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0乘5等于多少》
- 格式:pptx
- 大小:391.95 KB
- 文档页数:12
小学数学三年级《0×5=?》教案小学数学三年级《0×5=?》教案小学数学三年级《0×5=?》教案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材第34页内容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个规律。
2、结合具体情境,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简单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使学生逐步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的情境,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简单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1、出示口算卡,学生口答后揭示本节课探究内容。
2、创设“小猴吃香蕉”的情境,初步感知0×3=0。
二、探索新知。
1、引导学生猜想:0×5=?(1)请学生独立思考,先自己算算结果。
(2)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结果,并试着加以说明。
2、结合数学情境,理解算法:结合“5个盘子中有几个苹果”这样的实际情境去理解为什么“0×5 = 0”。
3、推理归纳。
(1)根据0×5=0想一想:0×6,0×7,0×8又是得多少。
(2)让学生做课本34页的“算一算”,指名口答。
(3)请学生任意出几道0和一个数相乘的算式(包括“0×0”)。
(4)引导学生认识: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4、根据以上的结论判断下面哪道题的得数大?画“√”√0+1+2+3+4+5+6+7+8+9 ( )0×1×2×3×4×5×6×7×8×9 ( )5、试一试——探究算理。
(1)一个乘数末尾有0:130×5=?①学生独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②引导交流自己的算法。
③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先将13和5相乘,再在乘得得数的末尾添上一个0”的写法。
(2)一个乘数的中间有0:402×3=?(学生独立计算后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和乘法的基础之上教学,学生理解了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之后便会有加法想到乘法,推理出0乘5得与0,进一步推倒出0乘任何数都得0得结论。
一个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是计算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教学目标: 1.关注教学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小猴子喜欢吃桃子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充分利用课前搜集的小猴子吃桃子的资源,创设出妙趣横生的故事情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为较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打下基础。
2.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的教案设计在“探究新知”这一环节中,创设了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和数学活动,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与同伴进行交流,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明确一个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算理,并掌握其计算方法。
重难点:理解0乘任何数都得0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情检测卡教学过程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小猴子吗?(出示小猴子吃桃子图——一共有5只小猴子,每只猴子的前面都有一个空盘子)请同学们看一看,并说一说这幅图中你喜欢哪只猴子。
二、动脑思考,探究规律师:聪明可爱的小猴子最喜欢吃桃子,第一只猴子的盘子里还有几个桃子?生:0个。
师:第二只呢?生:0个,师:这2只猴子的盘子里一共有多少个桃子?怎么列式子?0+0=0(个)师:如果用乘法应该怎样列式呢?生:0乘2=0(个)师:第三只小猴子呆呆地看着它的小伙伴,它的盘子里还有几个桃子?生:0个。
师:第四只呢?生:0+0+0+0=0(个)师:如果用乘法应该怎样列式呢?生:0乘4=0(个)或4乘0=0(个)。
师:第5个呢?生:0个师:5只小猴子前面的5个盘子里一共有多少个桃子?怎样列式?生:0+0+0+0+0=0(个)师:如果用乘法怎样列式呢?生:0乘5=0(个)或5乘0=0(个)师:盘子里的桃子一个都没有,就是0个桃子,小猴子要吃桃子,只能吃到0个桃子,那么0乘0还是等于0.读一读黑板上的乘法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读算式,老师归纳:0乘任何数都得0.)设计意图:小猴子吃桃子的果实情境环环相扣,通过小猴子吃桃子的情境巧妙地是学生在不经意间掌握了知识,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0乘5等多少》教案教学设计50×5=?上课解决方案教案设计设计说明一个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是计算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为了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本节课的教案设计关注以下两点:1.关注教学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小猴子喜欢吃桃子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充分利用课前搜集的小猴子吃桃子的资源,创设出妙趣横生的故事情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为较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打下基础。
2.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的教案设计在“探究新知”这一环节中,创设了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和数学活动,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与同伴进行交流,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明确一个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算理,并掌握其计算方法。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情检测卡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激情引趣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小猴子吗?(课件出示小猴子吃桃子图——共有5只小猴子,每只小猴子的前面都有一个空盘子)请同学们看一看,并说一说这幅图中你最喜欢哪只小猴子。
⊙动脑思考,探究规律师:聪明可爱的小猴子最喜欢吃桃子。
第一只小猴子的盘子里还有几个桃子?生:0个。
师:第二只呢?生:0个。
师:这2只小猴子的盘子里一共有多少个桃子?怎样列式?生:0+0=0(个)。
师:如果用乘法应该怎样列式呢?生:0×2=0(个)或2×0=0(个)。
师:第三只小猴子呆呆地看着它的小伙伴,它的盘子里还有几个桃子?生:0个。
师:第四只呢?师:0个。
师:那么这4只小猴子的盘子里一共有多少个桃子?怎样列式?生:0+0+0+0=0(个)。
师:如果用乘法应该怎样列式呢?生:0×4=0(个)或4×0=0(个)。
师:第五只呢?生:0个。
师:5只小猴子前面的5个盘子里一共有多少个桃子?怎样列式?生:0+0+0+0+0=0(个)。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9篇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0×5=?》。
教材分析:《0×5=?》是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二个内容。
学生先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然后再发现有关0的乘法规律的基础上学习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最后学习连乘。
《0×5=?》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因为一个数和0相乘得0,学生不易理解,容易和加法混淆,乘积怎样写也容易出现错误;几乘0得0后,很容易忘记加进位上来的数。
为了分散难点,教材把一个因数中间有 0和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安排在学生学会了一位数乘二、三位数的一般运算方法之后进行讲练,这样可使难点分散,便于学生集中精力学习在乘的过程中,0的具体处理方法。
学习《0×5=?》,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为以后进一步学习连乘乃至于学习小数乘法打好基础。
教法学法: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
计算教学都是从简单到复杂螺旋上升的,最基础的计算原理和方法支持了这样的发展提高。
