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理学——清热药
- 格式:ppt
- 大小:1.73 MB
- 文档页数:91
中药药理学试题及答案第六章清热药型题(单项选择题)(一)A11、下列哪项不是清热药的主要药理作用(A )A 发汗B 抗菌C 抗炎D 抗毒素E 解热2、清热药抗细菌内毒素作用的主要环节是(C )A 中和细菌内毒素B 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C 提高机体对内毒素的耐受能力D 抑制细菌内毒素的释放E 以上均非3、抗菌抗病毒作用比较显著的药物是(E )A 清热泻火药与清热燥湿药B 清热燥湿药与清热凉血药C 清热凉血药与清热解毒药D 清热解毒药与清虚热药E 清热燥湿药与清热解毒药4、下列哪项不属于清热药抗菌有效成分(D )A 小檗碱B 苦参碱C 绿原酸D 原儿茶酸E 癸酰乙醛5、清热药主要药理作用不包括(E )A 解热B 抗病原微生物C 抗毒素D 抗炎E 抗惊厥6、清热药主要药理作用不包括(A )A 发汗B 解热C 抗炎D 抗毒素E 抗肿瘤7、抗皮肤癣菌作用较为显著的清热药是(B )A 石膏B 苦参C 知母D 板蓝根E 青蒿8、下列哪种清热药具有正性肌力作用(E )A 金银花B 穿心莲C 板蓝根D 鱼腥草E 以上均非9、可抑制小鼠皮肤被动过敏反应的药物是(A )A 黄芩B 黄连C 金银花D 板蓝根E 以上均非10、黄连抗病原体的范围不包括(C )A 痢疾杆菌B 白色念珠菌C 肿瘤细胞D 流感病毒E 阿米巴原虫11、黄芩抗炎作用的主要环节是(B )A 提高机体免疫功能B 抑制炎性介质的生成和释放C 抑制纤维母细胞的增生D 抑制细胞因子的转录E 以上均非12、黄芩降压作用的机理可能是(D )A 抑制血管运动中枢B 阻断交感神经C 阻断心脏в受体D 阻滞血管壁钙通道,扩张血管E 减少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13、黄芩的主要有效成分是(B )A 生物碱B 黄酮C 有机酸D 挥发油E 氨基酸14、黄芩现代应用不包括(C )A 小儿呼吸道感染B 急性菌痢C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D 病毒性肝炎E 蜂窝组织炎15、黄连中含量最高的化学成分是(A )A 小檗碱B 黄连碱C 药根碱D 木兰花碱E 甲基黄连碱16、下列各项不属于黄连抗菌机理的是(B )A 破坏细菌结构B 抑制细菌DNA合成C 抑制细菌糖代谢D 抑制细菌核酸合成E 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17、小檗碱抗菌作用特点(D )A 仅有抑菌而无杀菌作用B 属窄谱抗菌药C 痢疾杆菌对小檗碱不易产生耐药性D 可消除耐药菌株R因子E 甲基苄胺嘧啶对其作用无明显影响18、小檗碱抗菌作用不包括下述哪项特点(E )A 低浓度抑菌高浓度杀菌B 属广谱抗菌药C 痢疾杆菌对小檗碱易产生耐药性D 可消除耐药菌株R因子E 甲基苄胺嘧啶对其作用无明显影响19、与黄连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不包括(C )A 抗炎B 解热C 中枢兴奋D 抗细菌毒素E 抗溃疡20、小檗碱对心脏的作用是(A )A 正性肌力作用B 加快心率C 缩短动作电位时程及有效不应期D 促进心肌细胞Na+内流E 以上均非21、小檗碱降血糖作用特点是(C )A 对正常小鼠血糖无明显影响B 对自发性糖尿病KK小鼠无明显影响C 对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小鼠有降低血糖作用D 促进胰岛素的释放E 增加肝细胞膜胰岛素受体数量22、黄连常用于治疗(A )A 细菌性痢疾B 病毒性肝炎C 滴虫性阴道炎D 心力衰竭E 高热惊厥23、治疗糖尿病可选用的清热药是(B )A 黄芩B 黄连C 苦参D 金银花E 牡丹皮24、易透过血脑屏障而中枢抑制作用较强的是(C )A 小檗碱B 黄连碱C 四氢黄连碱D 药根碱E 甲基黄连碱25、小檗碱降压作用机理可能是(B )A 阻断血管运动中枢B 竞争性阻断血管壁a受体C 直接扩张外周血管D 竞争性阻断心肌в受体E 抑制心肌收缩力26、小檗碱治疗心脑血管性疾病不包括(D )A 房性早搏B 室性早搏C 高血压D 高脂血症E 