模糊的月亮更给人一种朦胧美。
珠光茶室中还表现出了融合唐和(中日)的思想,他主张将唐物与和物合为一体,备前烧、信乐烧等日本的瓷器也都进入茶道。
珠光追随一休参禅,将茶禅一味的精神贯彻于饮茶中,把当时流行的禅院的茶礼仪、奈良庶民茶、贵族书院茶揉成一体,给其中注入禅的精神,并根据此精神,对茶室和茶具进行改良,使茶进人道的境界,使茶道文化大放异彩。
禅与茶道的结合,固然有僧人是茶文化传播者这种客观的历史背景,但禅与茶在精神上的内在联系应当说更为重要。
这种现象并不是日本所特有的。
中国禅宗也有相应十分生动的例证。
据传,有一天,唐代赵州从谂禅师问一位外来的僧人是否到过他这里,对方说曾经到过,他便吩咐:吃茶去!某日又一位僧人到来,赵州同样问他是否来过,对方回答没来过,他也吩咐:吃茶去!站在一旁的院主深感不解,问赵州为什么让来过的和没来过的都去吃茶,于是赵州便喊了一声:院主,吃茶去!僧人待客以茶,似乎并不仅仅是以茶解渴,其中当另有深义。
旅行文化:体验日本茶道与文化
说起旅行文化,我昨儿个才从日本回来,那儿的茶道,简直巴适得板!你晓得不,茶道在日本,那可不是简单地喝喝茶,它是一整套的文化和仪式。
我走进一家传统的茶室,那环境,安静得针掉地上都听得见。
主人先是用热水把茶具烫一遍,说是要“温杯醒茶”,这个步骤就讲究得很,让人感觉到一种庄重和敬畏。
然后,他轻轻地把茶叶倒进壶里,再用开水一冲,那茶香,一下子就飘满了整个屋子,安逸惨了!
喝茶的时候,主人还会跟你聊天,聊些日本的历史啊,文化啊,还有茶道的精神。
他说茶道就是要让人心静下来,感受生活的美好。
我觉得他说的太对了,你看我们现在的生活,节奏那么快,压力那么大,偶尔停下来,喝杯茶,聊聊天,真的是一种享受。
还有啊,他们喝茶的那个姿势,那个范儿,都透出一种优雅和从容。
我听说,茶道在日本不仅是一种艺术,还是一种修行。
要通过茶道,修炼自己的内心,提高自己的修养。
我觉得这点真的很值得我们学习。
总的来说,这次去日本体验茶道,真的是让我大开眼界,也收获了很多。
我觉得,旅行不仅仅是看风景,更重要的是体验当地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了解一个地方,也才能更好地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所以,下次有机会,我还要去体验更多的旅行文化,感受更多的异国风情。
日本茶道文化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浅谈日本茶道文化摘要:日本茶道文化是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日本茶道起源于中国,却具有自己独特的形成、发展历程及文化内涵。
日本茶道随着时代的发展渐趋平民化,日益深刻地影响着日本人民的生活方式及生活态度。
正如桑田中亲所说:“茶道已从单纯的趣味、娱乐,前进成为表现日本人日常生活文化的规范和理想。
”日本茶道有丰富的专用器具及庄重繁复的流程,如:如茶叶要碾得精细;茶具要擦得干净;插花要根据季节和来宾的名望、地位、辈份、年龄和文化教养等来选择;主持人的动作要规范敏捷,既要有舞蹈般的节奏感和飘逸感,又要准确到位等。
日本茶道中提倡的“和敬清寂”简洁而内涵丰富,更是体现了日本茶道文化的精神与内涵,说明日本茶道是融宗教、哲学、伦理、美学为一体的文化艺术活动。
关键词:茶道起源流派精神一、日本茶道的起源日本的茶道起源于中国,具有东方文化之韵味。
被后世尊为意境“茶圣”的唐代陆羽所着的《茶经》,是公认的最早的具有最高水平的茶文化经典着作。
而荣西禅师的《吃茶养生记》是日本最早的一部茶书。
该书中记载,日本的茶叶种子,种茶、制茶、煮茶、饮茶的方法,以及茶器、道具等皆源于中国。
日本茶道起源于中国的禅僧,由日本的禅僧将中国的茶种带回日本进行播种,还将中国的茶种、饮茶之道进行传播,并逐渐发展而形成的。
镰仓时代(公元1185-1333年),日本高僧南浦昭明禅师来到我国浙江省余杭县天目山的径山寺求学取经。
他在学习了该寺院的茶宴仪程后,首次将中国的茶道引进日本,成为中国茶道在日本的最早传播者。
日本的《类聚名物考》对此有明确记载:“茶道之起,在正元中筑前崇福寺开山南浦昭明由宋传入。
日本的《本朝高僧传》也有“南浦昭明由宋归国,把茶台子、茶道具一式带到崇福寺”的记述。
由此可见,中国茶文化是日本茶道的源头,而且中国文人、僧侣于饮茶时所形成的“他界观念”以及文人、僧侣们的那种对幽寂、高远情趣的体味和追求,都是日本茶道形成的基础。
日本茶道论文有关日本茶道的论文日本茶道将日常生活行为与宗教、哲学、伦理和美学熔为一炉,成为一门综合性的文化艺术活动。
下面是WTT精心为你整理的有关日本茶道的论文,一起来看看。
有关日本茶道的论文1浅谈日本茶道文化摘要:日本茶道把日常生活和宗教、哲学以及伦理结合到一起,从而成为了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文化活动。
它在乎的不但是物质上的享受,而且还可运用茶会来学习茶道礼仪,培养人们的审美观念以及道德观。
