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车高速铁路技术发展历程和方向
- 格式:doc
- 大小:434.50 KB
- 文档页数:5
高铁技术的发展与新进展高铁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交通工具,早已在中国深入人心,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
与此同时,高铁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为人们的出行提供更为便捷、快速和安全的选择。
本文将从高铁技术的发展历程和新进展两个方面阐述高铁技术的演变历程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高铁技术的发展历程高铁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的欧洲,当时由于地理条件限制和交通工具的落后,铁路交通在欧洲地区得以飞速发展。
直到20世纪初,英国发明了蒸汽涡轮机车,标志着高速铁路交通时代的到来。
但是,由于技术的限制和成本等因素,高速铁路的普及仍然成为一个难题。
直到1980年代,法国TGV的运行成功,高铁技术才真正开始在欧洲得到快速发展。
同时,中国也开始探索高铁技术,1997年,中国第一条普通动车组正式投入使用,而后相继推出江浙沪、京沪、京广等高速铁路,高铁技术不断人性化改进,速度不断优化,成为人们首选的长途出行工具。
二、高铁技术的新进展高铁技术的发展永远不会停滞,目前,高铁技术产业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在高铁技术应用和研发方面亦会迎来新的进展。
1. 高速智能化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高铁技术的智能化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例如,高铁列车的运行数据实时跟踪、动态监控、智能分析等已经得到广泛应用,通过信息化手段来改善列车运营效率、提高安全性。
2. 轻量化轻量化是高速列车技术的一个重要趋势。
普通列车的轨越性和行车信号较差,而鼓励与其它列车系统联合运作的联运高速列车则能提供高度的机动性和准确性,可以通过轻量化的设计来达到更快的速度和更节省的成本。
3. 环保节能化高速列车的能源消耗及环境保护问题不断引起关注,在提高速度的同时,通过采用更多的新能源和环保技术来减少碳排放、降低能源消耗。
比如,通过使用太阳能和光伏发电,来为高铁列车提供不少能源。
4. 安全驱动高铁技术的安全性一直是高铁企业注重的一个方面。
在现有的内化安全体系下,高铁企业正更加注重福利保险,加强安全防护技术,通过人性化的设计,提高车厢的安全性。
中国高铁发展简史表摘要:一、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1.预备阶段2.快速发展阶段3.高铁网的形成阶段4.引领世界高铁发展阶段二、中国高铁的技术创新与突破1.动车组的发展2.高铁线路的建设与技术创新3.高铁运营管理与服务水平的提升三、中国高铁的意义与影响1.对经济社会的贡献2.对人们出行方式的影响3.体现国家科技水平与综合实力正文:一、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1.预备阶段:在1998 年,广深铁路电气化提速改造完成,设计最高时速为200 公里。
为了研究通过摆式列车在中国铁路既有线实现提速至高速铁路的可行性,同年8 月广深铁路率先使用向瑞典租赁的x2000 摆式高速动车组。
2.快速发展阶段:从21 世纪初开始,中国高铁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2008 年,京津城际铁路开通运营,标志着我国高铁建设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接着,京沪、京广、哈大等一批高铁线路相继建成通车,高铁里程迅速突破一万千米。
3.高铁网的形成阶段:到2018 年底,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兴号高速动车组列车入列,标志着中国高铁迈入了高铁网的形成阶段。
全国铁路营业里程从2012 年的9.8 万公里增长到2022 年的15.5 万公里,其中高铁从0.9 万公里增长到4.2 万公里。
4.引领世界高铁发展阶段:目前,中国高铁已经成为世界上运营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快的高速铁路系统,引领世界高铁发展。
二、中国高铁的技术创新与突破1.动车组的发展:从最初的引进国外技术,到后来消化吸收再创新,中国高铁动车组经历了从动集集中型动车组(简称动集)到动力分散型动车组(简称动散)的发展过程。
如今,中国已经拥有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铁动车组。
2.高铁线路的建设与技术创新:中国高铁线路的建设过程中,不断创新和突破各种技术难题。
例如,高速铁路的轨道板、桥梁、隧道等工程技术都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
3.高铁运营管理与服务水平的提升:在高铁运营过程中,中国不断完善运营管理体系,提升服务水平。
