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圣诞节和中国春节的对比分析---毕业论文 精品
- 格式:doc
- 大小:69.51 KB
- 文档页数:10
圣诞节和春节对比语文作文首先,在宗教信仰上,圣诞节是基督教徒庆祝耶稣基督的诞辰日,而春节则是中国人庆祝农历新年的传统节日。
因为宗教的不同,这两个节日所传达的意义也有所不同。
圣诞节被视为庆祝耶稣降生的日子,象征着救赎与希望。
人们通过敬拜,礼拜和互赠礼物,来表达对耶稣的爱与感恩。
而春节则是基于中国人对自然的崇拜,它标志着辞旧迎新、追求新气象的开始。
在这个重要的日子里,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祭祀、庆祝活动,希望来年能够有好运、好健康和好事情发生。
其次,在庆祝方式上,圣诞节与春节也展示出明显的差异。
圣诞节的庆祝活动包括千家万户的装饰圣诞树、圣诞卡片的赠送和收集、圣诞老人的探访、举办圣诞派对等等。
而春节则是围绕家庭聚会、祭祀祖先以及亲友间串门拜年等活动展开的。
此外,春节还有许多特色的习俗,比如除夕夜的守岁、舞龙、舞狮、放鞭炮、吃饺子和逛庙会等。
这些活动不仅热闹、喜庆,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话题转换,再谈一谈这两个节日在食物方面的差异。
圣诞节的传统食物是火鸡,通常会用香料和酱汁进行烹饪,搭配着蔬菜和各种甜点。
当然,圣诞节期间还有其他许多美食供人们享用,比如糖果、曲奇饼干和馅饼等。
而春节的传统食物则是饺子,这是因为饺子的形状和金元宝相似,被认为带来财富和好运。
此外,各地还有其他不同的寓意食物,比如年糕、鱼、炸酱面等。
春节期间,餐桌上摆满了各种美食,彰显出浓厚的节日氛围。
最后,这两个节日也有一些共同之处。
首先,它们都是引领家人团聚的重要时刻。
不论是圣诞节还是春节,家人们总是会努力回家团聚,共度这个重要的节日。
其次,它们都是一年中最热闹、喜庆的节日之一。
无论是西方的圣诞节还是东方的春节,人们都会用热闹、喜庆的方式来庆祝。
最后,它们都是增进人与人关系的好机会。
无论是在圣诞节还是春节期间,人们都会互相探望,互相祝福,增进友谊和家庭的和睦。
总结来说,尽管圣诞节和春节都是与家人团聚、分享喜悦的节日,但是它们也存在着一些重大的差异。
跨文化交际背景下中西方传统节日对比研究——以春节和圣诞节为例跨文化交际背景下中西方传统节日对比研究——以春节和圣诞节为例引言:中西方是两个文化背景迥异的地域,而其传统节日深深地反映出了两种文化的差异和特点。
在跨文化交际的今天,对中西方传统节日进行对比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拟以中国春节和西方圣诞节为例,通过对两个传统节日的起源、庆祝方式、象征意义以及人们的参与度等方面的对比研究,分析中西方传统节日在文化交流中的异同,旨在加深人们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与尊重。
一、起源的异同: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起源于古代祭祀太阳的习俗。
它与中国农历的传统开始“立春”相关联,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庆祝。
而圣诞节,作为西方最重要的宗教节日之一,起源于基督教的圣诞诞辰,即耶稣基督的诞生纪念日。
圣诞节定在公历12月25日,是西方的国家法定假日。
二、庆祝方式的差异:1. 聚会与亲友团聚:春节是一个家庭团聚的节日,中国人会赶回家与亲友团聚,共同庆祝新年的到来,享受家庭温暖和亲情。
而圣诞节则更强调朋友和社交圈子的重要性,人们常常会组织圣诞派对或聚餐,与朋友欢度节日。
2. 饮食差异:春节期间,中国人会品尝各种传统美食,如饺子、年糕、汤圆等;圣诞节西方人则以火鸡、圣诞布丁、蛋酒等为主的丰盛大餐。
3. 礼物的赠送:春节期间,中国人常常会准备红包、礼品等送给家人和亲友,以表达对他们的祝福;而圣诞节则是西方人相互交换礼物的日子,人们通过互赠礼物来表达友情与关爱。
三、象征意义的异同:1. 春节:春节代表着中国人对新的一年的祝福和期待,有祛旧迎新的意味。
中国人会展开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如放鞭炮、舞龙舞狮、祭祀祖先、贴对联和赏花灯等,这些活动寓意着驱邪、求福、趋吉避凶。
2. 圣诞节:圣诞节是基督教文化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象征着耶稣基督诞生的喜悦和希望。
人们会装饰圣诞树、挂圣诞袜,交换礼物和圣诞卡片,还会举办圣诞音乐会和阅读圣经等。
四、参与程度的异同:春节对于中国人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每个人都会积极参与到庆祝活动中去,而且通常会放长假,享受与家人团聚的时光。
中国的春节和西方的圣诞节的区别
圣诞节与春节是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产物,一个是基督宗教的礼仪传统,一个则是几千年的民间传统。
虽然大家都在这寒冬的季节里创造了一种温馨气氛,在辞旧迎新中寄托着感恩与希望,但是春节和圣诞还是迥然不同的。
从时间上看:西方人的年节,大致是由圣诞到新年,前后一周;中国的旧历年(现称春节)则是早早从吃一口那又黏又稠又香又热的腊八粥时,就微薄地听到了年的脚步。
这年的行程真是太长太长,直到转年正月十五闹元宵,在狂热中才画上句号。
算一算,四十天。
从象征物看:西方人的年节圣诞树象征伊甸园的“乐园树”,也就是生命之树,永恒之树,树上挂的小甜饼象征赎罪,点亮的蜡烛象征基督,整个的寓意具有感恩与希望,对新年的丰收和平安充满期盼。
中国年节的瓶子、苹果表示平安,金鱼表示富裕,瓜蔓表示儿孙的绵延,桃子表示长寿,马蜂与猴表示封侯加官,鸡与菊花都表示吉利吉祥,年糕可以用来表示高高兴兴,其全部意义表现了对喜庆、吉祥、平安、团圆、发财、兴隆、加官、进禄、有余、长寿的追求。
从表现形式看:中国人的年节无论衣食住行,言语行为,生活的一切,无不充溢着年的内容、年的意味和年的精神。
且不说鞭炮、春联、福字、年画、吊钱、年糕、糖瓜、元宵、空竹、灯谜、花会、祭祖、拜年、压岁钱、聚宝盆等等这些年的专有的物事,单说饺子,原本是日常食品,到了年节,却非比寻常。
从包饺子“捏小人嘴”到吃“团圆饺子”,都深深浸染了年的理想与年的心理。
这样,一切好吃好穿好玩以及好的想法,都要放在过年上。
平日竭力勤俭,年时极尽消费,原因是使生活靠向理想的水平。
过年是人间生活的顶峰,也是每个人特别是孩子一年一度憧憬的梦。
【标题】西方圣诞节和中国春节的对比分析【作者】侯俊如【关键词】圣诞节春节传统节日中西文化差异【指导老师】程琼张婕【专业】英语【正文】一、前言节日,是世界人民为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共同创造的一种民俗文化,是世界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日常生活的浓缩和精华,放映出一个民族文化中最精致、最具代表性的一面。
而传统节日作为一种行为层面的传统文化,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强大的文化凝聚力与生命力,有时甚至与文化精神、民族精神相联系,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西方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传统文化,节日文化是中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各民族的文化渊源。
比较节日的风俗习惯,我们可以对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进行直接的、多方面的探索。
习俗是长期的文化积定与约定俗成的结果,是一个社会或民族在特定的地理和人文环境中发展和承袭下来的,是一种典型的历史文化现象。
通过习俗这个窗口,我们可以了解一个民族和它的文化。
