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清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整理
- 格式:docx
- 大小:29.23 KB
- 文档页数:5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者:————————————————————————————————日期:广东省“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序号项目类别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项目保护单位1民间音乐梅州客家山歌梅州市梅州市群众艺术馆2 中山咸水歌中山市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3广东音乐广州市广州市群众艺术馆4 台山市台山市文化馆5潮州音乐潮州市潮州市民间音乐团6 汕头市潮阳区文化馆7 广东汉乐大埔县大埔县文化馆8民间舞蹈龙舞湛江人龙舞湛江市东海岛经济开发试验区文化馆9 汕尾滚地金龙汕尾市陆丰市文化馆10狮舞(广东醒狮)佛山市南海区文化馆11 遂溪县遂溪县文化馆12 广州市番禺区沙溪镇文化站13英歌普宁英歌揭阳市普宁市文化馆14 潮阳英歌汕头市潮阳区文化馆15传统戏剧潮剧汕头市广东潮剧院16 潮州市潮州市潮剧团17 正字戏陆丰市陆丰市正字戏剧团18粤剧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艺术研究所19 香港特别行政区民政事务局香港特别行政区民政事务局20 澳门特别行政区文化局澳门特别行政区文化局21 广州市广州市文艺创作研究所22 佛山市佛山市群众艺术馆序号项目类别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项目保护单位23传统戏剧西秦戏海丰县海丰县西秦戏剧团24 白字戏海丰县海丰县白字戏剧团25 花朝戏紫金县紫金县花朝戏剧团26 皮影戏(陆丰皮影戏)汕尾市陆丰市皮影剧团27木偶戏高州木偶戏高州市高州市文化馆28 潮州铁枝木偶戏潮州市潮安县文化馆29 曲艺龙舟说唱佛山市顺德区顺德区文化馆30民间美术佛山木版年画佛山市佛山市群众艺术馆31剪纸(广东剪纸)佛山市佛山市群众艺术馆32 汕头市潮阳区文化馆33 潮州市潮州市群众艺术馆34粤绣广绣广州市广州市群众艺术馆35 潮绣潮州市潮州市工艺美术研究院36 象牙雕刻广州市广州市大新象牙工艺厂37 潮州木雕潮州市潮州市湘桥区文化馆38 灯彩(东莞千角灯)东莞市东莞市莞城文化服务中心39传统手工技艺石湾陶塑技艺佛山市佛山市禅城区文化馆40 端砚制作技艺肇庆市肇庆市端砚协会41凉茶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食品行业协会42 香港特别行政区民政事务局香港特别行政区民政事务局43 澳门特别行政区文化局澳门特别行政区文化局44民俗瑶族盘王节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45 小榄菊花会中山市中山市小榄菊花文化促进会46 瑶族耍歌堂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文化馆广东省“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序号类别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备注1民间文学雷州歌雷州市2 谜语(澄海灯谜)汕头市澄海区第一批扩展项目3传统音乐惠东渔歌惠州市4 古琴艺术(岭南派)广州市第一批扩展项目5 十番音乐(佛山十番)佛山市第一批扩展项目6传统舞蹈麒麟舞海丰县7 灯舞(沙头角鱼灯舞)深圳市8 禾楼舞郁南县9 蜈蚣舞汕头市澄海区10 瑶族长鼓舞连南瑶族自治县11 龙舞埔寨火龙丰顺县第一批扩展项目人龙舞佛山市荷塘纱龙江门市蓬江区乔林烟花火龙揭阳市醉龙中山市12 狮舞(席狮舞)梅州市第一批扩展项目13 傩舞(湛江傩舞)湛江市麻章区第一批扩展项目14传统戏剧广东汉剧广东汉剧院15 潮剧揭阳市第一批扩展项目16 木偶戏(五华提线木偶)梅州市第一批扩展项目17 曲艺歌册(潮州歌册)潮州市第一批扩展项目18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蔡李佛拳江门市新会区19传统美术石雕(雷州石狗)雷州市20 玉雕广州玉雕广州市荔湾区阳美翡翠玉雕揭阳市21 核雕(广州榄雕)增城市22 彩扎(佛山狮头)佛山市23 灰塑广州市24 镶嵌嵌瓷汕头市嵌瓷普宁市25 新会葵艺江门市新会区26 盆景技艺(英石假山盆景技艺)英德市27 内画(广东内画)汕头市第一批扩展项目28 潮州木雕揭阳市第一批扩展项目汕头市29 泥塑(大吴泥塑)潮安县第一批扩展项目30 灯彩佛山彩灯佛山市第一批扩展项目潮州花灯潮州市湘桥区序号类别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备注31传统技艺枫溪瓷烧制技艺潮州市枫溪区32 广彩瓷烧制技艺广州市33 香云纱染整技艺佛山市顺德区34 白沙茅龙笔制作技艺江门市35 龙舟制作技艺东莞市36 月饼传统制作技艺(安琪广式月饼制作技艺)广东省安琪食品有限公司37 家具制作技艺(广式硬木家具制作技艺)广州市第一批扩展项目38 传统医药传统中医药文化潘高寿传统中药文化广东省广州潘高寿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陈李济传统中药文化广州陈李济制药厂39 中医正骨疗法(平乐郭氏正骨法) 深圳市 第一批扩展项目 40 民俗灯会(泮村灯会) 开平市 41庙会(佛山祖庙庙会)佛山市 42抬阁(芯子、铁枝、飘色)南朗崖口飘色中山市 台山浮石飘色 台山市 吴川飘色 吴川市 河田高景陆河县 43 汉族传统婚俗(斗门水上婚嫁习俗) 珠海市 44 茶艺(潮州工夫茶艺) 潮州市45中秋节(佛山秋色)佛山市第一批扩展项目注:国务院(国发[2008]19号)2008年6月7日正式公布第二批国家级名录项目510项和第一批国家级名录扩展项目147项。
