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第六章社会动机与社交情绪
- 格式:ppt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29
2023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学常考知识点:社会动机与社交情绪1500字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社会中的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
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了解社会动机和社交情绪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社会动机和社交情绪的定义、特点、影响因素以及相关研究和应用。
社会动机指的是个体参与社交行为的心理动力和动机。
社会动机驱使着个体与他人建立联系、参与社会交往和追求社会认可。
社交行为包括与他人合作、竞争、帮助、争斗等。
社会动机是人际交往中个体行为的内在动力,是个体为了满足社会需求而产生的心理状况。
社会动机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社会动机是个体的内心状态,因此是主观的。
不同个体可能有不同的社会动机,这取决于他们的价值观、态度和个人目标。
其次,社会动机是一种自我控制的过程。
个体会根据自身的需求和目标来选择适合的社交行为。
再次,社会动机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个体在社会中的角色、身份、文化背景等因素都会影响他们的社会动机。
社交情绪是个体在社交交往中产生的情绪体验和表达。
社交情绪可以包括正面的情绪,如喜悦、幸福、满足,也可以包括负面的情绪,如愤怒、焦虑、羞愧。
社交情绪是个体对他人的反应和感受,会影响个体在社交交往中的行为和决策。
社交情绪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社交情绪是与他人的交互行为相关的。
个体在社交交往中会因为他人的行为、反应和评价而产生情绪。
其次,社交情绪是个体对社交情境的解读和评估的结果。
个体会根据社交情境的特征、目标和期望来产生不同的情绪。
再次,社交情绪是个体内外在刺激的综合反应。
个体在社交交往中会受到他人的言语、行为、面部表情等刺激而产生情绪。
社会动机和社交情绪的产生和表达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个体的自我价值观、目标、认知偏差、心理健康状况等都会影响他们的社会动机和社交情绪。
社会环境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例如社会规范、文化价值观、群体行为等都会对个体的社会动机和社交情绪产生影响。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和应用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知识和成果。
最新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学考点解析社会心理学作为心理咨询师考试中的重要科目,涵盖了众多关键考点,理解和掌握这些考点对于成功通过考试以及在实际咨询工作中应用相关知识至关重要。
以下将为您详细解析最新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学的重要考点。
一、社会知觉与归因社会知觉是个体对他人、群体以及自己的知觉。
在这一考点中,考生需要理解印象形成的效应,如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首因效应指的是最初获得的信息对印象形成的影响较大,而近因效应则是最近获得的信息对印象形成的作用更强。
归因是指个体对自己或他人行为原因的解释和推测。
常见的归因理论包括海德的归因理论、维纳的归因理论等。
海德认为,人们通常会把行为的原因归结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维纳则提出了归因的三个维度:控制点(内部和外部)、稳定性(稳定和不稳定)和可控性(可控和不可控)。
了解这些归因理论,有助于心理咨询师更好地理解来访者对自身和他人行为的解释方式。
二、社会动机与社交情绪社会动机是推动个体参与社会活动的心理动力。
成就动机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它指个体追求自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使之达到完美状态的动机。
影响成就动机的因素包括目标的吸引力、风险与成败的主观概率等。
社交情绪包括社交焦虑、嫉妒、羞耻和内疚等。
社交焦虑是一种与人交往时感到不舒服、不自然,紧张甚至恐惧的情绪体验。
心理咨询师需要了解这些社交情绪的表现和形成原因,以便更好地帮助来访者应对和调节这些情绪。
三、态度形成与态度转变态度是个体对特定对象的总的评价和稳定性的反应倾向。
态度的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经验、需要、价值观等。
态度转变则是个体在一定条件下,由于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改变原有态度的过程。
在这一考点中,考生要掌握影响态度转变的因素,如传递者的威信、传递者的立场、说服的意图等。
同时,也要了解态度转变的理论,如海德的平衡理论和费斯汀格的认知失调理论。
四、沟通与人际关系沟通是信息的传递和交流的过程,包括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
2020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学备考知识点:社会动机与社交情
绪概述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就到了八月末,下面由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学备考知识点:社会动机与社交情绪概述”,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2020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学备考知识点:社会动机与社交情绪概述
1、定义:动机是引起、推动、维持与调节个体的行为,使之趋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
由人的自然属性、自然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为自然动机;由人的社会属性、社会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为社会动机。
社会动机是人的社会行为的直接原因。
2、动机过程:人的某种需要从未满足转换到满足状态,然后又产生新的需要的循环过程。
3、功能:激活、指向、维持与调节。
4、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的关系:一般来说,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之间大致呈“倒U型曲线”。
在比较简单的任务中,活动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最佳动机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