一个民族越是历史悠久,其节日就越是纷繁复杂,相应的节日文化也就越是丰富多彩,中国的春节和西方的圣诞节都是东西方特别重要的节日,在中西方都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和意义,具有中西方文化的代表性,是探讨中西方节日文化习俗差异的典型,由于各方面原因的综合,使它们有着诸多共同点和不同点,反映着各自民族文化的内涵,通过对西方圣诞节和中国春节的对比,可以发现这是一扇窥视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迷人窗户,我们可以找到这两个节日之间的不同点和相同点,进而可分析探究存在这些差异的各种原因,最后给我们一些重要的启示。
圣诞节代表着西方的许多内在文化,通过对圣诞节的探究,我们能够看到些许西方文化的优秀成果和先进理念,并理性地、有区别地加以借鉴和吸收;而春节是我们由来已久的传统节日,通过对中国春节的探究,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一些传统文化,同时弘扬和保护本民族节日文化的精髓,把我们自己的优秀文化发扬光大,并传播出去;通过对圣诞节和春节的对比研究,我们又可以把中西方节日文化加以融合理解,同时扬长避短,吸取并利用彼此节日文化的精髓来完善自己,以避免在跨国际交流中造成不必要的文化冲突,为人们更好地进行沟通奠定良好的文化基础。
中国春节与西方圣诞节之比较中国春节和西方圣诞节是两个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重要节日,它们在庆祝方式、文化内涵和现代变迁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但都承载着各自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中国春节和西方圣诞节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起源于上古时代的岁首祈年祭祀,后来演变为团圆、祈福和平安的节日。
圣诞节则是西方基督教国家的传统节日,是为了纪念耶稣基督的诞生。
两个节日在历史长河中都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成为了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节日。
在庆祝方式上,中国春节和西方圣诞节有着显著的区别。
春节期间,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传统活动,如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等,以祈求新年的好运和幸福。
家庭成员会团聚在一起,共度佳节,同时也会互相赠送礼物。
而圣诞节则以基督教徒为主的庆祝活动,人们会在家中布置圣诞树、挂上各种圣诞装饰品,以及唱圣诞歌曲、交换礼物等,表达对耶稣基督的敬仰和感恩。
中国春节和西方圣诞节都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春节作为中国文化的象征,体现了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尊老爱幼的美德以及对生命的热爱。
而圣诞节则反映了西方文化中对宗教信仰的尊重和对个体价值的重视,同时也表现出人们向往和平、感恩生活的情感。
在现代社会中,中国春节和西方圣诞节的地位和作用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两个节日都成为了世界性的重要节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和参与。
两个节日也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现代文明的影响,比如春节逐渐有了商业气息,而圣诞节也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性发展。
中国春节和西方圣诞节虽然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庆祝方式,但它们都是各自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和人类智慧。
在当今社会,我们应更加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节日,让它们在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我们也要传承和弘扬各自的文化传统,为未来的世界注入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元素。
中国春节和西方圣诞节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传统节日,它们在历史渊源、庆祝方式和文化内涵等方面都存在巨大的差异。
中西方传统节日差异背景: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
这是一个文化多元化的时代,古老而深邃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传。
在这个社会中,西方文化也很快得渗透到了我们国家,这段时间里,中国境内的文化元素异彩纷呈,各种文化在交流中融合并发展,这无疑是一个好事,因而这些信息也因为全球化的发展而得以传播。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选择了最具代表性的春节和圣诞节开始进行研究调查。
过程方法:一、中西节日的起源与形成差异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中国是一个有着古老东方文明的国家。
其悠久的历史和优良传统为传统节日的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作为一个农业国,中华文化深深根植于农业。
因此,农业活动使得节日更具有地方性色彩。
春节与一些农业活动,如种植、收获,有着密切的联系。
作为中国最重要的节日,春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来不断进化的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传说和传统。
西方传统节日的起源: 在西方国家,宗教是文化和社会的中心。
人们的思想可以通过宗教来反应。
与此同时,宗教通过人类对上帝或精神的信仰控制着他们。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宗教存在于各行各业。
因此,节日与基督教有着密切的联系,除了圣诞节,复活节也与宗教有关。
二、中西节日庆祝方式差异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源于秦朝, 定于每年农历的一月一日, 从农历12月23日开始, 人民开始开展各种庆祝方式, 一直持续到元宵节。
春节的习俗繁多, 如大扫除、吃团圆饭拜年、放鞭炮, 舞狮子等。
总之, 不论是大街小巷, 都笼罩着一股浓浓的喜庆气氛。
而西方, 他们崇尚的是过圣诞节。
相比之下他们过年的方式就浪漫多了, 交换礼物,寄圣诞卡,这都使圣诞节成为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日子。
与春节一样圣诞节也表示新的一年即将到来。
12月25日这一天,各教会都会分别举行崇拜仪式。
天主教与东正教举行圣诞弥撤,新教举行圣诞礼拜。
有些教会的庆祝活动从午夜零点就开始。
除崇拜仪式外,还演出圣诞剧,表演耶稣降生的故事。
三、中西方节日文化比较之饮食差异比较国传统节日中的饮食是趋于感性的, 讲究色、香、味俱全。
传统美圣诞节和中汉族春节的比较[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传统美圣诞节和中汉族春节的比较传统美圣诞节和中汉族春节的比较摘要:圣诞节是美国最重要的节日,而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它们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同事又代表了人们的期望与希冀。
