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生物基础训练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4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练习册参考答案我们身边的生物基础达标一、选择题1~4:B;A;D;A二、填空题5、150;30;真菌;细菌;病毒三、简答题6~7略四、判断题8、错。
能动的物体不一定是动物,比如流动的水,飞行的飞机等。
9、错。
植物也能对外界刺激做出一定的反应。
10、错。
除了病毒以外的生物都有细胞结构。
11、对。
12、对。
五、识图填表题13、生物非生物物体分类人太阳树空气蝴蝶河水鱼山石草鸟蘑菇综合·提升六、举例并分析14、略单细胞生物基础·达标一、选择题1C5A2D6B3C7D4C二、识图作答8、1略2纤毛3食物泡;胞肛4收集管;伸缩泡三、判断题9、错。
草履虫生活在有机质丰富、水流平缓的池塘和污水沟中。
10、对。
11、错。
草履虫没有细胞壁。
12、对。
13、对。
14、错。
草履虫没有神经系统。
综合·提升四、实验探究15、探究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问题:草履虫对外界刺激能产生反应吗?假设:能或不能思考:1有害2滴牛奶一侧3草履虫趋向有利刺激,逃避有害刺激。
实验结论:草履虫对外界刺激能做出反应。
五、提示:单细胞生物有些可以净化污水,有些可以作为鱼类饵料,但有些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使人生病等等。
总之单细胞生物对人类有有益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
科学探索的工具基础·达标一、选择题1C6A2B7C3D8D4A9B5D二、识图题10、略三、连线题11、①—D;②—A;③—E④—C;⑤—B;⑥—F四、实验题12、1④一①一③一②一⑤2胶头滴管;镊子3盖玻片综合·提升五、实验分析13、移动玻片标本,看污迹是否移动,若移动说明污迹在标本上,不移动说明可能在物镜或目镜上。
排除污迹在标本上的可能后,转换物镜,看污迹是否还在,如不在说明污迹在物镜上,如在说明污迹在目镜上,根据污迹位置,设法除去。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人教版七上生物基础训练答案第一章基因的发现与解析答案1.基因是遗传物质的单位,是决定生物遗传特征的分子。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通过DNA分子和蛋白质组成的复合体来存储和传递遗传信息。
3.基因的发现与解析是一个历时近一个世纪的过程,涉及到多位科学家的重要贡献,如格里菲斯、奥利弗、阿斯托伏、沃森、克里克等。
4.约翰·韦森特与弗雷德里克·格里菲斯的实验结果证明了基因是可以通过遗传物质的转移来传递的。
5.弗雷德里克·奥利弗通过实验确定了DNA是基因的主要组成成分。
6.詹姆斯·沃森和弗朗西斯·克里克提出了著名的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解析了基因的分子结构。
7.阿尔弗雷德·赛克托认为基因是一个功能单位,有着特定的调控功能。
第二章变异与进化答案1.变异是遗传信息在种群中发生随机改变的过程,是进化的基础。
2.变异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突变和重新组合。
3.突变是指基因组中的一个或多个基因发生了永久性的改变。
4.重新组合是指染色体上的基因在某些条件下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基因组合。
5.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基础,通过变异和选择的作用,生物种群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
6.进化是生物种类和生物群体在时间上的演化过程,是基于基因组的变异和选择。
7.进化涉及到多种因素,如变异、自然选择、基因流动、突变等。
第三章基因组和蛋白质组答案1.基因组是一个生物个体或种群中所有基因的集合。
2.基因组的大小和复杂性在不同生物中有很大的差异。
3.基因组的研究对于理解生物的遗传特征和进化历程具有重要意义。
4.蛋白质组是指一个生物体或细胞内所有蛋白质的集合。
5.蛋白质是细胞中重要的功能分子,参与到几乎所有细胞活动中。
6.蛋白质组研究可以揭示蛋白质的功能、结构和相互作用等信息。
结语本文简要介绍了人教版七上生物中的基础训练内容,并提供了相应的答案。
希望这份答案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生物的特征一、1、放大镜显微镜2、细胞3、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4、繁殖二、1、B 2、B 3、C 4、A 5、C 6、D三、××√×四、①---D ②---C ③----F ④---A ⑤---B ⑥---E五、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六、不一样一样长一样大观察容易产生误差,因此还需要对物体进行测量。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一、1、目的对象方案2、样本3、形态结构二、D C D三、××√√四、(1)分类依据:根据生物生物的形态进行分类。
