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基础》复习提纲
- 格式:ppt
- 大小:167.50 KB
- 文档页数:10
文件编号: 42-3B -E5-5D -B1整理人 尼克《信息管理基础》考试大纲《信息管理基础》考试大纲一、复习参考书主要教学参考书:岳剑波. 信息管理基础.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每章后面的思考题要注意复习)其他参考资料:《情报学报》、《情报科学》、《情报理论与实践》等期刊在2004~2005年间发表的有关信息管理方面的论文。
二、复习要点1 信息管理的科学基础1.1 信息的定义及理解1.信息的经典定义概述(如:申农(C.E.Shannon)、哈特莱(R.V.L.Hartley)维纳(N.Wiener)对信息的定义)2.△信息的概念体系及基本理解(本体论与认识论层次上所定义的信息含义,以及按照主体的认知层次的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的含义,并能够以简单的实例说明上述的概念)3.△知识、情报的含义及与信息的关联1.2 信息的特征、类型与功能1.信息与物质、能量的关系2.△信息的特征(对信息基本特征理解的基础上以简单的实例加以说明)3.信息的类型4.△信息的功能(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以简单的实例予以解释)1.3 信息管理的信息科学基础1.从信息论到信息科学2.△信息科学的基本内容(信息科学的含义、与一切传统科学区别的特征,以及信息科学产生的原因,信息运动模型,信息科学研究的内容)3.△信息科学的核心方法——信息方法(一个方法和两个准则的含义及理解)1.4 信息管理的管理科学基础1.信息与管理(信息在管理中的作用)2.管理理论的演进与现代管理的基本原理(信息科学对现代微观管理学理论和宏观管理学理论形成所起的作用)3.△信息管理的意义与发展(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理解信息管理的意义,信息管理各个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4.△信息管理学及研究范围(含义、研究的对象和研究的内容)5.信息管理学的产生与进展(产生的原因、条件以及发展)2 信息管理的技术基础2.1 信息技术概论1.信息技术的概念范围(含义、与人类信息器官功能对应的信息技术的类型,信息技术群的层次结构)2.△信息技术的社会作用(在理解的基础上予以实例说明)3.△信息技术的发展规律(理解每个发展规律的含义并能够进行案例分析)2.2 信息处理技术1.计算机技术的发展2.△计算机应用技术(人工智能、专家系统、人工神经网络、数据仓库、联机分析处理、数据挖掘、多媒体技术)2.3 通信技术1.有线通信2.无线通信3.电信网4.△数据通信——计算机网(数据通信、数据通信网、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5.△国际互联网——Internet(Internet的功能与应用)3 信息行为论3.1 信息需要与信息动机3.1.1 △信息需要的产生(需要——动机——行为相互关系,信息行为的含义与主要的信息行为类型,信息需要的含义,信息需要的特征)3.1.2 △信息需要的结构分析(按照层次划分的结构、按照内容划分的结构)1.各类用户的信息需要特点(科学研究人员、管理决策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市场营销人员各自主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其各自信息需要的特点或表现)2.△信息动机的形成与转化(理解并能够阐述其中的机理)3.2 用户的信息行为1.△信息查寻行为(含义,影响因素,信息查寻的路径与规律)2.△信息选择行为(含义,包含的选择问题,选择的标准及含义)3.△信息利用行为(含义,问题类型,解释与信息利用之间的关系)4 信息交流论4.1 信息的表述——符号与编码1.△符号(含义、特征)2.编码(编码的功能,初始编码与二次编码的含义)4.2 信息交流模式1.拉斯韦尔模式(特点)2.申农—韦弗模式(特点)3.施拉姆模式(特点)4.△米哈依洛夫模式(特点,组成,模式结构图)5.△兰开斯特模式(特点,组成,模式结构图,作用)6.△维克利模式(特点,组成,模式结构图,作用)4.3 社会信息流1.△人际信息流(理解含义及其具体内容)2.△组织信息流(理解含义及其具体内容)3.△大众信息流(理解含义及其具体内容)5 信息产品的开发5.1 信息采集1.△信息源(理解含义及其具体内容)2.信息采集的原则3.△信息采集的途径(理解具体内容)4.信息采集的方法(了解常用的方法)5.2 信息整序1.△信息整序的目的与要求(信息整序的含义、目的及基本要求)2.△信息整序的方法(掌握其中包括的具体方法,并能够进行案例分析)5.3 信息分析1.△信息分析的工作程序(掌握工作流程中具体环节包括的内容)2.△信息分析的方法(掌握其中包括的具体方法,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案例分析)3.△内容分析法(含义、步骤、类型和应用)6 信息产业与信息经济6.1 信息服务1.信息服务的原则(信息服务的含义,开展信息服务的基本因素、目的,信息服务的原则)2.△信息服务的主要类型(掌握其中包括的具体类型,并能够进行案例分析)6.2 信息市场1.信息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信息市场含义,信息产品的特性,信息商品化的条件)2.△信息市场的结构与运行机制(信息市场的客体结构、主体结构,信息市场的特征,信息市场的运行机制)3.信息市场营销(影响信息市场的营销战略目标的因素,包括的主要产品策略、销售策略和价格策略)7 信息系统管理7.1 信息系统工程1.系统论与系统工程基础(系统的含义、共性与特征,系统方法,系统工程的实质,霍尔系统工程三维结构中逻辑维包括的主要内容)2.△信息系统的结构(信息系统的含义,信息系统的物理结构、逻辑结构)3.△信息系统开发(开发的策略,开发原则,开发的方法)7.2 信息系统资源管理1.△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制度,信息系统的评价体系)2.△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信息安全研究的三个发展阶段,信息系统的安全需求,安全的综合治理)3.△信息主管——CIO(CIO的地位、职能、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要求)7.3 现代信息系统管理的发展1.组织信息管理模式的变革(面向技术的信息管理模式和面向竞争的信息管理模式的主要类型和特点)2.