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美术史 期末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566.00 KB
- 文档页数:8
对史前美术的认识以前,我总感觉到美术离我是那么的遥远,我对于美术的认识几乎为零。
比如,看到梵高的《向日葵》,我实在看不出它有什么特别的,因此别人常常笑我没艺术细胞。
我高中学理科,很少接触艺术;现在我修的是工科专业,又很少接触艺术。
为了弥补自己对艺术认识的缺陷,我特意选修了“西方美术史”这门课。
课上,谢老师给我们详细地介绍了不同历史时期的西方艺术。
按时间先后顺序有史前美术,其代表作是法国的拉斯科洞窟壁画、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以及沃尔道夫的维纳斯;古代美术,其代表作是埃及金字塔、掷铁饼者、米洛斯的维纳斯;中世纪美术,其代表作是拜占庭式建筑、哥特式建筑;文艺复兴美术,其代表作是达·芬奇的作品《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十七世纪美术,其代表作是委拉斯开兹的作品《宫娥》,出现了巴洛克艺术;十八世纪美术,其代表作是《希阿岛的屠杀》和《自由领导着人们》,出现了浪漫主义艺术;十九世纪美术,其代表作是库尔贝的作品《画室》,出现了印象派艺术;二十世纪至今的美术,许多艺术活动已经超出了美术的范围。
学了这么多,下面我谈谈我对史前美术的认识。
史前美术又称“原始美术”,西方人最早的美术作品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即距今3万到1万多年之间。
最杰出的原始绘画作品,发现于法国南部和西班牙北部地区的几十处洞窟中,其中最著名的是法国的拉斯科洞窟壁画和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
所绘形象皆为动物,手法写实,形象生动。
拉斯科洞窟壁画,由1.7万年前的原始人涂抹在法国西南部多尔多涅省附近“拉斯科”岩洞内壁上,是旧石器时期岩画的代表之一,在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940年,多尔多涅乡村的四个儿童带着狗在追捉野,突然野兔不见了,紧追的狗也不见了,孩子们这才发现兔和狗跑进一个山洞,他们带着电筒和绳索也进入洞里,结果发现一个原始人庞大的画廊,这就是拉斯科洞窟壁画,被誉为“史前的卢佛宫”。
拉斯科洞窟因石灰岩缝隙水流的侵透,在地质年代的第三纪形成大型的岩洞。
重庆大学外国美术史与名作鉴赏论文学生:胡睿学号:********指导教师:***专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利用工程2013年10月摘要艺术是时代的镜子。
艺术品能反映出时代的思想、潮流和生活形态的改变,因而每一个时代的艺术品都与其他时代有所不同。
重大的历史变动往往意味着重大的潮流改变。
艺术囊括了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各个方面,在这篇论文里将概述西方美术史,并对古代的宏伟建筑以及近现代的美术稍作分析。
关键词:西方美术史,印象派,后印象主义,表现主义。
目录1 古代的灿烂文明 (3)1.1始祖之壁 (3)1.1.1旧石器时代——阿尔塔米拉岩画 (3)1.1.2新石器时代——巨石阵 (3)1.2文明之火 (3)1.2.1古埃及 (3)1.2.2近东——美索不达米亚 (3)1.2.3爱琴海——希腊艺术 (4)1.3罗马之盛 (4)1.4宗教之源 (4)2文艺复兴的荣光 (5)2.1人性之醒 (5)2.2皇权之光 (5)2.3浪漫之风 (5)3科学的浮光掠影 (6)3.1科学之种 (6)3.1.1写实主义 (6)3.1.2印象派 (7)3.1.3后印象主义 (9)3.1.4象征主义 (9)3.1.5表现主义 (10)3.2现实之外 (11)参考文献 (11)1 古代的灿烂文明400万年前,人类站了起来。
而在那之后200万年,人类才有工具遗留。
这个人类开始把石块变成适当的形状作不同用途的旧石器时代。
1.1始祖之壁1.1.1旧石器时代——阿尔塔米拉岩画1869年一次意外的探险,一个想摆脱名利的侯爵和他四岁的女儿共同发现了旧石器时代克鲁马农人留下来的岩画。
阿尔塔米拉岩洞有超过150幅壁画,多数是简单的风景图和动物画。
颜料主要以矿物质、炭灰、动物血和土壤为主,掺有动物油脂。
颜色以红、黑、紫为主,色彩十分浓重。
这些岩画大约是为祭祀用。
这些画家兼职猎人,他们所绘动物与他们息息相关,比如许许多多牛的图案。
他们可能是觉得把动物的灵活与力量反映在墙上,可以夺取动物的灵魂或是力量,易于部落捕猎的行动。