我国高铁技术与发展随着我国高铁技术的快速发展,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高铁技术最先进、规模最大的国家之一。
高铁技术的引进和自主研发,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高速铁路运输效率、改善了人民出行条件、促进了经济发展。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我国高铁技术的发展历程和未来的前景。
一、发展历程第一步,引进技术。
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始于上世纪90年代,当时我国向德国引进了世界上最先进的高铁技术。
这次引进,为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步,原地改进。
通过对引进技术的学习和改进,我国不断发展出了自己的技术路线。
例如,我国的高铁直接使用了AC变频电气传动系统,而不是先使用DC系统,再向AC变频系统转型,这个技术创新小幅度提升了我国高铁的运输效率和稳定性。
第三步,完全自主研发。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高铁技术已经实现了自主研发。
例如,我国的“复兴号”高铁已经不仅仅使用了国产的核心技术,还拥有了独立自主的知识产权。
这一次的技术创新,可谓是我国高速铁路发展的重大里程碑。
二、未来展望高铁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
当前,我国高铁技术的研发任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第一,提高技术水平。
在高铁技术的研发过程中,我国科技人员需要深入挖掘技术潜力,以提高技术水平为目标。
例如,在高速列车轮轨交互过程中,科技人员可以探索空气动力学原理,在轨道上铺设气垫技术,以减少摩擦阻力和能耗,提高高速列车的速度和运输效率。
第二,推进创新发展。
在高铁发展中,要强化创新,通过建设智能铁路、智慧城市等平台提高高铁运营效率,推进高铁车站智能化建设和高铁列车V2X技术的应用。
第三,加强合作交流。
高铁技术的发展,需要国际合作。
我国可以通过与技术领先的国家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发展技术领域,推动全球高铁技术的成熟和普及。
总的来说,我国高铁技术的发展,依靠科技创新和不断提升的运营效率。
未来,我国高铁技术将会引领世界,并为人们的出行和经济发展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机遇。
中国铁路发展回顾与展望中国的铁路发展经历了持续的发展、重大的以及迅猛的增长。
本文将对中国铁路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回顾中国的铁路建设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
然而,在1949年成立新中国之前,中国的铁路网络并不完善。
从1949年到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的铁路发展相对较慢,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
然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中国开始实施一系列大胆的铁路建设计划。
1984年,中国启动了第一个五年计划,致力于加快铁路发展。
自那以后,中国的铁路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中国铁路系统把交通网从东部拓展到了中西部地区,并向国内外延伸。
2024年,中国解放军兴起的多部门全联网电子结算系统改变了行业的游戏规则,提高了办事效率,降低了操作风险。
2024年,中国举办了北京奥运会,促进了铁路建设的大规模投资。
高速铁路成为中国铁路发展的重点,从2005年开始,中国开始建设高铁网络。
在2024年至2024年的十年间,中国的高速铁路从雏形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最快的高速铁路网络。
这一发展令全球瞩目并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参考。
展望未来,中国铁路的发展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更大的进展:1.成为全球领先的高铁技术国家:中国已经在高速铁路技术方面取得了巨大的突破,未来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水平。
中国的高铁技术极有可能在全球铁路领域占据领导地位。
2.扩大国内铁路网络覆盖范围:中国将进一步扩大铁路网络覆盖范围,特别是向中西部地区延伸。
这将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促进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
