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路面结构
- 格式:ppt
- 大小:4.37 MB
- 文档页数:3
公路路面结构识图及施工规范图集一、路面的基本结构路基和路面是公路的主要工程结构物。
路基是在天然地表面按照路线的设计线性(位置)和设计横断面(几何尺寸)的要求开挖或填筑而成的岩土结构物,是路面的基础,承受由路面传来的行车荷载。
路面是在路基顶面的行车部分用各种混合料分层铺筑的供车辆行驶的一种层状结构物。
路床:路面结构层底面以下0.8 m范围内的路基部分称为路床。
路床分为上路床(0~0.3 m)和下路床(0.3~0.8 m)两层。
上路堤:路面结构层底面以下0.8~1.5 m的填方部分称为上路堤。
下路堤:上路堤以下的填方部分称为下路堤。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路基宽度一般是由车道、中间带和路肩组成的,如图1-1所示。
二、三、四级公路的路基宽度一般是由车道和路肩组成的,如图1-2所示。
【施工规范】高速、一级公路石灰应不低于Ⅱ级,二级公路石灰应不低于Ⅲ级,二级以下公路宜不低于Ⅲ级。
高速、一级公路的基层,宜采用磨细消石灰。
二级以下公路使用等外石灰时,有效氧化钙含量应在20%以上,且混合料强度应满足要求。
一、具有足够的承载力行驶在公路上的汽车,通过车轮把垂直力、水平力以及汽车产生的振动力和冲击力传给路面,使路面结构内部产生应力、应变和位移。
如果路基和路面结构整体或某一组成部分的强度或抵抗变形的能力不足,路面就会出现断裂、沉陷、波浪或车辙等病害,影响路基、路面的正常使用。
【施工规范】高速、一级公路极重、特重交通荷载等级基层的4.75 mm以上粗集料应采用单一粒径的规格料。
在路基和路面交工验收时,一般情况下,柔性材料(如级配碎石、沥青混凝土)用弯沉表示承载力,刚性材料(如水泥混凝土)、半刚性材料(如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用强度表示承载力。
点这免费下载施工技术资料【施工规范】混合料摊铺应保证足够的厚度,碾压成型后每层摊铺厚度宜不小于160㎜,最大厚度宜不大于200㎜。
施工过程的压实度检测,应以每天现场取样的击实结果确定的最大干密度为标准,每天取样的击实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A击实试验应不少于3次平行试验,且相互之间的最大干密度差值应不大于0.02g/cm3;否则,应重新试验,并取平均值作为当天压实度的检测标准。
一、公路的基本组成:1、路线,是指公路的中线;2、线形,是指公路中线在空间的结合形状和尺寸;3、公路中线,是条三维空间曲线,由直线和曲线组成。
公路结构组成包括:
1、路基。
路基是公路的基本结构,是支撑路面结构的基础,与路面共同承受行车荷载的作用,同时承受气候变化和各种自然灾害的侵蚀和影响。
路基结构形式可以分为填方路基、挖方路基和半天班挖路基三种类型;
2、路面。
路面是铺筑在公路路基上与车轮直接接触的结构层,承受和传递车轮荷载,承受磨耗,经受自然气候的侵蚀和影响。
对路面的基本要求是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平整度、抗滑性能等。
路面结构一般由面层、基层、底基层与垫层组成。
3、桥涵。
是指公路跨越水域、沟谷和其它障碍物时修建的构造物。
按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规定,单孔跨径小于5米或多孔跨径之和小于8米称为“涵洞”,大于这一规定值称为桥梁。
4、隧道。
公路隧道通常是指建造在山岭、江河、海峡和城市地面下,供车辆通过的工程构造物。
5、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
公路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是保证公路功能、保证安全形势的配套设施,是现代公路的重要标志。
公路交通工程主要包括交通安全设施、监控系统、收费系统、通信系统四大类。
公路按行政等级可分为:国家公路、省公路、县公路和乡公路(简称为国、省、县、乡道)五个等级。
二、城市道路
是指城镇规划区以内供车辆、行人通行的,符合《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规定的道路、桥梁及其附属设施。
按使用性质,分为4类,即快速交通干道(快速路)、主要交通干道(主干路)、一般道路(次干路)和支路。