△战略信息系统的形成与发展(战略信息系统形成的原因,SIS的结构和功能特征,战略信息规划的含义)8 信息产业管理8.1 信息产业理论1.信息产业的形成(信息产业的定义,信息产业化的含义)2.信息产业理论的提出(信息产业理论的主要倡导者及主要的理论观点)3.△信息产业的结构与测度(波拉特的信息产业结构的划分,信息产业的宏观结构及投入产出分析)8.2 信息产业管理基础1.△信息产业的特征与作用(特征,地位与作用)2.△信息产业的内部结构与外部关联(信息产业的内容结构包括的主要内容,外部关联包括的主要内容)3.信息产业的管理体制8.3 信息产业的政策1.△制定信息产业政策的原则2.△信息产业政策体系3.国外的信息产业政策8.4 信息化8.4.1 △信息化的内涵(信息化的含义,信息化的发展阶段)8.4.2 △信息化水平测度(社会信息化指标体系结构,社会信息化植树的计算方法)8.4.3 我国信息化的现状与挑战8.4.4 我国信息化的对策探索(注:△的为重点掌握的内容)整理丨尼克本文档信息来自于网络,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我修正;如您发现内容涉嫌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一章:1.物质、能量、信息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三大资源。
3.信息的六个特征:传递性,共享性,依附性和可处理性,时效性,真伪性,价值相对性。
P64.信息技术(IT)的定义:P85.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和传感技术。
P86.信息技术的五次发展历程:P10第一次:语言的产生和应用。
第二次:文字的发明和使用。
第三次: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
第四次:电报、电话、电视及其他通讯技术的发明和应用。
第五次: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
7.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P10-11(1)多元化(2)网络化(3)多媒体化(4)智能化(5)虚拟化8.信息技术的影响: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P12-139.迎接信息社会的挑战:P14(包括14页左边小字部分也要掌握)第二章10.获取信息的基本过程:P18确定信息需求→确定信息来源→采集信息→保存信息11.信息主要来源于:事物本身,他人与媒体。
P19一般来说,信息源越广阔,收集到的信息量就越大;信息源越可靠,收集到的信息量就越真实可信。
12.采集信息的原则:主动及时原则,真实性原则,准确性原则,全面系统原则。
P2013.采集信息的方法:通过检索媒体采集信息,通过与他人交流采集信息,通过亲自探究事物本身获取信息。
P2014.采集信息的工具:P20-21扫描仪:获取图片,印刷体文字,并能借助文字识别软件自动识别文字。
照相机:采集图片信息摄像机:采集视频和音频等信息录音设备:采集音频信息。
计算机:通过多种软工具,采集光盘、网络等多种类型的信息。
15.常见的信息存储格式:P22-23文字:.txt(记事本)是纯文本.doc(word) .wps(wps) 可图文并茂网页:.html(Frontpage与Dreamweaver两网页制作软件生成)图形图像:.jpg .bmp .gif (这三种格式可由软件:Photoshop、Acdsee、看图软件编辑) 动画:.gif (Ulead Gif Animator).swf(Flash二维动画制作软件生产)音频:.wav .mp3 .midi(编辑它们的软件有:CoolEdit、WaveEdit、GoldWave及音频解霸) 视频:.avi .mpg .mov .rm(编辑视频的软件有:Premiere与超级解霸等)电子表格:.xls(Excel)演示文稿也叫幻灯片:.ppt(powerpoint)数据库软件:Access 文件格式:.mdb压缩软件:Winrar(.rar) Winzip(.zip)16.因特网上信息检索方法:P251).直接访问网页2).使用搜索引擎3).查询在线数据库17.搜索引擎分类:全文(关键字)、目录、元搜索P2618.常用下载工具:网际快车(Flashget)、迅雷(Thunder)、网络蚂蚁(Netants)P2919.Ftp下载工具:Cuteftp、LeapFtp、WebFtp P3320.信息的鉴别与评价:从信息来源、价值取向、信息时效性进行判断。
福建省高中信息技术会考《信息技术基础》复习提纲第一部分 信息的获取一、信息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特征: 1、信息的概念:说法一: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指的是有新内容或新知识的消息 说法二:信息是区别于物质和能量的第三类资源说法三:利用文字、符号、声音、图形等形式作为载体,通过各种渠道传播的信号、消息或报道等内容,都可以称之信息。
如教科书、电视、烽火台等都不属于信息的范畴,要具体的内容才是,如教科书上的内容、电视上的节目、烽火台上的烟才是信息的范畴。
2、信息的一般特征:①载体依附性 ② 价值性、可处理性 ③时效性 ④共享性、传递性⑤真伪性 (能够根据具体的信息,判断出其体现了信息的哪个或哪些特征)3、信息的传播途径:面对面、书、报刊、广播、音像制品、电视、网络等4、信息的载体形式:文字、图像、图形、动画、声音、视频等,如广播的载体就是声音。
二、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6、信息技术(I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是指有关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评价等技术。
7、信息技术的历史。
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发生过五次信息技术革命:①语言的使用,是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②文字的创造,信息的存储和传递首次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 ③印刷术的发明,为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保证④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进一步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⑤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普及应用,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了数字化的信息时代8. 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的核心)、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石)、传感技术。
