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落与环境
- 格式:pptx
- 大小:16.34 MB
- 文档页数:34
聚落环境特征与人群关系:聚落与环境简介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
聚落环境是人类有意识地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而缔造出来的生存环境。
下面是共享的聚落与环境,供大家参考!聚落与环境简介人类由筑巢而居、穴居、逐水草而居到定居,由散居到聚居,以及由村落开展成为城市,反映了人类折服自然的历程。
随着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实力不断提高,人类把自己的活动领域从热带、温带扩展到寒带以至极地,缔造出各种形式的聚落环境。
聚落环境依据性质、功能和规模可分为:院落环境、村落环境和城市环境。
院落环境是由一些功能不同的建筑物以及同它们联系在一起的场院组成的居住环境。
它的构造、布局、规模和现代化程度是很不一样的。
它可以简洁到一座孤立的家屋,也可以困难到一座大庄园;它可以是简陋的茅舍,也可以是具有防震、防噪声和自动化空调设备的现代化住宅。
它不仅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也有显著的地方色调,如北极爱斯基摩人的小冰屋,巴布亚人筑在树上的茅舍,中国西南热带地区少数民族的竹楼,内蒙古草原的蒙古包(见彩图),黄土高原的窑洞,干旱地区的平顶房,寒冷地区的有火墙火炕的居室。
中国北方讲究向阳门第,南方那么喜爱阴凉通风。
这都说明院落环境是人类在开展过程中,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须要,因地制宜地缔造出来的。
院落环境的污染物主要是生活废弃物。
要提倡院落环境园林化,在居室内外种植瓜果、蔬菜和花草,美化和净化环境,调整人类、生物与大气间的二氧化碳和氧的平衡。
近年来国内外在大力推广无土栽培技术,以获得更多的有机物质和能量,把院落环境建成一个构造合理、功能良好、物尽其用、能畅其流的人工生态系统。
村落环境村落主要是农业人口聚居的地方。
由于自然条件的不同,以及农业生产活动的种类、规模和现代化程度的不同,所以无论是从构造、形态、规模上还是从功能上来看,村落的类型都是多种多样的,如大平原上的农村,海滨湖畔的渔村,深山老林的山村。
村落环境的污染物主要是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废弃物,以及施用的农药、化肥等。
第四章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要点一:聚落与环境(重点)1.聚落(1)定义人们的集中居住地统称为聚落。
(2)聚落的形式聚落分为城市与乡村。
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城市聚落都是由乡村聚落发展而来的。
①乡村聚落居民以农业为经济活动主要形式的聚落。
在农区或林区,村落通常是固定的;在牧区,定居聚落、季节性聚落和游牧的帐幕聚落兼而有之;在渔业区,还有以舟为居室的船户村。
一般说来,乡村聚落具有农舍、牲畜棚圈、仓库场院、道路、水渠、宅旁绿地,以及特定环境和专业化生产条件下的附属设施。
小村落一般无服务职能,中心村落则有小商店、小医疗诊所、邮局、学校等生活服务和文化设施。
随着现代城市化的发展,在城市郊区还出现了城市化村这种类似城市的乡村聚落。
②城市聚落规模大于乡村和集镇的以非农业活动和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
城市一般人口数量大、密度高、职业和需求异质性强,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一般说来,城市聚落具有大片的住宅、密集的道路,有工厂等生产性设施,以及较多的商店、医院、学校、影剧院等生活服务和文化设施。
2.聚落与环境(1)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有利条件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适于耕作。
②自然资源丰富(林、渔、矿等)。
③交通便利(河流交汇处、沿海等)。
(2)聚落的分布特点(3)聚落的形态团块状聚落:在平原地区,聚落规模较大,人口众多,房屋密集。
条带状聚落:在山区,有的聚落沿山麓、谷地延伸成条带状;在一些平原地区,为了靠近水源,沿河流发展成带状聚落。
[来源:学科网](4)聚落的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的关系①当地的气候:东南亚的高架屋、云南傣族竹楼——炎热多雨,楼上住人避免潮湿,而且风大凉爽;西亚厚墙小窗——热带沙漠气候,防晒又凉快;北极冰屋——终年寒冷,冰屋冰块构筑,墙体较厚,利于保温。
②当地的资源:如我国黄土高原上的房屋多以窑洞为主,因为黄土具有直立性,厚厚的黄土经挖掘整理后成为房屋,冬暖夏凉,干湿宜人。
聚落环境规划与设计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以及人口的增长,城市里的聚落数量和规模也日益扩大。
聚落是人们生活、工作和交往的重要场所,因此,聚落环境规划与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聚落的定义、聚落环境规划与设计的意义与作用、聚落环境规划与设计的现状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聚落的定义聚落是人们聚居的场所,是人口分布的集中地。
聚落中包括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娱乐场所等各种功能区。
聚落可以是城市中心的繁华商业区,也可以是郊区的住宅区。