本文从它们的起源,庆祝方式比较了春节和圣诞节的异同,指出了两者的共同点。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庆祝圣诞节,而忽视了春节,我们应该重视这个问题,以免传统节日的淡化。
关键词:春节圣诞节异同比较 1.引言圣诞节与春节是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产物, 两者都在那寒冷的季节里创造了一种温馨气氛, 在辞旧迎新中寄托着感恩和希望。
本文就两个节日的来源、庆祝方式进行了对比,比较了两种节日的异同。
2.起源2.1圣诞节的起源月25 日的圣诞节是一个令人快乐的宗教性节日,是基督徒庆祝基督教创始人基督出生的日子,爱、家庭和归属感是重要的主题。
据基督教徒的圣书《圣经》上说,上帝决定让他的独生子耶稣基督投胎人间,在人间生活,以便人们能更好地了解上帝,学习热爱上帝和更好地相互热爱。
耶稣出生的具体日期已不得而知。
早期的罗马日历(公元336 年)把圣诞节定在了12 月25 日,这是首次提到的耶稣出生的特殊日子。
到了12 世纪圣诞节成为基督教最重要的庆典,他开始成为一项严肃的宗教庆典,后来非宗教性质的装饰、赠送礼品,盛宴开始流行[1]。
2.2春节的起源春节大约有四千多年的历史。
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只是从1913年才开始的。
春节是一年中最热闹、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春节又称“年”。
传说太古时代有一个叫“年”的怪兽,头上长着触角,凶残无比,每到寒气将尽,新春快来之时,就要出来残害人畜,毁坏家园。
人们为了防御它,就聚到一起,利用“年’,泊红怕响的特点,用贴“桃符”(春联),“爆竹”的办法把它吓走。
长期以来习以为俗。
并且每逢春节,人们总对新的一年寄托着无限的希望。
3.庆祝方式圣诞节和春节在庆祝方式上的一个共同点,就是两者持续时间都比较长。
圣诞节作文中国春节与圣诞节的差异《中国春节与圣诞节的差异》在一年的众多节日里,中国的春节和西方的圣诞节无疑是最受瞩目的两个。
这两个节日就像是两颗璀璨的明珠,各自在不同的文化天空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先来说说咱们中国的春节吧。
每到春节临近,那氛围可真是热闹非凡。
大街小巷,早早地就挂满了红灯笼,那红啊,红得鲜艳,红得喜庆,仿佛要把整个世界都染成欢乐的颜色。
而且,你知道吗?每家每户都会进行一次彻彻底底的大扫除。
这可不是简单的扫地拖地,而是要把家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打扫得一尘不染。
我记得有一年春节前,我家打扫卫生,我被分配去擦窗户。
那窗户上的灰尘啊,厚厚的一层,我先用湿布擦了一遍,再用干布擦,来来回回好几遍,累得我腰酸背痛。
但是当我看到那干净得能照出人影的窗户时,心里别提多有成就感了!春节的时候,还有一件特别重要的事儿,那就是买年货。
超市里简直是人挤人,大家都在抢购各种好吃的、好玩的。
我跟着爸妈一起去,推着满满的购物车,里面装满了糖果、水果、坚果,还有各种各样的对联和福字。
我最喜欢的就是挑选那些花花绿绿的糖果,每一种都想尝尝。
到了除夕夜,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丰盛的年夜饭。
那桌上的菜啊,多得数都数不过来。
有香喷喷的红烧肉,油亮亮的烤鸭,还有鲜美的鱼,寓意着“年年有余”。
大人们一边吃一边聊天,我们小孩子则眼睛盯着电视,等着春晚开始。
当新年的钟声敲响,外面的鞭炮声瞬间响成一片,烟花在夜空中绽放出绚丽的色彩,那场景简直太美了!再看看西方的圣诞节,那又是另一番景象。
一进入 12 月,城市的街头就开始弥漫着浓浓的圣诞气息。
商店的橱窗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圣诞装饰品,有挂满礼物的圣诞树,有可爱的圣诞老人,还有拉着雪橇的驯鹿。
家家户户也都会在家里摆上一棵圣诞树,然后精心地装饰它。
我有个朋友,他们家每年都会一起装饰圣诞树。
他们会挂上五颜六色的彩灯,还有各种形状的彩球和小铃铛。
在树的顶端,一定会放上一颗闪亮的星星。
平安夜那天,孩子们都会早早地把袜子挂在床头,满心期待着第二天早上能收到圣诞老人送来的礼物。
中国春节和西方圣诞节的异同分析中国春节和西方圣诞节是两大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重要节日。
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春节的庆祝活动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而西方的圣诞节以宗教和商业化的庆祝方式闻名全球。
本文将对中国春节和西方圣诞节的异同进行分析。
一、历史渊源1.中国春节:中国春节,又被称为农历新年或正月初一,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尧、舜时期的岁首祭祀活动。
随着历史的演进,春节逐渐成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庆祝时间根据农历变化,通常在一月底或二月初。
2.西方圣诞节:西方圣诞节起源于基督教的耶稣降生庆祝活动,庆祝时间固定在每年的12月25日。
圣诞节由天主教会于公元336年正式确定为宗教节日,后来逐渐演变成为以庆祝耶稣诞生为中心的家庭和社交活动。
二、庆祝方式1.中国春节:中国春节的庆祝活动多种多样,其中最重要的是家庭团聚。
人们会返回家乡与家人共度新年,共享丰盛的年夜饭。
此外,春节期间还有舞龙舞狮、燃放烟花爆竹、戏曲演出、逛庙会等各种庆祝活动。
2.西方圣诞节:西方圣诞节的庆祝方式主要包括与家人和朋友一起吃圣诞晚餐,交换礼物,装饰圣诞树,放置圣诞袜等。
此外,教堂也会举行宗教仪式,人们唱颂歌曲,庆祝耶稣降生。
三、文化意义1.中国春节:中国春节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深厚的意义。
它代表着新的开始和希望,人们在春节期间会祈求神灵保佑来年平安和繁荣。
春节还是人们传承家族文化、强调家庭团结和尊老爱幼的时刻。
2.西方圣诞节:西方圣诞节在宗教和文化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象征着基督教的核心价值观,是人们回顾过去一年,反思自身,并表达爱和友善的时刻。
圣诞节也是商业化最为发达的节日之一,人们经常选择这个时候购买礼物并表达感恩之情。
四、食品文化1.中国春节:中国春节是一个丰盛的饮食时刻,家人们会准备各种美食,如饺子、年糕、鱼等,寓意着团圆和富贵。
此外,过年期间还有许多传统的糖果、糕点和水果供人品尝。
2.西方圣诞节:西方圣诞节的传统美食包括火鸡、圣诞布丁、姜饼人等。
中国春节和西方的圣诞节文化差异中国春节和西方圣诞节是两个世界上最重要的节日。
尽管它们在不同的文化和宗教背景下形成,并具有独特的传统和意义,但它们都带来了家庭团聚、美食享受和礼物交换等共同的愉悦氛围。
然而,中国春节和西方圣诞节之间仍然存在许多文化差异,这些差异体现在习俗、饮食、礼仪等方面,本文将对这些方面进行比较和分析。
一、起源和历史中国春节和西方圣诞节在历史和起源方面存在显著的不同。
中国春节始于古代的农业社会,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和周朝早期。
据传,当时人们将灶王爷赶走,举行祈福和谢神仪式,以期新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而西方的圣诞节则起源于基督教,用来庆祝耶稣基督的诞生。
据圣经记载,基督诞生在犹太人的伯利恒镇,天使在天空中高唱赞美诗。
基督教徒认为这是世间发生的最伟大的奇迹之一,为此他们举行了圣诞节来纪念这一事件。
二、长相思和圣诞老人中国春节和西方圣诞节在形象和人物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
在中国文化中,长相思是一个重要的传统形象。
相传,长相思住在月亮上,他负责解析人间的喜怒哀乐,传达着人们的祝福和忧伤。
中国人也认为,春节期间,长相思会降临人间,为人们带来祝福和幸福。
而在西方圣诞节,一个更为著名的人物是圣诞老人。