外国美术史结课论文201213070203-宋振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艺术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艺术进入了另一个高度,在这一时期,意大利的雕塑艺术显得比较突出。
我以这一时期意大利的两名著名的雕塑大师为例,说出我对这一时期意大利雕塑艺术的见解。
我作为一名学雕塑的学生,我不敢说我对雕塑有多么独特的见解,我的理解可能很肤浅,但这仅仅是我个人的见解。
在文艺复兴早期,主要的雕塑代表是多纳泰罗,多纳泰罗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前期雕塑新纪元的代表人物,曾耗费大量的精力去研究古代希腊和罗马的雕塑,但他并不一味地模仿,而善于在继承古典主义雕塑艺术的基础之上进行创新。
他创作了大量生气盎然、庄重从容的雕塑作品。
他的代表作品《大卫》是第一件复兴了古代裸体雕像传统的作品。
多纳泰罗运用古希腊人创立的对应构图方式,向人们展现一位形体比例和结构都十分准确的少年形象。
在他的手下,这位圣经人物不再是概念性的象征,而是一个活灵活现、有血有肉的生命。
着意表现人的完美体魄和崇高精神的雕塑作品,在黑暗的中世纪已经消失,所以同真人一般大小的裸体《大卫》问世,实在是惊世骇俗之举。
裸体的、有血有肉的少年大卫立在人们面前表现了过去时代的结束和新时代的到来,开创了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和颂扬人体美的先河,奠定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现实主义传统。
他所塑造的大卫是佛罗伦萨人热爱和平、追求自由的心愿象征。
《大卫》的身体各部分之间的比例符合古典艺术的理想标准;它的姿态遵守“重心转移”的造型规律,显得放松而自然。
《大卫》正陷入复杂沉思的心理状态,他的沉思目光似乎发现了人类自身的美和力量。
这种对人类自身价值的发现和认识,正是文艺复兴的根本精神。
自多纳泰罗之后,主要的雕塑家是米开朗基罗。
米开朗基罗代表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的最高峰,他创作的人物雕像雄伟健壮,气魄宏大,充满了无穷的力量。
他的艺术创作受到很深的人文主义思想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常常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和浪漫主义的幻想,表现当时市民阶层的爱国主义和为自由而斗争的精神面貌。
西方美术史结业论文主题:偶遇《黄色基督》邂逅保罗高更摘要:一个学期的美术之旅即将结束,通过课上老师的介绍和课后的资料查找,让我对西方美术长廊里那些栩栩如生的雕塑和五彩斑斓的画卷有了浓厚的兴趣。
而我最喜欢的是十七世纪荷兰最重要的风景诗人雷斯达尔。
他的风景画给人一种浑厚的力量,雄伟的气势,闪烁的光影,让我深深着迷。
关键词:黄色基督→保罗·高更→后映像派→后映像派三杰一个学期的美术之旅即将结束,通过课上老师的介绍讲解和自己课后的资料查找搜集,让我对西方美术长廊里那些栩栩如生的雕塑和五彩斑斓的画卷有了浓厚的兴趣。
我们从古希腊、古罗马的美术讲到了文艺复兴时期,直至欧洲十九世纪的美术,不仅有米隆的《掷铁饼者》、多纳太罗的《大卫》,还有米开朗琪罗的《哀悼基督》、伦勃朗的《夜巡》、荷加斯的《伯爵夫人之死》…但是给我影响最深的不是广为人知的《最后的晚餐》,也不是价值连城的《维纳斯的诞生》,也不是那神秘的《蒙娜丽莎》而是那充满历史文化底蕴而富有传奇色彩的后映像派别名画尤其是从邂逅《黄色基督》开始。
或许它们不是最伟大的作品,但总能显示出一种浑厚的力量,雄伟的气势,闪烁的光影,让我深深着迷,倘佯在后印象派的美丽长河之中,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这个传奇的世界。
一 .邂逅《黄色基督》故事那是一个连阳光也显得懒懒的下午,或许因为一天的学习让人感到有些疲倦,又或许是有一个令我怦然心动的事物出现的原因。
懒懒的趴在桌子上看着老师的课件一页一页的翻过。
直到出现,浓重的色彩、大胆的轮廓线以及简约的造型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眼球。
简介油画《黄色基督》,以其平铺的块面、浓重的色彩、大胆的轮廓线以及简约的造型,反映出高更“综合主义”绘画的风格特点。
整个画面被前景的人物、十字架的垂直立柱以及顶端的水平横木所支撑。
田野、天空及十字架的道道条状的形,与妇女及树木图像圆转起伏的曲线,产生鲜明对比;那平直延展的形,与圆曲封闭的形,形成强烈的对照。
所有物象都统一于一种明快而简约的图形中。
