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最牛的外交官一人灭一国的传奇故事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2
一个人灭掉印度国,唐代这位外交官太出彩!
最近,印度常在边境挑事,可是“能惹事却不能消事”,常常偷鸡不成蚀把米,让读写菌想起小时候遇到的那些二愣子,惹事的时候气冲斗牛,一旦出事了顾头不顾腚,逃之夭夭。
其实,印度这种做法由来已久。
唐朝时,太宗李世民曾命外交家王玄策出访印度,没想到在印度刚篡位的新国王阿罗那顺却临时反目,派出两千人伏击大唐使团,杀死随从,将正史王玄策、副使蒋师仁拘押在印度。
图:电视剧中的王玄策形象
后来,王、蒋二人从狱中逃出,来不及向朝廷汇报,就直接到泥婆罗国(今尼泊尔)和吐蕃借兵报仇,凑齐一万人马,径直向印度杀来。
印度一看对方是硬茬,赶紧组织数万大象军,举全国之力像马戏团一样迎战。
王玄策面对这样的阵势,毫不胆怯,他想起了战国时田单的“火牛阵”,于是采用火攻,轻而易举击败象阵,攻下罗城。
阿罗那顺仓皇逃窜,一路狂奔到中印度。
王玄策毫不手软,乘胜追击,最终活捉阿罗那顺,灭了中印度。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一人灭一国”壮举,当然,也可以称之为趣闻。
王玄策面对强敌,不气馁,不胆怯,用他的智慧和胆识,扬我大唐国威,他之所以能有此壮举,一方面因为其个人能力,另一方面,当然是其背后强盛的大唐做坚强后盾。
若干年后,有位叫伯信的当代诗人,在观看电影《红海行动》之后,赋古风一首,歌颂我中华国威,读来令人荡气回肠,节选如下,大家不妨朗声读之。
【说明】本文由“中学生读写”编辑创作,这里是中学生的学习园地,成年人的心灵港湾,本号已参与版权保护协会,转载请注明出处。
◆◆◆。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王玄策是谁?一人灭一国的传奇外交官王玄策
导语:王玄策是谁?王玄策,初唐时期著名的外交家、军事家,历史上关于王玄策的记载不是很多,其中最著名的的就是王玄策一人灭一国的战绩,那么王
王玄策是谁?王玄策,初唐时期著名的外交家、军事家,历史上关于王玄策的记载不是很多,其中最著名的的就是王玄策一人灭一国的战绩,那么王玄策又是怎么做到的呢?
王玄策是中国唐朝时期的一代明将,王玄策出生日期不详细,只知道是唐朝时期汉族人,出生于河南洛阳,任职骁卫长史,曾推翻摩揭陀国新王,生擒阿罗那顺,曾三次出使印度,一人灭一国的传奇故事就是他创造的。
中国历史上最牛的外交官,一个在历史书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人物!。
著有《中天竺国行记》一书。
如今大家所知晓的唐朝著名将领有李靖、秦叔宝、徐茂公、李绩等人,对于王玄策却所知甚少,这是因为秦叔宝等人都是在国家内部的领土上驰骋疆场,而王玄策却离开国土,与边境其他国家对战,保卫着国土不受侵犯,给唐朝树立了威名。
大唐周边葱岭南有国名叫天竺,现在改叫印度,其国民我们亲切的称之为阿三,时分东西南北中五大块。
姑且分别叫东、西、南、北、中印度吧。
唐初,印度半岛最强大的中印度统一了印度半岛建立了摩揭陀帝国,并很快与唐朝建立了友好关系。
王玄策可说是个相当特异的人物,他所驱策的战场并非中国本土,而是在遥远的印度。
公元647年,王玄策受唐太宗李世民之命,第二次前往印度访问与唐有友好关系之印度玛卡达国的国王西拉迪提亚。
在好不容易到了印度之后,王玄策却发现西拉迪提亚王已死,王位被一个叫做阿尔裘那的人所篡夺。
同时,不光是玛卡达国,当时全印度
生活常识分享。
我最敬佩的一位外交家我最敬佩的一位外交家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外交家、政治家周恩来。
周恩来先生是20世纪中国的杰出政治家和外交家,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周恩来同志生于1898年,年轻时就投身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事业。
在中国革命中,他发挥了重要领导作用,先后参与了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奉献了大量的心血和智慧。
作为外交家,周恩来同志极富远见和策略思维。
他主张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决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周恩来同志在处理国际关系中以气度和智慧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重和信任。
周恩来同志在中国外交史上留下了许多令人难以忘怀的经典时刻。