(完整word版)⼴东省⾮物质⽂化遗产名录
⼴东省“第⼀批国家级⾮物质⽂化遗产名录”
⼴东省“第⼆批国家级⾮物质⽂化遗产名录”
注:国务院(国发[2008]19号)2008年6⽉7⽇正式公布第⼆批国家级名录项⽬510项和第⼀批国家级名录扩展项⽬147项。
我省推荐80个项⽬申报第⼆批国家级名录,共有45项列⼊第⼆国家级名录(其中第⼆批国家级名录项⽬29项;扩展项⽬共16项)
⼴东省第三批国家级⾮物质⽂化遗产项⽬
⼀、民间⽂学(5项)
⼆、传统⾳乐(5项)
三、传统舞蹈(3项)
四、传统戏剧(1项)
五、曲艺(5项)
六、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3项)
七、传统美术(3项)
⼋、传统技艺(26项)
九、传统医药(3项)
⼗、民俗(21项)
第⼆部分扩展项⽬(共48项)⼀、传统⾳乐(2项)
⼆、传统舞蹈(19项)
三、传统戏剧(6项)
四、传统美术(6项)
五、传统技艺(2项)
六、传统医药(3项)
七、民俗(10项)
省级⾮物质⽂化遗产项⽬代表性传承⼈名单(共235名)
234
麒麟村爬⼑梯湛江陈⽇畅男73
235 陈⽂⽥男69。
广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广东省有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下是其中的一些代表性项目:1.广东木偶戏:广东木偶戏是广东独具特色的戏曲艺术形式,它以木偶为主要表演工具,配以精湛的表演技巧和传统音乐伴奏,展现了广东的民俗文化。
2.广东花灯:广东花灯是广东传统节庆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元素。
它采用精细的制作工艺和独特的设计形式,以灯笼、龙舟等形象为主题,寓意吉祥和美好。
3.八会皮雕:八会皮雕是广东潮汕地区的传统工艺,在皮革上雕刻出各种精美的图案和形象。
它具有丰富的民间传说和寓意,展现了潮汕地区的独特艺术风格。
4.广东牙雕:广东牙雕是广东特有的工艺传统,使用象牙等动物牙齿雕刻出精美的艺术品。
它以细腻的雕刻技法和独特的造型风格而闻名,代表了广东的工艺美术水平。
5.广东南音:广东南音是广东地区的传统音乐形式,被视为粤剧的前身。
它以悠扬的音乐和独特的唱腔风格为特色,传承了广东地区的民间音乐文化。
6.口琴艺术(潮汕)、二胡艺术(潮汕):口琴艺术和二胡艺术是广东潮汕地区的传统音乐表演形式,在当地非常受欢迎。
口琴艺术以小型口琴为主要乐器,二胡艺术则以二胡为主要乐器。
7.龙船节:龙船节是广东地区的重要民俗节庆活动,也是广东潮汕地区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之一。
节日期间,人们会划龙船、舞龙、放烟花炮竹等,庆祝丰收和祈求吉祥。
8.广东舞鼓(潮汕):广东舞鼓是广东潮汕地区的传统表演艺术,以舞者手中敲击鼓、舞动身体的形式表达情感和节奏。
9.书画技艺(潮汕):潮汕地区的书画技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传承了中国传统的绘画和书法技艺。
10.七彩岭竹编制:七彩岭竹编制是广东潮汕地区的传统手工艺,使用竹子制作成各种装饰品、工艺品和日常用品。
其以多彩的颜色和精细的制作工艺而闻名。
11.扬州木版年画:扬州木版年画是广东省珠三角地区的传统民间艺术,以木板雕刻和彩绘的形式展现各种祝福和吉祥图案。
12.潮汕妈祖文化:潮汕地区的妈祖信仰和相关文化,包括潮汕妈祖庙会、庆典活动等。
清远市人民政府关于批准并公布清远市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清远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22.01.28
•【字号】清府函〔2022〕103号
•【施行日期】2022.01.28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正文
清远市人民政府关于批准并公布清远市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
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
清府函〔2022〕103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属机构:
经市人民政府审定同意的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共计32项),现予以公布。
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国家、省和市有关法规和政策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坚持科学的保护理念,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保护、传承和管理工作。
附件:清远市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清远市人民政府
2022年1月28日
附件
清远市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清远市市级非物质文化
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申报流程
1、清远市文化广电新闻旅游体育局每两年一届,下发申报通知(单年申报项目,双年申报传承人);
