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教案第二章-第三节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3
思修教案第二章教案标题:思修教案第二章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背景和重要意义。
2. 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点。
3. 培养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背景和重要意义。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和价值。
2. 培养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学准备:1. 教学PPT或教学板书。
2. 课件或教材相关内容的复印件。
3. 学生参考资料。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一章的内容,提问:“上一章我们学习了什么?请简要回顾一下。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出本章的主题。
Step 2:学习新知(25分钟)2.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背景和重要意义(10分钟)- 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背景,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起源和发展过程。
- 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意义,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等。
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点(15分钟)- 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等。
- 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如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等。
Step 3:讨论与互动(1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背景、重要意义、基本内容和主要特点展开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问题。
Step 4:总结归纳(5分钟)根据学生的讨论和互动,总结本章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收获,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性。
教学进程提问、演示、重点、难点、教具、时间分配、教法、互动等
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大学生在正确理解爱国主义内涵的基础上,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统一,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努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化为效国之行,做一个新时期坚定的爱国者。
[教学重点]: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新时期的爱国主义;做忠诚的爱国者。
[教学难点]:
1.爱国主义概念
2.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必须弘扬爱国主义和怎样弘扬爱国主义
3.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教学时数]:
4学时
[授课形式]:
多媒体授课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听歌曲《国家》,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六十周年所作的一首主旋律歌曲,王力宏担任音乐制作,首版由成龙、刘媛媛演唱,整首歌表现出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以及对民富国强的期盼。
歌词为:
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
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在世界的国在天地的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
国的家住在心里家的国以和矗立国是荣誉的毅力家是幸福的洋溢
国的每一寸土地家的每一个足迹国与家连在一起创造地球的奇迹
国是我的国家是我的家我爱我的国我爱我的家
教法多媒体演示。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一、<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同学明白理想和信念的基本含义、特征,以及理想的类型,认识到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理解确立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科学依据;理解如何树立远大理想、如何坚定崇高信念、如何化理想为现实,从而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
二、<重点难点>1、理想的含义、特点和类型。
2、信念的含义、特点。
3、理想信念的作用、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意义。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基本内涵。
5、理想信念的确立、实现与追求。
三、<教学内容>:第一节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一、理想的含义与特征(一)、理想的含义: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二)、理想的特征1、理想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
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人们所形成的理想也必然不同。
它必然带着特定历史时代的烙印,在阶级社会中,还必然带着特定阶级的烙印。
理想—流沙河 :饥饿的年代,理想是温饱;温饱的年代,理想是文明;离乱的年代,理想是安定;安定的年代,理想是繁荣。
2、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
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辩证关系:(1)、介绍理想的划分,内容上分为:政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生活理想社会政治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追求和设想。
道德理想,是人们对未来道德关系、道德标准和理想人格的向往和追求。
职业理想,是人们对未来职业的选择和所达到的成就的向往和追求生活理想,是指人们对美好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家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理想在现实中产生(3)、理想又超越现实,理想不同于空想(4)、理想具有实践性理想一定的社会实践的产物;理想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
思修教案第二章教案标题:思修教案第二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学目标:1. 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 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成就;3. 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和挑战;4. 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确理解和评价能力。
教学重点: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定义和特征;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成就。
教学难点: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和挑战;2.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确理解和评价。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2. 教学课件;3. 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图片,引发学生对话题的兴趣;2.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章节的内容,简要复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定义和特征;2. 结合具体案例,解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成就。
三、讨论与分析(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进行讨论,并列举相关例子;2. 引导学生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解决方法。