传感技术应用实例:听诊器、摄像头、麦克风、手机触摸屏、手写板、手提电脑上的触摸板、声控开关、指纹签到你还知道哪些呢? 9.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①多元化 ②网络化 ③多媒体化 ④智能化 ⑤虚拟化 三、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1、获取信息一般过程:① 确定信息需求→② 确定信息来源→③ 采集信息→④ 保存评价信息2、信息来源的三大分类:媒体:报纸、书刊、电子型信息(广播、电视、音像制品、网络等)他人:老师、父母、同学、朋友、专家等 事物本身:表情、行为、化学反应、过程、现场等3、采集信息工具:照相机、摄像机、扫描仪(扫描图片;扫描印刷体文字)、录音笔等录音设备、计算机(采集来自光盘网络等多种类型的信息至计算机中)9、常见协议简称:HTTP :超文本传输协议 FTP :文件传输协议 URL :统一资源定位器 TCP/IP :使用广泛的网络互联协议4、信息存储格式:我们经常接触的扩展名有(Word 文档)、(Wps 文档)、(Excel 电子表格)、(Powerpoint 演示文稿)、(图片)、txt(纯文本)、(Winrar 压缩文件)、(网页文件)、(网页文件)等等。
高中信息技术会考复习提纲及习题信息技术复习提纲(一)专题一:信息技术基础一、信息、信息的载体及信息的特征1、信息:信息是指数据(Data)、信号、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
(要会判断什么是信息)2、信息的载体: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等可以承载信息,这些是信息的载体,也是信息的常见表现形态。
而纸张可以承载文字和图像,光盘可以承载声音、图像、视频等信息,所以,纸张和光盘也称为信息的载体。
3、信息的特征:(根据已知信息判断相应的信息特征)①信息的表示、传播、储存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载体就是承载信息的事物。
②信息可以脱离它所反映的事物被存储、保存和传播。
③信息是可以传递和共享的。
④信息具有时效性。
二、二进制、十六进制与十进制的相互转换1、二进制①计算机内部的信息包括数据和程序都采用二进制代码表示的。
在平时书写时,用下标2或在代码的最后位加B来标识该代码为二进制代码。
例如:(10011)2、10011B。
②二进制数由“0”与“1”两个数字组成,每个数码在不同的数位上,对应不同的权值。
③二进制数的运算(加、减)n④n位二进制编码的个数为22、十六进制①由于不便于书写,在实际表示中,常常采用十六进制的形式。
在平时书写时,用下标16或在代码的最后位加H来标识该代码为十六进制代码。
例如:(10A11)16、10A11H。
②十六进制数由0~9、A、B、C、D、E、F这16个符号组成,分别对应十进制的十进制:10个数码0、1、2、3、4、5、6、7、8、9二进制:2个数码0、1十六进制:16个数码0、1、2、3、4、5、6、7、8、9、A 、B、C、D、E、F①十进制转换为二进制:“除二取余”法。
②二进制转换为十进制:“按权展开相加”法。
( 1 0 0 1 1 )224 23 22 21 20按权相加:= 1×24 + 0×23 +0×22 +1×21 +1×20= 16 + 0 + 0 + 2 + 1=19③十进制转换为十六进制(根据对应关系表)④十六进制转换为十进制:(根据对应关系表)⑤二进制转换成十六进制:从二进制的低位开始,每四位二进制数转换成一位十六进制数。
信息技术基础复习提纲一、信息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特征1、信息的概念: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的东西。
信息就是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
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是事物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的状态和方式。
2、信息的特征:传递性、共享性、依附性和可处理性、价值相对性、时效性、真伪性。
3、信息的意义:既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和理解信息的基本内容,也有利于我们根据信息的特点,有效的获取信息、利用信息,形成新的知识,挖掘信息的应用价值。
4、主要载体:文字、声音、符号、图形、图像、视频、动画等。
5、传播途径:书、报刊、广播、电视、电报、电话、计算机网络等6、接收方式: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二、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1、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信息技术(IT)是指有关信息的收集、识别、提取、变换、存储、处理、检索、检测、分析和利用等的技术。
