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分析检验技术-滴定分析的条件与方法分类共23页
- 格式:ppt
- 大小:3.19 MB
- 文档页数:23
化学分析方法
化学分析方法是化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主要是指通过实验手段对化学物质进行分析和鉴定的方法。
化学分析方法的发展,为我们认识和探索化学世界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和手段。
本文将主要介绍化学分析方法的分类和应用。
首先,化学分析方法可以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大类。
定性分析是指通过实验手段确定化合物的成分和结构的方法,它主要包括化学反应、光谱分析、质谱分析等。
而定量分析则是指通过实验手段确定化合物中某种成分的含量或浓度的方法,它主要包括重量分析、容量分析、电位滴定分析等。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是化学分析方法中的两大基本方法,它们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化学分析的基础。
其次,化学分析方法在生产和科研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工业生产中,化学分析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原材料分析、产品质量检验、环境监测等方面。
比如,通过化学分析方法可以对原材料进行成分分析,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质量符合要求;同时,化学分析方法也可以对产品进行质量检验,确保产品的质量达标;此外,化学分析方法还可以用于环境监测,对环境中的污染物进行监测和分析,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在科学研究中,化学分析方法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可以帮助科研人员确定化合物的成分和结构,为科学研究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总之,化学分析方法是化学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法,它为我们认识和探索化学世界提供了重要的手段。
化学分析方法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完善,为化学领域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重要支持。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对化学分析方法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进一步认识其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分析化学实验基本知识注:由于在一级、二级纯度的水中,难于测定真实的pH值,因此,对一级水、二级水的pH值范围不做规定;由于在一级水的纯度下,难于测定可氧化物质和蒸发残渣,对其限量不做规定,可用其他条件和制备方法来保证一级水的质量。
1.1.1 蒸馏水通过蒸馏方法、除去水中非挥发性杂质而得到的纯水称为蒸馏水。
同是蒸馏所得纯水,其中含有的杂质种类和含量也不同。
用玻璃蒸馏器蒸馏所得的水含有Na+和SiO2-等离子;而用铜蒸馏器所制得的纯水则可能含有Cu+离子。
1.1.2 去离子水利用离子交换剂去除水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杂质所得的纯水,称之为离子交换水或“去离子水”。
未进行处理的去离子水可能含有微生物和有机物杂质,使用时应注意。
1.1.3 纯水质量的检验纯水的质量检验指标很多,分析化学实验室主要对实验用水的电阻率、酸碱度、钙镁离子、氯离子的含量等进行检测。
1.电阻率:选用适合测定纯水的电导率仪(最小量程为0.02μS·cm-1)测定(见表1.1)。
2.酸碱度:要求pH值为6~7。
检验方法如下:①简易法:取2支试管,各加待测水样10 ml,其中一支加入2滴甲基红指示剂应不显红色;另一支试管加5滴0.1% 溴麝香草酚蓝(溴百里酚蓝)不显蓝色为合要求。
②仪器法:用酸度计测量与大气相平衡的纯水的pH值,在6~7为合格。
3.钙镁离子:取50 ml待测水样,加入pH=10的氨水-氯化铵缓冲液1 ml和少许铬黑T(EBT)指示剂,不显红色(应显纯蓝色)。
4.氯离子:取10 ml待测水样,用2滴1 mol·L-1 HNO3酸化,然后加入2滴10 g·L-1 AgNO3溶液,摇匀后不浑浊为合要求。
化学分析法中,除络合滴定必须用去离子水外,其它方法均可采用蒸馏水。
分析实验用的纯水必须注意保持纯净、避免污染。
通常采用以聚乙烯为材料制成的容器盛载实验用纯水。