圣诞老人的形象始于中世纪的欧洲,当时人们普遍认为,他是一个穿红袍、骑驯鹿的老人,会在圣诞节前夜来到孩子们的家中,把礼物放在袜子里。
三、红包和礼物中国春节和西方圣诞节在礼物交换方面也有很大的不同。
在中国,亲友之间的礼物交换通常采用红包方式。
红包是一个红色封套,里面装有现金,象征着好运和幸福。
在春节期间,亲友之间通常互相赠送红包,使彼此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
而在西方国家,礼物折扣通常会在圣诞节前夕开始出现,使供不应求的商品在商店中排成长队。
当然,圣诞节期间亲友之间也有礼物交换的习俗,但礼物通常是在圣诞节当天送出,采用现成的或特别定制的包装盒。
四、美食和贺年糕中国春节和西方圣诞节在美食方面也非常不同。
春节与西方的圣诞节对比春节和圣诞节作为两个重要的节日,分别在中国和西方国家深受人们喜爱。
尽管两者都是庆祝节日,但从传统、活动、氛围等方面来看,春节和圣诞节却有着鲜明的差异。
一、传统与历史背景春节,也被称为中国农历新年,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它源于古代中国的祈福习俗,追溯到数千年前的春耕祭祀,承载了丰收和新年希望的寓意。
春节以农历正月初一为起始,一般持续十五天,期间有祭祀祖先、贴春联、舞龙舞狮、放鞭炮等一系列庆祝活动。
圣诞节,是西方基督教国家庆祝耶稣基督诞生的节日。
历史上,圣诞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四世纪的罗马帝国,它在基督教的影响下逐渐发展成为现代节日。
圣诞节定在每年的12月25日,人们通常会去教堂参加宗教仪式,并进行家庭聚会和交换礼物的传统庆祝活动。
二、庆祝活动与习俗1. 春节的庆祝活动春节期间,中国人会重视家庭团聚,往往会返乡与家人共度佳节。
其中最重要的习俗之一是全家人一起享用丰盛的年夜饭,品尝各种传统美食,如饺子、年糕、汤圆等。
此外,人们还会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舞龙舞狮等寓意着吉祥如意的活动。
传统的拜年习俗也很重要,亲戚朋友互相拜访,送上新年祝福。
2. 圣诞节的庆祝活动圣诞节期间,西方国家的人们会张贴彩色装饰物,如圣诞树、彩灯等,给人们带来节日的气氛。
家人和朋友会聚在一起,分享节日盛宴,而火鸡则成为除夕晚餐的传统食物。
此外,圣诞老人也是圣诞节最具代表性的符号之一,他在夜间骑着驯鹿,给孩子们送礼物。
交换礼物是圣诞节不可或缺的活动,人们相互表达关爱和祝福。
三、节日氛围与意义1. 春节的氛围与意义春节是中国最重要、最具欢乐气氛的节日之一。
在整个春节期间,城市和乡村都会装饰一新,充满了节日的气氛。
人们追求团圆和吉祥,希望新的一年能够平安、幸福。
春节也象征着辞旧迎新、祭祖祈福的传统文化,通过各种庆祝活动,人们表达对过去一年的感恩和对未来的期望。
2. 圣诞节的氛围与意义圣诞节在西方国家被认为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也是商业活动最为繁忙的时期之一。
圣诞节和传统春节对比作文首先,圣诞节是西方国家最显著的传统节日之一,于每年12月25日庆祝。
它是为了纪念耶稣基督的诞生而设立的。
在圣诞节来临之际,家庭会装饰圣诞树并挂上彩灯、花环和饰品。
人们互相赠送礼物,表达对亲友的祝福和关爱。
此外,人们还会举行圣诞大餐,通常是火鸡或烤鸭,并分享圣诞布丁等传统食物。
在圣诞节期间,还有各种活动,如圣诞音乐会、打扮成圣诞老人进行街头巡游等。
最重要的是,圣诞节是一个家庭团聚和表达爱的时刻。
相比之下,传统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于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庆祝。
春节是庆祝农历新年的开始,同时也是向祖先祈福,团圆和展望未来的时刻。
在春节前夕,家庭会彻底清洁房屋,并贴上春联和红对联,以驱邪并迎接新的一年。
此外,人们会贴窗花和挂灯笼,用红色装饰来象征幸运和繁荣。
在除夕晚上,家人会共同享用年夜饭,并等待午夜到来,以烟花爆竹和鞭炮迎接新年的到来。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穿新衣服和戴新鞋,以求新年的好运和吉祥。
此外,春节还有拜年、送红包、舞龙舞狮和猜灯谜等传统活动。
尽管圣诞节和传统春节在庆祝的时间、起源和宗教意义上存在差异,但它们也有一些共同之处。
首先,两个节日都强调家庭团聚和亲情。
无论是圣诞节还是春节,人们都会尽力回到家乡与家人共度佳节,分享温暖和快乐。
其次,圣诞节和春节都与赠送礼物和表达祝福相关。
在圣诞节,人们通常会给家人和朋友送上礼物,以表示对他们的爱和感激。
而在春节,长辈会给晚辈发红包,传递祝福和财富,从而加强亲密关系。
最后,无论是圣诞节还是春节,都有各种各样的传统食物和美食。
在圣诞节,人们喜欢吃火鸡、糖果和饼干等甜食。
而在春节,人们则非常喜欢吃饺子、汤圆和年糕等传统美食。
然而,圣诞节和传统春节也有一些显著的不同之处。
首先,圣诞节更加强调个体的宗教意义,而传统春节更加强调集体和祖先的祝福。
圣诞节的起源与耶稣的诞生有关,因此在西方国家中有着深厚的宗教色彩。
而传统春节的起源与农历新年和华夏神话有关,更加注重祖先的崇拜和对祖先祝福的传统。
中国春节和西方圣诞节文化差异浅析摘要:一个名族传统的节日反映了这个名族的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与西方的文化不一样,本文通过中国的春节和西方的圣诞节的比较,来揭示中西文化的差异。
关键词:春节圣诞节文化差异节日是指特殊社会文化意义并穿插于日常生活之中的文化活动,是人们丰富多彩的生活展现,是各民族经济、文化、宗教等综合因素的总结和延伸。
近年来,西方的节日不断传入中国,如情人节、圣诞节、感恩节等,颇受大众青年的喜爱,成为现代社会的新热点。
而一个名族传统的节日正好反映了这个名族的文化。
1 春节是节日气氛浓,欢庆时间长,庆祝内容多,重视程度高的一个节日,西方圣诞节有着浓厚的宗教色彩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也有很多独具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
而春节是这些节日中节日气氛浓,欢庆时间长,庆祝内容多,重视程度高的一个节日。
在古代,春节是来源于丰收祭祀活动。
在夏朝之前,中国的农业复种率很低,一年谷物只能成熟一次。
所以当农民收获了庄稼准备下一次播种的时候,都会举行仪式来表达自己的高兴之情,同时也希望下一年风调雨顺,这就是春节的起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规定每年公历的一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为春节。
在中国,春节具有浓厚的农业色彩。
中国长期处于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和封建社会,在科技和生产水平十分落后的情况下,农民要想取得好的收成,就必须了解和依赖每年的天气。
慢慢地,农民们认识到了春生,夏长,秋收和冬藏的自然农作物规律,并逐渐总结出了二十四节气。
春节处在农历的岁首,正是人们收获完了农作物农事比较清闲的时候。
这使得人们有充足的时间来举行农祀活动。
人们通常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举行这些农祀活动。
人们举行这些农祀活动来表达对农神的感谢,并且祈求来年获得大丰收。
同时,人们又得以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而且也能在农事之余进行娱乐和休息,为下一年繁忙的农事活动做准备。
而西方圣诞节的起源是有着宗教色彩的。
西方国家一般先是形成宗教,然后才各自形成自己的国家,这使得西方国家节日的形成大都具有宗教色彩。
中西方节日文化之比较以春节与圣诞节为例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各种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节日文化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春节和圣诞节分别是中西方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节日,它们承载着各自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体现了中西方文化的独特魅力。