公路的结构组成
1、路基
路基是行车部分的基础,是由土、石按照一定尺寸、结构要求建筑成的带状土工结构物。
公路路基横断面是由行车道、路肩、路缘带、边坡、截水沟、边沟和碎落台等组成。
2、路面
路面是用各种坚硬材料分层铺筑于路基顶面的结构物,以供汽车安全、迅速和舒适地行驶。
铺筑路面常用的材料有:沥青、水泥、碎石、粘土、砂、石灰及其他工业废渣等。
3、排水结构物
地面水的排水系统按其排水方向的不同,可分为纵向排水和横向排水。
纵向排水系统有:边沟、截水沟和排水沟等;横向排水系统有:桥梁、涵洞、路拱、过水路面、透水路堤和渡水槽等。
4、公路特殊结构物
公路特殊结构物有:隧道、悬出路台、防石廊、挡土墙等。
5、防护工程
常见的防护工程有:护坡、碎落台、填石路堤、反压护道、导流堤、坡面防护等。
公路路面结构层的划分公路是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之一,而公路路面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良好的公路路面需要经过结构层的合理划分,不同结构层的材料和厚度也有所不同。
本文将从底层到表层依次介绍公路路面结构层。
1. 基层基层是公路路面结构层中最底层的一层,也是公路路面的承载层。
基层的主要作用是分散车辆荷载,保证公路路面的稳定性和均匀性。
基层的材料通常采用碎石、碎石混凝土、水泥混凝土等。
基层的厚度通常在20厘米以上。
2. 底基层底基层是基层的上一层,主要作用是进一步分散车辆荷载,保证公路路面的平整性和稳定性。
底基层的材料通常采用碎石、碎石混凝土、水泥混凝土等。
底基层的厚度通常在15-20厘米之间。
3. 硬路肩硬路肩是公路路面结构层中的一层,通常设置在路面的两侧。
硬路肩的主要作用是增加公路路面的承载面积,同时也可以作为紧急停车带。
硬路肩的材料通常采用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等。
硬路肩的厚度通常在15-20厘米之间。
4. 路面层路面层是公路路面结构层中的表层,也是公路路面的重要组成部分。
路面层的主要作用是增加公路路面的平整度和舒适性,同时也可以起到防水、防尘等作用。
路面层的材料通常采用沥青混凝土、水泥混凝土、沥青砂浆等。
路面层的厚度通常在5-10厘米之间。
5. 非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是公路路面结构层中的一层,通常设置在公路路面的一侧或两侧。
非机动车道的主要作用是为非机动车提供通行条件,增加公路路面的通行能力。
非机动车道的材料通常采用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自行车道标线等。
非机动车道的厚度通常在5-10厘米之间。
6. 路缘石路缘石是公路路面结构层中的一层,通常设置在路面的两侧。
路缘石的主要作用是分隔公路路面和路边,同时也可以作为车辆的引导线和防止车辆偏离道路。
路缘石的材料通常采用水泥混凝土、天然石材等。
路缘石的高度和宽度通常根据不同的要求进行设计。
在公路路面结构层的划分中,每一层都有着不同的材料和厚度,这些都会影响到公路路面的承载能力、平整度和舒适性等方面。
公路路面结构层的划分公路路面结构层是指公路铺设的各种不同材料组成的层级结构,其设计和施工直接影响着公路的使用寿命和行车安全。
通常情况下,公路路面结构分为基层、底基层、底面层、面层四个部分。
下面将对这四个部分进行详细介绍。
基层是公路路面结构的最底层,一般由水泥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构成。
基层的主要作用是承受车辆荷载,分散荷载传递到下层,同时提供稳定的支撑。
基层的厚度和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个路面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一般来说,基层的厚度会根据公路的设计荷载和交通量来确定,以确保其能够承受相应的荷载并保持稳定。
底基层位于基层之上,通常由碎石或碎石沥青混凝土构成。
底基层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均匀的支撑和排水功能,防止路基发生变形和沉降。
底基层的厚度和材料选择需根据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和交通荷载来确定,以确保其能够满足路面结构的要求。