文艺复兴时期中西艺术的差异——以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为例文艺复兴以后,西方艺术发展进入新阶段,与同时期的中国艺术形成了许多差异,以该时期的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为例,二者虽然都是对自然的描绘,但在空间处理、写景的系统、是写实还是写意等方面二者都存在差异。
在空间处理方面,文艺复兴时期透视法的发明,使西方画家能在平面上更真实的展现三度空间,最求画面的真实性,而透视法的出现离不开文艺复兴时期科学技术的进步。
而同时期处在明朝的中国山水画在空间处理中采取了“三远”的表现方式,既高远、深远、平远,也就是指仰视、俯视和平视,所以中国山水画是在运动中观察的自然,从多角度看而不同,不受视点的约束。
从空间处理方面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文艺复兴时期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中的一个大不同,就是对写实和写意的侧重点不同。
明朝中国山水画继承了中国传统山水画,对景的描绘是画家主观感情和意识出发描绘的自然,寄托着作者的精神和气韵,对自然的描述追求的更多是神似,而不是形似,但也不是完全抛弃形似,只是不用特别拘泥于形似。
而西方的风景画注重风景的真实性,在总体上对风景的描述都是偏向形似,但也不是代表其风景画没有写意的部分,只是在这个时期中对景的绘画依旧注重完全的复刻和比例的合理性。
而从中我们便也可以看出该时期中国艺术体系属于写意体系,西方艺术体系属于写实体系。
在重视程度上,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风景画并没有形成一个独立的体系,他们更多是在宗教的主题下的风景,该时期更多的依旧是人物画。
这与欧洲画注重人物画的历史有关,文艺复兴重视人的价值,风景只是人物的从属,往往画家们更多学习到的是描绘人物的技能。
而明朝时期的山水画在画坛上地位较高,较为成熟,有独立的系统,在中国传统中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山水和人是共同重要的,而在中国传统封建社会中文人的抑郁不得志使其往往寄情与山水之中,这些都使山水画在中国成为体系,有较为重要的地位。
从文艺复兴时期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中的差异可以看出,该时期中国艺术是属于写意的艺术,而西方艺术是属于写实的艺术;该时期中国艺术中人与自然往往是和谐共处的,而西方艺术重视人的地位。
西方经典美术作品赏析论文我深信,只有高度的文化建设,才能造成现代强盛的民族和国家,对美和艺术的理解,是文化修养的一个重要部分,而“美育”的最有效的方法便是多接触艺术,包括了解一些艺术史,经验证明:人们对于美的鉴赏和理解力,是要靠学习才能获得的————是知识之所赐。
西方艺术往往让人觉得驳杂繁芜,高深莫测,让人不明就里,不知所措。
对西方数千年艺术发展概况的解读,体验到西方艺术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领略到西方艺术典雅精致的风格和浓浓的人文情怀,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深入艺术的现场,感悟艺术之趣、历史之真,知性之美。
从这本书中,学有所获,常有所思,偶有所悟,其乐融融。
西方美术发展的精神基点,始于与自身的认识上。
“美术”一词,在西方指非功利主义的礼堂艺术,或主要指为纯审美而创作出的有形艺术。
艺术是人们把握现实,表达思想感情和审美理想的特殊方式。
纵观整个西方美术的发展历程和存在状态,由于不同的民族历史传统和相异的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使之呈现出丰富而又相对复杂的艺术景观。
西方美术的真正起点在希腊。
尽览西方美术发展的线索,有过三次高峰时期。
第一,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第二次,文艺复兴时期;第三次,19世纪。
对于文艺复兴,在我学这门课以前的记忆里,留下足迹的仅仅是文学作品,远远不知道美术作品的丰富、无限和逼真。
到此刻才了解到艺术的无垠天地。
历史的继承性是艺术发展的普遍规律,革新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
中世纪是基督教统治西方的一千年,人们的思想,生活都受到基督教义的全面渗透和压抑。
这个时期的人们缺乏创造力,缺乏自主思想,只为了上天国而活着,而文艺复兴唤醒了西方人的创造力。
文艺复兴为世界文化史的新阶段奠定了基础,恩格斯说:“这是人类前所未有的最伟大的进步的革命。