分类结果为:植物:松、玫瑰。
动物:蝴蝶、麻雀。
或分类依据:根据生活环境进行分类,分类结果:空中飞的:蝴蝶、麻雀陆地生活的:松、玫瑰、蘑菇(2)湿地五、(1)调查家庭宠物的饲养率;或调查家庭宠物的危害等(2)家庭宠物(3)文献调查、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等(4)以问卷调查为例,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1、拟订调查问题,设计调查问卷。
2、发放问卷。
3、对搜集回来的问卷进行分类整理、总结。
第7页生物圈一、1、大气圈水圈岩石圈2、营养物质水生活空间3、文字图片图表拜访有关人士上网搜所4、大气圈的底部水圈二、B A A C D三、×√√×四、生物生存需要的基本条件有适宜的温度和营养物质等五、月球上有生命的可能性不大。
结合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生物生存需要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而月球上不能满足这些条件,所以有生命的可能性不大。
可以通过查阅书刊报纸、拜访有关人士和上网搜索等途径来收集有关资料。
P9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一、1.生物温度水 2.发现并提出问题得出结论 3.对照 4.捕食 5.合作竞争二、1.A 2.D 3.A 4.B 5.B 6.A三、①---A ②---C ③----A ④---B ⑤---B ⑥---C四、(1)温度(2)恐龙的卵发育成雌性还是雄性可能与环境温度有关,由于意外原因(如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地球温度发生异常,使得很长一段时间内,新孵化出的恐龙性别单一,无法繁殖后代而灭绝。
七年级上册生物课后习题答案(R J)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P3想一想,议一议机器人本质上是“机器”,它不具有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遗传和变异,能生长和繁殖、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等生物的特征,所以说它不是生物。
P3观察与思考1.生石花能开出黄色的花朵,说明生石花能繁殖,具备生物的特征,所以说它是生物。
2.钟乳石慢慢长大是由于碳酸钙逐渐沉积形成,但钟乳石不具有呼吸、排泄等生物所共有的特征,所以说钟乳石不是生物。
3.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有生命,关键是看它是否具备生物的特征。
若具备生物的特征则说明该物体具有生命,若不具备生物的特征则说明该物体不具有生命。
生物的特征包括: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等等。
P4旁栏问题答案植物体在白天能进行光合作用,它制造的氧气大于它消耗的氧气,它不需要从外界吸收氧气;植物体在夜晚进行呼吸作用只消耗氧气不制造氧气,需要从外界吸收氧气。
P8练习1.(1)×能运动不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因此,能否运动不能作为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生物的依据。
(2)??植物属于生物,也需要呼吸。
(3)ד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说的是亲代与子代以及子代不同个体间总有一部分特征并不相同,属于变异。
(4)×病毒也属于生物,但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
2.3.(1)珊瑚不是生物,珊瑚是珊瑚虫分泌的外壳堆积在一起慢慢形成的,不具有生物的特征。
而珊瑚虫是生物,因为珊瑚虫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繁殖,具有生物的特征。
(2)浅水区可获得较多的阳光,且温度适宜,有利于藻类的生长,从而为珊瑚虫提供更多的氧气。
因此,珊瑚虫一般生活在温暖的浅水区。
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想一想,议一议文中提到的植物,有的是具体的植物名称,如皂荚树、菜花、桑椹,有的是一类植物的总称,如菜、树、草。
七年级上册生物试题及答案解析1.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
下列能体现种内关系的是()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B.两只狗争一块肉骨头C.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D.小丑鱼与海葵【分析】物种之间的关系分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