2、各县市区收到通知后,组织申报材料(申报书、DVD、辅助材料、申请报告、政府公布文、同意申报的函件等),按规定时间报送清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3、清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收齐申报材料之后,组织初审;
4、初审通过后,报清远市文化广电新闻旅游体育局,确定专家评审时间与地点;
5、清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织专家对非遗项目、传承人申报资质进行评审:每个类别需5位专家参与评审方可有效,评审组长签署意见,向社会公示(公示时间为20个工作日);
6、对没有异议的申报项目、传承人报送文化主管部门清远市文化广电新闻旅游体育局审批。
7、市级非遗传承人由清远市文化广电新闻旅游体育局出文认定;市级代表性非遗项目报市政府审批,行文公布申报结果。
广东省“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广东省“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注:国务院(国发[2008]19号)2008年6月7日正式公布第二批国家级名录项目510项和第一批国家级名
录扩展项目147项。
我省推荐80个项目申报第二批国家级名录,共有45项列入第二国家级名录(其中第二批
国家级名录项目29项;扩展项目共16项)
广东省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一、民间文学(5项)
二、传统音乐(5项)
三、传统舞蹈(3项)
四、传统戏剧(1项)
五、曲艺(5项)
六、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3项)
七、传统美术(3项)
八、传统技艺(26项)
九、传统医药(3项)
十、民俗(21项)
第二部分扩展项目(共48项)一、传统音乐(2项)
二、传统舞蹈(19项)
三、传统戏剧(6项)
四、传统美术(6
项)
五、传统技艺(2项)
六、传统医药(3项)
七、民俗(10项)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共235名)。
广东省“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广东省“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注:国务院(国发[2008]19号)2008年6月7日正式公布第二批国家级名录项目510项和第一批国家级名录扩展项目147项。
我省推荐80个项目申报第二批国家级名录,共有45项列入第二国家级名录(其中第二批国家级名录项目29项;扩展项目共16项)
广东省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一、民间文学(5项)
二、传统音乐(5项)
三、传统舞蹈(3项)
四、传统戏剧(1项)
五、曲艺(5项)
六、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3项)
七、传统美术(3项)
八、传统技艺(26项)
九、传统医药(3项)
十、民俗(21项)
第二部分扩展项目(共48项)一、传统音乐(2项)
二、传统舞蹈(19项)
三、传统戏剧(6项)
四、传统美术(6项)
五、传统技艺(2项)
六、传统医药(3项)
七、民俗(10项)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共235名)
234
麒麟村爬刀梯湛江陈日畅男73
235 陈文田男69。
青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八批青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通知正文:----------------------------------------------------------------------------------------------------------------------------------------------------青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八批青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通知青政发〔2018〕58号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市属各开发区管(工)委会,市直各部门、单位:为抢救保护全市现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切实做好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工作,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名单附后)已经有关部门审核,市政府研究同意,现予公布。
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具有重要价值的珍贵文化资源,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的原则,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