心绞痛27、苦参的药理作用不包括(D )A 抗病原体B 抗炎C 抗过敏D 抗溃疡E 抗肿瘤28、苦参抗炎作用机理可能是(E )A 抑制炎性介质生成B 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C 抑制白细胞游走D 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E 稳定细胞膜29、苦参抗肿瘤作用环节不包括(D )A 诱导癌细胞凋亡B 促进癌细胞分化C 抑制癌细胞DNA合成D 干扰转录过程阻止RNA合成E 直接细胞毒作用30、下列哪项不是苦参的临床应用(C )A 急慢性肠炎B 滴虫性阴道炎C 高血压D 心律失常E 慢性乙型肝炎31、苦参对下列哪种病原体有效(B )A 疟原虫B 阴道滴虫C 血吸虫D 肠道阿米巴原虫E 鞭虫32、苦参抗心律失常作用较为明显的成分(A )A 苦参碱B 槐定碱C 槐胺碱D 槐果碱E 氧化苦参碱33、丹皮酚抗炎作用与垂体-肾上腺系统无关的依据(B )A 对去肾上腺大鼠无抗炎作用B 不影响大鼠肾上腺纤维素C的含量C 增加大鼠肾上腺重量D 摘除垂体无抗炎作用E 用麻醉药后抗炎作用消失34、以下能说明丹皮总苷对特异性免疫功能有促进作用的是(B )A 增强白细胞的吞噬作用B 促进Con-A诱导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C 降低脾细胞溶血素抗体水平D 抑制NK细胞活性E 以上均非35、牡丹皮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不包括(C )A 镇静催眠B 抗惊厥C 抗震颤麻痹D 镇痛E 解热36、牡丹皮主要有效成分是(A )A 丹皮酚B 丹皮酚新苷C 牡丹酚苷D 芍药苷E 羟基芍药苷37、复方丹皮片可用于治疗(C )A 室性早搏B 房室传导阻滞C 原发性高血压D 心力衰竭E 心肌梗塞38、金银花的抗菌主要有效成分是(A )A 绿原酸B 木犀草素C 忍冬苷D 挥发油E 皂苷39、金银花常用于治疗(B )A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B 急性呼吸道感染C 滴虫性阴道炎D 慢性湿疹E 病毒性肝炎40、青蒿素抗疟作用发生在(A )A 红细胞内期B 红细胞前期C 红细胞外期D 疟原虫配子体E 以上均非41、青蒿抗疟有效成分是(A )A 青蒿素B 青蒿酸甲素C 青蒿乙素D 青蒿酸E 青蒿酸甲酯42、具有良好抗疟作用的青蒿素衍生物是(D )A 青蒿酸甲酯B 青蒿醇C 青蒿甲素D 青蒿甲醚E 青蒿乙素43、用青蒿素治疗疟疾,缺点是(E )A 对间日疟无效B 对恶性疟无效C 疗效不如氯喹D 对抗氯喹疟疾无效E 复发率高44、板蓝根对哪种病原微生物的抑制作用最显著(A )A 病毒B 细菌C 真菌D 钩端螺旋体E 衣原体45、板蓝根药理作用不包括(D )A 抗病毒B 抗菌C 提高机体免疫功能D 抗心律失常E 保肝46、板蓝根常用于治疗(C)A 溃疡病B 急性肠炎C 急性传染性肝炎D 急性胰腺炎E 糖尿病47、下列哪项是鱼腥草的抗菌有效成分(D )A 小檗碱B 黄芩素C 绿原酸D 癸酰乙醛E 色胺酮48、鱼腥草常用于治疗(A )A 急性呼吸道感染B 急性肠道感染C 急性传染性肝炎D 急性胰腺炎E 急性泌尿系统感染49、知母解热作用的机理是(B )A 抑制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B 抑制Na+,K+-ATP酶活性C 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D 稳定溶酶体膜E 以上均非50、知母与天花粉、麦冬等配伍,治疗(B )A 甲状腺功能亢进B 糖尿病C 胰腺炎D 胆囊炎E 溃疡病51、与知母生津润燥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是(A )A 降血糖B 降血脂C 降血压D 抗惊厥E 抗癌52、栀子的主要药理作用不包括(E )A 抗病原体B 抗炎C 镇静、镇痛D 解热E 抗肿瘤53、栀子的现代应用是(C )A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B 急性细菌性痢疾C 急性黄疸性肝炎D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E 