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明代园林建筑艺术精髓
- 格式:docx
- 大小:24.85 KB
- 文档页数:4
明代建筑艺术的特色与艺术表现明代建筑艺术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中的一个重要时期,距今已经有了几百年的历史。
在这一时期,中国建筑艺术呈现出了许多独特的特色和艺术表现。
本篇文章将会深入探讨明代建筑艺术的这些特色和艺术表现。
一、结构坚实而流畅明代建筑艺术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其建筑结构坚实而流畅。
明代建筑的梁柱、墙壁等构件都是采用了结实的石材和木材。
同时,这些构件之间的连接也相当巧妙,使得整个建筑构造非常坚固。
此外,明代建筑的屋顶造型也相当独特,常常采用飞檐翘角的方式,使整个建筑流畅而别致。
二、色彩斑斓而协调明代建筑艺术的另一个特色就是其色彩斑斓而协调。
在明代建筑中,常常会运用到红、绿、黄等色彩,使整个建筑色彩斑斓、充满生机。
但是,这些色彩并不会呈现出杂乱无章的效果,相反,它们会被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协调、有序的整体。
三、装饰华丽而讲究明代建筑艺术的装饰也是相当讲究的。
在这一时期,人们常常会采用精美的雕刻、绘画、嵌花等方式来装饰建筑。
这些装饰非常华丽,常常会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
但是,这些装饰并不是简单的炫耀,而是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意味。
四、注重人性化设计明代建筑艺术还注重人性化设计。
在明代建筑中,常常会设置楼阁、花园、假山等人性化的元素,使整个建筑更加温馨而人性化。
此外,明代建筑中也注重了生活的舒适性,常常会运用到隔音和通风等技术,使居住在其中的人们感到舒适和安逸。
五、重视文化传承最后,明代建筑艺术还重视文化传承。
在这一时期,人们非常注重传承古代文化,因此,很多明代建筑都会采用传统的建筑样式和装饰方式。
这些样式和装饰虽然历经千年,但是在明代建筑中得到了继承和发扬,从而保留了古代建筑文化中的珍贵品质。
以上就是明代建筑艺术的特色和艺术表现。
这些特色和表现不仅是明代建筑艺术的品质所在,也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通过对这些特色和表现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建筑艺术的魅力。
明朝的皇家园林与园林艺术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影响至今。
其中,皇家园林以其独特的设计和壮丽的景观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探讨明朝的皇家园林与园林艺术,从风格特点、设计理念以及影响力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风格特点明朝的皇家园林在设计上注重自然与人工景观的完美融合,追求自然山水的美学效果。
这种风格特点反映在园林的布局和构造上。
首先,明朝皇家园林注重空间布局的对称与平衡。
园林被划分为前后院落,使得整个园林空间得到平衡。
同时,园林内的建筑与景观也被精心布置,以达到对称的效果。
这种对称的布局不仅使整个园林显得庄重典雅,更体现了宫廷的权威与尊贵。
其次,明朝的皇家园林注重景观的多样与变化。
园林内设置有人工湖泊、山石、亭台楼阁等景点,丰富了园林的景观内容。
这种多样性的景观变化给人以视觉上的愉悦,并通过景观间的合理衔接和过渡,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整体效果。
最后,明朝皇家园林强调园林的陈设和装饰。
园林内的建筑物、花草树木等都经过精心的摆放和装饰,使得整个园林呈现出繁花似锦的景象。
同时,园林中的雕塑、壁画等艺术作品也增添了园林的艺术氛围。
二、设计理念明朝皇家园林的设计理念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并追求表现主人的品位与境界。
首先,明朝皇家园林通过“小景显化,大自然”的设计理念,展示了人文与自然的融合。