(1)种内关系是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分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
(2)种间关系是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分互利共生、竞争、捕食和寄生。
互利共生是指同生共死的量个物种之间的关系,如根瘤菌和豆科植物;竞争是指由于竞争同一食物、栖息地等两物种之间的争斗关系,如大小草履虫;捕食是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关系,如猫和老鼠;寄生是指一种生物寄生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如噬菌体与大肠杆菌。
【解答】解: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揭示的是动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即吃与被吃的关系,体现了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的捕食关系,A错误;B、动物的攻击行为是指同种个体之间所发生的攻击或战斗。
故两只狗争一块肉骨头,体现了种内关系,B正确;C、“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描述的是豆苗与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等,属于种间的竞争关系,C错误;D、小丑鱼与海葵互惠互利,海葵为小丑鱼提供有机物,小丑鱼为海葵提供了居所,并起到保护作用,因此小丑鱼与海葵属于种间的共生关系,D错误。
故选:B。
2.“m→n→生物体”表示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若m是绿色植物细胞,则n代表组织和器官B.若m是哺乳动物细胞,则n代表组织和系统C.若m是草履虫细胞,则无n结构,单个细胞直接构成生物体D.若m是大肠杆菌细胞,则无n结构,通过细胞分裂繁殖后代【分析】植物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解答】解:A、植物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若m是绿色开花植物细胞,则n代表组织和器官,正确。
B、动物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若m是哺乳动物细胞,则n 代表组织、器官和系统,错误。
七年级上册生物基础训练答案
1. 生物的组成:生物体主要由细胞组成,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
人类和其他多细胞生物是由许多细胞组成的。
2. 细胞的结构:细胞主要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层包裹物,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质是细胞的胶状物质,内含细胞器。
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包含遗传物质DNA。
3. 细胞的功能:细胞具有各种功能,例如营养摄取、代谢产物的排泄、生长和繁殖等。
不同类型的细胞具有不同的功能,例如神经细胞传递信号,肌肉细胞收缩等。
4. 遗传与进化:遗传是指生物通过遗传物质DNA传递基因信息给后代。
基因决定了生物的性状和特征。
进化是生物种类随时间的演变和适应环境的过程。
5. 生物的分类:生物按照共同特征进行分类,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例如,人类属于动物界、脊椎动物门、哺乳纲、灵长目、人科、人属、人种。
6.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的生态单元。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生物种群和生物栖息地等。
7. 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氧气和葡萄糖的过程。
光合作用是维持地球上生物生存的重要过程之一。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课后练习答案.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1.机器人和钟乳石不具有营养、呼吸、排泄等生物的特征,它们不是生物。
2.(1)珊瑚不是生物,是珊瑚虫分泌的外壳堆积在一起慢慢形成的。
珊瑚虫才是生物。
(2) 浅水区可获得较多的阳光,有适宜的温度,这些有利于藻类的生长,从而为珊瑚虫提供更多的氧气,因此,珊瑚虫一般生长在温暖的浅水区。
(3)病毒与人类的关系:病毒有益于人类的一面! 1 利用噬菌体作为“抗生素”使用2 昆虫病毒作为农药可以杀死害虫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有害方面:1.部分病毒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如最常见的感冒病毒、乙肝病毒。