其中最具影响力的一刻是他在1972年与美国总统尼克松进行了一次历史性的会晤。
这次会晤为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奠定了重要基础,也为整个亚太地区带来了和平与稳定。
周恩来同志是一位真正的人民外交家,他始终将推动全球和平与发展的责任放在首位。
他积极倡导亚非合作、南南合作,致力于推动世界各国间的团结和合作。
他在联合国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解决国际争端、促进世界和平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作为一位外交家,周恩来同志具备了许多值得学习的品质和特点。
首先,他具备广博的知识和深厚的理论基础,使得他能够在外交中游刃有余。
其次,他极具人格魅力和外交敏锐度,能够准确洞察国际形势并作出正确的判断。
此外,周恩来同志本着以人为本、和平共处的原则,明辨是非,以倡导互利共赢的方式推动国际关系。
周恩来同志的外交智慧和才干是我们每个人值得学习的典范。
我们可以从他身上学到如何处理复杂的国际关系,如何保护国家利益的同时不损害其他国家的尊严和权益。
我们可以从他身上学到如何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带动全球的和平与发展。
总之,周恩来同志作为一位杰出的外交家给我们树立了榜样。
他的品质和智慧对于我们今天的外交事业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我们应该以他为榜样,继续努力,为推动国际关系的和平与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你灭我五十人,我灭你一个国,中国最强势的外交官非他莫属
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历史人物,是在中国有名的外交官。
大家应该多多少少了解一点儿,每个国家的精英人物。
不管是在应对某些大事还是在处理两国之间的事,都有着独特的处理方法,今天我们来说的就是一个历史上最强的外交官之一。
说外交官是可以代表一个国家的气势不过分吧,一个外交官有没有底气,也代表着这个国家强大不强大,其实有这样的一个例子。
一战后,日本跟德国索要山东的所属权,中国的外交官立马反对,可是也马上遭到了反对。
当时利比亚外交官在联合国会议中连座位都没有,别的国家都瞧不起利比亚。
新中国的成立,也让我们的国家富强起来,我们中国的外交官也越来越强势,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任外交官是我们的周总理,可以说周总理这个外交官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贡献,为国家争取到的荣誉数不胜数。
今天我们要说的外交官是在我们中国历史鼎盛时期陶长的外交官:王玄策。
为什么要说他是历史上中国最强势的外交官呢?这就要追溯到唐朝的政策了,唐朝当时非常看重与各国的关系,就算邦国派来的使臣都要派人护送到家。
根据历史记载,当时天竺国的使臣来到了唐朝学习文化,在学完以后,皇帝让王玄策护送他回去,当时天竺国非常的乱,大批的叛军,当时王玄策身边只有50个护卫,只有他一个人活着回来了,他便发誓:“你杀我五十人,我灭你一国”
回到唐朝以后,把这件事告诉了皇帝,说要回去斩掉那些天竺的叛军,得到了皇上的支持,于是王玄策率领部队,到了天竺国,灭掉了叛军。
他的那一句:“你杀我五十人,我灭你一国”也让他成为了史上最强势的外交官。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历史最牛的外交官一人灭一国的牛人
导语:王玄策,唐代洛阳人,生卒年代不详,早期曾在广西一带担任过县令等职,后来被提拔为朝散大夫从五品下的官职这是王玄策一生最高的官
王玄策,唐代洛阳人,生卒年代不详,早期曾在广西一带担任过县令等职,后来被提拔为朝散大夫——从五品下的官职——这是王玄策一生最高的官衔。
但中国古代修订官史有个很不好的传统,五品官员是没有资格立传的。
所以,新旧《唐书》中都没有王玄策的传记,虽然他干了一个超牛的事。
关于这些印度旅行的事迹,他本人虽记录有《中天竺行记》一书,惟完本早已失却,只余下《法苑珠林》、《解迦方志》等散逸残篇。
但历史是不会被磨灭的,日本玄幻文学宗师田中芳树经多方考证,以《天竺热风录》就是以盛唐时期王玄策出使印度的真实故事为线索,再现了这段几乎被遗忘的波澜壮阔的历史。
奉旨出使印度惨遭俘虏
公元七世纪时,印度分为东南西北中5个部分,其中中天竺很快强大起来,统一了印度半岛,建立摩揭陀帝国(为方便阅读,略称为中天竺)。
中天竺的国王尸罗逸多对唐帝国很友好,恰逢非常著名的唐僧玄奘到印度取经,尸罗逸多就特意接见玄奘,打听唐太宗李世民的为人。
当尸罗逸多得知李世民是一位“具言圣德”的君主后,决定两国通使,以示永好。