2、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核心、通信技术、传感技术、微电子技术基础)3、信息技术发展历程:第一次:语言的产生第二次:文字的发明和应用第三次: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第四次: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等电信技术的发明和应用第五次: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4、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多元化、网络化、多媒体化、智能化、虚拟化5、信息技术在学习生活中的应用: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T:计算机辅助测试CAM:计算机辅助制造CAI:计算机辅助教学可视通话、企业办公自动化管理、计算机模拟仿真、网上专家会诊6、信息技术产生的积极影响:①促进社会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如今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科学技术的前沿,信息资源成为继物质能源之后推动经济发展的新资源②推动科学进步:信息技术促进新技术的变革极大的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产生和发展③改善人们的生活与学习: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逐步出户可知天下事信息技术的负面影响:①信息泛滥:信息急剧增长、信息量大鱼目混珠难以找到有用的信息②信息污染:错误信息、虚假信息、污秽信息等混杂在各种信息资源中对错难分真假难辨容易使人上当受骗深受其害③信息犯罪: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及信息系统本身的漏洞窃取信息进行信息欺诈信息攻击和破坏造成社会危害已非常普遍④危害身心健康:由于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导致心理行为等出现偏差导致使人的意志减弱严重者直接影响身体健康7、如何迎接信息社会的挑战:(P14)①培养良好的信息意识②积极主动的学习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信息处理能力③养成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④遵守信息法规培养良好的信息道德和信息情感三、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信息获取的基本过程:确定信息需求→确定选择信息来源→采集信息→保存信息定位信息需求选择信息来源确定信息获取方法,获取信息评价信息调整1、采集信息的工具:①扫描仪:扫描图片,印刷体文字②照相机:主要用于采集图像信息③摄像机:主要用于采集视频信息④录音设备:主要用于采集音频信息⑤计算机可以获取来自光盘、网络和数码设备的多种类型的信息。
《信息技术基础》复习提纲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一、人类社会的三大要素:物质、能源、信息二、信息的定义:数据、信号、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信息是抽象的)。
三、信息的特征:载体依附性、可以加工和处理、可保留可存储、可传递与共享、时效性、真伪性四、提出计算机内程序和数据都应采用二进制代码表示的科学家:冯·诺依曼(计算机之父)。
五、二进制(B)、十进制(D)与十六进制(H)之间的相互转换1、最小单位:位(bit),简写b,即一个0或一个12、基本单位:字节(byte),简写B,即8个位3、其它单位:1KB=1024B1MB=1024KB1GB=1024MB1TB=1024GB思考:这里的换算基数为什么是“1024”而不是“1000”?(1024=210)4、二进制运算的基本规则:逢二进一(十进制中是逢十进一)0+0=0 0+1=1 1+1=105、进制的表示方法:下标法:如(1001)2(52)10(5E)16后缀法:如1001B52D5E H6、在UtraEdit、WinHex等软件中观察字符内码的方法:键盘上的字符(数字、英文字符等)占一个字节,中文字符占两个字节。
7、二进制(B)、十进制(D)与十六进制(H)之间的转换方法。
①B D:位权法如: 4 3 2 1 01 0 0 1 1 B=24+21+20=16+2+1=19D<注意>:位权从0开始,从低位向高位编。
(规律:奇数末位为1,偶数末位为0)②D B:除2取余法如:19D2 192 9 12 4 12 2 02 1 00 1=10011B<注意>:除到商为0为止,结果从下往上读。
③B H :4对1如:1101011B1101011B= 0110 1011B对应十进制数: 6 11对应十六进制数: 6 B= 6B H④H B :1对4如:C3HC 3 H对应十进制数: 12 3对应二进制数: 1100 0011= 11000011B五、信息的编码(字符、声音、图像、视频)1、字符的编码A 、英文字母、数字等采用ASCII (美国信息交换标准码)字符编码表(128个编码位置) 规律1:字母按顺序依次编码。
必修信息技术基础主题1 信息的获取一、信息及其特征1、信息的基本概念“信息”一词通常是指数据、消息所包含的内容和意义。
信息的表现形式有多种,如:图片、声音、动作、表情、文字2、信息的基本特征载体依附性:信息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价值性:信息是有价值的,而且可以增值时效性:信息反映事物某一特定时刻的状态共享性:信息可被多个信息接受者接收且多次使用1、信息技术:简称IT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称之为信息技术。
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是信息技术的四大基本技术,其中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信息技术的两大支柱2、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第一次、语言的使用第二次、文字的创造第三次、印刷术的发明第四次、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普及第五次、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3、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1)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虚拟现实技术利用三维图形生成技术、多传感交互技术、以及高分辨显示技术,生成三维逼真的虚拟环境如:3D游戏、电子宠物、三维全景图片、虚拟试验语音技术⏹关键技术有自动语音识别技术(ASR)和语音合成技术(TTS)⏹语音识别技术(Automatic Speech Recognition)是指将人说话的语音信号转换为可被计算机识别的文字信息,从而识别说话人的语音指令以及文字内容的技术。
⏹语音合成技术(Text to Speech)是指将文字信息转变为语音数据,以语音的方式播放出来的技术。
智能代理技术主动根据人的需要完成某些特定的任务。