本文旨在通过对春节和圣诞节的比较分析,探讨中西方节日文化的异同,以期增进对中西文化的理解和尊重,推动跨文化交流与发展。
文章将首先简要介绍春节和圣诞节的历史背景、主要庆祝方式以及文化象征意义,然后从庆祝时间、庆祝方式、文化内涵和社会功能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最后总结中西方节日文化的共同点和差异,并探讨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通过这一研究,我们不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西方文化的独特魅力,还可以为跨文化交流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春节与圣诞节的起源与发展春节,又称为中国新年,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
据历史记载,春节起源于古代的岁首祈岁祭祀,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
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都会举行各种庆贺新春的活动,如除旧布新、驱邪攘灾、拜神祭祖、纳福祈年等,形式丰富多彩。
随着时间的推移,春节的习俗逐渐丰富和发展,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知的春节庆祝活动,如贴春联、放鞭炮、吃年夜饭、发红包等。
这些习俗既体现了中国人对家庭、对祖先、对神灵的尊重和敬仰,也寄托了他们对新一年的美好期待和祝福。
而圣诞节,则是西方世界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主要庆祝耶稣基督的诞生。
据《圣经》记载,耶稣是上帝的儿子,他在公元元年降生在罗马帝国的犹太行省伯利恒。
为了纪念耶稣的诞生,每年的12月25日,西方国家都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
在圣诞节期间,人们会装饰圣诞树、挂圣诞袜、唱圣诞歌、吃圣诞大餐等。
还有圣诞老人送礼物的传统,寓意着希望人们在新的一年里能够收获幸福和快乐。
这些习俗和庆祝方式,不仅反映了西方人对宗教信仰的虔诚,也体现了他们对家庭、对友谊、对和平的珍视和追求。
浅析中国春节和西方圣诞节的文化差异2009级文传2班白莎莎摘要:统节日文化是民族文化构成诸要素中最具普泛性、丰富性的要素。
中国的春节和西方的圣诞节是两个民族最重的两个节日。
众所周知,中国是个古老的民族,西方很多国家都是年轻的国家,例如美国。
不同的文化沉淀,造就给民族之间不同的节日文化,独具一格的鲜明特色和自成体系的丰富内容,以及多姿多彩的表达和习俗。
关键字:农业宗教旅游1.起源文化起源的差异传统节日积淀了各个国家悠久的历史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从历史的起源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节日起源很多跟农业耕种和有关,我国重要的节日都是重要的农业行为进行的节气。
中国的春节起源有很多中说法,无论是信仰起源说,一到春节,家家户户放鞭炮、贴对联、挂红灯、贴福字、守岁、拜年;还是历法起源说,相传,在古时候,有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就想了很多方法制定了历法,春节就成了一周年的起日始,新旧交替的日子,当然受到了足够的重视。
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形式下,人们都是为了祈求来年的农事风调雨顺。
过去,农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然条件,粮食产量非常低。
农产品的匮乏使春节成为人们祈求农业丰收的节日,也是人们满足吃喝最向往的日子,这种传统风俗习惯一直到现在也是广为受用的(现在我们也祈求好的工作)。
圣诞节”这个名称是“基督彌撒”的缩写。
彌撒是教会的一种礼拜仪式。
圣诞节(christmas)是基督教的一个重要的节日,定于每年12月25日,纪念耶稣基督的诞生(耶稣的出生是有一段故事的,耶苏是因着圣灵成孕,由童女马利亚所生的。
神更派遣使者加伯列在梦中晓谕约瑟,叫他不要因为马利亚未婚怀孕而不要她,反而要与她成亲,把那孩子起名为“耶稣”,意思是要他把百姓从罪恶中救出來),因而又名耶诞节,同时也是普遍庆祝的世俗节日。
与中国相比,西方大多数国家是一畜牧业为主,不像古老的中华民族长期定居以农耕为主。
所以西方的人们对节气的重视不如中国,西方圣诞节的由来是渲染了浓厚的宗教色彩,由于长期的不稳定生活,西方人们总是在这个全国欢庆的日子注重宗教活动,追求内心的安宁,圣诞节这天世界所有的基督教会都举行特別的礼拜仪式。
英语作文中国春节与西方圣诞节的比较与对比The Comparison and Contrast Between Chinese Spring Festival and Western ChristmasAs two significant cultural events, the Chinese Spring Festival and Western Christmas share a great deal of similarities but also have their unique characteristics. Both festivals are steeped in tradition and are celebrated with much joy and enthusiasm. The first striking similarity between these two festivals is their focus on family. The Spring Festival in China is a time for families to reunite, regardless of how far they may be from home. Similarly, Christmas in the West is a time for families to gather, exchange gifts, and enjoy a festive meal together. The sense of warmth and belonging that these festivals bring to families is universal.However, the origins and traditions surrounding these festivals differ greatly. The Spring Festival, also known as the Chinese New Year, marks the beginning of a new lunar year. It is a time for cleansing and renewal, symbolizing the hope for a prosperous and happy year ahead. The festival is filled with various customs, such as setting off fireworks, giving red envelopes, and eating reunion dinners.On the other hand, Christmas has a religious origin, celebrating the birth of Jesus Christ. It is a time for Christians to remember the teachings of Jesus and to give thanks for the blessings in their lives. The festival is marked by the exchange