公元641年,尸罗逸多派了一个使团来到长安。
李世民接见后,很高兴,过了两年,派了一个使团回访,王玄策担任副使。
生活常识分享。
史上最猛外交官一人灭一国,没想到带回个俘虏让唐太宗死翘翘-今日头条唐朝出现了一个比说“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陈汤和“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班超更为传奇的扬威万里之外的英雄人物,一个出使他国的使者在被对方下狱后神奇越狱,并借来兵马将这个国家灭掉。
这位号称”一人灭一国“的史上最猛的外交官就是唐朝贞观年间的大臣王玄策。
王玄策在出使印度过程中被印度叛王阿尔裘那袭击拘禁,他奇迹般地逃出生天,照理说,就算要报仇雪恨也该回国搬兵,没想到他只是向尼泊尔和吐蕃借来“外籍军团”,亲自指挥客军大胜敌人,对方战亡二万余人,阿尔裘那被活捉献俘长安。
唐太宗李世民大喜,下诏封赏玄策,授王玄策散朝大夫。
因为这个不动用本国正规军就扬名立万的壮举,王玄策的英雄事迹也一直被后人歌颂传唱。
但谁也没有想到,这场几乎完美的胜利产生了一个巨大的副作用,给了唐帝国沉重的一击。
王玄策在此次作战中,俘获了一名印度和尚,名叫那罗迩娑婆。
要不怎么说人的才能见识是不全面的,优秀的外交官和军事指挥官王玄策在这方面和大唐的匹夫匹妇愚民没有多大差别,为迎合唐太宗乞求长生不老的心理,王玄策献宝一样把他举荐给唐太宗。
早在前一年的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唐太宗就得了中风,一度瘫痪在床上。
经御医诊治,半年后病体稍愈,可以三天上一次朝了。
这时如继续正常治疗加上调养,说不定是会逐渐康复的。
可是,此时的唐太宗却迷恋上了方士们炼制的金石丹药,希望自己长生不老。
他先是服食了国内方士道士炼出的丹药,却没有什么效果,唐太宗以为大唐境内方士道士们的道术浅,于是派人四处访求国外高人。
这回这个印度和尚那罗迩娑婆的出现,对唐太宗来说真是瞌睡遇到枕头,那罗迩娑婆也很会来事,因为自己年纪本已不小,索性吹嘘自己有二百岁高龄,专业研究长生不老之术一百八十年,并信誓旦旦地说,吃了他炼的丹药,一定能长生不老,甚至可以白天飞升。
这番怪力乱神的鬼话还真就打动了病急乱投医的唐太宗,于是安排那罗迩娑婆住进了豪华的馆驿,每餐都是米其林级别的丰盛美食,天天有一大群下人侍奉着,直接享受帝王贵胄级别的生活待遇。
唐朝一人灭一国的人是真的假的哪个人到底是谁呢本文导读:今天要说的是王玄策,他是唐朝的外交家。
对,你没看错,他不是什么统兵大将,也不是什么决胜千里的诸葛亮似的军事家。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大的王朝,特别是初唐。
在唐朝,中外文化交流也达到了历史上的顶峰。
中印文化交流在唐朝也达到了顶峰。
在当时,不仅国外有使团到达唐朝,唐朝也有使团出使国外。
一人灭一国的传奇故事就发生在这些出使使团当中。
公元647年,唐太宗命王玄策为正使、蒋师仁为副使一行30人出使西域,王玄策再次踏上了旅途。
此行的目的也很简单,出使天竺(现印度)发展睦邻友好。
当时的天竺刚发生政变,阿罗顺那篡位,阿罗顺那听说有大唐使节要来,他怕发生变故,于是派兵半路伏击。
此役,王玄策、蒋师仁被擒,其他使团成员全部死亡。
因为唐朝的强大,阿罗顺那也不敢杀死王、蒋二人,就那样扣押着。
之后王玄策、蒋师仁机智逃脱并发誓要灭掉印度,以雪使者被杀、自己被囚之耻。
两人在逃亡中渡过甘第斯河和辛都斯坦平原,以喜马拉雅山脉为目标,一路来到了尼泊尔。
在尼泊尔,王玄策端着唐朝使臣的架子,心里没底,表面强硬的与尼泊尔王谈判,以吐蕃王松赞干布的名义向尼泊尔王借兵。
当时唐朝强盛,又有松赞干布,所以尼泊尔王也就顺水推舟做个人情,借了7000骑兵给他。
王玄策还征召临近大唐藩属国的一些士兵,外加松赞干布派来的1200名精锐骑兵,人马接近一万。
有了兵,不管是否兵强马壮,王玄策决定去拼一把,其实不拼,就这样回到唐朝,他也是要受到处分的。
于是命蒋师仁为先锋,直扑印度。
在古代,不一定就将军会用兵法,这王玄策对兵法也是很熟悉的。
古人嘛,既然为官,闲着没事还是要学一下排兵布阵的。
王玄策也是个狠角色。
他带兵到了北印度茶博和罗城外,用当时超级无敌厉害的“火牛阵”,一仗便击溃印度数万象军。
阿罗顺那大惊,守城不出,王玄策报仇心切,拿出唐军攻城的各种器械,云梯、抛石车、火攻,不断的攻击,持续了一个月。
公元648年,茶博和罗城兵溃城破,王玄策一路追来,斩杀印度兵将三千左右,印度兵将落水溺毙者超一万,被俘一万一千,阿罗顺那逃回中印度。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大唐团长都这么牛?一人灭一国征服印度导语:大唐时期,中国的军事实力在周边国家的影响力是很大的。
那么即使国家强大,派遣外交官与邻国搞好关系就非常重要。
当时大唐南部的印度还没有大唐时期,中国的军事实力在周边国家的影响力是很大的。
