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 电容式传感器重点

第三章 电容式传感器重点

第三章 电容式传感器重点
第三章 电容式传感器重点

第三章 电容式传感器

本章主要内容:

电容式传感器广泛应用于位移、振动、角度、加速度等机械量的精密测量,且逐步应用于压力、压差、液面等方面的测量。本章着重介绍电容式传感器的结构原理及结构形式,讨论电容式传感器的测量电路、影响电容式传感器精度的因素及提高精度的措施。要求初步掌握电容式传感器的原理及应用

第一讲 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教学目的要求:掌握变间隙式、变面积式及变介电常数式三种电容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结构

类型及工作原理基本应用;

教学重点:1.电容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2. 影响电容式传感器精度的因素及提高精度的措施

3. 电容传感器的输出特性

教学难点:电容传感器的输出特性

教学学时:2学时

教学内容:

一、 电容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输出特性

工作原理: 由平板电容公式:d S

d S

C 0r εεε==可知:

当d ,S 和r ε中的某一项或某几项有变化时,就改变了电容C 。在交流工作时,改变C 就相当于改变了容抗X C ,从而使输出电压或电流发生变化。d 和S 的变化可以反映线位移或角位移的变化,也可以间接反映弹力、压力等的变化;r ε的变化,则可以反映液面的高度、材料的温度等的变化。

二、电容式传感器的结构形式

结构类型:改变极板距离d 的变间隙式,改变极板面积S 的变面积式,改变介电常数r ε的

变介电常数式。

三、 电容式传感器的特性

1.变间隙式电容传感器

d S

C ε=0

当被测量的变化引起间距减小了△d 时,

如△d <

12≈?-d

d 则 )1(00d

d C C C ?+=?+ 或

d

d C C ?=?0 说明:

1). 电容C 的相对变化△C /C 0与输入位移△d 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只有当△d <

2). 电容式传感器的灵敏度为

20d

S d C d C K ε==??= 增大S 和减小d 均可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

2. 变面积式电容传感器

图3-4所示为一直线位移型电容式传感器的原理图 a

x C x d b C C C ?-=?-

=-=?00ε 说明:

1) 电容C 的相对变化△C /C 0与直线位移△x 呈线性关系

2) 测量的灵敏度为 d

b a C x C K ε-=-=??=0 减小两极板间的距离d ,或增大极板的边长b 可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但d 的减小受到电容器击穿电压的限制,而增大b 则受到传感器体积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位移△x 不能

太大,极板的另一边长a 不宜过小,否则会因边缘电场影响的增加而影响线性特性。

3) 齿形极板的电容式线性位移传感器可有效提高灵敏度

灵敏度为

d

b n x C K ε-=??= 其中n 为齿数 4) 变面积传感器可测量角位移的变化

图3-5所示为一角位移型电容式传感器的原理图 则:π

θ0

0C C C C -=-=?可见, 电容C 的相对变化△C /C 0与角位移θ也呈线性关系。 3.变介电常数式电容传感器

当电容式传感器中的电介质改变时,其介电常数变化,从而引起了电容量发生变化 如图:B A C C C +=

而CA 与CB 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厚度和深度都有

关系。 即:212121

001εεεε+-

?=-=?d d a x C C C C 4.差动电容传感器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常常做成差动形式。

5.电容传感器的性能改善

(1)静电击穿问题

应对办法:为防止击穿,通常在两极板间再附加

一层云母或塑料薄片

(2)边缘效应

应对办法:增设防护电极,如图3-8

(3)寄生电容。

产生原因;

电容式传感器除了极板间的电容外,极板还可能与周围物体(包括仪器中的各种元件甚至人体)之间产生电容联系,这种电容称为寄生电容。

应对办法:

对传感器进行静电屏蔽,即将电容器极板放置在金属壳体内,并将壳体良好接地。出于同样原因,其电极引出线也必须用屏蔽线,且屏蔽线外套须同样良好接地(驱动电缆技术)驱动电缆技术:

这一技术的基本思路是将电极引出线进行内外双层屏蔽,使内层屏蔽与引出线的电位相同,从而消除了引出线对内层屏蔽的容性漏电,而外层屏蔽仍接地而起屏蔽作用。

(4)温度误差

应对办法:选择合适的电极材料或在测量电路中加以补偿

本讲小结

本讲主要讲述电容传感器原理、类型及输出特性,可以看出:变间隙式电容传感器一般适合测量微小位移和微小振动,而变面积式则可测量位移范围要大一些,而且线形度也好一些。

作业

1.电容式传感器在实际中主要存在哪些问题?分别采取什么措施加以解决?

2.如图3-21所示正方形平板电容器,极板长度a=4cm,极板间距离d=0.2mm。若用此变面积式传感器测量位移x,试计算该传感器的灵敏度。已知极板间介质为空气。

位移传感器原理与分类

位移传感器原理与分类 传感器之家中将位移传感器分为线位移跟物位移两类,这是按照位移的特征分的。位移传感器就是测量空间中距离的大小,线位移就是在一条线上移动的长度,角位移就是转动的角度。下面就线位移做下介绍,线位移按原理分主要有电阻式、电容式、电感式、变压器式、电涡流式、激光式等等。前面三种主要用来测量小位移,中位移一般则用变压器式,大的位移则用电位器式的比较多,对于精密的场合,则需要选择激光式。 电容式位移传感器是把位移的变化换作电容的变化进行制作的。对于振动频率很高的环境条件下,最适合选用这种类型的传感器。它具有灵敏度高、能实现非接触量的测量,而且可以在恶劣场合下工作。它也有一些缺点,比如对连接线缆有很高的要求,它要有屏蔽性能;而且最好选用高频电源用来供电。现在做的最好的电容式位移传感器可以测量0.001微米的位移,误差非常小。 电感式位移传感器是将测量量换作互感的变化的传感器,它既可以测量角位移也可以测量线位移。目前常用到的电感式位移传感器有气隙式,面积式,螺管式三种。变气隙型中电感的变化与传感器中活动衔铁的位移相对应。变面积型是用铁芯与衔铁之间重合面积的变化来反映位移。螺管型是衔铁插入长度的变化导致电感变化的原理。