附件:第八批青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青州市人民政府2018年12月14日附件第八批青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共计35项)一、传统音乐(共计1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代表性传承人1Ⅱ—1古琴艺术肖明胜、李雪瑜二、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共计5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代表性传承人2VI—1杨氏太极拳阚德胜、曹传荣、刘雨修3VI—2心经杖冯蜂鸣4VI—3八卦掌张志强5VI—4摔跤杨友才、张连君、杨胜云6VI—5形意拳张志强三、传统美术(共计4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代表性传承人7Ⅶ—1豹斑玉书画刻绘张大林8Ⅶ—2青州红丝石书画刻绘张大林9Ⅶ—3涂彩年画张春玲10Ⅶ—4紫砂书画刻绘张大林四、传统技艺(共计21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代表性传承人11Ⅷ—1青州牡丹栽种技艺贾睿、南秀红12Ⅷ—2功夫茶茶艺张宪涛、王瑞艳13Ⅷ—3红丝石人物雕刻技艺王志维14Ⅷ—4张氏打铁技艺张树明、张兴田、张兴友15Ⅷ—5青州金缮冀玉莲16Ⅷ—6锤揲铜艺徐连磊17Ⅷ—7瓷玉面塑制作技艺曲英果18Ⅷ—8手工扎染马慧敏19Ⅷ—9青州漆艺黄荣兰20Ⅷ—10传统植物染料染色技艺朱明慧21Ⅷ—11青州杨家炉包杨冰22Ⅷ—12山楂酒酿制技艺刘大圣、刘甲伟23Ⅷ—13古琴制作技艺肖明胜24Ⅷ—14青州杨家酱猪蹄制作技艺杨冰Ⅷ—15青州大福砚杜吉河、蔡清蔚、贺永军26Ⅷ—16青州砖砚禹镇涛、王修兵、李文德27Ⅷ—17豹斑玉雕刻技艺刘雷28Ⅷ—18青州白瓷钟永涛29Ⅷ—19口埠咸菜制作技艺杨冰30Ⅷ—20衡王府茶艺黄荣兰31Ⅷ—21泰和轩养生菜系张德军、张晓宣五、传统医药(共计3项)序号项目名称代表性传承人32IX—1乌鸡甲鱼膏王兴民33IX—2青一堂中医针灸范中源、范孝青、潘少松34IX—3郝兴国针灸正骨推拿郝兴国六、传统舞蹈(共计1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代表性传承人35Ⅲ—1青州鞭鼓张利华青州市市级第一至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增补名单(共计5人)一、传统戏剧(共计1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代表性传承人Ⅳ—1青州清音曹仁礼二、传统技艺(共计2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代表性传承人2Ⅷ—1山果酒酿制技艺刘金彬3Ⅷ—2风筝制作技艺王志伟、刘曼三、曲艺(共计1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代表性传承人4Ⅴ—1山东快书云门子——结束——。
首届清远土特产十件宝出炉来源:首届清远土特产十件宝评选活动组委会办公室时间:2011-08-31 为进一步加大对清远名优土特产品的宣传推介力度,对全市名优农产品进行“好中选优,打造名牌”,从提高品质、打响品牌更高层次上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企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根据清远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首届“清远土特产十件宝”评选活动方案的通知》(清府办〔2011〕7号),首届清远土特产十件宝评选活动,历经过报名推荐(自荐),公众投票,评委评审,并经首届清远土特产十件宝评选活动组委会综合评定和公示,评选出清远鸡、灵芝、特色茶、风干腊味、溪黄草、竹笋、清远乌鬃鹅、有机米、蔬菜、果品等十类产品为首届清远土特产十件宝。
首届清远土特产十件宝,包括凤中皇牌清远鸡等十类34个代表产品,具体名单如下:一、清远鸡类:代表产品包括凤中皇牌清远鸡(广东天农食品有限公司生产)、凤燕牌清远鸡(清远市凤燕鸡发展有限公司生产)、好爱牌清远鸡(清远市好爱牌清远鸡发展有限公司生产)、山塘虫草鸡牌清远鸡(清远市山塘虫草鸡有限公司生产)、凤中皇清远鸡初生蛋(广东天农食品有限公司生产)、好爱牌初生蛋(清远市好爱牌清远鸡发展有限公司生产)、广生元牌初生蛋(清远市广生元畜牧发展有限公司生产);二、灵芝类:代表产品包括林中宝牌灵芝孢子粉胶囊(清远市林中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林中宝牌灵芝茶(广东林中宝食用菌有限公司生产)、红不让牌灵芝茶(清远根本农业科技扶贫有限公司生产);三、特色茶类:代表产品包括上茗轩牌英德红茶(英德市上茗轩茶叶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我和你牌英德红茶(英德市我和你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豪爽牌连州白茶(连州市豪爽天然保健食品有限公司生产);四、风干腊味类:代表产品包括林泉牌东陂腊味(连州市东陂林泉食品有限公司生产)、鼎福牌腊味(清远市金凤凰食品有限公司生产)、黄东美食楼牌山塘腊味(清新县山塘镇黄东食品加工厂生产);五、溪黄草类:代表产品包括豪爽牌溪黄草(连州市豪爽天然保健食品有限公司生产)、和润堂牌溪黄八珍茶(广东和润堂保健品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粤北行牌溪黄草茶(阳山县粤北行健康食品有限公司生产)、徐其修牌溪黄草(英德市权祥凉茶有限公司生产);六、竹笋类:代表产品包括鸿大牌农家脆笋(英德市鸿德食品有限公司生产)、巧口牌即食笋〔巧口(英德)食品有限公司生产〕;骆坑牌骆坑笋(清新县骆姨坑农副产品有限公司生产)、鼎福牌笋干(清远市金凤凰食品有限公司生产);七、清远乌鬃鹅类:代表产品为雁之園牌清远乌鬃鹅(清远市雁鹅园农牧有限公司生产);八、有机米类:代表产品包括壮瑶家香牌有机米(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民族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