以上均非54、下列哪项不是研究药物抗炎作用的实验方法(E )A 抑制角叉菜胶引起大鼠足肿胀的实验B 抑制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实验C 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的实验D 抑制大鼠棉球肉芽肿的实验E 抑制氧自由基损伤的实验55、下列哪项是研究药物抗炎作用的实验方法(A )A 抑制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的实验B 抑制小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的实验C 对抗组胺引起豚鼠离体气管痉挛性收缩的实验D 降低干酵母引起大鼠发热作用的实验E 以上均非型题(每组题的备选答案在前,试题在后。
中药药理学第三单元清热药一、A11、下列哪项不是清热药的主要药理作用A、抗毒素B、抗炎C、解表D、抗肿瘤E、抗病原微生物2、金银花的有效成分是A、硫酸钠B、小檗碱C、鱼腥草素D、绿原酸E、苦参碱3、下列能“改善学习记忆”的药物是A、知母B、栀子C、大青叶D、苦参E、鱼腥草4、以下有关金银花药理作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抗菌作用B、解热作用C、抗炎作用D、降压作用E、提高免疫力5、可用于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的药物是A、黄芩B、黄连C、金银花D、板蓝根E、穿心莲6、苦参的药理作用不包括A、抗病原体B、抗炎C、抗过敏D、抗溃疡E、抗肿瘤7、鱼腥草抗菌活性主要成分是A、鱼腥草素B、穿心莲内脂C、秦皮乙素D、小檗碱E、牛磺酸8、鱼腥草常用于治疗A、急性呼吸道感染B、急性胃道感染C、急性传染性感染D、急性胰腺炎E、急性泌尿系统感染9、有抗疟疾作用的药物是A、金银花B、大青叶C、苦参D、知母E、青蒿10、板蓝根具有的作用是A、抗恶性肿瘤作用B、抑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作用C、利胆作用D、兴奋子宫平滑肌E、升压作用11、板蓝根对哪种病原微生物的抑制作用最显著A、病毒B、细菌C、真菌D、钩端螺旋体E、衣原体12、具有保肝利胆作用的药物是A、青蒿B、黄芩C、知母D、金银花E、黄连13、清热药主要药理作用不包括A、解热B、抗病原微生物C、抗毒素D、抗炎E、抗惊厥14、以下清热药具有免疫双向调节作用的是A、黄芩B、栀子C、知母D、苦参E、金银花15、以下哪项清热药具有显著保肝的作用A、青蒿B、金银花C、鱼腥草D、栀子E、苦参16、下列不属于知母的药理作用的是A、解热B、降血糖C、抗炎D、影响交感神经E、抗休克17、以下哪项是青蒿的现代应用是A、高热B、贫血C、低血压D、高血压E、室性早搏18、以下关于小檗碱降压作用的特点,正确的是A、降压作用与竞争性阻断α肾上腺素受体有关B、小檗碱对清醒动物没有显著的降压作用C、降压同时心肌收缩力减弱D、降压同时心率加快E、小檗碱对麻醉动物没有显著的降压作用19、黄芩的有效成分不包括的是A、汉黄芩苷B、京尼平苷C、黄芩苷D、黄芩素E、汉黄芩素20、以下药物既具有镇静催眠作用又属于清热药的是A、黄连B、大青叶C、青蒿D、苦参E、栀子21、清热药的抗毒素作用的基本原理是A、抗病毒B、提高机体对内毒素的耐受能力C、抗氧自由基损伤D、中和有毒物质E、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22、不属于大青叶现代应用的是A、扁桃体炎、咽炎B、急性传染性肝炎C、流行性乙型脑炎及流行性脑脊髓膜炎D、糖尿病E、上呼吸道感染23、黄连对鼻咽癌的主要作用是A、诱导癌细胞凋亡B、促进癌细胞分化C、细胞毒作用D、提高机体免疫功能E、抑制肿瘤细胞,Na+-K+-ATP酶活性24、清热药中除了苦参、青蒿具有抗肿瘤外,还有A、黄连B、黄芩C、大青叶D、知母E、栀子25、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黄芩具有抗免疫反应作用,尤其对I型变态反应作用显著B、黄芩苷锌络合物能明显较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