日本茶礼是一套能够表现出佛教禅宗思想的重要程序,立足于欣赏茶道表演,可以从中找到日本茶道所具有的含义。
本文论述了日本茶道的发展历程,介绍了日本茶道知识,并阐述了日本茶道的文化含义。
关键词:日本;茶道;文化中国茶文化为日本茶道之源头,被后世尊称为茶圣的陆羽所著的《茶经》,是中日两国人民共同认可的经典性著作。
我国古代的佛、道以及儒等思想都会对日本茶道观念以及世界观具有极为深刻之影响。
所以说,日本茶道是在我国茶文化为基础而产生与发展起来的结合了哲学、宗教、文学、伦理、道德以及建筑等的一门综合性艺术形式。
日本茶道并不注重于追求物质上的享受,而是要运用茶会等方式,让大家学茶道增长见识,离开浮躁,提升审美能力与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
当前,日本茶道已经走向全世界,为多个国家所认可与赞赏。
通过研究日本茶道文化,能够让各国人民更好地了解日本茶道文化之精髓,推动中日茶道文化的进一步交流。
一、日本茶道的发展历程日本茶道发展至今已经有了八百余年的历史,这是日本的一种传统文化。
茶道也就是品茶之道,这就代表了茶艺操作当中追求与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风貌。
日本和中国自古以来就一衣带水,两国一直具有政治、经济与文化的长期联系,而茶文化则是两国文化交流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一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国是茶文化的发祥地,源自于我国的茶文化在往世界各地进行传播时,比较早地进入到了日本列岛。
中日两国的茶文化交流可谓是源远流长,一千多年以来始终绵延不断。
日本的中国茶道茶道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已经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开来,包括日本在内。
然而,在日本,中国茶道却是一个相对较少被人们所熟知的领域。
本文将讨论日本的中国茶道的起源、发展和特点。
一、茶道的起源茶道源于中国的唐代,当时的茶叶主要作为药物使用。
到了宋代,茶叶开始作为一种饮品广泛流行,并逐渐形成了茶道的基本形式。
茶道在中国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同时也传播到邻近的国家,包括日本。
二、茶道在日本的发展在日本,茶道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2世纪的平安时代。
当时,日本的贵族和僧侣接触到了中国的茶道,并开始学习和实践。
在室町时代,茶道开始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成为一种主流的文化活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茶道引入了日本式的独特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仪式。
三、日本中国茶道的特点1.礼仪和仪式:日本的中国茶道注重仪式感和礼仪。
在茶道中,一切都有特定的步骤和顺序,从准备茶具到沏茶、品茶和清理茶具,每一个步骤都被严格规定和执行。
2.注重细节:日本的中国茶道注重细节和精致的工艺。
茶道师会用心精雕细琢每一个茶具,同时注重环境的布置和装饰,以呈现一种和谐、平静的氛围。
3.追求内心的安宁:茶道强调内心的洁净和平静。
通过参与茶道活动,人们可以摆脱外界的烦恼和纷扰,达到内心的安宁。
4.尊重自然:茶道追求与自然的和谐。
茶道师常常会在茶室周围创建一个花园或庭院,以展示大自然的美丽和静谧。
5.社交和人际交往:茶道也是一种社交活动,人们可以通过参与茶道来培养和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同时也可以学习到与人相处的艺术和技巧。
四、结论虽然中国茶道在日本相对较少为人所知,但它仍然在日本享有一定的影响力。
正如我们所见,日本的中国茶道注重仪式、细节和内心的安宁,是一种独特而美妙的文化体验。
通过了解和学习茶道,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和欣赏日本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以上是对日本的中国茶道的介绍和分析。
茶道作为一门博大精深的文化,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日本,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浅析日本茶道文化论文浅谈日本茶道文化摘要:中国茶道是日本茶道的祖先,但是日本茶道却拥有自己的特色。