那么即使国家强大,派遣外交官与邻国搞好关系就非常重要。
当时大唐南部的印度还没有完成统一,分类成了好几个国家,其中实力最强的是其中的中印度——摩揭陀帝国。
公元647年,唐太宗派使节出使西域,其中本文的主人公就在里面,王玄策为正使,也有另一种说法是副使,但这都不重要,一行30余人前往印度。
但那个时候刚好印度发生政变,由于通讯的不发达,那时候并没有手机,也没有其他现代化的通讯手段,使节团根本不知道这件事,还是照常前往。
通过发动政变篡位的新王阿罗顺那得知大唐派了使节入境,怕大唐得知之后派兵攻打自己,于是派兵半路伏击。
正规军对上仅有30人的使节团,结局很明显,王玄策等一部分人被抓,其他的使节团人员就被杀了。
后来,王玄策找到机会成功逃脱,并发誓要报仇。
按常理来说,王玄策应该回到大唐,让大唐派兵围剿阿罗顺所部。
但是这个王玄策没有这样做,而是以喜马拉雅山为目标,一路到了尼泊尔。
到了尼泊尔王玄策拉起了大旗,以吐蕃王松赞干布的名义(当时的吐蕃王松赞干布娶了大唐的文成公主),向尼泊尔王借兵7000名骑兵,加上吐蕃王松赞干布派来的1200名精锐骑兵,直奔中印度。
到达印度,王玄策用“火牛阵”大败印度的大象军。
(有玩过三国群英传的应该看过火牛阵,小小的牛能冲破高大的大象军,我也想不通,但是书上是这样记载的)阿罗顺那知道之后死守不出,大唐已经掌握了生活常识分享。
中国历史故事-王玄策历史功绩王玄策如何一人灭一国?任何一个国家,在治理本国的同时,也无法忽略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
因为政治需要,而衍生出官职,如今我们将处理对外关系的部门称为外交部,官员称外交官。
而在古代,则称其为某某国使者。
如今外交部的各大发言人,在处理对外关系之时,态度较为强硬。
特别是在召开发布会之时,对某些怀有其他目的的记者,更是硬怼软怼,怼的人口不能言。
国家底气足了,态度强势了,看的老百姓也十分痛快。
以至于网上曾经十分流行外交部发言人答记者问的各个片段集合。
对外使者自古就有,而要说历史上最强外交官,那就非唐朝王玄策莫属了。
王玄策早些年记载不详,史书上他第一次出现,是担任融州黄水县令。
这时候的他,与外交官八竿子打不着关系。
唐贞观十五年,中天竺使节来唐朝朝贡,建立与唐朝友好关系。
贞观十七年,王玄策作为副使跟随正使李义表,送天竺使臣归国,顺便出使天竺。
这是王玄策第一次外交活动。
贞观二十年,王玄策再度出使天竺,而这次则是以正使的身份,随行使节团包括副使蒋师仁有三十多人。
西天竺国王在得知大唐使者到来之后,命人带着财物而来,希望进献给唐朝皇帝。
王玄策等收了贡品,在走到中天竺之时,却被卷入到了中天竺的政治斗争之中。
中天竺王尸罗逸多去世,权臣那伏帝阿罗那顺趁着国家大乱,篡权夺位。
也许是害怕唐朝不承认自己继位的正统性,也许是脑袋犯病,总之夺权之后,阿罗那顺竟然选择与唐朝对立。
他召集军队,抗击王玄策一行唐朝使者。
王玄策带着三十多位出行使节,与阿罗那顺的军队抗争。
敌众我寡,王玄策战败,他与副使逃脱,其他使节被俘虏。
而西天竺进献的贡品,也被阿罗那顺所夺。
这时候一般人应该是想方设法归国,将此事告知朝廷,再有朝廷派大军出兵镇压,以扬大唐国威。
但是王玄策却没有这样做,他选择了自己解决这件事。
他来到吐蕃,发布檄文征召军队。
有1200吐蕃兵,又有7000余泥婆罗骑兵应召,于是王玄策就带着这些人杀了回去。
他们一路势如破足,在王玄策的有效指挥下,攻打茶镈和罗城。
[键入文字]“外交史上第一人”蔡公时死亡之谜:遭日军杀害蔡公时用日语同日本兵理论,严厉谴责日军破坏国际法,粗暴侵犯中国外交机关及外交人员的行径。
但残暴的日本兵不等蔡公时说完,就用枪托将蔡公时打翻在地,又将蔡公时和17 名随员全部捆绑起来。
随后,一个日军兵宣读了日军第六师团长福田彦助屠杀外交官员的命令。
1928 年5 月3 日,日本帝国主义为了获取在华利益、进而霸占中国,借保护侨民为由悍然攻占济南,大肆屠杀我无辜军民和外交人员,打死中国军民6123 人,打伤中国军民1700 余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济南惨案”,因大规模屠戮自5 月3 日开始,故又称“五三惨案”。
这是南京大屠杀之前,现代国际史上最惨无人道的一幕。
蔡公时多年追随孙中山革命蔡公时,江西九江人,字公时,别号虎痴、公痴、痴公。
1902 年,蔡公时赴日本留学,后加入中国同盟会,常伴孙中山左右,成为坚定的革命党人。
因为他曾经两次东渡日本,日语极好,涉及日本的事务,孙中山大多让蔡公时斡旋。
孙中山因病住院时,蔡公时始终在其身边,进食、沐浴无不亲手服侍,是孙中山弥留之际伴其左右并聆听遗言的极少数国民党人之一。
1928 年4 月,刚刚成立的南京国民政府举行第二次北伐,蒋介石率领的北伐军节节胜利,很快就攻入了山东省。
日本担心中国统一后不会任其肆意侵略,所以竭力阻挠北伐,并以保护侨民为名,派兵进驻济南。
