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七我爱阅读|人教部编版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4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教课设计《语文园地七》名师教课设计教课目的:认识 11 个汉字,认识做家务的相关知识。
注意察看比喻修辞的句子,掌握比喻句的特色。
学习词语的不一样理解方法,进行练习。
熟读“我爱阅读”里的故事,做到正确、流畅,读懂内容。
教课要点:注意察看比喻修辞的句子,掌握比喻句的特色。
学习词语的不一样理解方法,进行练习。
教课难点:认识 11 个汉字,认识做家务的相关知识。
教课时间:课时。
教课过程:一、启迪讲话,导入新同学们平常在家里做家务活吗?做过哪些家务活呢?今日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它们吧。
学生自由畅聊。
导入新课:让我们一同来聊一聊吧。
二、识字加油站出示“扫帚、抹布、拖把、水桶、簸箕”。
领读词语,出示拼音,学生自读。
挨次出示图片,学生说一说它们是什么工具。
扫帚是用来扫地的。
出示“扫地、擦玻璃、倒垃圾、摆桌椅”。
领读词语,出示拼音,学生自读。
挨次出示图片,学生说一说这些是做什么的。
擦玻璃就是拿抹布把玻璃擦洁净。
这些词语是对于家务劳动的词语。
出示“扫帚、擦玻璃”等所有词语。
认读词语,开火车读。
我还知道做家务时要用到其余工具,学生自由表述。
预设:纸篓、剪刀、洗洁精。
出示要求会认的11 个生字,解说并让学生组词。
三、字词句运用猜一猜变色字的读音和意思,再查查词典,看猜得对不对。
预设:猜猜词语的意思,和同学沟通理解词语的方法。
出示“这床被子摸上去很柔嫩。
”小组自由沟通,明确字音字义。
出示“他挑了一本书,仔细地读了起来。
”小组自由沟通,明确字音字义。
出示“他揭开米缸的盖子,发现里面没有粮食了。
”猜猜汉字的意思,和同学沟通理解字义的方法。
这床被子摸上去很柔嫩。
他挑了一本书,仔细地读了起来。
他揭开米缸的盖子,发现里面没有粮食了。
读句子,说一说你的发现。
出示:那棵大枫树仿佛一把又高又大的绿色太阳伞。
大象有一对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
绿油油的小柏树就像战士同样笔挺地站在那边。
议论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并说一说特色。
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大单元教案-2022-2023学年二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一、教学内容:本单元为《语文园地七》,主要内容包括:《智商不等于能力》、《蝴蝶》、《动物的“护身符”》、《跑还是走》、《橙黄的布鲁斯》、《背影》。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文章中的主旨,掌握阅读技巧;(2)认识不同的动物,了解它们的习性;(3)学会使用生字,增加词汇量;(4)熟练运用语文知识,写出自己的感悟。
2、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2)培养学生对动物的爱护意识;(3)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关注、关爱他人的意识;(2)培养学生的感性思维,训练敏锐的观察力;(3)提高学生的自信心,积极面对挑战。
三、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2)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增强表达能力。
四、教学难点:(1)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的动物,掌握它们各自的习性和特点;(2)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受。
五、教学方法:采用“导读、讲解、阅读、思考、实践、评价”等综合性教学方法,从情感、认识、能力、实践等方面综合培养学生,同时注意个性化教学,配合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增强教学效果。
六、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1)引导学生看图,猜测、预测故事内容(2)复习上一单元的内容,准确判断故事中的主旨思想。
2、新课讲解:阐述新课文章的题目、大意、情节等,引导学生主动理解和探索。
同时,要启发学生对文中关键的措辞和难点的制定,以便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3、阅读环节:让学生按照导读的提示,读一遍课文,并了解故事大意。
然后带领学生回答练习的问题。
4、讨论及练习环节:让学生展开讨论,交流阅读体验和理解。
并请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分组讨论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同时,老师也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如模拟讲故事,角色扮演等,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5、巩固练习:首先,让每个学生单独完成练习题。
二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通用7篇)二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扫、帚”等11个生字,积累多音字“扫”。
能认读有关清洁工具和清洁活动的词语。
