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上课)--
- 格式:ppt
- 大小:6.93 MB
- 文档页数:10
课题: 6.2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第2课时)——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一、课标要求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
二、教学内容分析在本节第1课时解决了“中国为什么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问题之后,本课主要是解决“中国怎么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问题——以《中国21世纪议程》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和生态农业。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实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理解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生产、生活、思维方式的根本变革。
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理解工业清洁生产、生态农业、适度消费模式是实现循环经济的途经,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列表比较法,明确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的优劣异同。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
四、教学重点通过案例分析,理解工业清洁生产、生态农业和适度消费模式是实现循环经济的途径。
五、教学手段制作课件、多媒体辅助教学六、教学程序设计该酒精总厂的清洁生产工艺实现了什么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的良性循环?引导学生分析:河南某酒精总厂的清洁生产工艺流程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归纳引导学生表述问题,正确表达世界生态农业第一村美国报业编辑协会参观大兴区留民营非洲朋友来留民营生态农场参观北大对外汉语教育学院的留学生参观留民营安南参观留民营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1987年被联合国授予“全球人类生态环境500佳”的称号,被国际生态学界评为世界生态农业第一村。
案例拓展——中国北方地区的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根据以下材料,分析回答:材料一:山西省交城县城西的安定村积极推广使用“日光温室、猪圈、学生探究,教师总结——适度消费模式个人行为对建设一个可持续的社会是有意义的。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
(2)了解中国在经济、社会和环境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3)掌握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信息收集、整理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增强学生对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和责任感。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实践领域和成果。
(2)中国在应对可持续发展挑战方面采取的措施。
2、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意义。
(2)如何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如中国在能源、环保等方面的具体实践,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可持续发展。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合作能力。
4、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效果。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通过展示一些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问题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当前发展模式的思考。
(2)提问学生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引导学生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2、知识讲解(1)介绍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2)讲解中国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政策和理念,如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建设等。
3、案例分析(1)展示中国在能源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如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2)分析中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举措,如治理大气污染、水污染等。
(3)探讨中国在社会发展方面的可持续实践,如教育公平、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等。
4、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如人口压力、资源约束等。
(2)每个小组推选代表进行发言,分享讨论结果。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
掌握中国在经济、社会和环境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实践案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信息收集、整理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对中国可持续发展成就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和责任感,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在经济发展中的可持续实践,如循环经济、绿色产业的发展。
社会领域的可持续发展举措,如教育公平、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
环境保护方面的实践,如污染治理、生态修复工程。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不同领域的综合应用。
帮助学生分析中国可持续发展实践中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如中国的某个生态城市建设、某一产业的绿色转型等,让学生深入了解可持续发展的实践。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中国可持续发展实践中的问题和对策,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4、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中国美丽自然风光和快速城市发展的视频,引发学生对中国发展与环境关系的思考。
提问学生:在发展的过程中,如何才能既实现经济增长,又保护好我们的环境和资源?从而引出可持续发展的主题。
2、知识讲解解释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强调其包含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的协调发展。
阐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如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和共同性原则。
3、经济可持续发展实践介绍中国在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方面的努力,如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以某一工业园区为例,讲解其如何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废弃物的最小化排放。
分析绿色产业的兴起,如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光伏产业等,以及它们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