纺生牌有机米(马岭油粘)〔英德市纺生粮油种植有限公司生产〕、金瑶乡牌有机米(连南瑶族自治县益宏有机食品有限公司生产);九、蔬菜类:代表产品包括季候牌淮山(阳山县季候菜绿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唐和源牌有机菜(西洋菜)〔阳山县金绿西洋菜专业合作社生产〕;十、果品类:代表产品包括门楼富牌沙糖桔(佛冈县龙山供销合作社门楼富村沙糖桔专业合作社生产)、双钱沙糖桔牌沙糖桔(清远市清城区飞来峡诚信沙糖桔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嘉梨园牌连州水晶梨(连州市嘉农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粤云牌金柚(阳山云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
广东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公示名单(共111人)一、传统音乐(9人)申报地区序号姓名性别项目名称或单位1何智强男广州市广东音乐(沙湾何氏广东音乐)2吴喜荣男汕头市潮州音乐3张高徊男梅州市广东汉乐4林继衡男茂名市八音锣鼓5黄干洪男顺德区锣鼓艺术(八音锣鼓)6陶兴财男云浮市连滩山歌7李重明男肇庆市四会民歌8唐罗古五男清远市排瑶民歌9李玉清女韶关市石塘月姐歌二、传统舞蹈(11人)序号姓名性别地区项目名称10赵伟斌男广州市狮舞(广东醒狮)11何狄强男佛山市12李水木男广州市狮舞(从化猫头狮)13刘旦华男深圳市龙舞(平湖纸龙舞)14黄金渐男中山市龙舞(醉龙)15郭广庆男湛江市龙舞(雷州南门高跷龙舞)16林惠宣男顺德区龙舞(人龙舞)17杨泳龙男潮州市英歌(潮安文里英歌舞)18江炳贤男广州市鳌鱼舞19龚祥男湛江市舞鹰雄20梁生男三、传统戏剧(共16人)序号姓名性别地区项目名称黄培21男(黄壮谋)省粤剧院22梁耀安男粤剧23曹秀琴女24李淑勤女佛山市序号姓名性别地区项目名称25郑健英女汕头市26沈象渠男潮剧27邱楚霞女潮州市28倪岱云女揭阳市29管映庭男梅州市广东汉剧30林奋女湛江市雷剧31曾健男32骆志鸿男河源市木偶戏(龙川手擎木偶戏)33彭及演男汕尾市木偶戏(罗洞木偶戏)34陈少文女汕尾市西秦戏35黄丽华女河源市花朝戏36张承清男韶关市采茶戏(粤北采茶戏)四、曲艺(共2人)序号姓名性别地区项目名称37杨佩华女汕头市歌册(潮州歌册)38沈曼梨女佛山市粤曲五、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共7人)序号姓名性别地区项目名称39冯炎良男江门市咏春拳40黄念怡男广州市咏春拳(广州天河)41邹强男广州市太虚拳42钟楚平男汕头市李家教拳43欧阳粤强男惠州市李家拳(惠州李家拳)44邓永生男广州市南派花毽45吴泽贤男揭阳市抛锣六、传统美术(共17人)序号姓名性别地区项目名称46谭展鹏男广州市粤绣(广绣)47卓桂芬女潮州市粤绣(潮绣)48黄伟雄男潮州市粤绣(珠绣)49冯惠盈女广州市象牙雕刻(象牙微雕)50尹志强男广州市玉雕(广州玉雕)51黄学鸿男肇庆市玉雕(肇庆市广宁玉雕)52吴明南男广州市核雕(广州榄雕)53唐锦全男广州市木雕54邹基友男阳江市阳春根雕55莫承远男湛江市灰塑(雷州灰塑)序号姓名性别地区项目名称56纪丹蘋女潮州市剪纸(广东剪纸)57吴义廷男汕头市胪溪壁画58陈仰泉男潮州市潮州推光金漆画59何廖福男惠州市灯彩(虎头花灯)60卓名坤男云浮市灯彩(云安玲珑子母灯)61黄桃女湛江市彩扎(遂溪狮头)62蔡金月男云浮市面塑艺术七、传统技艺(共29人)序号姓名性别地区项目名称63赵艺明男广州市广彩瓷烧制技艺64黄福传男梅州市光德陶瓷烧制技艺65刘炳男佛山市石湾陶塑技艺66陈茂辉男揭阳市揭阳陶塑制作技艺67范高亮男阳江市漆器髹饰技艺(阳江漆器髹饰技艺)68罗建泉男肇庆市端砚制作技艺建筑木结构营造技艺69肖楚明男潮州市(潮州传统建筑木结构技艺)70王永清男广州市打金制作技艺71唐大打十斤男清远市瑶族银饰制作技艺72许秋泉男潮州市潮州金银錾刻技艺73董惠兰女广州市广州戏服制作技艺74张航燕男深圳市客家凉帽制作技艺(甘坑客家凉帽制作技艺)75陈楚鑫男汕头市草竹编织技艺(外砂织席技艺)76叶小玲女东莞市莞草编织技艺77曾凡度男河源市墩头蓝纺织技艺78梁治昂男阳江市阳江风筝79薛喜乐男揭阳市风筝制作技艺(揭阳风筝制作技艺)80叶任和男东莞市鼓制作技艺(石龙新昌鼓制作技艺)81陈淦忠男深圳市糕点制作技艺(深圳云片糕制作技艺)82薛汉伟男汕头市糕点制作技艺(贵屿朥饼制作技艺)83易茂才男茂名市糕点制作技艺(电城炒米饼制作技艺)84庾美连女东莞市粽子制作技艺(庾家粽制作技艺)85韦洪文男湛江市粽子制作技艺(蛤蒌棕制作技艺)86吕衬婵女东莞市广式腊味制作技艺(高埗矮仔肠制作技艺)87李泉男湛江市广式腊味制作技艺(湛江坡头腊味制作技艺)88史定生男汕头市潮汕橄榄菜制作技艺89官国林男韶关市宰相粉制作技艺序号姓名性别地区项目名称90罗沛贤男江门市罗氏柑普茶制作技艺91叶志中男湛江市配制酒传统酿造技艺(井华酒传统酿造技艺)八、传统医药(共8人)序号姓名性别地区项目名称92马蓉女广州市中医传统制剂方法(小柴胡制剂方法)93柯少彬男汕头市中医传统制剂方法(太安堂麒麟丸制作技艺)中医传统制剂方法94谭珍女佛山市(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传统组方及工艺)95陈新泉男惠州市中医传统制剂方法(罗浮山百草油制作技艺)96杨雄辉男佛山市中医养生(源吉林甘和茶)97林汉泉男揭阳市中医正骨疗法(康宁堂骨伤疗法)98蔡炎灯男揭阳市中医正骨疗法(蔡氏中医正骨)99陈秀华女省中医院针灸(岭南陈氏针法)九、民俗(共12人)序号姓名性别地区项目名称100邝健洪男广州市春节习俗(掷彩门)101陈汝榣男阳江市端午节(端午逆水赛龙舟)102钟金平男珠海市端午节(淇澳端午祈福巡游)103杨远男潮州市端午节(大城所端午节游旱龙)104蔡冬维男惠州市元宵节(元宵舞龙)105邝活发男江门市灯会(泮村灯会)106郑俊喜男揭阳市榕城破门楼郑翁仔灯习俗107陈可轩男云浮市祭祖习俗(凤阳宗祠祭典)108吴宝明男汕头市民间信俗(华阳珠珍娘娘信俗)109王泳洋男中山市民间信俗(沙溪三月三)110朱展球男云浮市飘色(连滩飘色)111邓桂兰女韶关市乳源瑶族服饰。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最新广东省位于中国南方沿海地区,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一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记录着这个地区独特而珍贵的文化遗产。