在教育、娱乐、办公自动化、电子商务等诸多方面得到应用(2)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信息技术产品走向了个性化和集成化的发展方向(3)越来越高的性能价格比成本的降低和性能的提高知道电脑的主要性能参数:cpu、硬盘、内存、显示器1、信息来源的主要途径(1)直接获取信息:参加社会生产劳动实践和参加各种科学实验等,观察自然界和社会的各种现象(2)间接获取信息:人与人的沟通,查阅书刊资料、广播电视、影视资料、电子读物等获取的信息2、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3、信息获取的方法和工具。
信息技术基础(必修)复习提纲信息获取_、信息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特征(1・1信息及其特征)1、理解信息的基木概念〔信息论英基人香农: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的东西-控制论奠基人维纳: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三大资源)、我国学者钟义信: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是事物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的状态和方式信息是利用各种载体(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图像、视频、动画等),通过各种渠道所传播的内容(信号、消息、情报、报道等)。
例:小明说交通信号是信息,小王说天气预报是信息。
以下关于这两段话的理解,正确是()0①小明穿越马路时,看到的交通信号是信息②天气预报是信息③交通指挥信号人人要遵守,所以对毎个人来说都是信息④天气预报也有时效性A. @@@B. ®@®C. ®@®D. ©@@2、能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主要有:传递性、共字性、依附性、可处理性、可增值性、价值性、价值相对性、时效性、真伪性等特征3、了解信息的基木载体形式主要载体有: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图像、视频、动画等例:一张曲报、一张光盘木身不是信息,但它所蕴含的内容是信息。
备门学科知识、指挥交通红绿灯信号也是信息。
4、能通过具体事例分析信息的特征例:小明把获取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产生新的更有用的信息。
这体现了信息可处理性、可增值性特征。
答题技巧:在不同的案例屮所反映的主要特征不同,具体答题时必须结合案例屮的相关特征的描述字眼二、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1・2信息技术及其影响)1、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木概念信息技术(简称IT)是扩展人类信息功能的技术。
所谓的信息功能是指收集、存储、处理、传递信息等功能。
信息技术主要包括:①^算机技术:存储、处理信息的技术,是信息技术的核心技术②通信技术:传递(交流)信息的技术③传感技术:获取(收集)信息的技术④微电子技术:其它技术的基石,微电了技术的核心是集成电路技术注意:准确区别通信技术与传感技术2、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丿力程第一次:谨亶的产生(信息在人脑屮存储和加工,利用声波进行传递,是猿到人的标志)第二次:文字的发明和使用(首次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第三次: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使信息可以人量生产,扩大了信息交流的范围)第四次:电报、电话、电视等的发明和应用(信息传递效率一次发生了质的飞跃)第伍次: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信息的处理速度、传递速度惊人提高)3、了解信息技术在学习、生活屮的应用应用:□常生活、办公、教育、科学研究、医疗保健、企业、军事等方面。
信息技术基础复习提纲《信息技术基础》复习提纲第一章1.信息概念代表性人物:(P3)香农、维纳、钟义信2.信息的载体形式和传播途径(P4表1-1)3.信息的传播过程(P4图1-4)4.信息的基本特征(P6):5.信息技术主要包括哪4种技术(P8)6.信息技术的主要应用及影响(P12)7.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哪5次(P10)8.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P10):多元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媒体化、虚拟化第二章1.获取信息的基本过程(P18图2-1)2.采集信息的方法(P20表2-2):亲自探究事物本身、与他人交流、检索媒体3.采集信息的工具及其作用(P20表2-3)4.计算机中常见的信息存储格式(P22表2-5):5. 网络信息检索的方法(P25 表2-7)6. 常见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P26表2-8)::目录类搜索引擎和全文搜索引擎的区别7.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P27 表2-10):8.常用下载工具(P29表2-13)9.可以从哪些方面对信息进行鉴别与评价:从信息的来源、信息的价值取向、信息的时效性进行判断第三章1.报刊制作的一般过程:(P43 表3-3)2.表格信息的加工和表达过程:(P49 表3-11)3.表格地址表示:列(大写字母)行(数字)如:B54.表格数值计算:函数(sum、average、max等)书写格式:=sum(A2:D2)(连续的用“:”连接)或者=sum(a2,d2,f2)(不连续的用“,”连接),注意符号是英文状态下的冒号和逗号。
其它常用函数基本书写方法类似,公式的书写也类似。
5.柱形图、条形图、线形图和饼形图的特点和用途:表P54,表3-4(P54)6.EXCEL表格中的数据改变,则与它有关的函数、公式计算结果以及图表都会发生相应改变,无需重新计算和绘制。
7.选中不连续的行或者列可以先按下“Ctrl”再来选择行或者列。
8.填充柄的作用、对单元格地址的绝对引用$9. 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基本过程:(P57)一个典型的多媒体作品可以是文本、图像、图形、动画、声音、视频等任何几种信息的集成。