1.2 常用试剂的规格及试剂的使用和保存分析化学实验中所用试剂的质量,直接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应根据所做试验的具体情况,如分析方法的灵敏度与选择性,分析对象的含量及对分析结果准确度的要求等,合理选择相应级别的试剂,在既能保证实验正常进行的同时,又可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化工分析》课程标准学时学分:158(理论学时68、实训学时90)/7专业:精细化工、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先修课程:初中化学、基础化学(无机、有机)后续课程:分析技术与操作一、前言1.课程的性质化工分析是化工专业学生的主要基础课之一,它的理论和方法不仅是化工专业的基础,也是从事化学化工、生物、地质、环境等学科工作的基础。
通过化工分析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和了解化工分析的基本原理与应用,并初步具有应用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化工分析教学在教给学生基本的化工分析原理和方法的同时,使学生建立起严格的"量"的概念,培养学生从事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2.设计思路(1)课程设计思想以职业分析和职业标准确定课程的职业能力,以职业能力为目标,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构建由实践情境构成,工作过程为中心,任务驱动的“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过程;以职业能力为目标进行课程各环节的评价和调控;以多种教学形式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并将素质教育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
(2)课程设计原则《化工分析》课程内容的设计和编排遵循了三个原则:科学性原则、情境性原则、人本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指涉及事实、概念和理解、原理方面的陈述性知识必须是实际存在的客观知识,主要解决“是什么”和“为什么”问题;情境性原则是指课程教学中要帮助学生获取自我建构的主观知识,即涉及经验和策略的过程性知识,主要解决“怎么做”和“怎样做更好”的问题;人本性原则是指学生从科学性原则和情境性原则交叉领域获得的理论和经验双重知识经过“获取—反思—内化—实践”,转化为个体能力,它是实现教育根本目标的保证,在课程开发中具有最高层次。
本课程教学设计以情境性原则为主、科学性原则为辅,对实际职业情境加工成具普遍意义的学习情境,即营造“真实的虚拟”情境,以工作过程作为参照系,将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整合,以任务驱动设计工作过程环节,并针对每一个工作过程环节来传授相关课程内容,实现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的一体化。
酸碱滴定的滴定条件酸碱滴定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一种分析方法,用于确定物质溶液中酸碱度的浓度以及计算反应的等当量关系等。
滴定条件是指在进行酸碱滴定实验时所需要控制的环境条件,包括滴定剂的选择、指示剂的选择以及操作条件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酸碱滴定的滴定条件。
一、滴定剂的选择滴定剂是指在滴定实验中用来与被测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试剂。
根据被测溶液的酸碱性质不同,选择不同的滴定剂进行滴定。
常用的滴定剂有以下几种:1. 硫酸:用作酸性溶液的滴定剂,常用于测定碱性溶液的酸度。
2. 氢氧化钠:用作碱性溶液的滴定剂,常用于测定酸性溶液的碱度。
3. 碳酸钠:用于测定酸性溶液中的含氢阳离子。
4. 碳酸钾:用于测定氯离子的浓度。
5. 硝酸:用于测定亚硫酸盐的浓度。
6. 硫酸亚铁:用于测定氧化性溶液中的还原剂浓度。
根据具体滴定实验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滴定剂,使其与被测溶液发生定量反应。
二、指示剂的选择指示剂是用来指示滴定终点的物质,一般会在滴定试验中加入少量的指示剂,根据滴定剂与溶液发生反应的变化颜色来确定滴定终点。
不同的酸碱指示剂在不同的pH范围内有着不同的变色情况。
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有以下几种:1. 酚酞:酸性溶液逐渐由粉红变为无色,滴定终点颜色变化明显,适用于酸性溶液滴定。
2. 溴酚绿:碱性溶液逐渐由黄色变为蓝绿色,适用于碱性溶液滴定。
3. 甲基橙:酸性溶液逐渐由红色变为黄色,碱性溶液逐渐由黄色变为橙色,适用于酸碱中性溶液滴定。