张宗昌退走逃亡,北伐军于5 月1 日占领济南,当时任战地政务委员会外交处主任的蔡公时因精通日语、谙熟日情,兼任山东特派交涉员,负责与日本驻济南领署联系交涉,要求日本政府从济南撤军。
在徐州出发的时候,蔡公时对蒋介石说:“这一次出去,料想日本人一定要同我们捣乱。
我们如一退让,他们就要更加凶狠,我们必要拿革命的精神同他们周旋。
”蒋介石后来回忆道:“我对他(蔡公时)说你尽到外交官的职责,必须如此,才能不辱使命。
所以他后来为1。
史上“最牛外交官”王玄策:一人灭一国
肖依斐
【期刊名称】《神州(上旬刊)》
【年(卷),期】2014(000)003
【摘要】最近一个名叫王玄策的外交"牛人"红遍了史学界和军事界,中华网军事频道称他为"一人灭一朝的唐朝传奇英雄";《百家讲坛》杂志也在文章中称他为"史上最牛外交官:自学成才,战胜一国。
"这位功绩彪炳、战功显赫外交牛人为何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鲜有人知?我们是否能在他的故乡洛阳探到一点蛛丝马迹?近日,记者走访了当地有关的专家、学者,请他们为我们讲述丝绸之路推进者王玄策的故事。
隐匿于历史画卷中的"冒险王"王玄策这个名字在近代渐为人知,最早真正把他隆重推出的人是日本玄幻文学作家田中芳树。
【总页数】3页(P72-74)
【作者】肖依斐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史上最牛?评《史上最牛的游戏2》 [J],
2.最牛女生的背影——“北航史上最牛女生” [J], 无
3.号外:浙版《西游记》剧照大曝光——“史上最帅小白龙”王帅PK“史上最帅唐僧”陈司翰 [J], 孟婧
4.ST长运:A股史上最牛的涨停王 [J], 赵琳
5.“一人灭一国”背后的领导影响力分析 [J], 张鹏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王玄策一人灭一国故事_王玄策真的灭掉一国了王玄策,唐朝官员、外交家。
那王玄策一人真的灭了一国吗?王玄策的生平事迹还有哪些?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王玄策一人灭一国故事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王玄策一人灭一国故事王玄策是河南洛阳人,他是唐朝太宗年间著名的外交家,最高官职是朝散大夫,有着王玄策一人灭一国得彪悍战绩。
唐太宗年间刚经历了战乱,战事已经少了很多,那么王玄策为什么能够做出一人灭一国的壮举呢?王玄策灭的这个国家是在印度。
那是贞观二十一年,唐太宗派了王玄策去印度的玛卡达国进行友好访问,等到王玄策经历千难万险好不容易到达了印度玛卡达国,却发现本来与唐朝友好的国王西拉迪提亚已经去世了,取而代之的是当朝篡位的权臣阿尔裘那。
当时的印度除了玛卡达国之外,还有许多国家也都陷入了战乱之中,王玄策等人还收到了阿尔裘那的袭击,之后更是被关押进了牢狱之中。
后来众人帮助王玄策逃脱了逃狱,逃离了玛卡达,但是王玄策却没有回唐朝。
他在这个地方受了辱,便要把这耻辱留在这里,绝不带回国家去。
王玄策单枪匹马去往了尼泊尔王国,并且成功说服了尼泊尔王借兵给自己。
于是王玄策便凭借着尼泊尔国王借给自己的七千尼泊尔骑兵,将有着大象部队的三万阿尔裘那军打得落花流水,生擒了阿尔裘那。
王玄策的这场战斗发生在异国他乡,甚至连军队都是别的国家的,而且还是以少于敌方四倍的兵力以少胜多,“用兵如神”一词完全可以用在王玄策的身上。
王玄策生平事迹王玄策生平事迹有哪些?王玄策是唐朝时期的著名外交家,河南洛阳人,生卒年并没有具体的记载。
王玄策担任过黄水县令,之后又升官至朝散大夫,曾经三次出使过印度,创造过“一人灭一国”的传奇战绩,留下了《中天竺行记》一书,但是完整地版本已经在历史的长河中失传了,只剩下《解迦方志》、《法苑珠林》等残篇。
王玄策早些年的事迹已经不可考了,历史上第一次记载他是其担任黄水县令的时候。
之后在贞观十七年,王玄策作为副使,陪同朝散大夫、上护军李义表一起护送婆罗门国的使节回婆罗门国。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王玄策创造了以一人灭一国的传奇却仕途受阻
导语:王玄策,河南洛阳人,唐朝官员、外交家。
唐初贞观十七年至龙朔元年间三次出使印度的使节。
曾任融州黄水县令,后升任朝散大夫。
据史料记载
王玄策,河南洛阳人,唐朝官员、外交家。
唐初贞观十七年至龙朔元年间三次出使印度的使节。
曾任融州黄水县令,后升任朝散大夫。
据史料记载,公元641年,因北印度的玛卡达送使节来唐,为了礼尚往来,公元646年,王玄策以副使的身份出使印度。
接着,第二年又以正使的身份再度前往印度,而被卷入提的王位篡夺事件,创造了“一人灭一国”的传奇战绩。
我们先来看一下王玄策“以一人灭一国”的整个过程:
公元647年,唐太宗命王玄策一行30人出使西域。
但此时印度发生了政变,路上竟遇到了2000人马伏击,除王玄策、蒋师仁外从骑皆遇难,王玄策、蒋师仁寻机逃脱,发誓要灭绝印度,以雪使者被杀之耻!