3.提高铁路运输效率:中国将进一步和提升铁路运输的效率,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减少运输成本和时间。
这将有助于提高货运和乘客运输的效率,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4.推动国际铁路合作与联通:中国将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国家的铁路合作,加强互联互通。
同时,中国将继续推进“一带一路”倡议,通过铁路连接欧亚大陆各个主要城市,促进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
5.加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国将进一步推动绿色铁路运输,减少环境污染。
浅谈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与前景中国高速铁路是中国现代交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交通运输的骄傲。
自2008年开始运营首条高速铁路至今,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经历了飞速的跨越,从初期的“赶超世界”到如今的“引领世界”,中国高速铁路正在刷新着世界速度记录,为世界铁路技术发展树立了新的标杆。
本文将从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历程、技术特点和未来前景三个方面来浅谈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与前景。
一、发展历程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可以追溯至20世纪80年代,当时中国开始引进先进的铁路技术和设备,逐步开始了高速铁路的规划和建设。
2008年,中国首条高速铁路——京沪高铁正式开始运营,标志着中国高速铁路的时代正式开启。
从那时起,中国高速铁路的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不断拓宽运营线路,提高列车时速和运营能力,构建了横纵交错的高速铁路网络,使得中国高速铁路成为世界上最大规模、最高运营速度、最为密集的高速铁路网之一。
二、技术特点中国高速铁路的技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速度。
中国高速铁路列车的运行速度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多次刷新了世界高铁速度记录。
其次是准点率和安全性。
中国高速铁路的准点率和安全性一直是世界公认的最佳,保障了高速铁路的高效运营和乘客的出行安全。
再者是智能化。
中国高速铁路在车辆、信号、通信等方面均采用了先进的智能化技术,保障了列车运行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最后是环保和节能。
中国高速铁路的建设和运营均采用了一系列环保和节能措施,确保高速铁路的可持续发展。
三、未来前景中国高速铁路在未来的发展前景可谓一片光明。
首先是高速铁路网络的不断完善。
随着中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高铁网将不断扩大,连接更多的城市和地区,实现城乡之间的快速通达。
其次是技术的不断创新。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中国高速铁路的技术将不断更新换代,推动高铁的速度、安全性、智能化和节能环保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再者是出境和进口市场的拓展。
中国高速铁路的技术和设备将会走出国门,投入到国际市场,与其他国家的高速铁路合作,共同推动世界铁路事业的发展。
高速铁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交通工具的运输速度成为了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
高速铁路作为一种快速、安全、可靠的交通方式,给人们出行带来了不同以往的出行乐趣。
本文将围绕高速铁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展开讨论。
高速铁路技术的发展历程高速铁路的发展始于20世纪50年代,最初在法国开始了TGV (Train à Grande Vitesse,即高速列车)项目的研制。
1964年,TGV正式投入运营,最高时速达到了250km/h。
此后,许多国家也纷纷开始了高速铁路的建设。
我国的高速铁路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03年,当时京沪高铁开始建设,2011年开始了高速列车动车组CRH的运营,最高时速达到了380km/h。
高速铁路技术的应用高速铁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到人们的生活及工作的方方面面。
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旅游高速铁路的高速、安全、舒适的特点,为人们的旅游提供了便利。
