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蒸汽系统 主汽管:自锅炉向用户供汽的这段蒸汽管称为主蒸汽管;副汽管:用于锅炉本身吹灰、汽动给水泵 或注水器供汽的蒸汽管称为副蒸汽管。 主汽管、副汽管及设在其上的设备、阀门、附件等组成蒸 汽系统。 为了安全,在锅炉主蒸汽管上均应安装两个阀门,其中一个紧靠锅筒或过热器出口,另一个应装在 靠近蒸汽母管处或分汽缸上。这是考虑到锅炉停运检修时,其中一个阀门失灵另一个还可关闭,避 免母管或分汽缸中的蒸汽倒流。 锅炉房内连接相同参数锅炉的蒸汽管,宜采用单母管,对常年运行的锅炉房,宜采用双母管,以便 某一母管出现事故或检修时,另一母管仍可保证供汽,当锅炉房内设有分汽缸时,每台锅炉的主蒸 汽管可分别接至分汽缸。 在蒸汽管道的最高点处需装放空气阀,以便在管道水压试验时排除空气。蒸汽管道应有坡度,在低 处应装疏水器或放水阀,以排除沿途形成的凝结水。 锅炉本体、除氧器上的放汽管和安全阀排汽管应独立接至室外,避免排汽时污染室内环境,影响运 行操作。 分汽缸的设置应按用汽需要和管理方便的原则进行。对民用锅炉房及采用多管供汽的工业锅炉房或 区域锅炉房,宜设置分汽缸;对于采用单管向外供热的锅炉房,则不宜设置分汽缸。 分汽缸可根据蒸汽压力、流量、连接管的直径及数量等要求进行设计。分汽缸直径一般可按蒸汽通 过分汽缸的流速不超过20~25m/s计算。蒸汽进入分汽缸后,由于流速突然降低将分离出水滴。因 此,在分汽缸下面应装疏水管和疏水器,以排除分离和凝结的水分。分汽缸宜布置在操作层的固定 端,以免影响今后锅炉房扩建。靠墙布置时,离墙距离应考虑接出阀门及检修的方便。分汽缸前应 留有足够的操作位置。
2、给水泵 1)锅炉给水泵的种类 ①电动(离心式)给水泵:容量较大,能连续均匀给水 ②汽动(往复式)给水泵:往复间歇地工作,出水量不均匀,需要耗用蒸汽。可作为停电时的备用泵。 ③蒸汽注水器:它借蒸汽能量将给水压入锅炉。它结构简单、操作和维修方便,但蒸汽耗量大。一般用于D≤1t/h, P≤0.7MPa的小容量锅炉。 2)给水泵的选择 ①台数:给水泵应有备用,以便在检修时启动备用水泵保证锅炉房正常供汽。 ②流量:当最大一台给水泵停止运行时,其余给水泵的总流量应能满足所有运行锅炉在额定蒸发量时所需给水量的 110%。 以电动给水泵为常用给水泵时,宜采用汽动给水泵为事故备用泵;该汽动给水泵的流量应满足所有运行锅炉在额定 蒸发量时所需给水量的20%~40%。 ③扬程: 给水泵的扬程应根据锅炉锅筒在设计的使用压力下安全阀的开启压力、省煤器和给水系统的压力损失、给水系统的 水位差和计入适当的富裕量来确定。即: H = H1 + H2 + H3 + H4 MPa 式中 H — 锅炉给水泵的扬程,MPa; H1 — 锅炉在设计工作压力下安全阀的开启压力,MPa;当锅炉工作压力 ≥1.25 MPa时, H1应为锅炉工作压力加上 0.006 MPa; 当锅炉工作压力 ≤1.25 MPa时, H1应为锅炉工作压力加上0.05 MPa; H2— 省煤器及给水管路的阻力, MPa; H3 —给水系统的最高与最低水位差, MPa; H4— 附加扬程,通常取0.05~0.1MPa; 在设计中可按下式近似计算: H = P +(0.1~0.2) MPa; 式中 P — 锅炉工作压力,M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