两个人以吐蕃王松赞干布的名义,向尼泊尔借得7000骑兵,同时还檄召临近处各大唐藩属国,外加吐蕃松赞干布派来了1200名精锐骑兵,人马总数接近一万。
在北印度茶博和罗城外,王玄策用“火牛阵”一仗击溃印度数万象军。
阿罗顺那大惊,守城不出,玄策一心报仇,拿出唐军攻城的各种手段——云梯、抛石车、火攻,狠攻月余。
公元648年,茶博和罗城兵溃城破,玄策一路追来,斩杀印度兵将三千,印度兵将落水溺毙者超一万,被俘一万一千,阿罗顺那逃回中印度。
王玄策乘势攻入中印度,并发誓要尽灭印度。
他活捉了阿罗顺那。
最后,阿罗顺那妻子拥兵数万据守的朝乾托卫城也被蒋师仁攻破,中
生活常识分享。
中华历史人物知多少大唐最牛外交王玄策!一人灭一国王玄策王玄策,生卒年不详,洛阳(今河南洛阳)人[1],唐朝官员、外交家,数次出使印度。
[2]曾任融州黄水县令,后升任朝散大夫。
[3] 贞观十五年(641年)印度的中天竺送使节来唐。
贞观十七年(643年),王玄策奉命作为副使,跟随李义表出使天竺(印度)。
贞观二十一年(647年),王玄策以正使的身份再度前往印度,此时阿罗那顺成为中天竺的新国王,派军队劫掠使团。
王玄策调吐蕃兵、泥婆罗兵击败中天竺。
显庆二年(657年),王玄策第三次出使印度。
王玄策在各地访问之间,还曾前往摩河菩提寺参拜。
关于这些印度旅行的事迹,他虽记录有《中天竺行记》一书,惟完本早已失却,只余下《法苑珠林》、《解迦方志》等散逸残篇。
•中文名•王玄策•国籍•唐朝•民族•汉族•出生地•河南洛阳•出生日期•不详人物生平出使印度王玄策早年事迹不详,初任融州黄水县令。
贞观十七年(643年)三月,王玄策奉命作为副使,跟随朝散大夫、卫尉寺丞、上护军李义表护送婆罗门国使节回国。
同年十二月,到达摩伽陀国。
[5] 贞观十九年(645年)正月二十七日,李义表、王玄策到王舍城,登耆署崛山,立碑,同年二月十一日,在摩河菩提寺立碑。
[5] [6]击溃印军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唐朝又派王玄策为正使、蒋师仁为副使一行30人出使天竺(印度),四天竺国王多派使者带着财物来,准备与王玄策一起到唐朝朝贡。
恰逢中天竺王尸罗逸多死,国中大乱,其大臣那伏帝阿罗那顺篡位,于是发动所有军队以拒王玄策。
跟随王玄策的30骑兵与敌人交战,失败被擒获,敌人趁机劫掠诸国贡献的财物。
[7] 王玄策逃离,到达吐蕃。
王玄策发檄文征召军队,得到1200吐蕃兵、7000泥婆罗(今尼泊尔)骑兵。
[8] 王玄策与副使蒋师仁率吐蕃、泥婆罗的军队进攻到中天竺的茶镈和罗城,作战三天,攻破茶镈和罗城,斩首三千余级,敌人被溺死的约1万人。
阿罗那顺逃走,收拢散兵再次交战,蒋师仁擒获阿罗那顺,俘斩敌人数以千计。
1928年,中国外交史第一人明知上任必死:我要死在老百姓之前1928年,一群日寇看着面前的尸体狰狞大笑,而周围的中国百姓全部都已经目眦欲裂。
因为躺在地上的国人尸体,已经失去了双眼、双耳和舌头。
这名国人不是普通人,而是被誉为中国外交史上的第一人。
按理来说,外交官的身份应该就是一个“护身符”,无论是战争时期,还是动乱时期都应该有基本的安全保障。
那又是为何,这个被誉为外交史上的第一人,会被如此残忍的对待。
中国外交史上的第一人,他的名字叫做蔡公时。
1881年出生的蔡公时,自幼学习历史。
成年后蔡公时又远赴日本留学,在日本留学期间,蔡公时结识了孙中山先生,也加入了同盟会。
1924年,蔡公时跟随孙中山先生北上讨伐各地军阀。
1928年,国民军队开启第二次“北伐”战争。
当时的国民军队所到之处从没有敌手,很快就攻入了山东省。
日寇看到国民军队无人能敌,担心国民军队统一所有军阀后影响自己的“侵略中国”。
随后,日寇以“保护侨民”的理由悍然出兵山东。
当年5月1日,国民军队进驻济南城,打算在此建立防御阵地。
而日寇直接发起军事挑衅,与国民军队爆发武装冲突。
两日后,国民军队宣传爱国理念,遭到日寇伏击,多名国民军队士兵被日寇射杀。
当时,蔡公时已经被任命为战地政务委员,同时担任国民司令部的外交处主任。
因为曾经留学日本,蔡公时精通日语,又被安排为山东特派交涉员,负责协调国民军队与日寇之间的冲突。
5月2日接到任命书后,蔡公时没有丝毫犹豫,而是立即出面解决国民军队与日寇之间的武装冲突。
然而,此时的日寇已经决定与国民军队大战一场了,压根没有谈判的意思。
3日,日寇军队进犯国民军队的两个营级战斗单位,将两个营级战斗单位全部打残。
与此同时,日寇还占领济南城的各处要地,大肆屠杀中国百姓。
这个时候,蔡公时已经意识到了,日寇没有谈判的意思,就是要制造战争,自己再留下来也是等死。
然而,即便是已经预料到了自己的下场,蔡公时也没有撤退,而是在国民交涉署与日寇据理力争,因为他说过“就算是死,也要死在百姓之前”。
中国古代十大最杰出的外交官——“出使四方,不辱君命”《论语》中说:“出使四方,不辱君命。
”我国古代就有很多外交使节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敢出色的完成了自己肩负的使命,最大限度的维护了国家的利益和尊严。