园林内的景观被精心设计,通过小巧玲珑的造景手法,将大自然的美景呈现在人们面前。
这种设计理念既凸显了人类的智慧与创造力,又尊重了大自然的原始美。
其次,明朝的皇家园林注重打造一种优雅高贵的生活氛围。
园林内的建筑、陈设等都反映了主人的品味和地位。
同时,园林的布局和景观设计也旨在呈现尊贵的气质,让主人及其来宾能够在其中感受到一种高人一等的氛围。
三、影响力明朝的皇家园林对后世的园林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明朝的皇家园林为后世园林设计提供了重要的范本。
其对称的布局、多样的景观以及精心的陈设等设计元素,成为后来园林艺术的重要参考与借鉴对象。
明朝的园林艺术明代是中国历史上园林艺术得到高度发展的时期之一。
明朝期间,园林艺术不仅在设计上注重空间布局和景观的呈现,更加强调了自然与人的和谐统一。
明朝的园林艺术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审美追求。
一、背景介绍明朝建立于1368年,共计历时276年。
明初,由于战乱频繁,人们对于和平生活的渴望促使了园林艺术的繁荣发展。
这一时期,园林成为了皇室、贵族和文人士大夫们追求美学禅意的表现方式。
二、设计理念与布局1. 中轴对称布局明代园林以中轴对称布局为主要特点,追求整体呈现的平衡美。
古人认为大地是方圆的,园林应该以雄伟壮观的景观氛围体现尊严与威仪。
2. 五大元素明代园林注重以自然景观为主,结合五大典型元素:山、水、石、植物和建筑物。
这些元素相互烘托,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园林景观。
三、明朝代表性园林1. 颐和园颐和园位于北京,是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之一。
它以丰富多样的景观和典雅的建筑闻名于世。
颐和园凸显了明朝园林对山水势态的丰富表现,给观者带来了极大的视觉享受。
2. 拙政园拙政园位于江苏苏州,是中国最有名的园林之一。
其构成了中国园林的典型特征,注重布局与景致的统一。
拙政园以其独特的设计和细腻的景观荣登世界文化遗产之列。
四、园林艺术对社会的影响明朝的园林艺术不仅满足了人们对美学的追求,同时也成为社交和文化交流的场所。
人们在园林中观赏景色、欣赏文物、举行宴会和茶会,促进了社会的凝聚力和士人文化的繁荣。
五、园林艺术的传承明朝的园林艺术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清代的圆明园、乾隆园等园林延续了明朝园林的设计理念,传承了其空间布局和园林元素,成为了后来园林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总结明朝的园林艺术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布局方式,给后世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这些园林艺术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杰作,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体现。
明代为中国园林艺术的繁荣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后世的艺术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浅析明代园林建筑艺术精髓摘要:园林艺术是中华文明几千年来的历史文化沉淀,具有东方独有的艺术特点和审美情趣.明朝时期更是将园林艺术发展到新的高度,成为最能代表中华传统的文化艺术.在经过唐宋时期大气、婉约设计布局后,明代园林展现出返朴归真的艺术境界,其空间布局的自然巧妙融合,使明代园林的艺术境界达到更高境界。
关键词:园林艺术;古典之源;明代园林建筑;艺术之美;人文历史价值中国园林建筑与其它代表中国文化的艺术一样,以特有的艺术符号,成为世界建筑史上的一朵奇葩.园林设计与中华传统思想文化紧密相连,园林的构图布局、建筑与环境的表情达意,展现出中华传统文化含蓄的思想意境。
明代园林建筑更是中华古典园林建筑发展最成熟时期,其独特的设计所传递的思想境界为世界建筑领域独有.一、不同时期园林建筑所展现的艺术文化表象从艺术发展角度看,中国传统园林建筑发展历史经历了三个时期。
萌发期、发展期和成熟期。