四、概念梳理(10分钟)1. 教师总结学生讨论的结果,梳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和挑战;2. 教师引导学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正确理解和评价。
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其他经济制度的比较和区别;2. 提出一些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并展开讨论。
六、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小结;2. 布置思修教案第二章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文章,包括对其优势和挑战的评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小组讨论和概念梳理等方式,使学生全面了解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定义、特征、发展历程和主要成就。
通过学生的参与和思考,培养了他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确理解和评价能力。
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教学目标】通过讲述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引导大学生将远大的理想与对祖国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结合起来,继承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做一个新时期坚定的爱国者。
【教学重点】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新时期的爱国主义;做忠诚的爱国者。
【教学难点】爱国主义概念;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必须弘扬爱国主义和怎样弘扬爱国主义?为什么经济全球化不等于政治、文化一体化?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与弘扬民族精神;弘扬以改革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教学内容】第一节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二、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三、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第二节新时期的爱国主义一、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二、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三、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四、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第三节做忠诚的爱国者一、自觉维护国家利益二、促进民族团结三、维护祖国统一四、增强国防观念五、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第一节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和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动力。
一个民族需要民族精神,一个时代需要时代精神,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结合。
新时期我们仍然需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首先我们应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
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第一,爱国主义首先表现为爱国情感,是一种热爱祖国和民族的深厚情感。
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是人类的一种共同情感。
古今中外,人们都把自己的祖国比作母亲,对她怀着极其深厚的感情,英文中的“祖国”的单词是“motherland”,字面含义就是“母亲之国”;对“母亲之国”的热爱,是人类的一种共同的情感。
热爱祖国是爱国主义的最基本的要求。
现代意义上的祖国,三层含义:(1)一定区域内的国土。
我们的祖国首先就是由960万平方公里范围内的自然风貌、自然资源所构成的这块国土。
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正确理解爱国主义的一般含义和内容,了解中华民族优良的爱国主义传统,明确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和基本特征。
继承爱国主义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
教学重点与难点:1.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与基本要求2.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与民族精神3.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与社会主义4.怎样作一个忠诚的爱国者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方法:演讲法,表演法,互动法教学过程第一节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课程导入:播放张明敏代表曲目《我的中国心》,请同学发言提问:请说出你对爱国主义的理解。
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
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民族精魂。
新时期我们仍然需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首先我们应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
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1.概念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国家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爱国主义包含着爱国的情感、爱国的思想和爱国的行为三层含义。
它是一个重要的道德规范,是一项重大的政治原则,也是一项基本的法律规范。
思考:我们应该怎样爱国?爱是一种美好的感情,但是,由爱发生的悲剧也屡见不鲜。
是人们不该爱么?不,问题是很多人不懂得怎样去爱,于是,爱反而造成了伤害。
爱的行为应该是理性的。
仅仅有一颗爱国之心是远远不够的,还应懂得爱国之理。
2.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祖国是一个集自然、政治、经济、文化与历史为一体的综合概念,是由一定社会历史阶段、一定区域内的国土、国民和国家机器等基本要素构成的人类生存的社会共同体。
对祖国的热爱应体现为爱故土、爱人民、爱民族文化和爱国家的统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教案第二章范文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向大多数学生,同时注意培养优秀生和提高后进生,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教案第二章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教案第二章1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通过学习,使学生识记主要的消费心理,并理解应怎样看待、评价各种消费心理。
②学生准确理解四大消费原则③运用所学知识,模拟一份家庭消费计划,并结合个人行为,说说怎样才算一个理智的消费者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②培养学生全面看问题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察分析问题能力③提高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克服消极的消费心理因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二、重点难点重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原则难点: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的的不同表现及危害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首先导入课我通过歌曲我赚钱了进行导课,让同学们知道我们每个人都要消费,我们在消费的过程中应树立起怎样的消费观从而导出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这样导入能调动学生的兴趣。
(二)授新课(1)消费心理面面观【生活观察】手机购买指导1.购买品牌最流行,最时尚,大家都在买的苹果4.(从众心理)2.尽显自我,有个性的手机(求异心理)3.买高档的,如:苹果6(攀比心理)4.根据实力,买实用性的(求实心理)探究活动一:这些消费心理引发的消费有什么特点,评价(利,弊),态度经过学生讨论,小组代表争先发言,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完成了这个表格。