of gifts, caroling, and the decoration of homes with Christmas trees and other festive adornments.Another notable difference is the duration of the celebrations. The Spring Festival celebrations in China last for several days, with each day having its own special significance and customs. In contrast, Christmas celebrations in the West are typically concentrated on Christmas Eve and Christmas Day, although the festive spirit may continue for a few days afterwards.In conclusion, while the Chinese Spring Festival and Western Christmas share a common focus on family and joy, they differ significantly in their origins, traditions, and duration of celebrations. Both festivals are deeply ingrained in their respective cultures and represent a time of reunion, joy, and hope for a better future.。
【标题】中国春节与西方圣诞节的文化对比研究【作者】汪庆【关键词】春节圣诞节由来习俗意义【指导老师】白敏卢静【专业】英语【正文】一、前言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存在着各个方面的差异,传统节日文化是其中重要的一项,而中西方节日文化也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第一大节日,它在中华文明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圣诞节对于西方国家的人民来说,也是全民性的节日,是西方国家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
这两大节日分别是中西方两个重要的节日,具有中西方文化的代表性,是探讨中西方节日文化差异的典型。
本文主要包括介绍春节与圣诞节的不同历史由来,春节与圣诞节的传统习俗对比,春节与圣诞节的节日意义三大方面内容,通过对比研究春节与圣诞节这两大节日,有助于英语学习者了解中西方节日文化差异,借鉴和吸取外来文化中的优秀成果,同时更好地掌握中国的节日文化、把握本民族的节日文化特征,重视中国悠久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
二、春节与圣诞节的不同历史由来(一)中国的春节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有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的第一大节日,在中华民族文化体系中有着特殊的位置。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节日,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
春节在不同时代有不同名称。
在先秦时叫“上日”、“元日”、“改岁”、“献岁”等;到了两汉时期,又被叫为“三朝”、“岁旦”、“正旦”、“正日”;魏晋南北朝时称为“元辰”、“元日”、“元首”、“岁朝”等;到了唐宋元明,则称为“元旦”、“元”、“岁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
①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是在民国成立以后。
1911年12月31日,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在发布的《内务部关于中华民国改用阳历的通谕》中,明确将年节称为“春节”。
到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进一步明确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春节”之名正式列入中国节日法典。
浅析中国春节和西方圣诞节的文化差异中国春节和西方圣诞节是两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它们代表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和习俗。
本文主要从历史由来、文化内涵、庆祝方式以及家庭聚会等方面进行浅析,以探讨二者之间的文化差异。
首先,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农历新年的开始。
春节起源于古代对自然变化的崇拜,具有浓厚的宗教氛围。
相比之下,圣诞节起源于基督教的传统,是纪念耶稣基督诞生的节日。
因此,春节更加注重和谐共处、尊重祖先、尊重自然;而圣诞节则更加注重宗教精神、家庭团聚、爱与分享。
其次,春节和圣诞节的文化内涵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春节是中国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融合了众多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并赋予了丰富的象征含义。
它代表了辞旧迎新、祈求丰收、祭祀祖先、防灾避邪等多种寓意。
而圣诞节则强调家庭团聚、爱与善良的价值观,主要通过交换礼物和享用美食来传达这些意义。
再次,春节和圣诞节的庆祝方式也存在一些差异。
春节通常持续15天,期间人们会举办各种庆祝活动,如祭祀祖先,贴对联,放鞭炮,舞龙舞狮等。
同时,春节还有压岁钱和年夜饭等传统习俗。
相比之下,圣诞节通常在12月25日举行,人们通常会装饰圣诞树,互赠礼物,高唱圣诞颂歌,以及举行家庭聚会等。
最后,家庭聚会对于春节和圣诞节来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中国,春节是家人团聚的重要时刻,人们通常会返乡和家人一起吃年夜饭,一家人欢聚在一起迎接新年的到来。
而在西方,圣诞节也是一个重要的团聚时刻,人们通常会回家与家人共度圣诞节,交换礼物,享受丰盛的大餐。
综上所述,中国春节和西方圣诞节的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历史由来、文化内涵、庆祝方式和家庭聚会等方面。
春节注重传统、宗教与自然,强调尊重祖先与辞旧迎新;而圣诞节更强调宗教精神、家庭团聚、爱与分享。
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和习俗,加深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了解和交流。
圣诞节与春节对比作文首先,圣诞节是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庆祝时间是每年的12月25日。
这一天是耶稣基督的诞生日,因此被基督教世界广泛庆祝。
圣诞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四世纪,最初是在教堂中庆祝的宗教节日,但现在已经成为了全球性的节日,不论是否信仰基督教,人们都会参与其中。
与圣诞节不同,春节是中国的最大传统节日,庆祝时间在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一。
春节起源于古代的续年祭祀活动,是古代人们庆祝新年、祈求丰收的一种方式。
与圣诞节一样,春节也是一个家庭团聚的节日,人们通常会回到家中与家人一同庆祝。