过去的天花病毒、狂犬病毒曾经带给人类巨大的灾难,现在的艾滋病病毒(HIV)、伊波拉病毒等,更被人类视作新世纪的瘟疫。
2.许多病毒会危害人类的经济作物、家禽家畜等,如烟草花叶病毒危害种烟业;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第一节生物圈练习1.不能绝对分开。
例如,水圈中含有空气;岩石圈中有空气,也有水。
2.淡水、营养物质(食物)、空气(氧气)。
3.花的生活需要一定的光、温度、水和无机盐。
不同品种的花卉对光、温度、水和无机盐的要求有所不同,应根据栽培花卉的要求,提供适合它生长的各种条件。
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探究1.光、温度、水分等因素对鼠妇生活都有影响;采用对照实验,可以保证除了所研究的因素不同之外,其他因素都相同。
这样实验结果的不同只能是由单一变量引起的。
2.如果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不足以说明问题。
本实验用10只鼠妇做实验,可以减小误差。
当然,采用更多的鼠妇更好,但会增加实验的难度。
3.一个组的平均值,容易存在误差,不一定反映真实情况。
练习1.空气,如池塘的水中缺氧,会导致鱼大量死亡。
土壤性质,在某些特定的土壤(如盐碱地)中只能生长特定的植物。
2.这句诗描写的是气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由于在同一季节山里气温相对较低,桃树生长迟缓。
七年级上册生物基础训练答案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1.放大镜显微镜2.营养物质;3.氧气二氧化碳4.反应5.细胞;6.D7.B8.D9.B10.D11.B;12.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13.生长和繁殖;14.(1)√(2)×【解析】绝大多数生物都能进;15.①—D②—E③—B④—A⑤—C⑥—F;16.(1)生物能生长发育(2)生物能繁殖后代(;17.一样长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1.放大镜显微镜2.营养物质3.氧气二氧化碳 4.反应 5.细胞6.D 7.B 8.D 9.B 10.D 11.B12.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13.生长和繁殖14.(1)√ (2)× 【解析】绝大多数生物都能进行呼吸。
(3)× 【解析】生物除了能够生长外,还具备从外界摄取营养、呼吸等其他生命特征。
因此,只能够由小长大的物体并不都是生物,例如钟乳石。
(4)√ (5)√15.①—D ②—E ③—B ④—A ⑤—C ⑥—F16.(1)生物能生长发育 (2)生物能繁殖后代(或生物能遗传) (3)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17.一样长一样大观察有时必须借助仪器进行测量18.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1.目的对象方案 2.样本 3.整理分析 4.生活环境5.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6.B 7.D 8.C 9.D 10.C 11.C12.不同相同 13.形态结构特点14.(1)× 【解析】调查时,不要损伤植物。
(2)√ (3)× 【解析】调查是一项科学工作,对你看到的生物要如实记录。
(4)× 【解析】调查是一项科学工作。
对你所看到的生物,不管你是否喜欢它,都要认真观察,如实记录。
15.(1)A、C (2)B、D16.(1)陆地(2)①植物:松、玫瑰动物:蝴蝶、麻雀其他类群:蘑菇②空中飞行的生物:蝴蝶、麻雀陆地生活的生物:松、玫瑰、蘑菇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生物圈2.生态因素非生物生物3.作出假设得出结论4.对照5.适应适应影响改变 6.生物环境7.B 8.D 9.C 10.C 11.C 12.A13.适应 14.影响15.①③—A ②⑥—C ④⑤—B16.(1)墙角处、砖块下等潮湿的地方。
第一单元生物与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知识清单】1. 营养呼吸身体内产生的废物反应生长和繁殖病毒细胞2.肉眼放大镜显微镜目的3.出汗、呼出气体、排尿;落叶【夯实基础】1. (1)×改“不能”为“能(2)√(3)×(4)√(5)×5.B9.连线题:请将左右两列中相关联的内容用线连接在一起动物的取食应激性草履虫向有利的方向移动生长植物的开花结果营养人体的排汗繁殖蘑菇由小长大排泄【探究拓展】1.(因环境而异)一般来说,属非生物的有:课桌椅、黑板、粉笔、墙壁、地板、书本等。
属于生物的有:人,空气中的微生物等。
2. (1)一样长一样大观察有时必须借助仪器进行测量3.(1)是(2)因为小球藻具备以下生物特征:生活需要营养物质,能进行繁殖。