以先秦战国时期为园林建筑设计的萌发期,此时园林的功能还以实用为主,兼顾休闲,建筑艺术设计并不突出。
到了汉唐时期,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对生活质量有了进一步要求,同时文化艺术的发展推动了园林建筑艺术的形成。
此时的园林设计以经能够很好的表现主题特色,不同的园林在设计者参照自然地形和建筑构图,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韵味在里头,特别是园林主人对书画艺术的喜爱,使这一时期园林艺术与书画衔接最为紧密,成就了唐宋时期园林中山水美秀、迭石树峰、宫殿亭阁,高低错落的山水画般艺术美景。
可惜随着时间流逝和战乱破坏,这些园林艺术杰作都在历史车轮中消失,化为历史尘埃.现代存留的园林建筑只能以明朝时期建造的年代最久,明代这一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发展的巅峰时期[1]37。
特别是明朝在推翻元朝外族统治后,大力弘扬推行传统汉文化,在各个领域全力复古,这种风潮使中华传统园林艺术建筑得到继承和发扬.逐渐形成了以皇城北京和江浙一带两大园林建筑风格群落。
二、明代园林建筑特点的形成明代园林继承了唐宋时期园林艺术精髓,在园林设计和艺术表现上更加完善,更加突出个性特征,每座明代园林除了艺术表现力外,更增添了艺术活力和个性张力.纵观明代园林建筑设计,可清楚感觉到明代园林与传统文化艺术和思想境界的相互渗透影响。
明代宫廷建筑的艺术特色与设计理念明代宫廷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在设计理念和艺术特色上都有着独特的表现。
宫廷建筑以明清两代最为典型,而明代的宫廷建筑更注重对天人合一的思想追求,这一思想贯穿于整个宫廷建筑的设计和布局中。
首先,明代宫廷建筑的艺术特色之一是注重对自然环境的融入。
明代宫廷建筑多以山水为背景,尤其以北方的山水风光最为典型。
宫廷建筑的设计尊重自然地形,常常选择有山丘或者河流的地方进行建造。
建筑师们巧妙地利用地势,将宫殿、庭院和山川融为一体,形成独特的景观。
例如,明代故宫的建筑就充分利用了紫禁城北面的皇家园林景观,打造出宏伟壮丽的建筑景观。
其次,明代宫廷建筑的设计理念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这一思想认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是至关重要的。
明代宫廷建筑的设计中充分体现了这种思想,宫殿与庭院之间的平衡和谐是明代宫廷建筑的一个特点。
明代宫廷建筑常采用“三进式”建筑结构,即一个主殿,两个配殿,分别以精雕细刻的大理石作为基座,悬挂着祥云纹饰的房梁和金碧辉煌的彩画,使整个宫殿具有庄重而华丽的氛围。
另外,明代宫廷建筑的艺术特色还可以从宫廷建筑的材料和工艺中体现出来。
明代宫廷建筑通常采用实心砖和石材作为主要材料,使建筑更加坚固稳定。
在工艺方面,明代宫廷建筑的雕刻、绘画和彩瓦制作都体现了高超的工艺水平。
尤其是宫廷建筑中的壁画,它们以精湛的绘画技法和丰富多彩的色彩表达着皇家的威严和国家的繁荣。
最后,明代宫廷建筑还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念。
在明代宫廷建筑中,崇尚节俭、谦逊和自律的价值观在设计和布局上得到了体现。
宫廷建筑以中轴线对称的方式展开,不夸张但却庄严肃穆。
同时,在宫廷建筑的布局上,注重了不同功能空间的合理划分,强调整体的统一和协调性。
综上所述,明代宫廷建筑以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和设计理念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它注重对自然环境的融入,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同时也展现了高超的工艺水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
明朝的建筑艺术与园林风景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朝代,其建筑艺术与园林风景亦成为了后世研究的热点。
明朝建筑融合了前代建筑经验,注重实用功能与美学价值,同时明朝园林以自然景观为主题,注重景致与意境的表达。