在中国,春节的庆祝活动通常从除夕开始,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结束,这是一个长达15天的节日。
在庆祝方式上,圣诞节和春节有着明显的差异。
圣诞节的庆祝活动主要包括家庭聚餐、互送礼物、圣诞树和装饰品、圣诞老人等等。
人们在庆祝圣诞节时,通常会装饰自己的家,挂上彩灯和圣诞饰品,给家中添上节日的气氛。
此外,圣诞节还有一项重要的传统活动——交换礼物。
人们会提前购买礼物,然后在家庭聚餐时相互交换。
相比之下,春节的庆祝方式则更加多样且庄重。
春节期间,中国人民会进行一系列独特的习俗,比如贴年画、挂灯笼、放鞭炮、舞龙舞狮、拜年等等。
其中最重要的一项习俗是家人团聚。
无论身在何处,人们都会努力回到家中与家人共度佳节。
此外,人们还会向长辈拜年,这是一种尊重和祝福的表达方式。
在春节期间,家庭团聚是最重要的事情,因此人们通常会努力安排好的行程,确保全家人都能齐聚一堂。
另外,圣诞节和春节还有不同的象征物和食物。
在圣诞节期间,人们会摆放圣诞树,并在树上挂上各种彩灯和装饰品。
圣诞老人也是圣诞节重要的象征之一,他通常会给孩子们送上礼物。
至于食物方面,圣诞节会有一顿盛大的圣诞晚餐,烤火鸡、圣诞布丁、蔬菜沙拉等都是传统的圣诞节食物。
而春节的象征物和食物则不同于圣诞节。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贴红色的年画和对联,用以驱邪避祸和祈求来年平安。
此外,人们还会挂上红灯笼和春联,用来庆祝新春的到来。
Chinese-western Cultural Difference of ChineseNew Year and Christmas从春节和圣诞节看中西方文化差异ContentsAbstract (in Chinese) (I)Abstract (in English) (II)I.Introduction (1). The history of the Spring Festival (1). The history of Christmas (3)III comparison of the Spring Festival and Christmas (5). The similarities of the Spring Festival and Christma s (5)2.1.1. Joyous atmosphere (5)2.1.2. Family reunion (5)2.1.3. Commercialization (5). The differences of the Spring Festival and Christma s (5)2.2.1. Time (6)2.2.2. Celebration and decoration (6)2.2.3. Food (12)2.2.4. Connotations of gifts (13)2.2.5. Taboos and superstitions (15)III.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Chinese-western festival (16). The spirit of the Spring Festival and Christmas (17). The aim of the traditional festival (18)IV. The reasons for differences of the Spring Festival and Chri stmas (19). Religion and belief (19). Ethical culture (20)VI. The interaction of the Spring Festival and Christmas (2)1VI (21)Notes (22)Bibliography (23)摘要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存在着各个方面的差异,传统节日文化是其中重要的一项。
【标题】西方圣诞节和中国春节的对比分析【作者】侯俊如【关键词】圣诞节春节传统节日中西文化差异【指导老师】程琼张婕【专业】英语【正文】一、前言节日,是世界人民为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共同创造的一种民俗文化,是世界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日常生活的浓缩和精华,放映出一个民族文化中最精致、最具代表性的一面。
而传统节日作为一种行为层面的传统文化,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强大的文化凝聚力与生命力,有时甚至与文化精神、民族精神相联系,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西方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传统文化,节日文化是中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各民族的文化渊源。
比较节日的风俗习惯,我们可以对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进行直接的、多方面的探索。
习俗是长期的文化积定与约定俗成的结果,是一个社会或民族在特定的地理和人文环境中发展和承袭下来的,是一种典型的历史文化现象。
通过习俗这个窗口,我们可以了解一个民族和它的文化。
一个民族越是历史悠久,其节日就越是纷繁复杂,相应的节日文化也就越是丰富多彩,中国的春节和西方的圣诞节都是东西方特别重要的节日,在中西方都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和意义,具有中西方文化的代表性,是探讨中西方节日文化习俗差异的典型,由于各方面原因的综合,使它们有着诸多共同点和不同点,反映着各自民族文化的内涵,通过对西方圣诞节和中国春节的对比,可以发现这是一扇窥视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迷人窗户,我们可以找到这两个节日之间的不同点和相同点,进而可分析探究存在这些差异的各种原因,最后给我们一些重要的启示。
圣诞节代表着西方的许多内在文化,通过对圣诞节的探究,我们能够看到些许西方文化的优秀成果和先进理念,并理性地、有区别地加以借鉴和吸收;而春节是我们由来已久的传统节日,通过对中国春节的探究,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一些传统文化,同时弘扬和保护本民族节日文化的精髓,把我们自己的优秀文化发扬光大,并传播出去;通过对圣诞节和春节的对比研究,我们又可以把中西方节日文化加以融合理解,同时扬长避短,吸取并利用彼此节日文化的精髓来完善自己,以避免在跨国际交流中造成不必要的文化冲突,为人们更好地进行沟通奠定良好的文化基础。
二、圣诞节和春节的相同点(一)节日的氛围相同西方的圣诞节和中国的春节作为东西方同样重要的节日,其节日的氛围尤其相近,在临近过节的时候,尽管为过节所要做的准备不尽相同,但人们的脸上都挂着节日的喜庆,都积极为节日的到来而忙碌着,到处呈现出一片欢天喜地的情形,人们都沉浸在节日的海洋里,而在过节的时候,这样的气氛更是隆重,不论是西方还是东方,在圣诞节或是春节的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忘掉了所有的烦恼,尽情享受着属于他们的节日,全家人欢聚一堂,尽情品尝着节日的圣餐,和家人喝酒聊天,庆祝着属于他们的这个美好的节日,或是为了纪念,或是为了祝福,在大人和小孩的脸上,都带着喜庆的意味,这样喜庆的气氛,带给人们的是新的憧憬和希望!①不论是中国的春节,还是西方的圣诞节,节日的氛围,都十分地浓重,人们都特别重视属于他们的节日,都会欢天喜地地准备着过节,呈现出一片节日喜庆的汪洋大海。
(二)交流功能相同春节有助于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沟通,具有很强的亲和力。
现代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冷漠,距离越来越大。
而春节正好可以为人们提供沟通与交流的好机会、好场合。
在春节期间,人们不论多么繁忙,都要从天涯海角、四面八方回到家里,聚在一起倾吐真情、享受温馨。