C、黄芩抑制炎性介质的生成D、黄芩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E、黄芩具有稳定肥大细胞膜,减少炎症性介质释放的作用26、以下对黄芩的应用说法错误的是A、对多种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有抑制作用B、对多种致病性皮肤真菌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C、可以治疗疟疾D、可用于小儿呼吸道感染E、可用于病毒性肝炎27、黄连中能通过血脑屏障而产生中枢抑制作用的成分是A、小檗碱B、四氢黄连碱C、黄连碱D、药根碱E、烟碱28、以下对金银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急性上呼吸道感染B、心脑血管性疾病C、小儿肺炎D、急性扁桃体炎E、能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29、板蓝根的主要化学成分有A、药根碱B、小檗碱C、异绿原酸D、靛玉红E、绿原酸30、青蒿素抗疟原虫作用发生在A、红细胞内期B、红细胞前期C、红细胞外期D、疟原虫配子体E、以上均非31、黄连中主要含有的生物碱是A、黄连苷B、挥发油C、黄连素D、小檗碱E、黄连碱32、黄连抗菌的主要成分是A、小檗碱B、绿原酸C、黄芩素D、癸酰乙醛E、伪麻黄碱33、金银花常用于治疗A、流行性脑脊髓膜炎B、急性上呼吸道感染C、滴虫性阴道炎D、高血压E、病毒性肝炎34、栀子的现代应用是A、急性上呼吸道感染B、急性细菌性痢疾C、急性黄疸型肝炎。
中药药理学考试题库及答案1.中药药理学: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药理学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及规律的科学。
2.中药药动学:研究中药及其化学成分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及特点。
3.不良反应:是指在正常用量用法下,机体产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
4.双向调节:指某些药物可使两种极端的病理现象向正常的方向转化。
5.中药五味:是指药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因而具有不同的治疗作用6.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
7.解表药:凡能疏肌解表、促使发汗, 用以发散表邪、解除表症的药物8.温热药:具有温性或热性,能够祛除寒邪的药物。
9.中药配伍:有目的地按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有选择地将两味以上药物配合、同用总论1,中药四气的现代研究进展?答:现代对中药四气的研究,通常将中药分为寒凉及温热两大类进行。
针对中医临床寒热病证的表现与机体各系统功能活动变化的关系,发现它们对中枢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能量代谢等方面的影响具有一定规律性。
2,中药五味与其化学成分的规律性?答:不同的化学成分是中药辛、甘、酸、苦、成五味的物质基础。
中药五味与其化学成分的分布,表现出一定平行性,也显示出一定规律性性。
中药通过五味-五类基本物质作用于疾病部位,产生药理作用,从而调节人体阴阳,扶正祛邪,消除疾病。
即五味-功效-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四者之间存在一定规律性。
3,七情配伍是什么,它的概念是什么?答:把单味药的应用及药物之间的配伍关系概括为七种情况,称为"七情",它高度概括了中药临床应用的七种基本规律,是中医遣药用方的基础。
其中包括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七种配伍关系。