本文将从明朝建筑艺术和园林风景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明朝建筑艺术1. 建筑风格多样明朝的建筑风格多样,既有继承前代的传统风格,也有创新发展。
在宫殿建筑方面,明代继承了唐代的亭台楼阁风格,形成了具有明代特色的宫殿建筑形制。
明代古建筑在结构与装饰上更加注重细节的处理,注重层次与比例的协调,形成了严谨而富有立体感的建筑风格。
2. 丰富的造型和装饰明朝的古建筑注重造型和装饰的细腻处理。
建筑的屋檐、柱子、门窗等部分都有精细的雕刻和彩绘装饰,使建筑更加华丽而精致。
明代的文人学士轩窗,金鳞文饰,雀替鸣凤等装饰元素成为了明代建筑的重要特色之一。
3. 四合院的兴盛四合院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形式,在明代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明代四合院注重私密性与家庭团结,以庭院为中心,四周围合房屋,形成了独特的空间格局。
四合院的建筑形式简约而不失典雅,为后世古建筑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二、明朝园林风景1. 自然景观的表达明朝的园林风景以自然景观为主题,追求真实自然的表现。
明代园林注重模仿自然山水,创造出山峦、溪流、湖泊等景观。
例如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等,都充分展现了明朝园林追求自然景致的风格。
2. 融合文人意境明朝园林除了追求自然景观,还注重文人意境的表达。
明代文人士大夫以诗词歌赋为表达方式,他们以园林为背景,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想。
明代园林不仅仅是景观,更是一个文化载体,将文人的情怀融入其中。
3. 细腻而精致的规划明代园林在规划上更加注重细腻与精致,将不同的景点巧妙地串联起来,形成了层次分明的景观体系。
园林中的水景、青石小径、假山等元素都充分体现了明代园林设计的精巧与美学价值。
总结起来,明朝的建筑艺术和园林风景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明清私家园林的艺术处理手法
明清私家园林的艺术处理手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园林布局:明清私家园林注重空间的层次感和景观的连续性。
布局多采用错落有致的方式,通过设置山石、水景、亭台楼阁等元素,营造出丰富多样的景观空间。
同时,注重景观之间的连通,使游人能够顺畅地游览整个园林。
2. 植物配置:明清私家园林注重植物的选择和配置,追求自然和谐的美感。
植物种类丰富多样,包括花草、树木、竹子等,通过合理的植物布局,营造出四季不同的景色。
同时,注重植物与建筑、水景的搭配,形成一种具有浓郁生态氛围的园林景观。
3. 建筑设计:明清私家园林的建筑设计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建筑多以亭、台、楼、阁等小型建筑为主,通过巧妙的布局和精细的雕刻,使建筑与自然景观相互映衬,增强了园林的美感。
建筑的材料多采用木材、砖石等传统材料,注重雕刻细节,体现了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和工艺水平。
4. 水景处理:明清私家园林的水景处理非常重要。
园林中常见的水景形式有池塘、湖泊、流水等,通过合理的水景布局和精心的石块摆放,营造出流水潺潺、池水清澈的景观效果。
水景与建筑、植物相互映衬,形成了一种静谧而又生动的园林景色。
总的来说,明清私家园林的艺术处理手法注重景观的连续性、自然
和谐的美感,通过布局、植物配置、建筑设计和水景处理等手法,创造出丰富多样的园林景观,展示了明清时期园林艺术的独特魅力。
明代私家园林理景艺术浅析以苏州拙政园为例一、本文概述中国园林艺术源远流长,其中,明代私家园林以其精致细腻的理景艺术,成为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瑰宝。
这些园林以自然为蓝本,巧妙地运用借景、堆石、引水等手法,营造出一种既符合自然规律又超越自然的艺术境界。
苏州拙政园作为明代私家园林的杰出代表,其理景艺术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