笔者精选了其中最杰出的十位外交官,在此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他们的事迹。
1、晏子晏子名婴(?一前500年),宇平仲,山东高密人,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
齐灵公二十六年(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婴继任为上大夫。
历任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是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以有政治远见和外交才能,作风朴素闻名诸侯。
他爱国忧民,敢于直谏,在诸侯和百姓中享有极高的声誉。
他博闻强识,善于辞令,主张以礼治国,曾力谏齐景公轻赋省刑,汉代刘向《晏子春秋》叙录,曾把晏子和春秋初年的著名政治家管仲相提并论。
晏婴头脑机敏,能言善辩。
内辅国政,屡谏齐王。
对外他既富有灵活性,又坚持原则性,出使不受辱,捍卫了齐国的国格和国威。
晏婴不但在迎接外国使节的时候做到了堂堂正正,而且在出使外国之时,每次也能态度决然,随机应变,不辱使命。
在民间流传很广的晏子使楚的故事,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司马迁非常推崇晏婴,将其比为管仲。
褒奖备至,用“不辱使命,雄辩四方”八个字来形容他的外交活动。
他的生平事迹基本被收入到了《晏子春秋》一书中,该书主要记述了晏子的言行思想,语言简练,情节生动,写出了晏婴形象,具有较高的艺术性。
2、蔺相如记得在小学就学习过完璧归赵和渑池会的故事,就记住了蔺相如这位出身微贱却智勇兼备的外交使节。
蔺相如(?-前260年),战国时赵国大臣。
赵惠文王时,秦向赵强索“和氏璧”,宦官缪贤推荐手下门客蔺相如出使。
他奉命带璧入秦,当廷力争,完璧归赵,出色地完成了出使秦国的使命。
九年后,秦又派使臣去赵国,约会赵王在渑池(今河南渑池县西)与秦王相见,他又随赵王同行,在筵席上,没有使赵王受屈辱,大长了赵国的志气,大灭了秦国的威风,因功得任为上卿。
他与廉颇一将一相,生死与共,和衷体国,使秦国长时期内不敢出兵攻打赵国。
美国汉学家Edward Hetzel Schafer曾评价王玄策,说他是一位精明强干的使臣。
中国唐史专家陆庆夫说:王玄策是中国唐代杰出的外交家。
我想这些评价给王玄策并不过分,毕竟,在整个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能够"一人灭一国"的,只有王玄策一人而已。
在中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历史上,有一位空前绝后的唐代外交官,他在作为外交使团正使出使古印度时,居然能够凭一己之力,创下了一人灭一国(中印度)、横扫古印度全境的奇迹。
这位外交官就是唐代的王玄策。
一、王玄策其人王玄策,汉族,河南洛阳人,生卒年月不详,曾任融州黄水县令,后升迁为散朝大夫,是唐太宗和唐高宗年间的文官。
他曾在贞观十七年(643年)、贞观二十一年(647年)、显庆二年(657年)三次出使印度。
凭一人之力灭掉中印度,横扫古印度全境的创举就发生在他第二次出使印度的时候。
二、古印度各国使节来朝,唐太宗派王玄策作为外交正使出使古印度唐时古印度叫天竺,那时天竺还没有统一,分为中天竺、东天竺、南天竺、西天竺、北天竺五个国家。
为了方便称呼,文中将这五个古印度国家称为中印度、东印度、南印度、西印度、北印度。
唐太宗时期,中印度、东印度、南印度、西印度、北印度五个国家派使节来长安朝拜,表达了与唐朝交好的愿望,唐太宗派王玄策(第一次出使以李义表为正使)出使印度。
如《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八》所载:先是遣右率府长史王玄策使天竺,其四天竺国王咸遣使朝贡。
三、中印度大臣谋逆,伏击王玄策的使节团,拒绝其入境中印度在王玄策第二次以正使的身份出使印度时,中印度国王尸罗逸多刚刚才死去没多久,国内的大臣阿罗顺篡位。
因为害怕大唐来的使节为尸罗逸多的亲族撑腰,阿罗顺干脆派了2000士兵伏击使团,拒绝王玄策的使团进入中印度。
当时,王玄策使团总共只有三十多人,寡不敌众,使团人员几乎全部罹难,只有王玄策和副使蒋师仁逃脱。
四、王玄策征兵吐蕃,向尼泊尔和吐蕃借兵8000多人攻打中印度王玄策是个文官,但是非常有血勇,从阿罗顺伏击中逃脱的他发誓要为死去的唐朝使团报仇,维护国家的尊严。
我国古代有一段一人灭一国的传奇故事,这段传奇的创造者叫王玄策。
王玄策:一个,一个在历史书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人物!