自主探究:亲爱的同学,请你根据下面的提示,带着问题阅读课本,做好自学和预习。
相信你一定行!消费心理特点评价及态度[在讲到消费心里面面观的内容时,主要采取例子,让同学们通过讨论,分析问题,然后教师进行指导,归纳的方式来进行。
并由这些消费心理引出我们应如何去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教案课题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教学目的把握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基本要求与时代价值;认识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爱国主义的要求;自觉培养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做忠诚的爱国者;把握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如何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优良传统;难点: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为什么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授课时数6学时教具教学方法讲授、讨论、交流教学内容与过程:第一节、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二、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三、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第二节新时期的爱国主义一、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二、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三、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四、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第三节做忠诚的爱国者一、自觉维护国家利益二、促进民族团结年月日第节第三节做忠诚的爱国者一、自觉维护国家利益二、促进民族团结三、维护国家统一四、增强国防观念五、增强国家安全意识课后记:F面是古文鉴赏,不需要的朋友可以下载后编辑删除!!谢谢!!九歌•湘君屈原朗诵:路英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
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
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
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
驾飞龙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
薜荔柏兮蕙绸,荪桡兮兰旌。
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
扬灵兮未极,女婵媛兮为余太息。
横流涕兮潺湲,隐思君兮陫侧。
桂棹兮兰枻,斫冰兮积雪。
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
心不同兮媒劳,恩不甚兮轻绝。
石濑兮浅浅,飞龙兮翩翩。
交不忠兮怨长,期不信兮告余以不闲。
朝骋骛兮江皋,夕弭节兮北渚。
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她含着笑,用手掏着猪吃的麦糟,她含着笑,扇着炖肉的炉子的火,她含着笑,背了团箕到广场上去晒好那些大豆和小麦,」大堰河,为了生活,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大堰河,深爱着她的乳儿;为了他,常悄悄地走到村边的她的家里去,为了他,走到她的身边叫一声"妈",大堰河,把他画的大红大绿的关云长贴在灶边的墙上,大堰河,会对她的邻居夸口赞美她的乳儿;大堰河曾做了一个不能对人说的梦:在梦里,她吃着她的乳儿的婚酒,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而她的娇美的媳妇亲切的叫她“婆婆”大堰河,深爱她的乳儿!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她死时,平时打骂她的丈夫也为她流泪, 五个儿子,个个哭得很悲, [ 她死时,轻轻地呼着她的乳大儿做了土匪, 第二个死在炮火的烟里, 第三,第四,第五而我,我是在写着给予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咒语。
★参考教案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江泽民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要在全社会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
爱国主义教育是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的重要组成部分。
做坚定的爱国者,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备的思想政治条件。
在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也明确把“爱国者”作为每个公民都应当承担的法律义务和道德责任,强调“要引导人们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自信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报效人民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祖国利益,民族尊严为最大耻辱”。
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振奋民族精神,振兴民族大业,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强大动力。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历史重任,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爱国主义?第一节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大家都会唱张明敏演唱的那首《我的中国心》,是否还知道肖邦的波兰心?是否看过传记片《一曲难忘》?(例6)肖邦是一个伟大的音乐家,年轻时就已经很有名了。
当时,波兰正遭受沙俄的侵略和蹂躏,他虽然热爱祖国,想留在国内,但残忍的现实社会窒息他的艺术才能,所以他接受了师友们的建议,到国外去深造,为祖国争光。
在出国的告别晚会上,朋友们送给他一个银瓶,里面装着波兰的泥土,勉励他不忘祖国。
后来,由于波兰反动政府不让肖邦回国,他在法国、德国、英国等地颠沛流离了19年。
那只装满泥土的银瓶一直伴随着他。
1849年,肖邦在巴黎一病不起。
临终前,他对妹妹说:“我死后,波兰反动政府是不会允许把我的遗体运回华沙的。
但你至少把我的心脏带回去。
”肖邦病逝后,朋友们按他的遗嘱,在他的墓穴里撒上了银瓶里的泥土,又把他的心脏带回华沙保存在圣十字教堂里。
在肖邦看来,祖国的泥土比金子还珍贵。
而肖邦的爱国之心也远胜过金子。
提问:从肖邦的故事中请概括什么是爱国主义?总结:爱国主义就是人们忠诚、热爱、报效祖国的一种集体情感、思想和意志于一体的社会意识形态。
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教学目标]:引导大学生将远大的理想与对祖国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结合起来,继承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做一个新时期坚定的爱国者。
[教学重点]: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的统一;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必须弘扬爱国主义与怎样弘扬爱国主义。
[教学难点]:如何弘扬以改革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爱国主义精神的发扬。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互动交流等方法[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内容]导入语:千百年来,爱国主义就像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滋润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心田。
它动员和鼓舞了中国人民团结奋进,成为推动我国社会前进的精神支柱和巨大力量。
以“八荣八耻”为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把“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放在首位,可见热爱祖国的极端重要性。
正是在爱国精神的鼓舞和激励下,我们伟大的祖国才能够历尽沧桑,排除内忧外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今天,在加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新形势下,我们应当继承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化为建国之行,做一个坚定、忠诚的爱国主义者。
