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有的人》优质课件(含课文相关视频)
- 格式:pptx
- 大小:1.31 MB
- 文档页数:15
01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Chapter《有的人》创作背景臧克家(1905年10月8日—2004年2月5日),山东诸城人;杰出诗人,著名作家、编辑家,忠诚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三届代表,全国政协第五、六、七、八届委员,第七、八届常务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一、二届理事,第三届理事、顾问,第四届顾问,第五、六届名誉副主席,中国文联第三、四届委员,第六、七届荣誉委员,中国诗歌学会会长,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写作学会名誉会长。
代表作品:《难民》、《老马》、《罪恶的黑手》、《有的人》等。
臧克家简介及代表作品时代背景与文学地位时代背景文学地位02文本解读与赏析Chapter对比手法简洁明了情感表达030201篇章结构和写作特点关键语句解读与赏析0102人物形象塑造及其特点反面人物形象正面人物形象对比效果03知识点梳理与拓展Chapter重要字词注音、解释及运用举例骑(qí)马骑马是一种运动,也是古代重要的交通方式。
例句:他骑着马儿在草原上奔驰。
摔(shuāi)倒指身体失去平衡而倒下。
例句:他不小心踩到了石头,摔倒在地。
鞭(biān)子一种用来驱使牲畜前进的工具,也可以用来比喻督促人前进的力量。
例句:老师的话像鞭子一样,激励着我们努力学习。
修辞手法讲解及实例分析比喻对比相关文化背景知识补充鲁迅(1881-1936)臧克家(1905-2004)04思考与讨论环节Chapter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并引导思考问题二问题一作者通过比较“有的人”的不同表现,想要表达什么样的主题或思想?问题三小组讨论,分享各自见解和感受分享对“有的人”不同理解01交流阅读感受02讨论课文主题03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通过思考和讨论,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明确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或思想。
总结小组讨论成果对小组讨论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出小组成员对于课文的不同理解和感受。
提出个人见解在总结归纳的基础上,可以提出自己的个人见解,如对课文的独特理解或对作者情感的共鸣等。
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课文笔记《有的人》是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作者是臧克家。
这篇课文通过对比手法,描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以达到颂扬某些人高尚品质和批判某些人丑恶行为的目的。
以下是《有的人》的课文笔记:1. 主题思想:这篇课文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颂扬了为人民服务的人的崇高精神境界,批判了利己主义者的丑恶嘴脸。
主题思想是倡导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赞美无私奉献的精神。
2. 内容结构: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引子,通过对比两种人对待人民的不同态度来引出主题。
第二部分是主体,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展现为人民服务的人的崇高精神境界,包括革命家、科学家、教育工作者等。
第三部分是结论,通过与前文的对比,强调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的重要性。
3. 写作手法:这篇课文采用了对比手法、叙述和议论相结合的手法。
通过对比两种人对待人民的不同态度和行为,突出了主题思想。
同时,运用叙述和议论相结合的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有力。
4. 重点难点:重点是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和主题思想的内涵。
难点是理解文章中抽象的概念和深奥的思想,需要学生深入思考和领悟。
5. 学习方法:建议采用朗读、讨论、归纳总结等方法学习这篇课文。
首先,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和内容;其次,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深入探讨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手法;最后,归纳总结学习心得和体会,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领悟。
6. 学习价值:这篇课文具有很高的学习价值。
它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技巧,更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深刻认识到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性,从而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向上、乐于奉献,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的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8课《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同步练习一、基础运用1.作家卡片。
臧克家,山东潍坊诸城人,曾用名臧瑗望,笔名少全、何嘉。
山东大学知名校友,是的学生,现代,忠诚的爱国主义者。
曾任《诗刊》主编,他的第一部诗集是,主要讽刺诗集有,文艺论文集有。
2.根据课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填空。
(1)本文写了和两种不同的人。
(2)读了课文,我还要在上课时努力弄懂下面的问题:3.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有的人》是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
()(2)诗歌歌颂了鲁迅先生的精神,全诗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3)“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前一个“活着”指肉体的生存,后一个“活着”指精神的永存。
()4.选词填空。
(填序号)A.舍己为人B.臭名昭著C.恨之人骨D.流芳百世E.肃然起敬F.无私奉献(1)由“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这句话,让我想到了形容人物品质的词语有、。
(2)“把名字刻人石头”是想,可“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说明早已。
(3)“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对他;“给人民当牛马的”,人民对他。
5.下列不是鲁迅先生的作品的一项是()A.《故乡》《孔乙己》B.《狂人日记》《阿Q正传》C.《祝福》《论雷峰塔的倒掉》D.《有的人》《大堰河——我的保姆》6.下列句子说法有误的是()A.《有的人》一诗中,作者直接引用了鲁迅的诗句“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这里的“野草”指的是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集《野草》。
B.诗歌按表达方式可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有的人》属抒情诗。
C.《有的人》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增强了诗的艺术效果。
D.《有的人》歌颂的是鲁迅先生的精神,全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二、阅读理解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于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7.一个“骑”字,()A.深刻地揭露了反动统治者骄横的形象和凶暴的本质B.表明擅长某事物的人,反而容易大意,招致失误8.“呵,我多伟大!”这一句()A.表现了自信、自豪B.刻画了反动统治者的外强中干和自我吹嘘的丑态9.“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的含义是()A.全心全意地为广大人民服务B.一心一意地为革命事业而奋斗10.下列诗句各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什么精神?①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教案标题:《有的人》
教材:六年级上册语文
课时:第一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1.了解和认识古代和现代的出色的人物;
2.让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
3.学会正确评价别人。
教学重难点:
1.学生认识古代和现代的出色人物;
2.学生掌握正确评价别人的方法。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PPT、课件等教学辅助工具;
2.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教师将PPT或课件准备好,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制作成课件,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二、展示导入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人物被认为是出色的人呢?他们有哪些优点和特点呢?
三、新课阐述
1.呈现课文内容:教师用PPT展示《有的人》这篇课文,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