姓名:王玄策
性别:男
血型:未知
籍贯:河南洛阳人
业绩:一人灭一国
职业:三任大唐驻印度大使,后因业绩突出授散朝大夫
大唐周边葱岭南有国名叫天竺,现在改叫印度,其国民我们亲切的称之为阿三,时分东西南北中五大块。
姑且分别叫东、西、南、北、中印度吧。
唐初,印度半岛最强大的中印度统一了印度半岛建立了摩揭陀帝国,并很快与唐朝建立了友好关系。
公元647年,唐太宗命王玄策为正使、蒋师仁为副使一行30人出使西域。
我想目的有三:一是出使印度。
二是拜会吐蕃王松赞干布,睦邻友好。
三是看看文成公主。
但此时印度发生了政变,别忘了,那时候没卫星,也没手机,没通讯手段,李世民再牛也算不到啊!于是照常上路。
路线我觉得是从西安-》新疆-》中亚-》印度-》吐蕃。
纂位的新王阿罗顺那听说大唐使节入境,竟派了2000人马半路伏击,除王玄策、蒋师仁外从骑皆遇难,王玄策被擒扣押。
后来,王玄策、蒋师仁寻机逃脱,发誓要灭绝印度,以雪使者被杀之耻!两人于是策马北上,渡过甘第斯河和辛都斯坦平原,以喜马拉雅山脉为目标,一路来到了尼泊尔。
在尼泊尔,王玄策与尼泊尔王谈判,以吐蕃王松赞干布的名义,向尼泊尔借得7000骑兵,同时还檄召临近处各大唐藩属国,外加吐蕃松赞干布派来了1200名精锐骑兵,人马总数接近一万。
自命为总管、命蒋师仁为先锋,直扑印度。
当时吐蕃王松赞干布分别迎娶了尼泊尔的尺尊公主和大唐帝国的文成公主为皇后。
在北印度茶博和罗城外,王玄策用“火牛阵”一仗击溃印度数万象军。
阿罗顺那大惊,守城不出,玄策一心报仇,拿出唐军攻城的各种手段——云梯、抛石车、火攻,狠攻月余。
公元648年,茶博和罗城兵溃城破,玄策一路追来,斩杀印度兵将三千,印度兵将落水溺毙者超一万,被俘一万一千,阿罗顺那逃回中印度。
王玄策乘势攻入中印度,并发誓要尽灭印度。
而印度兵将与唐军(算是外籍军团)一接触便溃不成军,阿罗顺那弃国投奔东印度,求得东印度王尸鸠摩援兵,接着再招集散兵残将准备反攻唐军。
玄策、师仁设分兵用计引阿罗顺那上钩,一举全歼阿罗顺那残部,活捉了阿罗顺那,余众尽坑杀。
最后,阿罗顺那妻子拥兵数万据守的朝乾托卫城也被蒋师仁攻破,远近城邑望风而降,中印度灭亡!
由于东印度援助阿罗顺那,王玄策准备顺势再亡东印度。
尸鸠摩吓得魂飞魄散,忙送牛马万头,弓刀缨络财宝若干,向唐师谢罪,表示臣服大唐帝国,王玄策方才罢兵回朝述职,同时将阿罗顺那披枷带锁押回长安。
太宗皇帝大喜,下诏封赏玄策,授散朝大夫。
杀印度兵数万,俘虏数万,凭借借来的几千杂牌军就平定了印度,这个英雄就是王玄策,一个非军事专业出身的使节,一个在国外毫无根基的外交官,居然能够完成这样的壮举。
实在是世界军事历史上不二的奇迹。
所谓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印度就这样被一个中国外交官在战场上轻松搞定,真是愧对“文明古国”的称号啊。
只可惜当时的中国对印度知之甚少,在中国人眼里那只不过是一个化外蛮邦而已,而近代因为“中印友好”的缘故,对这段历史教科书上也避之不提,所
以王大英雄的名字没人知道也就不奇怪了。
一人灭一国!
这个难度比起汉代常惠用异国军队攻匈奴还难。
因常惠经营了近二十年而且军力占优,方才联盟乌孙击败匈奴。
其精彩程度不知要好莱钨大片强多少倍,何况前者还是虚构、意淫局多,后者可是活生生的史实。
我们今天可能不可想象:大唐帝国的国力强盛和国威之远可见一斑! 当真是:英雄风流不尽数,刀马所至皆汉土。
真应了汉朝大将陈汤那句话:示明万里之内,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大漠狼峰孤烟直,天苍地茫啸西番。
铁骑踏破极乐土,扬鞭异域蔑沙场。
开疆自有王朝散,何必不忘骠骑郎。
壮哉王玄策!壮哉大唐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