佳作欣赏:可爱的中国(方志敏)第一节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与该国国民的民族自尊心和国家自强意识紧紧联系在一起,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爱国主义传统的民族,在新的历史时期,每一个公民尤其是当代大学生,都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一优良传统,做坚定的爱国主义者,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国家的尊严,推动祖国不断走向富强、民主、文明。
一、爱国是世界各民族公认的价值标准或共同遵循的价值标准在古罗马时代,克吕西翁王波幸拿率兵侵入民族英雄暮各啊斯赤伏刺的国家,为了解除祖国的苦难,暮各啊斯赤伏刺去行刺波幸拿,但不幸被俘。
敌人为了使他投降,将他的双手放在熊熊的烈火上烧灼,直到双手变成了灰,他也不投降。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基本概念,理解其相互关系,掌握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人生、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关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教学重点:1. 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基本概念。
2. 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1. 理解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相互关系。
2. 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概念在人生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理解。
二、讲授新课1. 人生观的基本概念- 介绍人生观的概念,强调人生观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 分析不同的人生观及其特点。
2. 价值观的基本概念- 介绍价值观的概念,强调价值观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 分析不同价值观的来源和特点。
3. 世界观的基本概念- 介绍世界观的概念,强调世界观对个人思想观念的影响。
- 分析不同世界观的形成和特点。
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之间的相互关系。
2. 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四、案例分析1. 教师提供相关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 学生讨论案例,总结案例中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特点。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基本概念,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2. 学生回答问题,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二、巩固新课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2. 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
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应用于实际生活中?2. 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四、总结与作业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性。
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任课教师2018-2019 年1学期
授课题目
第二章坚定理想信念
第三节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
放飞青春梦想
授课类型
及时数
□理论课: 2 学时
□实践课:学时
□理实一体化:学时
授课班级执行时间10月日~10月日
教学目标一、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二、掌握—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只有把实现理想的道路建立在脚踏实地的奋斗上,才能放飞青春梦想,实现人生理想。
立志当高远。
立志做大事。
立志须躬行。
三、运用上述概念、原理分析、把握社会发展规律。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
1.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2.把实现理想的道路建立在脚踏实地的奋斗上,才能放飞青春梦想,实现人生理想。
教学难点: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分散讨论与教师总结相结合、案例启发. 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辅助。
参
考
资
料
网络资料:案例分析幻灯片
其
他
1、提前15分钟检查多媒体设施、电源、灯光等;
教学内容及过程旁批
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那么,唯有实践才是联系二者的桥梁。
一、理想与现实的关系(0.5学时)
1.辩证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理想与现实是对立统一的。
两个误区:
用理想来否定现实
用现实来否定理想
2.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
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可能会一帆风顺,也可能会遇到逆境。
只要善于利用顺境,勇于正视逆境和战胜逆境,远大的理想就一定能够实现。
3.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大学生要把敢于吃苦、勇于奋斗的精神落实到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
二、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0.5学时)
个人理想是指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个体对于自己未来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所产生的种种向往和追求。
社会理想是指社会集体乃至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理想,即在全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共同奋斗目标。
1.个人理想以社会理想为指引。
个人理想只有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个人的向往和追求只有同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才可能变为现实。
2.社会理想是对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
社会理想归根到底要靠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来实现,并具体体现在每个社会成员为实现个人理想而进行的活生生的实践中。
三、为实现中国梦注入青春能量(1学时)
大学生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重任,只有把实现理想的道路建立在脚踏实地的奋斗上,才能放飞青春梦想,实现人生理想。
1.立志当高远。
周恩来中学时期就立下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志向,李四光、钱学森、邓稼先等老一代知识分子,青年时期就立志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报效祖国
2.立志做大事。
先行者孙中山曾激励广大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
3.立志须躬行。
漫长征途需要一步一步地走,崇高理想的实现需要一点一滴地奋斗。
长征的胜利就是靠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大学生要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充分展现自己的抱负和激情,用勤劳的双手成就属于自己的人生精彩。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振兴之梦,也是每一个大学生的成才之梦。
中国梦让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大学生与祖国人民一起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讨论
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大学生肩负的责任教学方法:该授课主题整个过程主要用案例讲授,案例以正面人物为主,反面案例要得出正面结论。
教学设计:1.学生讨论以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件为素材,注意不侵犯他人隐私;
2.讨论后的得出的所有结论都不能偏离本节基本原理和结论;
3.提前一周布置学生准备讨论材料并打印好,带至教室;
4.因学生人数较多,不一定人人有个别发言机会,所以可根据教学大纲主变化灵活增加课时讨论。
5.作业布置是对课堂讨论
主题的深化。
(1)单独发言(2)小组讨论(3)教师总结发言。
作业布置
根据讨论的成果,继续修改和完善讨论主题。
课后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