比如,旅游航线已成为各省市的“重头戏”。
如西安至敦煌的旅游专线,贵州黄果树段、岳阳楼段、武当山段等。
2. 动车组动车组是高速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提供更快的载客能力,且通过一些新技术的应用,可以更好地提高列车的动力和安全性。
3. 国际合作高速铁路技术的应用不仅仅局限于国内,也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随着“一带一路”的建设,高速铁路的国际合作也逐渐增多。
高速铁路的优势与劣势高速铁路技术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节约时间高速铁路的速度非常快,它可以大量缩短人们出行所花费的时间,从而提高人们的出行效率。
2. 节能环保高速铁路技术比传统火车技术更环保,其具有更高的能源利用率和更少的排放,能够显著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3. 降低出行成本高速铁路的票价相对传统交通工具来说比较低,尤其是针对一些经常出行的人来说,可以有效降低他们的出行成本。
当然,高速铁路也存在一些劣势,比如高造价、高运营成本、针对高速铁路建设而扬尘、噪音和一些环境问题等。
高铁技术的发展历程与未来趋势高铁技术是当今世界交通运输领域的热门话题,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高铁不仅在速度上有了明显的提升,同时也在安全性、舒适度等方面进行了全面优化与改进。
本文将从高铁技术的发展历程出发,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高铁技术的发展历程高铁技术的发展可追溯到20世纪初,随着火车的诞生以及干线铁路的建设,人们对于铁路交通的速度和效率有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传统的铁路速度无法满足快速、高效的运输需求。
于是,人们开始思考如何通过技术手段解决这一问题。
20世纪60年代,日本在高速铁路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陆续推出了“新干线”系列列车。
这些列车以其出色的速度和平稳的行驶而闻名于世。
正是日本的这一创举,奠定了高铁技术的发展基础。
随后,欧洲也开始加大在高铁技术领域的投入。
法国率先开通了著名的“TGV”高速列车,德国也推出了“ICE”系列列车。
这些列车以其高速、舒适的特点吸引了大量乘客,高铁技术在欧洲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高铁技术的现状如今,高铁已成为许多国家的首选交通工具,其快速、便捷的特点深受乘客的喜爱。
世界各地的高铁网陆续完善,连接城市数量不断增加,高铁线路的总里程也在不断扩大。
在高铁技术方面,目前主要有磁悬浮列车和轮轨高铁两种技术路线。
磁悬浮列车是一种基于磁力悬浮原理的交通工具,通过磁力将列车悬浮在轨道上,避免了传统铁轨上的摩擦阻力,从而实现了更高的速度。
上海磁浮列车就是典型的磁悬浮列车,它的最高时速达到了430公里。
轮轨高铁则采用传统的铁轨方式,列车通过轮轨的摩擦力行驶。
在轨道设计、车辆造型以及动力系统等方面进行了优化,以提高运行速度和稳定性。
中国的高铁系统采用的就是轮轨高铁技术,目前世界上最快的高铁“复兴号”可以达到时速400公里。
三、高铁技术的未来趋势高铁技术的未来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更高的时速: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高铁的速度将会进一步提升。
科学家们正在研究新材料和新工艺,以降低列车的空气阻力和轮轨的摩擦阻力,从而实现更高的时速。
中国高铁发展简史表摘要:一、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1.动车组的发展2.高铁的初步发展3.高铁的快速发展4.高铁的自主知识产权二、中国高铁的成就与展望1.高铁里程的快速增长2.高铁技术的不断创新3.高铁网络的完善4.高铁的未来发展目标正文:中国高铁发展简史一、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1.动车组的发展中国高铁的发展始于动车组的研发和应用。
2007 年,中国铁路动车组(CRH)正式投入运营,标志着中国高铁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根据列车速度范围,动车组可分为低速动车组、快速(普通)动车组和高速动车组。
其中,高速动车组是中国高铁的主要技术装备。
2.高铁的初步发展2008 年,中国高铁建设迎来了一个重要时刻,京津城际高铁开通运营,成为中国高铁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此后,武广、郑西、沪宁等高铁线路相继开通,高铁逐渐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选择。
3.高铁的快速发展2010 年,中国高铁建设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
上海世博会的举办,让中国高铁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关注。