信息会考复习知识提纲信息技术基础(必修)(请每天携带,有空抓紧时间复习记忆!)【初中知识部分】:一些要记的常识(小学初中就学过要掌握的) 1: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其细分类如下:2:第一台计算机:1946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问世,它由17468个电子管、6万个电阻器、1万个电容器和6千个开关组成,重达30吨,占地160平方米,耗电174千 瓦,耗资45万美元。
这台计算机每秒只能运行5千次加法运算,主要用于军事,并命名“电子数值积分和计算机(Elex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 )”,简称ENIAC (埃尼阿克)。
3:计算机原理: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依曼提出来的“存储程序”原理。
4.电子邮箱:用户名@主机域名 如:fanglin@ 5.计算机中的常用单位:T ,G ,M ,K ,B ,以1024作为换算进位,B=Byte(字节),b=bit(位) 换算关系:1B=8 bit (二进制位), 1KB =1024B, 1MB =1024KB, 1GB =1024MB ,1TB =1024GB . 例如:1024 b =1024/8 B = 128 B = 128/1024 KB =0.125 KB =0.125/1024 MB=……6.键盘上的“Delete ”或“Del ”键叫删除键,可用来删除光标后面的字符,删除选中的对象,或删除文件等;“Back Space ”或←:叫退格键,用来删除光标前面的字符,删除选中的表格.计算机系统硬件 系统软件系统主机 外部设备 中央处理器:控制器,运算器 内存:只读存储器(ROM ),可读写存储器(RAM ) 高速缓存(Cache ) 输入设备:如:键盘,鼠标,扫描仪,话筒等 输出设备:如:显示器,打印机,音箱等 外 存:如:硬盘,软盘,光盘,优盘、存储卡等 系统软件:如:操作系统(如:DOS ,Windows 系列,Unix,Linux 等)语言处理程序:如机器语言,高级语言(C,Pascal 等)等应用软件:如:文字处理软件(word,wps,记事本等),表格数据处理软件,游戏软件,下载软件……的信号、消息或报道等内容都可以称之为信息。
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技术1、利用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图像等形式作为载体、通过各种渠道传播的信号、消息、情报或报道等内容,都可以称之为信息。
(P4)(注意:区分信息和信息载体,比如,光盘是载体,光盘中的内容才是信息)信息的几种定义:消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的东西;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是区别于物质与能量的第三类物质;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也就是事物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的状态和方式。
2、信息的传播过程(P4)3、现代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资源是信息、物质、能量。
4、信息的特征(P6)1)传递性 2)共享性 3)依附性和可处理性 4)价值相对性 5)时效性 6)真伪性5、能通过具体事例分析信息的特征(一定要掌握), 如课本第5面的具体事例,课本第6面的探究实例。
6、打IP 电话、发电子邮件、网上会诊、发手机短信、通过视频会议见面……这些都涉及到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简称I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7)7、信息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和传感技术等。
(P8)计算机技术是信息处理的核心;微电子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u 的基石;传感技术即为采集信息、获取信息的技术(如烟感器、麦克风、摄像头等)。
8、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P10)◆ 第一次是语言的产生和应用。
语言的产生是一次根本性的革命,是从猿人到人的重要标志。
◆ 第二次是文字的发明与使用。
首次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
◆ 第三次是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与应用。
◆ 第四次是电报、电话、电视及其他通讯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使信息传递手段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
◆ 第五次是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
使信息的处理速度、传递速度得到了惊人的提高。
9、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P10)1)多元化 2)网络化 3)多媒体化 4)智能化 5)虚拟化10、CAD :计算机辅助设计 CAI: 计算机辅助教学 CAM: 计算机辅助制造 CAT: 计算机辅助测试Computer Aided Design 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 computer AidedManufacturing test11、常见的网络协议:接收效果及作用 (信源) 信息传递 (信宿)TCP/IP协议: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的简写,中译名为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互联协议,又名网络通讯协议,是Internet最基本的协议、Internet国际互联网络的基础,由网络层的IP协议和传输层的TCP协议组成。