它拥有自己的的发展过程及独特内涵。
日本茶道必须按照一整套规定程序来进行,它不只是一般的是社交手法,更是通过品茶和茶道来达到陶冶情操,抒发情感的目的。
本文从日本茶道的创立及形成入手,通过对日本茶道中茶具及茶室布置等方面的分析,来简单探讨日本茶道中所体现的日本人传统审美意识以及其蕴含的禅宗精神。
关键词:日本茶道、审美意识、茶具、茶室、和敬清寂一、日本茶道的建立和发展过程日本茶道是日本文化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中国茶道是日本茶道的源头,茶道由中国传入日本后,经过发展、变化、融合形成了具备大和民族韵味的日本茶道。
唐代中期,派遣来中国的日本僧人最澄将中国的茶叶盒种子带回日本,并种植在大阪一带。
茶叶刚刚出现在日本的时候属于贵族用品,只有权贵、少数高级僧侣才可以享用茶叶。
茶道被当作一种特殊的有品位的文化活动仅局限在权贵的身边。
但到了镰仓时代,受《吃茶养生记》的影响,茶道有权贵和僧侣发展到了平民中间。
等到了室町时代,以种茶为生的茶农开始对茶叶进行品评和开办品茶会,逐渐的这样的集会变成了平民的娱乐活动,并由此发展成为了日本最早的茶道。
对于“茶道”这个名词,最早则是由和尚村田提出来的。
他把对佛法中的领悟融汇到了茶道之中,它起源于“佛法存于茶汤”的道理,并借由此发展成为了最具自然气息和朴素的茶风。
日本战国时代的千利休则把日本茶道进行改进并提高到了艺术层次。
千利休把室内富丽堂皇的的装饰简化到了非常朴素的程度,让日本茶道脱离了物质因素的纠缠,让日本茶道更易于被大众所接受。
与此同时千利休还特别要求“本心”的重要,并提出简化茶道的特殊动作,要随意的品茶并放弃外界的形式操纵,来达到用心体会茶道的高深意境。
二、传统日本茶道中的审美观念在伊藤古鉴所著的《茶与禅》中,把日本的传统茶道分为了三个层次:品茶技巧、品茶礼仪、茶“道”。
日本人的审美观和品茶观完美的体现在其中。
日本茶道及茶文化日本茶道是日本人接待宾客的一种特殊礼仪,它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修养。
日本人的饮茶风俗是由中国传入的,后来在民间流传。
今天茗山生态茶与您分享日本茶道与茶文化的一些特点。
日本茶道不同于一般的喝茶,品茗,而是具有一整套的严格程序。
茶道品茶很讲究场所,一般均在茶室中进行。
茶室的构造与陈设,基本上都是中间设有陶制炭炉和茶釜,炉前摆放着茶碗和各种用具,周围设主、宾席位以及供主人小憩用的床等。
接待宾客时,待客人入座后,由主持仪式的茶师按规定动作点炭火、煮开水、冲茶或抹茶,然后依次献给宾客。
客人按规定须恭敬地双手接茶,先致谢,尔后三转茶碗,轻品,慢饮,奉还。
点茶、煮茶、冲茶、献茶,是茶道仪式的主要部分,需要专门的技术和训练。
茶道品茶分“轮饮”和“单饮”两种形式。
轮饮是客人轮流品尝一碗茶,单饮是宾客每人单独一碗茶。
饮茶完毕,按照习惯客人要对各种茶具进行鉴赏,赞美一番。
最后,客人向主人跪拜告别,主人则热情相送。
茶道还讲究遵循“四规”,“七则”。
四规指“和、敬、清、寂”,乃茶道之精髓。
“和、敬”是指主人与客人之间应具备的精神、态度和辞仪。
“清、寂”则是要求茶室和饮茶庭园应保持清静典雅的环境和气氛。
七则指的是:提前备好茶,提前放好炭,茶室应冬暖夏凉,室内插花保持自然美,遵守时间,备好雨具,时刻把客人放在心上等。
日本茶大都以绿茶为主,没有发酵或半发酵的,制法是蒸熟烘干。
也有炒制的,如九州的嬉野茶和柳青茶,但极少。
日本人泡茶与中国不同,他们抓一把茶叶放入壶中,冲水后马上就倒,每杯倒一点,轮番几次,使茶汤浓淡均匀,一般只上一杯。
茶道用的抹茶,是将茶磨成细粉,冲搅后浓稠如粥,碧绿清香。
据考证,日本的制茶与饮茶方法,可能还保持着中国唐宋时代的古风。
日本还有樱花茶、大麦茶、紫苏茶、海带茶、梅花茶等,但这些实际上不能算茶,类似于中国的菊花茶,只是保健饮料而已。
如樱花茶,清水中漂几朵腌渍的樱花,美则美矣,但与喝茶是两回事。
日本的茶道文化提到茶,是不是就想到了中国茶道?想必童鞋们对中国茶道有所了解。
因为茶道不仅仅对人体有很大好处,而且对于品茶人来说也带来无穷乐趣哦。
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日本茶道。
日本的茶道源于中国,却具有日本民族味。
它有自己的形成、发展过程和特有的内蕴。
正如桑田中亲说的“茶道已从单纯的趣味、娱乐成为表现日本人日常生活文化的规范和理想。
”十六世纪末,千利休继承、汲取了历代茶道精神创立了日本正宗茶道。
茶道是一种包含了许多技艺与复杂的程序的生活艺术,从看似简单实则很讲究的茶具的冲洗,茶水的烹制,到沏茶、赏茶、闻茶、饮茶,每一步讲究的都是一种精致与唯美。
走进一间茶馆,品上一小碗经过一步步细心熬制的茶水,再烦闷压抑的内心也能纯净安静下来。
茶道不仅是修身养性、提高生活品位的艺术,更是增进友谊的途径,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