本文将介绍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最新情况,以展示广东省在文化传承和保护方面的重要成就。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重要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创造的具有历史、文化和社会意义的传统实践与表达形式,包括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节庆习俗、知识与实践技能等。
与物质文化遗产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注重人类的创造力、智慧和生活方式,是人类文明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们对自身文化认同和历史传承的重要纽带,承载着世代相传的智慧和记忆。
其次,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不同地域和民族的多样性,是文化交流和对话的桥梁。
最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和增加文化旅游的吸引力。
二、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广东省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包括传统音乐、舞蹈、美食、手工艺等各个方面。
截至目前,广东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已累计记录了多个项目,涵盖广东省不同地区的多样文化。
1. 广东木偶戏广东木偶戏是广东省传统戏曲艺术的代表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表演形式。
它以手控木偶为表演工具,通过木偶的动作和神态来表达角色情感和剧情发展。
广东木偶戏已在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得到记录,成为广东地区非常重要的艺术形式。
2. 传统文化节庆广东省还有许多传统的文化节庆活动,如广州的花市、潮州的牡丹文化节、韶关的龙舟节等。
这些传统的节庆活动承载着人们对丰收、生育和繁荣的美好祝愿,是广东省丰富多彩的文化景观。
3. 岭南建筑作为古代文明古国,广东省的岭南建筑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岭南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以木材、砖瓦、石材等材料为主要构建元素。
广东省的岭南建筑在传统文化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体现了岭南文化的精髓。
广东省“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广东省''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注:国务院(国发[2008]19号)2008年6月7日正式公布第二批国家级名录项目510项和第一批国家级名录扩展项目147项。
我省推荐80个项目申报第二批国家级名录,共有45项列入第二国家级名录(其中第二批
国家级名录项目29项;扩展项目共16项)
广东省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一、民间文学(5项)
二、传统音乐(5项)
三、传统舞蹈(3项)
四、传统戏剧(1项)
五、曲艺(5项)
六、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3项)
七、传统美术(3项)
八、传统技艺(26项)
九、传统医药(3项)
十、民俗(21项)
第二部分扩展项目(共48项)一、传统音乐(2项)
二、传统舞蹈(19项)
三、传统戏剧(6项)
四、传统美术(6
项)
五、传统技艺(2项)
六、传统医药(3项)
七、民俗(10项)。
广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广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概述广东,一个闻名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被誉为“我国的南国”。
在这片土地上,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一部分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们世代相传的各种非物质文化成果,包括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礼节庆、知识与实践技艺等。