”就文艺复兴在发展文化艺术方面所具有的意义而言,只有古希腊罗马文明的繁荣时代可以和它相提并论。
文艺复兴的艺术文化,是人类无与伦比的不朽的珍品。
而近代先进的艺术文化,是在文艺复兴艺术文化的基础上诞生,成长起来的。
西方美术鉴赏期末论文:艺术中的残缺美在美学领域里,有一种“大成若缺、大巧若拙”的美,说的就是残缺美。
何谓残缺美?我没有能力,也不愿用一个条条框框的定义把它束缚住,既然它是美,必定动人。
虽然,我不知道怎么定义它,诉说它。
只知道,当我接近她、聆听她,感受她,我的心灵也随之澎湃,有时壮阔,有时低吟,却无时无刻不惊心动魄。
我只能以自己对西方美术短浅的认识,来讲述这博大的残缺艺术,却已经不知如何挑选例子。
因为,这样的美,太多太多。
残缺的美,是岁月和历史的倾诉;残缺的美,是人类思维的飞翔;残缺的美因为遗憾更加灿烂。
在西方艺术的长河里,美妙的杰作无处不在,那是祖先、前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财富。
那些建筑、雕刻、绘画艺术都各自以她们独特的姿态,伫立在这条历史的河流中,有时静谧,有时磅礴。
残缺的美,是岁月和历史的倾诉。
就说说这建筑之美吧。
说到建筑,不得不提的是古罗马的建筑群。
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在罗马这片土地上,这里巍峨雄伟的建筑经历了无数的战争,接受着自然的洗礼,人为的破坏……但罗马却并没有因为这些,失去罗马斗兽场、君士坦丁凯旋门、庞培城、万神庙这些传奇……当时的世俗建筑已经相当成熟,建筑艺术成就很高。
大型建筑物风格雄浑凝重,构图和谐统一,形式多样。
罗马人开拓了新的建筑艺术领域,丰富了建筑艺术手法。
斗兽场在建筑史上堪称典范的杰作和奇迹,以庞大、雄伟、壮观著称于世。
现在虽只剩下大半个骨架,但其雄伟之气魄、磅礴之气势犹存。
意大利的古罗马斗兽场平面呈椭圆形,占地约2万平方米,共四层。
外部全由大理石包裹,下面3层分别有80个圆拱,其柱形极具特色,按照多立克式、爱奥尼式和科林斯式的标准顺序排列,第4层则以小窗和壁柱装饰。
场中间为角斗台,仍为椭圆形,相当于一个足球场那么大。
整个斗兽场就这么矗立在意大利的市中心,从那些残存的建筑体里磅礴之气喷泄而出。
如今的斗兽场只有半个残荷般的躯壳,帕特农神庙也只剩下一堆柱子。
而就是这些看似破旧不堪的建筑群,映射了整个罗马文明的发展,她随着罗马而生而亡,即使残破也永远以骄傲的姿态伫立着。
西方美术欣赏鉴赏相关论文西方美术欣赏是高校美术专业的重要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创造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西方美术欣赏相关论文,供大家参考。
西方美术欣赏相关论文篇一:《试论中西方美术的融合与当代工艺美术》工艺美术的创作初衷是对艺术的感悟,基本点在于美,这一点与传统艺术(包括绘画)的出发点是一样的。
无论什么形态的美,它必定是包括着人们美好的愿望。
形态的多样性使工艺品更具广泛的市场与发展空间,艺术的创造来源于生活的各个角落,任何东西都有可能成为一件艺术品。
用艺术的眼光来创造工艺品,是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提高的表现,也是人们喜爱艺术的愿望,艺术对于社会、对于人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体现了人们的精神面貌。
在西方美术中,注重绘画材料与工具的多样性及绘画材料与写实观念的紧密结合,体现了它的科学性。
强调对客观事物的真实再现,描绘自然界中一切事物的真实情况。
严谨的比例,光线的变化,空间以及色彩的表现。
通过绘画的过程找寻事物的特征并逐步进行科学的研究,形成完整的,科学的绘画语言,创造真实的“理想之美”。
“艺术的使命在于用感性的艺术形象的形式去真实”(黑格尔《美学》)。
中国美术早期则深受儒家、道家文化的影响。
“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学而》),“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庄子·养生主》),强调抒发主观意志,以主观的思想来控制情感,从美好的一方面来净化内心世界。
塑造理想的人格,从而达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通过所要描绘的具体对象表达自己内心感受,以咏物来寓志,借景抒情,形成中国美术特有的“意境”。
讲求“气韵生动”,不求形似但求“传神”,(明·徐渭)“须得书意,转深点画之间皆有意”(东晋·王羲之),把主观的情感和客观的景物相融合,通过画面上的“物”与“意”即“书”成为一个整体,形成“诗、书、画”一体的特有表现形式。