品茶能够静心安神,可以体现“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同时与佛道儒的“内省修行”的思想相得益彰。
茶道精神作为茶文化的关键,其本身就是一种灵魂的载体。
日本茶道——和、敬、清、寂从唐代开始,中国的饮茶习俗就传入日本,到了宋代,日本开始种植茶树,制造茶叶。
但要一直到明代,才真正形成独具特色的日本茶道。
其中集大成者是千利休(1522-1592年)。
他明确提出“和、敬、清、寂”为日本茶道的基本精神,要求人们通过茶室中的饮茶进行自我思想反省,彼此思想沟通,于清寂之中去掉自己内心的尘垢和彼此的芥蒂,以达到和敬的目的。
“和、敬、清、寂”被称之为日本“茶道四规”。
和、敬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通过饮茶做到和睦相处、互相,以调节人际关系;清、寂是指环境气氛,要以幽雅清静的环境和古朴的陈设,造成一种空灵静寂的意境,给人以熏陶。
但日本茶道的宗教(特别是禅宗)色彩很浓,并形成严密的组织形式。
它是通过非常严格、复杂甚至到了繁琐程度的表演程式来实现“茶道四规”的,较为缺乏一个宽松、自由的氛围。
平安时代初期,遣唐使中的日本高僧最澄和尚,将中国的茶树带回日本,并开始在近畿的坂本一带开始种植,这就是日本栽培茶树的开始,到了镰仓时代,神僧荣西在中国学到了茶的加工方法,还将优质茶种带回日本传播,他于公元1211年写成了日本第一部饮茶专著《吃茶养生记》。
日本茶道文化介绍日本茶道也具有相当的历史,日本茶道有什么历史文化呢?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日本茶道文化介绍,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日本茶道的历史众所周知,日本的茶道虽起源于中国,但因日本文化追求极致的特点,使得日本茶道拥有了丝毫不逊于中国茶文化的魅力。
日本茶道的历史要追溯到唐代。
是由日本的遣唐使、留学僧及去日华僧传入日本。
15世纪,村田珠光和尚在参禅中悟出“佛法存于汤茶”的道理,从而开创了崇尚自然朴素的茶风-草庵茶,他也成了日本茶道的开山鼻祖。
其后武野绍鸥对茶道进行了很大的补充和完善,将和歌理论融入其中。
日本茶道的集大成者千利修则将茶道推向平民。
之后又经过不断地发展和完善,逐渐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茶道。
日本茶道的规程茶室茶客茶室不仅讲究室内的布局与装饰,也要求室外环境的静雅。
茶客入茶室前要净手,进茶室要弯腰脱鞋,以表谦逊和洁净。
入室后要心无杂事,正襟危坐,虔诚受教。
茶人身着和服的茶人先打开绸巾擦茶具;用开水温热茶杯,倒掉水,再擦干茶碗;又用竹刷子拌沫茶,并斟入茶碗冲茶。
茶碗小而精致,一般使用黑色陶器。
献茶前先献上点心,以解茶的苦涩之味。
献茶礼仪茶主人跪着,轻轻将茶碗转两下后将碗上花纹图案对着客人献茶。
客人则双手接过茶碗,轻轻转上两圈,将碗上花纹图案对着献茶人,并将茶碗举至额头,表示还礼。
礼毕分三次喝完,即三转茶碗轻啜慢品。
饮茶时嘴要发出吱吱响声,以表对茶的赞扬。
饮毕,客人要说吉利话,特别要赞美茶具的精美、环境布局的优雅及感谢主人款待。
如今在日本不仅能体验传统的茶道,从采摘茶叶开始的体验之旅在日本年轻人中正逐渐风行。
花个周末去产茶大县-静冈县采采茶、体验一下茶道,再顺便领略一下富士山风情,真是不亦乐乎。
日本茶道品茶步骤茶道有繁琐的规程,茶叶要碾得精细,茶具要擦得干净,主持人的动作要规范,既要有舞蹈般的节奏感和飘逸感,又要准确到位。
茶道品茶很讲究场所,一般均在茶室中进行。
接待宾客时,待客人入座后,由主持仪式的茶师按规定动作点炭火、煮开水、冲茶或抹茶,然后依次献给宾客。
日本茶道文化的内涵与含义推荐文章英国茶文化的发展历史热度:中国茶道精神内涵热度:茶文化内涵研究热度:茶文化的调查问卷热度:茶文化创意的内涵热度:日本茶道是日本的茶爱好者所尊崇的茶道礼仪的简称.日本茶道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日本独特的审美特征。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日本茶道文化的内涵与含义,一起来看看。
日本茶道文化的内涵日本茶道,以“和、敬、清、寂”四字,成为融宗教、哲学、伦理、美学为一体的文化艺术活动。
千利休居士曾经说过“和敬清寂”这四个字就是茶道的根本。
和代表平和的和,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和,当我们进入茶室之中品尝一碗茶时,无论是客是主,“请先”,“请慢用”以及种种的言词,都代表了茶道中所蕴含的“和”之意。
说到敬,则是对于长辈的尊敬,同时也代表了对于友人与同济间的敬爱。
以和而敬,从此开始便展开了茶道的真随。
而清,则是清净,清洁的意思,也是茶道的种种礼仪,做法中十分强调的部分。