本节课的教学以学生为主课件情景为背景,通过探索每盘苹果顺次减少至0的过程,计算苹果总数,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通过试一试计算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引导学生动脑,动眼,动手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计算知识和经验,把新旧知识结合在一起,体会计算时的相同点,促进认知同化,完善认知结构。
把数学课上得有趣、有益、有效。
教学目标:1. 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的规律。
2. 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3. 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应用的意识和能力。
4、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1. 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0”的规律。
2. 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努力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从这种设计理念出发,为了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增强教学效果,使学生计算能力得到真正发展,我对本节课设计有以下几个环节:复习,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全课总结五个环节。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混合运算混合运算包括:加、减、乘、除四种运算。
1.1小熊购物(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知识点: 1、一个混合算式中只有乘法和减法两种运算的计算方法:先算乘法,后算减法。
2、在乘加混合运算中,要先算乘法,后算加法,第一步不参与运算的数要抄下来。
1.2买文具(除加、除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1、一个混合算式中只有除法和减法两种运算的计算方法:先算除法,后算减法。
2、在除加混合运算中,要先算除法,后算加法。
1.3过河(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及其应用) 1、在混合算式里,如果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2、混合运算中既有除法,又有加法,如果想先算加法,就要给加法加上小括号。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按照要求正确搭建图形搭建图形通过提问与回答进行搭建观察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立体图形观察图形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2.1 看一看(1)(从相对位置观察一个物体)知识点:1、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面都不一样。
2、站在一个位置上观察,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2.2 看一看(2)(从不同位置观察两个物体的相互关系)知识点:观察两个物体时,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物体的相对位置可能是不同的。
第三单元加与减3.1捐书活动(三位数连加运算) 知识点:1、在计算脱式计算连加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也可以把三个数直接用一个竖式计算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字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不要认为满十进一。
2、在计算三个三位数连加时,如果哪两个数相加能凑成整百,整千数,就先将这两个数相加,再加另外那个数。
3.2运白菜(三位数连减运算)1、用脱式计算连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减第三个数。
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写在小括号里面,再用第一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2、如果哪两个数相加能凑成整百,整千数,就先将这两个数相加,再加另外那个数。
《0×5=?》教学设计学情分析:《0×5=?》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内容,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0有了一些理解:0表示什么也没有、起点,0能够用来占位,在运算中加减0都还得原来的数等,但是对于0在乘除法中的重要作用还不了解。
教材分析:本节课初步理解“0乘任何数都得0”的道理,探索并掌握一个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材直接从探讨相关0的乘法开始,在探索并发现“0乘任何数都得0”的规律后,进而探索并理解一个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教材表现了两道末尾有0 和两道中间有0的算式,其中分别有一个是不进位的,一个十进位的。
这些是乘法中的比较特殊的类型。
最后通过算一算,你发现了什么理解0在加法、乘法中的作用,发展总结归纳水平。
教学目标:1、在探索交流的过程中,知道0乘任何数都得0,理解并掌握一个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准确实行计算。
2、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初步学会表达自己想法。
3、在发现0乘任何数都得0 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和惊奇,进一步激发探索数学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1、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的规律。
2、掌握一位数乘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教具学具: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关于0你有哪些理解?二、探究新知(一)探究规律“0乘任何数都得0”1、创设猴子吃桃的情境。
(1)有5个盘子,每个盘子里有3个桃子,一共有多少个桃子?(2)一只猴子吃了每个盘子一个桃子,盘子里一共还有多少个桃子?(3)猴子又吃了每个盘子一个桃子,盘子里一共还有多少个桃子?(4)猴子又吃了每个盘子一个桃子,盘子里一共还有多少个桃子?引导学生列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并说说每道乘法算式的意义。
2、设疑:0×5等于多少呢?你怎么想的?(请学生说一说)3、举例说说0×6,0×7,0×8,······,0×26, 99×0,0×0,0×125等算式的积。
《0×5=?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60----61页。
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个规律。
2、结合具体情境,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简单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重点:1、掌握“0与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的规律。
2、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算理。
教学过程:一、设疑引入、发现规律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在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时应注意些什么呢?(指名回答,然后请几名学生上台板演几道复习题。
)师:通过刚才的复习,同学们对上节课知识掌握的非常好,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这几道题。
5-0 36-0 456-0 23-0从这组数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5+0 36+0 456+0 23+0从这组数中你又发现了什么规律?(任何数加0都得任何数)师:下面老师再出一道口算题,请同学大胆猜想一下0×5得多少?说说你的想法?同学们的想法是否正确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
(设计思路:设疑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猜想的方式让学生大胆的发表见解,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尝试体验、自主探索1、情境引入,让学生亲身体验(1)出图:提问:要求一共有多少个苹果?怎样列加法算式?再列出一乘法算式?3+3+3+3+3=15(个) 3×5=15(个)(2)从每一份里拿走一个,求现在有多少个?列出一个加法算式?再列出一乘法算式?2+2+2+2+2=10(个) 2×5=10(个)(3)如果从每份里拿出两个呢?列出一个加法算式?再列出一乘法算式?1+1+1+1+1=5(个) 1×5 =5(个)(4)如果将每份三个都拿走呢。
怎样列加法算式?再列出一乘法算式?0+0+0+0+0=0(个) 0×5=(个)在这一组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按这样的规律0×5=?师:你还能用别的方法说明0×5为什么等于0吗? 照此计算,谁能说一说“0×6、0×7、0×8……”的乘积是多少呢?说出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