京沪、哈大、西成等高铁线路的开通,使高铁网络逐渐形成。
4.高铁的自主知识产权2018 年底,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兴号高速动车组列车入列,标志着中国高铁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复兴号高速动车组列车采用了一系列先进技术,实现了列车的自主设计、自主制造和自主运营。
二、中国高铁的成就与展望1.高铁里程的快速增长截止2022 年12 月,全国高铁里程已达到4.2 万公里,占全球高铁总里程的70% 以上。
中国高铁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在世界范围内遥遥领先。
2.高铁技术的不断创新从动车组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到复兴号高速动车组的自主知识产权,中国高铁技术不断取得突破。
此外,中国高铁还积极探索磁浮交通技术,高速磁浮列车的研发取得了重要进展。
3.高铁网络的完善随着高铁线路的不断开通,中国高铁网络日趋完善。
目前,全国高速铁路主骨架已基本形成,四纵四横的高速铁路网正在加快建设。
未来,八纵八横的高速铁路主通道和普速干线铁路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2004 年 1 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历史上第一个《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以大气势绘就了超过 1.2 万公里“四纵四横”快速客运专线网。
同年,中国在广深铁路首次开行时速达 160 公里的国产快速旅客列车。
广深铁路被誉为中国高速铁路成长、成熟的“试验田”。
2004 年至 2005 年——中国北车长春客车股分、唐山客车公司、南车青岛四方、先后从加拿大庞巴迪、日本川崎重工、法国阿尔斯通和德国西门子引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高速动车组。
2022 年 4 月 18 日——全国铁路实施第六次大提速和新的列车运行图。
繁忙干线提速区段达到时速 200 至 250 公里。
这是世界铁路既有线提速最高值。
同时,“和谐号”动车组从此驶入了百姓的生活中。
2022 年 2 月 26 日——原铁道部和科技部签署计划,共同研发运营时速 380 公里的新一代高速列车。
2022 年 8 月 1 日——中国第一条具有彻底自主知识产权、世界一流水平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
2022 年 12 月 26 日——世界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长、工程类型最复杂时速 350 公里的京港高铁武广段开通运营。
2022 年 2 月 6 日——世界首条修筑在湿陷性黄土地区,连接中国中部和西部时速350 公里的郑西高速铁路开通运营。
2022 年 12 月 1 日,世界上第一条地处高寒地区的高铁路线——哈大高铁正式通车运营, 921 公里的高铁,将东北三省主要城市连为一线,从哈尔滨到大连冬季只需 5 小时 40 分钟。
哈大高铁将以冬季时速 200 公里的“中国速度”行驶在高寒地区,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截至 2022 年底,中国高速铁路总里程达 9356 公里。
2022 年以来,随着宁杭、杭甬、盘营高铁以及向莆铁路的相继开通,高铁新增运营里程 1107 公里,中国高铁总里程达到 10463 公里,“四纵”干线基本成型。
2022 年,中国政府根据我国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的需要,对《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进行了调整,确定到 2022 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万公里以上,建设高速铁路1.6万公里以上。
高铁技术的发展与建设高铁作为现代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速度快、安全可靠、环保节能等特点,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青睐。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高铁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成为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领域。
本文将围绕高铁技术的发展与建设进行探讨。
一、高铁技术发展的历程高铁技术的发展源于日本的“新干线”高速列车,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进入试验阶段。
我国高铁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在上世纪初期,我国的铁路交通还停留在蒸汽机车的阶段,随着技术的进步,动力机车、电力机车相继出现,铁路交通从此走上电气化、减轻结构、提高速度的道路。