由清而静,也就是所谓的“静寂”,就如在不受外界干扰的寂静空间里,内心深深的加以沉淀的感觉。
而寂乃是茶道中的美的最高理念,在求取“静”的同时,能观察自己知足的内心,在深沉的思索中让自己内心沉淀,此乃是禅学中所生之思想,也乃是对于人生的最佳解答。
日本茶道文化有着其独特的美学属性,共有七大美:缺陷、简素、枯槁、自然、幽玄、脱俗、静寂。
日本的茶道艺术的思想背景为佛教,其思想的核心是禅。
它是以禅的宗教内容为主体,以使人达到大彻大悟为目的而进行的一种新型宗教形式。
在日本,历代大茶人都要去禅寺修行数年,从禅寺获得法名,并终生受禅师的指导,但在他们获得法名之后并不留在禅寺,而是返回茶室过着茶人生活。
茶人的生活近似常人的生活,近似艺术家的生活。
所以说,茶人虽通过禅宗学习到了禅,与禅宗持有法嗣关系,但茶道有其独立性,是独立存在于禅寺之外的一种“在家禅”。
茶道的流程主要分为更衣、观赏茶庭、初茶、茶食、中立、浓茶、后炭、薄茶、退出、衔接等过程,其中浓茶是最为重要的一环,而具体方式则根据不同的茶道流派而有所不同。
日本茶道作文
日本茶道起源于中国,兴盛于唐宋,衰于清朝。
茶道程序复杂、礼法繁多,讲究精心禅境,增进友谊。
日本人非常重视传统文化,其中茶道与书道、花道和香道为日本社会文化的瑰宝。
有幸在京都高台寺体验了一场正宗的茶道,据说像这样专业的茶道师在日本已经非常少了,好像我关注的不是茶道,而是茶道师,她的一颦一笑、举手投足及软声细语,都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这样温柔的女子,不是能轻易见到的。
而京都这座古城也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恬静、整洁充满了文化的气息。
我觉得,日本游一定要去京都,与之相比,东京、北海道都是浮云。
日本的茶道文化摘要:关于日本呢,有很多我们熟悉的文化,例如,漫画,樱花,武士道,茶道,等等,其中茶道是一种很特殊的文化,从中国传到日本,在日本有了更多的发展,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流派,而且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典雅致的文化修养,也是日本人接待宾客的一种特殊礼仪。
关键词:日本,茶道,文化谈到日本的茶道,我们并不陌生了,不管在影视上,互联网上,“茶道”这个词的词语出现的频率并不低,随着中日文化的交流,我们将能够亲身体会到“茶道”的魅力。
而对于“茶道”,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历史和趣事呢,又有哪些讲究和意义呢?我们下面探讨一下。
日本茶道的起源我们都知道是中国,中国的茶道起源与唐朝,兴与宋,衰与清。
现在我们虽然也品茶,但论及普及型却不如日本的。
据日本文献《奥仪抄》记载,日本天平元年(唐玄宗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年)四月,朝廷召集百僧到禁廷讲《大般若经》时,曾有赐茶之事,则日本人饮茶始于奈良时代(公元710-794)初期。
《日吉神道密记》记载,公元805年,从中国留学归来的最澄带回了茶籽,种在了日吉神社的旁边,成为日本最古老的茶园。
至今在京都比睿山的东麓还立有《日吉茶园之碑》,其周围仍生长着一些茶树。
这就是最早的日本茶道德开端。
日本茶道的发展也是个极其曲折的过程,也饱含了许多茶道人士的艰辛。
一种文化的发展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有人需求这种文化,二是有人继承和发扬这种文化。
而日本茶道的发展也离不开这两个方面。
首先茶道是从僧人那发展起来的,在寺院里,清幽平淡,茶恰好符合他们的精神,所以茶也就能够在寺院里盛行。
后来因为社会动荡,一些士大夫们,也就是书生由于郁郁不得志,各种受排挤,所以隐退山林,追求悠然自得的生活,而茶的清淡正符合了他们的心境,于是他们喜欢上了品茶。
茶代表着平淡,代表着哲学,代表着智慧。
所以许许多多的日本人们开始品茶,享受茶的乐趣,这为茶道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社会环境。
再者日本和中国的地理位置很近,所以中国的茶树到了日本也能够很好的生长,如果不能够适应土地的话,就是再喜欢有怎么能够普及呢?这也是极其重要的一点。
日本茶文化的心得体会文章日本茶文化是必须遵照规则来进行喝茶活动,而茶道的精神,就是蕴含在这些看起来繁琐的喝茶程序之中。
下面是精心为你整理的日本茶文化的心得体会文章,一起来看看。
日本茶文化的心得体会文章1我对日本茶道的一点感想大概是受所学专业的影响吧,日本茶道成为了我的喜好,每周一次,不论天气如何,我都会准时出现在茶室中,茶室特有的幽静而略带紧张感的氛围深深吸引着我。
不知不觉中,学习日本茶道已经快两年了。