简论古代罗马与古代希腊的美术关系摘要:在选修外国美术简史这门课程之前,我对西方的美术了解可以用空白形容,一方面是由于自身在高中时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是由于高考的指向性,使得我忽略了自身的艺术修养的重要性。
然而,进入大学之后,由于我专业是机械类的关系,我开始慢慢发现,其实机械类中艺术性也是不可少的,最简单的证明就是苹果公司乔布斯先生,在我看来,正是因为他的产品创新性,科技性和艺术性并存才会使得苹果公司逐渐壮大并最终获得成功。
在这一学期,我选修了外国美术简史这门选修课,希望能够补充这一方面的知识,并希望能对自己的专业学习有所帮助。
关键词:西方美术史古罗马古希腊首先,我认为对西方美术史的发展了解是必不可少的。
最初是史前时代。
进入奴隶社会,那些文明古国谱写了人类美术史的辉煌篇章,美索不达米亚(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间的地区,又称两河流域),古埃及的庞大金字塔建筑,古希腊的自由民主创造了具有民主思想的建筑、雕刻和绘画作品,古罗马美术继承着古希腊的传统。
封建社会时代、欧洲文艺复兴时期。
17世纪在欧洲出现了巴洛克美术,18世纪时期18世纪罗可可风格在法国兴起,19世纪时期19世纪中期是现实主义美术蓬勃兴旺的时期。
19世纪后期在法国产生了印象派。
直到如今,西方的美术还在不停的发展着。
西方美术在它发展的历程中,珍品无数,在论文中不能尽述,就简略了解一下在西方美术发展中地位举足轻重的古代希腊和罗马艺术吧。
在西方美术史浩如烟海的典籍里,最常看到的词汇就是“希腊与罗马”和“回归与复兴”。
根据史事记载,在公元8~9世纪加洛林王朝的“文艺复兴”,表现出的就是对古代世界的一次有意识的回归。
它以一系列语言、文字、法令以及宗教生活的改革而开始;不过查理曼大帝想要复兴的仅仅是罗马世界。
这位由教皇加冕的罗马皇帝是以保存、复兴罗马早起基督教经典教义为宗旨,时间的范围也仅限于宫廷艺术。
事情到了15世纪才真正出现转机。
现实世界的崩溃(1453年君士坦丁堡的陷落)让人们在古代世界遗留下的文献手稿中“重新发现”了希腊和罗马。
美术文献读书笔记对艺术再次认识摘要:现实主义作为绘画的一种艺术思想,具有独特的审美意义和价值。
它以弘扬真、善、美为艺术使命,与时代紧密相连,体现出浓厚的人文内涵和民族艺术风格特征。
现实主义作为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方法,是我国多种艺术形式的有机组成部分。
主要是对西方艺术的了解和以及心得。
关键词:现实主义油画艺术审美拓展现实主义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的基本原则是,强调艺术反映现实社会生活,关注现实人生、社会和自然,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一种审美认识和再现,是对社会生活形象的、真实的、典型的审美认识,并利用恰当的造型手段将这种审美认识所形成的审美意象、审美情感和审美评价表现出来。
现实主义主张艺术要真实地反映客观世界的现实本质和历史本质,真诚地表现艺术主观世界的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
作为流派和运动的现实主义油画艺术,是从西方产生和发展而来。
在西方美术史上,主要指库尔贝、杜米埃、米勒以及巴比松风景画家的艺术创作,历史(咱们上课时的教科书)上的卡拉瓦乔、伦勃朗、维米尔、夏尔丹、列宾、谢洛夫、怀斯以及当代英国王家弗洛依德的绘画都可归为现实主义艺术。
一般来说,只要真实表现和反映一个时代的精神面貌,我们都可称之为现实主义艺术。
中西文化各有侧重,但中西艺术追求真善美的理想是一致的,由此,油画才有“汇中融西”表现的可能性。
在创作实践上,现实主义艺术家重视生活实践和艺术实践,在实践中寻找美、发现美、认识美和表现美,同时,他们不回避丑,对现实中丑恶的现象敢于正视,从而揭示生活的本质和历史的必然。
现实主义艺术是从现实世界而不是从空想世界中获取它的内容和形式。
在表现手法上,现实主义艺术一般采用写实的方法,注重细节的真实,并通过典型化的手段,揭示社会生活的真理,体现艺术家的思想感情和个性特征,达到艺术之美。
因此,现实主义艺术作品是真、善、美三位一体的高度统一。
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是以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语言,真实地再现客观现实生活,反映画家从社会生活实践出发对生活的认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