它们代表着我国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传统智慧,也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广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代表作品1.广东粤剧粤剧,是广东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戏曲剧种之一,被誉为“我国戏曲之南,我国戏曲之花”。
粤剧以其独特的唱腔、优美的旋律和精湛的表演技艺闻名于世,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粤剧源自粤东地区,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演特点。
它不仅在我国广东地区广为流传,也在海外华人社区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
粤剧是我国戏曲文化的瑰宝,也是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之一。
2.广州鼓楼戏鼓楼戏,是广州市的特色传统曲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它起源于广州老城区的街头市场,是一个以民间故事、寓言、笑话和神话为题材的广告牌戏、鼓楼戏和敲击乐器念白相伴的一种流行性戏曲曲艺。
鼓楼戏流行于广州市的一些老城区和一些鼓楼村,是广州地区的独特文化象征和民间艺术表现形式,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丰富的表演魅力。
3.客家花鼓灯客家花鼓灯,是广东省梅州地区特有的一种传统民间艺术形式,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客家花鼓灯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古老的传承历史而闻名,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它结合了舞蹈、音乐、舞龙、舞狮以及手工制作,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表现形式。
在客家地区,人们常常通过客家花鼓灯来庆祝节日、祭祀祖先和迎接客人,是客家人民生活的重要一环。
4.威远鼓龙灯威远鼓龙灯,是广东省肇庆市的传统民间艺术表演形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威远鼓龙灯起源于清代,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
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广东分会场的肇庆.清远的参展项目6月10、11日,2019年度“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广东分会场系列活动与您相约江门开平市!“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主题活动火热来袭,届时将有69个非遗项目进行现场展示,12个非遗项目进行展演。
今天,让我们介绍一下肇庆、清远的参展项目。
端砚制作技艺端砚创兴于唐初,唐代中期已风行全国,因下墨如风、发墨如油、不耗水、不结冰、不朽、护毫等优点而闻名于世,被称为众砚之首。
在一千三百多年的发展历史中,端砚艺人不断总结经验,因地制宜,形成了一整套科学、严谨的制作工艺。
端砚的制作过程十分复杂,主要有采石、选料、制璞、设计、雕刻、配盒、打磨、上蜡等工序。
2019年,端砚制作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金渡花席编织技艺金渡花席编织技艺主要分布于高要市金渡镇,后流传到白土、莲塘镇及宋隆河流域一带。
其原料“芏”是一种草科植物,生长在光照较少的水田里,生长期两年半,中秋后收割。
编织花席讲究技巧,一般分为五道工序,即晒黄草、拣草、樁草、染色和编织。
花席的基本花样为“格子花”,花席颜色鲜艳,款式繁多,有蝴蝶、花鸟、连环扣、二龙争珠、双凤朝阳、心心相印等如意吉祥图案。
2019年,金渡花席编织技艺入选广东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66分钟前瑶族银饰制作技艺瑶族银饰制作技艺至少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连南瑶族民间艺术的优秀代表。
瑶族银饰制作技艺主要包括化银、锻打、下料、粗加工、做铅托、精加工、焊接、酸洗等程序。
其制品主要有首饰、配饰、挂件等种类,广泛应用于连南瑶族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生产劳动等领域,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
2019年,瑶族银饰制作技艺入选广东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沙河鸟笼工艺沙河鸟笼工艺源于清末宣统年间的龙颈、沙河一带,属小型竹艺加工。
沙河鸟笼工艺十分复杂,共有140道工序,分选竹制料、做配件、雕花、穿笼四个步骤。