底面层是路面结构的中间层,通常由碎石或碎石沥青混凝土构成。
底面层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弹性支撑和防水功能,增加路面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底面层的厚度和材料选择需根据公路的设计要求和交通条件来确定,以确保其能够满足路面结构的性能要求。
面层是公路路面结构的最上层,通常由沥青混凝土或水泥混凝土构成。
面层的主要作用是提供舒适的行车表面和良好的防滑性能,同时保护底层结构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面层的厚度和材料选择需根据公路的使用要求和环境条件来确定,以确保其能够满足路面结构的功能要求。
公路路面结构层的划分包括基层、底基层、底面层和面层四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具有不同的功能和要求。
合理设计和施工公路路面结构层,能够保障公路的使用寿命和行车安全,提高公路的运行效率和舒适性。
因此,在公路建设和维护过程中,对公路路面结构层的选择和施工应该引起足够重视,以确保公路的质量和安全性。
公路路面结构验算公路路面结构是指由路面基层、路面结构层和表面层组成的公路路面系统,其主要功能是承载和传递车辆荷载,同时满足行车的平稳度、舒适度和安全性要求。
路面结构验算是公路设计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是保证路面结构的稳定性、耐久性和经济性,同时保障公路安全、畅通、舒适和节能。
路面结构验算涉及到诸多因素,如设计车速、设计荷载、材料性能、地基土质条件、气候条件等,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荷载计算荷载是公路路面结构的主要外部作用力,荷载计算是路面设计的基础。
荷载的作用主要有轴载、轮压、弯矩、剪力等,计算时需考虑车速、车型、车辆分布、荷载系数等因素。
根据荷载计算结果确定路面结构层的厚度和材料,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二、结构层设计路面结构层是公路路面结构的核心部分,其主要作用是承载荷载和保护路面基层。
结构层一般分为基层、面层和封层三层,每层的材料、厚度和性能需根据荷载、气候和地基土质等条件综合考虑。
基层一般采用水泥稳定砂、碎石、砼等材料,面层一般采用沥青混凝土、水泥混凝土等材料,封层一般采用沥青封层或聚酯封层等材料。
三、结构层稳定性校核结构层稳定性校核是路面设计的重要环节之一,其目的是验证路面结构层在荷载作用下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稳定性校核需综合考虑路面材料强度、路面结构层厚度、荷载分布等因素,根据相关规范计算出结构层在荷载作用下的最大应力和变形情况,以保证路面结构的功能和安全性。
四、压实度检测压实度检测是路面结构验收的重要环节之一,其目的是验证路面结构层的压实质量是否满足设计要求,以保证公路的平稳度、舒适度和耐久性。
压实度检测需采用专业的检测仪器和方法,通过测量路面表面的压实度指标来评估路面的压实质量和性能。
总之,公路路面结构验算是公路设计的重要工作之一,其能否得到合理、稳定和经济的设计,直接影响公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因此,在路面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荷载计算、结构层设计、稳定性校核和压实度检测等因素,以保证公路路面结构的稳定性、耐久性和经济性。
公路路面结构识图及施工规范一、路面的基本结构路基和路面是公路的主要工程结构物。
路基是在天然地表面按照路线的设计线性(位置)和设计横断面(几何尺寸)的要求开挖或填筑而成的岩土结构物,是路面的基础,承受由路面传来的行车荷载。
路面是在路基顶面的行车部分用各种混合料分层铺筑的供车辆行驶的一种层状结构物。
路床:路面结构层底面以下0.8 m范围内的路基部分称为路床。
路床分为上路床(0~0.3 m)和下路床(0.3~0.8 m)两层。
上路堤:路面结构层底面以下0.8~1.5 m的填方部分称为上路堤。
下路堤:上路堤以下的填方部分称为下路堤。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路基宽度一般是由车道、中间带和路肩组成的,如图1-1所示。
二、三、四级公路的路基宽度一般是由车道和路肩组成的,如图1-2所示。