以1984年正式运行的广深铁路为契机,我国的高速铁路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从2007年开始,中国的高铁建设和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不断攀升,形成了中国自己的高铁技术体系,成为全球领先的高铁生产国。
二、高铁技术的研制高铁技术的发展与建设离不开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我国的高铁技术研制在多个领域进行了深入探索和创新。
动力机车和高速动车组是我国高铁技术研制的两个主要方向。
我国现在的高速动车组四大制造企业——中国南车、中国中车、东风电气、华菱星马,都是在不断进行技术攻关和创新,从而不断提升高铁技术品质和性能的同时,也降低了成本,实现了质价比的优化。
三、高铁网络的建设高铁技术的发展是与高铁网络的建设密不可分的。
我国自2008年开始建设高铁,目前已经形成多条高铁干线,覆盖全国各个主要城市,高铁网络初步建成。
除了高铁干线以外,高铁城市配套建设也在不断完善,包括高铁站、交通枢纽、城市快速交通等。
高铁的建设极大地提升了各城市间的交通互联,也带动了地方经济的迅速发展。
四、高铁技术的应用高铁技术的应用对于未来的社会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高铁技术的应用领域能够覆盖交通、物流、旅游等多个领域。
它可以带动城市经济,促进城市间的沟通合作,促进人心的团结合作。
高铁技术的应用还可以大幅度减少道路交通压力,优化交通出行结构,减少燃油消耗和环境污染。
中国动车高速铁路技术发展历程和
方向
工商070夜本张小琼25070427
中国高速铁路发展历程
2004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历史上第一个《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以大气魄绘就了超过1.2万公里“四纵四横”快速客运专线网。
同年,中国在广深铁路首次开行时速达160公里的国产快速旅客列车。
广深铁路被誉为中国高速铁路成长、成熟的“试验田”。
2004年至2005年,中国南车青岛四方、中国北车长客股份和唐车公司先后从加拿大庞巴迪、日本川崎重工、法国阿尔斯通和德国西门子引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高速动车组。
2007年4月18日,全国铁路实施第六次大提速和新的列车运行图。
繁忙干线提速区段达到时速200至250公里。
这是世界铁路既有线提速最高值。
同时,“和谐号”动车组从此驶入了百姓的生活中。
2008年2月26日,铁道部和科技部签署计划,共同研发运营时速380公里的新一代高速列车。
2008年8月1日,中国第一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世界一流水平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
2009年12月26日,世界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长、工程类型最复杂的武广高速铁路开通运营。
2010年2月6日,世界首条修建在湿陷性黄土地区,时速350公里的郑西高速铁路开通运营。
2010年7月1日,沪宁城际高速铁路的开通运营。
(实习生张晴整理)
高铁会怎样改变你的生活
在日本东京工作了10多年的白领柴建宇,早就听说国内有了比日本新干线速度还快的高铁。
今年6月回国探亲时,他特意去乘坐了郑西高铁。
“车站比日本的气派,车子比日本的新,座位比日本的舒适,中国铁路真是鸟枪换炮了!在日本,很多人都乘坐新干线上下班,可以说新干线改变了日本人的生活,中国的高铁也一定会促进中国人生活的变化!”柴建宇很是感慨。
一小时交通圈改变城市心理距离
中国人的高铁生活,真正开始于2008年8月1日京津城际高铁的开通。
那一年,尽管无数媒体都描绘了高铁将对京津两地人带来的生活变化,但实际上,当时的描述依然没有完全反映出高铁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方面面的变化。
在铁道部的蓝图中,到2012年,我国高速铁路将达到1.3万公里,邻近省会城市将形
成1至2小时交通圈、省会与周边城市形成半小时至1小时交通圈,北京到全国绝大部分省会城市将形成8小时以内交通圈。
与航空相比,高铁由于乘坐更便利、发车密度更高,从而将人们传统概念中的城市之间的距离、特别是心理距离大大拉近。
上个世纪90年代,北京有一阵儿特别流行开车到天津请客吃饭办婚宴,但由于路上花费时间较多很快就被人们舍弃。
自京津城际高铁开通之后,这股风近两年在北京又盛行起来了。
记者的两位朋友今年“五一”期间不约而同地举办婚宴:A在北京一家四星级饭店办,定好上午11时18分开始,结果婚宴开始众位亲朋好友有一半因为堵车在半道上未赶到。
B发给大家的请柬很特别,上面写的是“上午10点请到北京南站,10点05分统一乘C2025次城际高速列车去天津”。
婚宴就在天津火车站附近的一家酒店办,同样四星级,据说花费比A还要少。
事后大家对婚宴吃得怎样没记住,对高铁倒是留下了很深刻印象。
特别是女方的奶奶说的话最有意思:“高铁太快了!上了趟厕所回来就广播说要下车了,椅子都没坐热乎!”