清远市人民政府关于批准并公布清远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通知正文:---------------------------------------------------------------------------------------------------------------------------------------------------- 清远市人民政府关于批准并公布清远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通知清府〔2015〕77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和《广东省文化厅关于申报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有关事项的通知》(粤文非遗〔2015〕7号)的相关规定,经清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评定,民间文学《排瑶创世纪叙事长诗—水淹天》、《慧光塔无顶传说》;传统技艺《排瑶牛皮酥制作技艺》;民俗《龙狮田客家舞鸡公狮》、《牛王诞》、《壮族婚礼》等6个项目在历史、艺术、民族学、民俗学、社会学、人类学、语言学及文学等方面具有公认的重要价值,符合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申报要求,现列入清远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向社会公示后,没有收到异议,现予公布。
附件:清远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清远市人民政府2015年5月28日附件清远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序号项目代码项目类别项目名称保护单位1Ⅰ民间文学瑶族创世纪叙事长诗—水淹天连南瑶族自治县文化馆2Ⅰ民间文学慧光塔无顶传说连州市文化馆3Ⅹ民俗龙狮田客家舞鸡公狮清城区文化馆4Ⅹ民俗壮族婚礼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文化馆5Ⅹ民俗牛王诞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文化馆6Ⅷ传统技艺排瑶牛皮酥制作技艺连南瑶族自治县文化馆——结束——。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产遗名录:阳山县凤舞
凤舞,又名双凤舞,主要流传在清远市阳山县杜步旱坑村. 源自肇庆怀集,自传入至今有一百四十多年的历史。
每逢春节、元宵、端午、中秋等民间节日进行活动,此外,也在乔迁新居,婚嫁喜庆等场合表演。
人们把凤凰看作象征如意吉祥的神鸟,期望凤凰常降,带来丰收年景。
为了这一良好愿望有所寄托,人们便用竹篾青编织成凤凰道具,配以笛子、锣鼓、唢呐等乐器助兴,高举两块写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和“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红木牌,拿着拜匣,穿山过寨,登门到户作舞,以示驱邪消灾,
迎祥纳福。
凤舞,是阳山县人们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传承下来的民间民俗,是劳动人们的智慧结晶。
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追求,表现了人们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
广东非遗项目
广东非遗项目是广东省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遗产,代代相传,至今仍然保留着其独特的魅力。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几个广东非遗项目,带您领略广东传统文化的瑰宝。
一、广东木刻
广东木刻是一种传统的工艺技术,以其精美的造型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
广东木刻作品细腻而精致,常常描绘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故事和传说。
木刻工艺的传承需要经验和技术的积累,每一件作品都需要经过精心的设计和刻画。
广东木刻的独特之处在于其独特的刀法和线条,使得作品更具立体感和生动感。
二、广东彩瓷
广东彩瓷是广东传统陶瓷艺术的代表之一,其独特的装饰风格和精湛的工艺技术使其成为广东非遗项目中的一颗明珠。
广东彩瓷以其丰富多彩的色彩和细腻的纹饰而著称,常常以花鸟、山水等自然景物为题材,表现出广东人民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广东彩瓷的制作过程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包括烧制、上釉、绘画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手工完成。
三、广东丝绸
广东丝绸是广东传统纺织工艺中的瑰宝,其细腻的质感和华丽的色彩使其成为广东非遗项目中的瑰宝。
广东丝绸以其精湛的织造技术和优质的丝绸原料而闻名,常常被用来制作华丽的礼服和家居用品。
广东丝绸的制作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包括蚕丝的养殖、丝线的制取、织造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工匠们的耐心和技巧。
通过以上几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广东非遗项目的丰富多样性和独特魅力。
这些项目代表了广东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智慧,传承了广东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希望广东非遗项目能够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保护,让这些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