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知识清单】1.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方案抽样调查记录整理分析统计2.植物动物其他生物陆生生物水生生物用途家禽【夯实基础】2.D 3.D 5.B【探究拓展】1. (1)植物:狗尾草,火炬红,松树,榆树,马齿苋,一串红,丁香,柳树,山桃,苍耳,万寿菊(2)动物:红蜘蛛,蚯蚓,小鸟,蜻蜓,蚂蚁,蚊子,鼠妇2.(1)调查地点很可能是一个池塘,池中种有莲,水面漂浮着凤眼莲,蜻蜓立在莲蓬上,青蛙在旁边宽大的植物叶片上蹲伏,守候过往的昆虫,蚂蚁在草丛中探寻食物,虾在水中嬉戏。
(2)分类的方法有多种,如依据其形态结构、生活环境、用途等进行分类。
例依据形态结构分类,可将分为动物和植物两类,凤眼莲属于植物,蜻蜓、蚂蚁和青蛙属于动物。
3.参考表格姓名性别身高(cm) 体重(kg) 肺活量(ml)视力( )体美观)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第一节生物圈【知识清单】1.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大气圈202.鸟类、昆虫细菌全部海洋江河湖泊150米立足点3. 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分温度生存空间【夯实基础】【探究拓展】1.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大气圈中主要生活着能够飞的昆虫和鸟类,还有细菌等,水圈中生活着各种水生动物和植物,岩石圈是陆生动物的立足点,但是每一种生物都离不开生物圈的各个部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每小题所选答案填入下面相应的答题栏内,共10分。
)1.樱桃素有“开春第一果”之称,吃起来酸甜可口。
这些酸甜物质主要存在樱桃细胞的( )A.细胞壁B.细胞质C.液泡D.叶绿体2.照明充分的情况下,在显微镜视野内可看清洋葱鳞茎表皮细胞无色的细胞壁和细胞核,但看不清液泡。
为了能显示细胞质与液泡的界面,此时应( )。
A. 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B.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C.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D.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3.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和不可缺少的条件分别是( )A.线粒体和光B.叶绿体和光C.线粒体和有机物D.叶绿体和有机物4.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与细菌.真菌接触,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细菌能够使食物腐败.伤口红肿化脓,因此,细菌都是有害的B.细菌细胞和真菌细胞的主要区别是细菌虽有DNA集中的区域,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C.酿酒.做面包和蒸馒头等离不开真菌中的酵母菌D.制作豆酱.腐乳.奶酪等食品离不开真菌中的霉菌5.用你所学的生物知识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某同学在透明纸上写一个“b”,那么,在显微镜下的视野中看到的应是“p” B.生产实践中的扦插.嫁接,椒草用叶生殖,豌豆用种子繁殖都属于无性繁殖C.人体具有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其中第三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D.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6.“国际黑猩猩基因测序与分析联盟”宣布,黑猩猩与人类在基因上的相似程度达到96%以上。
这个事例可以说明( )。
A.人类和黑猩猩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B.人类是由黑猩猩经过漫长的年代进化而来的C.人类和黑猩猩有较近的亲缘关系D.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有一种兰花蜂,在繁殖季节,雄蜂专门采集兰花的香味物质。
然后,许多雄蜂聚集在一起,同时将香气释放出来,吸引雌蜂前来交尾。
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兰花蜂的这种行为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B.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兰花的香味物质减少,会导致兰花蜂的数量减少C.兰花与兰花蜂之间为捕食关系D.兰花的香味物质不是兰花蜂分泌的性外激素8.右图为测量动物呼吸作用的密闭实验装置,图中a为红墨水珠,b中装有NaOH溶液。