回想起来,自己也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看到了网友们对于日本茶道的种种看法,我倒是坦然了,果然,两国茶文化之间的差异是巨大的。
曾经跟导师商量毕业论文,我说想做关于中日茶文化比较方面的论文,没想到当场就被"枪毙"了,老师只说了一句话,"性质不同的东西没有可比性"。
说实话,当时我并不是很服气,可是现在想来,老师的话还是有道理的。
和茶友聚会的时候,我很少主动向别人提及有关日本茶道的东西,这是因为,没有练习过的人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明白其中"三昧"的。
朋友之中反而是对于禅有些研究的人更能体会日本茶道的意味。
不过,不管怎样我还是很高兴,因为大家的真诚的评价也说明了对日本茶道的关注,最怕的就是没人理会了。
日本茶文化的心得体会文章2日本茶道心得篇-- 化繁为简在日本旅游,茶自然是不可错过的一道风景。
茶在日本人的生活里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可以有茶味的香皂、毛巾,可以有茶味的点心,甚至可以将茶和米饭一起煮,做成泡饭来吃。
日本人的爱茶之深,恐怕在全世界也是首屈一指了。
若要真正体会日本的茶道精髓,就不可以错过煎茶。
日本煎茶是在日本历史最悠久的饮茶;;12世纪日本茶道的创始人荣西禅师,把茶叶介绍给了日本人,从此煎茶法就在日本流行开来,并一直保持至今。
与我们目前采用的“炒青”处理不同的是,煎茶采用的是以蒸汽蒸煮的"蒸青"技术。
挖掘日本料理中的茶道文化日本料理作为世界上享有盛誉的美食之一,融合了许多传统文化元素,其中茶道文化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茶道作为一种修身养性的艺术形式,贯穿于日本人的生活中,而在日本料理中,茶道文化的影响同样深远。
本文将从茶道的起源、特点以及茶道在日本料理中的体现等方面进行探讨,带您一同挖掘日本料理中的茶道文化。
一、茶道的起源及特点茶道起源于日本,最早可以追溯到12世纪的平安时代。
茶道最初是由僧侣引入日本并发展起来的,后来逐渐成为贵族阶层的流行活动。
茶道不仅仅是一种饮茶的方式,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生活态度。
茶道注重礼仪、和谐、静寂和自省,通过炉、壶、碗等具体器物的运用,表达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之间的相互尊重与和谐。
茶道的核心理念包括敬、和、静、清以及自然的美。
在茶道的实践中,首先是对待座位的顺序和进入茶室的礼节,人们需按照规定的次序进入茶室并按规定位置落座。
茶道强调简洁朴素的环境和布置,室内的装饰一般都是极简主义的风格。
然后是准备茶具和炉具,茶道注重使用具有特定意义和历史背景的茶具,而炉具则是烹泡茶水的工具。
而茶的选择也十分讲究,日本茶道中常用的茶叶有煎茶、抹茶等。
最后是饮茶的仪式,茶道注重沟通和分享,主人和客人可以一同享用茶,并通过互相倾听、交流来增进情感上的共鸣。
二、茶道文化在日本料理中的体现1. 茶道的精神贯穿于日本料理中茶道强调的是内心的和谐、静寂与清净,这种精神也被融入到日本料理的制作和就餐过程中。
在日本料理中,讲究的是对食材的敬重和恰到好处的调味,不使用过多的调味料掩盖原材料的味道,让食物原汁原味地传递给食客。
同时,在用餐体验上,日本料理追求用餐环境的静谧与舒适,让食客能够在宁静的氛围中享受美食,静心品味。
2. 茶道的礼仪影响了日本料理的用餐方式茶道注重礼仪,包括进入茶室的动作、在座时的仪态、与他人的交流方式等。
这种注重细节的礼仪也在日本料理的用餐方式中得以延续。
在日本料理店中,服务员的服务非常周到,从招待客人入座、点单、上菜、讲解菜品的特点和食用方法等,每一个环节都展现了对客人的尊重和关心。
日本茶道文化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浅谈日本茶道文化摘要:日本茶道文化是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日本茶道起源于中国,却具有自己独特的形成、发展历程及文化内涵。
日本茶道随着时代的发展渐趋平民化,日益深刻地影响着日本人民的生活方式及生活态度。
正如桑田中亲所说:“茶道已从单纯的趣味、娱乐,前进成为表现日本人日常生活文化的规范和理想。
”日本茶道有丰富的专用器具及庄重繁复的流程,如:如茶叶要碾得精细;茶具要擦得干净;插花要根据季节和来宾的名望、地位、辈份、年龄和文化教养等来选择;主持人的动作要规范敏捷,既要有舞蹈般的节奏感和飘逸感,又要准确到位等。
日本茶道中提倡的“和敬清寂”简洁而内涵丰富,更是体现了日本茶道文化的精神与内涵,说明日本茶道是融宗教、哲学、伦理、美学为一体的文化艺术活动。
关键词:茶道起源流派精神一、日本茶道的起源日本的茶道起源于中国,具有东方文化之韵味。
被后世尊为意境“茶圣”的唐代陆羽所着的《茶经》,是公认的最早的具有最高水平的茶文化经典着作。