4. 金黄色指示剂:可用于氯离子的测定。
选择合适的指示剂是进行滴定实验的关键,它能够帮助我们准确地确定滴定终点,从而得到准确的滴定结果。
三、操作条件滴定实验的操作条件会直接影响滴定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操作条件:1. 温度:滴定实验应在恒定的温度下进行,以确保反应的平衡性。
通常室温下进行滴定即可。
2. 搅拌:滴定实验中的搅拌对确保反应均匀和加快反应速率很重要。
使用磁力搅拌器或机械搅拌器进行搅拌以保证反应的充分进行。
模块三酸碱滴定法测物质含量学习指南:模块二我们学习掌握了确定样品中“有什么”的分析检验工作任务,本模块将学习另一项重要的分析检验任务,即确定“有多少”,它是生产制造领域判断产品品质的重要手段。
本模块学习用酸碱滴定法测定酸碱的含量,该方法以酸碱中和反应为基础,采用强酸(测碱含量时)或强碱(测酸含量时)作为滴定剂,通常使用的强酸有盐酸、硫酸,强碱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钾。
要求学习者学会“样品交接与保存,依据样品性质确定检验方法、进行检验准备、按照所确定的检验方法完成样品含量测定、处理分析结果、出具检测报告”这样一个完整的样品含量检测工作。
知识目标:阐明样品交接基本程序及有关规定;说出缓冲溶液的意义及选择原则;提供酸、碱标准滴定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方法;推断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原理归纳酸碱指示剂的使用方法;解释酸碱滴定法的方法原理;阐明一元弱酸(碱)、多元酸(碱)和混合酸(碱)的可行性判断方法及滴定条件;列举酸碱滴定法在生产实际中应用。
能力目标:能按照规定程序完成样品的交接、保存及留样工作;能准确解读碱含量、酸含量的检测标准及检测方法,确定具体的、可行性的操作方法;能规范使用滴定分析仪器,独立进行分析检测工作;能规范、及时记录实验数据,对检测结果进行计算和处理;能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及评价,对结果的误差进行分析,提出提高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素质目标:接受严谨的工作态度,严密的思维方法;初步形成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认真仔细的工作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树立规范操作意识;关注责任、节约、安全与环保。
任务5 酸碱滴定法测定样品的碱含量【能力(行动)目标】能按照工作要求完成样品的交接工作;能准确解读样品检测方法标准及操作规范;能根据送检要求制定合理的检验方案,做好检验准备工作,准确、规范地完成样品碱含量的测定;能按方法规定多次平行测定,及时、规范记录实验原始数据;能准确计算分析结果,正确进行数据的修约及计算;能规范、完整的出具检测报告。
分析化学实验指导一、化学分析实验实验1 分析天平的使用及称量练习提要:1.掌握电光天平和电子天平的称量原理。
2.了解电光天平和电子天平的结构。
3.学习用分析天平称样的基本操作。
4.用固定质量称量法称取0.5000g石英砂两份。
5.用减量法称取0.3~0.4gCaCO3两份。
6.了解天平的使用规则。
实验2 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练习提要:1.学习如何洗涤酸式、碱式滴定管和移液管,如何调零和读数,如何赶气泡。
2.掌握滴定的基本操作要领,要求在正确的基础上,达到熟练。
3.学会滴定速度的控制和滴定终点的观察、判断。
4.正确记录实验数据,重视有效数字。
5.学会0.1mol.L-1HCl和0.1mol.L-1NaOH的配制方法。
实验3 容量仪器的校准提要:1.滴定管、移液管为什么要进行校准?2.什么是绝对校准法?什么是相对校准法?本实验滴定管的校准用绝对校准法,移液管和容量瓶用相对校准法。
3.校准容量瓶时,为什么要对其进行干燥处理?实验4 食用白醋中醋酸含量的测定提要:1.了解基准物KHC8H4O4的性质及其应用。
2.掌握用KHC8H4O4标定NaOH的原理和方法。
3.学会碱式滴定管的基本操作。
4.准确测定食用白醋中HAC的含量。
5.要求设计的数据记录和处理表格规范。
实验5 硫酸铵肥料中含氮量的测定(甲醛法)提要:1.了解铵盐含氮量的测定可选用哪些方法?铵盐等弱酸为什么要用甲醛处理?2.掌握甲醛法测定铵态氮的原理和方法。
3.甲醛及试样中的游离酸处理的方法为什么不同?4.如何测定尿素中含氮量?实验6 HCl—NH4Cl混合液中各组分含量的测定提要:1.运用所学知识及有关资料对HCl—NH4Cl混合液试样写出完整的实验方案设计,内容包括原理、仪器与试剂,简要实验步骤等。
2.既可设计为分别滴定,也可设计为连续滴定,提倡方案的多样化。
3.指示剂的选择和滴定终点的判断是设计的关键。
4.不同设计方案进行对照和比较。
5.此实验可以在开放实验室时间内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