2、用多种方法猜字的读音和意思,并查字典验证。
学习含有“好像”“像……似的”“像……一样”的比喻句。
3、能发现“又、土”等字作偏旁时的笔画变化,发现“车、牛”等字作偏旁时的笔画及笔顺变化,写好“劝、转”等字。
4、能写清楚自己想养什么小动物及想养它的理由。
5、能背诵《二十四节气歌》。
6、阅读《月亮姑娘做衣裳》,能发挥想象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教学重难点]1、识字、写字,能根据句意猜测难点字的意思。
2、学写比喻句;练习写话,写清楚自己想养什么小动物及想养它的理由。
积累《二十四节气歌》,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识字写字(一)导入:我们班的同学都非常热爱劳动,上个星期五大扫除时,同学们干得非常认真,有扫地的,拖地的,还有擦玻璃的。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教室被打扫得干干净净,同学们真棒!这周五,我们又要进行大扫除了(出示相关图片和词语),看看这些工作,你想做哪一项?请你大声地读一读它。
1、指名读词语。
教师正音指导,读好“扫”的平舌音。
2、开小火车读。
检查词语认读情况。
3、分别说说两组词语的特点。
(一组表示清洁工具,一组表示清洁活动)4、引导学生说说“扫帚、抹布、拖把、水桶、簸箕”这些清洁工具的用途。
如,用扫帚扫地,用抹布洗碗,用拖把拖地,用水桶拎水,用簸箕装垃圾。
5、拓展:你还知道哪些清洁工具或清洁活动?如,用吸尘器吸尘,用洗衣机洗衣服,用消毒柜消毒等。
(二)汉字与偏旁1、出示“又—劝”“土—堆”。
仔细观察汉字变偏旁后,在笔画大小和形态上有什么变化?(学生小组讨论)2、指名说说自己的发现。
指导:汉字作为偏旁时,笔画的大小和形态要发生变化。
“又”字最后一捺变成一点;“土”字最后一横变成提。
第七单元教材分析第七单元围绕“童话故事〞为主题,本单元由四篇童话故事构成,带着我们再次走进童话世界。
我们会从一个个有趣的故事中感受到伤心、快乐、理解甚至误解,而这些都是组成生活的一局部。
《大象的耳朵》一文会让我们知道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与众不同或许会让自己更能适应生活。
在《蜘蛛开店》一文中,我们会认识各种各样的小动物,了解它们之间发生的许多奇妙的故事。
《青蛙卖泥塘》一文让我们懂得劳动能改变环境,更能使自己的生活变得快乐。
《小毛虫》一文让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并应该把事情做好。
让我们走进课文,从这些故事中品尝生活的百味。
一、单元教学目标:1.会写本单元所有的一类字,认识、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正确书写,练习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
2.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能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词汇。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4.能借助课文,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5.能抓住重点词句,懂得自然界中有许许多多有趣的指南针,它们会给我们指明东边的道路。
6.能在感受大自然神奇的同时,也要养成努力学习的好习惯,因为知识是探索大自然的根底。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55个常用字,读准字音,结合词句了解意思。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
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语。
三.课时安排:10课时19.《大象的耳朵》 2课时20.《蜘蛛开店》 2课时21.《青蛙卖泥塘》 2课时22. 《小毛虫》 2课时《语文园地七》 2课时19.大象的耳朵〔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似、耷〞等10个生字,会写“扇、慢〞等8个生字,掌握“似、扇〞2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文中的问句。
3.知道大象的想法是怎样改变的,明白别人说的不一定正确,要学会思考的道理。
教学重点:1.会认“似、耷〞等10个生字,会写“扇、慢〞等8个生字,掌握“似、扇〞2个多音字。
《月亮姑娘做衣裳》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我爱阅读教学目标:学生自由阅读《月亮姑娘做衣裳》,了解童话故事的趣味性,激起学生阅读的欲望,激发学生对读书的思考和热爱。
教学重、难点:将月亮的变化过程通过“做衣裳”的故事形象地展现出来,语言浅白,充满童趣。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确定目标同学们,在上课前我们一起来猜一则谜语,好吗?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谜底是什么?(月亮)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月亮姑娘做衣裳》。
齐读课题月亮为什么叫做姑娘呢?因为她和许多小姑娘一样也喜欢穿漂亮的衣裳!让我们把课题读得更美一点吧!你们猜猜月亮姑娘最终穿上了合身的衣裳吗?二、自由读文,朗读体验1、师:同学们快快打开课本,翻到101页,认真地读读课文。
2、交流收获。
月亮姑娘最终穿上了合身的衣裳吗?谁来说说?那裁缝师傅给月亮姑娘做了几次衣裳呢?三、深入读文,引导探究1、品读眉毛月图。