变压器式位移传感器是用途最广的一种位移传感器,线圈中感应电动势随着位移的变化而变化。这种传感器它的灵敏度都很高,有时都不用放大器。缺点在于质量一般比较大,不应用于高频场合。 电涡流式位移传感器是基于电涡流效应,它的感应参数是阻抗的变化,尽量使阻抗是位移的函数,它还与被测物体的形状跟尺寸有关。该传感器的量程一般在0到80毫米。 电阻式位移传感器是通过测量变化的电阻值来计算位移的变化,它通常分为电位器式跟应变式。前面一种适合测量位移大、精度要求不高的场合;后面一种是利用电阻应变效应,它具有线性度跟分辨率都比较高,失真小的优点。

传感器习题第5章 电容式传感器

第5章 电容式传感器(P99) 5-3 图5—7为电容式液位计测量原理图。请为该测量装置设计匹配的测量电路,要求输出电压0U 与液位h 之间呈线性关系。 图5-7 解: 电容式液位计的电容值为:d D n h C C 1)(210εεπ-+ =,其中d D n H C 120πε=。 可见C 与液面高度h 呈线性关系。 可以看出,该结构不宜做成差动形式,所以不宜采用二极管双T 形交流电桥,也不宜采用脉冲宽度调制电路。另外要求输出电压0U 与液位h 之间呈线性关系,所以不宜采用调频电路和运算放大器式电路。 可以采用环形二极管充放电法,具体电路如图所示。可将直流电流表改为直流电压表与负载电阻R 的并联,R 上的电压为0U ,则有: )(0d x C C E Rf RI U -?== 其中,C x 为电容式液位计的电容值,f 为方波的频率,ΔE =E 2-E 1为方波的幅值,C d 为平衡电容传感器初始电容的调零电容。当h=0时调节 d D n H C C d 120πε==,则输出电压0U 与 液位h 之间呈线性关系。 5-5 题5—5图为电容式传感器的双T 电桥测量电路,已知Ω== =k R R R 4021, d D n h C C 1) (210εεπ-+ =环形二极管电容测量电路原理图 E V R

Ω=k R L 20,V e 10=,MHz f 1=,pF C 100=,pF C 101=,pF C 11=?。求L U 的 表达式及对于上述已知参数的L U 值。 解: ()() V C C Uf R R R R R R U L L L L 18.010110110202040) 20240(40)()() 2(1262 012 =??????+?+?= -?++=- 5-8 题5—8图为二极管环形电桥检波测量电路,p U 为恒压信号源,1C 和2C 是差动式电容传感器,0C 是固定电容,其值10C C >>,20C C >>,设二极管41~D D V V 正向电阻为零,反向电阻为无穷大,信号输出经低通滤波器取出直流信号AB e 。要求: ① 分析检波电路测量原理; ② 求桥路输出信号()21,C C f e AB =的表达式; ③ 画出桥路中A U 、B U 、AB e 在21C C =、21C C >、21C C <三种情况下的波形图(提 示:画出p U 正负半周的等效电路图,并标出工作电流即可求出AB e 的表达式)。 解: 等效电路为: U p t 题5—8图

第三章电容式传感器习题解答

第3章电容式传感器习题 3-1 电容式传感器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答:优点:①测量范围大。金属应变丝由于应变极限的限制,ΔR/R一般低于1%,。而半导体应变片可达20%,电容传感器电容的相对变化量可大于100%; ②灵敏度高。如用比率变压器电桥可测出电容,其相对变化量可以大致10-7。 ③动态响应时间短。由于电容式传感器可动部分质量很小,因此其固有频率很高,适用于动态信号的测量。 ④机械损失小。电容式传感器电极间吸引力十分微小,又无摩擦存在,其自然热效应甚微,从而保证传感器具有较高的精度。 ⑤结构简单,适应性强。电容式传感器一般用金属作电极,以无机材料(如玻璃、石英、陶瓷等)作绝缘支承,因此电容式传感器能承受很大的温度变化和各种形式的强辐射作用,适合于恶劣环境中工作。 电容式传感器有如下不足: ①寄生电容影响较大。寄生电容主要指连接电容极板的导线电容和传感器本身的泄漏电容。寄生电容的存在不但降低了测量灵敏度,而且引起非线性输出,甚至使传感器处于不稳定的工作状态。 ②当电容式传感器用于变间隙原理进行测量时具有非线性输出特性。 3-2 分布和寄生电容的存在对电容传感器有什么影响?一般采取哪些措施可以减小其影响。 答:改变传感器总的电容量,甚至有时远大于应该传递的信号引起的电容的变化;使传感器电容变的不稳定,易随外界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可以采取静电屏蔽措施和电缆驱动技术。 3-3 如何改善单极式变极距型电容传感器的非线性? 答:采用可以差动式结构,可以使非线性误差减小一个数量级。 3-4:答:驱动电缆技术是指传感器与后边转换输出电路间引线采用双层屏蔽电缆,而且其内屏蔽层与信号传输线(芯线)通过1:1放大器实现等电位,由于屏蔽电缆线上有随传感器输出信号变化而变化的信号电压,所以称之为“电缆驱动技术”。 + 1:1

位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都有哪些

电位器式位移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它通过电位器元件将机械位移转换成与之成线性或任意函数关系的电阻或电压输出。普通直线电位器和圆形电位器都可分别用作直线位移和角位移传感器。但是,为实现测量位移目的而设计的电位器,要求在位移变化和电阻变化之间有一个确定关系。电位器式位移传感器的可动电刷与被测物体相连。 下面笔者来跟大家讲一下位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都有哪些 由于作为确定位置的活动磁环和敏感元件并无直接接触,位移传感器因此传感器可应用在极恶劣的工业环境中,不易受油渍、溶液、尘埃或其它污染的影响,IP防护等级在IP67以上。此外,传感器采用了高科技材料和先进的电子处理技术,因而它能应用在高温、高压和高振荡的环境中。传感器输出信号为绝对位移值,即使电源中断、重接,数据也不会丢失,更无须重新归零。由于敏感元件是非接触的,就算不断重复检测,也不会对传感器造成任何磨损,可以大大地提高检测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是利用磁致伸缩原理、通过两个不同磁场相交产生一个应变脉冲信号来准确地测量位置的。测量元件是一根波导管,波导管内的敏感元件由特殊的磁致伸缩材料制成的。测量过程是由传感器的电子室内产生电流脉冲,该电流脉冲在波导管内传输,从而在波导管外产生一个圆周磁场,当该磁场和套在波导管上作为位置变化的活动磁环产生的磁场相交时,由于磁致伸缩的作