A高一信息技术必修模块考试复习提纲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考点】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涉及教材章节】《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二节1.利用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图像等形式作为载体,通过各种渠道传播的内容称之为信息。
(例如:教科书的内容为信息,而教科书是信息的载体)人类不行缺少的三大资源:物质、能量、信息。
例1.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资源是()A.学问、经济、能源B.信息、能量、物质C.工业、农业、轻工业D.物质、材料、通信例2.下列不能称为信息的是()A.报上刊登的广告B.高一的《信息技术》教科书C.电视中播放的刘翔打破世界纪录的新闻D.半期考的各科成果例3.收听电台广播,其主要的信息载体形式是()A.文字B.视频C.声音D.图像2.信息的一般特征:①载体依附性②价值相对性③时效性④共享性⑤真伪性⑥可处理性。
⑦传递性:①依附性:信息必需依附肯定的媒体介质表现出来,如:看到蚂蚁搬家可以知道快下雨了②价值性:信息能够满意人们某些方面的须要,如:信息会考时间为6月13日对高一的学生具有价值。
③时效性:信息会随着客观事物的变更而变更,如:天气预报、市场信息都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变更④共享性:一个信息可以由多分进行共享;如:网络上的信息被人下载和利用⑤真伪性:“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诸葛亮“空城计”⑥可处理性:玉不琢,不成器。
孟浩然的诗词直白易懂,多为反复修改、推敲而成⑦传递性:例4.下列关于信息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故事说明白信息具有真伪性的特征B.天气预报、情报等日常生活事务说明白信息具有时效性的特征C.信息是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更的D.“盲人摸象”的故事说明白信息具有依附性的特征3.信息技术的定义及范围信息技术(IT,Information Technology)是指有关信息的收集、识别、提取、变换、存储、处理、检索、分析和利用等技术。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复习提纲考查内容:(1)信息技术基础知识;(2)信息安全;(3)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治;(4)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道德、法律、自律等问题。
一、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史: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至今,电子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四代,其主要元件为:第一代:电子管;第二代:晶体管;第三代:集成电路第四代:大规模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目前是以大规模集成电路做为主要元件的第四代计算机。
二、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共同组成。
硬件是计算机系统的物质基础,软件是计算机系统的灵魂,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1)硬件系统:指计算机中由各种电子线路、机械装置等器件组成的看得见、摸得着的物理实体。
是由输入设备、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输出设备五大部分组成。
运算器和控制器合称中央处理器(CPU),是计算机的核心;运算器完成各种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控制器是计算机的指挥中心。
输入设备用来向计算机输入数据。
常用的有键盘、鼠标、扫描仪。
输出设备用于把计算机处理好的信息输送出来。
常见的有: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
存储器是计算机的记忆部件,分为内存储器(内存、主存)和外存储器(外存、辅助存储器、辅存)。
内存,又叫主存储器,主存,是程序运行时存储数据和程序的主要场所,也就是说,内存中的信息是计算机正在使用的,其功能类似于人类的大脑;内存通常做成“内存条”插在主机主板的内存扩展槽上。
其构成如下:外存,又叫辅助存储器,辅存。
用于存储计算机暂时不用的程序和数据,当要运行这些程序时,必须将它们读入内存(RAM),其作用相当于笔记本;它的特点是:存储容量相对较大,存取速度相对较慢;断电后,信息不会消失;常见的外存有:软盘、硬盘、光盘、U盘、磁带等。
(2)软件系统:是计算机中的程序、数据和有关资料。
软件可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类。
系统软件:与计算机硬件直接联系,是提供系统服务和用户操作接口的基础软件。
主要功能是对计算机系统的资源进行高度控制、管理和服务的。
信息技术复习提纲信息技术是现代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涵盖了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软件开发等多个领域。
对于学习者来说,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份信息技术的复习提纲,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和巩固相关知识。
一、计算机硬件1.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输入输出设备等。
2. CPU的功能和工作原理:包括指令的解析和执行、数据的处理等。
3. 内存的类型和作用:主存、辅助存储器等。
4. 硬盘的组成和工作原理:磁道、扇区、柱面等。
5. 输入输出设备的种类和功能:键盘、鼠标、显示器、打印机等。
二、计算机软件1. 操作系统:作为计算机系统的核心,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资源。