现在我们一起来具体地学习课文,哪位同学愿意把第一自然段大声地朗读出来?(1)我们知道月亮是什么时候出来的呢?(夜晚)(课件出示细细的、弯弯的月亮)你们瞧,月亮姑娘出来了,她是什么样的?谁说说?(细细的,弯弯的)(2)你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描述吗?夜晚,月亮姑娘出来了,细细的、弯弯的,像眉毛。
描述:月亮姑娘像眉毛。
板书:眉毛(3)认识比喻句齐读句子:点出“像”,什么像什么?它们在哪些方面很像呢?(形状上:细细的,弯弯的)在这句话中:把月亮比作小姑娘的眉毛,我们把这样的句子叫做比喻句。
运用这种手法,就把月亮的形状描写得又形象又具体了。
(4)指导朗读你们觉得月亮姑娘美吗?谁能把月亮姑娘的美读出来?(5)师:这时,晚风凉凉的,月亮姑娘感到有点冷,她会怎么做?后来她想到了什么?这真是个好办法!那同学们,裁缝师傅第一次给月亮姑娘做衣裳是哪个自然段?2、品读镰刀月图(1)请同学们齐读第二自然段,并想一想:这一次,月亮姑娘穿上了合身的衣裳吗?月亮姑娘找裁缝师傅做衣裳,裁缝师傅是怎么做的?(裁缝师傅给她量了尺寸) (师:量体裁衣)衣裳在当时就做好了吗?(生:不是,是过了四天)(2)指名朗读月亮模样的句子瞧!过了四天,月亮姑娘来取衣裳了,她是什么模样的?(课件出示):弯弯的镰刀月图和月亮姑娘模样的句子。
语文园地七:我爱阅读-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阅读活动,让学生了解一些相关的文化知识。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包括理解文本的基本意思,理解字词的含义;•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读懂《呆小猪》故事,理解其中的情节、人物形象和故事主旨。
•通过阅读故事和相关文化介绍,让学生了解关于扮猪吃老虎的文化背景和故事外延,了解文化背景对故事解读和传播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文化思考和感悟,使学生对故事的理解更深入;•如何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生僻字和词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教学过程1.课前导入通过课前小组讨论、同学互动等方式,调研学生对猪、老虎等动物的认识,了解学生的想法和看法,了解学生对这些动物的印象。
2.教师讲解文化背景和故事情节•教师讲解《呆小猪》这个故事的文化背景,介绍扮猪吃老虎的相关故事和文化内涵;•教师解读故事情节,为学生呈现故事的情节、人物形象等内容。
在讲解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提问、发言等形式参与到讲解中。
3.阅读活动•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默读《呆小猪》故事,理解其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学生按照老师设置的问题和思考角度,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学生整理思路,向全班展示自己的看法和理解;•教师通过讲解相关文化知识和答疑解惑,帮助学生理解更深入。
4.语文表达和写作活动•在学生对故事进行了深入理解和思考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表达和写作活动;帮助学生总结自己在阅读和思考过程中的体验和感悟;•学生依据要求,完成对《呆小猪》故事的书写或口头表述。
5.课后反思通过小组讨论、同学交流、个人总结等形式,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及时发现和纠正自己的不足和问题。
五、板书设计•《呆小猪》故事情节•扮猪吃老虎的文化背景•含义和故事解读六、教学资源•《呆小猪》故事教材•相关文化知识资料七、教学评估•学生课堂表现和表达的能力•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化认知能力•学生的书写和口头表述能力八、教学反思•由于涉及到文化背景和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解读,因此需要对故事的讲解和引导更加深入,让学生理解更加深入和全面。
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案实用五份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案 1教学目标:1、通过认识熟悉的事物认识生字,认识生字椰、壳、漠、骆、驼、骏、悬、崖。
2、认识象声词,了解他们的作用,并能根据句子的意思选择恰当的词语。
3、了解关于天天气的成语,并感受天气的变化莫测。
4、了解拟人句的特点,并能试着说一说拟人句。
重点难点:了解拟人句的特点,并能试着说一说拟人句。
教学过程:一、识字加油站。
1、请孩子们借助拼音读一读、认一认。
2、读一读:自由读、同桌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3、按一定的标准将这些词语分类。
4、师:你们觉得我们国家的汉字有趣吗?1、复*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步骤。
第一步:确定所要查的字的部首,数出这个部首有几画。
第二步:在“部首目录”里找出这个部首所在的页码。
第三步:按照页码,在“检字表”中找到所查字的部首。
再数数除去部首还剩几画,就到相应的位置找到所要查的字和在正文中的页码。
第四步:1、按照页码,在正文中查到所要查的字。
观察它的拼音和意思及组词等。
2、按照刚才的方法,学生自行动手查:亏、申、丹、州、乃。
如果有不会查的,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
3、同桌交流。
4、全班交流。