而荣西禅师的《吃茶养生记》是日本最早的一部茶书。
该书中记载,日本的茶叶种子,种茶、制茶、煮茶、饮茶的方法,以及茶器、道具等皆源于中国。
日本茶道起源于中国的禅僧,由日本的禅僧将中国的茶种带回日本进行播种,还将中国的茶种、饮茶之道进行传播,并逐渐发展而形成的。
镰仓时代(公元1185-1333年),日本高僧南浦昭明禅师来到我国浙江省余杭县天目山的径山寺求学取经。
他在学习了该寺院的茶宴仪程后,首次将中国的茶道引进日本,成为中国茶道在日本的最早传播者。
日本的《类聚名物考》对此有明确记载:“茶道之起,在正元中筑前崇福寺开山南浦昭明由宋传入。
日本的《本朝高僧传》也有“南浦昭明由宋归国,把茶台子、茶道具一式带到崇福寺”的记述。
由此可见,中国茶文化是日本茶道的源头,而且中国文人、僧侣于饮茶时所形成的“他界观念”以及文人、僧侣们的那种对幽寂、高远情趣的体味和追求,都是日本茶道形成的基础。
我喜欢日本的茶道文化摘要:中国人不谈茶道,因为中国人对于“道”的认识和理解是有着相当的崇高与尊重的意味。
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在悠久的历史生活中,茶与中国民族相结合,受着中国人一贯的哲思想和生活方式所支配,成为人民生活中很平常的一部分,这是中国茶艺的真髓。
日本承袭我国茶文化遗绪,一切典章、文化制度,受中国茶艺影响甚深。
但与中国茶文化相比,日本茶道追求各种极端的境界,日本的茶道有烦琐的规程,以表示对来宾的尊重,体现“和、敬”的精神。
关键字 : 程式流派精神一.日本茶道的程式中国人饮茶自然,惬意、自然、朴拙,而日本茶道有一套固定的规则和一个复杂的程序和仪式。
日本茶道的仪式都是严格经过精心提炼后形成的最周到、最简练的动作。
如入茶室前要净手,进茶室要弯腰、脱鞋、以表谦逊和洁净。
日本有一句格言:“茶室中人人平等。
”从前,把象征阶级和地位的东西留在茶室外,武士的宝剑、佩刀、珠宝等都不能带进茶室。
当然,现今茶道已不强调这些,但进茶室仍有诸多规矩,比如不能交头接耳,不能衣冠不整,因为茶会必须保持“和谐、尊重、纯净、安宁”的环境。
日本茶道的精神在于利用茶净化心灵,提神醒脑的特性,使饮茶者的心神,暂时革除一切俗务杂念,以期直扣人的本相,即是达到所谓本来面目赤子之心的境界。
因此茶室不仅讲究室外的幽雅环境,还很讲究室内的布局与装饰,茶屋必须外幽雅清寂,古木参天,奇石、古董,排列有序,内面必须玩物古董、瓶花名画,器皿烧制精巧华丽,高雅实用,茶客进入茶室后,态度平和谦逊,心无杂事,正襟危坐,虔诚授受。
身穿和服的茶人也跪在榻榻米上,先打开绸巾擦茶具、茶勺;用开水温热茶碗,倒掉水,再擦干茶碗;又用竹刷子拌沫茶,并斟入茶碗冲茶。
茶碗小而精致,一般使用黑色陶器,日本人认为幽暗的色彩自有朴素、清寂之美。
献茶前先上点心,以解茶的苦涩味,然后接着献茶。
献茶的礼仪很讲究:茶主人跪着,轻轻将茶碗转两下,将碗上花纹图案对着客人,客人双手接过茶碗,轻轻转上两圈,将碗上花纹图案对着献茶人,并将茶碗举至额头,表示还礼。
然后分三次喝完,即三转茶碗轻啜慢品。
饮茶问之交谈,腔调馨欬,均须合体。
饮茶时嘴中要发出吱吱响声,表示对茶的赞扬。
饮毕,客人要讲一些吉利的话,特别要赞美茶具的精美,环境布局的优雅以及感谢主人的款待。
这一切完成后,茶道就结束。
当然在茶道的最高礼遇中,献茶前请客人吃丰盛美味的“怀石料理”,即用鱼、蔬菜、海草、竹荀等精制的菜肴。
日本人茶道的心境为和、静、清寂的总和,如茶屋是代表宇宙万物经过过滤净化后,唯一可赘凭借的象征物,人一旦介身其中,一方面慢慢品尝苦涩的茶味,此情此景正是物我文融,天人合一,是用一种无意识的境界,藉以了悟永恒的价值。
二.日本茶道的重要流派从昭和时代以来,不少知识分子认识茶道,罔仓天心的《茶书》被广泛阅读,与此同时茶道人口趋向女性化,茶道成为现代女性的一种修养,在妇女中普及。
现代日本茶道由数十个流派组成,各派都推举了自己流派的家元(茶道的继承人只能是长子,代代相传,称“家元制度”)。
其中最大的流派是以千利休为祖先的三千家,此外还有薮内流、远州流、宗偏流、江户千家流、大日本茶道学会等流派组织。
要学茶的人在各自流派入门,跟有教授资格的茶人不断修行,到一定年限从家元那里领得证书,认可各种门第资格。
里千家是日本最有影响的茶道组织,全国有三分之二的茶人参加,在国际上有六十三个“同好会”,有专门的出版社,对日本文化、经济有很大影响。
但是以禅的意义来说,茶道本身毫无意义,因为禅的特色是喜悦、诚摮、自由。
茶道仪式,完全违背这种本意。
日本茶道,流派虽多,但受陆羽《茶经》影响仅仅是花在仪式器具布置上做工夫多,对茶本身研究极少,在根本上已是舍本逐末。
更由于日本将茶道视为婚嫁习尚。
女子多习茶道禅的意义更为消失,在今日,日本茶道只剩下学习礼仪维护传统两种目的。
三.日本茶道精神日本的茶道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不象中国茶文化那样主要受儒道佛三位一体的中国文化综合影响。
日本的茶文化是由中国传入的。
在7世纪之前,日本人没有喝茶记录。