本文旨在浅析明代私家园林的理景艺术,并以苏州拙政园为例,深入探讨其独特的理景手法和审美价值,以期对现代园林设计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本文将简要介绍明代私家园林的发展背景和艺术特色,以揭示其在中国园林艺术史上的重要地位。
通过对苏州拙政园的实地考察和文献资料的梳理,本文将详细阐述其理景艺术的具体表现,如山水布局、建筑配置、植物种植等。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分析拙政园理景艺术的美学特征和审美价值,探讨其如何通过对自然元素的提炼和重组,创造出一种既富有诗情画意又充满哲理意蕴的园林艺术境界。
本文将对明代私家园林的理景艺术进行总结和评价,并提出对现代园林设计的启示和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不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明代私家园林的理景艺术及其审美价值,还可以为现代园林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这也将有助于推动中国园林艺术的传承和创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在园林设计中的实践和应用。
二、拙政园的历史沿革与园林布局拙政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东北隅,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拙政园的历史沿革与园林布局,不仅体现了明代私家园林的造园艺术,也反映了当时文人的审美追求和生活情趣。
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初年(16世纪初),为御史王献臣所建,取晋代潘岳《闲居赋》中“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之意,名为“拙政园”。
园名中蕴含着园主王献臣对当时朝政的不满和归隐田园的愿望。
王献臣死后,园子几经易主,历经沧桑。
至清代,拙政园更是得到了多次修缮和扩建,逐渐形成了现今所见的规模和布局。
拙政园的园林布局充分体现了明代私家园林的特点。
明朝的园林与造园艺术【正文】明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大一统王朝,其繁荣和富庶程度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明代的园林建筑以及造园艺术非常有特点,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代表着中国园林艺术发展的一个高峰。
本文就带领大家一起来认识这段历史,感受明代园林的独特魅力。
一、明代园林建筑的特点(1)宏观布局明代园林建筑的宏观布局十分科学,总体呈现出参差有致、错落有致的特点。
明代园林以人为本,注重人性化设计,一般都有一个总体规划方案,根据不同的需求和功能,相互配合、相互独立地设置若干个区域和景点,进而构成有机的整体。
(2)精美细致的构筑明代园林的构筑工艺非常红火,具有非常高的技术水平,成为了中国传统建筑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建筑和造型方面,极具特点,精美细致、别有一格。
建筑物的设计,追求线条流畅、结构严谨、协调整洁、简洁明快。
同时园林中的各种小品、景观、装饰也十分讲究,常用的材料包括石、砖、木、泥、瓦等。
(3)自然与人工相结合明代园林强调注重自然风光和人工创造相结合的效果。
在园林中,有些地方极具自然之美,比如山水店、溪流、岛屿、湖泊等等,而有些地方则是人为创造出来的精品,如亭台、廊榭、假山、小桥、流水等等。
这些自然与人工相互结合的效果,造成了园林之美的独特情趣。
二、明代园林建筑的种类(1)皇家园林明代的皇家园林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品代表,其中又以北京的颐和园、南京的中山陵、扬州的个园、苏州的拙政园和留园、杭州的西湖等著名园林最为出名。
(2)豪门园林近代前期,中国豪门占有绝大多数的财富,而传统的建筑风格和园林艺术,对他们很有吸引力。
由此,中国民间巨富们在明代晚期就开始建造自己的园林了,这也成为了一个风尚。
