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 名著导读《水浒传》
- 格式:pptx
- 大小:86.07 KB
- 文档页数:14
名著导读《水浒传》《水浒传》——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一、作品简评《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白话为主体的长篇小说,相比较《三国演义》而言,更加口语化,也更容易为一般读者接受。
因为《水浒传》的空前成功,也带动了明清白话小说的进一步繁荣。
除了开创长篇小说白话为主体的先河之外,《水浒传》在艺术上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首先就是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能刻画出内容更加复杂的性格,人物性格因环境而形成,同时随环境的变化而发展。
人物形象带有一定的理想化色彩,同时又能够深深地扎根于生活的土壤之中。
第二个方面就是在情节的设置上,《水浒传》不单以情节的生动紧张取胜,还有较丰富真实的细节描写。
第三个方面是在语言的运用上,小说在民间口语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通俗、简练、生动、富于表现力的文学语言。
第四,在艺术结构方面,与内容相适应,前七十回连环套式的艺术结构独具特色。
《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对于这些“梁山好汉”,是给予了充分肯定和热情讴歌的。
他不仅歌颂了这些人物的反抗精神、正义行动,也歌颂了他们超群的武艺和高尚的品格。
很多出身下层的好汉,如李逵、三阮、武松、石秀等,对统治阶级的剥削压迫感受最深,因此他们的反抗性也最强,统治阶级的法度条例,对他们毫无约束,像李逵竟然连皇帝也不放在眼里。
他们为了起义的正义事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从字里行间,能够看得出来作者对这些英雄人物的赞扬,完全是出自内心的热爱。
作品歌颂这样一批被统治阶级视为所谓“杀人放火”的强盗、朝廷的叛逆,一些所谓“不赦”的罪人,把这些造反的逆反分子写得如此光辉动人,可敬可爱,这显示了作者的胆识和正义感情。
与此相反,作者对于所谓“站在上层”的人物,则将他们写得丑恶不堪,和诸位梁山好汉们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启发人们去爱什么人,恨什么人。
金圣叹评论《水浒传》:“无美不归绿林,无恶不归朝廷。
”这句话说明了施耐庵的思想倾向和《水浒传》的深刻社会意义。
中国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中国的农民富有武装斗争的传统和经验,但用文学形象来歌颂农民战争,并且真实而生动地作全面的艺术再现的,只有《水浒传》。
九上必读名著:《水浒传》考点总结一、作品简介《水浒传》: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
又名《忠义水浒传》《水浒全传》,是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小说,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其文学成就受到后世不少文学评论家的赞许,金圣叹将这部著作与《庄子》《离骚》《史记》《杜工部集》《西厢记》合称为“六才子书”。
最有影响力的评价是后世把《水浒传》与《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二、作者简介施耐庵(1296年-1370年),名耳,又名肇瑞、彦端,字子安,号耐庵,或称“钱塘施耐庵”。
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出生于兴化县白驹场,元末明初文学家,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作者。
因《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赞扬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白话小说,在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故施耐庵被誉为“中国长篇小说之父”。
传说施耐庵为船家子弟,中过秀才、举人和进士。
曾在钱塘(今杭州)任官,因与当权者不合,任期不满便辞官回苏州,著书于家。
张士诚占据江苏时,曾征召,开始时辞免,后入幕府。
但不久离去,往河阳山(今江阴、常熟)一带做塾师。
明朝初年,北归兴化,居白驹镇(今大丰);刘基来访,欲举荐为官,辞而不就;卒于淮安,约704岁。
三、故事背景《水浒传》写的是北宋宣和年间宋江等聚众起义的故事。
在《宋史》和宋人笔记里有多种记载,虽不一致,但都说到力量强大,威胁朝廷,在民间影响深广。
南宋人龚圣与说:“宋江事见于街谈巷语。
”到宋、元年间,话本、杂剧广泛演说,有些存留到现在,如话本《大宋宣和遗事》和元人杂剧。
施耐庵把宋元以来史书、传说、话本和杂剧等“水浒”故事加以汇集、选择、加工、创作而写成《水浒传》。
四、内容主题1.小说梗概①北宋末年,皇帝昏庸,佞臣当道,官吏腐败,瘟疫盛行。
②官逼民反,众好汉纷纷落草,百川入海义聚梁山。
③梁山四面出击,攻城略地,军事力量空前壮大,宋江竖起“替天行道”大旗,梁山英雄排座次。
④历尽曲折,宋江率梁山水泊全伙招安,打出“顺天护国”旗号。
《水浒传》名著知识点一、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
二、内容又名《忠义水浒传》,章回体长篇白话,是一部奇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歌领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
它为“造反者”树碑立传,渲染他们豪使仗义、除暴安良的英雄壮举。
主题:官逼民反聚义厅忠义堂忠义堂石碣:替天行道、忠义双全。
杏黄旗:替天行道一顺天护国(招安后)关于招安:宋江等人主动接受招安,并出军征讨辽国、平定方腊,显然是爱国之举、进步行为,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民族情感需求和审美心理。
所以,在屡胜朝廷军、大获全胜的情况下,为了民族大义,为了社稷安危,主动接受招安。
这种主动,正体现这是一支明大义、识大体、顾大局的英雄军队。
因而,宋江的招安功大于过。
三、主要人物及相关情节梁山好汉的主要性格特点:嫉恶如仇,扶危济困,爱打抱不平,重友情,讲义气。
一、鲁智深(花和尚)1.外貌:生得面圆身大,鼻直口方,腮边一部貉绒须。
身长八尺,腰阔十围。
手持一柄禅杖,腰系一把戒刀。
2.情节: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大闹桃花村--火烧瓦罐寺-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单打二龙山-浙江坐化3.结局:鲁智深征讨方腊大功告成后,在六合寺圆寂,得了善终。
4.性格+事件:(1)率直粗鲁、急性莽撞。
出家当了和尚后,不但不守寺院的清规戒律,而且醉酒大闹五台山,经常说些粗俗不堪的词句。
(2)嫉恶如仇、侠肝义胆,仗义疏财。
当他得知金家父女受郑屠欺负后,非常同情他们,主动赠送银两,亲自保护他们逃离虎口。
(P33)(3).粗中有细、勇而有谋。
①金翠莲父女从客店离开时,担心店小二去给镇关西报信,鲁智深在店门口坐了两个时辰,等父女俩安全离开后才去找镇关西。
(P32-33)②三拳打死镇关西后,边骂其诈死边逃离现场,为自己脱身做准备。
(P33)③鲁智深大闹野猪林,痛打董超、薛霸,救了林冲,并一路护送林冲到沧州。
(4)力大无穷、武艺高强。
赤手空拳打死手持凶器的“镇关西”郑屠;智深连根拔起菜园子里的垂杨柳树。
(P33-34)(5)心地善良、同情弱小;鲁智深在瓦罐寺中寻得一锅粥,却在听闻众位僧人三日未食之时,即使饿得饥肠镇辘也放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