随着各条高铁的相继开通,沿线各城市说得最多的就是“同城效应”:“早餐热干面,午餐白切鸡”,“才饮…珠江水‟,又食武昌鱼”,这是媒体对武广高铁的评价;“南京人下班后去上海听一场音乐会,无锡人到南京秦淮河赏夜景……”这是长三角地区人们生活真真切切的变化。
江苏省社科院副院长张颢瀚认为,沪宁城际高铁让在沪宁两地游走的“都市族”大大增加,“今后,沪宁城际之间将形成一个都市群,这个都市群同时又是一个1小时交通圈。
在这个交通圈里,任何一个城市都可能成为工作和生活的地点。
”
高铁效应
除了快速、公交化,高铁对于传统生活方式的“颠覆”效应还体现在其另一个主要特质——多点上。
沪宁城际高铁虽仅途经六大市,但站点多达21个,仅南京就有北广场、新区、惠山3站,其中惠山站可辐射江阴、武进地区,而新区站则可吸引部分“苏州客”,“由此所带来的更深远意义在于,以往等级分明的城市行政概念将被彻底打破,从而为长三角…同城化‟进程去除辖地障碍,众多中小城市必将…越过‟以往行政…障碍‟主动接受上海辐射,为以后本地的发展蓄满动力。
”华东师范大学长江流域发展研究院博导、教授沈玉芳认为,有了沪宁城际高铁,长三角建成世界第六大城市群的速度已然大大加快。
相对沪宁城际高铁,武广高铁穿越鄂、湘、粤三省,沿线大、中、小城市密布。
这条最高时速380公里的高铁开通后,三省政府部门、企业大老板中流行起一个热门词语——“产业转移”。
由于部分广东省企业认为当地“地窄价高”,纷纷外出找位置,由此引发连锁反应:湖南各项优惠吸引粤商,打造“广东产业后花园”;湖北企业借湘南地利也设点,以向广东辐
射;广东省通过各项优惠政策,全力保证企业省内转移。
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认为,湖南、湖北并不缺企业,也不缺大项目、大工厂,但是,两省正在面临如何发展现代化制造业的转型问题,而广东的金融服务业则可以发挥银行与风投的优势,协助其发展。
从中长期看,这条经济带必将会在合作竞争中得到发展,“在这条高铁的串联下将会形成崭新的经济带——…武广经济带‟。
如果交流顺畅,武广高铁将会为沿线三省带来巨大商机,5年后GDP有望因此而提升3%~5%。
”
目前,全国已经开通运营了11条高铁合计6920公里,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
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介绍说,“每天开行高速列车1000列左右,平均上座率达到101.7%%,这说明越来越多的旅客正在把高铁融入自己的生活。
”
铁道部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正在建设的高速铁路有1万多公里,到2012年,北京到上海、北京到武汉、北京到哈尔滨等高速铁路都将相继开通,全国一半以上的省会城市、直辖市都将被高铁紧紧连在一起。
铁道部副部长王志国说,到2012年,我国形成“四纵四横”高速铁路网后,“运输能力和效率将会极大地释放,现在才处于初步收获期,全面收获期的效益还表现不出来,但高铁只能一段段地修建和运营,一条条地修建和运营,这是一个积小胜为大胜的过程。
”
但就是目前的小胜已经让世界为之震惊。
“中国高铁的发展太震撼了,难以想象!”外媒在赞叹中国高铁发展之快的同时,都不约而同地将之与19世纪横贯美国的铁路或者是20世纪50-60年代美国州际高速公路的开通相比较,而正是美国当年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其之后数十年的人民生活改善和贸易发展提供了极大助力。
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纪嘉伦教授表示,相对于日本人每年乘火车出行70次,“我国每年人均乘坐火车不到1次,如果全中国每人每年多坐一次高铁,那所带来的拉动效应才是真的大呢!所以,高铁效应远不是现在大家看到的样子,高铁效应才刚刚起步,随着配套服务的提升和完善,高铁发挥出的巨大乘数效应还在后面呢!”
更多铁路评论请登陆中国铁道论坛(/)
根据《中国铁路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为满足快速增长的旅客运输需求,建立省会城市及大中城市间的快速客运通道,规划“四纵四横”铁路快速客运通道以及三个城际快速客运系统。
建设客运专线1.2万公里以上,客车速度目标值达到每小时200公里及以上。
中国高速铁路发展方向:
“四纵”中国高铁客运专线:
北京—上海、北京—武汉—广州—深圳—香港、北京—沈阳—哈尔滨(大连)、杭
州—宁波—福州—深圳。
“四横”中国高铁客运专线:
徐州—郑州—兰州、杭州—南昌—长沙—昆明、青岛—石家庄—太原、南京—武汉—重庆—成都。
三大中国城际高铁客运系统:
环渤海地区:北京—天津
长江三角洲地区:南京—上海—杭州
珠江三角洲地区:广州—深圳、广州—珠海、广州—佛山
中投顾问认为:中国高速铁路建设进程正在不断加快,目前,武汉及周边城际圈、郑州及周边城际圈、长沙—株州—湘谭地区、长春—吉林等经济集中带或经济据点,均将规划修建城际铁路。
除此之外,广州至南宁、广州至贵阳、成都至兰州等重要省会之间或重大城市之间,将来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和客运需求的增加,都将陆续修建200公里及以上的客运专线或城际铁路。
预计到2020年,中国200公里及以上时速的高速铁路建设里程将超过1.8万公里,将占世界高速铁路总里程的一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