用,波导管内会产生一个应变机械波脉冲信号,这个应变机械波脉冲信号以固定的声音速度传输,并很快被电子室所检测到。 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是根据磁致伸缩原理制造的高精度、长行程绝对位置测量的位移传感器。它采用非接触的测量方式,由于测量用的活动磁环和传感器自身并无直接接触,不至于被摩擦、磨损,因而其使用寿命长、环境适应能力强,可靠性高,安全性好,便于系统自动化工作,即使在恶劣的工业环境下,也能正常工作。此外,它还能承受高温、高压和强振动,现已被广泛应用于机械位移的测量、控制中。 杭州奥仕通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是一家专业提供塑料机械行业自动化系统解决方案的高科技技术企业。公司为意大利杰佛伦(GEFRAN)和法国赛德(CELDUC)在中国大陆地区的核心代理商,主要产品有塑料机械控制器(PLC)、伺服驱动器、位移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注射力和合模力传感器、高温熔体压力传感器、固态继电器(SSR)、温控表等。

电涡流位移传感器的原理

电涡流位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电涡流传感器能静态和动态地非接触、高线性度、高分辨力地测量被测金属导体距探头表面距离。它是一种非接触的线性化计量工具。电涡流传感器能准确测量被测体(必须是金属导体)与探头端面之间静态和动态的相对位移变化。 在高速旋转机械和往复式运动机 械状态分析,振动研究、分析测 量中,对非接触的高精度振动、 位移信号,能连续准确地采集到 转子振动状态的多种参数。如轴 的径向振动、振幅以及轴向位置。 电涡流传感器以其长期工作可靠 性好、测量围宽、灵敏度高、分辨率高等优点,在大型旋转机械状态的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中得到广泛应用。 从转子动力学、轴承学的理论上分析,大型旋转机械的运动状态,主要取决于其核心—转轴,而电涡流传感器,能直接非接触测量转轴的状态,对诸如转子的不平衡、不对中、轴承磨损、轴裂纹及发生摩擦等机械问题的早期判定,可提供关键的信息。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块状金属导体置于变化的磁场中或在磁场中作切割磁力线运动时,导体将产生呈涡旋状的感应电流,此电流叫电涡流,以上现象称为电涡流效应。而根据电涡流效应制成的传感器称为电涡流式传感器。

前置器中高频振荡电流通过延伸电缆流入探头线圈, 在探头头部的线圈中产生交变的磁场。当被测金属体靠近这一磁场,则在此金属表面产生感应电流,与此同时该电涡流场也产生一个方向与头部线圈方向相反的交变磁场,由于其反作用,使头部线圈高频电流的幅度和相位得到改变(线圈的有效阻抗),这一变化与金属体磁导率、电导率、线圈的几何形状、几何尺寸、电流频率以及头部线圈到金属导体表面的距离等参数有关。通常假定金属导体材质均匀且性能是线性和各项同性,则线圈和金属导体系统的物理性质可由金属导体的电导率б、磁导率ξ、尺寸因子τ、头部体线圈与金属导体表面的距离D、电流强度I和频率ω参数来描述。则线圈特征阻抗可用Z=F(τ, ξ, б, D, I, ω)函数来表示。通常我们能做到控制τ, ξ, б, I, ω这几个参数在一定围不变,则线圈的特征阻抗Z就成为距离D的单值函数,虽然它整个函数是一非线性的,其函数特征为“S”型曲线,但可以选取它近似为线性的一段。于此,通过前置器电子线路的处理,将线圈阻抗Z的变化,即头部体线圈与金属导体的距离D的变化转化成电压或电流的变化。输出信号的大小随探头到被测体表面之间的间距而

传感器第五章考答案

第5章电容式传感器(P99) U与5-3 图5—7为电容式液位计测量原理图。请为该测量装置设计匹配的测量电路,要求输出电压 液位h之间呈线性关系。 D d ε1 H h

电容式液位变换器结构原理图 解:电容式液位计的电容值为:d D n )(h C C 1210εεπ-+ =,其中d D n H C 120πε=。 可见C 与液面高度h 呈线性关系。 可以看出,该结构不宜做成差动形式,所以不宜采用二极管双T 形交流电桥,也不宜采用脉冲宽度调制电路。另外要求输出电压0U 与液位h 之间呈线性关系,所以不宜采用调频电路和运算放大器式电路,可以采用环形二极管充放电法,具体电路如图所示。 1D V 2 D V 3 D V 4 D V A R C x C d C A B C D 1i 2 i 3i 4 i e 1T 2 T 1 E 2 E 可将直流电流表改为直流电压表与负载电阻R 的并联,R 上的电压为0U ,则有: )C C (E Rf RI U d x -==?0,其中,C x 为电容式液位计的电容值,f 为方波的频率,ΔE =E 2-E 1为方 波的幅值,C d 为平衡电容传感器初始电容的调零电容。当h=0时调节d D n H C C d 120πε= =,则输出电压0U 与液位h 之间呈线性关系。

5-5 题5-5图为电容式传感器的双T 电桥测量电路,已知Ωk R R R 4021===,Ωk R L 20=,V e 10=, MHz f 1=,pF C 100=,pF C 101=,pF C 11=?。求L U 的表达式及对于上述已知参数的L U 值。 V R L R 解:()() V .) () C C (Uf R )R R ()R R (R U L L L L 18010110110202040202404021262 012 =??????+?+?= -? ++= - 5-6 差动电容式传感器接入变压器交流电桥,当变压器副边两绕组电压有效值均为U 时,试推到电桥空载输出电压o U 与2x 1x C ,C 的关系式。若采用变截距型电容传感器,初始截距均为0δ,改变δ?后,求空载输出电压o U 与δ?之间的关系式。 解:(1)设1 x 1C j 1Z ω= ,2x 2C j 1 Z ω=, 由图可知U Z Z Z Z U U 2Z Z Z U 2112212o +-=-+=,把上式代入可得:U C C C C U Z Z Z Z U 2 x 1x 2x 1x 2112o +-=+-=; (2)设d d A C 01x ?-ε=,d d A C 02x ?+ε=, ∴U d d U C C C C U 0 2x 1x 2x 1x o ?=+-= 。 (或者:d d A C 01x ?+ε= ,d d A C 02x ?-ε=有U d d U C C C C U 0 2x 1x 2x 1 x o ?-=+-=)