2. 应用软件:为用户提供各种功能和服务的软件,如办公软件、图形处理软件、媒体播放软件等。
3. 开发软件:用于编写和调试其他软件的工具,如编译器、集成开发环境等。
4. 数据库管理系统:用于管理和组织大量数据的软件,提供高效的数据存储和检索功能。
5. 网络软件:用于实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和数据传输,如浏览器、邮件客户端等。
三、计算机网络1. 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局域网、广域网、互联网等。
2. 网络的拓扑结构:星型、总线型、环型等。
3. 网络的通信协议:TCP/IP协议、HTTP协议、FTP协议等。
4. 网络的安全性和保护措施:防火墙、加密技术、访问控制等。
5. 网络的应用和发展趋势: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
四、编程语言和算法1. 常用的编程语言:C、C++、Java、Python等。
2. 编程语言的特点和应用领域:面向对象、高级语言、脚本语言等。
3. 基本的编程概念和语法:变量、数据类型、控制结构等。
4. 常用的算法和数据结构:排序算法、查找算法、栈、队列等。
5. 软件开发过程和方法: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等。
五、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1. 信息安全的基本原理和概念: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等。
第一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1】:1、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研究信息的获取、传输和处理的技术,由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结合而成,有时也叫做“现代信息技术”。
例如雷达、卫星遥感等感测与识别技术使人们的感知范围、感知精度和灵敏度大为提高;电话、电视、因特网(Internet)等通信技术与光、电、磁等信息存储技术几乎消除了人们交流信息的空间和时间障碍;计算机、机器人等信息处理和控制技术大大增强了人们的信息加工处理和控制能力。
2、信息处理系统信息处理系统就是用于辅助人们进行信息获取、传递、存储、加工处理、控制及显示的综合使用各种信息技术的系统。
它能为人们更多更好地获得和使用信息服务。
从自动化程度来看,有人工的、半自动的和全自动的;从技术手段来看,有机械的、电子的和光学的;从适用范围来看,有专用的和通用的;【典型考题】:61.现代信息技术是以__数字__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及其软件为核心,采用电子技术、激光技术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存储、显示与控制。
81.信息技术是指用来取代人的信息器官功能,代替人类进行信息处理的一类技术。
(× )61.当代电子信息技术的基础有两项:一项是微电子与光纤技术;另一项是_数字__技术,电子计算机从一开始就采用了该技术。
2.用于扩展人的神经网络系统和记忆器官的功能,消除信息交流的空间障碍和时间障碍的信息技术是__D_。
A.感侧与识别技术 B.控制与显示技术 C.计算与处理技术 D.通信与存储技术61.现代信息技术的主要特征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__计算机及其软件__为核心。
【知识点2】:微电子技术是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和各项高技术的基础,是关键性的技术。
晶体管成为集成电路技术发展的基础,现代微电子技术就是以集成电路为核心。
集成电路的特点:体积小、重量轻、可靠性高、工作速度快。
衡量微电子技术进步的标志要在三个方面:一是缩小芯片中器件结构的尺寸,即缩小加工线条的宽度;二是增加芯片中所包含的元器件的数量,即扩大集成规模;三是开拓有针对性的设计应用。
二、基础知识复习提纲(2009-10-14 12:37:26)转载标签:教育分类:信息技术等级考试资料二、基础知识复习提纲1、计算机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计算机发展简史,计算机的几个主要发展阶段,目前所处的阶段,计算机发展的趋势(微型化、巨型化、网络化、智能化)(1)计算机发展的阶段:年代电子元件语言用途20世纪40年代中期电子管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科学计算20世纪50年代中期晶体管高级语言科学计算、数据处理20世纪60年代集成电路多种高级语言多种用途20世纪70年代大规模集成电路多种高级语言运用到社会的各个领域第一台计算机ENIAC(埃尼阿克),于1946年2月诞生在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每秒钟可完成5000次加法运算,用于科学计算。
计算机语言分为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和甚高级语言4代。
甚高级语言是第四代语言,这是一种面向问题的语言,数据库语言属于这种语言。
高级语言是面向过程的语言,属于第三代语言,包括Pascal、C、BASIC语言等。
汇编语言是一种用字母和符号表示的面向机器的语言,是第二代语言。
机器语言是以二进制代码表示的面向机器的语言,是第一代语言,也是微机唯一能够直接识别和处理的语言。
(2)计算机的发展趋势:微型化、巨型化、网络化、智能化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网路化、信息传输高速化、多媒体化(3)计算机按用途分类,分为:专用计算机和通用计算机。
计算机按规模分类,分为:巨型、大型、中型、小型、微型。
2、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数位进制,为什么在计算机中要采用二进制,二进制和十进制之间的转换。
(1)信息分为数值信息和非数值信息。
(2)计算机采用二进制:因为技术上容易实现。
(3)转换用计算机自带的“计算器”进行计算。
(4)16*16点阵数据,需要占用32个字节。
(16*16除以8,等于32)一个字节等于8个二进制位。
一个汉字占两个字节。
1980年我国颁布GB码。
ASCII(美国国家信息交换标准代码),用于表示字母、数字、符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