【施工规范】高速、一级公路石灰应不低于Ⅱ级,二级公路石灰应不低于Ⅲ级,二级以下公路宜不低于Ⅲ级。
高速、一级公路的基层,宜采用磨细消石灰。
二级以下公路使用等外石灰时,有效氧化钙含量应在20%以上,且混合料强度应满足要求。
一、具有足够的承载力行驶在公路上的汽车,通过车轮把垂直力、水平力以及汽车产生的振动力和冲击力传给路面,使路面结构内部产生应力、应变和位移。
如果路基和路面结构整体或某一组成部分的强度或抵抗变形的能力不足,路面就会出现断裂、沉陷、波浪或车辙等病害,影响路基、路面的正常使用。
【施工规范】高速、一级公路极重、特重交通荷载等级基层的4.75 mm以上粗集料应采用单一粒径的规格料。
在路基和路面交工验收时,一般情况下,柔性材料(如级配碎石、沥青混凝土)用弯沉表示承载力,刚性材料(如水泥混凝土)、半刚性材料(如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用强度表示承载力。
【施工规范】混合料摊铺应保证足够的厚度,碾压成型后每层摊铺厚度宜不小于160㎜,最大厚度宜不大于200㎜。
施工过程的压实度检测,应以每天现场取样的击实结果确定的最大干密度为标准,每天取样的击实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A击实试验应不少于3次平行试验,且相互之间的最大干密度差值应不大于0.02g/cm3;否则,应重新试验,并取平均值作为当天压实度的检测标准。
公路路面结构层的划分1. 引言公路是连接各地的重要交通基础设施,而公路的路面结构层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良好的路面结构层设计和施工可以提高公路的使用寿命、减少维护成本,并提供更安全、舒适的行车环境。
本文将介绍公路路面结构层的划分方法和各个结构层的特点。
2. 路面结构层划分方法公路的路面结构层一般可以分为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两个部分。
2.1 上部结构上部结构是位于车辆行驶表面之上,直接承受车辆荷载并提供行车舒适性和安全性的一系列材料和层次。
上部结构一般包括以下几个层次:2.1.1 桥梁面板层桥梁面板层是桥梁上部结构中最上方的一层,主要用于承受车辆荷载和提供平坦、耐久、防滑等性能。
常见材料包括沥青混凝土、水泥混凝土等。
2.1.2 路面层路面层是公路上部结构中的最上层,直接承受车辆荷载和提供舒适、安全的行车表面。
常见材料包括沥青混凝土、水泥混凝土等。
2.1.3 基层基层位于路面层之下,主要用于分散荷载、增加承载能力,并起到稳定和保护作用。
常见材料包括碎石、砾石、碎石混合料等。
2.1.4 软基层软基层是指土质较软、承载能力较低的地基层,需要进行处理以提高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常见处理方法包括加固、加厚等。
2.2 下部结构下部结构是位于上部结构之下的一系列材料和层次,主要用于分散荷载并传递到地基。
下部结构一般包括以下几个层次:2.2.1 基底层基底层是公路下部结构中最下方的一层,直接承受来自上部结构的荷载,并将其传递到地基。
常见材料包括砂石、碎石等。
2.2.2 路基层路基层位于基底层之上,主要用于分散荷载并保证路面结构的稳定性和均匀沉降。
常见材料包括黏土、砂土等。
2.2.3 基础层基础层是指位于路基层之上的一层,主要用于提高路面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常见材料包括砾石、碎石等。
3. 路面结构层的特点3.1 上部结构特点上部结构是直接暴露在外的部分,对车辆行驶舒适性和安全性有直接影响。
因此,上部结构需要具备以下特点:•耐久性:能够承受长期车辆荷载和环境侵蚀而不产生明显损坏。
高速公路路面结构设计与改进高速公路是现代交通运输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和舒适性对行车和乘车的体验至关重要。
而高速公路的路面结构是确保行车安全和提供舒适行车环境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设计和改进高速公路路面结构时,需要考虑多个方面,包括道路材料、路面厚度、排水和排水系统、噪音减少、平整度等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速公路路面结构的设计与改进。
首先,高速公路的路面结构需要选择合适的道路材料。