4,中药药效学的基本特点?什么是双向性?双向性的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4.1基本特点:(1)多样性(2)选择性(3)复杂性(4)非线性(5)双向性4.2双向性:有的中药作用可随机体状态改变而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药理作用,即为中药药效作用的双向性。
清热药的概念及分类
凡药性寒凉,以清泄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性能功效
本类药大多药性寒凉,少数平而偏凉,味多苦,或甘,或辛,或咸。
多入肺、胃、心、肝、大肠经。
能清热、泻火、凉血、解热毒、退虚热,兼能燥湿、利湿、滋阴、发表等。
适应范围
主要适用于表邪已解、内无积滞的里热证,如外感热病高热、热痢、痈肿疮疡以及阴伤内热、湿热泻痢、温毒发斑、痈肿疮毒、阴虚潮热等。
临床分类
按其性能及临床应用之别,习惯分为五类:
1.清热泻火药
主要清泻湿热郁火,主治外感热病气分高热症,以及肺热、胃火、肝火、心火等脏腑火热证等。
2.清热燥湿药
主清热燥湿,兼以清热泻火、主治无论外感或内伤治湿热火毒诸症。
3.清热凉血药
多入心肝经,功主清热凉血,兼以滋润、活血,主治外感热病热入营血之神昏谵语,以及火热内生之火热妄行诸证。
4.清热解毒药
清热解毒,主治外感或内生湿热火毒诸证。
5.清虚热药
清虚热、除疳热,兼凉血。
主治热病后期之阴伤发热、久病伤阴之骨蒸潮热,以及小儿疳热。
教育现代化传媒品牌课程与教学清热药是临床常用中药,清热药的现代药理研究有许多需要思考的问题,因此中药药理学清热药的学习也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典型章节之一,所以讲好清热药不仅为以后章节的学习做好铺垫,也有利于学生熟悉中药药理学的课程特点,培养学生的中医药思维习惯、调动学习这门课的积极性。
清热药分为概述和常用药物两部分内容,概述是概括总结本章药物的共同药理作用,掌握了概述部分的内容,就掌握了本章药物的共性药理作用,讲解常用药物时,只需要重点讲授代表药物不同于概述的作用及作用特点。
因此概述内容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讲好概述内容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笔者常常采用基于问题的授课方法,来讲授清热药概述,下面是授课时的一点思考和经验。
一 结合中药学讲功效和药性虽然清热药在中药学里已经讲过它的功效和药性,但在中药药理学里所讲的侧重点不同,需要让学生思考的问题是:清热药的功效和药性与药理作用间的关系。
清热药以清解里热为主要功效,用以治疗里热证。
里热证多见于现代医学中的多种急性传染病、感染性疾病,这为后面讲里热证与现代医学的关系做好铺垫,也为后面讲清热药抗病原微生物的药理作用埋下伏笔。
另外清热药药性寒凉,与《内经》“热者寒之”和《本经》“疗热以寒药”的治则相一致。
在四气的现代研究中,寒凉药有抗感染、抗肿瘤的作用,所以从药性出发清热药的药理作用又与四气的现代研究相吻合[1]。
二 结合中医学现代医学讲主治病证中药学课程里已经讲过清热药的主治证,在中药药理学里需要让学生思考的问题是:里热证的主要症状与现代医学的关系,基于这个问题才能更好的理解清热药的药理作用。
里热证分为实热和虚热两类,在中药药理学里所讲的清热药主要是清解实热证。
实热又可进一步分为气分热、营血分热、湿热和热毒疮疡等类型。
气分热多表现为壮热、汗出、口渴等,常与感染性疾病的急性期有相似的临床表现;营血分热多表现为发热烦躁、神昏谵语,或血热妄行如吐血、衄血、肌肤发斑等,常见于感染性疾病并伴有凝血系统功能紊乱的衰竭期;湿热多表现为烦热口苦、黄疸、泻痢等,常见于慢性感染性疾病及真菌感染性疾病;热毒疮疡多表现为疮痈、肿结、丹毒、斑疹、咽喉肿痛、痢疾等,常见于感染性疾病所引起的发热及伴随的化脓性感染和病毒性感染[1-2]。
一、单选题1、清热药的主要研究思路之一是研究()。
A.抗菌抗毒素作用B.抗腹泻作用C.对内分泌的影响D.杀虫作用正确答案:A2、清热药对炎症的影响主要是抑制()。
A.中期和晚期炎症B.晚期炎症C.早期和晚期炎症D.早期炎症正确答案:D3、针对里热证“热瘀互结”的主要研究思路之一是()。
A.解热作用B.抗炎作用C.改善血液流变性D.抗菌作用正确答案:C4、青黛中抗肿瘤作用的成分是()。