2021年LVDT式位移传感器的原理之令狐采学创编

LVDT式位移传感器的原理 欧阳光明(2021.03.07) Linearity Variable Differential Transducers 简称 LVDT,中文译名为差动变压器式位移传感器,在世界范围内盛销数十年而不衰,足以看出它的各项性能在当前工业过程检测与试验领域中的适应性。随着系统对检测元件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同时,它的技术性能在不断的完善与发展,应用领域也在不断地更新与扩大。 差动变压器(LVDT)的原理比较简单。它就是在一个线圈骨架(1)上均匀绕制一个一次线圈(2)作励磁。再在两侧绕制两个二次线圈(3与4),与线圈同轴放置一个铁芯(5),通过测杆(6)与可移动的物体连接。线圈外侧还有一个磁罩(7)作屏蔽,如图1-1示。 在未引入铁芯以前,一次线圈通入交流电流后产生一个左右对称的沿轴向分布的交变磁场。交变磁场在两个对称放置的二次线圈上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当然相等,引入铁芯后,铁芯在一次交变磁场的激励下,产生沿铁芯中心轴(当然也是线圈的中心轴)分布并与铁芯对称的交变磁场。这样,线圈中心轴上的磁感应强度就成为铁芯位置的轴向分布函数,于是两个二次线圈的感应电动势Es1与Es2也成了铁芯位置的函数。如果设计得当,两者可成为线性函数关系。将两个二次线圈差接后,即可获得与铁芯位移成线性关系的二次输出:Es=Es1Es2。这就是LVDT的简单工作原理(如图12示)。 LVDT式位移传感器的原理二 差动变压器式位移传感器(LVDT)为电磁感应原理,其结构示意见图一。

(图一:LVDT工作原理图) 采用环氧树脂,不锈钢等材料作为线圈骨架,用不同线径的漆包线在骨架上绕制线圈。与传统的电力变压器不同。LVDT是一种开磁路弱磁耦合的测量元件。在骨架上绕制一组初级线圈,两组次级线圈,其工作方式依赖于在线圈骨架内磁芯的移动,当初级线圈供给一定频率的交变电压(激励电压)时,铁芯在线圈内移动就改变了空间磁场分布从而改变了初,次级线圈之间的互感量,次级线圈就产生感应电动势,随着铁芯位置的不同,互感量也不同, 刺激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也不同,这样就将铁芯的位移量(实际的铁芯是通过测杆与被测物保持相接触,也就是被测物体的位移量)变成电压信号输出,由于两个次级线圈电压极性相反,所以传感器的输出是两个次级线圈电压之差,其电压差值与位移量成线性关系 (图二LVDT电原理图) 当铁芯处在线圈正中间位置时两次级线圈感应电压相等但相位相反,其电压差值为零,当铁芯往右移动时,右边的次级线圈感应的电压大于左边。两线圈输出的电压差值大小随铁芯位移而成线性变化(第一象限的实线段部分),这是LVDT 有效的测量范围(一半)。当铁芯继续往右移动时两级线圈输出电压的差值不与铁芯位移成线性关系,此为缓冲,非测量区(虚线段)。反之,当铁芯自线圈中间位置向左边移动亦然。零点两边的实线段一般是对称的测量范围,只不过两者都是交流信号而相位差180″。

位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位移传感器又称为线性传感器,它分为电感式位移传感器,电容式位移传感器,光电式位移传感器,超声波式位移传感器,霍尔式位移传感器. 该位移传感器是一种属于金属感应的线性器件,接通电源后,在开关的感应面将产生一个交变磁场,当金属物体接近此感应面时,金属中则产生涡流而吸取了振荡器的能量,使振荡器输出幅度线性衰减,然后根据衰减量的变化来完成无接触检测物体的目的。 该位移传感器具有无滑动触点,工作时不受灰尘等非金属因素的影响,并且低功耗,长寿命,可使用在各种恶劣条件下。位移传感器主要应用在自动化装备生产线对模拟量的智能控制。 磁致伸缩线性位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磁致伸缩线性位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当工作时,由电子仓内电子电路产生一起始脉冲,此起始脉冲在波导丝中传输时,同时产生了一沿波导丝方向前进的旋转磁场,当这个磁场与磁环或浮球中的永久磁场相遇时,产生磁致伸缩效应,使波导丝发生扭动,这一扭动被安装在电子仓内的拾能机构所感知并转换成相应的电流脉冲,通过电子电路计算出两个脉冲之间的时间差,即可精确测出被测的位移和液位。该产品主要应用于要求测量精度高、使用环境较恶劣的位移和液位测量系统中。具有精度高、重复性好、稳定可靠、非接触式测量、寿命长、安装方便、环境适应性强等特点。它的输出信号是一个真正的绝对位置输出,而不是比例的或需要再放大处理的信号,所以不存在信号漂移或变值的情况,因此不必像其它液位传感器一样需要定期重标和维护;正是因为它的输出信号为绝对值,所以即使电源中断重新接通也不会对数据接收构成问题,更无须重新归回零位。与其它液位变送器或液位计相比有明显的优势,它可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制药、食品、饮料等行业,对各种液罐的液位进行计量和控制。作为位移传感器,它不但可以测量运动物体的直线位移,而且还可同时给出运动物体的速度模拟信号。 电涡流传感器是由DJ型前置放大器和电涡流探头组合构成,它是一种趋近式传感系统。由于其长期工作可靠性好,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采用非接触测量,响应速度快,耐高温,能在油、汽、水等恶劣环境下长期连续工作,检测不受油污、蒸汽等介质的影响,已广泛应用于电力、石化、冶金、钢铁、航空航天等大中型企业,对各种旋转机械的轴位移、振动、转速、胀差、偏心、油膜厚度等进行在线监测和安全保护,为精密诊断系统提供了全息动态特性,有效地对设备进行保护。电涡流位移传感器系统主要包括探头、延伸电缆(可选)、前置器和附件。线性范围宽、动态响应好、抗干扰能力强。 电涡流传感器是以高频电涡流效应为原理的非接触式位移传感器。前置器内产生的高频电流从振荡器流入探头线圈中,线圈就产生了一个高频电磁场。当被测金属的表面靠近该线圈时,由于高频电磁场的作用,在金属表面产生感应电流,即电涡流。该电流产生一个交变磁场,方向与线圈磁场相反,这二个磁场相互迭加就改变了原线圈的阻抗。所以探头与被测金属表面距离的变化可通过探头线圈阻抗的变化来测量。前置器根据探头线圈阻抗的变化输出一个与距离成正比的直流电压。 此下为电阻式位移传感器:

激光位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ZLDS10河定制激光位移传感器 量程:2?1000m(可定制) 精度:最高0.1% (玻璃0.2%) 分辨率:最高0.03% 频率响应:2K.5K.8K.10K 基本原理是光学三角法: 半导体激光器1被镜片2聚焦到被测物体6。反射光被镜片3收集,投射到CCD 阵列4上;信号处理器5通过三角函数计算阵列4上的光点位置得到距物体的距离。 激光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激光传感器是利用激光技术进行测量的传感器。它由激光器、激光检测器和测量电路组成。激光传感器是新型测量仪表,它的优点是能实现无接触远距离测量,速度快,精度高,量程大,抗光、电干扰能力强等。 激光和激光器一一激光是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最重大的科学技术成就之一。它发展迅速,已广泛应用于国防、生产、医学和非电测量等各方面。激光与普通光不同,需要用激光器产生。激光器的工作物质,在正常状态下,多数原子处于稳定的低能级E1,在适当频率的外界光线的作用下,处于低能级的原子吸收光子能量受激发而跃迁到高能级E2。光子能量E=E2-E1=hv,式中h为普朗克常数,v为光子频率。反之,在频率为v的光的诱发下,处于能级E2的原子会跃迁到低能级释放能量而发光,称为受激辐射。激光器首先使工作物质的原子反常地多数处于高能级(即粒子数反转分布),就能使受激辐射过程占优势,从而使频率为v 的诱发光得到增强,并可通过平行的反射镜形成雪崩式的放大作用而产生强大的受激辐射光,简称激光。激光具有3个重要特性: (1)高方向性(即高定向性,光速发散角小),激光束在几公里外的扩展范围不过几厘米; (2)高单色性,激光的频率宽度比普通光小10倍以上; (3)高亮度,利用激光束会聚最高可产生达几百万度的温度。

位移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1]

题目:位移传感器的设计设计人员: 学号: 班级: 指导老师:许晓平、高宏才、陈焰日期:

位移传感器—光栅的原理和应用 一、概述 位移是和物体的位置在运动过程中的移动有关的量,位移的测量方式所涉及的范围是相当广泛的。小位移通常用应变式、电感式、差动变压器式、涡流式、霍尔传感器来检测,大的位移常用感应同步器、光栅、容栅、磁栅等传感技术来测量。其中光栅传感器因具有易实现数字化、精度高(目前分辨率最高的可达到纳米级)、抗干扰能力强、没有人为读数误差、安装方便、使用可靠等优点,在机床加工、检测仪表等行业中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1)。 二、原理 计量光栅是利用光栅的莫尔条纹现象来测量位移的。“莫尔”原出于法文Moire,意思是水波纹。几百年前法国丝绸工人发现,当两层薄丝绸叠在一起时,将产生水波纹状花样;如果薄绸子相对运动,则花样也跟着移动,这种奇怪的花纹就是莫尔条纹。一般来说,只要是有一定周期的曲线簇重叠起来,便会产生莫尔条纹。计量光栅在实际应用上有透射光栅和反射光栅两种;按其作用原理又可分为幅射光栅和相位光栅;按其用途可分为直线光栅和圆光栅。下面以透射光栅为例加以讨论。透射光栅尺上均匀地刻有平行的刻线即栅线,a为刻线宽,b 为两刻线之间缝宽,W=a+b称为光栅栅距。目前国内常用的光栅每毫米刻成10、25、 50、100、250条等线条。光栅的横向莫尔条纹测位移,需要两块光栅。一块光栅称为主光栅,它的大小与测量范围相一致;另一块是很小的一块,称为指示光栅。为了测量位移,必须在主光栅侧加光源,在指示光栅侧加光电接收元件。当主光栅和指示光栅相对移动时,由于光栅的遮光作用而使莫尔条纹移动,固定在指示光栅侧的光电元件,将光强变化转换成电信号。由于光源的大小有限及光栅的衍射作用,使得信号为脉动信号。如图1,此信号是一直流信号和近视正弦的周期信号的叠加,周期信号是位移x的函数。每当x变化一个光栅栅距W,信号就变化一个周期,信号由b点变化到b’点。由于bb’=W,故b’点的状态与b点状态完全一样,只是在相位上增加了2π(2)。由图1可得光电信号为 u0=U平均+Umsin(π/2+2πX/W) 式中u0—光电元件输出的电压信号;