常用的道路材料包括沥青混凝土和水泥混凝土。
沥青混凝土路面具有较好的耐久性、抗冻融性和抗滑性,适用于高速公路的大部分路段。
水泥混凝土路面则更适用于重载交通和特殊路段,如桥梁和隧道等。
在选择道路材料时,需要考虑交通流量、路段用途和地理条件等因素。
其次,高速公路的路面厚度是确保路面结构稳定和耐久的关键因素。
路面厚度的设计应根据预计的交通流量、荷载、材料强度和地基条件等因素进行计算。
合理的路面厚度设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路面损坏、减轻噪音和提高行车舒适度。
除了道路材料和路面厚度,高速公路的路面结构还需要考虑排水和排水系统的设计。
排水系统的目的是及时、有效地排除路面积水,以防止水在路面上积聚和渗透。
合理的排水系统能够增强路面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并减少水给路面带来的损害。
噪音减少也是高速公路路面结构设计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
高速公路产生的噪音给周边居民和车辆驾驶者带来不适,因此需要采取合适的措施减少噪音污染。
在路面结构设计中,可以采用吸声材料或其他减震措施来减少噪音产生和传播,提高行车的舒适性和安静度。
平整度是评价高速公路路面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平整度直接影响驾驶者的舒适感和行车的安全性。
为了提高驾驶者的体验和降低行车事故的风险,高速公路路面结构设计需要确保路面平整度达到标准要求。
这需要合理的施工工艺、材料选择和质量控制。
此外,高速公路路面结构设计还需要考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在材料选择和施工过程中,应尽量选择环保的材料和工艺,减少对环境和自然生态的影响。
公路路面结构层的划分
公路路面结构层是指公路路面上不同材料组成的不同层级,每一层都具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
在公路建设中,路面结构层的划分非常重要,可以保证公路的安全性、舒适性和耐久性。
一般而言,公路路面结构层可以分为基层、稳定层和面层三个部分。
基层是公路路面结构中最底部的一层,主要作用是分散和传递荷载,保证路基的稳定性。
基层通常由坚实的原土或碎石料组成,其厚度一般在20厘米以上。
基层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个公路路面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基层的材料和厚度,确保其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稳定层是位于基层之上的一层,其主要作用是承担车辆荷载、抵抗变形和裂缝的发生。
稳定层通常由砾石、碎石、沥青混凝土等材料组成,其厚度一般在10-20厘米左右。
稳定层的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着公路路面的平整度和舒适性,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稳定层的材料种类和配合比,确保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面层是公路路面结构中最上部的一层,其主要作用是保护和提高路面的耐久性和舒适性。
面层通常由沥青混凝土或水泥混凝土等材料组成,其厚度一般在5-10厘米左右。
面层的质量和平整度直接影响着公路路面的外观和使用寿命,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面层的材料配合比和施工工艺,确保其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平整度。
在公路建设中,公路路面结构层的划分和施工至关重要,可以保证公路路面的安全性、舒适性和耐久性。
各个结构层之间的协调配合,可以使公路路面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和稳定性,为行车提供良好的条件。
因此,在公路建设过程中,需要根据设计要求和实际情况合理划分和施工公路路面结构层,确保公路的质量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