比较有名的例子包括上海的豪门园林刘海粟美术馆(原上海碧云路刘墉别墅)、苏州的钱塘林、北京的冯超豹园等。
三、明代造园技艺的特点1、工程技术见长明代时期, Gardeners在园林设计和建造中的工程技术进步和成熟,成为了中国古代园林建造技术的代表。
明朝的建筑与园林艺术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的建筑与园林艺术极富特色。
明朝的建筑风格独特,注重布局合理、造型精美,园林艺术则着重营造和谐、自然的环境。
本文将对明朝的建筑与园林艺术进行探讨,以领略这个时期的独特魅力。
一、建筑风格的独特性明朝的建筑风格注重实用性与美学的统一,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于和谐社会的追求。
首先,在建筑的用材和结构上,明朝建筑充分运用了木材、石材、砖瓦等材料,注重功能性和耐久性。
其次,明朝建筑在造型上追求简洁大方,注重比例和对称感,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审美理念。
明朝的宫殿建筑尤其突出,其典型代表是北京的故宫。
故宫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伟的宫殿建筑之一,其建筑群以黄色为主色调,彰显了皇权的威严和尊贵。
故宫建筑的特点是“三进制,五廷槛,九重宫”,即由前、中、后三进组成,每进都设有五级廷槛,宫殿层层递进,形成宫廷的层次感。
此外,明朝的庙宇建筑也具有独特的风格。
比如北京的天坛,是明朝皇帝祈求丰收与吉祥的场所。
天坛的建筑群严格按照道教的思想设计,主要由圜丘、祭坛和配殿组成。
圜丘是天坛的核心,它呈圆形,象征天圆地方。
整个建筑群的布局非常谨慎,充分体现了明朝建筑的精细规划和宏大气势。
二、园林艺术的精髓园林艺术是明朝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巅峰之作。
明朝的园林注重自然与人文的结合,营造了一种和谐、优美的环境。
明朝的园林以北京的颐和园为代表,其设计充分利用了地形、水系和植被,创造出独特的景观。
颐和园有山、水、庭院和建筑群四大景观区域,其中最著名的景点是万寿山和昆明湖。
万寿山是颐和园的主峰,山体雄伟险峻,被誉为“中国第一名山”。
昆明湖是一个人工湖泊,湖水清澈碧蓝,与山水相映成趣。
园中的建筑也是颐和园的亮点,有仿建的古代建筑和西洋风格的建筑,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景观。
除了颐和园,苏州的拙政园也是明朝园林的代表作之一。
拙政园以水为中心,巧妙地利用江南的水系,创造出一个缠绕错综、曲径通幽的园林景观。
浅析明代园林建筑艺术精髓摘要:园林艺术是中华文明几千年来的历史文化沉淀,具有东方独有的艺术特点和审美情趣。
明朝时期更是将园林艺术发展到新的高度,成为最能代表中华传统的文化艺术。
在经过唐宋时期大气、婉约设计布局后,明代园林展现出返朴归真的艺术境界,其空间布局的自然巧妙融合,使明代园林的艺术境界达到更高境界。
关键词:园林艺术;古典之源;明代园林建筑;艺术之美;人文历史价值中国园林建筑与其它代表中国文化的艺术一样,以特有的艺术符号,成为世界建筑史上的一朵奇葩。
园林设计与中华传统思想文化紧密相连,园林的构图布局、建筑与环境的表情达意,展现出中华传统文化含蓄的思想意境。
明代园林建筑更是中华古典园林建筑发展最成熟时期,其独特的设计所传递的思想境界为世界建筑领域独有。
一、不同时期园林建筑所展现的艺术文化表象从艺术发展角度看,中国传统园林建筑发展历史经历了三个时期。
萌发期、发展期和成熟期。
以先秦战国时期为园林建筑设计的萌发期,此时园林的功能还以实用为主,兼顾休闲,建筑艺术设计并不突出。
到了汉唐时期,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对生活质量有了进一步要求,同时文化艺术的发展推动了园林建筑艺术的形成。
此时的园林设计以经能够很好的表现主题特色,不同的园林在设计者参照自然地形和建筑构图,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韵味在里头,特别是园林主人对书画艺术的喜爱,使这一时期园林艺术与书画衔接最为紧密,成就了唐宋时期园林中山水美秀、迭石树峰、宫殿亭阁,高低错落的山水画般艺术美景。
可惜随着时间流逝和战乱破坏,这些园林艺术杰作都在历史车轮中消失,化为历史尘埃。