七年级上册生物基础训练答案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1.放大镜显微镜2.营养物质;3.氧气二氧化碳4.反应5.细胞;6.D7.B8.D9.B10.D11.B;12.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13.生长和繁殖;14.(1)√(2)×【解析】绝大多数生物都能进;15.①—D②—E③—B④—A⑤—C⑥—F;16.(1)生物能生长发育(2)生物能繁殖后代(;17.一样长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认识生物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1.放大镜显微镜
2.营养物质
3.氧气二氧化碳 4.反应 5.细胞
6.D 7.B 8.D 9.B 10.D 11.B
12.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13.生长和繁殖
14.(1)√ (2)× 【解析】绝大多数生物都能进行呼吸。
(3)× 【解析】生物除了能够生长外,还具备从外界摄取营养、呼吸等其他生命特征。
因此,只能够由小长大的物体并不都是生物,例如钟乳石。
(4)√ (5)√
15.①—D ②—E ③—B ④—A ⑤—C ⑥—F
16.(1)生物能生长发育 (2)生物能繁殖后代(或生物能遗传) (3)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17.一样长一样大观察有时必须借助仪器进行测量
18.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1.目的对象方案 2.样本 3.整理分析 4.生活环境
5.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6.B 7.D 8.C 9.D 10.C 11.C
12.不同相同 13.形态结构特点
14.(1)× 【解析】调查时,不要损伤植物。
(2)√ (3)× 【解析】调查是一项科学工作,对你看到的生物要如实记录。
(4)× 【解析】调查是一项科学工作。
对你所看到的生物,不管你是否喜欢它,都要认真观察,如实记录。
15.(1)A、C (2)B、D
16.(1)陆地(2)①植物:松、玫瑰动物:蝴蝶、麻雀其他类群:蘑菇②空中飞行的生物:蝴蝶、麻雀陆地生活的生物:松、玫瑰、蘑菇第二章了解生物圈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生物圈
2.生态因素非生物生物
3.作出假设得出结论
4.对照
5.适应适应影响改变 6.生物环境
7.B 8.D 9.C 10.C 11.C 12.A
13.适应 14.影响15.①③—A ②⑥—C ④⑤—B
16.(1)墙角处、砖块下等潮湿的地方。
(2)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3)D (4)
C (5)把鼠妇放回适宜它们生存的环境中。
17.(1)生存环境 (2)减少直至濒危灭绝 (3)A是极地狐。
根据生物的形态结构应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极地狐的耳朵应该较短小,以防止热量过度散失,可与寒冷的环境相适应。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1.生物环境 2.生产者消费者 3.分解者
4.吃与被吃食物链
5.食物网物质能量
6.相对稳定自动调节
7.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自然保护区
8.D 9.A 10.B 11.C 12.C
13.B 14.C 15.食物链 16.植物较弱
17.(1)√ (2)× 【解析】生态系统是由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体,而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均属于生物,不包含环境。
(3)√ (4)× 【解析】人不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而不是生产者。
18.(1)树 (2)消费者 19.(1)5 (2)绿色植物鹰和狐狸 (3)捕食竞争 (4)绿色植物 (5)分解者 (6)鼠
第三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大气圈水圈岩石圈 2.岩石圈 3.生物圈 4.农作物 5.淡水 6.水土保持防风固沙
7.A 8.C 9.B 10.A 11.C 12.D
13.草原 14.海洋生态系统或淡水生态系统
15.(1)× 【解析】人类的活动可以达到生物圈的各个圈层。
(2)√ (3)√ (4)×
【解析】农田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因此,其自动调节能力较弱。
(5)×
【解析】农田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是人工的或人类起主要支配作用的生态系统,动植物的种类相对较少。
16.①—C ②—D ③—E ④—A ⑤—B
17.(1)模拟的是地球。
(2)“生物圈Ⅱ号”中氧气的含量大大减少,不足以维持人类的生存,粮食也严重减产,而二氧化碳和一氧化氮的含量却多到足以对人脑造成损害的地步。
18.(1)青蛙昆虫水稻 (2)水稻青蛙、昆虫 (3)昆虫水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