5、总结方法。
6、学*拟人句。
(1)自由读句子。
①“我要把自己藏起来。
”雾把自己藏了起来。
②风拿了我的毛巾跟手帕,擦过了汗,都扔到地上了。
又拿了妹妹的圆帽子,当作铁环滚走了。
(2)你感觉这些句子有趣吗?有趣在哪些地方?(3)感受句子的特点:把雾和风当作人来描写,赋予它人的动作或思想感情,这就叫拟人。
运用拟人,不仅可以使描写的事物生动形象,而且能鲜明地表现作者对所描写的事物的感情。
(4)我也来写写拟人句。
(5)请同学汇报交流。
三、教师总结并布置作业。
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案 2教学目标:1、细致观察,展开丰富的想象,说词写句,并连成段。
2、培养学生通过合理想象,完整讲述故事的能力,并能将讲述的故事用通顺的语言进行描述。
3、培养学生修改自己作品的能力。
《会变身的月亮》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运用情节梯维恩图等多种思维可视化工具进行多文本阅读,了解故事大意。
2.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媒体初步了解月亮的月相变化及月食的简单知识。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自主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进行多文本阅读,了解故事大意。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媒体初步了解月亮的月相变化及月食的简单知识。
四、学情分析
经过一年半的语文学习后,二年级的学生对学习语文有着一定的兴趣,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但对于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却比较感兴趣。
对于月亮的盈缺变化及月食的形成原理,大部分孩子们了解不多。
五、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视频、《天狗吃月》故事单、情节梯任务单、各种形状的卡片等。
六、群文阅读篇目
《月亮姑娘做衣裳》《天狗吃月》
七、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孩子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放松一下,咱们来随便聊一聊: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这种经历:在晴朗的夜晚,我们总喜欢仰望夜空,这个时候你亮,总会给宁静的夜晚增添几分美好,那老师想问问同学们:你们看到的月亮都是什么样的呢?(圆圆的、弯弯的……)说得真好!你们让老师看到了一群表达能力特别强的聪明小孩。
既然你们对月亮这么熟悉,那有没有人知道,月亮它还是个魔术师,他还会变身,不知道吧?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聊一聊这“会变身的月亮”。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以这种聊天的方式导入,能够让学生逐渐消除了初上课时的紧张,在轻松愉快的交谈中,自然过渡到本课的教学内容。
这样做既避免了“谜语导入”的千篇一律,又勾起了孩子们的好奇心,使他们最大限度地投入到本课的学习中
来。
)
(二)阅读探究
1959年,苏联人向月球发射了第一个月球探测器,从此便开启了人类的探月之旅。
今天,我们也要开启我们的探月之旅,只不过他们研究的是大科学,我们聊的是一些小故事。
接下来,就让我们先来走进这样一个小故事:一天晚上,月亮姑娘出来了,凉风一吹,天气冷极了。
于是她就想:不如做件衣裳吧……那么,她的衣裳会做成什么样?这其中又会发生哪些故事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先听为快吧,(师读故事)故事讲完了,老师的问题也来了,第一个问题:月亮姑娘为什么要做衣裳?月亮姑娘穿上合身的衣服了吗?为什么?最后,老师还有一个问题:月亮姑娘是怎样变化的?大家请看大屏幕:刚开始,月亮姑娘是什么样的?过了四天,她到裁缝师傅那取衣服,她变成了什么样?之后,她都是怎样变化的呢?接下来,就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101页,对照故事内容自己完成这幅情节梯。
(设计意图:老师采取范读的形式,听读完后通过提问的方式梳理故事内容及文章的情节发展,接下来引导学生独立阅读《天狗吃月》,从文中提取有用信息,发现故事中以月亮变化为线索的情节发展过程,独立完成任务单的填写。
这种教学结构,以一带一,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容易教,学生容易学,可操作性强,从而能很好地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
)
现在我们来一起交流一下,看来大家都是会学习的好孩子,这么短的时间就能准确找到关键词,真是了不起!
最后,老师还有一个问题:月亮姑娘再也不找人做衣裳了,她以后还会不会再变化呢?这个变化的周期会是多长时间呢?有人知道吗?
孩子们,读过了《月亮姑娘做衣裳》,我们知道了月亮魔术师可以变得越来越胖,那么今天,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会讲些什么呢?下面就请大家拿出《天狗吃月》那张卡纸,自己读一读这个故事,看看这次月亮是怎样变身的?不过这次咱们加大难度了,看看能不能通过自己读故事,从文章中提取答案,独立完成情节梯,谁完成了可以举手示意老师,开始!
(设计意图:在带读完第一个故事的基础上,完全放手让孩子们独立阅读故事,完成情节梯。
这是对孩子们思维过程的一种考验,同时也是对教师自身教学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