现代存留的园林建筑只能以明朝时期建造的年代最久,明代这一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发展的巅峰时期[1]37。
特别是明朝在推翻元朝外族统治后,大力弘扬推行传统汉文化,在各个领域全力复古,这种风潮使中华传统园林艺术建筑得到继承和发扬。
逐渐形成了以皇城北京和江浙一带两大园林建筑风格群落。
二、明代园林建筑特点的形成明代园林继承了唐宋时期园林艺术精髓,在园林设计和艺术表现上更加完善,更加突出个性特征,每座明代园林除了艺术表现力外,更增添了艺术活力和个性张力。
纵观明代园林建筑设计,可清楚感觉到明代园林与传统文化艺术和思想境界的相互渗透影响。
1与思想境界贯通的隐逸主题。
在明代,由于历史文化的积累丰富,同时现实社会为官难任等残酷生活环境,催生出众多隐士,这些人看透世俗险恶,丢掉一切世俗功名利禄,在与世隔绝的自然环境中体会人生乐趣。
这种隐逸之风古之有之,商周时期“伯夷、叔齐”三国时期的诸葛孔明,都曾隐匿山水。
明朝政治残暴的现实,更加促使隐逸之风在文人雅士间开始流行,这种独特的人文现象,对其他文化产生了很大影响和冲击,明代的书法绘画都大量呈现出隐逸之风,明代园林设计更是受到这股思潮的冲击,在园林建筑设计上体现隐逸风格来体现园林主人性格的孤傲高洁。
到了明代中后期,这种隐逸之风气逐渐成为园林建筑的主要表现形式,大量能人志士无用武之地,将满腔热情寄情于山水。
在他们的住所建造园林以抒发自己“天才无用、明志天下”的心胸。
2园林设计与艺术相联系的表现内涵。
(1)书画的影响。
明朝在经过上百年苦心经营发展后,政治经济得到全面恢复,一些官宦、贵族商人开始追求精神上的享乐,将文化艺术植入自己的园林中附庸风雅,这种风气在明朝中后期十分盛行,间接推动了高雅的园林设计在明朝的推广传播。
传统书法、绘画艺术的介入也是明朝园林争相表现的特征之一。
明代书法绘画因能人辈出,成为中国书画艺术表现最完善、形式最丰富时期[2]102。
以唐寅、仇英、沈周等书画大家,继承宋元书画特色,展现新的书画意境。
这种复古审美情趣,使当时的人文书画家热衷在山林隐逸、创造人居环境中即兴写意,与苍崖对话,与青松明月为伍。
使当时文人推崇追求脱俗的生活情境,这种心境的释放推动了明朝园林建设的发展方向。
(2)宗教的影响。
明代园林艺术还深受宗教影响,明太祖朱元璋就曾出家为僧,在霸业大成之后对佛教采取推崇支持态度,致使佛教思想在明代初期极为盛行,佛教之物不但家家供奉,很多园林都有佛教建筑存在。
到了明世宗之争时期,开始推崇道教打压佛教,推行“极致为虚、极静为笃”、“长生不老”和“白日飞升”等道教理论。
据《明会典》记载,明世宗朱厚熜为帝时,上清宫道士邵元节,被官拜礼部尚书,享一品服。
这种支持使得以全真教等道教影响日重,逐渐形成明朝中期道教与佛教、儒家三教平等、三教合一的思想[3]23。
道家思想虽然并非明朝主要思想,但其归朴求真自然的美学思想,和人生态度在当时文人中颇为流行。
以至于形成以竹林七贤等明代文人文化圈,他们以这种个性与世界抗争,其隐逸生活与园林壶隐环境形成共鸣。
在明代大多数文士都带有“隐”的思想,这种思想影响了明代园林设计发展,使得明代园林展现出朴素、归真、恬淡自然的美学思想及适心任性的人生态度三、明代园林建筑与自然环境的结构搭配中华传统文化在明代再次回归正统,无论思想还是表现手段都得到继承和发展。
这一时期,宗教、绘画和隐士思想,都对明代园林建筑产生很大触动,从而塑成明代园林特有的艺术特点。
在众多因素影响下,明代园林建筑在艺术大师的构思中体现出发自天然,融于自然,返朴归真的艺术境界。
园中建筑朗疏有致,在注重位置搭配上来体现与自然山水之间关系。
每栋建筑物即独立成景,又与周围环境意境相容。
人工建筑功能不在单一更趋多样化。
在高雅古朴的形态表现中,又体现人文特征。
这种人与自然、社会相互关联的建筑语言,成为明代中期园林设计主要表现形式,如明代拙政园中亭台楼阁、廊桥舫榭,在展现人文景观的同时,又兼具游人在此小憩、茶饮、抚琴弈棋等生活化作用。
在空间设计上,明朝园林更能体现建筑中景物之间的巧妙设置,以合理性特点达到形式与内容之间的默契统一,从而达到对园林建筑要求和精神世界之间的满足。
明代园林最能够展现空间的合理设计,在城市中的深宅大院内有限空间内也可营造出山水错落有致的境地,在郊外大型园林中,则突出分散点缀设计,体现田园野居风格。
人文景观散布园林中,以散逸形态出现,每一个建筑个体都有其独立性,建筑格局看似随意,实则在建造过程中,每处建筑都经过精确巧妙设计,与周围环境相互呼应。
散乱的建筑多建于山林或溪水畔,以水体、密林围绕建筑组成园林景观。