A.靛玉蓝B.生物碱类C.挥发油D.靛玉红正确答案:D5、具有显著抗蛇毒作用的中药是()。
A.重楼、穿心莲B.山豆根、青黛C.黄连、知母D.青黛、穿心莲正确答案:A6、清热药通过解热、抗炎、抗过敏、改善血凝及循环功能,主要起到了()。
A.消除病因B.消除里热证候C.提高免疫能力D.中和毒素正确答案:B7、清热药通过促进促进免疫、调节神经内分泌功能、保肝等,主要起到了()。
A.抗肿瘤B.中和毒素C.增强机体抗感染能力D.消除里热证候正确答案:C8、黄连中含量最高的活性成分是()。
A.表小檗碱B.小檗碱C.巴马汀D. 黄连碱正确答案:B9、可使黄连抗菌作用增强的炮制品是()。
A.麸炒黄连B.姜黄连C.醋黄连D.炙黄连正确答案:B10、小檗碱抗腹泻作用的机制之一是()。
A.促进小肠黏膜分泌B.促进小肠运动C.促进结肠平滑肌钙离子激活钾通道D.抑制结肠平滑肌延迟整流钾通道正确答案:D11、不属于小檗碱降糖机制的是()。
A.抑制肝脏糖原异生B.抑制外周组织中葡萄糖的酵解C.促进脂肪细胞分泌脂联素D.降低胰岛素抵抗正确答案:B12、黄连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是()。
A.降压B.抗血小板聚集C.兴奋心脏D.提高心肌耗氧量正确答案:A二、多选题1、清热药抗内毒素的作用环节有()。
A.直接降解内毒素B.消除肠源性内毒素池C.破坏内毒素结构D.减少内毒素的生产正确答案:A、B、C2、黄连的抗菌机制包括()。
A.破坏细菌细胞膜B.抑制细菌核酸代谢C.抑制细菌糖代谢D.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正确答案:B、C、D三、判断题1、里热证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多种急性传染病、感染性疾病等。
中药药理学学习重点根据云班课视频PPT总结/chapter6、7、12、15 Chapter6 解表药第一节概述一、认识疾病解表药: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解表药。
表证:外邪(外界的各种致病因素)侵犯人体浅表部位(皮肤、肌肉、经络)所出现的一组证候群。
临床表现为恶寒发热,流涕,喷嚏,全身不适等。
西医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流感等)、急性传染病及急性感染性疾病初期与之相似二、研究思路三、主要药理作用★★温热性发汗:全身汗腺分泌(受体内外温热性刺激)精神性发汗:手、足、额、腋窝(紧张、激动)解表药发汗→汗腺分泌↑→解表、祛寒解表药发汗..作用特点:•辛温> 辛凉•多属于温热性发汗(环境)•机制:1. 直接影响汗腺,增加汗液分泌2.兴奋外周α受体,促进汗液分泌(麻黄)3.扩血管,促进或改善血液循环,协助发汗(桂枝、生姜)民间淋雨后常服用生姜汤、啜热粥是为了使机体温热性发汗。
研究方法:1.汗液着色发2.汗液定量法3.汗腺上皮组织形态观察法二)解热作用表证为何会发热?中医:六淫客于皮毛肌表,阻遏卫气正常宣发所致。
现代:病原体→致热原(EP)→体温调节中枢解表药解热..作用特点:•辛凉(柴胡代表)> 辛温•部分药物使正常动物体温下降(麻黄挥发油、柴胡皂苷等)•机制:1.发汗或促进发汗(扩张皮肤黏膜血管)→散热↑2.脑内活性物质(cAMP、PGE↓)→体温调节功能3.抗炎、抗病原微生物三)镇静、镇痛作用镇痛:辛温>辛凉(?)镇静:自主活动↓,协同中枢抑制药四)抗炎作用(急性炎症为主)机制:1. 抑制炎症介质(AA-COX-PGE2、组胺、自由基等)的合成释放2.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3.影响核转录因子信号转导途径研究方法:急性关节肿胀法、毛细血管通透性检测法、棉球肉芽肿法及炎症介质(IL-2、PG)测定法等五)抗菌、抗病毒六)止咳、化痰、平喘七)抗过敏(荨麻疹等,多数认为与变态反应有关)八)免疫调节(提高抗病能力)四、研究思路挥发油:辛味来源,是主要药效物质基础生物碱、皂苷、麻黄等成分也是药效物质基础第二节麻黄来源: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干燥草质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