测试技术基础答案 第三章 常用传感器

第三章 常用传感器 一、知识要点及要求 (1)掌握常用传感器的分类方法; (2)掌握常用传感器的变换原理; (3)了解常用传感器的主要特点及应用。 二、重点内容及难点 (一)传感器的定义、作用与分类 1、定义:工程上通常把直接作用于被测量,能按一定规律将其转换成同种或别种量值输出的器件,称为传感器。 2、作用:传感器的作用就是将被测量转换为与之相对应的、容易检测、传输或处理的信号。 3、分类:传感器的分类方法很多,主要的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 (1)按被测量分类,可分为位移传感器、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 (2)按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分类,可分为机械式、电气式、光学式、流体式等; (3)按信号变换特征分类,可概括分为物性型和结构型; (4)根据敏感元件与被测对象之间的能量关系,可分为能量转换型与能量控制型; (5)按输出信号分类,可分为模拟型和数字型。 (二)电阻式传感器 1、分类:变阻式传感器和电阻应变式传感器。而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可分为金属电阻应变片式与半导体应变片两类。 2、金属电阻应变片式的工作原理:基于应变片发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发生变化。金属电阻应变片式的的灵敏度v S g 21+=。 3、半导体电阻应变片式的工作原理:基于半导体材料的电阻率的变化引起的电阻的变化。半导体电阻应变片式的的灵敏度E S g λ=。 (三)电感式传感器 1、分类:按照变换原理的不同电感式传感器可分为自感型与互感型。其中自感型主要包括可变磁阻式和涡电流式。 2、涡电流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金属体在交变磁场中的涡电流效应。 (四)电容式传感器 1、分类:电容式传感器根据电容器变化的参数,可分为极距变化型、面积变化型、介质变化型三类。 2、极距变化型:灵敏度为201 δ εεδA d dC S -== ,可以看出,灵敏度S 与极距平方成反比,极距越小灵敏度越高。显然,由于灵敏度随极距而变化,这将引起非线性误差。 3、面积变化型:灵敏度为常数,其输出与输入成线性关系。但与极距变化型相比,灵敏度较低,适用于较大直线位移及角速度的测量。 4、介质变化型:可用来测量电介质的液位或某些材料的厚度、湿度和温度等;也可用于测量空气的湿度。 (五)压电式传感器 1、压电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压电效应。

LVDT式位移传感器的原理

L V D T式位移传感器的原 理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LVDT式位移传感器的原理 Linearity Variable Differential Transducers简称 LVDT,中文译名为差动变压器式位移传感器,在世界范围内盛销数十年而不衰,足以看出它的各项性能在当前工业过程检测与试验领域中的适应性。随着系统对检测元件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同时,它的技术性能在不断的完善与发展,应用领域也在不断地更新与扩大。 差动变压器(LVDT)的原理比较简单。它就是在一个线圈骨架(1)上均匀绕制一个一次线圈(2)作励磁。再在两侧绕制两个二次线圈(3与4),与线圈同轴放置一个铁芯(5),通过测杆(6)与可移动的物体连接。线圈外侧还有一个磁罩(7)作屏蔽,如图1-1示。 在未引入铁芯以前,一次线圈通入交流电流后产生一个左右对称的沿轴向分布的交变磁场。交变磁场在两个对称放置的二次线圈上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当然相等,引入铁芯后,铁芯在一次交变磁场的激励下,产生沿铁芯中心轴(当然也是线圈的中心轴)分布并与铁芯对称的交变磁场。这样,线圈中心轴上的磁感应强度就成为铁芯位置的轴向分布函数,于是两个二次线圈的感应电动势Es1与Es2也成了铁芯位置的函数。如果设计得当,两者可成为线性函数关系。将两个二次线圈差接后,即可获得与铁芯位移成线性关系的二次输出:Es=Es1-Es2。这就是LVDT的简单工作原理(如图1-2示)。

LVDT式位移传感器的原理二 差动变压器式位移传感器(LVDT)为电磁感应原理,其结构示意见图一。

第三章电容式传感器习题解答

第三章电容式传感器习题 3-1 电容式传感器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答:优点:①测量范围大。金属应变丝由于应变极限的限制,ΔR/R一般低于1%,。而半导体应变片可达20%,电容传感器电容的相对变化量可大于100%; ②灵敏度高。如用比率变压器电桥可测出电容,其相对变化量可以大致10-7。 ③动态响应时间短。由于电容式传感器可动部分质量很小,因此其固有频率很高,适用于动态信号的测量。④机械损失小。电容式传感器电极间吸引力十分微小,又无摩擦存在,其自然热效应甚微,从而保证传感器具有较高的精度。 ⑤结构简单,适应性强。电容式传感器一般用金属作电极,以无机材料(如玻璃、石英、陶瓷等)作绝缘支承,因此电容式传感器能承受很大的温度变化和各种形式的强辐射作用,适合于恶劣环境中工作。 电容式传感器有如下不足: ①寄生电容影响较大。寄生电容主要指连接电容极板的导线电容和传感器本身的泄漏电容。寄生电容的存在不但降低了测量灵敏度,而且引起非线性输出,甚至使传感器处于不稳定的工作状态。 ②当电容式传感器用于变间隙原理进行测量时具有非线性输出特性。 3-2 分布和寄生电容的存在对电容传感器有什么影响?一般采取哪些措施可以减小其影响。答:改变传感器总的电容量,甚至有时远大于应该传递的信号引起的电容的变化;使传感器电容变的不稳定,易随外界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可以采取静电屏蔽措施和电缆驱动技术。 3-3 如何改善单极式变极距型电容传感器的非线性? 答:采用可以差动式结构,可以使非线性误差减小一个数量级。 3-4:答:驱动电缆技术是指传感器与后边转换输出电路间引线采用双层屏蔽电缆,而且其内屏蔽层与信号传输线(芯线)通过1:1放大器实现等电位,由于屏蔽电缆线上有随传感器输出信号变化而变化的信号电压,所以称之为“电缆驱动技术”。 它能有效地消除芯线与屏蔽层之间的寄生电容。 其中,外屏蔽线则是用来接地以防止其他外部电场干扰,起到一般屏蔽层的作用。内、外屏蔽层之间仍存在寄生电容则成为1:1放大器的负载,所以,该1:1放大器是一个具有极高

激光位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复习进程

激光位移传感器的工 作原理

ZLDS10X可定制激光位移传感器 量程: 2~1000mm(可定制) 精度: 最高0.1%(玻璃0.2%) 分辨率: 最高0.03% 频率响应: 2K.5K.8K.10K 基本原理是光学三角法: 半导体激光器1被镜片2聚焦到被测物体6。反射光被镜片3收集,投射到CCD 阵列4上;信号处理器5通过三角函数计算阵列4上的光点位置得到距物体的距离。 激光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激光传感器是利用激光技术进行测量的传感器。它由激光器、激光检测器和测量电路组成。激光传感器是新型测量仪表,它的优点是能实现无接触远距离测量,速度快,精度高,量程大,抗光、电干扰能力强等。 激光和激光器——激光是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最重大的科学技术成就之一。它发展迅速,已广泛应用于国防、生产、医学和非电测量等各方面。激光与普通光不同,需要用激光器产生。激光器的工作物质,在正常状态下,多数原子处于稳定的低能级E1,在适当频率的外界光线的作用下,处于低能级的原子吸