聚落的特征是具有人口稠密、交通方便、商业繁盛、设施完善等特点。
在聚落中,人们可以方便地获取生活所需的各种资源和服务。
聚落环境规划与设计的意义和作用聚落环境规划与设计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首先,聚落环境规划与设计可以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通过科学的规划和设计,可以使城市的自然、人文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改善,提高人居环境的品质和舒适度,减少环境污染,保护城市绿化和自然景观,从而打造宜居城市,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其次,聚落环境规划与设计可以提高城市的经济效益。
城市经济的发展与城市环境息息相关。
通过规划和设计,可以合理安排城市各个功能区的位置和布局,优化城市交通系统,改善出行条件,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提高城市人口流动和聚集的效率。
聚落环境规划与设计的现状目前,我国在城市化进程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各地政府已经制定了相应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作战计划,积极探索城市规划和管理的创新模式。
但也要看到,我国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存在着监管不足、执法不力等问题,规范性和约束性不够,导致一些违规建设现象的发生。
其次,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政府主导比较强,市场机制不够发达,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不高,资源浪费和不合理利用等问题频发。
同时,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公众参与不够,社会监督渠道不畅,导致合理性和公正性不足。
应该注意的问题在进行聚落环境规划与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合理布局:聚落的各个区域应该按照不同的功能进行合理划分和布局,从而达到各个功能区之间的互补和协调。
聚落与环境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
聚落环境是人类有意识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
早期人类的聚居地一般都选择在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比较优越、自然资源比较丰富的地点。
例如,我国陕西蓝田猿人的遗址,就在一条河流最高的阶地上,当时那里的气候温暖湿润,有较多的动物可供捕猎(考古发现被捕猎的动物种类就有42种)。
随着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提高,人类活动的领域不断扩大,由热带、温带逐渐扩展至寒带,创造出各种形式的聚落环境。
聚落的民居建筑,是当地居民为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便于从当地取得建筑材料而创造出来的,其不仅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也有显著的地方色彩。
例如,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用当地便于取得的冰块构筑的小冰屋,墙体很厚,有利于保持室内的温度;我国黄土高原有堆积很厚的黄土层,那里的气候相对比较干燥,当地居民便就地取材,利用黄土层挖凿成窑洞;我国新疆地区气候干燥,风沙大,建成平顶房,其屋顶可以用来晒庄稼;我国及世界上的一些热带地区,因炎热多雨,比较潮湿,一般都建成双层木楼或竹楼,通风较好,人居住在楼上不仅比较凉爽,而且也相对比较干爽;我国东北地区因气候寒冷,一般都建成墙体较厚且有火墙火炕的居室,那里风比较大,所以窗纸都贴在窗外。
有的民居则是适应于当地居民的生活习俗而创造的,如我国福建客家人因聚族而居,创造出大土楼的特色建筑。
除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之外,还有介于二者之间的城市化村和集镇等聚落类型。
乡村聚落形成条件“聚落是人类活动的中心,这既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
”(金其铭《聚落与地理》南京师大)聚落作为人类适应、利用自然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的结晶。
聚落的外部形态,组成形式无不深深打上了当代地理环境的烙印。
同时,聚落是地表上重要的人文景观。
其建筑用材,所占位置,发生发展的原因,反映了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综合关系。
聚落可分为乡村和城市,两者都受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