建筑在此期间往往隐匿其中,随着视角变化时隐时现,这种建筑设计表现,呈现出无欲、无求、无为境界。
在明代园林建筑设计中,围绕中心组建建筑群落经常被用到,这种建筑构思到了明朝已经打破传统基础表象,更多的是通过与自然环境的意境互动表现这种效果。
园林景观的设置都暗含向心力。
随着观赏角度的移动,可以感受到这种奇妙布局特色。
在多数情况下园林景观核心区都建有高大建筑,其旁簇拥山石、水体。
明代园林中的突出印记是亭台楼阁的临水而建。
在书画艺术影响下,园林与山水意境就已经密不可分。
园林设计已经不再突出堂皇富贵,更多的是体现山水意境。
明代园林“古猗园”就以这种人文景观建筑与山石水景相互映衬,在山水映衬中体现了“亭台皆临水,屋宇不碍山”的书画境界。
常常使得游人观风赏景过程中,经常处于“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的奇妙境地。
在建造园林建筑过程中,曲廊花墙相阻隔,在院内形成大小不等的自然空间,有些空间小巧玲珑,如同秀美的盆景赏心悦目[5] 48。
园林建筑与大空间展现的山水意境之美自然衔接,很有中国传统诗画意境,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妙处。
园林建筑多以楼阁亭台展现,建筑屋顶覆盖琉璃小瓦,各种斗拱造型出飞檐翘角,门窗多经过精雕细琢,油漆粉刷,在简朴中透出高雅。
殿堂小筑中多悬挂书画匾额,书画内容多反映园林建筑者对山水怡情,在欣赏风花雪月中透出隐逸为高的思想情节。
明代园林因地域不同,园林主人造园理念和喜好各异,以园林形式抒发心志。
同时园林主人身份和园林设定特点都有很多类别区分。
从史料记载和现存明代园林中,可以从园林主人地位分清园林规模和等级。
很多明朝园主自身修养较高,他们建造的园林品味具有很高的艺术人文价值。
这些人建造的园林,一方面体现出其高贵不俗的地位品格,抒发他们的情感抱负,另一方面又展现园林艺术风雅独具,在不同形式在园林规模表现上,体现出与天对话的场所效果。
这种园林多属于私人园林,并不对外开放,仅供私人及友人赏玩游乐。
除此之外明朝园林类型还有寺院道观园林如狮子园、书院园林、和少量官府开辟的公共开放园林。
四、明代园林建筑设计留给后人的特殊文化价值明代园林是中国园林艺术集大成的时期,是对中国古典园林设计全盛时期的发展和延续,在此期间建造了多座传世园林杰作扬名于世。
其作品特色即展现了人文与自然的和谐,又以浓缩天地、借物言志的艺术形态,将明代园林特有的艺术境界展现得淋漓尽致。
多样性的园林设计,满足了不同性格人的要求,大大丰富完善了园林设计思想。
明代园林建筑的出色发挥,和杰出的园艺设计者分不开。
在造园理论上,最能代表明代园林设计成果的是江苏吴江人计成编撰的《园冶》。
现如今对明代园林设计研究,除了参考历史遗存的明代园林之外,就是翻阅计成所做《园冶》一书[4]72。
他的这部园林设计专著,将千百年来中国传统园林设计做了系统的总结。
全书共三卷,以《兴造论》、《园说》、《相地》为开篇,讲述造园总论和单独建筑案例。
二卷介绍了建筑围栏与自然景色的设计,三卷详细讲解园林布局和人造景观设计要求。
全书三万多字并配有插图二百多幅,以最详实的第一手资料,介绍了当时园林特色和造园艺术。
计成的“园无定法、地与人俱有异宜”的设计理念,让他设计的园林风格各不相同,其园林规划设计,成就了他在园林艺术上的突出贡献。
《园冶》对研究总共古典园林设计有着极其重要的文献价值。
通过这部园林专著,对保护和复原古园林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明朝园林保留至今,让我们能够真切体会明代园林特有的艺术氛围,能够体会明代园林设计者借物喻人、以天地万物展现人物品格特性。
还通过建筑与环境巧妙融揉、借景等手段,创造建筑表现的艺术新境界。
参考文献[1] 杜汝俭、刘管平.园林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2]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3] 张浪.图解中国园林建筑艺术[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4] 陈植.园冶注释[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5] 周为.相地合宜构园得体[J].中国园林,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