收光子能量受激发而跃迁到高能级E2。光子能量E=E2-E1=hv,式中h为普朗克常数,v为光子频率。反之,在频率为v的光的诱发下,处于能级 E2的原子会跃迁到低能级释放能量而发光,称为受激辐射。激光器首先使工作物质的原子反常地多数处于高能级(即粒子数反转分布),就能使受激辐射过程占优势,从而使频率为v的诱发光得到增强,并可通过平行的反射镜形成雪崩式的放大作用而产生强大的受激辐射光,简称激光。激光具有3个重要特性: (1)高方向性(即高定向性,光速发散角小),激光束在几公里外的扩展范围不过几厘米; (2)高单色性,激光的频率宽度比普通光小10倍以上; (3)高亮度,利用激光束会聚最高可产生达几百万度的温度。 激光器按工作物质可分为4种: (1)固体激光器:它的工作物质是固体。常用的有红宝石激光器、掺钕的钇铝石榴石激光器 (即YAG激光器)和钕玻璃激光器等。它们的结构大致相同,特点是小而坚固、功率高,钕玻璃激光器是目前脉冲输出功率最高的器件,已达到数十兆瓦。 (2)气体激光器:它的工作物质为气体。现已有各种气体原子、离子、金属蒸气、气体分子激光器。常用的有二氧化碳激光器、氦氖激光器和一氧化碳激光器,其形状如普通放电管,特点是输出稳定,单色性好,寿命长,但功率较小,转换效率较低。 (3)液体激光器:它又可分为螯合物激光器、无机液体激光器和有机染料激光器,其中最重要的是有机染料激光器,它的最大特点是波长连续可调。 (4)半导体激光器:它是较年轻的一种激光器,其中较成熟的是砷化镓激光器。特点是效率高、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适宜于在飞机、军舰、坦克上以及步兵随身携带。可制成测距仪和瞄准器。但输出功率较小、定向性较差、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大。 应用——利用激光的高方向性、高单色性和高亮度等特点可实现无接触远距离测量。激光传感器常用于长度、距离、振动、速度、方位等物理量的测量,还可用于探伤和大气污染物的监测等。 激光测长—— 精密测量长度是精密机械制造工业和光学加工工业的关键技术之一。现代长度

传感器习题第5章-电容式传感器

随意编辑 第5章 电容式传感器(P99) 5-3 图5—7为电容式液位计测量原理图。请为该测量装置设计匹配的测量电路,要求输出电压0U 图5-7 电容式液位变换器结构原理图 解: 电容式液位计的电容值为:d D n h C C 1)(210εεπ-+ =,其中d D n H C 120πε=。 可见C 与液面高度h 呈线性关系。 可以看出,该结构不宜做成差动形式,所以不宜采用二极管双T 形交流电桥,也不宜采用脉冲宽度调制电路。另外要求输出电压0U 与液位h 之间呈线性关系,所以不宜采用调频电路和运算放大器式电路。 可以采用环形二极管充放电法,具体电路如图所示。可将直流电流表改为直流电压表与负载电阻R 的并联,R 上的电压为0U ,则有: )(0d x C C E Rf RI U -?== 其中,C x 为电容式液位计的电容值,f 为方波的频率,ΔE =E 2-E 1为方波的幅 值,C d 为平衡电容传感器初始电容的 d D n h C C 1) (210εεπ-+ =环形二极管电容测量电路原理图 E

调零电容。当h=0时调节 d D n H C C d 120πε= =,则输出电压0U 与液位h 之间呈线性关系。 5-5 题5—5图为电容式传感器的双T 电桥测量电路,已知Ω===k R R R 4021, Ω=k R L 20,V e 10=,MHz f 1=,pF C 100=,pF C 101=,pF C 11=?。求L U 的 表达式及对于上述已知参数的L U 值。 解: ()() V C C Uf R R R R R R U L L L L 18.010 110110202040) 20240(40)()() 2(12 62 012 =??????+?+?= -?++=- 5-8 题5—8图为二极管环形电桥检波测量电路, p U 为恒压信号源,1C 和2C 是差动式电容传感器,0C 是固定电容,其值10C C >>,20C C >>,设二极管41~D D V V 正向电阻为零,反向电阻为无穷大,信号输出经低通滤波器取出直流信号AB e 。要求: ① 分析检波电路测量原理; ② 求桥路输出信号()21,C C f e AB =的表达式; ③ 画出桥路中A U 、B U 、AB e 在21C C =、21C C >、21C C <三种情况下的波形图(提 示:画出p U 正负半周的等效电路图,并标出工作电流即可求出AB e 的表达式)。 V e R U R 2 R L + R 1 + I 1I 2(a ) (b )(c ) C 1C 2R 1 R L + R 2 + C 1C 2 I 'I ' U L U p t

第三章 电容式传感器重点

第三章 电容式传感器 本章主要内容: 电容式传感器广泛应用于位移、振动、角度、加速度等机械量的精密测量,且逐步应用于压力、压差、液面等方面的测量。本章着重介绍电容式传感器的结构原理及结构形式,讨论电容式传感器的测量电路、影响电容式传感器精度的因素及提高精度的措施。要求初步掌握电容式传感器的原理及应用 第一讲 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教学目的要求:掌握变间隙式、变面积式及变介电常数式三种电容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结构 类型及工作原理基本应用; 教学重点:1.电容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2. 影响电容式传感器精度的因素及提高精度的措施 3. 电容传感器的输出特性 教学难点:电容传感器的输出特性 教学学时:2学时 教学内容: 一、 电容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输出特性 工作原理: 由平板电容公式:d S d S C 0r εεε==可知: 当d ,S 和r ε中的某一项或某几项有变化时,就改变了电容C 。在交流工作时,改变C 就相当于改变了容抗X C ,从而使输出电压或电流发生变化。d 和S 的变化可以反映线位移或角位移的变化,也可以间接反映弹力、压力等的变化;r ε的变化,则可以反映液面的高度、材料的温度等的变化。 二、电容式传感器的结构形式 结构类型:改变极板距离d 的变间隙式,改变极板面积S 的变面积式,改变介电常数r ε的