专题11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1. 聚落的形成与环境关系密切,下列条件不利于聚落形成和发展的是()A. 便利的交通B. 平坦的地形 C. 自然资源贫乏 D. 水源充足2. 读我国长白山区某地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对图示地区开发利用方式的叙述,合理的是()A. 在图示地区的南部重点发展柑橘种植业B. 在②地附近地区培育天然橡胶林C. 在①地附近地区发展探险漂流运动D. 在甲地建设全年日出观景平台(2)甲、乙两地中,乙地聚落发展规模更大,对其主要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乙地()A. 地形更平坦开阔B. 更接近水能资源富集地C. 水陆交通更便利D. 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威胁较小3.下面的邮票上绘有民居,其中反映当地降水量相对较少地区的民居是()A. B.C. D.4. 下列地理现象主要是受降水影响而存在的是()A. 甘肃夏河县的土墙平顶屋 B. 青藏地区藏式服装一藏袍C. 东北地区房屋有双层窗户 D. 黄土高原利用毛驴运输5. 民居外貌景观与自然环境关系密切。
下列四种民居中,能反映湿热气候特点的是()A. B. C.D.6. 关于我国南北方比较正确的是()A.北方传统屋顶坡度大、墙体高,为排水通风B.北方河流流量大,没有结冰期C.传统交通工具是南船北马D.南方植被主要是温带落叶阔叶林7. 下列关于我国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与对应形成原因的组合,正确的是()A.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受宗教思想的影响B.从北到南,房屋进深、高度和坡度都逐渐增大——便于雨水的排泻和屋内通风纳凉C.建同等面积的住房,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北方地区地价和建筑材料价格高D.建同样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北方地区地广人稀8. 该图所示的应是下列哪一民族的住房、服饰( )A.沙特阿拉伯的贝都因人B.东西伯利亚的亚库特人C.恒河三角洲的孟加拉人D.印度尼西亚的达雅克人9. 该图阴影表示世界文明古国的发祥地,图中①地是( )A.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B.印度河流域C.美索不达米亚平原D.尼罗河三角洲10.中国某地居民就地取材,用竹木轧制屋架,茅草覆顶,建造的传统民居远看像船底,因而被称为船形屋(如图),该地区民居能够反映当地气候类型是( )A. B.C. D.11. 下列民居建筑与其地点搭配不当的是( )A. 窑洞﹣贵阳B. 竹楼﹣西双版纳 C. 吊脚楼﹣湘西 D. 土楼﹣福建12.聚落的建筑风格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第六章聚落——人类的聚居地6.1 聚落与环境一、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1、聚落:人类各种形式聚居地的总称。
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乡村聚落:村庄、村落、渔村、山寨等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城市聚落:矿业、交通重镇,文化、商贸之城,政治之都(大城市往往具备多种职能)主要从事非农业活动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主要差异是:生产方式的不同2、乡村聚落数量多于城市聚落,但居住人数大致各占世界总人口数一半二、聚落与自然环境1、分布:自然条件优越: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适宜等社会经济条件好:交通便利、资源、政策等2、形态:受地形、河流等因素影响,呈条带状或团块状补充乡土地理:1、我们家乡黄土高原的代表性民居是什么?与我们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答:窑洞。
黄土高原植被稀疏,建筑用材稀缺。
而黄土直立性强,就地取材气候冬冷夏热,房屋建筑墙厚、窗小,保暖性好,冬暖夏凉气候干燥多风沙天气,窑洞一般背风坡,保暖驱寒,避免风沙天气的侵害。
2、太原聚落发展的条件:自然:地形:东、西、北三面环山,中南部为汾河河谷平原,地形平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雨热同期,气候适宜,水源:黄河支流汾河穿过,水源充足土壤:适宜的气候与汾河滋养土地,土地肥沃社会经济:资源: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资源丰富农业:肥沃的土壤、适宜的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种植业的发展工业:丰富的煤炭资源推动工业发展,还有太钢交通:拥有火车、高铁、地铁、飞机等多种形式,交通便利政策:国家中部计划、一带一路计划的扶持文化历史:晋祠、永祚寺(双塔寺)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6.2 聚落的发展与保护一、聚落的发展1、聚落发展的显著特点:规模扩大,城市数量增多,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增加2、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3、城市发展的影响:利:推动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弊:环境污染(大气污染、光污染、城市生活垃圾、噪声污染)、水资源短缺、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等4、城市发展要与当地的经济发展、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