而在这一文化传入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佛教的僧侣们。
他们去中国学习佛教,同时将寺院的生活文化也带了回来。
其中之一便是饮茶与茶礼。
由此,日本茶文化自开初就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饮茶习俗传入日本的初期,饮茶活动是以寺院、僧侣为中心展开的。
据史料记载,公元805年日本传教大师最澄从中国带回茶籽,栽种在比睿山麓,形成了日本最古的“日本茶园”。
从那以后,弘法大师空海于806年把从中国带回来的茶献给了嵯峨天皇,他还从中国带回了茶碾、茶籽。
至815年4月,嵯峨天皇幸游近江时,在唐代生活了长达30年之久的高僧都永忠亲自煎茶献给天皇,嵯峨天皇对此大为欣赏,由此命令近江等地修建茶园。
至荣西为止,茶与禅宗的关系可以说是以禅为主,以茶为辅。
茶为坐禅修行时的饮料、禅案的素材、行道之资、救国之助等等。
这些都只能说明茶与禅宗生活的密切关系,仍不能证明两者之间的法嗣关系。
茶道的集大成者是千利休。
利休在茶道圣典《南方录》中说:茶道的技法以台子技法为中心,其诸事的规则、法度有千上万种,茶道界的先人们在学习茶道时,主要是熟记、掌握这些规则。
并且将此作为学习茶道的目的。
由此可见,日本的茶道艺术的思想背景为佛教,其思想的核心是禅。
它是以禅的宗教内容为主体,以使人达到大彻大悟为目的而进行的一种新型宗教形式。
在日本文化中,禅文化占有很大比重,这是日本文化中最有代表性、有特色的文化现象。
禅的思想及禅宗的形式影响到日本文化的大部分角落,如建筑、园林、音乐、茶道、书画、武术等。
在日本,历代大茶人都要去禅寺修行数年,从禅寺获得法名,并终生受禅师的指导,但在他们获得法名之后并不留在禅寺,而是返回茶室过着茶人生活。
茶人的生活近似常人的生活,近似艺术家的生活。
所以说,茶人虽通过禅宗学习到了禅,与禅宗持有法嗣关系,但茶道有其独立性,是独立存在于禅寺之外的一种“在家禅”。
如果把禅寺里的宗教活动叫做“寺院禅”的话,那么茶道与禅宗就是一组平行并行的关系。
久松真一说:“茶道的第一目的为修炼身心,其修炼身心是茶道文化形成的胎盘。
无相的了悟为一种现象显示出来的才是茶道文化。
茶道文化真是一种内容丰富的文化形式,自己开始研究茶道以后感到惊讶的是,其文化形式有着强烈的独特性,即它是一种由无相的了悟,无相的自己表现出来的形式。
未渗透着无相自己的茶道是不存在的,反过来说,茶道中必须渗透着无相的自己。
即茶道文化是无相的自己的外在表现。
茶道又是一种根源性文化,它修炼人的身心,创造无相的人、了悟的人,即创造文化的创造者。
所以说,茶道是创造文化创造者的文化。
这些创造者创造的文化反过来又创造文化创造者。
茶道是这样一种修炼人的天地,是这样的一个文化创造的领域。
在此意义上来说,茶道是无相自己的形成及无相自己表现的场所。
”如上所述,真正意义上的日本茶道的形成,是以珠光为开山,邵鸥为先导,千利休为集大成者而完成的。
在日本,最纯正的茶道被称之为“草庵茶”。
草庵茶的茶道是对高贵、财富、权利的彻底批判,以及对低贱、贫穷的新的价值发现与价值创造。
至今,茶道已成为日本人最喜爱的文化形式,也是最常举行的文化活动。
喜爱茶道的人比比皆是。
为追求茶道而终身不嫁的女子,为追求茶道而辞去公职的男人屡见不鲜。
现在,茶道被认为日本文化的结晶,日本文化的代表。
学术界对日本茶道精神的解释主要使用三个概念:(一)和敬清寂;(二)一期一会;(三)独坐观念。
这些概念与禅的思想是相联系的。
“和敬清寂”被称为茶道的四谛、四规、四则。
是日本茶道思想中最重要的理念。
茶道思想的主旨为:主体的“无”,即主体的绝对否定。
而这个茶道的主旨是无形的。
作为“无”的化身而出现的有形的理念便是和、敬、清、寂。
它们是“无”派生出的四种现象。
由这四个抽象的事物又分别产生了日本茶道艺术成千上万种形式,如茶室建筑、点茶、道具、茶点心等。
“一期一会”一词出自江户末期最大的茶人井伊弼所著茶论《茶汤一会集》。
井伊说:追其本源,茶事之会,为一期一会,即使同主、同客可反复多次举行茶事,也不能再现此时此刻之事。
每次茶事之会,实为我一生一度之会。
由此,主人要千方百计,尽深情实意,不能有半点疏忽。
客人也须以此世再不能相逢之情赴会,热心领受主人的每一个细小的匠心,以诚相交。
“独坐观念”一语也出自井伊弼的《茶汤一会集》。
面对茶釜一只,独坐茶室,回味此日茶事,静思此时此日再不会重演,此刻茶人的心里不禁泛起一阵茫然之情,又用起一股充实感。
茶人此时的心境可称为“主体的无”。
由此可见,茶道是一场静心清魂的佛事。
茶人不愧为在家的僧人。
茶室可比作寺院的佛堂。
所以,日本茶道思想是茶与禅的融会贯通。
茶中有禅理,禅理又在品茶中深刻体会到。
参考资料:罔仓天心《茶书》陆羽《茶经》佚名《日本茶道文化与思考》青烟《日本茶道介绍》王若茜《日本茶道文化的审美意识》千玄室(日)《日本茶道论》张辰《日本的茶道艺术》佚名《茶的传播与发展》千宗室《<茶经>与日本茶道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