只有这个时候,人们才会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从现实的功利中回过头来,真诚地看看自己的亲人和朋友,并且增进彼此间的友谊和情分,打开自己的心扉和家人朋友真诚地交流。
圣诞节也有家人团聚共进晚餐的传统。
这一天全家人团聚在一起亲切交谈,叙述离别之情,吃大餐,唱圣诞颂歌,互赠礼品,迎接新年的到来,是一年中全家人最激动的时刻。
在圣诞节期间,人们也能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加深亲人、朋友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圣诞日上午全家人会在圣诞树下拆礼物。
不论春节与圣诞节的形式有多么的不同,但就节日中所传达和交流的真实美好的情感来说,它们是相同的,并都为家人和朋友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让他们进行真诚地交流。
(三)社会整合功能相同春节可以增强现代人的归宿感和认同感,具有较强的社会整合功能。
现代社会的发展逻辑告诉我们,社会的日益分化已经成为了不可避免的事实,于是一定要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将彼此不同的个人维系成一个整体。
春节就正好可以发挥这样的作用。
在春节民俗活动的交流和熏陶中,人们体会到了个人属于家庭,家庭属于地方,而地方属于国家,并由此产生了差异中的认同感和归宿感。
更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海外的华人华侨来说,只要一想到春节、过年,他们就会很快产生一种认祖归宗的民族情感和民族认同感。
圣诞节作为一个全民性的宗教节日也有其强大的社会整合功能。
西方文化较之中国文化,更加注重个体存在的价值,把个体看作是人类社会结合的基础。
在近代西方,法律对个人权利的规定甚至深入到家庭生活中,夫妻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都各自享有隐私权以及个人财产权等等。
但以个人为本位的西方社会却并没有因此而分崩离析,因为宗教发挥了其强大的维系和整合功能。
在西方的节日中,很多都与宗教有关,如:圣诞节、复活节、万圣节、感恩节等等,都用来强化宗教的观念与意识,而圣诞节只是其中一个最突出的代表。
(四)经济功能相同现代的春节是“假日经济”的黄金时间,具有较大的经济功能。
春节一到,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各个商业领域都呈现出“火爆”的情景。
每当春节来临,人们的消费额都呈大幅度上涨的趋势。
近几年来,人们的消费档次也越来越高,春节在酒店预定团年饭已经成为一种消费时尚。
春节前后,各大商场的服装、食品、礼品的销售额是节节攀升。
在某些大城市,假日旅游已经成为一种时尚。
此外,选择在春节期间结婚的年轻人也很多,婚嫁消费也是拉动春节经济的一项重要的原因。
所有这一切都表明:春节是一年中经济最活跃的时期之一。
与春节一样,圣诞节的经济功能也是勿庸置疑的。
西方人也会在圣诞节前疯狂的购买圣诞礼物。
实际上,圣诞节的商业行为早在11月份就开始了。
随着圣诞节的临近,商店会变得越来越拥挤,人们的购物会达到疯狂的程度,该买的买,可买可不买的在心情好的时候也会买,全然没有平时的理性与冷静。
也许这正是春节和圣诞节经过漫长的历史选择,至今仍然拥有活力的内在原因。
在社会功能方面,中国的春节和西方的圣诞节最为相似。
三、圣诞节和春节的不同点(一)起源不同1.春节的起源春节起源于民俗,而且说法不一。
据史籍记载,春节在唐虞时叫“载”.夏代叫“岁”,商代叫“祀”,周代才叫“年”。
“年”的本义指谷物生长周期,谷子一年一热,所以春节一年一次,含有庆丰的寓意。
春节的概念,最初的含意都来自农业。
周人主要是根据农作物成熟的周期来认识“年”这个概念的,《说文?禾部》:“年,谷熟也”。
《谷梁传》中也说:“五谷皆熟为有年,五谷皆大熟为大有年。
”在农作物成熟的时候,周人要举行一年一度酬神庆丰收的活动,这就是过年的雏形。
汉代太初元年创立了太初历,俗称夏历,确定正月为岁首,初一为元旦,过年的节日就基本定型了,一直延续到今天。
又传,春节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的“腊祭”,当时每逢腊尽春来,先民便杀猪宰羊,祭祀神鬼与祖灵,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免去灾祸。
他们用朱砂涂脸,身披鸟羽,唱跳吃喝,热闹非凡。
至于互相拜年宴请,则起自汉初,对此《通典》有所记载。
②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
“年”是什么呢?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动物。
“年”一来,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
“年”如何才能过去呢?需用鞭炮轰,于是有了燃鞭炮的习俗。
1993北京市人民政府颁布了禁放烟花爆竹的法律,使这一沿续了几百年的习俗成为历史。
2.圣诞节的起源圣诞节起源于宗教,西方文化由于长久受基督教的影响, 其传统节日起源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圣诞节这个名称是“基督恺撒”的缩写,圣诞节也称“耶稣圣诞瞻礼”、“主降生节”,在每年公历12月25日,在宗教上它是基督教徒纪念耶稣诞生的一个重要节日,也是一个全民性的节日。
③基督徒庆祝其信仰的耶稣基督诞生的庆祝日,圣诞节的庆祝与基督教同时产生,被推测始于西元1世纪,很长时间以来圣诞节的日期都是没有确定的,因为耶稣确切的出生日期是存在争议的,除了《新约》以外,没有任何记载提到过耶稣。
《圣经》的记载上帝决定让独生子耶稣基督投生人间,以便人们能更好地了解上帝和更好地相互关爱。
耶稣是因圣灵感孕,由童女玛丽亚所生的。
玛丽亚是巴勒斯坦北部小城拿撒勒的木匠约瑟夫的未婚妻。
因为玛丽亚在婚前就怀孕,约瑟夫本打算悄悄退掉婚事。
一天夜里,上帝派天使在梦中告诉约瑟夫说:“不要嘀咕了,把玛丽亚娶回家。
她怀的孩子来自圣灵。
她将生下一个男孩儿,你们就给孩子起名叫耶稣,因为他将从罪恶中拯救人们。
”后来,玛丽亚在马槽中生下了耶稣。
于是这一天也就称为了基督教徒心目中的圣诞节。
(二)象征意义不同圣诞节与春节是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产物,一个是基督宗教的礼仪文化,一个则是东方几千年的民间传统。
虽然两者都在这寒冬的季节里创造了一种温馨的气氛,在辞旧迎新中寄托着感恩与希望,但是春节和圣诞还是迥然不同的。
中国的春节强化历史文化,我国的传统节日文化,是我国人民的劳动创造和智能结晶,传承着民族的情感与记忆。
西方的圣诞节则是为纪念耶稣的诞生,充满了宗教的神圣与庄严。
从象征物看:西方年节里的圣诞树象征伊甸园的“乐园树”,也就是生命之树、永恒之树,树上挂的小甜饼象征赎罪,点亮的蜡烛象征基督,整个的寓意具有感恩与希望,对新年的丰收和平安充满期盼。
中国年节的瓶子、苹果表示平安,金鱼预示富裕,瓜蔓是希望儿孙的绵延,桃子则祈祷长寿,马蜂与猴代表着封侯加官,鸡与菊花都暗喻吉利吉祥,年糕可以用来象征高高兴兴,其全部意义都表现了对喜庆、吉祥、平安、团圆、兴隆、加官、进禄、有余、长寿等的追求。
从表现形式看:中国的年节无论衣食住行、言语行为,一切无不充溢着年的内容、年的意味和年的精神。
过年是人间生活的顶峰,也是每个人特别是孩子一年一度憧憬的梦。
西方人的年节,特别是对基督徒来说,它代表了耶稣的诞生。
他要求人们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
在采购礼物及寄送圣诞卡片的一阵忙乱中,很多西方人仍会拨出时间去帮助别人。
圣诞节提供了很多传扬“平安与世、善意与人”的机会。
“报佳音”是另外一种能够将欢乐带给左邻右舍的传统方式,尤其是针对那些老人和无法常出门的人,圣诞节的精神鼓励人们在许多大大小小的事情上互相帮助。
从敬拜上来看:中国人敬拜的诸神,民间词语中的“上贡”、“烧香”等,无不灌输给人们这样一种观念:过节就是要敬比自己能力强大的人或神。
换一种说法,就是中国人崇拜的是生活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