变介电常数式。 三、 电容式传感器的特性 1.变间隙式电容传感器 d S C ε=0 当被测量的变化引起间距减小了△d 时, 如△d <

位移传感器的发展现状.doc

《材料工程检测技术》课程作业(二): 位移传感器的发展现状概述 课程: 任课老师: 学院(系): 专业: 学生姓名: 学号:

1 位移传感器 位移是指物体位置对参考点产生的偏移量,是指物体相对于某参考坐标系一点的距离的变化量,它是描述物体空间位置变化的物理量。位移传感器又称为线性传感器,是将位移转换成电量的传感器。位移传感器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经典位移传感器阶段和半导体位移传感器阶段。 2 位移传感器的分类 2.1 电位器式 电位器位移传感器分为绕线电位器和非绕线电位器2种:绕线电位器一般由电阻丝烧制在绝缘骨架上,由电刷引出与滑动点电阻对应的输入变化。电刷由待测量位移部分拖动,输出与位移成正比的电阻或电压的变化;常见的非线绕式电位器位移传感器是在绝缘基片上制成各种薄膜元件,如合成膜式、金属膜式、导电塑料和导电玻璃釉电位器等。 2.2 电阻应变式 传感器是由弹性敏感元件和电阻应变片构成,当测量杆随试件产生位移时,弹性敏感元件在感受到测量杆变化而产生变形,其表面产生的应变与测量杆的位移成线性关系。这种传感器具有线性好、分辨率较高、结构简单和使用方便等特点,其位移测量范围较小,通常在0.1um-0.1mm之间,测量精度小于2% ,线性度为0.1%一0.5%。 2.3 电容式 电容传感器通过位移来改变电容两个极板之间的距离,即将位移量转换成电容变化量进行测量的。 它具有功率小、阻抗高、动态特性好、可进行非接触测量等优点;但是电容传感器存在寄生电容和分布电容,会影响测量精度,且常用的变隙式电容传感器存在测量量程小,存在非线性误差等缺点。一般使用极距变化型电容式位移传感器和面积变化型电容式位移传感器。 2.4 电感式 电感式传感器利用电磁感应将被测位移转换成线圈的自感系数和互感系数的变化,再由电路转换为电压或电流的变化量输出,实现非电量到电量的转换。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习题_第4章电容式传感器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及《传感器与测量技术》习题集与部分参考答案 教材:传感器技术(第3版)贾伯年主编,及其他参考书 第4章 电容式传感器 4-1 电容式传感器可分为哪几类?各自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答:(1)变极距型电容传感器:在微位移检测中应用最广。 (2)变面积型电容传感器:适合测量较大的直线位移和角位移。 (3)变介质型电容传感器:可用于非导电散材物料的物位测量。 4-2 试述变极距型电容传感器产生非线性误差的原因及在设计中如何减小这一误差? 答:原因:灵敏度S 与初始极距0δ的平方成反比,用减少0δ的办法来提高灵敏度,但0δ的减小会导致非线性误差增大。 采用差动式,可比单极式灵敏度提高一倍,且非线性误差大为减小。由于结构上的对称性,它还能有效地补偿温度变化所造成的误差。 4-3 为什么电容式传感器的绝缘、屏蔽和电缆问题特别重要?设计和应用中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答:电容式传感器由于受结构与尺寸的限制,其电容量都很小,属于小功率、高阻抗器,因此极易受外界干扰,尤其是受大于它几倍、几十倍的、且具有随机性的电缆寄生电容的干扰,它与传感器电容相并联,严重影响传感器的输出特性,甚至会淹没没有用信号而不能使用。 解决:驱动电缆法、整体屏蔽法、采用组合式与集成技术。 4-4 电容式传感器的测量电路主要有哪几种?各自的目的及特点是什么?使用这些测量电路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4-5 为什么高频工作的电容式传感器连接电缆的长度不能任意变动? 答:因为连接电缆的变化会导致传感器的分布电容、等效电感都会发生变化,会使等效电容等参数会发生改变,最终导致了传感器的使用条件与标定条件发生了改变,从而改变了传感器的输入输出特性。4-6 简述电容测厚仪的工作原理及测试步骤。 4-7 试计算图P4-1所示各电容传感元件的总电容表达式。 4-8如图P4-2所示,在压力比指示系统中采用差动式变极距电容传感器,已知原始极距1δ=2δ=

位移传感器工作原理【详述】

位移传感器工作原理 内容来源网络,由“深圳机械展(11万㎡,1100多家展商,超10万观众)”收集整理! 更多cnc加工中心、车铣磨钻床、线切割、数控刀具工具、工业机器人、非标自动化、数字化无人工厂、精密测量、3D打印、激光切割、钣金冲压折弯、精密零件加工等展示,就在深圳机械展. 位移传感器 它通过电位器元件将机械位移转换成与之成线性或任意函数关系的电阻或电压输出。普通直线电位器和圆形电位器都可分别用作直线位移和角位移传感器。但是,为实现测量位移目的而设计的电位器,要求在位移变化和电阻变化之间有一个确定关系。电位器式位移传感器的可动电刷与被测物体相连。 物体的位移引起电位器移动端的电阻变化。阻值的变化量反映了位移的量值,阻值的增加还是减小则表明了位移的方向。通常在电位器上通以电源电压,以把电阻变化转换为电压输出。线绕式电位器由于其电刷移动时电阻以匝电阻为阶梯而变化,其输出特性亦呈阶梯形。如果这种位移传感器在伺服系统中用作位移反馈元件,则过大的阶跃电压会引起系统振荡。因此在电位器的制作中应尽量减小每匝的电阻值。电位器式传感器的另一个主要缺点是易磨损。它的优点是:结构简单,输出信号大,使用方便,价格低廉。 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通过非接触式的测控技术精确地检测活动磁环的绝对位置来测量被检测产品的实际位移值的;该传感器的高精度和高可靠性已被广泛应用于成千上万的实际案例中。 由于作为确定位置的活动磁环和敏感元件并无直接接触,因此传感器可应用在极恶劣的工业环境中,不易受油渍、溶液、尘埃或其它污染的影响,IP防护等级在IP67以上。此外,传感器采用了高科技材料和先进的电子处理技术,因而它能应用在高温、高压和高振荡的环境中。传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